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滕世华2: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可行性研究

滕世华2: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可行性研究

滕世华2: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可行性研究
滕世华2: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621(2003)0120022205

 收稿日期:2002209208

 作者简介:滕世华(19612),女,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可行性研究

□滕世华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 要:公共物品领域存在的单一政府提供的状况,带来了公共物品生产的低效和短缺。打破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垄断局面,是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使得它在克服公共物品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关键词: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公共物品领域,它不仅是对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有益补充,而且与政府相比,充分显示了其无与伦比的效率优势,这对改善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克服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败,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公共物品的特性及政府垄断的优劣

在以往人们的观念中,社会公共物品应该全部由政府提供。这是由公共物品的特性和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可对私人物品而言,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非竞争性。一个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或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同时消费。二是非排他性。一旦某公共物品被生产出来,就无法阻止他人对其消费,即排斥任何潜在消费者从这些物品上获益通常是不可能的。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其不同配置方式。一般来说,市场制度是供给私人物品的有效机制;等级制的官僚制政府被看作是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机制。这是因为,私人物品不仅其生产具有竞争性,而且其消费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特点,决定了它可以通过交易价格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有效配置。而在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消费中,由于

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可能导致“搭便车”行为

———即一部分人支付公共物品的费用,而大多数人免费享用。而这一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得以解决。为了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配置,克服“搭便车”问题,经济学理论提出了通过政府解决公共物品的办法,提供公共物品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自国家和政府产生以来,提供公共物品就成为政府存在的最基本理由。

但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中并没有做得如人们期望的那样出色。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虽然克服了搭便车问题,但却出现了政府在公共物品生产中的无效率、低效率、短缺和消费拥挤问题,也就是说,继市场制度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无能之后,人们又发现政府组织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也存在失灵现象。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为什么也存在失灵问题呢?正确解答这一问题是解决公共物品领域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问题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政府的特点和公共物品不同属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此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公共选择理论深刻揭示了政府失灵的制度性原因。尼斯坎南通过官僚政府模型详细分析了在公共选择过程中,由于政府“理性经济人”的缘故,必然出现公共物品领域的双边垄断、信息不对

称和预算最大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公共选择过程中的政府失败。具体地说,由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存在垄断权,即没有竞争对手提供同样的服务,而公共物品是一种数量和质量都难以直接界定的物品,因此公众很难对政府产出进行有效监督,而政府又可以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取额外利益,从而导致政府部门总是有一种预算扩张的趋势,而预算规模扩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政府行政部门的膨胀。虽然公共物品供给无效率不是行政部门膨胀的必然结果,但政府行政部门的膨胀和低效却是公共物品短缺和低效甚至无效率的直接原因。

其次,社会对公共物品需求多样性与政府提供方式单一性之间存在矛盾。公共物品实证研究表明,公共物品具有的多样性特征决定了单一的政府提供渠道之不足。美国著名公共选择和制度分析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过对警察服务和水资源等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表明,表面上看来杂乱无序的公共服务领域(公共物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际上是有章可循的,这就是公共物品不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不仅可以而且完全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供。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了应以多样化的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取代单一的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这种多样化既包括通过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提供,也包括政府可根据公共物品的不同属性,采取多种不同方式提供的可能性。

再次,社会公共需求的复杂性和不断增长与政府自身财力和能力的限制,决定了政府垄断公共物品必然出现严重短缺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对公共物品无论从数量品种上,还是从质量满意度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能力的限制,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公共需要都会自动地转变为政府公共物品范畴,而只有那些进入了政府供给系统和程序的社会公共需要才会转化为政府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序列。从基本属性来看,这些社会公共需求大都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或称准公共物品,社会应该予以满足。发动社会力量,采取政府资助,由社团组织或企业承包的办法,而不一定要由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亲自提供,就成为解决此类公共服务需要的重要思路。

二、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可行性

公共物品政府垄断所存在的问题,为政府以外的主体供给公共物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特性,使得它作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在17世纪。当时主要表现为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团体与开展慈善救济等社会公益活动的非政府组织。18世纪中叶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志愿者组织,如民间的消防队、仓储团等。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非营利组织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的工人团体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基金会和一批致力于慈善事业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战场救护的非营利组织日益活跃,并促成了国际公约的签订和国际红十字会体系的成功建立,它们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经济社会重建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出现在科学、教育、卫生等领域。

20世纪中叶以后,伴随着二战后的战后重建和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非营利组织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妇女组织、产业工人组织、农民组织、社区居民组织、儿童保护组织、青少年组织等各种形式的社群组织层出不穷,并在社会重建和社会变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联合国体系诞生,一批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始登上国际政治的舞台,包括一大批慈善救助的非营利组织、人权非政府组织、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和平事业的非政府组织等。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数以千计的非政府组织聚会在一起,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非政府组织的国际会议———“环境N G O论坛”,就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标志着非营利组织开始积极介入国际重大事务的决策,逐步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市场化、民主化、民营化和全球化浪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出现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局面。在许多国家,民营化浪潮此起彼伏,推动着各国政府将一个又一个的国有企业、公营部门推向市场,并不得不对政府自身施行改革。许多公益性领域开始成为竞争性领域,政府也减少了对这些领域的补贴,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使它们逐渐发展成熟。非营利组织不仅在一国内部,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被称为“全球公民社会”的非营利部门正

在逐步形成,并被一些学者誉为代表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

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的机构或组织。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界定:第一,不以营利为目的。个人和单位提供资金创建非营利组织或扩大其运营规模,并不期望取得投资报酬,甚至不期望收回投资。这说明非营利组织总体上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们不可以盈利,且现实中确实有些也在盈利,这些组织依赖或至少是部分依赖其运营利润来维持生存。但是无论如何,盈利不是这些组织的主要目的。正是这种非营利特征使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企业组织。第二,“非分配”的约束条件。这一点与第一点有着密切联系。正因为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作损益计算,所以,其组织的盈利收入、利润以及财产都不能分配给其员工、经理或官员,不作盈余分配。经营活动所得收入和盈利只能用于完成组织的工作任务。第三,政府给予免税。鉴于非营利组织为公众服务的性质,国家免除其收入所得税,有些还可免除其他地方税,如财产税等。应该说,这三点主要表明了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特征。

由于非营利组织活动范围广泛、方式各异,所以对非营利领域各种组织的称谓和特征概括也不尽相同。在许多相关的文献著作中,与非营利组织概念交替使用的还有“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

“民间组织”等。这些不同的称谓虽然的确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差别,但主要是由于不同场合、不同角度使用上的差别以及各国之间习惯叫法的不同而引起的,同时也表明了非营利组织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特征。世界银行把任何民间组织,只要它的目的是扶贫济困、维护穷人利益、保护环境、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或促进社区发展,都称为非政府组织。萨拉蒙则把非政府组织看作是非营利组织的一部分,他在上述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之外另加了两个特征:非宗教性(活动不是为了吸引新信徒)和非政治性(不卷入推举公职候选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政府组织是一个比非营利组织狭窄得多的概念。我国清华大学N G 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则把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同视之,即除去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的统称为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正因为此,非营利组织也被称为“第三部门”。应该说,20世纪90以来人们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上述概念并理解它的意义的。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概括了五点,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非营利性外,还包括组织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4]组织性,即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注册的独立法人;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在组织机构上独立于政府,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来主导;自治性,即非营利组织有独立的决策与行使能力,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志愿性指成员的参加,特别是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在自愿和志愿性组织活动中有一定比例的志愿者参加,组织的资源是自愿捐献捐赠的。总之,这五个特征基本概括了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特征、目标宗旨、活动方式、经费来源等主要内容。

三、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优势

及其机制

通过以上对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分析,以及对非营利组织发展及其特征的分析,我们不难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从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领域不仅能够对政府起补充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效克服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败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

(1)非营利组织是促进公平与效率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公平与效率无疑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两大重要价值目标,二者的完美统一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大理想。但由于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要达成二者的完美统一决非易事。迄今为止,市场和政府是人们找到的实现公平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的最重要的两种途径。但是,市场在提高效率和促进机会平等的同时,无法避免巨大的社会不平等的出现;政府在有效促进社会公平和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同时,却难以克服自身的无效率和能力不足。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非营利性特征决定了它既能够像政府部门那样,以提高公众利益为宗旨,又能够采取类似于企业的方式运行,突出效率目标,实现效率优势。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从非营利组织建立的宗旨看,它不是以企业的

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以某种特定的“宗旨”为导向,这种宗旨是非营利性的,代表一种理念,往往具有很强的公益色彩,从而使非营利组织成为使命感最强的组织。

从非营利组织的结构特性看,非营利组织既独立于政府官僚体系,且不同于政府官僚体系,是公民志愿参与的自治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政府运作的等级制权力原则,而是多样的、灵活的、平等的、参与式的组织结构,因而在提供某些公共物品时比政府更具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从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看,它能够把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组织力量有效地结合起来。现代经济学既揭示了在公共物品领域市场失灵的存在,也指出了“政府失败”的不可避免。解决公共物品领域的双重失败,既不是抛弃市场机制,也不是放弃政府作用,而是如何将二者的有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非营利组织恰恰能够以多样化的方式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非营利组织在运用市场机制方面主要通过与政府合同承包、成本收费、会员制缴纳会费等方式来实现。具体说来,合同制承包方式主要是非营利组织按照非营利原则,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工程项目的提供和建设。成本收费是指非营利组织提供特定性质、特定范围公共物品而按成本收费,如医院、艾滋病防治中心等。会员制缴纳会费是指有些“自理型”、

“互利型”的非营利组织只给本组织成员或支持者提供服务,而其费用则由本组织成员或支持者缴纳,以保证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控制成本,从而避免私人企业主对其组织成员进行垄断式的剥削。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通常希望由自己来控制某一组织,使之遵循“无利润分配”机制,保证盈余能全部用于该组织未来的运营。

(2)非营利组织能够以十分灵活的方式满足不同层面对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需求。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非营利组织在满足不同层次公共物品需求方面具有灵活性。众所周知,公共物品的“公共”程度是有差别的,最高程度的是全球公共物品,次之是国家公共物品,此外还可根据范围的不同而存在地方的、社区的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能够以十分灵活的方式在各个层面发挥着政府和国际政府间组织所难以发挥的作用。这在全球层面的公共物品领域就更为突出。因为,在全球公共物品领域,如同单个国家内部公共物品领域的情形一样,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问题,而且由于全球“无世界政府”的状态,使得全球公共物品领域的双重失灵现象更为严重。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团体,包括科学家协会、研究机构、慈善机构、公民网络、民族宗教团体等,致力于从国际事务到国内事务和地方事务、从儿童福利到老龄问题、从生态环境到反核扩散、从爱滋病到毒品犯罪、从促进人权到反贫困等事业上,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全球安全、人类健康、文化交流等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学者已经对非营利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第二,非营利组织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社会公共需求。客观上,并不是每一种社会需求都能以公共物品的形式进入政府所提供之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的范畴,在这些社会需求还没有或不能成为政府公共物品范畴的情况下,非营利组织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非营利组织不仅可以在不同层面以各种灵活的方式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或提供准公共物品,而且还可以根据社会公共需求强度的不同而决定非营利组织规模的大小,从而使它们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更有成效,在现实社会中日益成为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

(3)非营利组织发展对改善政府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一样,其管理不是靠“利润动机”的驱动,而是依靠“使命”的凝聚力引导,经由能反映社会需要的使命与宣传来获取外部的支持和捐助,并实现其组织内部的协调运作。因此,非营利组织在讲效率、重绩效方面所取得的先进的服务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政府部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促进政府改善公共物品提供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政府加强与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物品领域的合作,增加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方式和多种渠道,促进政府公共物品提供数量和质量的改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方式主要有: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供给采取资金补贴、订立合同、特许经营、公私合营、政府购买、贷款和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这是近年西方各国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政府亲自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相比,通过资助方式将特定公共物品委托给社会上独立的非营利组织来提供,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向公众提供服务,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公众收取服务费,从而降低政府所投入的总成本,减少政府的成本分摊。二是因为非营利组织

作为独立组织所耗费的成本要低于政府部门,尤其是在劳动力方面。如在美国,如果一项公共物品由政府部门提供,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它必须向工人支付与市场平均水平相等的工资。但是非营利组织不但拥有许多志愿者,而且给带薪雇员支付的工资水平可以不受法律最低工资水平的限制。三是非营利组织还可以为理想的服务找到相应的捐赠。此外,用户缴费也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增加社会服务资金投入、吸引和鼓励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私营服务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有很强的经济机制控制压低成本,并能对服务对象的要求作出积极的反应。因此,如果政府部门面临增加公共物品的压力,而又不想增加纳税人的负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其交给非营利组织来完成。

(4)从公共物品角度认识非营利组织发展对中国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改革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从基本的“单位”组织到中央的各级党政机关,不仅担负着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而且还全面提供私人物品。如企业办社会、机关办社会,既严重影响企业按经济规律办事,又影响政府公正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改革后整个社会公共物品领域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公共物品供给极度减少并缺乏效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私人物品已经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提供,提供公共物品也不再是企业和机关必须承担的职责了。但是,随着企业和各级组织逐渐退出提供公共物品,整个社会的公共物品开始出现严重缺乏。我们否定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做法并不意味着社会公共物品过剩,而是否定公共物品提供的无效率。改革的方向绝不是取消公共物品的供给,更不是再回到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上大包大揽的老路上去,而是希望通过多主体、多方式提供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不仅能够成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有效补充和替代,而且还可以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对非营利组织的观点应该转变,不仅不应把各种非营利组织看成是与政府矛盾对立的力量,而且应该形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领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

参考文献:

[1]谢泗薪,张金成,踪家峰.西方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及其

借鉴意义[J].南开学报(天津),2002,(2).

[2]王名,刘国翰,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

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美)罗纳德?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

联书店,1994.215-240.

[4]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5](美)莱斯特?萨拉蒙.第三域的兴起[M].李亚平,于海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6]王名.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Z].“第二届公共政策

与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

(责任编辑 董晓宇)

Abstract The situation that public goods are provided solely by the government leads to the low efficiency and shortage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goods.Therefore,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overnment reform to break down the governmental monopoly of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Non2profitable organizations,with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non2profit,self2discipline and voluntari2 ness,become an antidote in curing market and government failure in the area of public goods.

K ey w ords public goods;non2profitable organization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其对策
[大] [中] [小] 一、理论界定 “公共物品”这一概念首先由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于 1919 年在其博士论文《公平税收》一文 中正式提出的。而再次正式使用此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他认为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 征: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布坎南在《民主进程中的公共财政》一书中也强调了公共物 品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不可分性和排他性。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中也指出“公共物品是这 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 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有 些公共物品在消费时会产生拥挤性,如道路、公园在消费者达到一定人数时就具有拥挤性。 (一)城市公共物品定义 关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几乎每个学者都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就其本质来看,他们的观点 又都具有一致性,只是在侧重点方面存在某些差异。比如,邢福俊认为,所谓城市公共物品,是 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前提,为城市化社会进 步和发展所提供的城市内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我们可以根据各位学者对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把本文的城市公共物品界定为:是指以实现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为前提,为城市化社会进步和发展 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它包括地方教育、公安、消防、公路、桥梁、航空设施、公共交 通、供水、废水处理、内河航道、港口、水源、固体废弃物与有害废弃物的处置设施、公共建筑 与庭院、通讯系统等等。可以说,城市公共物品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公共物品城市特征 通常来说,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征: 一般特征即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城市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指对于一种纯粹 公共物品来说,任何一个人为了消费而实际可以支配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 特殊性即空间性。城市公共物品的空间性是指这种公共物品尽管对于新来的居民无需耗费更多的 成本便可以获得其收益,然而这种收益却局限在一个社区中,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这个地区 内的居民可以受益,而不在这个地域内的居民则不受益。 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 (一)主体选择单一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和一般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对治安设 施、环境与卫生设施、防洪防灾设施、文化设施等公共物品却往往鞭长莫及,由于公共物品的外 部性,通过市场机制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其结果直接表现为市场失灵,通过政府供 应公共物品以弥补市场失灵。因此,提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便成为城市政府配置资源职能的主 要内容。 (二)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不足

非营利组织管理读书报告

《非营利组织管理》读书报告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政府难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为了保证社会各项事务的有效运行,人们在政府组织之外成立了一大批不同于政府的的组织,这类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向社会提供类似于政府提供的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随着大量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很多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理论也随之产生。这方面的研究学者既包括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也包括萨拉蒙和后来的赫茨琳杰,当然很多国内的学者也致力于这方的研究。虽然我过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很多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国内著作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我认为由黄波,吴乐珍和古小华主编,经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这本《非营利组织管理》是关于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本比较好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讲述了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理论基础,中外非营利组织的介绍,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的营销和评估。同时作者认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内涵和外延上是一致的,只是非营利组织侧重的是与市场的区别,而非政府组织侧重的是与政府的区别。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特征和出现的原因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对非营利组织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国际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他们提出了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那就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教授莱斯特.萨拉蒙的观点认为非营利组织是同时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自愿性五个特征的组织。 2,美国的彼得.德鲁克在《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一书中认为,非营利组织既非企业又非政府机关,其目的人与社会的变革,是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1 3,在欧洲国家非营利组织被定义为,包括合作社、互助会在内的社会经济组织。 4,日本学者重富真一认为非营利组织是同时符合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发性、持续性、利他性、慈善性六个条件的的社会组织。2 5,日本学者川口清史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以及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3 而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体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还包括其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的社会组织。在我国官方将非营利组织分为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未登记转让的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 纵观以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在本书中提出自己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观点,非营利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尽管上述的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自己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观点和特征,但是本书 1[美]彼得.F.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管理》,日本经济评论社,1997年版,第5页 2[日]重富真一:《日本的NGO(2000)》,明石书店,2001年版,第17-19页 3[日]川口清史:《非营利组织与合作社》,日本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37页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研究2

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研究(教案) 尊敬的各位学员,上午好。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公共物品的供给。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一个案例:荆州长江大桥路灯为何不亮 (根据荆州新闻网有关报道整理) 2002年10月,荆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圆两岸人民的千年梦想。作为荆州的地标性建筑及荆州市的“南大门”,雄伟而壮观的荆州长江大桥都是荆州人民的自豪和骄傲。可遗憾的是,大桥建成八年来,除了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外,平时的长江大桥每到夜晚都只亮灯一会儿,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漆黑一片,过往车辆只能摸黑过桥,非常不方便,也大大影响了荆州的城市形象,市民对此反映多多。 据了解,荆州长江大桥上的路灯管理并非是荆州市路灯管理局履行,而是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在负责。按照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自己的说法,该局虽然是一家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却是企业化的管理。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党委委员、分管费收及路灯监控的喻建忠告诉记者,大桥自建成以来,电价一直按0.9250元每度收取,实在太高了。按理说,大桥路灯、景观灯用电属城市公用事业用电,也应和城区其它路灯一样,享有财政补贴,如此实际电价就只需1毛多钱每

度。近几年来,为大桥亮灯的问题,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管理局曾向市政府打过多次报告,在历年的两会上,也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过多次建议,有的还形成议案 和提案,但一直没能解决问题,症结即在于高电价产生的高电费,而这要由该局自 身全部消化,他们是绝对承受不起的。为电价的事情,他们和电力部门协调过不知多少次,但解决不了问题。而来自我市电力部门的说法称,他们完全是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收取电费,不可能违反规定给大桥搞特殊。 喻建忠表示,现阶段要让大桥亮起来,必须要降低实际电价,这要么电力部门 给予特殊关照,要么市里出台相关政策,否则按大桥局现有这么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状况下,是无法让长江大桥整晚亮起来的。 怎样才能让荆州长江大桥整晚都亮起来呢?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探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因此,对公共物品的研究便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公共物品,我想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大家作个交流。 1、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 2、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3、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涵义与类型 请大家用30秒的时间想想,你所认为的公共物品有哪些?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都是私人物品。我们可以用两个特征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区分开来,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两个本质特征。而私人物品则相反,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要理解公共物品,首先要弄清它的两个本质特征。 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物品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人对该物品的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摘要】:政府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公众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强调政府的阶级属性而忽略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属性,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以开始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中退出来,转向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关键词】:公共产品; 供求; 政府 政府的核心任务是为社会公众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强调政府的阶级属性而忽略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属性,理论研究中对公共产品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以开始从私人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中退出来,转向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加强对公共产品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政府对经济与社会的管理,还是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明确具体情况,以尽可能低的行政成本,合理组织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同时引导民众对公共产品适当的消费,获取尽可能大的行政效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政府应如何以社会为导向,来具体明确的实现自己在公共产品中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政府的职能一直是个很模糊的问题,因为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在不少领域政府既是球员又充当裁判员,这就使得市场上还存在着不少低效率的现象,比如某些公共产品的低质量,劳动生产力低下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失效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凸现。所以政府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明确具体情况,从不同的的问题中来总结规律,高效率的来解决市场失效中的公共产品问题。 现阶段的我国由于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的问题也就显现的日益明显,问题也日益纷繁复杂,但在研究了近十个实例后我觉得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四类,即供给不足、供给浪费、消费不足和消费浪费。这其中的两种供给中的问题是因为公共物品的外部性这一本质决定的,是公共产品私人提供不效率的一般体现;而两种消费则都是由于政府介入不力而造成的,消费不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价格定制不当和政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而消费浪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作是”矫枉过正”,这种过正会造成稀缺资源的浪费或社会总剩余的减少,因此这也同样是不效率的。 比如在一幢旧式楼房里,屡次发生失窃事件。每次发生失窃后,住户们都希望装上一扇单元防盗门。向单位房管部门反映,但房管部门说住在楼里的已经不完全是本单位的人,费用不能由单位出,再说这些住房已经出售给私人,装防盗门应当由住户自己出钱。于是,该居民楼一直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机构出面负责解决防盗门的安装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供给不足的案例,因为单元防盗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如果采用私人提供就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物品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的大多数物品是到市场上购买,买来之后,自己可以独自享其效用,别人无法使用,这种只能个人或家庭独自享用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而与之相反,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无限电视服务等。 与一般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几方面特征:(1)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每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或者说一个公共物品一旦提供了,多一个消费者得加入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为实现消费这一物品,消费者之间不必要展开竞争或争夺。(2)消费的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最典型的如灯塔、国防、司法系统等。(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集体使用,正如西方财政理论中提到的?灯塔理论?。[1] 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1)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

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于私益争夺,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灌溉渠道等。 二、公共物品供给中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 以往人们常用哈丁的?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理论模型来分析公共物品解决之道。这些模型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会做出从全体当事人的角度看是‘非理性的’行为。对此,人们提出以强有力的政府或者彻底的私有化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途径。 (一)市场在公共物品提供中面临的困境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理性人的自利性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导致帕累托最优,即如果不能使某些人的福利变好,也不会变坏,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因而公共物品应由市场来提供。但市场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这就是市场失灵。 1、公地悲剧。如果理性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如一群牧民面对向他们开放的草地,每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合算的,尽管因为平均草量下降,可能使整个牧区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每个牧民都可能多增加一头牛,草地将因为可能被过度放牧而被破坏,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均饿死。[2] 此例中的牧民在决定自己养多少牛时并未考虑其行为的负外部效应,结果每户牛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牧草的产出基本上没多少增加,最终陷入?公地悲剧?。公地悲剧表明了公共事物无人关怀的结局。

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道探索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道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事关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为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必要性。所谓公共物品是有别于他人物品的另一类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的大多数物品是到市场上购买,买来之后,自己可以独自享其效用,别人无法使用,这种只能个人或家庭独自享用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而与之相反,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无限电视服务等。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具体来看,公共物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 一、公共物品的性质与特征 简单地说,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称之为公共物品,它具有如下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 2.消费的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对其的同时享用,即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量。 3.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 对公共物品不同属性和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的分配,它的目的是使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满足人们最大化的要求,从而使各方面的效率达到最优化。 二、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方式及其关系 长久以来,有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诚然,政府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它反映公民要求,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因而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份内的事情。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失灵也表明了政府在许多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不了作用,需要依靠市场或民间力量等其他供给方式来进行补充和协助。只有不同形式的供给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而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就是构成了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三大主体。 1.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

《非营利组织管理》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x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xx组织管理》期末考试 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一选项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性的指标主要有()。ABC A.组织的宗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B.组织的利润是否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 C.组织的资产是否可以转变为私人财产 D.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是否密切 2.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来的()等都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ABCD A.互相信任 B.团队精神 C.平等 D.参与 3.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的特征使得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是无效的。CD A.不可再生性 B.稀缺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使用的非排他性 4.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包括()。ACD A.社会团体的筹备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B.任命社会团体的领导人 C.指导社会团体依法并根据章程开展活动

D.负责年度检查的初审 5.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B.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C.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D.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6.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CD A.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强调公平,甚至为此牺牲利润和效率。 B.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往往比较清晰,不会相互冲突。 C.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受环境条件约束,比如其资产的利用是否高效率、合理会受到相应的监督。 D.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 7.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的过程包括()。ABC A.准备阶段 B.确定组织的愿景与使命 C.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D.战略实施 8.按照战略评估主体来划分,非营利组织战略评估可划分为()。CD A.事前评估 B.事后评估 C.自我评估 D.外部评估 9.非营利组织在办理各项事业支出时,既要保证组织目标和事业发展计划的需要,又要坚持勤俭节约、提高效益的一贯方针。为此,必须做到()。ABCD A.坚持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办理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及其公共责任研究 ——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看公共责任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管博佳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 摘要:公共物品的供给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供给主体,权利和责任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共物品供给的三种基本方式即政府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事业组织供给,研究三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研究对策与实现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最优化配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事关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为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必要性。 一、公共物品的性质与特征 简单地说,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称之为公共物品,它具有如下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

成员所共享。 12.消费的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消费的竞争指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它消费者同时同时从该产品中收益。竞争性源于来自产品的分割性。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对其的同时享用,即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量。 23.受益消费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是指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1]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购买消费权之后把其它消费者排斥在外。而非排他性则相反。另外,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二、公共物品的三二种供给方式及其关系 长久以来,有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诚然,政府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它反映公民要求,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因而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份内的事情。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失灵”也表明了政府在许多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不了作用,需要依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 第一章定义与分类 1.术语: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有非政府性。 民间组织: 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从社会关系上指称非营利组织。 第三部门 2.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和互益性 3.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政府的本职区别分别是什么? 非营利性是与企业的根本区别,非政府性是与政府的根本区别。 4.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包括那些方面?为什么? 慈善救助、环境保护、公益服务、扶贫发展、权益保护、社区发展、行业协会 5.非营利组织为什么被称为第三部门?这种看法有什么缺点? 针对政府和市场而言的。但非营利组织整个体系仍不能构成一个整体,太分散。其所包含的社会资源的规模上、构成上还有能量上都远不及国家和市场的力量大,同时没有相对平等的关系。 6.分类 会员制组织:公益型组织(面等级公益型社会团体、一般公益型社会团体)互益型组织(互益型社会团体、经济团体、行业协会) 非会员制组织:基金型组织(慈善募款协会、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实体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 第二章:境外的非营利组织 1.术语 2.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早期,17实际开始出现的非盈利组织和资本注意的民主、资质、慈善等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精神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现实,19实际以来非盈利组织的数量明显增多且影响增大,战后非营利组织发展呈现良好势头,至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速,80年代蓬勃发展,在全球各国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非营利组织。 3.什么事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决策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与联合国体系有关,在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并通过会议机制等决策机制参与影响国际决策。

《非营利组织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战略评估划分为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是依据()。 A: 评估的时间 B: 评估的对象 C: 评估的过程 D: 评估的主体 答案: D 【2】在Ian MacMillan博士提出的一下四个运用于非营利组织项目操作和评估中的判断标准中,衡量组织之间提供相同服务的范围和程度的标准是()。 A: 替代性标准 B: 合适性标准 C: 竞争地位标准 D: 吸引力标准 答案: A 【3】会员制组织目前在中国统称为()。 A: 基金会 B: 志愿者组织 C: 社团 D: 公益性组织 答案: C

【4】在我国,行业协会属于()。 A: 运作型组织 B: 互益型组织 C: 非会员制组织 D: 公益型组织 答案: B 【5】民办非企业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 A: 运作型 B: 互益型 C: 实体型社会服务 D: 公益型 答案: C 【6】非营利组织在实施战略时要求将战略设计中选定的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实施和执行,下列不是本阶段的重点的选项是()。 A: 操作性 B: 准确性 C: 可行性 D: 技巧性 答案: B 【7】每条产品线上产品项目数是() A: 产品组合关联度

B: 产品组合深度 C: 产品组合宽度 D: 产品组合长度 答案: C 【8】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提供所有的产品,以集中满足该细分市场的各种需求,这种市场选择模式属于()。 A: 市场专业化 B: 市场集中 C: 差异化 D: 产品专业化 答案: A 【9】非营利组织区别于企业的根本属性是()。A: 志愿公益性 B: 互益性 C: 非政府性 D: 非营利性 答案: D 【10】组织根据服务需求量的估计,在若干个备选的项目方案中,对一些能满足需求的方案所进行的遴选过程称为()。 A: 项目选择

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和政府制度

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和政府制度 摘要:在公共物品供给关系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准公共物品供给条件下的收费行为和产权确定。公共物品应该主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但不排除在明确产权或收费状态下为经济效率的考虑由私人提供或公私合作提供。 关键词:公共物品政府私人 在纯粹的理论分析中,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天然生产者和供给者,而市场则是私人物品德生产者和提供者。因为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由政府来生产和供给要比市场更节约和有效。然而,正如上面分析的那样,这种划分方式及其结论都建立在纯粹经济学分析之上,与事实有相当大的出入。更为关键的是,它没有把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区分开来,使得在实际的运作中发生模糊意指。一方面,在生产上,市场由于公共物品的独特属性而不愿意生产它,但是只要由政府付费,市场还是可以并且愿意生产公共物品的,政府通过购买私人部门的产品而完成公共物品供给的任务。比如政府采购行为,这是政府与市场产生委托代理关系的一个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如同市场制度一样,同样是内生变量,其自身的运行以及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同样存在交易成本问题。由于政府系统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制度,其成本和效率较私人部门难以测量。再者,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在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中也难免存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现象。因此,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政治过程,其交易成本甚至比市场制度昂贵,这表现为现实中政府的种种“政策失败”。既然如此,在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上,就存在合适的其它形式,它可以弥补公共部门供给的不足。另一方面,在供给上,政府在本质上应该提供公共物品,以实现为公众谋福利的目标。所以,不论这种物品的生产者是谁,最后的供给者必须是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政府不应该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这与在公共物品的生产中的效益分析并不矛盾,这是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政府在公共物品生产上的不经济,使市场力量得以竞争进入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中,但改变不了市场的自利本性。因而,假设由市场供给公共物品而不由政府进行委托代理,那就不仅存在市场失灵,可能还存在供给困境问题。这就引发另一个问题,即政府在公共物品私人生产与供给中的作用如何发挥。 促使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得以建立的基础不仅在于市场机制的效率,同样也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积极作为。公共物品私人供给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方面通过把公共物品生产与供给分开,由私人组织生产,公共部门组织供给;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界定产权、出租业务等契约形式组织供给。 对于把公共物品生产与最终供给分离的做法,尽管有些市场力量可以直接供给公共物品,但从根本上说,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机制是一种公私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过程中,由私人部门或市场力量组织生产公共物品,再由政府公共机构以付费形式购买,提供给有需求的公众。这种运行机制所能带来的好处在于公共部门能有限地摆脱繁琐的事务工作,专心从事管理活动;私人部门积极参与公众事务,以市场力量固有的高效率实现公共部门达不到的目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席卷西方国家的公共部门革新浪潮,所倡导的重点之一就是市场化和公私合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自国家的公共部门危机。但是,无论是从法源关系上还是运行机制本身,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需要承担无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章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我国预算会计应当()。 A.侧重为内部使用者服务 B.侧重为外部使用者服务 C.兼顾外部使用者之间的需要 D兼顾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的需要 2.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要求是反映政府的()。 A预算执行情况 B预算收支情况 C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经济资源运用情况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包括()。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谨慎性 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主体包括核算主体和报告主体,我国政府政府会计()。 A以政府基金为核算主体和报告主体 B以政府组织为核算主体和报告主体 C以政府基金为核算主体,以以政府组织报告主体 D以政府组织为核算主体,以政府基金为报告主体 5.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设置的会计要素是()。 A资产、负责、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支出) B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支出) C资产、负责、净资产、收入、费用(支出)和结余 D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支出)和结余 6.如果政府会计侧重为预算管理服务,要求如实地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则应当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是()。 A应计制 B权责发生制 C收付实现制 D修正的应计制 7.如果政府会计侧重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经济管理与决策服务,则应当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是()。 A应计制 B现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修正的现金制 8.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完全采权责发生制会计确认基础的专业会计是()。A行政单位会计 B事业单位会计 C财政总预算会计

《非营利组织管理》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doc

x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xx 组织管理》期末考试 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一选项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 30分) 1.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性的指标主要有()。ABC A.组织的宗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B.组织的利润是否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 C.组织的资产是否可以转变为私人财产 D.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是否密切 2.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来的()等都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ABCD A.互相信任 B.团队精神 C.平等 D.参与 3.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的特征使得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是无效的。CD A.不可再生性 B.稀缺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使用的非排他性 4.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包括()。ACD A.社会团体的筹备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B.任命社会团体的领导人 C.指导社会团体依法并根据章程开展活动

D.负责年度检查的初审 5.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B.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C.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D.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 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6.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CD A.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强调公平,甚至为此牺牲利润和效率。 B.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往往比较清晰,不会相互冲突。 C.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受环境条件约束,比如其资产的利用是否高效率、 合理会受到相应的监督。 D.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 7.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的过程包括()。ABC A.准备阶段 B.确定组织的愿景与使命 C.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D.战略实施 8.按照战略评估主体来划分,非营利组织战略评估可划分为()。CD A.事前评估 B.事后评估 C.自我评估 D.外部评估 9.非营利组织在办理各项事业支出时,既要保证组织目标和事业发展计划的 需要,又要坚持勤俭节约、提高效益的一贯方针。为此,必须做到()。ABCD A.坚持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办理

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读后感

首先是向外寻求机会和社会需求,其次什么是我们真正信仰的。 成功问题。 首先要确定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在精益求精。 领导者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倾向。 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关键问题在于——专业志愿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来源于工作本身而非薪酬。 发展人才的全部工作应该是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组织为中心。 利用2天的时间读了彼得.德鲁克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它主要包括5章,每章的结构都相似。第一章讲了首先确立使命:领导者角色。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任务是将组织的使命陈述转化为具体明确的目标。对于这些目标,必须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才实现这些目标,众多的目标在拼凑成组织的的使命。使命应该清晰明了。成功使命的三要素:机会,竞争力和奉献精神。竞争力就是一个组织的倾向,它凭借着这项优势可以超过其他组织,称为行业里面的翘楚,我觉得要有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目标,非营利组织重在服务,服务的好坏就是竞争的倾向,二奉献精神就是组织成员对于这个组织的满意程度,如果成员对组织都充满了信任,那么在面临困难时就会一拥而上,而不是一哄而散。奉献精神是调动组织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我理解的机会就是一个组织能抓住的一次发展的机会。 领导工作充满了艰辛部分指出:值得非营利组织领导汲取的是,组织取得成功时必须乘势发展,不断进取但同时也必须保证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调整变革。非营利组织可能更需要进行重大抉择在运作方面进行合理的取舍。变革并非危险,而是机会,把变化设为创新机会的信号。 创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构建寻求机会的组织机制,其次,如何构建新体制。在构建新体制过程中,要让现有的组织成员看到新体制的激情,不能让他们成为阻碍变革的一股新的力量。 在创新战略中提到,成功的创新需要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容易被各方接受,欢迎新事物并希望成功的人,同时,它在组织内有崇高的声誉,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我觉得这个人在创新战略中取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在一场变革中,我们就需要这样的人来充分发挥它的影响力。 领导注意事项:(1)应该认为其实大家都不明白(2)领导者不能妒忌贤能(3)不要沽名钓誉,不要苛责下属。领导者应该认识到,领导者应该做到一切以工作为中心,领导是为工作为服务的。马克色.德普雷认为领导者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负债的位置上着是一个我从未听过的说法,他认为领带者都那样或者这样的欠缺一切能力,比如招聘人员的能力,比如筹措资金的能力。 第二章,从使命到成果:市场营销,创新和基金发展的有效战略。它指出再设计非营利组织服务和营销方案时,应注重于你做擅长的业务。不要把资源浪费在没有结果的事务上。这是首要法则,第二法则是了解客户,找到什么是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并如何把他们送到手上。在将战略将计划转化成实际的成果时,应该精益求精,他认为为了提高一个机构的生产力,必须对生产的每一个要素都制定相应的战略。人是第一要素,不是如何努力的工作而是如何机智的工作,把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职能,第二是资金,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中获取更高的回报,二资金总是有限的,第三是时间。 战略步骤:第一目标必须明确,然后必须转化为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目标市场,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行政09-1 X日秀 0913010101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 摘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公共物品的提供要XX现公益性,要符合公共利益。政府、市场和个人都可以对其提供有效供给。为了使公共物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必须提高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关键词: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公共供给私人供给 一、公共物品的涵义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其特性有以下几点: 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 2.公共物品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 3..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4.“公共物品还具有消费的强制性。”①

二、什么是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 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是指“处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中间的产品或服务,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②这类物品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因此具有竞争性;但又具有外部性,即这类物品的消费会产生外部效应,而其他消费者无法拒绝或排除这种效应,因此具有公共性。外部性有正有负,正外部性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会给非直接消费者带来间接好处;负外部性则是造成不良影响。混合物品进一步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2)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3)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 一般来说,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所以公共产品主要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财政制度就是确保政府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的基本规则。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而进行的财政支出,最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③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着公共财政的存在,决定着公共财政的活动X围和活动效果。公共财政则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公共财政不应该成为超越市场的力量去满足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

美国非营利组织运作与管理的

美国非营利组织运作和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民政部赴美国代表团学习考察报告 2010年12月 2010年10月30日至11月19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组团赴美国参加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公民社会发展项目”等有关活动。本次培训考察团由民政部和地方部分省市从事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14位工作人员组成,针对以基金会为重点的非营利组织运作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习培训和实地考察。 访美期间,代表团聆听了美国专家学者的讲座,与美国政府官员、非营利组织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交流,实地考察了部分非营利组织。这次学习培训,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明显效果,对美国非营利组织,尤其是对基金会的运作和管理情况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和把握,对做好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工作有很多启迪。本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美国非营利组织概况、美国基金会基本情况、值得关注的若干方面、启示和思考。 一、美国非营利组织概况 20世纪是美国非营利组织飞速发展的时代,非营利组织的数量由1950年的大约5万个增加到20世纪末的100多万个。美国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对非营利组织的税务管理代码为501(c)。2008年在美国国内税务局(IRS)税务登记的符合501(c) 条款的非营利组织已达151万多个,总资产4.34万亿美元,年收入1.92万亿美元,年支出1.81万亿美元。其中符合501(c)(3)条款的公共慈善机构(public charities)95.8万多家,总资产2.62万亿美元,年收入1.44万亿美元,年支出1.34万亿美元。2008年度参加志愿活动的美国人提供义工服务144亿小时,折合货币价值2600亿美元。2009年度志愿服务进一步得到发展,参加志愿活动的美国人提供义工服务150亿小时,折合货币价值2790亿美元。 (一)基本定义: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也称为“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慈善组织”(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免税组织”(tax-exempt organization)、“独立部门”(independent sector)、“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等。这些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外延也不完全重合,但都是涵盖处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制度空间,强调相对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而存在的第三种社会力量。目前,“公民社会组织”这一概念正逐步流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非营利组织并非不可营利,只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有盈余必须保留在机构内部,用于发展与其宗旨相关的事业,其理事、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可以将盈余用作个人利益的分配。 (二)法人注册登记:非营利组织在各州注册为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具体方法各州不尽相同。非营利组织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注册,不注册的不具有法人资格。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后,获得法人证书。非营利组织的章程要求载明:(1)所有经营服务收入或接受捐赠的收入应全部用于宗旨相关的事业;(2)机构终止时将全部剩余财产转交宗旨或业务范围相同或相近的其他同类机构;(3)机构理事长、秘书长的产生方式,举行会议的时间、地点及方式。申请成立非营利组织,只要宗旨合法,章程符合上述规定,一般都可以注册,没有具体资金和人数的要求。 (三)免税资格申请: 经注册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向美国国内税务局申请成为具有免

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概述

非营利组织管理学 第一章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概述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2.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一,历史原因;二,市场失灵;三,政府失灵;四,社会的多元需求;五,团结一致。 3.非营利组织的特征:(1)设立目的在于服务大众,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改革与创新;(2) 组织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捐款人的捐助以及部分的服务收费;(3)非营利组织活动以使命为出发点,组织众多具有共同理想的志愿者来实现使命;(4)提供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的劳务付出。 4.非营利组织区分为四种类型;1 捐赠互助型;2 捐赠创业型;3商业互助型;4 商业创业型。 5.非营利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注意事项:第一,提供最好的服务;第二,尊重个人隐私权;第三,合法明确的基金用途;第四,加强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避免竞争。 6.非营利组织募款管理要重视三个问题:1误用或滥用捐款人的捐款;2侵犯捐款人的隐私;3募款人员的薪酬制度。 7非营利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一,目标衡量问题;二,组织权责问题;三,成本控制问题;四,财政短缺问题;五,职员激励问题;六,服务绩效评估困难。 8非营利组织的演进有三种环境因素:①政府预算支出方式的改变;②慈善捐款金额的改变③经济环境的改变。 9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内容:①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②非营利组织的募款管理;③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的生成与发展的基础 1 欲求包括经济欲求和社会欲求。 2 交换主体、对象及制度等要素构成一个交换系统。 3交换系统的特征:成员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创建出内外交换关系的秩序,进而依据交换制度进行各种内外交换活动,来满足内部成员的各种欲求。 4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忽视价值规律;2滞后性;3刚性;4集权性。5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 基础是: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 展的需要:①非营利组织科缩减市场竞 争的风险;②非营利组织可抑制市场的 盲目性;③非营利组织可促进市场经济 的发展;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互补; 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补:①非营 利组织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②政府对 非营利组织的支援;四,市场、企业、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共生” 6非营利组织的优势:一,创新的优势; 二,深入社会基层,贴近弱势群体的优 势;三,承受风险的优势;四,社会沟 通的优势;五,灵活调整的优势。 7市场、企业、社会之间的互补: ①作为交换系统的市场和社会;②市场 与社会的互补和背离;③作为市场和社 会的中间系统的企业。 8市场对经济和社会具有两面性:①市 场经济通过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 盲目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9政府失灵:①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 家病”。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有效需求 理论。②计划经济的问题。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1非营利组织使命的特征:使命多元 化;使命的筹资作用;使命的凝聚作用。 2非营利组织使命陈述的要素:一,顾 客;二,产品或服务;三,市场;四, 技术;五,对生存或增长的关切;六, 观念;七,自我认识(最主要的);八, 对公共事业的关心;九,对职员的关心。 3非营利组织战略环境分析包括:一, 外部分析:一般环境分析。(PESTN分 析)P指政治与法律环境;E指经济环 境;S指社会与文化环境;T指技术环 境;N指自然环境。利益相关者分析: 1出资者;2职员;3服务对象;4社区; 5政府。二,内部分析;内部因素评价矩 阵(IFE);行业标准比较法。 4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分析工具:SWOT 矩阵,即优势——劣势——机会——威 胁矩阵。BCG矩阵。麦克米兰矩阵:1 符合使命;2竞争地位;3吸引潜在资 源和加强现有的方案;4选择范围。 5非营利组织的常用战略:一,借力发展战略; 二,兼并战略;三,联盟战略。 6战略计划体系具备以下属性:1采用文献的程 度;2组织的程度;3标准化程度;4完整程度; 5明确程度;6协调程度。 7战略实施包括:1制定政策;2设置年度目标; 3配置资源。 8配置资源包括:1财力资源;2设施资源;3人 力资源;4技术资源。 9非营利组织战略计划实施的制约条件包括:1 非营利组织的授权更为复杂;2非营利组织更强 调对外关系;3技术权威和业务职业化制约。 10制定政策的作用:①提高战略实施的可能性; ②为管理控制活动提供了基础;③提高效率;④ 适当分权。 11设置年度目标的重要性:①它是合理有效分配 资源的基础;②是评估管理者的主要尺度;③是 控制运作的过程;④突出组织及各部门的工作重 点。 12资源分配包括:①财力资源;②设施资源;③ 人力资源;④技术资源。 13非营利组织战略的控制:①检查战略基础;② 度量组织绩效;③采取纠正措施;④非营利组织 战略控制的制约条件A激励机制的局限性;B重 在控制投入而不是产出。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领导 1非营利组织领导特点:1价值导向的领导;2弹 性化领导;3全员领导。 2非营利组织领导的趋势:1非营利组织领导的系 统化;2非营利组织的专业化;3非营利组织领导 的类政府。 3非营利组织领导技能:一领导素质:1坚守道德; 2积极进取;3以人为本;4精于工作。二领导角 色:①促进者;②评估者;③预测者;④指导者; ⑤最终帮助者;三领导权力:①奖酬权;②强制 权;③法定权;④专家权;⑤参照权;四领导风 格:1任务导向型领导;2人际关系导向型;3贫 乏型领导;4中庸型领导;5团队型领导。 4适合非营利组织的典型领导模型:一路径—— 目标模型:1四项基本任务:设定目标、说明路 径、清除障碍、提供支持。2四种领导风格:指 导型、支持型、分享型、成就导向型领导。3影 响领导风格的权变因素:员工特征、工作特征。4 路径——目标理论实践是:满足——扶助——培 养。二转化型领导模型:1巴斯把转化型领导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