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装业行业历史

服装业行业历史

服装业行业历史
服装业行业历史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

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

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

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

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服装运营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研发设计、加工生产以及品牌渠道运营。服装价值链上

的利润分配约为:研发设计占35%,品牌渠道运营占55%,加工生产占10%。这就形成了男

士时尚休闲鞋和服装行业的微笑曲线,设计研发和品牌渠道运营环节所获得的商业价值远

远高于生产加工环节。

1921-1949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乱世里生存

①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②中国自制的缝纫机生产成功,③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等等都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①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

深的背景下出现的。促成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荣氏家族企业,就是一个典型。

(电视剧大染坊不就是从清代末年开始,然后到七七事变1937,然后一把火烧了,也是这个这个时期的事情)轻工业:纺织、面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纺织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遭受巨大破坏。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本在华的69个纺织厂,组成了名为国营实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企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下设天津、沈阳、青岛三个分公司。

②近代纺织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引起

了生产变革和社会变革。整体发展是不平衡的:第一,四分之三以上分布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少数沿海大城市,而四川、贵州、云南等13个省份的生产能力都很小。第二,外资比

例大,原材料控制在外国人手中,机器设备都依赖外国。

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服装机械全部停留在缝纫机的维修、仿制和小批量生产的萌芽阶段。包括协昌缝纫机公司、惠工铁工厂,新记缝纫机厂等,这些工厂大都只制造铸铁零件,其

他零配件多为日本或美国进口进行组装。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49年月12月,中国缝纫

机工业从业人员仅500人,年产家用缝纫机仅4000架次。

③百年老店在历史中摸爬滚打

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

生动写照。

瑞蚨祥、谦祥益等闻名于世的百年布店,在大浪淘沙之后成就百年基业,凭得不光是老板

的胆识,更重要的还应该是管理的策略。塑造品牌意识、严谨管理这些在如今都是各大企

业发展重中之重的金点子在当时就已经被这些百年老店所运用。

拿谦祥益来说,“没有谦祥益的布不出嫁”“谦祥益的房子——内外强(墙)”,这些俗语

都是用来形容这个百年老字号的。和气致祥,诚信待客,就是谦祥益的店风,也是谦祥益

经营之道的精髓,百年长盛不衰的秘诀。当时汉口人还有个歇后语:谦祥益的招牌——一

言堂。“一言堂”,是指无须讨价还价,不分亲疏平等待人。

在当时谦祥益的招牌品牌是宝蓝官布、宝蓝竹布、宝蓝洋布统称三宝布或三蓝布。谦

祥益看准市场特点,正确定位,使该店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竞争中集中力量,狠下功夫,主

攻市民需求量大的“三宝蓝布”。穿厌了土布的老百姓,把这些平整光鲜的三宝布,统统

叫做“洋布”。“谦祥益的房子——内外强(墙)”这句歇后语,一是说它的服务质量强,

二是指它的布匹质量强。

谦祥益的当家品牌“三宝蓝布”经染整碾平后,必有专人检查质量,凡色泽不匀、略

有斑点均为次布,分等级打折处理。优质优价,次质次价,决不以次充优,因此赢得顾客

的信赖,誉满当地。武汉夏季酷热,夏布销量很大。谦祥益的夏布确保质量,从不使假掺杂,言不二价,薄利多销。对所有布匹不乱涨价,尺码亦做到准确量足。店内货源充足、

花色品种齐全、质量地道。谦祥益当时的进货成本较市内批发价格低8%,故绸缎布料的零

售价一般都略低于市场价。俗话说得好:“人硬不如货硬”,上乘的布匹质量才能在同行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谦祥益面对洋货倾销和外资企业的压迫,不但没有被压垮,还把布

匹生意做到东洋。

在企业管理上,谦祥益有一套成文店规。他们提出并遵循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他们发达起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谦祥益以管理取胜,当时制定

的店规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仍然是一份上好的管理规章,事无巨细,可操作性极强,对于

现今的企业管理也有借鉴意义。

人位既多,支使须照日期。若随便支销,司帐者不胜其繁。议每月一次,初二日开支。司帐者照议将同人束金全数支出,按月使用,不准长支挂借。若有柜上用物,必须着专人

经手至枢房随时写帐,不准随便着人经手。伙友亲朋,与柜上务往来者,不准赊帐、担保、浮借银钱。如有擅借担保,归本人偿还自理。如有亲友买货,不准自己经手……

从这些老店的发展历史来看,品牌管理是成就百年基业的唯一出路。它们也为日后中

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做了优秀的榜样。

1950-1978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政治运动中艰难发展

1950-1978年,从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上讲,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

间经历土地改革、“大跃进”、“反右倾”、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国家发展跌宕。

同时在这年代,由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物资匮乏,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解决我国广大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然纺织原材料,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纺织发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成为

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阶段的纺织产业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型。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很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所需的其他必要物资。

50年代,旗袍、西装不再是社交场合的必需,中山装、列宁服成为了新宠。50年代末,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号召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欣欣向荣。一时间,布拉吉成为时尚。

工装背带裤是50年代的另一新时尚。因为建国后,翻身做主人的中国人民都需要参加劳动,建设新

中国,这就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

在50年代后期,社会上兴起了“四大件”的说法,包括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跟服装密切

相关的缝纫机在那个年代成为家庭拥有的“奢侈品”。

因此,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20世纪50

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

60年代的中国,政治运动使服装款式逐渐一致、色彩也逐渐单一,且不分男女,相同的装扮,给人

枯燥乏味之感。由于中苏关系在此时急转直下,因此布拉吉、列宁装被认为是“修正”,一时间消失得了无踪迹,军装又成为人们的最爱,中国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不过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穿海魂衫是60年代的另类时尚。特别是60年代中期,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蓝白间隔的横条纹随处

可见。

受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期的服装风潮依然延续了60年代末的绿军装,这种军装时尚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随着文革的结束,西方的一些时尚理念和服装开始传入中国,与国内服饰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思想禁

锢解除了,人们的审美思维也随着花衬衫、卡其喇叭裤的兴起,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国人的服饰世界顿时五彩斑斓起来,此时的“花里胡哨”不再被当作“奇装异服”。女孩子们脱去了暗淡灰色的外衣,换上了色彩鲜艳的编织毛衣。

70年代的时候,一种名为“的确良”的料子流行了起来。这是纺织部曾经主持开发化学纤维的成果之一。

由于当时中国合成纤维的技术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只能用涤纶布制成衣裤,其布料被称为“的确良”,尽管这种面料很不透气,但是看上去挺挺括、滑爽、不皱,耐穿易干,在当时几乎一衣难求。

1979-1999 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春天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在中国大地擂响。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春天也随之到来。

1979年,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皮尔·卡丹先生来到中国,一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的服

装表演像一枚重型炮弹一样,炸开了中国人对服装认识的另一扇门。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一些服装工厂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虽然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亦或是设计力量还都非常薄弱,但一些日后如日中天的大品牌们——雅戈尔、杉杉、利郎、七匹狼等等正是源自于这些服装工厂。

●品牌集体创世纪

1979年2月,760万上山下乡的知青大军潮水般地返回到他们当年出发的城市。中共中央、国务院迅速批转了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

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紧跟这一信号,1979年底,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那时称鄞县)石碶镇成立了一家青春服装厂。说是工厂,其实只是一个蜗居于戏台地下室的原始小作坊,几台家用缝纫机是用2万元知青安置费买的,尺子、剪刀、凳子是职工自带的,主要为别的厂加工背心、短裤、袖套之类。

“我是1980年自己带着剪刀、板凳、缝纫机和1000元资金进厂的。那时条件跟现在没法比,人家

在头顶上跳舞唱戏,我们在下面加工衣服。地下室不通风,热的时候我们就把硬纸壳放到缝纫机车轮上取风。那个年代当工人是十分荣耀的事情,大家都争先恐后进厂,没有人觉得条件艰苦。”雅戈尔衬衫厂技

术部经理徐亚芬回忆着当时的情形。

不错,它就是雅戈尔,这个日后鼎鼎大名的中国服装品牌正是脱胎于这个“青春服装厂”,而其品牌Youngor也源于英文younger(更年轻的)。

几乎是在同时,1980年,一个叫洪肇明的福建晋江农民,在他生日那一天,拆下两扇门板,用来当作服装加工的裁床,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如今,这个叫做劲霸的男装品牌已经把品牌价值做到了将近150亿元。

接下来,1989年,同样是在晋江,林聪颖拿着自己做生意赚的一点辛苦钱,再加上从亲戚那里借来的18000元,一共靠着72000元的原始资金,向镇政府租了500平方米的场地,买了几台二手锁边机和裁床,缝纫机、剪刀、凳子全由工人自己带。林聪颖又到附近的城镇请来老裁缝,在对工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培训后,这就是日后被称为“西裤专家”的九牧王前身。

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利郎、七匹狼、报喜鸟、依文、庄吉这些日后成为中国服装中坚力量的品牌纷纷创建和成立。

不仅是男装品牌,这个时期,有一批女装品牌也开始萌芽并崭露头角——淑女屋、玛丝菲尔、江南布衣、白领、歌力思均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而它们都无一例外的是当下最具知名度的领军品牌。

●专业市场初长成

1979年,湖北武汉市率先在全国采取免除税收、管理费等政策,吸引商户到汉正街经营小商品;并突破国营商业独家批发体制,允许个体经济从事批发业务。

1982年的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充分肯定了汉正街发展小商品市场的经济模式。同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则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政策的转向,催生了一个由卖方市场主导的商业时代,之前的“投机倒把”者成了市场经济的先行者。80年代,当时被称为“倒爷”的人成为市场经济初期激活服装商业的主力军。以他们所

贩卖服装为主体的服装经营集散场所,就是现在专业市场的雏形。

首先,在中国南方的虎门,一个叫富民时装城的大厦拔地而起。在投建之初的1993年,富民曾耗资7000万元,这在当时着实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开业第一年就实现了成交额10亿元。并且,短短3年后,在1996年年底盘算时,这个数字已高达15亿元。直至今日,富民一直处于虎门服装专业市场的领头羊位置,更是虎门服装发展的晴雨表。

就在同一年稍早一点的1月里,同样也是在广东,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横空出世。1998年11月18日,白马公司承办了广州服装节,此次服装节的举办开创了广州市举办服装节的先河。现在,它早已经是“白马大厦,服装天下”。

同样是在1993年,在中国的北方城市,沈阳五爱市场完成了由“集”到“市”的转变,市场占地已达

10万平方米,场内摊位达15,327个,业户达1.6万户,从业人员达4万人。

一年后,1994年9月16日,五爱服装城举行了隆重的建设奠基仪式。关于五爱市场,作家木青曾深入到业户、工商工部、各级领导中,创作了反映五爱市场的长篇纪实小说《五爱街》。1999年,五爱市场的成交额已达128亿,税收1.2亿元。

到了90年代中后期,批发市场已成为服装流通主要渠道,部分市场向着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迈进。

●出口第一大国

1978年,我国服装年产量为9.51亿件,这一数字在1979年、1980年和1981年分别上升为10.61亿件、12.43和14.73亿件。虽然每年增幅都在10%以上,但平均到全国,每人每年却只有一

件左右的服装可供消费。

1984年,我国棉花产量达1.25亿担,比1978年净增8000万担,六年间每年递增19%,相当

于前25年递增速度的5.6倍。同样是在这六年间,化纤平均每年递增17.1%,纺织工业总产值递增10.9%,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过前29年的平均水平。

1986年10月24日国务院121次常务会议决定:纺织品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出口创汇的重点,必须尽快把纺织品出口搞上去。

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198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不足100亿美元,而199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则较1986年增长了2.17倍,显示出我国纺织品服

装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不断增强,并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创汇产品,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外汇资金。

1994年,是关键的一年,也是值得记住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355.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比重的13.2%,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第一大出口国。

这期间,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纺织品出口以纱布等初级产品为主,纱布及半成品出口占到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80%以上,到了1998年,服装出口已占到70%,纱和坯布出口下降到3%左右。1999年,美国服装每平方米进口平均单价为3.53美元,从墨西哥进口的平均单价为3.17美元,韩国3.98美元,泰国3.79美元,从中国进口服装的单价为4.6美元,中国对美服装出口的单价超过其进口平均价的30%。

2000-2011年中国服装跨入新时代

时光进入2000年后,中国服装行业经历了一场变革。由于国内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加之国际、国内服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促使服装行业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步入“转轨升级”的新阶段。

●体量不断增加进入高增长期

从纺织业发展历史看,建国后的纺织品市场发展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纺织品还只能满足国内自需。我国是从1983年12月1日宣布不使用布票,即在1983年后,中国才基本实现纺织品的自我需求。第二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始发展出口业务,出口成为拉动纺织品发展的动力。第三阶段,纺织品形成大出大进,欣欣向荣的局面。就我国目前发展状况而言,我们仍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加大力度发展纺织品的出口业务的时期,并且在2000年之后的8到10年间,国内纺织品的高速增长,出口额出现新的增长,波浪性向前发展。

2000年世界纺织品贸易值总计达1570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7%,高于过往10年来的平均增幅。纺织品出口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内地,为161.4亿美元,增幅24%。中国占世界纺织品出口的比重由1999年的8.8%升至10.2%。在世界纺织品出口的比重排名前15位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中国。

进入新世纪,中国服装纺织工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一段高增长时期,中国服装纺织工业的总规模、总产量、总出口都已居世界前列,其中,棉纺、毛纺、丝绸、化纤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产业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门类齐全、行业配套,多种纺织原料基本满足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新世纪我国已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迈进。

但前进的步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使得中国纺织服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2037.5亿美元,增长7.3%,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

8.0%,其中出口1852.2亿美元,增长8.2%,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3%;进口185.4亿美元,下降0.6%,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口的1.6%。外围经济减速和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引致行业出口和内销增速下滑,景气回落。在随后的2009年纺织服装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持续回落;原材料价格总体上涨,纺织服装

零售物价总体回落;行业回报率低下,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出口成本上升、行业周转率下降、财务费用大幅攀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已经慢慢走出危机阴影,进入另一个增长期。据海关统计,2010年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增速十分强劲,出口190.2亿美元,同比增长

36.2%,环比增长6.9%。进口表现更为“抢眼”,当月进口19.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31.3%,环比增长22.9%。2010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累计增幅全部回升至20%以上。出口18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较2009年全年增长11.7%。进口181.2亿美元,增长20.3%,较2009年全年增长7.7%。

2011以来,在出口和内需市场均向好的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运营环境都有着不错的改善,海关总署6月10日发布了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1至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01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4%。其中出口7123.8亿美元,增长25.5%;进口6894.1亿美元,增长29.4%。累计贸易顺差229.7亿美元,减少35.1%。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走出阴影,进

入平稳增长。

●纺织服装企业上市潮

纺织服装企业的上市起始于上世纪的80年代,1989年,杉杉品牌的创始人和缔造者郑永刚发出“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的誓言,在中国率先提出品牌发展战略,并在1996年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从此揭开了中国服装服饰品牌企业上市的序幕。1979年创建的雅戈尔集团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于1998年底上市,成为在2000年前首先上市的两家服装企业。

真正的服装企业上市大潮开始于2000年后,2000年大连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首先揭开了新世纪的上市的第一波,2001年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上市,

2004年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李宁体育用品公司香港上市,2005年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

品有限公司新加波上市,2007年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拥有KAPPA在中国大陆及澳门独家经销权的

中国运动服饰集团——中国动向、波司登国际、百丽国际先后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8年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特步国际上市,2009年中国利郎有限公司、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市,2010

年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上市,2011年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上市是对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过程,要把企业历史上所有的事情,包括问题等全部拿出来进行重新审视,看其是否符合上市的要求。因此,上市也是对企业重新评估的一个过程。虽然上市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很痛苦,但同时也是对企业整体运营状况的一次很好的评估。并且上市对于企业品牌推广、形象提升以及业务推广的作用都不可小觑。目前在国内A股的服装企业,其上市后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都有明显增

加。

1995年之前,A股纺织服装类企业几乎都是代工型企业。A股纺织服装板块目前有上市公司77家,其中3/5属于代工制造型企业,业务模式主要是OEM等,市场主要在国外。这类企业大多于上世纪90

年代登陆A股,此后上市的纺织服装企业大多是找到独特竞争力而实现专业化运营与模式升级的业内佼

佼者。

市场格局首次变化出现在90年代末,标志性事件是1996年1月30日杉杉股份、1998年11月

19日雅戈尔的上市。自此,兼营生产与零售、同时主打自有品牌类型的服企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此后,越来越多原有的代工型企业开始尝试转型:经营理念由生产者导向转变成为市场导向,经营重心由产品导向转变成为品牌导向。2004年七匹狼、2007年报喜鸟、2010年希努尔、凯撒的上市等均是典

型案例。

再至2008年,市场格局出现二次变化,美邦服饰等上市服装企业“耐克模式”,受到A股投资者认可。“耐克模式”,即初期将产品制造环节外包,而零售环节则以加盟商为主自营为辅,自身集中力量于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式,大大降低了原始资本投入,放弃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环节,提高了资本回报率。面对向来癖好“模式与概念”创新的资本市场,美邦的上市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后至今的探路者、搜于特、森马等上市之路均复制了相同路径。

在2000年之后的新世纪,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上市获取了更多融资手段,取得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向更加规范的管理模式靠近,与国际接轨已成为现实。

●无法回避的渠道创新

在终端为王的服装行业,无论是直营还是代理,实体店铺的渠道铺建都是企业最重要的环节。而

2000年后,随着电子商务进入服装领域,服装行业开始进入多渠道立体式营销时代。

电子商务在1997年开始进入中国,当时互联网全新的引入概念鼓舞了第一批新经济的创业者,他们认为传统的贸易信息会借助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传播,商机无限。于是,从1997年到1999年,美商网、中国化工网、8848、阿里巴巴、易趣网、当当网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先后涌现。

从最初的导入期到如今的上升期,已有14年历史。而对于服装产业而言,这中间不得不提的是PPG。2008年,PPG以势不可挡的势头冲入人们的视线,让服装电子商务从被质疑到被追捧,虽然最后PPG

以先烈的姿态最终倒下,却为服装电子商务带来了全新的局面,也促进了服装电子商务在之后的几年呈现爆炸式增长。

随着网络的深入、普及和开放,随着技术手段的大大加强,服装电子商务市场的增长速度大大超乎国

人的想象。同时,通过电子商务行业一大批先行者对市场不遗余力地培育,通过对网民消费思维、消费习惯的引导,各网站大力加强用户体验,不断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让网络购物与实体店购物的差别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如今服装电子商务领域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开始逐渐引爆流行。

2009年服装网上零售同比增长97%,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50亿增长到2009年的640亿。

事实上服装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电脑与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服装电子商务也在同步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仅在2010年,就有1.3亿网民买了服装和鞋。而融资1亿美

金后,凡客诚品(VANCL)的估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亿美金,成为了“中国估值、销售量最大的服装

品牌”,仅用三年多时间,就超越国内其他服装企业十几年、甚至三十年所走的历程,并远远超越了他们。

服装电子商务作为服装企业营销手段之一,由于它的经济性和便捷性,近年越来越受到服装企业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国范围的网络普及,电子商务以其特有的跨越时空的便利、低廉的成本和广泛的传播性在服装行业中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传统服装品牌和互联网新兴服装品牌均具有自己的用户群,并且还会出现用户的重叠和交叉。这种特性让服装电子商务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着相当大的生存空间,不会遭遇严重的同质化危险,服装企业只要找准定位就能在茫茫的服装电商大军中成功突围。

在传统服装行业纠结于赢在终端的店铺成本越来越高时,电子商务给传统服装行业带来了新的渠道模式,电子商务成为未来传统服装行业必须要面对的话题,让传统服装行业又多了一个挑战的同时,也多了一种盈利的可能,线下线上立体式营销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3-02-17 00:00 原文链接 2012年,受到外需不振、内需增长趋缓、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但是,全行业通过努力创新,依然实现了两个市场增长的不易成绩。 一、内销: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2012年一季度,服装内销基本延续2011年四季度趋势,增速明显放缓。至2012年三、四季度,随着中国经济筑底企稳,服装内销增速逐步回升。全年来看,内销市场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1、全年服装内销增长前低后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32.5亿元,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90347亿元,同比增长14.5%。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611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明显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但比2011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2012年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1823.2亿元,同比上升12.57%,比2011年下降7.04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18.96%)、2009年(15.51%)同期水平。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 5%,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2%,比2011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分季度来看,随着经济筑底企稳,2012年内销市场增速呈逐季回升的态势。 2、价格增幅回落,年末销量增幅有所上升 2011年以来,国内服装价格上升较快。价格上涨对服装内销金额增长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对服装销售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2年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31%、15.19%,而销售量仅同比增长2.56%。之后的7个月,服装销售数量同比增长一直较低,除个别月份外,基本处于2%左右。至三季度后,随着价格涨幅回落,服装销售量也出现较明显增长,至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4.68%、16.4%和11. 2%,销售数量和金额呈现同时增长。 2012年三季度以来,价格增幅的回落,一方面是年关将近,节日来临,各地零售企业打折、满赠、抽

服装行业大数据解析

服装行业大数据解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015年服装行业大数据解析 本文导读:一、中国服装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1、总体生产平稳低速增长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比较平稳,服装产量保持低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78.80亿件,同比增长2.15%。11月产量累计增速结束持续下跌走势,出现企稳迹象。其中梭织服装148.46亿件,同比增长4.78%;针织服装130.35亿件,同比下降0.69%。针织服装产量从4月开始持续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针织服装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 一、中国服装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1、总体生产平稳低速增长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比较平稳,服装产量保持低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78.80亿件,同比增长2.15%。11月产量累计增速结束持续下跌走势,出现企稳迹象。其中梭织服装148.46亿件,同比增长4.78%;针织服装130.35亿件,同比下降0.69%。针织服装产量从4月开始持续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针织服装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情况

2015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累计增幅情况 2、内销总量持续扩大 2015年1-11月,我国服装产量前五名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和山东省服装总产量达202.75亿,同比增长2.17%,五省服装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2.72%。2012年以来,五省服装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2%—75%,传统服装生产大省对全国服装生产的稳定器作用十分明显。 五大省服装产量与全国服装总产量 2015年,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总体实现平稳增长,内销总量继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29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19185亿元,增长7.8%;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488亿元,同比增长9.6%。

服装行业信息化分析

服装行业信息化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服装行业信息化分析 一、行业特点 1、行业状况 从产能不足转为产能过剩; 由生产导向转为市场导向; 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销售价格却逐步走低,行业盈利空间日益缩小; 完全竞争,市场国际化程度高,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多,进入与退出门槛相对较低,不会出现寡头垄断的局面; 商业模式多,有的企业专注于品牌经营,有的企业专注于设计,有的企业专注于OEM生产,有的企业专注于终端,有的企业可能涵盖前面数种情况; 传统上,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工艺不是很复杂。依靠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我国成为服装制造大国。然而制造是基本生产力,并非是全部生产力,发达国家服装行业已经发展到后制造业时代,它们重开发、设计、市场、品牌,是后制造力拿走了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 作为国内服装企业的两大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重要性不相仲伯,目前,我国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靠品牌、市场,开拓国际市场靠成本、质量。 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对我国服装企业是不言而喻的。现阶段,服装出口配额虽已取消,但贸易摩擦却越来越多,可谓机会与危机并存。 2、产品特征 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人们遮体避寒之物,做为一种时尚产品,它的款式变化快,生命周期短; 整个流行趋势变化快,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程度高; 服装产品种类多,季节性强,季节决定需求的变化; 服装企业的SKU(由品牌、款式、颜色、尺寸、面料决定)多,有大量的品牌、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 2

产品结构简单,层次少,产品构成的原材料种类少。 3、生产特点 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低; 生产周期短,采购周期长; 备货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设计结合; 既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又有多品种、大批量生产,不过大规模定制成为了服装制造企业最新的生产模式; 离散式与流程式结合的生产方式。离散式生产,是指按制衣专业划分成生产组的生产布局,从面料裁剪成单片,又从单片缝制各类不同部位的衣片,如衣领、袖笼、前片与后片、袋口、门襟等散件生产。流程式生产,即从裁剪到制成衣件的流水线生产,又将多片衣件缝制成整件服装、整烫、折叠、包装等服装流水线生产。 4、市场状况 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国内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占据; 国内与国际市场并举,但国际市场大多为贴牌加工,缺乏优秀的国产品牌; 掌握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是服装企业立足之本; 渠道模式不一而同,大致的渠道种类可见下图,但是,目前品牌企业的分销渠道越来越趋于扁平化;

大盘历年市盈率数据大全

大盘历年市盈率数据大全! 历史上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最低最高在10.65倍和76.7倍之间波动; 历史上沪市A股平均股价最低最高在4.24元和20.16元之间波动。 中国股市在历史上,大盘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下时,是对应的大牛市的相对底部——是属于低风险投资区域。 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后市大势分析 1994.1.20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5.28倍---大盘见所谓777"铁底"---后照样无情跌穿---平均股价12.06元 1994.7.2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0.65倍----大盘见历史大底325点---大熊市结束---平均股价4.24元

1994.9.13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3.56倍---大盘见阶段顶1052点---平均股价13.91 1995.2.7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8.97倍---大盘见阶段顶926点---平均股价7.14元 1996.1.1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9.44倍---大盘见历史大底512点---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6.17元 1996.12.11平均市盈率47.89倍---大盘见短期阶段顶1258点---平均股价13.1元 1996.12.25平均市盈率33.6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855点---平均股价9.44元 1997.5.12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盘见阶段大顶1510点---大熊市开始---15.16 元

1997.7.8平均市盈率38.17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25点---平均股价10.43元 1998.6.4平均市盈率46.27倍---大盘见阶段顶1422点---平均股价13.13元 1998.8.18平均市盈率38.83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3点---平均股价9.96元 1998.11.17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见阶段顶1300点---平均股价11.97元 1999.5.17平均市盈率38.09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7点---5.19行情爆发---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9.26元 1999.6.30平均市盈率63.08倍---大盘见中级调整顶1756点---平均股价14.1元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产业深度发展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四.行业政策分析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3、外贸政策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 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 五、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内状况: 一、市场概况 二、竞争形势 三、销售管道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 (4)品牌效应 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 (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

一、行业概况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

美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美国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由上海腾道独家原创 数据来源:Avention官方数据库 上海腾道作为一家商业数据公司,深知当前中国市场数据分析报告内容缺失,很多行业公司对市场、行业、竞争对手都没有准确的数据分析和宏观的概念,对市场的进入趋于盲目。基于此,上海腾道在此利用自身强大的大数据库,免费开放相关市场和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腾道希望通这些免费数据行业报告,能让各位对相关行业又深入的数据化的宏观了解,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腾道将陆续免费公布不同市场和行业报告,敬请关注!各位也可留言告诉我们希望看到什么行业、什么地区的行业报告,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给大家做出呈现。 本行业报告为2017年美国服装行业预测分析报告。分析调用了2012-2016年度数据,深度阐述了美国服装行业进出口发展的现状以及对2017-2021年的市场分析和预测。 一、强调 预计美国2021年的服装需求将达到959亿美元,比2016年的875亿美元增长1.9%。预计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上升有望提振消费者信心,刺激服装采购。 预计2021年最大的上衣需求将达到334亿美元。由于国外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推动,更换采购和服装价格上涨预计将维持对细分市场的需求。 预计到2021年,内衣和睡衣的销售额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这是所有离散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销售以性能材料为特色的高价产品将支持收益。 美国2016年服装净进口额为789亿美元,当年进口占94%,出口占34%。2016年,领先的美国服装供应商包括PVH公司(PVH),Ralph Lauren公司(Ralph Lauren)和VF公司(VFC)。

图1|美国服装需求的主要趋势,2016-2021 二、市场环境 (一)历史趋势 美国服装需求在2016年达到875亿美元,在2006-2016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0.2%。服装市场本质上是周期性的,因消费者消费活动而波动。虽然服装构成了基本的必需品,但在经济困难和高失业率时期,消费者购买廉价商品和更换服装的频率较低。但是,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时尚潮流不断推动销售。另外,市场经历季节性趋势;例如,第四季度的假期和第三季度的返校购物促进了零售销售。 在2006-2016年期间,通过相对便宜的进口提高市场渗透率,对价值需求产生了下行压力。材料成本上涨(如2010年和2011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海外劳工(例如中国十年来两位数的年均工资增长)开始抵消了这一趋势。另外,消费者对新型消费品(尤其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使得整个十年的服装需求都受到影响。

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逐步得到完善。201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资本市场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文尝试对2002年—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情况做一个基本分析,探讨中国股市近十年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股市;成果;问题

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 一、中国股票市场近10年取得的成绩 (一)发行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成功上市,股票市场融资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表1,反映了我国自1992年至2011年股票市场发行规模。 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只有1224家,到了2011年共有2342家,10年的时间我国上市公司增长了1118家,平均每年增长112家,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量居于世界前列。其中境内上市外资股近10年无显著变化,H股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2年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只有75家,到2011年已经有171家,增长了2、3倍。 (二)证券化率逐步提高 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实际计算中证券总市值通常用股票总市值来代表。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越重要。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滞后,证券化率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按照1997年末市场市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为23.4%,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表2中的数据反映我国2002年-2011年年底证券化率情况。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服装行业概述 1.1服装行业概要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 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属地化销售的产品本土化生产。过去几年,一些沿海地区品牌争相开辟中西部地区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淘汰,部分品牌已经稳固了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市场,并以此为原点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辐射。为了满足市场对产品更新速度的需求,一些品牌将部分生产转移到这些内陆地区。不仅生产,还包括物流系统建设的触手也伸入了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服装企业运营的数据分析

服装企业运营的数据分析 数字与服装企业的运营有何密切关联呢?服装的商品管理是否需要数字的分析与支持呢?最令人头疼的 服装库存可否用数字控制? 其实,目前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已经开始敏锐地发现,在企业的商品运营管理中,数字的运用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运营中数字的分析以及其规律的掌握,可以有效地规范服装企业的运营管理、及时掌控零售终端店铺、提升销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产品正常生命周期内降低库存积压。 中国很多服装企业花费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费用,建立数据信息系统,希望通过此信息系统掌控终端的销售,以便更有效、更具针对性地提供商品,合理控制服装库存。 但服装企业运用信息体系进行数据分析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事实上,绝大部分服装企业在信息体系的建立上是具备“硬件”形式,而没有真正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成信息,然后提炼成问题反馈,最后形成及时处理的决策。因此,这样的建设无疑是“形同虚设”,化了冤枉钱!而没能有效反馈销售过程的问题,及时控制库存和管理商品。 例如,笔者曾经辅导了深圳一家知名的服装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总有比较超前的经营眼光,在2002年便花费巨额的费用,引进建立了ERM数据采集与信息应用体系。但实际运用了一年半后,仍然没有有效地运转起来,反而耗费了无数的人力成本,最后,老总只能将问题的根源归结在这套软件系统。 还有一种现象,经常在服装企业或服装经销商中出现。在季末清理库存产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库存产品中,有很多产品是当时特别畅销的款式。 究其原因,一套好的信息系统还需要一个好的、有效、合理的系统分析方法来进行,才能达到最终企业所需要的效果。这就好比:给你一台电脑,教会你如何使用,但没有就是没有给你怎样练习打字的方法,因此,你仍然不会打文章。 众多的信息软件企业,可以根据服装企业的运营状况的不同,设计信息管理流程,同时也提供使用这套软件的操作方法,但不提供当数据采集后,面对这一张一张的数据表格该如何分析?数据间有什么关联性?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服装销售的什么规律?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分析。而只有以上的分析得出客观的结果,才是服装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真正目的所在。 例如:在12月中旬的时候,当我们看见江苏省某店铺销售和库存报表记录的数据是:某款厚型棉服还有315件,销售速度是3件/天。那么,根据该棉服的生命周期,在季末时,该店铺的库存是多少呢? 分析计算:江苏省冬季棉服结束销售的时间段基本上在1月中旬,也就是说,该棉服的正常生命周期约25天,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25天╳3件=75件,在25天的后续时间内,销售的实际速度会逐步减缓,必然会出现的库存约240件。为了缓解库存,销售人员则要计算出,如果不积压库存,必须在正常生命周期内厚棉服的销售速度是12.6件/天,并且前10天的销售速度应在此基础上还要提升35%—40%。当然销售人员要开始采取积极的营销措施,对该款式进行促销,以便减轻库存,减少利润的损失。 对已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分析,必须由具备丰富的服装实际销售经验和数据敏锐度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人员进行,并且要提前对相关分析人员进行系统和专业分析技巧的培训。这样,才能让一套先进的信息系统真正发挥它的效用,有针对性地合理控制服装的库存,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利润。 可见,有效控制服装库存,合理管理商品的流转,关键还在于对商品系列数据采集后的系统、专业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

服装行业大数据解析

2015年服装行业大数据解析 本文导读:一、中国服装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1、总体生产平稳低速增长 2015年1-11 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比较平稳,服装产量保持低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78.80亿件,同比增长2.15%。11月产量累计增速结束持续下跌走势,出现企稳迹象。其中梭织服装148.46亿件,同比增长4.78%;针织服装130.35亿件,同比下降0.69%。针织服装产量从4月开始持续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针织服装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 一、中国服装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1、总体生产平稳低速增长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比较平稳,服装产量保持低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78.80亿件,同比增长2.15%。11月产量累计增速结束持续下跌走势,出现企稳迹象。其中梭织服装148.46亿件,同比增长4.78%;针织服装130.35 亿件,同比下降0.69%。针织服装产量从4月开始持续负增长,主要原因是针织服装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情况 2015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累计增幅情况

2、内销总量持续扩大 2015年1-11月,我国服装产量前五名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和山东省服装总产量达202.75亿,同比增长2.17%,五省服装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2.72%。2012年以来,五省服装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2%—75%,传统服装生产大省对全国服装生产的稳定器作用十分明显。 五大省服装产量与全国服装总产量 2015年,我国服装类商品零售总体实现平稳增长,内销总量继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29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119185亿元,增长7.8%;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488亿元,同比增长9.6%。 11月限额以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 不同渠道销售表现迥然不同。服装线上渠道销售快速扩张,各电商平台和垂直电商已经成为服装内销的重要渠道,并对传统线下销售起到补充和一定程度

2020-2021年中国服装行业数据中台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数据中台研究报告》数据中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降本增效新引擎 2020.09

?数据中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数据中台概念最 早由阿里巴巴集团提出,是方法论、组织与工具的有机 结合,是快、准、全、统、通的智能大数据体系。随着 互联网流量天花板显现,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面临生存 危机,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成为核心诉求,数字化转 型成为大势所趋。数据中台以数据资产驱动业务增长, 全方位、多角度重塑企业价值链,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组 织的敏捷程度和业务协同响应能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 型的新引擎。 ?我国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但进程较缓,未来有 望在数据中台赋能之下实现全域数字化落地。目前,我 国服装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消费人群年轻化、 需求个性化等新的市场趋势推动服装行业迭代升级,为 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营收增速放缓、库存周转率下降、线上电商冲击也成为企业的主要痛点。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服装企业纷纷优化资源配置,拥抱 数字化转型。虽然我国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 但进程较缓,数字化对行业的赋能效果尚未得到全部释 放。数据中台以数据为驱动,将数据与业务无缝衔接, 在供应链改造、全域营销、新品孵化、门店管理、渠道 拓展等方面对服装企业进行全链路赋能,未来有望助力 服装企业加速实现全域数字化落地。 ?数据中台前景广阔,场景拓展成为竞争关键。随着企业 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入,数据中台市场将加速扩展,行业 前景广阔。当前,数据中台行业对业务场景的争夺日趋 激烈。在场景选择方面,在数据高地中寻找场景洼地将 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在服装、美妆、快消、商超、金融、 医疗、教育等更靠近消费端且拥有丰富数据积累的领域 内进行场景挖掘,将成为数据中台场景拓展的有利路径。报告摘要 案例分析公司阿里云数据中台服务商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中国电商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

2016年中国电商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

研究背景:放眼当下,恰逢互联网购物的大好时代,在国家信息网络战略实施、几大移动运营商快速发展、各大电商网络平台百花齐放的大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购买力突飞猛进,网上零售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网购渗透率正逐年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16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将突破5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网购用户渗透率达到%。 2014-2020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4-2020年中国网购渗透率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休闲食品电商 1、产业综述 2、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正在逐渐升级成为百姓日常的必需消费品。现阶段,我国休闲食品电商三足鼎立格局初现,龙头优势明显。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已牢牢占据了休闲食品电商前三,其他品牌竞争难度加大。 3、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从吃饱到吃好,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和兴趣从必须消费品逐渐向可选消费品转移,零食不再是儿童、青少年的专属,不再和不健康划上等号,和正餐之间的界限也日渐模糊。因此,休闲食品线上销售规模也在逐年增长,2015年,我国休闲食品电商销售规模约为450亿元。 2014-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电商市场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4、消费特点

女性消费者是绝对购买主力:休闲零食消费在性别的差异性放点明显,女性消费者是绝对购买主力。根据尼尔森,在全球范围内,女性比男性消费更多零食且女性对葛洪零食的消费意愿高于男性。根据易观智库,女性消费者不仅在购买人数上超过男性消费者(购买力%%)。 80后、90后为零食网购主力:从休闲零食网购消费者年龄分布来看,28-38岁消费者占比%,18-28岁消费者占比%,年轻人成为绝对多数。80后基本步入职场,消费能力也已承受。即将进入社会的90后,消费更具冲动型、超前性,见识未来的生力军。 白领为零食电商消费的主要人群:休闲零食电商的手中人群职业分布较广,不仅有白领人士、事业机关人员,还有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及退休人员等。因此,市场对食品电商的产品需求多元化,长尾效应明显。其中,白领人士是零食电商的最主要消费者(47%),性价比高、有个性有腔调、方便快捷是他们的诉求特征。 生鲜电商 1、产业综述

2021-2025年中国成人服装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2021-2025年中国成人服装 行业调研及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概述 (14) 第一节成人服装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报告简介 (14) 第二节成人服装行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 (15) 一、研究原则 (15) 二、研究方法 (16) 第三节研究企业大数据营销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7) 一、重要性 (17)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预见性 (17) (二)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18) (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18)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资源 (18) 二、企业市场营销的意义 (18) (一)降低客户对市场价格的敏感度 (18) (二)强化企业竞争手段 (18) (三)加强市场壁垒的巩固 (19) (四)有利于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 (19) (五)有效提高市场绩效 (19) 三、小结 (19)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成人服装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21) 第一节我国成人服装行业监管体制与政策法规 (21)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21)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21) 三、2020年工信部: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24)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24) (1)品牌壁垒 (24) (2)研发设计能力壁垒 (24) (3)营销网络壁垒 (25) (4)管理能力与运营经验壁垒 (25) 第二节我国成人服装行业主要特征 (25) 一、行业发展概况 (25) (1)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 (25) (2)行业整体从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加工阶段向附加值更高的品牌经营阶段发展 (26) 二、结构特征 (29) 三、转型升级 (29) 四、市场供需情况 (30) 五、服装行业产业链 (30) 六、自主品牌基本情况 (31) 七、行业的经营模式 (31) 八、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32) (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32) (2)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32)

大客户行业划分

营销大客户部行业详细划分 大客户行业经营范围 A: 通信类(通信网络运营商、通信产品经销商),包括: 一、移动、网通、联通、铁通、电信、卫通等公司及其所属分公司、营业网点; 二、手机、小灵通卖场及其专卖店;含光能手机、可视电话等通讯产品。 B: 商场类(),包括: 一、综合性商场、商城、超市以及与商场合版刊发的产品广告; 二、其它所有小型商场、超市、综合性商店。 C: 家电类(家电商场、卖场), 包括三联家电、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为代表的综合类家电卖场; D: 电器、家电类: 主要指除房产(太阳能、油烟机、燃气灶、热水器、电暖器、浴霸)之外的家用电器品牌及专卖店广告(包括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电饭煲、豆浆机、电磁炉、电吹风、剃须刀、电风扇、电熨斗、加湿器等),包括海尔、长虹、海信、TCL等综合性品牌家电; E: 旅游类

一、旅行社、旅游公司; 二、旅游景点、公园、游乐园。 F: 各县市区的所有商场、xx、超市。 G: 其他在建的综合性商场、商城、购物广场以开业为限划归本行业。 房产家居行业经营范围 A: 房地产类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开发的项目; 二、房地产营销、策划、代理公司及其代理的项目; 三、二手房中介、评估、交易机构及其代理、销售的房产; 四、住房、办公用房、厂房、商业店铺、写字楼的出租、出售; 五、土地的转让、出租、出售。 B: 建筑、建材类 一、各类建筑施工、建筑安装、建筑监理、建筑勘测、建筑设计等企业; 二、建材生产及销售企业或店铺,包括石材、水泥、砖瓦、预制板材、沙子、石灰、玻璃钢瓦、石膏板、建筑涂料、防水材料、新型建材(色沥青瓦、彩瓦、彩砖),电线、电缆、电工产品、电器开关等产品广告及专营店广告。 C: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作者:稿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10-12-26 15:42刘鸿儒 20年弹指一挥间。翻开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远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中国“股份制改造”第一人厉以宁及“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经济学家吴敬琏,近到中国股市“三大证券教父”、中国股市“德隆神话”缔造者唐万新及迅速成长迅速倒下的上海“首富”周正毅……过去20年间那一个个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叱咤风云、沉沉浮浮的领军人物、资本大鳄如今仍历历在目。 领军人物各领风骚 翻开中国证券市场20年的历史,他们的名字无不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 刘鸿儒: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 刘鸿儒,高级经济师。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等。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落幕却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刘鸿儒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香港城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30多年来,结合实际致力于有关金融政策、货币流通理论、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专著8部,译著2部,主编著作20部,论文300余篇。 厉以宁:“股份制改造”第一人 厉以宁,1930年11月生,江苏仪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当年,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这一思路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 吴敬琏:“经济学界的良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