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

一是物物交换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W-G-W;三是发达商品流通G-W-G

2.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3 .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4.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5. 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含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6. 劳动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决定了商品流通环节是形成

商品流通过程的基本要素。

商品流通环节的多少,对于能否经济合理组织是商品流通过程的基本要素。

1)如果商品流通环节过多,即商品在交换过程中金多次转手,则商品流通速度就要减慢,流通时间就会延长,因而导致流通用增加,另外层层加价有使商品价格上涨。

2)如果商品流通环节过少,商品流通就难以正常进行。首先,正是商业的专门化、独立化,才使得商品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成为可能。其次,如果,流通环节过少,就会导致每一环节承担流通职能超过企业经营能力,商品流通时间反而会延长。

7. 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是保证商品流通经济、合理进行饿前提条件。

8. 为什么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环节就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

答:因为只有货畅其流,1、才能使商品满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充分需要;2、商品才不会在某一多余环节发生积压;3、商品顺利销售,商品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

4、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9. 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

1)自然性制约因素; 3)制度性因素;

2)经济因素:商品差价的制约、商品供求状况的制约、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

10. 商品流通过程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作用:

1)流通过程对生产的作用:a流通对生产的重要反作用,b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的制约作用,c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d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2)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a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b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c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首先,流通规模过小,流通生产力结构和布局不

合理,对消费就会生产制约作用;其次,流通部门提

供的商品结构不符合消费者需要;再次,商品价格与

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适应)

3)流通过程对分配的作用:a流通是消费的实现过程,b 流通是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c流通对分配

的促进和抑制作用(首先,流通过程经济效益的高低,影响着国民收入,从而影响分配的数量;其次,市场

供求状况也制约着分配)

4)流通过程对国民经济的作用:a流通是连接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的纽带,b

流通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首先,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生产和消费;其次,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储备、调节供求,稳定产销关系)

11. 简答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调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的发展②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③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④推动企业创新、改进生产技术;

12. 商品供给: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

平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13 商品供给的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商品自身的价格②其它商品的价格③生产要素

的价格④生产技术的变化⑤企业预期⑥政府的产

业政策

14. 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

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15. 简述影响商品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商品自身的价格②相关商品的价格③消费者的收入

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的预期⑥人口数量的变动⑦政府的消费政策

16. 简答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

①供求平衡形态②供求不平衡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供过于求,二是供不应求

商品供求矛盾表现出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

①交换时间上的差异、②交换空间上的差异、③供求数量上的差异、④供求结构上的差异

17. 供求规律: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18. 简答供求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支配着生产和消费②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③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

④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流向和时间

19 .卖方市场: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

20. 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

21. 竞争规律: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22. 简述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以及运用的准则;

①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一是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质;二是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三是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

②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特点:强制性、排他性、自发

性、不确定性、激励性和风险性

③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公正平等、独立自主、选择自由、效益优先

竞争的内容:

a产品的竞争,b经营竞争,c信息竞争,d价格竞争,e 非价格竞争

23.自愿让渡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交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24. 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是: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以平等互利为条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25. 自愿让渡的作用: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26. 简述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

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27. 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8. 分配对交换有制约作用,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消费是交换的终极目的,交换是消费实现手段;

29. 简述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货币的运动过程有哪些特殊方式和独特之处?

答:第一,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物,完成一次媒介后并不退出流通过程;

第二,货币运动的方向总是同商品的运动方向相反;

30. 试述交换与生产的关系;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与生产的关系是通过商业与生产的关系体现;

①生产决定交换:生产为交换提供物质内容;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规模、结构决定商品交换的深度与广度

②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有决定作用:交换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交换促进是分工的发展;交换对生产具有引导作用;交换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31.简答交换与分配的关系;

①分配对交换的制约作用:农副产品的自留量和商品量的分配比例,制约市场商品的可供量;产品的市场与非市场供应的比例;产品在市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分配状况,同样制约交换的数量结构;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在分配制约着交换的规模和结构。

②交换对分配的制约作用: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交换制约分配的深度与广度;交换具有在分配的补充作用。32交换与消费的制约的关系

1)消费对交换的制约:消费引导交换;消费是交换的目的和动机;消费是交换的规模和结构;消费方式影响交换方式

2)交换对消费的制约:交换是实现消费的条件;交

换制约消费结构;交换制约消费形式与方法;交换制约消费效益

33.简述价格竞争目标的分类;

①争取最大利润的定价目标②实现投资效益③占领市场④进行价格领导⑤针对竞争对手⑥针对产品性质

34竞争的不确定性:环境、对手、手段、结果;

35.简述商品流通过程的作用:

(1)流通过程对生产的作用(2)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3)流通过程对分配的作用(4)流通过程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第二章市场

1.市场是历史的范畴:

(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二)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三)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四)市场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

2.场所式市场有以下基本特点:时间性;地点性;聚散性;服务性

3.简答市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

(1)按市场竞争结构划分:①完全竞争、②完全垄断、③垄断竞争、④寡头垄断

(2)按市场供求局势划分:卖方市场、买方市场

4.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是适度的买方市场,其主要优点:(1)由于竞争激烈,可以促使卖方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使社会进步。

(2)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社会劳动。

(3)有利于生产经营者按需生产,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5.市场体系:指各类市场及各类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和市场中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

6.市场体系的结构:是指市场总体内部各个分类市场之间或市场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

7.简述市场总体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构成;

(1)按市场身份要素来划分:市场主体、市场客体结构(2)按市场时空要素来划分:市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3)按市场存在形式来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

8.市场主体结构:即企业、居民、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等市场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9.市场空间结构:指市场要素在不同交换范围的分布和关联状况;

10.市场时间结构:是指由于市场主体间的权利让渡与交换物位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交换形式的分类市场,并

由此导致的结构状态。

11.按市场时间来划分,市场体系包括: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借贷交易市场;

12..市场分类是市场结构的分析,是按照交易内容划分市场;

(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2)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

13.消费品市场的特点:普遍性、广泛性;经常性、复杂性;多层次、多环节;随意性、选择性。

14.简答影响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人口因素。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基本因素;

②社会购买力的大小、消费品的供应状况和商品价格水平等经济因素;

③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等政治因素,社会时尚、教育水平、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对消费品市场也具有重要影响;

15.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目标:商品供求均衡,品种结构完备,市场主体自主,法规健全以及管理规范有效。

16.简述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①交易价值量比较高,商品的技术性、专业性比较强②交易关系稳定

③流通环节较少④地区差异较大

17.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目标:在有序竞争条件下,建立宏观调控有效的、有多种经营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和多种交换方式组合成的、开放的生产资料市场。

18.要素市场:一般指除商品市场之外的、纯经济性投入资源的市场。

19.试述要素市场的概念和功能?

答:要素市场是指除商品市场之外的、纯经济性投入资源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其中金融、劳动力和房地产市场是构成要素市场的三大支柱;特点:起步晚、起点低、发育相对缓慢

20.要素市场的功能主要为:第一,是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实现形式;第二,具有评价要素价值、生成要素价格和传递信息的功能;第三,反映要素供求的功能;

21.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需求者与供给者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买卖活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及交换关系的总和;

22.劳动力市场的特点:(1)劳动力交换让渡的是单纯的使用权;(2)劳动劳动力交换因劳动者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3)劳动力市场进行的速度缓慢。

23.房地产市场的特点:(1)经营兑现的固定性;(2)房产流通形式的多样性;(3)地产市场的垄断性;(4)对经济状况反映的敏感性。

24.完善房地产市场应注意:

(1)积极对行土地有偿使用制;(2)进一步积极推行住房制度改革;(3)建立和发展中介机构;(4)给予有力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

25.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技术市场的措施:(1)进一步制定和实施保护智力商品正常运行的法规,并给予贯彻实施;

(2)规范技术市场价格;(3)建立健全技术市场所需的基础设施。

26.简述信息市场的分类和特点;

答:信息市场按最终用途,可分为三类:(1)提供商情的信息市场

(2)提供科技信息的市场(3)为信息作业提供物质手段服务的市场

27.信息市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交易的多次性(2)交易对象的特殊性(3)交易价格的多样性

(4)交易方式的多样性(5)交易效果的可变性

28.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市场上的供应、竞争、价格等经济因素如何通过各自的作用和彼此的关系推动市场运行及功能的发挥。

28.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是由市场体系本身的完善程度决定的;

29.市场经济的机制作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30.简述市场机制的特征是什么?

①联系性、②制约性、③动态性、④内在性、⑤客观性、

⑥滞后性;

31.市场机制的作用:①连接作用、③平衡作用、②分配作用、④刺激作用、⑤传导作用;

32.市场机制作用的实现条件:①企业成为市场主体、②市场体系完善健全、

③减少人为干预;

33.市场机制的内容:①价格机制、②供求、③竞争、④风险、⑤信贷利率、⑥工资机制;

34.价格机制对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提供了竞争手段;

35.场所式市场是现代商品经济中最普遍的市场表现形式;

36.风险机制反映的是经营利益与经营风险之间的联系;

37.市场功能:(1)交换功能;(2)反馈;(3)资源配置;(4)调节;(5)激励;

(6)评估功能

38市场组织包括:(1)市场进出组织;(2)市场管理组织;(3)市场调节组织

39.市场规则:指国家依据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为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制定的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规章、制度;

40.包括:(1)市场进出规则;(2)市场竞争规则;(3)市场交易规则

41.市场出入规则对规范市场有重要作用:(1)市场出入规则要依据规定,审查市场主体的资格与条件,确认其身份合法;(2)市场出入规要规范市场经营主体的规模与范围,包括注册资金数量、经营项目及经营范围的制约;(3)市场出入规则要规范市场主体退出市场的行为,市场主体退

出市场不仅要符合退出市场规则,还要履行必要的手续。42.市场秩序:指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主体和客体的规范化状况及各类主体在经营中对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规则和公共习惯的认同遵从状况;

43.市场管理:指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市场运行过程进行干预、监督和指导,保证市场有序进行;

44.市场主体出具备特征:(1)经营上的独立性;(2)地位上的平等性;(3)职能上的纯经济性。

45.管理规范化实际上是会市场的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包括:经营规范、管理规范、设施规范、环境规范。

第三章商品流通企业

1.商品流通企业指:经济上自负盈亏,经营上独立自主,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经营活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2.简述企业的一般特征:

①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②企业具有组织结构的统一性和整体性;③企业从事的是商品经济活动;④企业具有盈利性;⑤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⑥企业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3.企业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①企业是依法登记的组织;②企业具有独立支配的财产;

③企业能够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④企业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经济争议的仲裁和申诉。

4. 简答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有哪些?

①以商品的购、销、运、存为基本业务;②对经营的商品基本上不进行加工或只进行小加工;③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变化;④商品流通企业的“商业利润”主要来自生产企业的让渡;⑤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⑥商品流通企业比生产企业更接近市场。

5.商品流通企业在开展价格加工业务重要保持“适度”的原则:

第一,流通加工不能与生产企业的直接加工相矛盾,只能成为生产加工的一种补充加工;第二:流通加工不应加大消费者的购买力负荷,只能方便用户,这是由开展流通加工的目的说决定的。

6.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1)商品流通企业在资金周转过程中,少了生产这个环节;2)同生产企业相比,商品流通企业流动资金总量的比重要大;3)商流和物流的分离加速了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周转。

7.简述商品流通企业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①基础要素。网络、品牌、人员、资金、信息、设备和营销技术、商品和服务

②组织要素。知识、管理、机制、文化③能力要素。

8.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劳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商品流通领域中劳动是一种服务性的劳动;第二,商品流通领域的劳动具有较大的弹性;第三,商品流通领域的劳动又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极高的劳动。

9.信息对商品流通企业运行的作用主要体现:

1)信息商流、物流的先导,不同主体之间的购销活动都是以信息交流为前提条件的;2)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3)商品流通企业为了与消者沟通,也必须广泛利用各种传媒传递商品呵呵服务的信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创造市场需要。

10.企业决策机制:是指主体决策过程的程序和方式,由决策权力分配、授予方式等构成。

11.企业调节机制:是保障企业内部正常运行的各种要素及相互的协调关系。换句话,就是调控和调节企业内部个要素的配置以达到企业确定的目标。

12.企业约束机制:是指企业能按经济发展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道德准则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

13.直接贸易企业:是以自主交易的方式、为实现各自不同的目的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的商品流通企业。

14.直接贸易企业是各种商品流通企业类型中最常见的形式,又有批发和零售之分;

15.简答批发企业的特点有哪些?

①批发企业的交易额一般比较大;②批发具有的交易往往具有理性化;③批发企业的商圈比较大;④批发企业大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⑤批发企业的服务项目相对较少;

⑥批发企业的投机性较强。

16.零售企业的特点有哪些?

①平均每笔交易额较小,但交易频率高;②多属于劳动密集型;③商圈较小;④业态多种多样,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互补性;⑤对消费者的诱导性强;⑥注重服务;⑦竞争激烈;⑧布局上点多面广;⑨要求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17.居间贸易企业是随着商品流通活动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专门为买卖双方服务的中介性或信托性的企业。

18.居间贸易企业不是贸易组织的原生形态,而是在直接贸易组织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包括:信托企业、代理企业、经纪企业。

19.从事市场基础交易的企业:是专门为交易各方提供集中交易场所和条件的社会服务企业。

特点:1)他既不是贸易的土体,有不同于代理商和经纪商,只提供基础服务,

并不介入交易活动本身;2)市场基础交易必须拥有一定的场地和其他硬件设施,

拥有完善的为交易各方提供服务的手段。

20.按照组织化、体系化与社会化程度不同,商品流通企业可分为:一般性商品流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综合商社和商业连锁经营等组织。

21.商品流通企业集团指:以阻止商品流通为基本职能,以大型商品流通企业为核心,有不同经济部门和行业的若干法人企业,以控股、参股或契约关系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

有多层次这在结构、多种经营功能、大型二又稳定的企业联合体。

22.商品流通企业集团一般特征:1)成员构成的群体性、2)结构多层次性、

3)集团核心的实体性、4)组织的稳定性、5)经营的多角性。

具体特征:1)以商品流通企业为核心企业;2)以商品购销为主要功能;

3)已流通网络为经济依托。

23. 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作用:

1)有利于强化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的功能和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有利于构造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流通微观基础,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3)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4)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4.综合商社是在日本首创的。它是指商业职能为主导,艰巨金融、信息、服务、组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实体化、多元化、集团化地综合性商业组织。

25.综合商社的开发功能是其各种功能的综合表现;

26.简述综合商社的特征:

①以贸易为主导,经营综合化;②内外贸易相结合,业务规模巨大;

③以综合商社为中心形成企业集团,并与企业集团紧密依托;

④综合商社作为政府实施内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而与政府关系密切。

27.简述综合商社的功能;

1)贸易功能;2)金融与投资功能;3)信息功能;4)政治协调功能;

5)开发功能; 6)服务功能。

28.连锁经营一般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等方式组织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

优势:降低风险、减少宣传费用、货源有保证。

29.商业连锁经营的类型按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程度划分为:正规连锁商品、自由连锁商品、特许经营商品;

30.商业连锁经营的作用:

1)集中化的经营管理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2)标准化经营有利于扩大销售、改善服务;3)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4)专业化分工有利于经营水平的提高;5)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6)有利于减少商业投资风险;7)有利于流通体系的合理化。

31.正规连锁经营具有各种形态,如超级市场、百货市场、专业店、折扣店、饮食店;

32.简述正规连锁商店的特点;

①多为大型企业;②所有成员必须归一个公司、一个联合组织或单一人所有;③由总部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分店的业务按总部指令行事;④实行统一核算制度,工资奖金由总部确定;⑤各成员店铺不具备法人资格。

33.简述正规连锁的优缺点;

答:优点:统一调度资金,统一经营战略,统一开发和利用整体性事业;

缺点:各分店的自主权小,分店经营与分店自身的利益关系不紧密,

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限制;

34.自由连锁商店的模式有:单一批发主导型、多个批发主导型、大型零售主导型、

零售企业水平结合型、批零协作型

35.自由连锁商店特点:其一,成员企业保持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和独立性;其二,连锁商店的主导者是批发企业,集团主体是零售企业;其三,有强有力的总部机构,并要求全体成员在总部统一领导下经营;其四,结成商店的目的是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促进合理化与现代化。

36.简述特许连锁店的特点及类型;

①其存在的基础是总部和加盟店之间的合同关系;②合同规定总部给予加盟店的权力和对此承担的责任;③合同的具体内容必须包括总部允许加盟店使用其商号、商标等营业象征和提供技术服务。

特许连锁店有两种类型:以从事商品流通活动为目的、综合系统的特许连锁商店

37:三种形态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其一,从发展过程而言,特许连锁经营是最早出现的;

其二,在实际运作中,三种形态相互交汇,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区别:其一,总部与分店的关系不同。其二,所有权与经营权觉得结合程度不同

38.现代经济社会中,市场导向原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原则;

39.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一切要素之中,是企业的灵魂;

40.分销网络是商品流通的途径和通道系统;

41.在企业集团中,核心企业与松散层企业的联结纽带主要是契约;

42.在环形商品的流通企业集团中,股票的互持成为强化集团整体性最基本的手段。

第四章商品流通业务

1.商流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要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和所有由此形成的价值运动。

2.商流的主要特征:目的性、先导性、相对独立性

3.商流是涉及商品所有权转移的商品价值运动;

4.商流的原则:自愿让渡、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原则;

5.简述商品采购的原则:

①勤进快销原则、②以需定进原则、③以进促销原则、④适销对路的原则、⑤合理储备原则、⑥经济核算原则;

6.简述商品采购的方式:

①市场选购、②合同订购、③联购分销、④驻点采购、⑤货源调剂、⑥委托加工、⑦采用“买断”式采购的方式;

7.简述商品采购的过程:1)确定采购目标;2)选择供货方;3)签订购销合同;商品检验和验收;组织商品入库和货款结算。

8.商品采购的策略:1)进货渠道策略(多渠道、少环节);2)经济进货批量策略;3)商品生命周期阶段策略。

9.商品销售的原则:1)营销导向原则;2)服务至上原则;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10.商品销售的方式:

1)门市销售:是指在固定销售场所开展营业活动的销售方式,是商品销售最基本的形式;

2)市场销售:是指各类商业集中在特定的交易场所开展商品销售活动,多为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采用;

3)商品交流会:是商品购销双方在固定的地点集中交易的销售方式;

4)上门推销:是指由推销员携带样品主动向顾客推荐、介绍、解答疑问、现场示范、促进销售的售货方式。

11.销售促进是在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通过各种手段向消费者和用户传递企业级商品信息,促进他们了解、信赖进而购买该企业产品的一种销售活动。

12.商品销售促进:人员推广、广告宣传、营业推广、公共关系

13.商品促销策略:推进策略、拉引策略、

14.物流是涉及商品实体价值转移的使用价值运动。

15.物流的特征:1)以商流为先导;2)物流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3)

对物质技术的依赖性日渐增强;4)专职服务性不断在加强;5)物流的增值性在增强;6)物流成为影响流通力的最主要因素。

16.商品流通的物质载体是物流

17.对于绝大多数的流通企业而言,最主要的物流环节是商品配送;

18.物流的作用:

1)物流是商品流通的物质载体;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的物质保证;3)物流是提高流通效益的重要环节。

19.商品运输:是指借助于各种运输工具实现商品在空间上的转移;

20.商品合理运输:是指在有利于商流业务开展的条件下,按照商品的特点和合理流向,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里程、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劳动消耗,安全优质地完成商品运输任务。

21.影响商品合理运输的因素:1)工农业生产布局;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网的分布;3)批发机构和储运网店的设置和分布;4)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5)信息化水平。22.商品不合理运输的形式:对流运输、倒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亏吨运输。

23.组织合理运输的途径:1)按商品的自然流向组织运输;2)缩短运输路线,减少中间环节;3)选择合理运输方式;4)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24.物流中心:是组织、协调、衔接、控制物流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集散处。

25.物流中心的类型:1)储存型;2)集配型;3)分货型;4)转运型;5)加工型。

24.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模式选择:1)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2)建立联合型的配送中心;3)采用第三方物流。

1)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

优点:可以保证货源,降低货价,及时补货,有利于协调各连锁店地关系,并且通过大批量进货拿到折扣,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

缺点:成本很高,要装备多种先进设备。

2)建立联合型的配送中心;

优点:可以部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也降低了各自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缺点:多个企业之间的协调与管理。以及利益分配、商业机密的保护问题。

3)第三方物流:即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和管理方式。

25.简述商品储存的必要性;

①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异性使商品储备具有存在的必要

②商品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的间隔性使商品储存具有存在的必要

③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商品的储存具有存在的必要

26.简述商品储存的作用;

①是商品流通的前提条件

②商品储存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保证

③是应付意外情况的必要措施

27.商品储存的类型:2周转性、季节性、战略性储存。

28.确定储存规模的原则:

1)有利于流通企业商品周转和资金周转的原则;2)有利于缩短商品流通时间的原则;3)有利于促进社会货币流通的原则。

29.影响储存规模的因素:

1)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及变动趋势;2)商品的产量和生产周期的长短;3)商品流通的条件;4)企业管理水平。30.影响商品储存时间的因素:商品的性能、需求时间、商品生产周期、保本储存器。

31.商品储存的业务管理:1)计划管理、2)入库、3)在

库、出库、安全管理。

32. 简述信息的特征;

①目的性、②系统性、③时效性、④增殖性、⑤共享性、

⑥真实性、⑦依附性

33.试述信息的作用;

①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②信息是监控的基础

③信息是效率的保证

④信息是智能的体现;

34.信息的构成:信源、信宿、信道。

35.信息流程:信源—搜集—加工—传递—储存—使用—反馈—信宿—信源

36.信息的类型:

1)来源:内部、外部信息;

2)产生周期:固定、流动、偶然信息;

3)产生过程:原始、加工信息;

4)时间:历史、现在、未来信息;

5)信息作用:决策、控制、业务信息;

6)内容:指令、环境、科技、管理信息。

37.商品促销策略中,推进策略是以中间商为主要促销对象;

38.商业企业在采购商品时,必须确定适当的进货批量;

39.流动信息又称为作业统计信息;

40.加工信息又称为二次信息;

41.信息是企业确定决策的依据和基础;

42.信息商品化:是指成为商品信息在内容上不断深化、在规模上日益扩大的过程

43.信息市场:是指信息商品化后进行交易的市场。

第五章商品流通方式

1.流通业态是流通产业经营形态,由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形式构成的,包括物质状态和技术状态;流通业态是媒介商品交换的方式和手段

2.简述流通业态的内容;

答:流通业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物质状态和技术状态。物质状态包括消费者可见外部因素;技术状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流通技术,另一个是企业文化;

3.中国的流通业态分为8种: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城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

4.零售商店包括:专业商店、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方便商店、超级商店、综合商店、

巨型超级市场、折扣商店、仓储商店、目录商店。

5.一般地,可以将常见的零售服务方式分为哪些类型?

①自选零售、②自助零售、③有限服务零售、④完全服务零售

6.非商品零售包括:直销(邮寄商品目录、直接邮寄、电话销售、电视促销、电子购物),上门推销,自动售货机,商业联合体。

7.流通方式: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业态与交易形式。

8流通方式的演变必须符合的经济规律的要求;

①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②体现经济效益原则;③受竞争规律的制约;④受信用发展水平的影响。

9. 零售业态发展的理论有:车轮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自然选择理论、辩证过程理论、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理论;

10.简述流通业态的生命周期;

答:①新业态的出现,相对于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切入点;

②在发达国家,各零售业态都不同程序地经历过创新发展成熟、甚至衰退阶段;

③流通业态的导入加速发展的趋势;

④新流通业态的挤入,必然会造成原有业态市场的份额的重新分割;

11. 流通业态的主要发展趋势:大型化、多元化、细分化、连锁化、廉价化;

12.我国流通业态的发展现状:

1)百货商店在中国已逼近市场极限;2)手机市场将是中国零售业的主力,它所代表的销售方式,将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导方式;3)便利店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4)专业店和专卖店在中国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5)量贩店在中国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6)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的折扣店、会员制商店等业态店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

13.简述确定流通方式的意义;

①流通方式是市场秩序的保证;

②制约着商品流通的速度,进而制约着经济效益;

③流通方式关系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④制约着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组织形式。

14.简述确定流通方式的因素;

①目标市场的需求及其特点;

②市场的竞争状况;

③流通企业经营要素的特点。

15.商圈:是一个流通方式或流通企业经营业务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

16.为什么说商圈概念的扩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呢?

①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的需要

③现代流通方式自身商圈范围的扩大

17.商圈范围的类型:都市型、区域型、社区型、便利型、专业型。

18.影响企业选择流通方式的因素

①商圈人口的规模、②顾客购买频率、③商品和服务的用途、④价格的差别

19.在考虑一个流通方式的选址或者网点布局时,商圈内的销售量必须超过其损益均衡点,也就是保本点;

20.直销广告的目的是直接达成交易

21.寄售交易方式中双方是一种委托关系;

22.在包销条件下,卖方与包销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买卖关系;

23.零售业态发展的自然选择理论又称适者生存理论;

24.流通企业的经营要素构成了流通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第六章商品流通渠道与网络

1.商品流通渠道: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环节序列和线路。

2.商品流通渠道的特征

①由直接参与商品流通过程的各方流通当事人,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构成的流通整体;

②由某种特定的商品或相关商品的交易活动组成的、所经过的环节,是产销之间完整的流通过程;

③是相对的流通稳定。

3.流通渠道的类型:

(一)以商品为中心:

a.消费品流通渠道划分:

1)生产者—消费者;

2)生产者—零售者—消费者;

3)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4)生产者—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

b.生产资料流通渠道划分:

1)生产者—用户;

2)生产者—经销商—用户;

3)生产者—代理商—用户;

4)生产者—代理商—经销商—用户。

(二)以环节功能为中心划分:批发渠道、零售渠道

4.批发渠道:指以转售、生产或经营为目的客户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中间商组成的渠道;

特征: ①批发渠道处于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是连接生产者或代理商与零售商的桥梁和纽带;②批发渠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零售商和工业用户;③批发渠道的服务一般从事的是大宗商品交易流通。

地位:①集散商品、②储存商品、③沟通信息、④提供资金帮助、⑤承担风险。

作用:①扩大流通范围、②缩短流通时间、③节省流通资金、④降低流通费用;

5.零售渠道

特征;①处于流通领域的终极环节、②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是以个人使用为目的的最终消费者、③一般从事个量销售,销量小,但频率高

作用;①有效地沟通了生产、批发和消费的关系;②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实现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6.简述流通渠道的结构;①传统式渠道结构。②垂直式渠道结构。③水平式渠道结构;

7.传统式渠道结构:又称个别式渠道结构,是指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根据现实需要,自发组成的松散型网络8.垂直式渠道结构:称中央协调系统,是从生产点到消费点间,将产品销售作业集中规划、统一处理、以获得控制市场与更为经济地利用销售渠道的效果,由此是强化销售网络的控制效率的一种渠道结构形式。

特点:专业管理化、集中定制计划、有组织开展经营的特征。

类型;1)公司式;2)契约式(批发商倡导自愿连锁组织、零售合作社、特许经营组织)

3)管理式垂直渠道结构

9.水平式渠道结构:是由两家以上企业在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一个营销机会的联合体。

10.商品流通渠道系统设计:是指为实现销售目标,对各类备选渠道结构进行选择与评估,以便确定最适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流通渠道的工作过程。

11.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决定因素;

①社会经济条件、②市场供求条件、③企业内部条件、④商品自身条件(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政策、交通运输条件、物理设施条件);

12.确定流通渠道的选择方案;

①确定渠道模式(长度)、②确定中间商数目(宽度)、③确定渠道成员彼此的权利和责任.

13.选择流通渠道的成员考虑因素;①目标市场情况、②、企业财务状况③产品组合情况、④市场份额、⑤商品推销能力、⑥储运能力、⑦中间商状况

14.目标市场情况包括:1)潜在顾客数量;2)市场地理分布;3)商品销售量大小;4)消费量购买习惯。

15.在选择渠道成员时,应考虑中间商的有关情况包括经营条件、能力、资信条件;

16.对流通渠道设计方案的评估原则:①经济性原则、②可控性原则、③适应性原则;

17.生产商与中间商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地区性、时间性、生产商对中间商的适应性;

18:商品流通网络:是指各种流通组织和当事人根据商品的自然流向原则,把各种商业渠道和商业网点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多层次、开放型、相互交织、形如蛛网的流通有机体。

包括三层含义:1)商品流通网络主体是各种流通组织和当事人;2)客体是各类商品;3)实质是流通网络有机体。

19.商品流通网络它具有五个特征:①客观性、②聚合性、

③辐射性、④区域性、⑤整体性

20.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络的缘由是什么?

①城市发达的工业体系为商品流通网络的建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②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③城市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能力和邮电通讯手段;④城市具有优越

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

21.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络的作用是什么?

①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促使大流通格局形成;②有利于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小城镇发展。

22.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网络的构成:

1)批发商品流通网络;2)零售商品流通网络;3)农副产品收购网络。

23.简述在大中城市应建立什么样的零售商业群?

①一级商业群以大型的、综合性的零售为主、中小型为辅的中高档商品

②二级商业群分布在各个城区、以大中型的、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的为主

③三级商业群一般设在居民区或靠近居民的街道;

24.我国商品流通网络的发展趋势;

①流通业先导地位的确定对我国商品流通网络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②加入WTO带来的流通领域的开放将全面整合我国商品流通网络;③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经营方式直接影响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

25.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使用垂直式渠道结构分销;

26.最宽的分销形式是密集型、最窄的分销形式是独家分销;

27.批发渠道服务对象主要是零售商和工业用户;

28.影响生产者选择渠道模式的是产品组合情况;

29.商品的流通主体是流通网络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30.要建立良好的流通渠道,选择恰当的中间商作为渠道成员是至关重要的;

31.简述商品流通网络形成的根源;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②经济活动的依赖性也在日益回弹;③生产协作范围广泛,商品流通突破了地域界限;

④商品的范畴不断扩大。

32.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是由所有权各自独立的生产机构和销售机构,为了共同经济目的自愿接和起来,以契约为基础协调的经济活动,以获得比其个别经营所能得到的更好收益。

33.零售商合作社:是由零售商自愿组织起来,构建一个新的企业实体,开发批发业务,有时还涉及生产业务。34.特许经营组织:是由一个特许机构向加盟店授予其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和其它象征的标语及经营技术等特许权的一种契约性联合;

第七章商品流通的价格与效益

1.价值构成是价格构成的基础。商品价格制定的主要依据是社会成本;

2.对商品价格具有最基本、最主要的影响是供求关系;

3.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取决于需求量的大小;

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影响因素是:供求关系的因素、竞争状况、货币价值、经济改革与技术进步;

5.价格构成:是指构成价格的各个要素及其在价格中的组成状况,也就是价格的内部结构。

6.商品价格是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组成;

7.价格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开拓市场最直接,最常用的武器;

8.商品差价反映了市场商品价格体系的基本结构;

9.生产成本:指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支出的物质资料耗费和劳动报酬的总和

10.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关系:

1)生产成本是价格构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是构成价格的主体。2)生产成本是制商品定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3)生产成本变化与商品价格变化关系密切。4)商品价格的制定要以社会成本为主要依据。

11.流通费用:是商品在流通领域所支付的物质资料和劳动报酬总和,其实质是为组织商品流通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它是商品价格构成的重要因素。

12.商业价格:是指在商品流通领域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的价格。

13.商业价格是由商业成本、商业利润和税金构成;

14.价格体系:是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构成的有机价格整体。

15.商品比价:是指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不同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例关系。

16.商品差价:是指同一种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购销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和商品质量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价。

17.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

18.衡量企业经营实力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标志的指标是投

资收益率;

19.企业价格决策的程序:1)选择目标市场;2)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3)选择定价目标;4)选择定价策略和方法;5)选择价格方案;6)检查决策效果。

20.利润导向定价的目标:追求最大利润目标、获得适当利润目标、获得预期收益的目标。

21.根据供求关系,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通常是由其产生成本和流通费用的多少来决定;

22.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目标,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

1)长期利润最大与短期利润最大的关系;2)最大利润与价格最高的关系;3)最大利润目标下的全部商品利润与部分商品利润的关系。

23.销售导向定价目标可分:达到预定销售额目标、促进销售额、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

24.简答企业价格运作的三种目标是什么即企业定价的导向?

①利润导向定价。追求最大利润、获得适当利润、获取预期收益

②销售导向定价。达到预定销售额、促进销售额增长、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

③竞争导向定价。稳定价格、应付或避免竞争、战胜竞争对手

25.按流通环节不同,商业利润可分为:产地批发利润、销地批发利润、零售利润;

26.竞争导向的目标:稳定价格、战胜竞争者、应付或避免竞争目标;

成本价格决策法:是指以企业经营成本为依据的价格决策方法。

需求价格决策法:就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和可能支付的价格水平来定制商品价格的方法。

27.需求价格决策中的需求差异法,可分为以顾客、商品、地域、时间为基础的差别定价;

28.市场拍卖定价法包括:公开提价拍卖、降价拍卖、约定标志、密封拍卖;

29.商业流通费用的基本内容包括:运杂费、包装费、保管费、商品损耗、利息

30.经济效益:是指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各种商业行为的效用产生的经济效益。

31.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是指流通企业在起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付出的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之间的对比关系,及所得与所费之间的关系。

32.劳动耗费:是指流通企业经营中实际所消耗的劳动量,包括活劳动与物化;老的的消耗量。

33.劳动占用:是指在流通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占用的物化劳动量,即所占用的经济资源。

34.劳动成果:是指在流通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后,所得的有效劳动成果。

35.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征有哪些?

①表现在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上;②表现在提高劳动效率上;③表现在流动资金利用效果上;④表现在服务质量上;⑤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6.评价流通企业经济效益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满足需要与取得盈利相统一的原则;②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③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37.影响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围观因素:

1)商品流通量及构成状况;2)企业劳动组织、职工素质和劳动态度;3)流通商品的周转时间;4)物质技术设备利用率和现代化程度。

38.简答提高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哪些?

①扩大商品流通并保持合理的商品结构;②重视市场调研,正确进行企业决策;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④实现全面经济核算,化小核算单位,提高核算质量;⑤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39.简答流通企业价格决策的三类方法是什么?

①成本价格决策法②需求价格决策法和竞争价格决策法③各类有具体的运作方法;

40.市场份额大小同利润大小一般成正比例关系;

41.商品销售价格与变动成本的差额是目标贡献;

42.盈亏平衡销量也就是保本销量;

43.净资产收益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同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第八章商品流通调控

1.简述经济环境商品流通经济环境;

答:是指影响商品流通运行的经济因素与经济条件;

①生产方面的因素与条件;②分配方面、消费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因素与条件;③货币方面、金融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④物质技术设施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2.简述非经济环境这方面的因素与条件

①自然环境、②人口环境、③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④文化环境与科技环境

3.商品流通环境中,经济环境从根本上制约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商品流通的发展;

4.对商品流通运行的影响最直接的是产业结构;

5.市场活动中最为主要的构成要素是商品流通活动;

6.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市场机制配置的主要特点是非人为性;

7.商品流通运行的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年龄、人口地区构成、人口流通趋势;

8.商品流通环境:是指商品经营活动的外部因素与条件。它包括非经济环境与经济环境两方面;

9.简述商品流通运行的法律环境对商品流通运行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保证商品流通行为的规范化;②保证和维护商品流通企业主体的权利;③证商品流通运行客体的自由交换;④保证商品流通运行的秩序保。

10.简述商品流通调控的必要性;

①是国家对实现商品的流通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要求;

②是实现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协调运行的保证;

③是由商品流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11.简述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通过方针、政策进行管理商品流通;②国家通过计划与非计划手段控制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商品平衡;③国家通过制定商品流通发展规划对商品流通实行战略指导;④国家通过制定商品流通法规,规范商品流通行为;⑤国家通通过对社会商品流通的管理,协调商品流通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经济形式、协调发展,创造一个有序的经济环境,防止垄断和封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⑥国家通过发展商品流通教育,培养商品流通人才,增加市场观念,提高全社会商品经营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12.简述商品流通调控的基本原则?

①控制重点,协调一般的原则;②控制全面,调整和引导

局部的原则;③坚持“三兼顾”原则;④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的原则。

13.论述商品流通调控的主要方式

①行政手段调控方式;②法律手段调控方式;③经济手段调控方式;④信息手段调控方式。

14.论述商品流通控制的主要方法;

①通过编制商品流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调控;②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宏观调控;③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公开、公正、严格执法,创造良好的商品流通秩序环境;

④运用市场调节基金进行商品流通调控;

⑤对关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和商品实行建立国家储备等方法进行调控;⑥建立对密切关系人民生活的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控制度,建立合理的相对垄断性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

15.简述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优势;

①提高了决策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②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③使稀缺资源得到较为有效地利用;④有利于完善产业结构。

16.简述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与商品流通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等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保护商品流通主体的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②维护商品流通领域的公平竞争方面的法律;③推动商品等价交换趋势的形成方面的法律;④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

⑤规制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方面的法律;⑥规范市场建设和商品流通行业发展方面的法律。

17.人口环境对商品流通的影响:

1)人口规模及人口年龄构成对商品流通运行的影响;2)人口地区构成对---;3)人口流动趋势对---。

18.科技环境对商品流通运行产生的影响:

1)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影响产业结构,与以前相比,商品流企业能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从而影响商品流通的规模、结构;

2)科技进步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大多数产品生命周期有缩短趋势,从而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3科技进步是商品流通的经营地域范围更加扩大。

第九章商品流通现代化

1.简述商品流通创新的意义与必要性;

①创新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

②创新是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需要;

③创新是发展流通生产力的需要。

2.简述商品流通创新的内容有哪些;

①流通创新是流通体制的创新

②流通创新是流通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③流通创新需要正确地处理创新与风险的关系

3.简述流通创新的途径有哪些?①流通创新的模式。有渐进式、填空式、组合式、独创式创新

②流通创新是在继承和引进基础上进行,必须走中国特色道路

③流通创新必须重视人的发展;

4.我国流通领域正在得到运用的先进适用技术主要包括: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支付手段与信用卡技术;3)仓促自动化。

5.流通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必须遵循效益的原则

6.高科技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应获得的以下效果:

1)改善购物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3)提高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流通企业的竞争力;4)加强商品养护,改进商品包装,改善商品仓促运输条件,保护商品质量,减少商品损耗。

5)发展综合利用,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降低商品成本,开发新产品。

6)改革流通管理体制,提高流通企业布局的规范化、标准和合理化。

电子商务: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为平台从事商贸业务的活动;

7.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有效地把商品的资源管理和人们的商业行为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与改善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以至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换、商业业务处理,实现交易与业务处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8.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

1)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深化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2)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需要完善的法制环境;

4)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大环境;5)政府部门要对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切实抓好组织协商工作,协助业主发展电子商务工程; 6)需要切实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7)需要积极稳妥; 8)应当重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9.品牌是信息时代成功的关键、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10.B2C是指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交易行为

11.电子商务的特点:(AAAA式服务)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客户、任何方式

12.简述电子商务的实现过程;

①建立网络交易平台、②品牌推广、③确定经营战略、④达成交易、⑤售后服务

13.完全的电子商务:是指在电子网络平台上完成商务交易活动的全过程,从要约、洽谈、结算到发货、甚至消费等行为均在网络上完成。网上购买和欣赏音乐、影视节目就是典型的完全电子商务;

14.直接电子商务:指企业建立和拥有自己的网站,直接通

过网络开展商务活动;

15.管理现代化:是从客观经济规律出发,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6.论述流通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1)流通宏观管理现代化;(2)流通行业管理现代化;(3)流通企业管理现代化。

17.流通宏观管理现代化:1)对流通领域的宏观管理是政府的经济职能;

2)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是总量控制; 3)法律手段是调控的规范;

4)行政管理是调控的常态; 5)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是调控的战略指导。

18.流通行业管理现代化:1)行业规划职能;2)指导服务职能;

3)协调合作职能; 4)培训人才职能。

19.管理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佳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20.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证,也是管理现代化中的关键问题;

21.简述流通管理现代化的途径的四个转变;

①管理思想的转变、②管理内容与方法的转变、③管理手段的转变、

④管理的组织转变

行业管理:是指具有技术同一性行业的所有企业活动的管理

22.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从而使各国经济在不同层面上相互渗透、融合和依存。

23.全球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是指孤立地域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而广义的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加强;

24.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①市场全球化、②生产全球化、

③金融交易全球化、④科技全球化;

25.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跨越国界和地区的各种投资增加,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跨国资金流动加快,信息交流和获得日趋方便;26.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得出这样结论:

1)人类社会进程是一种自然地历史过程;2)全球化的基本推动力产生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科学技术发展;3)全球化必然伴随区域化和民主化的过程。

27.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1)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的迅速发展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后至80年代上半期的缓慢发展甚至停顿时期;3)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在自由化政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一体化进入重新高涨并加速发展的新时期。28.简述流通经营全球化的新特点;

①从整体经济结构角度考察,经济一体化进入区域经济集团化加速发展新阶段;

②从经济联系纽带角度考察,全球贸易自由化推着世界性的经济增长发展;

③从经济体制角度考察,市场经济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和世界经济运行普遍的体制与机制模式;

④从发展层次角度考察,均已基本进入关说同盟的初级阶段;

⑤从大国的作用角度考察,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减弱;

⑥从国家参与角度考察,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大迈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

⑦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领导世界经济发展趋向。

29.简述衡量全球化的指标;

①贸易系数、②有效保护率、③企业国际化程度、④生产要素的国内外流量

30.生产要素流量与经济全球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利益主要有:第一,大量引进技术;

第二,扩大国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

第三,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观念。

31.面对全球化,我国企业应采取何种对策?

答:第一阶段,向跨国公司学习;第二阶段,与跨国公司合作;第三阶段,与跨国公司既合作又竞争;

第十章商品流通文化建设

1.商业文化形成的现实需要:

1)商业文化是商业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展的产物;

2)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商业提出商业活动的文化含量的新要求。

3)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渗透的主要领域是市场与商业。2.商业文化的不同表述:1)商业文化是指商品流通领域中产生的特有的文化现象;2)商业文化是商业价值观,是商业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取向;3)商业文化是流通领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总和;

3.商业文化(具体表述):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标,以商品与服务为载体,通过商业交易活动反映、传导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综合体;

4.商业文化本质特征具有1)商业文化的继承性;2)兼容性;3)开放性;4)创新性。

5.商业文化具有哪五个方面的功能作用?

①商业文化的传导功能、②展示功能、③约束功能、④创新功能、⑤增值功能

6.商业文化的作用力量:感召力、鼓舞力、瓦解力、凝聚力、约束力。

7.商业文化的创新主要表现:1)商场内外部环境的营造;

2)商业企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为企业创造新的营销技术。

8.商业文化的增值功能主要表现: 1)艺术附加值的增值; 2)时尚心理的增值; 3)满意服务的增值。

9.商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商业环境文化、商品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组织文化、商业伦理文化。

10.商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之间的主要特征:组合的统一性、相对独立性、相互关联性。

11.商业营销文化: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供应链文化的内容,也是商业活动中最活跃的内容。

12.商业组织文化的特征:有效性、凝聚性、内控性、延续性。

13.商业伦理文化:它是商业文化的关键环节,是商业运行进程中调节商业人员之间、商业人员与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的道德准则、行为规划以及有关的价值取向;

14.论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商业文化的制导因素;

①政治环境、②社会环境、③经济环境、④科学环境、⑤制度和体制

15.商业道德:是商品流通过程中调整商人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同国家、社会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6.简述商业道德的建立与规范发展的重要社会意义和作用;

①商业道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人际的和谐;

②商业道德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商业道德是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

④商业道德是良性竞争的基础;

⑤商业道德是市场经济运行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17.为什么企业要建立道德体系:

1)企业的形象是树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2)企业要维护消费者权益;

3)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的源泉是从业人员的道德。

18.改革开放商业道德建设下滑的原因:1)轻视传统;2)认识错位;

3)舆论无力;4)法制滞后。

19.商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20.商业信用:它是在商品购销活动中,以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商品交易形成的借贷关系;

21.简述信誉对市场经济和企业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①信誉是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

②信誉保证经济交易行为的有效实现;

③信誉有利于良好投资环境的形成;

④信誉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形象。

22.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商品货币运行条件下产生的借贷关系。

23.作为商品经济文化现象的商业文化就必然具有竞争的本质,它使各种风格迥异的商业文化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性就是创新性;

24.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商业提出的新要求主要是提高商业活动的文化;

25.商品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文化附加值;

26.企业的创新精神来自于市场竞争、企业的创新精神植根于商业文化;

27.商业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商业道德;

28.在商业文化的内容中,商品流通的基础条件是商业环境文化;

29.在商业文化中,影响制约和推动着商业运作的全过程是商业环境文化;

30.在商业文化的内容中,作为一种载体文化,就是以载体为依存物的文化是商品文化;

31.商业文化的集中表现形态是商业营销文化;

32.制约商业经济活动的最深层次的因素商业伦理文化

33.在商业文化发展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政治文化;

34.造假成本主要有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处罚成本;

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的实施 是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实施的方式有两种: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37.(我国的)国家公务员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8.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39.上市公司 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40.条约 指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结缔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法律适用 2.国家机构 3.继承权 4.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5.外交机关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 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拘捕、限制、搜查、审问和侵害。广义的人身自由则除包括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与公民人身相联系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7.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38.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9.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0[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当事人故意制造另一个连结点,以避开依有关冲突规范指定本应适用的国家的强制性法规,并取得自己所希望的准据法的适用,从而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关系的成立或确认的脱法行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意识 36 是统治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它包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任何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 37.行政处罚 37 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

商品流通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商品流通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531005 课程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Pratices of Merchandise Circulation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2.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教学达到掌握商品流通基本理论,并结合当前流通经济现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夯实学生理论功底,培养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商品流通的基本理论,尤其是现代商业业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商品流通战略等,注意学习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知识的时代性,信息的丰富性。在技能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采用理论教学与讨论式、启发式及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目标培养的实现。在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进行讲解,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取得本课程先修课程的学分,以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内容应体现商品流通理论的掌握和认识,并结合实际问题来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商品流通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0%。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阶段小测验综合评定。 (七)参考书目 《商品流通经济学》,夏慰纯等编,辽宁大学大学出版社,2005 《商品流通论》,吴小丁等编,科学出版社,2009 《商品学基础》,窦志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商品流通概论》,贺命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二、中文摘要

(必背)自考《商品流通概论》章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初的商品交换形式是物物交换2.在商品交换的形式中,从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是质的飞跃。 3.商品流通过程的刚性制约因素是自然性因素 4.从商业方面看,商业及其企业组织商品流通的目的是实现其经济利益,这主要是通过商 品的购销差价、地区差价等加以实现的。 5.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是流通 6.在互为补充品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 7.商品供求关系主要和集中体现在商品流通领城 8.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 9.对于绝大多数商品而言,收入与需求之间是正比关系 10.经营要素的状况如何体现的是企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能力。 11.在竞争规律中,产品的竞争即经管内容的竞争 1.市场活动的“主题”是流通 2.市场最早表现为商品交换的场所3.商品市场中最重要的机制是供求机制 4.完全垄断市场主要存在于公用事业部门 5.按市场时间结构划分,市场体系不包括协定贸易市场 6.市场机制的作用本质上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7.市场经济的基础运行机制是市场机制 8.金融市场中最基本的机制是信贷利率机制 9.劳动力市场的内在机制是工资机制10.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交换功能 1.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是设备 2.从商品整体概念理解,服务是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本身就是一种商品。3.各种商品流通企业类型中最常见的 形式是直接贸易企业 4.向零售商转卖商品的商业组织是批 发企业 5.综合商社的首创国是日本 6.连锁企业对于投资者最具有吸引力 的条件是降低风险 7.综合商社充当为贸易中介商的角色 实际是指其贸易功能 8.同生产企业相比,商品流通企业中 占资金总量比重大的是流动资金 9.对于商品流通企业来说,其生命力 在于畅通的分销网络 1.在商品促销的形式中,企业直接刺 激消费者或用户购买其产品的营业促 销手段的总和是指营业推广 2.物流的运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无形中 决定了未来流通力的强弱。 3.商品的核心层是商品的实际效用 4.商品储存的自然界限是商品性能 5.商品流通的前提条件是商品储存 6.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标 准是信息来源 7.信息分为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的标 准是信息产生过程 8.信息分为固定信息、流动信息和偶 然信息的标准是信息产生周期 9.商品储存业务活动最关键的环节是 入库管理 10.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直接产生 和记载的信息属于一次信息 11.个人或民营组织自发构建的信息 机构是指民间信息中心 12.成为商品的信息在内容上不断深 化、在规模上日益扩大的过程是指信 息商品化 1.在西方国家,其销售可占社会日用 商品零售总值的70%~80%,已成为 零售商业企业的主体的是超级市场 2.以下属于常规零售商业业态的补充 形式的是集市贸易 3.在代理批发商中,最为常见的是制 造厂商代理商 4.零售业态发展的自然选择理论解释 零售业态的演变时,是应用了达尔文 的“适者生存”理论 5.影响流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 目标市场的需求及其特点 6.便利型流通企业的商圈较小,其最 大的特点是经营中所提供的方便性 7.拍卖中,竞争发生于买方之间 8.寄售的当事人双方之间是一种委托 关系 9.在包销条件下,卖方与包销人之间 的关系是商品买卖关系 1.消费品流通渠道中,最简便、最短 的渠道是生产者——消费者 2.实现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的是零 售渠道 3.最宽的分销渠道是密集性分销 4.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 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地 区上、在业态上、 行业上、形式上都将对商品流通网络 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影响最为突出 的是电子商务 5.作为国内市场增长的潜力所在,已 经日益受到各商业企业集团的关注, 这一广阔的市场是农村 6.商品流通网络的实质是流通有机体 7.流通网络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商品 的流通主体 8.生产资料流通渠道中,一般没有自 销能力和经验的生产者多采用的形式 是生产者——代理商——用户 1.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取决于需求量 的大小 2.在商品的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之间, 具体的商品价格是由市场竞争状况 决定的 3.其运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客观的, 能体现出国家对市场调控作用的发挥 的是经济政策 4.价格中的税金和利润都是价值中m 部分的货币表现 5.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 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企业生产商品中 c+v的资金垫付。

法学概论(00040)自学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2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原始社会的规主要是C.习惯 2.我国宪法规定,休息权的享有者是A.劳动者 3.根据行政立法的容,可以把行政立法分为A.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4.我国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的行政法规称为B.条例 5.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D.罚款 6.我国行政复议法的施行时间是B.1999年10月1日 7.我国票据法规定,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C.2个月 8.本票和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中相同的一项是D.确定的金额 9.下列属于票据法律关系中非基本当事人的是A.背书人 10.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下列不属于抽查对象的产品是D.一般日常用品 11.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于专门用于生产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和健康的产品的原辅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可以行使B.没收权 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时限是自收到处罚决 定之日起C.15日

1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下列属于经营者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是A.商品存在缺陷的 1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D.6个月 1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的核准机关是B.最高人民法院 1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该在受理后A.20日审结 17.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D.1991年4月9日 18.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的是C.辩论原则 1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是B.对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 20.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是A.鉴定人 21.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D.被告承担 22.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诉讼的起诉状,经审查,应当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的期限是B.7日 2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C.50元至100元的罚款 24.我国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时间是A.1997年 25.下列属于联合国的发起国的是C.中国 26.国际法院必须由多少个不同国籍的独立法官组成? B.15 个

2017年4月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考试真题

2017年4月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考试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A.厂房 B.机器 C.原材料 D.工具 2.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标志是 A.货畅其流 B.劳动消耗最小 C.时间最短 D.流通环节最少 3.产品竞争即

A.经营内容的竞争 B.经营手段的竞争 C.经营目的的竞争 D.经营要素的竞争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公司 C.合伙制企业 D.合作制企业 5.总部对各店铺拥有全部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实施人财物与商流、信息流、物流、 资金流等方面的统一管理,这种商业连锁类型为 A.自由连锁 B.正规连锁 C.自愿连锁 D.特许连锁 6.综合商社最基本的功能是 A.信息功能 B.开发功能 C.服务功能 D.贸易功能 7.商品购销双方在固定的地点集中交易的销售方式被称为 A.上门推销 B.市场销售 C.门市销售 D.商品交流会 8.企业以付费的形式,通过特定的大众传播媒体向公众传递企业或产品信息,以达到促进销售的这一商品促销方式被称为 12.广告宣传 B.人员推销 C.公共关系 D.营业推广 9.随者我国流通业态的演变,将成为零售主力业态的是 A.百货商店 B.专业商店 C.超级市场 D.折扣店 10.权限最大的代理商是

自考法学概论章节考试重点4

自考法学概论章节考试重点四 第四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概述 1、宪法的性质: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特点:1))内容方面的特点2))效力方面的特点3))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宪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2))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宪法内容的变化。 3)宪法是对民主制度的确认。 2、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我国的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2、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2)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结合。 4)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1))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志。 2))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和最高原则。 3))从政权的职能来看,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维护工作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民主地位,镇压和改造敌对分子,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抵御外来侵略和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的职能,与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 4))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成社会主义,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任务,这也正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3、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 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6-1】商品流通概论复习题库

商品流通概论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2.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工业经济 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4.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 A.商品的生产 B.商品的销售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购买 5. 在下列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历史上形成最早、存续时间最长,至今仍在数量上占有主要地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 A.合伙制企业 B.合作制企业 C.个人业主制企业 D.公司制企业 6. 在商品流通企业集团中,控股子公司构成其组织结构的() A.松散层B.半紧密层C.核心层D.紧密层 7.核心能力的载体是() A.企业整体 B.技术水平 C.商品的品牌 D.企业资金实力 8.具备公司的特征,并把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的公司是 ( )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合伙企业 D.合作制企业 9.豪威尔和豪兰多尔认为,在零售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商品系列会经过从注重深度,再到注重宽度的循环往复过程,该理论被称为( ) A.辩证过程理论 B.综合化与专业循环理论 C.自然选择理论 D.车轮理论 10.影响流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目标市场需求及其特点 B.宏观市场环境 C.市场竞争状况 D.市场秩序 11..考虑到商品的自身条件,以下商品宜采用独家分销形式的是( )

2018年10月自考00185商品流通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商品流通概论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185)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歹l』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将买卖双方衔接和协调在一起且为买卖双方共同接受的基本准则是 A.独立自主 B.效益优先 C.选择自由 D.平等互利 2.G-W-G’是 A.物物交换形式 B.简单商品流通形式 C.发达商品流通形式 D.复杂商品流通形式 3.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工业经济 4.下列属于居间企业形式的有 A.批发企业 B.贸易中心 C.商品交易所 D.信托企业 5.从发展过程来看,连锁经营最早出现的是 A.正规连锁 B.特许连锁 C.自由连锁 D.复式连锁 6.实现生产企业向商品流通企业让渡商业利润的方式是双方的 A.协商 B.竞争 C.合作 D.谈判 7.中小商业企业,特别是自由连锁商店的商品采购宜采用 A.合同订购 B.驻点采购 C.委托加工 D.联购分销 8.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运动称之为 A.商流 B.物流 C.信息流 D.资金流 9.许多著名跨国零售企业集团对其经营的主力商品均采用了 A.货源调剂 B.驻点采购 C.买断式采购 D.市场选购

自考《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习题

《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商品的价格是() A.商品价值的实体 B.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C.商品价值的基础 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计划经济 D.产品交换经济 3.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的生产是() A.商品生产 B.商品交换 C.商品流通 D.商品经济4.发达商品流通的媒介是() A.商人 B.生产 C.交换 D.货币 5.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6.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济 D.工业经济 7.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8.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 A.商品生产 B.商品销售 C.商品价格 D.商品购买 9.买方占据主导权的市场是( ) A.买方市场 B.卖方市场 C.国家市场 D.商业市场 10.以下各因素中,不直接 ...影响商品供给变动的因素是() A.企业的预期 B.政府的产业政策 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技术的变化 11.发达商品流通的媒介是() A.商人 B.生产 C.交换 D.货币 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 A.价值量 B.价格 C.生产能力 D.市场行情 13.商品流通过程的刚性制约因素是() A.制度性的因素 B.商品供求性因素 C.经济性的因素 D.自然性的因素 14.简单商品流通可以表示为( ) A.W—G—W B.W—W C.G—W—G′ D.W—G 15.下列各因素中,既影响商品供给也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是( ) A.消费者的收入 B.生产技术

自考《法学概论》笔记_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040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1 (2010-03-03 17:09:44)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决定性因素: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第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同国家同时产生。 第二: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第三: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第四: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第五: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 第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第四: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第五: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成文法定义: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行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第二: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第三:实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国家强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实施却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 第四: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中,一般没有固定形式。 第五:在一国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6、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 第一: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确定契约自由。 第三: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确定法制原则。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第二: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第三: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从实际出发。 第二:群众路线与集中领导相结合。 第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第四: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立、废、改相结合。 4、具有法律提案权的机构: 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一定数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二:国务院。 第三: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 第五:最高人民检查院。 5、法律汇编:是指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属的法律部门、颁布的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的加以编排,并汇成书册,而不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 6、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部门的现行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7、法律部门:是指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那些法律规范的总和。 8、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所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所谓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二、商品交换的三种形式 1、物物交换(W—W); 2、简单商品流通(W—G—W); 3、发达商品流通(G—W—G’) 三、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四、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 1、自然性制约因素; 2、经济性制约因素; 3、制度性制约因素。 五、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 1、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 2、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 3、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 六、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2、供求规律; 3、竞争规律; 4、自愿让渡规律; 5、货币流通规律。 七、供求规律 商品供给可以表述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商品供给的变动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技术的变化; 3、生产要素的价格; 4、其他商品的价格; 5、政府的产业政策; 6、企业的预期。 商品需求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仙,在每价格水平上愿意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商品需求的变动受以下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 4、消费者的偏好; 5、政府的消费政策; 6、消费者的预期; 7、人口数量的变动 供求规律的作用 供求规律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 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 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 4、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八、竞争规律 基本内容: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强制性; 2、排他性; 3、自发性; 4、不确定性; 5、激励性; 6、风险性。 九、货币流通规律 基本内容: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价的不断运动,被称为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商品流通概论真题

全国2018年4月历年自学考试商品流通概论真题课程代码:001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G—W—G′是() A.物物交换形式B.简单商品流通形式 C.发达商品流通形式D.复杂商品流通形式 2.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 A.生产剩余B.商品交换 C.货币流通D.社会分工 3.物物交换出现在() A.原始社会早期B.原始社会后期 C.奴隶社会中期D.奴隶社会晚期 4.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衡量每一个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是( A.劳动时间B.货币 C.使用价值D.劳动 5.在我国一般认为农产品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 C.完全垄断市场D.寡头垄断市场 6.市场活动的“主题”是() A.生产B.分配

C.消费D.流通 7.商品市场中最重要的机制是() A.价格机制B.风险机制 C.供求机制D.竞争机制 8.在金融市场上,金融商品交易的中心实际上是() A.政府B.中央银行 1) C.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D.企业 9.信息赖以存在的价值基础是() A.真实性B.系统性 C.时效性D.增殖性 10.物流中一种独特的,综合性的活动形式是() A.采购B.配送 C.储存D.运输 11.商品储存管理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管理B.入库管理 C.在库管理D.出库管理 12.量贩店源自日本,又称() A.折扣店B.百货商店 C.超级市场D.货仓式商场 13.便利型流通企业的商圈较小,其最大的特点是经营的(

自学考试法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奴隶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4.封建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5.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确认契约自由(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确认法制原则 6.法律的特征:(1)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就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就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7.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 8.法律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根本法与普通法(3)实体法与程序法(4)一般法与特别法(5)国际法与国内法(6)公法与私法(7)法系 9.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须就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与互相渗透的。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存在时间不同(2)调整的范围不同(3)实施方法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就是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就是多元的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社会主义法律就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与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活动之一(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要遵照一定的程序(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仅包括创制新法律,也包括修改与废止过时的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其实质就是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4.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遵循宪法的原则(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的原则(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4)科学与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5)依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立法的原则 5.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程序:(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

流通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工商管理专业流通概论试题200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C.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 2.商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可用来衡量的指标有(A.商业所实现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3.仓储商店一般采取(B.会员制)形式。 4.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连锁商店于1s59年在(D.美国)诞生。20世纪20年代以后,连锁商店迅速发展。 5.超级市场商品陈列中最常用和使用范围最广,并且比较适合周转快的商品的陈列形式是(C.集中陈列)。 6.研发、制造PB商品的主体是(C.零售商)。 7.零售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的首要功能是(A.分类、组合、备货)。 8.真空地带理论是由(A.尼尔森)提出的。该理沦认为,零售业态的变迁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主要表现为对零售商提供的场所、商品组合、价格和服务的偏好。 9.对有店铺零售商业来说,(B.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就提供了一个制造市场差别的丰富机会。所以,它是零售商独具的经营要素,对实现零售商的经营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10.网上贸易是电子商务中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形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网上商店不同,网上贸易的交易对象是(A.商业用户)。 11.现代物流管理的永恒主题是(B.成本与服务),要努力提升物流增值性服务。 12.专卖店是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C.制造商)的品牌商品,适应消费者对品牌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13.可以实时处理销售业务,并进行经营业务分析的管理系统为(B.POS系统)。 14.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B.跨企业的物流管理)。 15.作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的配送中心属于以下哪一种模式?(D.配销模式) 16.超级市场的主通道可保持在.1—3.5米)之间。 17.主力商品的数量和销售额,一般要占商品总量和全部销售额的(C,70—80%)。 18.众多中小批发商将各自接受的高频度、小批量的供货任务集中委托给在物流、仓储、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与实力的大型批发商的物流中心,并由这个物流中心集中且有计划地向指定的供货单位供货,这种批发形式称(C.窗口批发)。 19.狭义L物流指的是(C.销售物流)。 20.主要布置在陈列货柜或货架、壁面或推车上的标题说明属于(B.中标题)。 21.业态是零售商业的(C.经营形态)。 22.无论是近期还是中远期,将成为我国零售商业的主流业态的是(B.超级市场)。 23.超级市场的口标市场是(B.普通大众)。 24.下列顾客投诉不属于服务方面因素的是(A.商品缺货不能充分选择)。 25.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两极化”是指(c.大型化与小型化)并存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1.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布(AB)。A.社会分工B.产权明晰 2.店铺内部设计的功能是(ABCD)。A.提高店铺利用率B.方便顾客流动C.形成良好的购物氛围D.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3.目前,我国的连锁商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ABCD)。 A.地区分割、部门所有严重制约了连锁组织的迅速发展B.大部分商业连锁公司规模过小,无法发挥连锁经营的效用 C.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采购系统、信息系统和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 D.地区、业态、业种发展不平衡 4.百货店从产牛到发展,形成了白己的经营特征,它们是(ABCDE)。 A.拥有宽敞的营业空间和舒适的购物环境B.多位于城市十心或交通要道C.经营商品范围广泛、种类繁多 D.在管理上实行商品部制E.采用传统的售货方式和功能多样化 5.以下哪些模式的配送将是中国未来配送中心发展的选择(BC)。B.代理配送C.共同配送 6.判定零售业态的标准是(ABD)。A.组合的独特性B.广泛的影响性D.模仿流行性 7.简单易行的确定商圈的方法有(ABCDE)。 A.通过调查汽车牌号来确定顾客的来源与分布B.通过调查报纸的发行范围来确定C.通过向现金购买或汜账购买顾客发放问卷调查表来确定D.通过直接访问凋查来确定E.通过信用卡或支票的支付地来确定 8.仓储式商店的突出优势是(ABD)。 A.以廉价吸引顾客B.投入费用低D.为顾客提供较完善的自我服务设施 9.商业自动化是指广泛采用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实现经营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主要包括(BCD)。 B.商品销售自动化C.物流自动化D.商业信启、流通标准化 lo.零售企业服务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售货人员的(ABCD)。A.服务意识B.服务态度C.服务知识D.服务技巧 三、判断题 (√)1.购买力指数是指货币购买力指数,表示单位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能力的变动程度。它等于消费价格指数的倒数。 (X)2.—般来说,小型店铺的边缘商圈在1.5公里以外,顾客步行来店在40分钟以上。 (X)3.我国商业的就业比重仅次于农业,居第二位。与制造业相LC,商业经营的资本与技术约束低,田此,商业的进入与退出障碍低。 (X)4.专业店的特征之一是经营品种繁多,且规格、档次、花色式样齐全。 (X)5.制造批发商是最传统、最标准的批发商,其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以批发公司的形式居多。 (√)6.作为综合性物流运动的配送不仅仅足送货。 (√)7,对有店铺零售商来说,卖场设计是店铺内部设计的核心。

商品流通概论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商品流通概论 1.1.商品 1.2.使用价值 1.3.价值 1.4.商品流通 1.5.商品流通环节 1.6.商品供给 1.7.商品需求 1.8.卖方市场 1.9.买方市场 1.10.自愿让渡 1.11.货币流通 2.1.市场体系 2.2.市场主体结构 2.3.市场空间结构 2.4.市场时间结构 2.5.要素市场 2.6.劳动力市场 2.7.技术市场 2.8.市场机制 2.9.初级市场 2.10.市场秩序 3.1.核心能力 3.2.分销网络 3.3.直接贸易企业 3.4.商品流通企业集团3.5.综合商社 3.6.连锁经营 3.7.特许连锁商店 4.1.商流 4.2.自愿让渡 4.3.驻点采购 4.4.门市销售 4.5.物流 4.6.物流中心 4.7.信息 5.1.流通力 5.2.物流中心 5.3.流通业态 5.4.商圈5.5.包销 5.6.寄售 5.7.拍卖 5.8.超级市场 5.9.代理制 6.1.商品流通渠道 6.2.批发渠道 6.3.传统式渠道结构 6.4.商品流通网络 6.5.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 7.1.价格构成 7.2.生产成本 7.3.商业成本 7.4.商品比价 7.5.工农产品比价 7.6.商品差价 7.7.净资产收益率 7.8.质量差价 7.9.季节差价 8.1.商品流通环境 8.2.人口的地区构成 8.3.商品流通运行的法律环境 8.4.坚持“三兼顾”原则 8.5.行政手段调控方式 8.6.商品流通产业结构 9.1.电子商务 9.2.经济全球化 9.3.B2B 9.4.现代企业制度 9.5.全球化 9.6.组合式创新 9.7.企业素质 10.1.商业文化 10.2.商业营销文化 10.3.商业信用 10.4.信用 10.5.商业伦理文化 10.6.商业道德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 和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1.2.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具 有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1.3.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 动。 1.4.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 品交换过程。 1.5.商品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 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 的环节,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 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1.1.为什么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环 节就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 1.2.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 里? 1.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4.商品供给的变动受到哪些主要因 素的影响? 1.5.商品需求的变动受到哪些主要因 素的影响? 1.6.商品供求矛盾所表现出的不平 衡,在市场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7.供求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1.8.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有 哪些? 1.9.竞争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 面? 1.10.商品的自愿让渡的客观基础和 条件有哪些? 1.11.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 1.12.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货币的运 动过程有哪些特殊方式和独特之 处? 1.13.简单商品交换有何特点? 2.1.狭义的市场、广义的市场各有何 含义? 2.2.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哪些条 件? 2.3.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应当 是适度的买方市场? 2.4.建立和完善全国市场,要解决好 哪些问题? 2.5.影响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2.6.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有哪些? 2.7.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哪些? 2.8.市场机制的内容有哪些? 2.9.市场机制有哪些优点? 3.1.企业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3.2.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有哪些? 3.3.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劳动有哪些特 点? 3.4.核心能力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 3.5.批发企业的特点有哪些? 3.6.零售企业的特点有哪些?

自考法学概论重点1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决定性因素: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第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同国家同时产生。 第二: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第三: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第四: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第五:从法律与、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 第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 第四: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 第五: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 4:成文法定义: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行式的法律文件,即规性文件。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第二:调整的围不同。道德调整的围比法律广。 第三:实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国家强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实施却是依*社会舆论和人们心信念。 第四: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中,一般没有固定形式。

第五:在一国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6: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 第一: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二:确定契约自由。第三: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确定法制原则。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第二: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第三: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从实际出发。第二:群众路线与集中领导相结合。第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第四: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立、废、改相结合。 4:具有法律提案权的机构: 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一定数量的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二:国务院。第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第四: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最高人民检查院。 5:法律汇编:是指按照现行规性文件所属的法律部门、颁布的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的加以编排,并汇 成书册,面不改变法律规的容。 6: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部门的现行规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7:法律部门:是指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那些法律规的总和。 8: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9:什么是社会主义法的适用及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