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脊髓损伤感觉平面的确定评估表

脊髓损伤感觉平面的确定评估表

脊髓损伤感觉平面的确定评估表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脊髓损伤感觉平面的确定评估表

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病案号:

临床诊断:

右侧评分

关键感觉点左侧评分

痛觉(针刺)轻触觉痛觉(针刺)轻触觉2 1 0 2 1 0 2 1 0 2 1 0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顶部

C5肘前窝外侧

C6拇指近节背侧

C7中指近节背侧

C8小指近节背侧

T1肘前窝内侧

T2腋窝顶部

T3第三肋间隙(锁骨中线)

T4第四肋间隙(乳头水平,锁骨中线)

T5第五肋间隙(T4、T6中点,锁骨中线)

T6第六肋间隙(胸骨剑突水平,锁骨中线)

T7第七肋间隙(T6、T8中点,锁骨中线)

T8第八肋间隙(T6、T10中点,锁骨中线)

T9第九肋间隙(T8、T10中点,锁骨中线)

T10第十肋间隙(脐水平,锁骨中线)

T11第十一肋间隙(T10、T12中点,锁骨中线)

T12腹股沟韧带的中点

L1 T12、L2中点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踝

L4内踝

L5足第三跖趾关节背侧

S1足跟外侧

S2腘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S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成年男性平均长42-45cm。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成人脊髓下缘抵第1腰椎下缘或第2腰椎上缘水平(女性可平第2腰椎锥体),儿童位置较低,新生儿脊髓下缘可达第2、3腰椎之间。 脊髓的外形呈扁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两处明显的膨大。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向下延续为终丝。终丝是软膜的延续,达第2骶椎水平被硬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对脊髓起固定作用。脊髓前面正中纵行的沟称为前正中裂,此裂两侧有前外侧沟,脊髓前根由此发出。后面正中纵行的沟称后正中沟,后正中沟两侧有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后根在接近椎间孔处有膨大的脊神经节,主要由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脊神经前根主运动而后根主感觉。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同神经系统的其它部分一样,是由神经元的胞体、突起和神经胶质以及血管等组成。在新鲜的脊髓切片上可看到内部呈H形的灰质,其周围包绕着白质。每侧灰质和白质都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灰质的前角、后角和中间带以及白质前索、后索和侧索。在灰质的中央有一窄细腔隙,称中央管。 (一)脊髓的灰质 脊髓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神经末梢组成,其中富含血管。从整体上看,前角、后角和中间带的侧角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前角中的神经元主要为运动神经元,即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自前外侧沟穿出脊髓,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骨骼肌。后角的神经元为中间神经元,主要是传导痛觉、温度觉及部分触压觉的第二级神经元所在的部位。每个脊髓节段的后角细胞接受来自相应节段皮肤等处的感觉纤维传入的冲动,并发出纤维组成上行传导束。侧角主要见于胸段和上腰段,其内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在骶髓2~4节内,相当于侧角的位置上,含有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二)脊髓的白质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神经交质细胞和血管组成。由于神经纤维中有大量的有髓纤维,因而在新鲜的切片上呈现白色,这些神经纤维包含:1、脊神经节发出的传入纤维;2、

脊髓损伤的评定量表

表1 脊髓不同节段的运动、感觉平面及损伤时的功能预后 代表肌肉运动功能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感觉平面 损伤水 平 颈部 C1-C3 胸锁乳突肌颈屈曲、旋转电动轮椅若干呼吸器,完全 依赖 C4 膈肌呼吸同上完全依赖肩锁关节斜方肌肩胛上提 C5 三角肌肩屈曲外展轮椅驱动大部分依赖肘前外侧肱二头肌肘屈 C6 胸大肌肩内收前屈轮椅实用中度依赖拇指 桡侧腕伸肌腕背伸 C7 肱三头肌肘伸轮椅实用轮椅上基本自理中指 桡侧腕屈肌腕掌屈床、轮椅转移 C8-T1 屈指肌手指屈轮椅实用同上小指 手内部肌手指灵活运动驾驶汽车 上体稳定轮椅实用基本自理第6肋间 T6 上部肋间 肌 上部背肌带支具扶拐步行 T12 腹肌操纵骨盆轮椅实用同上腹股沟上 缘胸部背肌带支具扶拐步行上下阶梯 L2 髂腰肌屈髋同上自理股前中部 L3 股四头肌伸膝不用轮椅同上膝上内侧 带短腿支架步行 L4 胫前肌踝背伸同上同上内踝 L5 拇长伸肌伸趾同上同上足背 S1 腓肠肌踝屈正常步行同上足跟外侧比目鱼肌

表3 ASIA损伤程度分级 级别指标 A 完全性损伤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保留 B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以下 D 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或以上 E 正常感觉或运动功能正常 表4 肌张力分级评定 分级神经科分级SCI分级Penn分级Clonus分级0 肌张力降低无肌张力增高无肌张力增高无踝阵挛 1 肌张力正常轻度增高,被动活 动时有一过性停顿肢体受刺激时出现 轻度肌张力增高 踝阵挛持续1~4s 2 稍高,肢体活动未 受限较明显增高,活动 未受限 偶有肌痉挛〈1次/h 踝阵挛持续5~9s 3 肌张力高、活动受 限较明显增高,被动 活动困难 经常痉挛〉1次/h 踝阵挛持续10~ 14s 4 肌肉僵硬,被动活 动困难或不能 肢体僵硬,被动活 动不能 频繁痉挛〉10次/h 踝阵挛持续15s 表5 SCI的Frankel功能分级 分级标准 A 完全性瘫痪 B 运动功能完全丧失,部分感觉保留 C 能运动但无使用价值 D 能运动,但无使用价值(如行走) E 完全恢复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修订版)

脊髓损伤平面图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C7—中指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 概述 ?神经损伤,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的损伤。 ?人体有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和5对骶神经。 ?C5-T1神经支配上肢,T12-S4神经支配下肢 运动肌力: ?支配运动肌力的冲动在脊髓内是通过皮质脊髓束传递的。 ?神经根断裂引起它肌节失神经支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麻痹,皮质脊髓束断裂则产 生痉挛性瘫痪 感觉: ?人体痛温觉是在脊髓内经外侧脊髓丘脑束传送的 ?触觉是在脊髓内经腹侧脊髓丘脑束传送 ?脊髓或神经根病变首先导致触觉丧失,随之痛觉丧失。 ?在神经根损伤的恢复过程中,则应痛觉比触觉先恢复 ?检查感觉时,触觉与痛觉应分别检查,前者用棉拭,后者用针进行检查。 ?感觉检查结果以感觉正常、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迟钝或感觉消失,并按其范 围记录于图表上。 反射: ?牵张反射弧是由能够对牵张产生反应的器官(肌梭)、周围神经(轴突)、脊髓突触 和肌纤维组成。 ?冲动从大脑向下沿上运动神经元来调节反射。 ?基本反射弧中断引起反射消失; ?神经根受压则出现反射减弱; ?上运动神经元对反射有规律的控制中断,最终将导致反射亢进。 反射的检查结果用正常、增强、减弱来表示。 ?神经定位诊断应用于脊髓损伤、发育异常、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神经根撕脱和 脊髓本身的病变。 ?注意:脊髓或神经根病变与周围神经干损伤两者之间的区别,表现在运动肌力、感 觉和反射的变化在肢体上分布范围不同,两者各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脊髓或神经根病变引起节段性的运动肌力,感觉和反射改变; ?周围神经干损伤时,由于一个周围神经干有来自于多个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组成,损 伤后则以每一神经的特殊支配区的运动肌力、感觉和反射改变为特征。 上肢神经根定位: C5-T1神经根的定位: C5神经根的定位: ?C5神经根定位的主要标志性表现为: 运动(三角肌)-肩外展 反射-肱二头肌反射 感觉:上臂外侧 肌肉检查: ?三角肌:C5神经根(腋神经) 肱二头肌:C5-6神经根(肌皮神经) 反射检查:

脊髓病变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脊髓横断损害的定位诊断 1、脊髓完全性横断损害 在急性脊髓横断早期,出现急性脊髓休克;约4~6周后逐渐出现横断损害节段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双侧痉挛性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及皮肤营养障碍。多见于脊髓挫伤、硬脊膜外脓肿、急性脊髓炎等。 2、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 syndrome) 在病变同侧损害节段平面以下出现痉挛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病变对侧受损节段以下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存在;早期有皮肤潮红、发热,以后发绀、发冷;在病灶侧与病变节段相应部位,可有节段性弛缓性瘫痪、根痛或束带感等感觉异常。常见于硬膜下髓外脊髓肿瘤、脊髓损伤。 3、脊髓中央损害 在脊髓损害节段成分离性和节段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消失,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存在。较早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皮肤自主神经营养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正常。见于脊髓空洞症等疾病。 4、脊髓前角前根损害 在受损的前角前根支配区出现节段性弛缓性瘫痪;可有肌纤维或肌束震颤,但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脊前动脉梗死等。 5、脊髓后角后根及后索损害 主要表现为节段性感觉障碍。后索损害时,在病灶侧节段水平以下深感觉最先消失、触觉次之,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而痛温觉和运动功能正常;后根损害时,其支配区早期有剧烈根痛和束带感,以后各种感觉、反射减退或消失;后角受损时,其支配区痛、温觉消失而触觉和深感觉存在,反射减退或消失。见于脊髓神经鞘瘤或脊膜瘤、椎间盘突出症等。 二、脊髓节段损害的定位诊断 1、高颈段(C1~C4) 枕颈区放射性痛,四肢痉挛性瘫痪,并躯干、四肢的感觉障碍。如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当累及枕骨大孔区可有颈项强直、强迫头位、后组脑神经、延髓、小脑受损及颅内压增高表现。 2、颈膨大段(C5~T1) 肩及上肢放射性疼痛,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肱二头肌反射消失、肱三头肌反射亢进;病灶以下感觉障碍,C8~T1受损侧出现眼裂狭小、瞳孔缩小、面部无汗和眼球内陷即Horner综合征。 3、胸段(T2~T11) 早期胸腹背部放射痛及束带感,继而由一侧下肢发展至双下肢无力及麻木,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并感觉障碍,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4、腰膨大段(T12~S2) 腹股沟、臀部、会阴及双下肢放射性根痛,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膝反射、跟腱反射、提睾反射消失,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5、圆锥部(S2~尾1) 大腿后部、臀部、会阴肛门区有鞍状感觉障碍,膝反射、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但根痛不明显,下肢运动功能正常。 6、马尾部(L2以下) 早期有剧烈的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根痛或坐骨神经痛,臀部及会阴肛门区呈鞍状感觉障碍,可有下肢弛缓性瘫痪,膝以下各种反射消失,早期排尿费力、晚期尿潴留。症状和体征两侧不对称。 三、髓内、髓外、硬脊膜内外病变的定位诊断 1、脊髓病变上界的确定 主要依据于:早期根痛于节段性症状;各种感觉消失的上界;反射消失的最高节段;棘突叩击压痛明显部位。由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感觉神经根支配的皮节区有重叠,故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感觉减退或过敏带之间的界限为病变的上界。 2、髓内与髓外及硬膜外病变的鉴别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教程文件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成年男性平均长42-45cm。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成人脊髓下缘抵第1腰椎下缘或第2腰椎上缘水平(女性可平第2腰椎锥体),儿童位置较低,新生儿脊髓下缘可达第2、3腰椎之间。 脊髓的外形呈扁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和腰骶膨大两处明显的膨大。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向下延续为终丝。终丝是软膜的延续,达第2骶椎水平被硬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对脊髓起固定作用。脊髓前面正中纵行的沟称为前正中裂,此裂两侧有前外侧沟,脊髓前根由此发出。后面正中纵行的沟称后正中沟,后正中沟两侧有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后根在接近椎间孔处有膨大的脊神经节,主要由感觉传导通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脊神经前根主运动而后根主感觉。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同神经系统的其它部分一样,是由神经元的胞体、突起和神经胶质以及血管等组成。在新鲜的脊髓切片上可看到内部呈H形的灰质,其周围包绕着白质。每侧灰质和白质都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灰质的前角、后角和中间带以及白质前索、后索和侧索。在灰质的中央有一窄细腔隙,称中央管。 (一)脊髓的灰质 脊髓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神经末梢组成,其中富含血管。从整体上看,前角、后角和中间带的侧角称为前柱、后柱和侧柱。前角中的神经元主要为运动神经元,即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自前外侧沟穿出脊髓,组成脊神经前根,支配骨骼肌。后角的神经元为中间神经元,主要是传导痛觉、温度觉及部分触压觉的第二级神经元所在的部位。每个脊髓节段的后角细胞接受来自相应节段皮肤等处的感觉纤维传入的冲动,并发出纤维组成上行传导束。侧角主要见于胸段和上腰段,其内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在骶髓2~4节内,相当于侧角的位置上,含有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 (二)脊髓的白质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神经交质细胞和血管组成。由于神经纤维中有大量的有髓纤维,因而在新鲜的切片上呈现白色,这些神经纤维包含:1、脊神经节发出的传入纤维;2、起自脊髓灰质神经元,组成上行传导束,将传入的感觉冲动上传;3、起自脊髓以上的脑区,将运动冲动下传至脊髓,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4、起自脊髓神经元且终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完成节段内及节段间联系的纤维;5、起自脊髓前角和侧角的运动纤维,经前根出脊髓。在白质内,上行和下 行的长距离纤维占据特定的区域,且有序 的排列,形成不同的传导束。其中上行传导束有薄束和楔束、脊髓小脑束、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中脑束、脊髓皮质束及脊髓橄榄束等;下行传导束有皮质脊髓

脊髓损伤功能评定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脊髓损伤康复功能评定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基本情况 发病时间:发病原因: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意识状态:认知情况: 协调程度:合作程度: 心理状态:经济情况: 肌肉张力:上肢关节活动度:上肢 下肢下肢 ◆损伤程度 □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3级。 □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独立功能评定 项目分值项目分值 大便控制□0分□5分□10分转移□0分□5分□10分□15分小便控制□0分□5分□10分活动□0分□5分□10分□15分修饰□0分□5分穿衣□0分□5分□10分 用厕□0分□5分□10分上下楼□0分□5分□10分 进食□0分□5分□10分洗澡□0分□5分 总分 功能障碍程度□0-20分极严重□25-45严重分□50-70中度□75-95轻度 1

◆关键问题 □关节活动度障碍□关节肿胀□肌肉无力□疼痛 □功能性活动障碍□大小便控制障碍□呼吸形态异常□压疮 □其他: ◆短期目标: □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关节肿胀□增加肌力□缓解疼痛□改善二便控制障碍□呼吸省力训练□提升转位能力□治疗压疮□其他: ◆长期目标 □增强肌力□提升呼吸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善心理适应能力□回归职业岗位□融入群体、回归社会 □其他: ◆康复治疗计划: *物理治疗: □红外线治疗□激光治疗□紫外线治疗□超声治疗□磁疗法□冷疗□温热疗法□水疗□中低频治疗□气压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其他: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技术□牵引技术□持续关节被动活动□牵张训练□呼吸训练□转移训练□肌力与肌耐力训练□轮椅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运动再学习技术 □有氧训练□支具使用训练□高压氧治疗□站立与步行训练 □引导式教育训练□其他 ◆家庭康复功能锻炼指导: □肌力训练□功能性锻炼□耐力训练□行走活动 ◆停止治疗原因: □功能恢复□自动出院□转上级医院□转下级医院□其他: 2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 C4:膈肌和斜方肌 C5:三角肌、肱二头肌 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 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 T2至T12:肋间肌 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 L3:股四头肌 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 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 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脊髓损伤平面图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 C4:膈肌和斜方肌 C5:三角肌、肱二头肌 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 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 T2至T12:肋间肌 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 L3:股四头肌 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 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 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 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现场安全检查评估表

山西省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二O一O年三月

目录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安全生产总体评价 (4) 4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评价 (6) 5 施工现场安全评价 (13) 5.1桥梁工程 (13) 5.2隧道工程 (29) 5.3路基工程 (35) 5.4路面工程 (39) 5.5临时设施 (41) 6 附表 (47) - 1 -

总则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评价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情况,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现检查评价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结合公路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事故规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编制。 1.0.3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二级以上重要农村公路、独立大中桥、独立隧道的施工安全检查评价; 监理机构应按照本标准要求定期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保存检查原始记录。 建设单位可根据本标准对施工企业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监理单位所做的检查评价进行审定。 安全监督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对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施工企业应按照本标准制定更具体、更详细的规定,并严格执行本标准。 1.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价应符合本标准规定,本标准未尽事宜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 - 1 --

山西省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价标准 2 术语 2.0.1 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 1)不良地质条件下有潜在危险性的土方、石方开挖; 2)滑坡和高边坡处理; 3)桩基础、挡墙基础、深水基础及围堰工程; 4)桥梁工程中的梁、拱、柱等构件施工等; 5)隧道工程; 6)爆破工程; 7)大型临时工程中的大型支架、模板、便桥的架设与拆除,桥梁加固与拆除; 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2.0.2 危险源 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0.3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0.4 监控量测 -- 2 --

康复科脊髓损伤评定表

康复科脊髓损伤评定表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必查项目: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 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即:①0=缺失;②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③2=正常;④NT=无法检查。(56,112,224) ●针刺觉检查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用棉花。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 的感觉应评为0级。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见图)。星号指位于锁骨中线上的关键点。 ●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的检查外,还要求检查者作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分级为存在或 缺失(即在病人的图上记录有或无)。该检查用于判定损伤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

●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固有指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拇长伸肌) ●S1-踝跖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神经水平:感觉(右左)运动(右左) ASIA残损分级: 部分存在的区域(部分神经支配阶段):感觉运动 医师时间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基本确定 ASIA残损指数 ●A:完全损伤,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B: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平面以下至骶段S4、5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 ●C: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一半以下关键肌在的肌力在3级以下。 ●D: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 级。 ●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部肛门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ZPP):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在最低正常平面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本术语只用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Sacrsl Sparing)。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血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 所供应。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支配。因此,没有鞍区感觉者均为完全性能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完全丧失。 神经根逃逸。如果脊髓损伤至该节段并涉及到神经根,且该神经根没有还未分离时,可以有最接近的1—2个节段神经恢复。该水平的恢复是低位运动神经元的。 脊髓震荡。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可见于只有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2007-12-6 21:23:13)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检查二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2—腋窝 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 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 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 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 S2—掴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信息来 脊髓损伤ASIA损害分级(2007-12-6 21:21:23) ASIA损害分级 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JOA下腰痛评价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007-12-6 21:13:0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注:一种国外骨科杂志常用于评价Low back pain功能障碍的量表,汉化后重复测试的信度度高达0.95(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5) 指导语:这个问卷专门设计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您的腰痛(或腿痛)对您日常活动的影响。请根据您最近一天的情况,在每个项目下选择一个最符合或与您最接近的答案,并在左侧的方框内打一个。 1. 疼痛的程度(腰背痛或腿痛) □无任何疼痛

励建安教授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xx 建安教授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 一、损伤分类 脊柱骨折病人中约有20%发生神经损伤。通常脊柱损伤越严重,脊髓损伤就越严重,但并不总是如此。另一方面,轻度脊柱损伤往往不引起脊髓损伤,但有时也可以造成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可能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因为血管 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1、颈脊髓 A、预制脊髓最常见损伤为屈曲旋转脱位或骨折脱位,最好发部位为C5- 6。 B、压缩性骨折。C5-6为最常见部位。此类损伤中只有半数病人造成损伤平面以下完全性神经功能障碍。 C、过伸型损伤最常见于伴有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脊柱,占颈椎损伤的30% 左右。最常见于C4-5,最稳定性损伤。大部分损伤是前面椎体和椎间盘与后面的增厚的韧带与黄韧带间的挤压,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些 作用力的综合造成中央脊髓损伤。 2、胸腰脊髓 A、在这一水平大部分脊椎损伤为屈曲型旋转脱体位或骨折脱位。最常见于 T12-L1,造成上面的椎体较下面的椎体前移。这种损伤通常不稳定,常导致脊 髓、圆锥或马尾神经功能的完全性障碍。 B、压缩性骨折常见,通常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损伤稳定,神经损伤少见。 3、过伸性损伤。少见,通常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 4、开放性损伤。可见于枪伤或刀伤。脊髓损伤可由于爆裂伤、也可由于子弹穿 过或骨折片刺破脊髓所致。 二、神经损伤平面的确定

1、基本定义 皮区: 指多个神经段(神经根)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 肌节: 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神经平面指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感觉、运动功能的最压节段。用右侧感觉节段、左侧感觉节段、左侧运动节段、右侧运动节段这四个节段来判断神经平面。感 觉和运动平面指具有身体两则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椎骨平面: 指X 线检查发现损害最严重的椎体平面。 不完全损伤: 如果发现损伤神经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这种损伤为不完全性损害,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粘膜皮肤联接处和深 部肛门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检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完全性损伤: 指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部分保留区域( ZPP): 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最低神经平面、皮区和肌节。在最低正常平面以下发现受损感觉运动功能时,应记录身体两侧的部分保留区域的受累平面。本术语只用于完全通损伤。 骶部保留( Sacrsl Sparing): 脊髓损伤时最低的保留区域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因为此处的血液是由根动脉(Radicular arteries)所供应。此处的感觉是由最低的骶段神经支配。因此,没有鞍区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一、康复评定 1、损伤平面 (1)定义:神经损伤平面是指脊髓损伤后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2)运动神经平面: ①关键肌是指确定神经平面的标志性肌肉(表1); ②由于一条神经支配多块肌肉和一块肌肉受多条神经支配的特性,因此根据神经节段与肌 肉的关系,用肌力3级以上的关键肌来确定运动神经平面,但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4级; ③运动积分是将肌力(0~5级)作为分值,把各关键肌的分值相加。正常两侧运动平面总 积分为100分。NT表示无法检查; ④确定损伤水平时,该节段关键肌的肌力必须达到3级,此关键肌头端节段的另一肌的肌 力必须达到4级以上。 ⑤对于临床应用徒手肌力检查法无法检查的肌节,运动平面可参考感觉平面来确定。如果 这些节段的感觉是正常的,则认为该节段的运动功能正常;如果感觉有损害,则认为运动功能亦有损害。 (3)感觉神经平面: ①关键点指标志感觉神经平面的皮肤标志性部位; ②感觉检查必查部分是身体两侧28对皮区关键点(表1); ③每个关键点要检查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 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 ④正常者两侧针刺觉或轻触觉的总积分为112分(需要分别计分)。积分可以敏感地反映 感觉损伤程度的细微变化。

2、完全和不完全损伤的评定 (1)部分保留区:是损伤水平以下仍有感觉或运动功能残留的节段;或感觉和运动均保留而功能弱于正常的区域。 ①在不完全性损伤时,常有这种区域,而且其范围常超出三个节段; ②在完全性损伤时,也可有这种区域,但其范围不应超出三个节段。 (2)骶残留:是骶部神经传导束幸免于损伤之意,是不完全性损伤的重要特征。骶残留的原因是由于不完全性损伤多属挫裂伤,容易引起出血,而脊髓中央灰质血运丰富,容易发生出血性坏死,但皮质脊髓束下行到骶部的纤维最靠近外侧,因而常能幸免。(3)完全性损伤:是指损伤后不存在骶残留。如有部分保留区也不超过三个节段。完全性损伤的确定必须在脊髓休克消失后才可作出,原因是在脊髓休克节段,一切反射均暂时消失,因而无法判断。 (4)不完全性损伤:是指有明确的骶残留和部分保留区超过三个节段即可确定。 (5)脊髓损伤程度的ASIA损伤分级: A 完全性损伤S4~S5无感觉、运动功能,亦无骶残留 B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S5保留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品下保留运动功能,且损伤平面以下至少一半以上的关 键肌肌力小于III级 D 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品下保留运动功能,且损伤平面以下至少一半的关键肌 肌力大于或等于III级 E 正常运动与感觉功能正常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4、功能恢复预测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损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 况(表2)

脊髓损伤康复评定手册

(內部資料★专題研究)
Spinal Cord Injury
罗 伦 王杨春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成都市工伤职工康复中心 成都市地震伤员康复分中心

第一版
2008 年 5 月
2

第一章


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伤,造成损害 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是至今尚无 有效方法治愈的致残性损伤。根据 1980 年 WHO 的 ICIDH 国际残疾残障分类标准及最新 2001 年 WHO 的 IC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图 1-1、图 1-2),脊髓损伤可造成患者身体神经结 构功能损伤,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限制三个层次的障碍。因此,当我们给脊髓 损伤患者作康复评定的时候,必须从“损伤”-“活动”-“参与”三个不同的水平分别使用国 际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评定(表 1)。
图 1-1
3

健康情况 (障碍或疾病) 身体功能和结构 正常 损伤 活动 正常 活动受限 坏境因素 图 1-2 参与 正常 参与局限性 个人因素 健康 残疾
WHO 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概念的新模式
在 ICF 出台后,世界各国对“功能”和“残疾”的概率已经统一。功能——在对健康的描述中,“功能” 作为一个概括性的词,指所有的身体结构及功能、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即包括所有三个水平上的功能。 “功 能”没有问题,就是健康。残疾——身体结构或功能上出现的问题叫“损伤”。这里是指身体或作为身体部 分的器官和脏器水平的结构和功能上显著的变异或缺失。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叫“活动受限”。 这里指的是个体整体水平的功能障碍。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叫“参与局限性”。身体的 损伤、活动的受限、参与的局限性概括在一起,就叫“残疾”。即:“残疾”是包括所有三个水平上的“功 能障碍”。可见,“健康”、“功能”和“残疾”都是使用“身体”、个体“活动”和社会“参与”这三项 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成分加以说明的。
表1
健康状况 ICIDH ICF 损伤水平 评定方法
脊髓损伤的评定
活动能力 残疾 活动受限 个体 ADL、FIM 参与能力 残障 参与局限性 社会 QOL、FIM
身体功能和结构 残损 身体功能和结构受损 器官 ASIA等
4

脊髓损伤平面图水平图

脊髓损伤平面图

两侧感觉关键点的检查部位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C7—中指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T2—腋窝T3—第三肋间 T4—第四肋间(乳线)T5—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T6—第六肋间(剑突水平)T7—第七肋间(T6与T8之间)T8—第八肋间(T7与T9之间) T9—第九肋间(T8与T10之间)T10—第十肋间(肚脐水平) T11—第十一肋间(T10与T12之间)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3处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L5—足背第三柘关节 S1—足跟外侧S2—掴窝中点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 感觉检查:选择项目—位置觉和深压痛觉,只查左右侧的食指和拇指。

3、运动损伤平面的确定 解剖基础—与脊髓节段相关的骨骼肌。 C1—C3:颈肌C4:膈肌和斜方肌C5:三角肌、肱二头肌C6:桡侧腕伸肌 C7三头肌和指总伸肌C8:指总屈肌 T1:手内动肌(指手的小肌群)T2至T12:肋间肌T7—L1:腹肌 L2:髂腰肌、股内收肌L3:股四头肌L4:内侧帼绳肌、胫前肌 L5:外侧帼绳肌、胫后肌、腓骨肌S1:趾总伸肌、足拇伸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S2:趾总屈肌、足拇屈肌S2,3,4:膀胱与直肠下段 确定运动平面主要检查下列肌肉: 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 L5—长伸趾肌(趾长伸肌)S1—踝柘屈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运动检查:选择项目—(1)膈肌(2)三角肌(3)外侧掴绳肌。

脊髓损伤诊断

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目前在我国,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已经逐渐被大众接受,并且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三十年,脊柱脊髓一旦发生,解决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术。对脊髓损伤全面系统的管理治疗,在我国也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需要标准化,首先要明确诊断的方法和标准。目前国际上,脊柱脊髓损伤的国际分类为ASIA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类是目前国际脊柱脊髓损伤协会在全球推荐共同使用的分类标准,从科学和临床科研的角度讲,ASIA的存在相当于形成了同样的语言,大家用同样的分类方法,对于标准化和科学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ASIA分类最早被提出是在1982年的国际学会,随后,1987、19 90、1992、1997、2000, —直到2006年共进行了6次的修改完善。A SIA的不断更改,也说明脊柱脊髓损伤的分类是非常艰难的工作,而分类的不断变化说明在这方面的发展也非常具有潜力。ASIA在国际通用的定义目前比较乱,最常用瘫痪、截瘫等。实际上,脊髓损伤这个名词,国外与国内一样,也在不断变化。过去叫截瘫、瘫痪、麻痹

等,目前逐渐规范分为截瘫、四肢瘫、皮节和肌节,根据不同的节段和水平,命名是不同的。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颈段)椎管内脊髓损伤之后,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截瘫时,上肢功能不受累,但是根据具体的损伤水平,躯干、下肢及盆腔脏器可能受累。此外,还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者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四肢瘫指由椎管内的脊髓神经组织受损而造成颈段运动和感觉的损害和丧失。四肢瘫导致上肢、躯干、下肢及盆腔器官的功能损害,但不包括臂丛损伤或者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 皮节是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肌节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运动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的一组肌群。从临床上明确这两个名词,对于理解ASIA分类内容非常重要。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水平问题,它与皮节和肌节都有关系。一般来讲,在ASIA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类,即神经水平的分类,包括神经平面、感觉平面、运动平面、椎骨平面。神经平面是指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运动平面的概念与此相似,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椎骨平面指X线检查发现损伤最严重的脊髓节段。 定义神经水平非常重要,神经平面的定义中,“最低的”是一个关键词,此外是“正常平面”。脊髓损伤的平面,例如损伤平面如果定在颈5水平,是否表示颈5已经损伤了呢?并非如此。其意义是指颈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