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调控Microsoft Word 文档 (4)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调控Microsoft Word 文档 (4)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调控Microsoft Word 文档 (4)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调控Microsoft Word 文档 (4)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调控

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纤维性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纤维性碳水化合物(FC)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包括,保证瘤胃的健康和为机体提供能量;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的营养生理功能包括为瘤胃微生物提供能量,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葡萄糖。理想供应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为,供应瘤胃充盈度低、瘤胃发酵率高的日粮,在保证动物健康的前提下,提供适量的能量和葡萄糖。本文着重于介绍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调控标准和营养检测方法。

1 瘤胃健康程度的营养调控

临床和亚临床症状的瘤胃酸中毒是高产反刍动物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他代谢疾病,如蹄叶炎、跛行、真胃移位等与瘤胃酸中毒也有一定的关系。瘤胃酸中毒直接影响动物健康、饲料利用效率和奶牛的利用年限,严重时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瘤胃pH是衡量瘤胃酸度最直接的指标。

1.1 影响瘤胃pH的主要因素

瘤胃pH是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酸和动物唾液中的缓冲物质中和的结果。在1天内,瘤胃pH一般在5.0~7.0之间变化,采食饲料使瘤胃pH急剧下降。

饲料的酸产生量、缓冲物质产生量、一些饲料添加剂和动物饲养管理措施是影响瘤胃pH的主要因素。影响NFC瘤胃降解量的因素均可影响饲料的酸产生量,主要包括:日粮NFC含量、谷物的种类和加工处理方法。影响动物咀嚼活动的因素是影响缓冲物质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日粮NDF含量、饲料长度、韧性。环境温度(尤其是热应激)、动物对饲料的适应时间、某些饲料添加剂(如碳酸氢钠、酵母培养物、饲喂微生物、瘤胃素、阴阳离子调节剂),以及饲养管理措施(如饲喂次数、全混日粮或精粗分开的饲喂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瘤胃pH。

总体而言,决定瘤胃pH的主要因素为日粮瘤胃降解NFC含量、物理有效纤维(peNDF)含量和采食量。

1.2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推荐标准

日粮NFC含量过低,氮利用率和能量供应量不足;NFC含量过高,代谢疾病频发,影响动物健康和饲

料利用效率。泌乳牛日粮中最大的NFC含量为36%~44%。

长纤维可刺激咀嚼,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日粮中纤维含量过低,代谢疾病频发;含有过多的纤维,日粮能量浓度低、瘤胃充盈度大,采食量和饲料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能。权衡二者利弊,日粮中的粗饲料NDF(FNDF)以15%~21%为宜。

NFC和FNDF的推荐标准受对方含量、淀粉降解特性和纤维物理有效性的影响。泌乳牛日粮中谷物为粉碎玉米,粗饲料较长时,FNDF为19%,最大NFC为44%;FNDF为15%,最大NFC为36%,谷物为大麦、蒸汽压片谷物或高水分玉米,FNDF应为22%,最大NFC为38%。粗饲料长度过短或NDF含量过低,FNDF应适当提高,NFC应适当降低。

1.3 碳水化合物的综合调控

日粮的NFC含量无法反映谷物的种类和加工处理方法对瘤胃pH的影响。典型的高产反刍动物日粮,瘤胃降解淀粉(RDS)是瘤胃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RDS含量可综合NFC含量、谷物种类和加工处理方法对瘤胃pH影响方面的信息;NDF和FNDF含量无法反映粗饲料物理有效性对瘤胃pH的影响,peNDF可综合NDF、FNDF含量、饲料长度和韧性对瘤胃pH的影响效果。

RDS和peNDF对瘤胃pH的影响有关联关系。二者的推荐标准并非固定不变,需根据对方的含量进行调节。RDS和peNDF对瘤胃pH的影响效果相反,因此,二者的关联关系应为相除或相减的形式。

1.3.1

相除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peNDF/RDS;CBIR)

徐明首先采用了相除的形式(peNDF/RDS;CBIR),定义为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由于多数试验中缺乏饲料长度的测定结果,或测定和计算的方法不同,无法计算peNDF含量,只能用FNDF的数据。回归结果显示,FNDF/RDS对泌乳牛和育肥牛瘤胃pH的影响均符合折线模型,推荐值分别为0.8~1.1和0.2~0.3。这与Zebeli等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泌乳牛瘤胃pH随CBIR的提高呈折线模型变化,推荐值为0.7~1.0。以Beachimin推荐值为基础,计算得:泌乳牛CBIR推荐值为0.8~0.9。

研究表明,瘤胃纤维降解率随CBIR(0.4~2.5)的提高呈折线模型变化,CBIR小于1.1,降解率随CBIR的提高而线性提高,CBIR大于1.1,降解率不受CBIR的影响;淀粉和蛋白质降解率随CBIR的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最大降解率在CBIR为0.8处出现。奶山羊瘤胃乳头高度和表面积随CBIR的提高呈二次曲

线变化,CBIR为1.1,乳头高度和表面积达到最大值。

CBIR可综合日粮纤维和NFC的效应,对瘤胃pH的回归效果优于peNDF、淀粉和RDS的含量;育肥牛日粮适宜的CBIR为0.25±0.05,泌乳牛和奶山羊为1.0±0.1。

1.3.2

相减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RDS-peNDF;CBIM)

饲料采食量影响瘤胃pH,而CBIR无法反映此影响效果;育肥牛日粮的适宜CBIR低于泌乳牛,可能是饲料采食量更低的缘故。相减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RDS-k×peNDF)可以包含饲料采食量的信息,k为peNDF相对于RDS对瘤胃pH的相对影响效果。

杜莎对180组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RDS和FNDF对瘤胃pH的影响程度相同(k=1)。即,一定数量的淀粉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并经吸收后剩余的酸性物质,刚好被相同数量FNDF刺激咀嚼产生的唾液相中和,瘤胃pH保持不变;同时提出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为(RDS-peNDF;CBIM)。回归公式显示,当CBIM为1.5 kg/d时,平均瘤胃pH为6.0;CBIM为3.3 kg/d时,平均瘤胃pH为5.8。

Krause和Oetzel推测,RDS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可能比FNDF更大。Allen的推算结果显示,1 kgFNDF 可中和1.2 kg可发酵有机物(RDOM)产生的酸性物质;RDS产生的酸性物质比RDOM产生的酸性更强;Beauchimin认为,1 kgFNDF可中和0.4 kg RDS(0.5 kg粉碎玉米或0.75 kg破碎玉米)产生的酸性物质。但这些计算中均未考虑酸性物质的吸收。需要进一步研究体内情况下RDS和peNDF对瘤胃pH的相对影响效果。

与CBIR相比,CBIM加入了饲料采食量对瘤胃pH的影响,可统一育肥牛和泌乳牛的差异,为更广泛的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从瘤胃pH出发,成年泌乳牛适宜的CBIM为1.0~1.5 kg/d,肥育牛为1.5~3.5 kg/d。

但CBIM仅为数学推理的结果,缺乏生物学证据的支持,尤其是RDS和peNDF对瘤胃pH的相对有效性尚无定论。CBIM计算结果表示瘤胃液中滞留酸的量。瘤胃壁吸收酸的量与瘤胃液酸浓度成正比,瘤胃液容积影响瘤胃液中酸的浓度。但Pitt等利用动物体重估算瘤胃液容积取得了很好的回归效果,模型未引入饲料采食量和饲料组成。因此,CBIM是否需要用饲料采食量和组成进行调整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在上述问题未解决之前,建议将反刍动物根据种类(牛、羊、鹿)和用途(维持、育肥、泌乳)分类,推荐各自CBIR 的标准。

1.4 瘤胃健康程度的营养检测方法

CBI为配制和优化反刍动物日粮提供方法。但生产实践中,DMI波动、饲料品质和加工程度的差异等因素也影响瘤胃pH。通过各种指标反映瘤胃健康程度在实际生产中更为重要。

1.4.1

综合检测瘤胃各项指标

研究表明,发生瘤胃酸中毒的泌乳牛,瘤胃液pH和乙酸丙酸比显著下降,乳酸、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戊酸浓度显著提高。综合分析上述各指标,是判断瘤胃酸中毒最稳妥的办法。

1.4.2

测定平均或最低的瘤胃pH

测定瘤胃pH是判断瘤胃健康程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一般认为,平均瘤胃pH为6.0,最低瘤胃pH为5.5,或瘤胃pH低于5.8的时间为5 h是判断亚临床瘤胃酸中毒(SARA)的界限。

连续24h监测瘤胃pH,可以观测瘤胃pH的最低值、低于5.8的时间,以及计算其平均值。这种方法往往需要安装瘤胃瘘管的动物,仅可用于试验研究,无法应用于生产实践;目前有投放到瘤胃中的小型瘤胃pH监测仪,但价格昂贵,不适宜用于生产。

最低的瘤胃pH一般出现在饲喂后2~4 h。可以采用瘤胃穿刺和胃管取瘤胃液,测定pH,这是生产实践中直接测定瘤胃健康程度最简易的方法。但前者易伤害动物;后者易受到唾液的污染,使测定值比实际偏高0.1~0.2个单位。

1.4.3

利用瘤胃温度反映瘤胃健康程度

研究发现,瘤胃温度与瘤胃pH呈高度负相关关系;最低瘤胃pH为5.5对应瘤胃温度为39.2°C,超过此温度,表明瘤胃过度发酵,视为已发生SARA。

1.4.4

利用泌乳动物的乳脂率反映瘤胃健康程度

SARA对泌乳反刍动物的生理伤害和经济损失比肥育动物大。特定品种动物的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

值相对稳定。正常荷斯坦奶牛的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一般分别为3.60 %~3.80 %和1.18~1.20。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随瘤胃pH的下降而显著降低,发生SARA的荷斯坦奶牛,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动物,这为利用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反映瘤胃pH提供基础。

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的检测标准分别为3.30 %和1.15,对应于平均瘤胃pH为 6.0、最低瘤胃pH为5.5或瘤胃pH低于5.8的时间为5 h。如果测定值低于检测标准可视为发生了SARA。

乳脂的合成不仅受瘤胃发酵类型的影响,而且受可发酵纤维的影响,利用乳脂率检测瘤胃健康程度需要排除可发酵纤维的干扰。徐明提出了纤维的化学有效性和乳脂调节指数(RFS),排除了可发酵纤维对乳脂率的干扰,可用于定量检测瘤胃健康程度。RFS的计算公式应如下:

RFS =eNDF–peNDF=(ef-pef)×NDF

其中,eNDF为有效纤维含量,peNDF为物理有效纤维含量,ef为纤维的有效因子,pef为纤维的物理有效因子。当RFS =0时,即ef=pef,纤维用于合成乳脂的能力等于维持瘤胃pH的能力,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的检测标准分别为3.30 %和1.15;当RFS >0时,即ef>pef,纤维合成乳脂的能力大于维持瘤胃pH的能力,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的检测标准应适当上调;当RFS <0时,即ef

乳脂率检测标准(%)= 3.30 + 0.05 RFS

乳脂乳蛋白比值检测标准=1.15 + 0.017 RFS

乳脂率也受机体能量状况的影响,能量负平衡越严重,血液游离脂肪酸(FFA)越多,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就越高。上述检测标准用于泌乳前期(能量负平衡)的奶牛时,需要结合能量供应状况,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利用乳脂率和乳脂乳蛋白比值检测瘤胃健康程度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

1.4.5

表观判断方法

实践中,可根据牛粪的含水量、pH、形状、残余物粒度和是否存在气泡,定性判断瘤胃健康程度。粪便含水量越高、残余物粒度越大,表明瘤胃越不健康,饲料利用效率越差。粪便的高度和形状是判断含水量最直接的方法。粪便含水率与大肠发酵的碳水化合物数量直接相关,而与瘤胃发酵碳水化合物没有直

接的关系。因此,此种方法有时会产生偏差,尤其在使用麦类或蒸汽压片谷物等容易在瘤胃发酵的谷物时,淀粉不易到达大肠,此时即使粪便含水量低,也要特别注意动物的瘤胃健康,需结合其他指标和方法进行综合判定。瘤胃pH过低会抑制瘤胃微生物生长,降低纤维和淀粉的消化率,粪中发现长的纤维(>1cm)和玉米残余物意味着瘤胃酸度过大。

发生SARA时,采食量下降,这是动物本身的一种保护机制,采食量减少后,瘤胃pH恢复正常。采食量波动可作为一种简易的方法判断瘤胃健康程度,但发生SARA的动物无此症状。

2 碳水化合物能量利用效率的营养调控

能量对反刍动物的生长、生产和繁殖至关重要。尤其是奶牛的泌乳盛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会直接影响生产性能、健康程度、繁殖性能,甚至犊牛的健康。

2.1 纤维性碳水化合物能量利用效率的营养调控

纤维的能量利用效率主要决定于纤维瘤胃降解率。粗饲料的木质化程度、加工处理方法,以及瘤胃健康状况影响纤维的瘤胃降解率,进而改变其能量利用效率。粗饲料和副产品中NDF的含量与纤维和干物质的瘤胃降解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纤维的瘤胃降解率随粗饲料NDF含量的提高而线性下降,NDF含量每提高1%,能量利用效率下降1%。

常用的粗饲料加工方法包括氨化、碱化、钙化和微生物处理等,这些处理方法,以及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可提高纤维的瘤胃降解率,改善粗饲料的能量利用效率。杜莎综述认为,粗饲料的化学处理、纤维素酶处理,以及Brown Midrib青贮玉米可提高纤维的消化特性,但可能同时降低了纤维刺激咀嚼、产生唾液的能力。

低的瘤胃pH抑制纤维的降解,高精料日粮降低纤维的消化率和纤维的能量浓度。研究表明,CBIR大于1.1,纤维的降解率不受CBIR的影响;CBIR小于1.1时,CBIR每降低0.1,纤维的瘤胃降解率降低10%。

2.2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能量利用效率的营养调控

目前反刍动物的能量体系基本基于饲料的全消化道消化率(总可消化养分),没有充分考虑淀粉的降解部位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淀粉在瘤胃中降解,需要维持微生物生长以及CH4等的浪费,能量利用效率为小肠降解的70%~75%;在大肠中降解所合成的MCP不能为机体所用,能量利用效率更低,约为小肠

降解的35%。

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主要决定于淀粉的降解部位和程度。CBIR影响淀粉的瘤胃降解率,但小肠有补偿消化的功能,因此,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可能不受CBIR的影响。

徐明总结了数个试验,发现,育肥牛日粮中蒸汽压片谷物的容重以310-330 g/L为佳,泌乳牛以330-390 g/L为宜,且生产性能越高,最佳容重越大,这与瘤胃健康状况有关。日粮中添加淀粉酶可提高淀粉的瘤胃降解率,日粮含较难降解的谷物(破碎玉米),淀粉酶可提高育肥牛和泌乳牛的生产性能;当日粮含有易降解的谷物(蒸汽压片谷物、高水分玉米、粉碎玉米)时,添加淀粉酶没有提高生产性能。

调控淀粉降解部位的原则为,当小肠淀粉消化率小于70%,可通过提高淀粉的降解特性,增加其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以提高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过度处理会使过量的淀粉在瘤胃中降解,降低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淀粉的小肠消化率是改善淀粉能量利用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3 机体能量状况的营养检测

能量平衡值可由NRC(2001)计算得到。但饲料的能量含量、动物的能量需要量,以及目前对动物自身调控机制研究有限,估计值可能产生偏差;实际过程中,DMI、体重(肠道食物的影响)和环境温度影响能量平衡值计算的准确性。

体况分是反映泌乳牛能量状况的常用方法。产犊时的体况分以3.0~3.5分为宜,产后体况分的损失以0.5~0.75分为宜(约40~60 kg体重),体况分过低会造成严重的能量负平衡,体况分过高会造成难产和引发代谢疾病。泌乳牛一般在产后4~8周转为能量正平衡,增加采食量和能量摄入量会减少能量负平衡的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利于动物的健康、生产和繁殖。

但体况分的变化在短时间内不易察觉,判断结果往往滞后于实际生理的变化。能量负平衡的泌乳牛将动用脂肪组织产生脂肪酸,为机体提供能量。血液FFA和β-羟丁酸浓度可反映脂肪的分解程度,含量越高,机体能量越缺乏。随着能量负平衡值降为零,NEFA和β-羟丁酸浓度也随之降低,转入正平衡时,NEFA和β-羟丁酸浓度落回基础值。早饲前血浆NEFA和β-羟丁酸浓度的检测标准分别为0.4mEq/L和120μmol/L,测定值高于检测标准表示机体缺乏能量、易发代谢疾病。血液FFA和β-羟丁酸浓度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血液葡萄糖浓度也可作为衡量能量状况的指标。

血液中的FFA可用来合成乳脂,NEFA含量越高,乳脂含量越高,如果乳脂乳蛋白比值高于1.5,表

示动物能量状况很差,可能已经发生了代谢疾病。

3 反刍动物葡萄糖的营养调控

代谢葡萄糖和生糖前体能量均可定量反映反刍动物葡萄糖的供应状况。代谢葡萄糖是饲料经动物消化、吸收后为代谢提供可利用葡萄糖的总量;生糖前体能量包括瘤胃丙酸和小肠吸收葡萄糖。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和大肠发酵产生的VFA既是能量载体,又是机体葡萄糖合成的主要前体;小肠吸收葡萄糖既可直接作为葡萄糖,也可作为能量载体氧化供能,参与机体代谢。能量和葡萄糖的营养调控途径基本一致。

3.1 反刍动物葡萄糖的来源

代谢葡萄糖主要包括机体合成葡萄糖和小肠吸收葡萄糖,即内源和外源葡萄糖。内源葡萄糖由生糖物质在体内生成,难于调控。外源葡萄糖由淀粉在小肠中降解生成的葡萄糖提供,调节过瘤胃淀粉的数量及降解特性是调控外源葡萄糖供应量的主要途径。

3.1.1

内源葡萄糖

肝脏是体内葡萄糖合成的主要场所,其次是肾脏。育肥牛内源葡萄糖合成的原料中,丙酸占40~80%,乳酸占10~30%,氨基酸占10~30%;泌乳牛中,丙酸占55~65%,乳酸占10~20%,氨基酸占15~20%,各种来源所占比重受饲料供应量、日粮类型和动物生理状态等影响。内源葡萄糖合成量与能量摄入量呈高度正相关。相同代谢能摄入量,谷物合成的葡萄糖约为粗饲料的2倍,这主要与不同饲料的丙酸产生率不同有关。

3.1.2

外源葡萄糖

过瘤胃淀粉在小肠中被淀粉酶降解为糊精和寡聚糖,再经寡聚糖酶裂解为单体葡萄糖,经葡萄糖转运蛋白转运入血,提供能量和葡萄糖。高产反刍动物小肠淀粉的消化率较低,一般为50~70%,且随过瘤胃淀粉数量的提高消化率下降。

淀粉在瘤胃降解为丙酸,经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供应效率较低,内源途径(瘤胃降解淀粉)提供代谢葡萄糖的效率为外源途径(小肠降解淀粉)的64%。

3.2 葡萄糖的需要量和调控原则

反刍动物葡萄糖供应方案是以代谢葡萄糖需要量为基础,先估计内源葡萄糖生成量,其余不足部分用外源葡萄糖提供。

3.2.1

葡萄糖的需要量

肥育动物葡萄糖需要量的研究很少。Reynolds等研究发现,体重为400kg的阉牛,葡萄糖的维持需要量约为500 g/d。生长需要报道很少。

泌乳动物葡萄糖的维持需要是非乳腺组织的葡萄糖氧化量。泌乳前期的奶牛往往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非乳腺组织利用的葡萄糖比泌乳中后期的奶牛少,葡萄糖的维持需要量为200 g/d;处于能量平衡状态的中期泌乳牛,按Reynolds等的研究结果计算,葡萄糖的维持需要为750 g/d;泌乳后期,组织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以及胎儿的生长需要额外的葡萄糖,加之生长激素水平下降,葡萄糖的氧化量增加,维持、增重和妊娠所需要葡萄糖的总和可能高于1000 g/d。按乳糖含量为4.8%计算,每产1 kg乳,乳腺组织需要的葡萄糖为70 g(60~80g)。

3.2.2

反刍动物葡萄糖的调控原则

维持、生长和肥育,以及低泌乳水平的反刍动物,内源合成的葡萄糖可满足机体的需要,配制日粮时只需考虑能量,无需考虑代谢葡萄糖的需要量,谷物的加工处理方法以达到最大的能量利用效率为目标。

高产泌乳动物以及双羔妊娠羊需要大量的葡萄糖用于乳糖合成和胎儿生长;能量负平衡的泌乳动物,补充一定量的葡萄糖可缓解能量负平衡,改善健康状况。作者总结了7个泌乳牛瘤胃后消化道灌注淀粉或葡萄糖的试验发现,以粉碎玉米或麦类为主要的淀粉来源,乳产量低于25 kg/d,淀粉或葡萄糖灌注不影响乳产量;乳产量为30 kg/d、35 kg/d和40 kg/d,小肠可吸收葡萄糖分别为1.0 kg/d、1.5 kg/d和2.0 kg/d,乳产量和饲料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以粉碎玉米为主要淀粉来源的高产反刍动物,配制日粮时需考虑代谢葡萄糖的需要量,单以能量为指标配制日粮可能会出现葡萄糖的缺乏;以蒸汽压片谷物为主要的淀粉来源,内源葡萄糖合成量可支持35~40 kg/d的产奶量,但损害了瘤胃和机体的健康。

由于受到瘤胃健康问题、肝脏负荷过重和瘤胃能量利用效率偏低的制约,提高小肠葡萄糖供应量是

解决高产反刍动物能量和葡萄糖需求的关键。日粮中谷物含量、种类及其加工处理方法取决于瘤胃健康状况、能量利用效率和代谢葡萄糖的需要量。

3.3 提高反刍动物小肠淀粉的利用效率

调节小肠能量和葡萄糖供应量可通过改变过瘤胃淀粉数量和小肠淀粉消化率来实现。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率显著低于单胃动物,一般仅50%~70%,且大量的过瘤胃淀粉和小肠可消化淀粉降低了胰腺α-淀粉酶的表达和分泌。

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比增加过瘤胃淀粉数量更重要。以日采食6.0 kg淀粉的高产奶牛为例,小肠淀粉的消化率如果由60%提高到90%,小肠吸收葡萄糖净增加500 g/d,这样可有效缓解能量负平衡,提高奶产量,节约饲料资源;再者,如果能提高小肠淀粉的利用效率,使用瘤胃淀粉酶抑制剂、谷物包被技术或大颗粒谷物可适当降低淀粉对瘤胃健康和发酵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大化的能量利用效率和机体葡萄糖供应量,解决高产反刍动物的代谢疾病和能量负平衡问题。因此,提高小肠淀粉的利用效率是保证瘤胃健康、提高日粮能量供应量和发挥高产奶牛泌乳潜能的最根本途径。

但目前没有实用、有效地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的方法。实践中不得不以部分牺牲瘤胃和机体健康为代价,通过增加日粮淀粉含量(瘤胃降解淀粉)来提高机体能量供应量。真胃灌注蛋白可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但反刍动物有最佳的蛋白质需要量,过度供应有害无益。Remillard等在采食高淀粉日粮的阉牛十二指肠灌注微生物α-淀粉酶和碳酸氢钠,没有改善小肠淀粉的消化率。

目前也没有一种谷物加工处理方法,在保持低的瘤胃淀粉降解率的基础上,定向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蒸汽压片谷物在提高小肠消化率的同时提高了瘤胃消化率,小肠可消化淀粉的供应量降低;易降解谷物(蒸汽压片谷物、大麦或小麦)的过瘤胃保护技术可能是提高小肠可消化淀粉供应量的有效方法。谷物中的蛋白质包裹在淀粉颗粒周围,阻碍微生物和消化酶对淀粉的降解。甲醛和丹宁均可缓解瘤胃微生物对谷物蛋白质的降解,但对淀粉降解率的影响结果不一致。甲醛和丹宁不影响或降低体外试验条件下淀粉,体内试验却未能提高过瘤胃淀粉的数量;Speight (2006)利用体外试验研究了碳水化合物酶抑制剂对淀粉降解率和发酵液pH的影响,结果表明,Acarbose和Trestatin可有效降低淀粉的降解率,提高瘤胃液pH。

3.4 机体葡萄糖营养状况的检测

高产泌乳牛优先将葡萄糖供应给乳腺合成乳糖,而后供其他组织氧化供能。乳糖含量相对稳定,一般介于4.6~5.0%,基本不受葡萄糖供应量的影响。乳糖含量不能反映机体葡萄糖的营养状况。

血液葡萄糖浓度可作为衡量机体葡萄糖供应状况的指标。血液葡萄糖浓度随泌乳天数的增加呈先不变,后提高、再不变的趋势变化。泌乳盛期血液葡萄糖浓度非常低,这与能量平衡状况和葡萄糖需求量有关。早饲前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5 mg/L表示机体缺乏葡萄糖和能量,乳腺葡萄糖供应限制乳的合成,且机体健康状况不佳。

4 小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供应策略是,在维持健康、高效的瘤胃发酵基础上,根据生产性能和生产目的,调节瘤胃和小肠降解的碳水化合物数量,满足机体能量和葡萄糖的需要量。理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方式是,调节谷物和粗饲料的用量、种类、成熟度和加工方法,使CBI达到特定动物的适宜值,同时提高FC 和NFC的能量利用效率。

CBI可衡量淀粉对瘤胃pH的负面影响,而没有包含NFC中除淀粉以外成分(可溶性糖、果胶、有机酸、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体外试验表明,NFC中除淀粉以外的成分对瘤胃pH也有一定的影响。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以谷物、干草和青贮为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的日粮,日粮NFC中淀粉含量波动不大,CBI的效果很好;日粮中含有大量的青草或副产品,CBI的回归效果可能不佳,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生产实践中,DMI、饲料品质和加工程度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影响瘤胃pH,需要通过各种营养检测方法,综合反映瘤胃和机体的健康程度。

利用FC和NFC调节瘤胃健康状况和能量利用效率已趋于成熟,利用包被技术和外源调节因子调控瘤胃碳水化合物降解和提高小肠淀粉利用效率是目前研究的关键。

食品营养学 练习题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教学内容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 1、淀粉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 2、烤面包时产生的金黄色是由于温度升高时,食物中还原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的氨基间发生羰氨反应,而引起食品颜色变化。 3、碳水化物在人体内吸收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 4、膳食中碳水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 5、采用60℃以上的热水和面,使淀粉容易糊化,从而使面团体积增大,黏性增强。 6、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半乳糖很少单独存在。 7、果糖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 8、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 9、麦芽糖主要来自淀粉水解,由2分子葡萄糖以α-1,4 糖苷键连接。 10、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以β-1,4 糖苷键连接。 11、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棉子糖和水苏糖。 12、支链淀粉由葡萄糖通过α(1→4)连接构成主链,支链以α(1→6)与主链相连。 二、选择 1、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A.棉籽糖 B.果胶 C.纤维素 D.淀粉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合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A.45%-50% B.70%以上 C.55%-65% D.30%以下 3、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 A.葡萄糖、蔗糖 B.葡萄糖、果糖 C.乳糖、麦芽糖 D.蔗糖、果糖 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 低聚糖醇 B. 山梨醇 C. 甘露醇 D. 木糖醇 5、从构成上分类,果糖属于。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6、稻米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 A. 葡萄糖 B. 淀粉 C. 果糖 D. 麦芽糖 7、下列食物含果胶较多的是。 A. 面粉 B. 黄豆 C. 香蕉 D. 黄瓜 8、下列物质中属于多糖的是。 A. 糖元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9、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 A. 1~2个 B. 3~8个 C. 11~15个 D. 16~20个 10、低聚异麦芽糖由2-5个葡萄糖单位通过结合而成。 A. β-1,4-糖苷键 B. β-1,6-糖苷键 C. α-1,4-糖苷键 D.α-1,6-糖苷键

第十章 反刍动物营养实验技术.(DOC)

第十章反刍动物营养实验技术 第一节人工瘤胃技术 一. 人工瘤胃技术概述 人工瘤胃技术是体外研究瘤胃微生物营养与代谢的一类技术方法,又称瘤胃模拟培养法。由于人工瘤胃技术不受试验动物的限制,可以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研究,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早期的人工瘤胃技术主要应用于较简单的研究目的。如Woodman和Evans(1938),通过体外瘤胃发酵证实纤维素在瘤胃内降解的唯一中间产物是葡萄糖,终产物是VFA 和乳酸。Quin(1943)用体外法研究了不同碳水化合物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earson 和Smith(1943)用体外法研究了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等。McDougall(1948)关于绵羊唾液矿物质组成的研究在人工瘤胃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之后的各种人工瘤胃系统人工唾液的配制均参照了McDougall的研究结果。早期的人工瘤胃发酵装置比较简单,不少装置仅是在厌氧的条件下对瘤胃液进行简单的培养。由于发酵产物在系统内的不断积累,这类系统不能用于要求长时间发酵的研究工作,通常有效的发酵时间为12~24小时。Louw于1949年设计了一套带有透析系统的人工瘤胃装置,将瘤胃液和底物放入渗析袋或半透膜中,然后悬浮在缓冲液内。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将底物和发酵终产物分离开,延长了有效发酵时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人工瘤胃技术在牧草有机物和纤维素瘤胃降解研究方面得到了大量应用。用人工瘤胃技术研究的内容包括不同牧草以及牧草与纯纤维体外降解速度比较;牧草颗粒大小对体外降解速度的影响;体外评定牧草营养价值;用体外牧草发酵测定结果预测体内发酵等。这一阶段的人工瘤胃装置也趋于复杂,以更加接近瘤胃发酵的真实情况。如Donfer使用的发酵装置由32个发酵瓶组成,每个发酵瓶的容积为90ml,装入的发酵液容量为50ml。每个瓶均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以每分钟160个气泡的速度向瓶内通入二氧化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的深入,人工瘤胃技术开始应用于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评定。1972年,Ben Braver发现体外培养法中的氨浓度与瘤胃内氨浓度有很好的相关,并用短期培养法对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进

反刍动物营养消化代谢试验手册

反刍动物营养试验手册 -------消化代谢试验部分(修改版) 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〇〇四年六月一日

前言 2003年在本研究室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奶牛消化代谢实验,实验操作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方法,成功失败皆有。每每在失败之后方知实验操作之重要,经验积累之难得,于是便有了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和提示落实于文字的想法,希望能给做相关实验的人员些许提示和帮助。但毕竟能力有限,在实验过程中因力求细致准确而有因简就繁之嫌,有些文字表达方面过于累赘,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同时,由于实验内容要求,所涉及的方法有限,所以这只能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不吝指出,并不断改进,使之逐渐完善! 手册的形成是在导师王加启研究员指导督促以及实验室各位老师同学帮助下,集实验小组各成员(王吉峰博士、汪水平硕士和姚美蓉硕士)的工作结果而成! 2002级博士研究生李树聪 2004年7月13日 于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

目录 饲料及其剩余料样品的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瘤胃液pH,NH3-N和VFA样品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瘤胃动态食糜样品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离瘤胃微生物样品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瘤胃原虫计数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乳样的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肠液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粪样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尿样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瘤胃原虫计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酸性洗涤不溶灰分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氨氮测定方法--氧化镁直接蒸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瘤胃液氨氮检测方法-靛酚比色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瘤胃液VFA测定---气相色谱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瘤胃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嘌呤碱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Co—EDTA 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铬染纤维的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原子吸收测定用容器洗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干法灰化食糜流量监测用指示剂(Co Cr Y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湿法消化食糜流量监测用指示剂(Co Cr Y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瘤胃液中Co浓度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指示剂的配合和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一、名词解释 1.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2.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3.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饲料: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准确定义)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5.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5.蛋白质互补: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6.IP(理想蛋白):指日粮中各氨基酸含量与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吻合,动物可最大限度的利用饲料蛋白质。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理想蛋白中各种氨基酸(包括NEAA)具有等限制性,不可能通过添加或替代任何剂量的任何氨基酸使蛋白质的品质得到改善。 7.维生素: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求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先体物。 8.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动物体内,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9.常量元素: 动物机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Ca. P .Na .K .Cl .Mg. S等7种。 10.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碘硒钴钼氟鉻硼等12种,铝钒镍锡砷铅锂溴等8种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非常低。 11.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CP%=N%×6.25

浅谈反刍动物营养

学号:14720210 姓名:徐修志专业:养殖 反刍动物营养浅谈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小肽、蛋白能量比、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物质对反刍动物的作用进行综合性总结,进而更深刻了解反刍动物营养的各方面机理。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就是小肽和氨基酸的营养,经过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完全由游离氨基酸来满足,小肽的营养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能量是评价饲料的重要指标,饲料能量浓度高低决定动物采食量。因此,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是决定动物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二者水平越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越好。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纤维性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调整反刍动物日粮中纤维的组成和含量,可以调控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速度和程度、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产生的量和比例,调节氮源的利用,最终影响微生物的合成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反刍动物营养小肽蛋白能量比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以往的观点都认为,蛋白质在肠道中都被消化成氨基酸,然后通过肠壁被机体吸收,为使畜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饲粮中只要提供各种必需氨基酸,就能达到目的。事实上,许多试验表明,饲粮中粗蛋白含量过低,既使添加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也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当动物采食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化日粮或氨基酸平衡的低蛋白日粮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饲料效率。为了达到最佳生产性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小肽(二、三肽)。 1 小肽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1.1 小肽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调控作用 由于小肽对反刍动物具有特殊的调控作用,这使肽营养研究成为瘤胃微生物氮素营养研究的新热点。尽管大多数瘤胃微生物能利用氨和氨基酸作为氮源生长,但是肽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高于氨基酸。肽对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效应是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缩短细胞分裂周期,瘤胃细菌的生长速度在有肽时比有氨基酸时快70%。 1.2 小肽在瘤胃内的代谢主要由瘤胃微生物的肽酶完成 最新研究发现,瘤胃内的肽酶以外切酶为主。肽分子量的大小对其利用途径有影响,细菌对大分子肽的摄取速度比对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的摄取速度快,使大分子的肽更易于转化为菌体蛋白(Broderick等,1988),研究发现,氨基酸残基大于3和4时,肽的摄取速度下降。因此,分子量大小对肽代谢有影响。而且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对肽的利用效率也有影响。 1.3小肽的吸收机制和特点 反刍动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瓣胃,其次是瘤胃等其他非肠系膜和肠系膜组织。小肽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靠H+或Ca2+浓度电导而进行的消化能量的转运过程。由于小肽的吸收具有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的特点,再加上肽本身对于氨基酸或肽的转运的促进作用,动物对肽中氨基酸残基的吸收比对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更迅速、更有效。 1.4 小肽对瘤胃微生物生态体系的影响 肽能底否对微生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主要取决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速度。

动物营养模型中营养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代谢调控的数学模型化研究进展 易渺杨琴熊本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摘要:模型是现实情景的再现。在营养、代谢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很早就开始利用数学模型来辅助进行相关研究了。动物数学模型化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不仅能总结动物营养学过去的科研成果、整合现有的理论知识,更能指明动物营养学未来研究的方向或具体的领域。本文立足数学模型的内涵,详细介绍了动物数学模型的分类和动物系统的层次结构,通过阐释动物营养代谢模型中的调控理论和调控形式,总结了近30年来主要的动物营养代谢调控模型,尤其与激素有关的代谢调控模型的新进展,最后分析了营养模型化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数学模型在动物营养代谢调控中的应用,对于预测动物营养需要、绘制动物体内营养物质代谢调控通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数学模型;模型化;营养;代谢调控;激素 模型是现实情景的再现。早在二战之前,营养、代谢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就已经开始利用模型来辅助进行相关研究了[1]。作为一类描述现实情景的工具,很多模型将现有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预测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减少养分排泄并最终降低生产成本[2]。毫不夸张的说,自20世纪初开始,几乎所有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成果都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营养需要量模型的构建、评估和改进[3]。随着营养模型研究的发展,动物生理、生化、遗传及环境方面的知识渐成体系,面对海量的试验数据,能否通过模型化技术来量化并描绘出动物体内代谢反应中的细节,能否恰当地描述动物的代谢反应及其对营养需要量产生的影响,对经济动物的高效饲养至关重要。 1 动物数学模型分类和动物系统的层次结构 1.1 动物数学模型分类 数学模型依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可划分为确定型(Deterministic)或随机型(Stochastic),静态型(Static)或动态型(Dynamic),以及经验型(Empirical)或机理型(Mechanistic)[4]。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973计划课题(2011CB100805),863计划课题(2012AA101905) 作者简介:易渺(1987-),男,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 ym_caas@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2885426.html, 通讯作者:熊本海(1963-),湖北红安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 Bhxi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2885426.html,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营养学、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4、生产及实际生活中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5、如何学习和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知识? 6、你期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获得那些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名词解释:CP、粗灰分、EE、CF、ADF、NDF。 2. 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5. 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6。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 9。6%、EE3。6%、CF 1.3%、粗灰分1。1%、Ca 0.03%、P0。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 7。实际生产中如何防止饲料营养价值的下降?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解释消化、吸收、消化率的概念。 ★2。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 3.简述瘤胃消化饲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消化的优缺点。 ★4。蛋鸡每天采食120 g饲粮,饲粮含CP18%,Ca 3.5%,每天随粪排出CP 4.32 g、Ca1。95 g,随粪排出内源CP1。5g,内源Ca 0。90 g,问该饲粮的CP、Ca表观与真消化率是多少? ★5.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6.饲料颗粒化处理、少量多餐饲喂、奶牛TMR日粮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7。单胃动物回肠末端(家禽去盲肠)消化率、真消化率的意义? 第三章水的营养 ★1.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2.为什么动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饲料的危害大? ★3.动物如何调控其体内的水分平衡?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 5.如何减少夏季高温季节家禽发生软便? 6.生产中强迫奶牛多饮水有哪些负面作用? 7。多饮水能否缓解母猪便秘现象?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 ★1.名词解释:EAA、NEAA、LAA、RDP、UDP、IP。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 对、转化氨基酸对。 ★5。阐述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特点.

碳水化合物的全部作用

基本介绍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是人体必须的物质。 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广谱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可用通式Cx(H2O)y来表示。有单糖、寡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复合多糖,以及糖的衍生物。主要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而形成,是光合作用的初期产物。从化学结构特征来说,它是含有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或经水解转化成为多羟基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例如葡萄糖,含有一个醛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醛糖。果糖则含有一个酮基、六个碳原子,叫己酮糖。它与蛋白质、脂肪同为生物界三大基础物质,为生物的生长、运动、繁殖提供主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之一。 编辑本段发现历史 在人们知道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组成以前,碳水化合物已经得到很好的作用,如今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植物作为食物,利用其制成发酵饮料,作为动物的饲料等。一直到18世纪一名德国学者从甜菜中分离出纯糖和从葡萄中分离出葡萄糖后,碳水化合物研究才得到迅速发展。1812年,俄罗斯化学家报告,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在稀酸中加热可水解为葡萄糖。1884年,另一科学家指出,碳水化合物含有一定比例的C、H、O三种元素,其中H和O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为2:1,好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称此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编辑本段化学组成 糖类化合物由C(碳),H(氢),O(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为 分子式 2:1,与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m(H2O )n表示。因此,曾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来发现有些化合物按其构造和性质应属于糖类化合物,可是它们的组成并不符合Cm(H2O )n 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脱氧核糖(C5H10O4)等;而有些化合物如甲醛、乙酸(C2H4O2)、乳酸(C3H6O3)等,其组成虽符合通式Cm(H2O )n,但结构与性质却与糖类化合物完全不同。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并不确切,但因使用已久,迄今仍在沿用。(另外像碳酸(H2CO3)、碳酸盐(XXCO3)、碳单质(C)、碳的氧化物(CO2、CO)、水(H2O)都不属于有机物,也就是不属于碳水化合物。

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调控

反刍动物营养!饲料研究!!够 收稿日期:#$$%+$%+#,满足代谢与生产的需要。但高产奶牛却是例外(杨赵军,*"">)。随着产奶量的提高,日粮中精粗比例增加及饲料加工过程对烟酸和体内可以合成烟酸的色氨酸的破坏,奶牛会缺乏烟酸。@<8+8277等人进行的体内与体外试验发现,烟酸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在以玉米、棉籽饼和粗料为日粮条件下,向牛的瘤胃液中分别添加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C ,在各自适宜浓度下能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林海,*""’)。 *?*?#!硫化物 硫是反刍动物所必需的矿物质之一。瘤胃微生物合成某些氨基酸、维生素、酶时需要硫。硫化物是合成菌体蛋白硫的主要来源(D<11E;=,*",%;FG;=H I23,*">#)。日粮中适宜的硫水平可促进瘤胃内细菌蛋白质的合成(J<21K ,*""()。 *?*?(!肽与氨基酸 肽是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底物(A3EH 912;821K ,*""();@099277等(*"’()和:<=6等(*"’>)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肽的摄取是瘤胃蛋白质降解的限速因素,它能够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长。A3I472等(*"’")证明,用肽或肽和氨基酸的混合物作氮源比单独以氨作为氮源更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酵母培养物 通过酵母活细胞或酵母中的某些微生物生长促进因子对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可促进瘤胃中纤维分解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能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使瘤胃厌氧菌增加/倍(B;L96=,*"’>,*""();补饲酵母培养物能显著地增加进入真胃的微生物蛋白量。

!反刍动物营养!!"饲料研究!!

动物营养学重点

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并且能够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 养分(营养物质、营养液):饲料中凡是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成分性质的物质。 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且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的营养物质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证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平衡。 粗蛋白质(CP):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和非蛋白氮。 粗灰分(CA):饲料、动物组织和排泄物样品在550-600摄氏度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焚烧后剩余的残渣。 乙醚浸出物(粗脂肪、EE):饲料中所有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脂肪、类脂、脂溶性维生素、色素、有机酸、树脂等溶于乙醚的物质。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饲料经1.25%烯酸和1.25%稀碱各煮沸30分钟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 无氮浸出物(NFE):由饲料中的淀粉、葡萄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 干物质:出去初水分和吸附水的饲料成为绝干饲料,样本中绝干饲料的含量。 采食量:动物在24小时内的采食饲料的质量。 随意采食量: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量。 实际采食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正常健康的动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实际采食的总量。 消化: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的养分的百分率。 吸收: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分解成能够被吸收的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淋巴液的过程。 总能:饲料被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 代谢能: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能量。 净能:指动物用于维持和生产产品的那部分能量。 热增耗:来源于饲料营养物质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代谢所消耗的能量,是采食前后体热差。 必需脂肪酸(EFA):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由饲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组亚油酸异构体,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双烯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总称。 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不能由体内代谢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部分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EAA):在动物机体内可以合成,不必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LAA):饲粮中所含EAA的量与动物需要量相比,差距较大的AA. 理想蛋白质(SEAA):指AA组成和比例与畜禽AA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 必需矿物质元素:在动物生理和代谢过程中有明确的功能,必须由饲料提供,供给不足则产生特有缺乏症,及时补充则症状减轻或消失的矿质元素称为必需矿物质元素。 常量元素: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上。 微量元素:仅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 电解平衡:动物体摄入水及各种无机盐类,同时又不断地排出定量的水和电解质,使动物体内各种体液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指食物中含有一类特殊有机成分,这些成分可预防人的脚气病、糙皮病、佝偻病和坏血病。 脂溶性维生素:是以维生素原的形成存在于植物中组织,维生素原能够在动物体内转变成脂溶性维生素,包括V A、VD、VE、VK。 水溶性维生素:无维生素原,存在于植物组织的就是水溶性维生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第31卷第4期黄牛杂志VO1.31NO.4 2005年7月JOurnal Of yellOW Cattle Science Jul.2005文章编号:1001-9111(2005D04-0062-0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韩爱云黄仁录李建国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D 摘要:本文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或生产动物性营养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基 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以从根本上阐明营养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饲料资源 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O最后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O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分子营养;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S813.3文献标识码:A 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各学科的渗透及应用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其中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与动物营养学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分子营养学O虽然分子营养学的提法颇有争议但动物营养的诸多方面研究确实已经进入到分子水平[1]O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或生产动物性营养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以从根本上阐明营养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饲料资源等O 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O 1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改造或生产动物性营养物质 1.1促进动物生长 自Palmiter(1982D等获得超级巨鼠以后大大鼓舞了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探索改良畜禽品种的热情O对家畜的转基因研究最早是向家畜体内导入生长激素(G~D基因人们以此期望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改善饲料报酬O目前已有不同结构的G~基因序列已经在羊上进行了移植但还没有比金属硫蛋白启动子调控的G~基因序列更成功的O在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调控的G~基因中OMTSG~-10是在绵羊上应用的很有前景的一种结构形式O Ward和BrOWn等报道OMTSG~-10转基因羊经历了3个繁殖周期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并且还发现转基因羊在4个月以后生长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快15%~20%胴体瘦肉率也得到显著提高O 1.2改善畜产品质量 外源基因不仅能在转基因动物中得到整合和表达而且能获得组织特异性(乳腺组织D和发育特异性表达O因此只要转入相关的基因不仅可以提高产乳~肉~皮~毛等畜产品的产量而且也可以改变畜产品的质量这是常规育种和突变方法所不能完成的O 1.2.1改善产乳性状外源基因在乳腺中的表达可改变乳汁的成分它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乳汁的营养价值如导入乳铁蛋白基因提高乳铁蛋白在乳中的含量弥补牛奶中铁含量的相对不足;导入溶菌酶基因可以降低乳中细菌的含量O英国培育出一只转基因绵羊其乳中含人G 1- 抗凝蛋白酶含量高达30mg/mL O对于乳用家畜天然乳汁中的溶菌酶水平较低可能是导致乳房炎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而人乳中溶菌酶含量比牛~绵羊和山羊乳中含量高出1500~4000倍O Murray等将人乳溶菌酶基因导入小鼠获得了有活性的乳腺专一性表达通过这一途径有可能实现对乳用家畜乳用成分的改良乳汁成份中溶菌酶含量的提高不仅可以减少乳畜乳房炎的发生还能延长奶的保鲜期O另外研究证明牛奶常使人感染结核杆菌而马乳脂具有抗牛型结核杆菌的作用肉用马乳腺细胞基因改造牛奶品质即可起到治疗结核病的作用O二是生产药用蛋白[2 3]O胰岛素牛奶~生长激素山羊奶可治疗血友病的凝血因子IX的山羊奶以及带有疟疾裂殖体表面蛋白(MSP-1D的疫苗山羊奶均已取得成功O 收稿日期:2004-08-02 作者简介:韩爱云(1981-D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O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 武彦华2006级生物科学20060501740 摘要:本文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即由传统动物营养学向系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的叙述,同时对各学科在动物营养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机理、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应用基础科学。它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词养中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用最少的饲 料投人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经过了220多年的发展,动物营养这一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动物营养学的以生物还原论为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逐渐向系统动物营养学的以现代系统思维方式为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转变。由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经验阶段即描述阶段逐渐向控制阶段发展。也就是说目前营养学的研究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营养规律的探讨上,而是正在向预测营养过程和控制营养过程的方向发展,由传统动物营养研究方法逐渐

向系统动物研究方法发展,由正在进行以饲养标准为研究中心向以营养调控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发展。 1.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1.1营养代谢机理研究正向分子水平深入 纵观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历史,人们已从表观水平上研究营养素的作用,深入发展到向血液、组织和组织中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细胞形态、亚细胞超微结构,即深入到了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研究营养素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已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营养素在动物体内分子水平的代谢机理,即研究营养素对特异生物活性物质基因表达各环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动物体内有许多功能基因尚未得到充分表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饲料中供给的营养物质的量与质的问题。研究营养对基因表达作用是当今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对于更深入地阐明营养素在动物体内的确切代谢机理、寻找评价动物营养状况更为灵敏的方法以及调控养分在体内的代谢路径等,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1.2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机理研究更加活跃 营养消化机理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如已基本阐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在消化道中的主要消化过程,小肠是体内养分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等。由于消化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变化体系,目前对许多养分的确切消化吸收形态和机理仍然不清。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小肽也是蛋白质在肠道中的消化吸收形态之一,且比游离氨基酸吸收快。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建立畜禽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新体系以及饲料工

动物营养学(讲义)

研究生课程讲义 动物营养学 第二版 王康宁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二OO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动物营养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节前言 (1) 一.研究内容 (1) 二.研究方法 (1) 第二节化学分析法 (2) 一.饲料成分 (2) 二.动物组织和血液成分 (2) 三.动物粪便及成分 (2) 第三节消化试验 (2) 一.进展 (2) 二.试验要点 (3) 第四节平衡试验 (4) 一.作用 (4) 二.能量平衡 (4) 三.N平衡 (7) 第五节饲养试验(生长效应法) (7) 一.作用 (7) 二.原理 (7) 三.使用原则 (7) 四.试验设计的注意事项 (7) 第六节试验技术 (9) 一.同位素示踪及同位素稀释技术 (9) 二.外科造瘘技术及吻合术 (9) 第三章饲料养分营养价值的评定 第一节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11) 一.引言 (11)

二.评定方法的历史回顾 (11) 三.AA生物效价的评定 (12) 四.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新体系 (15) 五.国际上推行的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 (17) 第二节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生物效价的评定 (17) 第三节饲料能值的评定 (19) 一.概况 (19) 二.饲料有效能的实测 (19) 三.用可消化养分间接推算饲料有效能 (21) 四.根据饲料化学成分预测饲料有效能 (24) 第四章动物养分需要量的评定 第一节能量需要量的测定 (30) 一.反刍动物 (30) 二.猪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32) 三.禽能量需要量的确定 (34) 第二节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的评定 (35) 一.反刍动物蛋白质需要量的评定 (35) 二.猪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评定 (37) 三.禽的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的估计 (43) 第三节维生素及矿物元素需要量的评定 (51) 饲粮配合的技巧及示范 (55) 一.饲粮配合的技巧 (55) 二.饲粮配方试例 (55) 三.可以添加合成氨基酸时的配方方法 (56) 四.合理确定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量 (56) 饲料原料价格的合理估计方法 (56) 一.估计方法的原理 (56) 二.现在我们计算菜籽粕的适宜价格 (57)

《反刍动物营养学》思考题

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反刍动物营养学: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反刍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消化代谢和转化利用与生产和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4、反刍动物生产的特点 (1)节粮型畜牧业 (2)物质转化效率低 (3)与人类竞争资源 (4)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 (5)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 (5)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 5、瘤胃的功能:微生物消化,是发酵饲料的场所。 6、反刍: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尤其是粗饲料大多都未经充分咀嚼就呑咽进入瘤胃贮藏起来,经瘤胃液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咀嚼,再混入唾液,再吞咽进入瘤胃,这一过程称为反刍。 7、反刍的作用:进一步切细饲料,有利于食糜中饲料颗粒的选择性排空。 8、食管沟:嘴唇状双层结构,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收缩时成一中空管子,使食团穿过瘤—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乳汁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 9、网胃功能:1、如同筛子,将随同饲料吃进去的重物滞留下来。 2、对食物起磨碎、发酵及运转作用。 10、瓣胃功能:1、阻留食物中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后面的皱胃。 2,有较强的吸收功能。如:水分、肽、VFA、一些无机离子。 11、皱胃的功能:分泌消化液,使食糜变湿。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但不能消化脂肪、纤维素和淀粉。 12、影响瘤胃发育的因素 ?微生物种群建立 ?自由饮水 ?肌肉组织发育 ?有可发酵的底物 ?组织的吸收功能 13、唾液的分泌:在采食和反刍过程中要分泌大量的碱性唾液,含有氨、钠、钾、钙、镁、磷等。唾液的分泌量与采食和反刍的时间成正比,饲料越粗,分泌量越大,唾液中的缓冲盐可以中和挥发性脂肪酸,对以稳定瘤胃pH值很重要。 14、稀释率:是指流入瘤胃的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占瘤胃内液体或固体体积的百分比,一般用K表示,单位是%/h。 外流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瘤胃中流出的固体或液体的绝对量,一般用F表示,单位为ml/h或ml/d。 影响因素:1、饲料种类。料越粗,K和F值越小。 2、饲料的加工。加工越细致,饲料中瘤胃中停留时间越短,K和F值越大。 3、瘤胃液渗透压。是关键因素,渗透压升高可导致动物大量饮水,导致K值变大。 15、稀释率对发酵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整理

1.营养的概念 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生物及其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纽带) 2.动物生产的特点 物质转化效率低;与人类竞争资源;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 3. 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消化吸收率提高,降低排泄); 改善产品质量 二、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4.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 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 相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他少 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化合物组成 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 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 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氨、尿素、肌酸等 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2)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 3)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 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为脂肪,糖类少(<1%),糖原和少量葡萄糖 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氨化物动物含量高,变异小,品质优于植物 6)植物除真脂肪外,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蜡质动物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5. 饲料、养分概念 饲料: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准确定义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nutrient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6. 饲料概略养分 国际上通常采用1864年,德国Weende试验站的Ha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Proximate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一)水分(Water) 饲料(食物、动植物体)100-105℃烘干至恒重,所失重量为水分。剩余为干物质。 饲料干物质%=100%-水分% (二)粗灰分(Ash) 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三)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 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真蛋白和非蛋白氮。分析上=N%×6·25 用凯氏定氮法来测定粗蛋白质的含量: 一、Organic N + H2SO4——(NH4)2SO4 + H2O + CO2 + other sample matrix by-products(消化) 二、(NH4)2SO4 + 2NaOH ——2NH3 + Na2SO4 + 2H2O(吸收) 三、滴定 (四)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 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 物。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等)。 (五)粗纤维(Crude Fiber, CF) 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 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含量随生长期的延伸而增加,幼 嫩时含量低,生长后期含量高。秸杆和砻糠>青干草和糠麸 >禾本科和豆科的籽实。动物体不含粗纤维。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 下测定。 结果:一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 使CF测值偏低,无氮浸出物偏高。 (六)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NFE) 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动物营养调控

动物营养调控 ——董事长廖方红为华南农大动物营养博士生讲学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在华南农大这座知名学府与各位博士、教授交流。今天我是带着问题来请教各位博士、教授的。我先谈一下目前养猪业存在的两个大问题。 一是抗生素超量使用问题。现在的猪很难养,猪病越来越复杂,猪越来越娇气,尤其是乳小猪拉稀问题,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养猪户要求乳小猪不拉稀,稍有拉稀就换饲料。饲料企业为了控制乳小猪拉稀,在乳小猪饲料(预混料)里添加高含量抗生素。有些没有良知、没有道德底线的企业,在每吨小猪料(预混料)里添加几公斤抗生素,而且为了确保猪不拉稀,推广小猪料喂到出栏。早上猪还在吃高抗生素的小猪饲料,晚上猪肉已在我们餐桌上!天天吃肉尤如天天在吃抗生素,哪一天我们没药可治的时候,那就只有等死了! 有人问:我们用了这么多抗生素,不是没事吗?不是照样可以活到70、80岁。我的回答是:好像是这样,但我们大量用抗生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应该是2003年经济高速发展以后事。因此我们真正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我们再大量使用抗生素5-10年后会怎么样?将可能没药可治!俗话说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据说国家要出法规限制抗生素使用,这是好事。 二是颗粒料与粉料问题。现在大多数猪场用自配粉料、而不是颗粒料养猪,这是大问题。颗粒料与粉料的最大区别是颗粒料是熟饲料,粉料是生饲料。颗粒料经过高温制粒熟化,杀灭了饲料原料中大部分有害病菌,保证猪健康快速生长,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饲料适口性和消化率,减少了猪体内消化吸收饲料而消耗的能量。粉料是生饲料,由于生玉米的坚硬,猪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利用,剩余的营养会随粪尿排出(猪场水沟底部有一层黄灿灿的细玉米),不仅浪费了饲料,而且容易滋生大量的有害病菌,造成了猪的抵抗力差、猪病多、猪难养。 猪场用粉料的理由是:一是因为颗粒饲料不好加药。现实是小、中、大猪料不需要另外加药,母猪饲料平时不能加药,只在定期做保健的时候需要加药;二是自配粉料表面成本比颗粒料低,而且眼睛看得见,手摸得着;三是认为颗粒饲料经高温制粒会破坏维生素,导致营养流失。实际上现在的维生素大多包被了,不会损失。 加大集团种猪场2008年以前,也是按养猪业习惯使用没有经过高温制粒的粉料;那时候猪病多,饲料浪费多,种猪场经营效益差。2008年以后全部改成颗粒料饲养种猪、肉猪,改用颗粒料后加大种猪场猪群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猪养得很好,饲料浪费少,饲料报酬高,种猪场经营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以上二个问题归结一点都是为解决猪病、猪拉稀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一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二是对饲料原料本身进行预处理。这是当前饲料、养猪行业企业正在做的事,有些企业着重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酶、益生菌等各种物质,甚至冒着疾病风险,在乳猪教槽料中添加血浆蛋白粉;有些企业着重对饲料原料进行预处理,主要是玉米熟化、豆粕发酵、矿物质处理等。 能量守恒定律,在养猪业上任何时候都用得上。饲料中玉米、豆粕占了80%多,豆粕已经是熟的,主要是玉米。在猪的体外,将玉米进行熟化、淀粉糊化,使得猪容易吸收利用,减少猪体能消耗。猪体外部的能量价值低,如煤炭、石油等;而猪体内的能量价值就很高。饲料用什么方法熟?猪需要饲料熟到什么程度为最好?怎样做到既好又经济? 饲料营养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如何用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认为现在研究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营养素等技术很多,因为各种添加剂都高科技产品,有高额利润,但总不能无限量地添加抗生素!而研究对饲料原料本身处理的太少,因为饲料原料处理量太大,基本无利可图;研究得少意味着开发潜力、空间大,这方面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