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防范证券市场风险

改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防范证券市场风险

提纲: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为基础,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联系我国证券市场的中国特色实际分析,提出改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对策研究。具体安排如下: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信息披露虚假

(三)信息披露不公平,对市场传闻不做必要的澄清

(四)信息披露欠完整,不够充分

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讨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所带来的问题

1.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

2.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3.形成了内幕交易的温床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上市公司所面对的压力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

2.上市公司利益的驱动

3.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控制不力,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

4.上市公司外部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性,证券监管机构体系不健全

三、改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对策研究

(一)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

1.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2.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强化继续教育

(二)从完善外部制度环境角度来看

1.创建完善的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体系

2.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规范执行

3.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和违规披露信息的处罚力度

4.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适度管制

5.规范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5.规范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6.建立诚信的经济秩序,加强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7.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力度

证券市场风险防范与治理

——改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防范证券市场风险

【摘要】:

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完善而有效的信息披露体系是建立高效的证券市场管理体系。而现阶段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存在一些造假事件,给我国的证券市场造成了震荡和严重后果,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势在必行。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分析;风险防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正文】:

我国证券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在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

调整经济结、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其中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组成部分,其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关系到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从维护投资者和资本市场运行和次序出发,按照法律要求将自身财务经营等会计信息情况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且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告。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对市场、管理层、公司和投资者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整个市场大环境的优化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不成熟的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就亟待解决。

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一)信息披露不及时。

上市公司的信息是时效性极强的资源,信息披露的滞后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而一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漏报甚至是掩饰不报一些信息,甚至或者是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不到实在不能隐瞒的情况或不是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就不进行信息披露,这种做法必然带来知悉信息的不公平,投资者也失去了决策时的依据。

(二)信息披露虚假。

这是目前上市公司披露中最为严重和危害最大的问题。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公司信誉、股价、筹资的方便、管理业绩评价的特殊目的,往往违反真实性及确定性的规定,公布失真的会计报告、虚假的预测盈利和税后利润及每股盈利。这些信息造假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屡见不鲜,几乎年年都有曝光,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三)信息披露不公平,对市场传闻不做必要的澄清。

上市公司的消息还没有在证监会指定的各大报纸上刊登,却已由其它渠道泄露出来,对中、小散户极不公平。内幕消息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股市的重要特征,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配合一些暗庄炒作本公司股票的需要而故意释放某些“烟雾弹”来达到麻痹和欺骗投资者的目的。有的公司对于市场传言听之任之,甚至将计就计,推波助澜,使不知道内幕消息的中、小散户疯狂跟进,大量的资金被套牢,损失惨重等等。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四)信息披露欠完整,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或有事项披露不充分;

2.分部信息披露不充分;

3.缺乏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

4.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待规范;

5.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

此外,在信息披露中,措辞含糊,定量披露少,绝对值披露多,相对比例披露少,这些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可比性。另外,信息披露不充分还表现在:有相当多的公司对资金投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企业偿债能力和利润构成未作详尽披露;对本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情况、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重要信息披露都很不充分。

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讨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所带来的问题

1.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不仅仅是一种义务,而且也是其是否诚实信用的一种直接体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能为上市公司赢得一笔不可多得的无形资产。有关研究表明,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信息披露做得好的上市公司的股价都相对高于其他同类公司。相反,信息披露违规甚至恶意造假,则会破坏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并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目前的短期行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中科系”崩盘、“亿安科技”操纵股价、“银广夏”虚构利润,虽然这些事件相对于我国一千多家上市公司而言只是少数,但这些事件的发生决非偶然。

2.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世界证券市场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没有广大公众持续的证券投资,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要使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如果投

资者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其结果必然是投资者选择远离这个市场。为此,各国的证券监管部门对投资者的利益采取了种种保护办法,如美国20世纪 70年代制定的《证券投资者保护法》、英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然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因恶意披露虚假信息致使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却时有发生。 2001年8月,“银广夏”虚构7.45亿元利润的造假事件终于曝光。这虽然是监管的成果,但其复牌后的连续15个跌停板、25.32元的跌幅,也使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血本无归。

3.形成了内幕交易的温床。2002年5月27日,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推出了题为《中国股市重大事件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动》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9年和2000年5类重大事件信息披露前后股价异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呈现以下特点:内幕交易常和股价操纵相伴随;从业绩变化到人为制造题材都成了内幕交易者的温床。在利用虚假信息披露进行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方面,“银广夏”算得上是一个典型。中国证监会的查处结果表明:“银广夏”“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与此相应,“银广夏”2000年的涨幅达到了440%。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上市公司所面对的压力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压力是上市公司所面临的最大压力,具体的表现为筹集资金的压力。上市是国际间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国外成功的大企业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欧美等国的证券市场已有一二百年、甚至更长的发展史,其证券市场的规模是逐渐形成的,而我国股份制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对于企业上市、配股、增发和退市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往往与某些财务指标相联系,上市公司为了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所需资金,就有很大的驱动力去粉饰企业的财务信息。另外,有些投资者由于缺乏股市知识也表现过度投机行为,因而企业上市愿望格外强烈;同时,对挂牌上市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疏于考虑,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缺乏认识。

2.上市公司利益的驱动。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管理人员拥有大量私人信息,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树立良好形象,并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往往对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不断利用会计造假、操纵利润。其中,有的企业是为了争取上市而虚列股本和业绩;有的企业是为了实现配股或提高股价而虚夸利润、谎报业绩;还有的企业则是为了免于特别处理或摘牌而粉饰绩效、操纵利润。

3.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控制不力,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上市公司治理失效是内部监管不力。为了治理代理人问题,协调投资者、经理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套制度安排在现代企业中广为运用。公司治理结构一般包括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董事会经常将其监督财务报告的责任委托给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确保公司不会有财务违规现象,以提供一个“真实而公平”的财务业绩。如果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和审计委员将流于形式,则虚报财务信息的行为就易于发生。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应有的内部会计及管理控制,会计基础薄弱,监管无力,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也被削弱。

4.上市公司外部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性,证券监管机构体系不健全。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通常落后于失误,有些已颁布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或缺乏可操作性。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不完善,削弱了对会计信息的见证作用,现有的会计事务所多为挂靠设立或由政府设立,削弱了审计的独立性。另外,现有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审计责任与风险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督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证监会无论是在监管的规定、范围及时间上,还是在监管及处罚的力度上都还不够健全,需要改进和完善。

三、改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的对策研究

(一)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

1.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首先,优化股权结构。对国有股占主体的上市公司而言,减持国有股,解决一股独大问题,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保证和前提条件。为进一步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形成“三会”之间的制衡机制,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主板市场不能为国有股减持提供渠道的情况下,应当开办让国有股、法人股流通的专门市场,为国有股的退出建造台阶。《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的颁布,为规范上市公司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手段,积极落实《准则》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其次,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中国证监会借鉴国外上市公司治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中尚无独立董事的有关规定,应该尽快将独立董事制度充实到《公司法》和《证券法》中来,提高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并要确保独立董事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权,妥善解决独立董事行使职权所需的经费,按程序合理确定独立董事的津贴等。此外还要依法划分和界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为独立董事在有效制止上市公司不规范行为方面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再次,完善内控体系。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目前必须将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分属不同领导,分担不同职能。财务管理部门由总经理领导,会计部门由董事会领导,主要会计人员由董事会任命,并向董事会负责,让会计人员真正成为财务信息供给的主体,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员舞弊。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设置内审机构,归属监事会领导,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明确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的监督。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其职权时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2.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强化继续教育

第一,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第二,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通过法律的约束,促使会计人员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

第四,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考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考评”中的作用。第五,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二)从完善外部制度环境角度来看

1.创建完善的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体系

加强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建立起一套包括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市场交易组织部门、行业、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组织在内的证券监管组织框架体系,从组织体系上确保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包括创建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内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理论的框架体系,重点包括利润披露,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督,上市公司筹资结构和规模的揭示,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与合规的监督。还应包括动态的信息披露机制,对披露媒体和中介机构的监管机制,以及对证监会信息披露的再监督。其中重点完善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和报表体系,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独立审计,健全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机制,上市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制度等。

2.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规范执行

会计准则是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之一。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虽然比较实用,尚有缺陷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等待回答。关键在于会计准则体系缺乏整体框架、不够系统,每次出台的政策、法规或修订均是“救火式”的,与现实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现行的会计报表在反映新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经济活动时已变得很吃力。因此,一旦公司有意隐瞒或扭曲经济事项,则报表与实际情况就会相差很大,而表面上并不严重抵触现有会计和审计准则。因此,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已是势在必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建立既具国际性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体系,以满足新经济发的要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其是定期报告中暴露出来的违反会计准则、审计准则

和信息披露规范的问题,要令公司纠正,规范其财务行为,逐步消除可能诱导利润操纵行为的制度因素。

3.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和违规披露信息的处罚力度

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对解决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证券市场的监管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种媒体、中介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等社会资源,构筑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使制造虚假信息和违规披露信息的不法行为无藏身之地。与此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处罚的力度显然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的成本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处罚的力度越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的成本就越高。因此,应该严厉打击和处罚编造虚假报表、提供虚假信息的不法行为,提高违法违纪者的边际成本。具体措施有:完善处罚机制,提高处罚的公开性。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日常监管。

4.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适度管制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规则:以强制披露为主、自愿披露为辅。强制性披露制度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增强市场的公众信心,保护未成熟的投资者,增加真实信息的供给等。但再严格的强制信息披露系统也不可能完全阻止信息披露壁垒现象,而自愿性披露并不意味着其不受到法律保护或所披露的信息质量低下。当前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待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基本态度:要审慎对待预测性的信息披露,适时披露公司重大风险及潜在风险,在公司处于困难或逆境的时候,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美国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披露,并制定了相应的披露政策指引。公司有章可循,投资者有据可查。披露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公司核心能力、运作情况及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在既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公司股票价值也更接近其真实价值。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自愿性披露的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只是在政策制定中留有余地。应当认识到自愿性披露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质优的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披露。

5.规范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信息披露制度是信息供给主体与信息需求主体之间力量均衡的结果,完善和构造对称信息的主要问题是以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信息中介,合格的信息中介是制度有效性的保证。规范信息中介机构管理的具体措施有:第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审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水平受到被审计客户和投资公众两个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压力的影响。现实中,会计师事务所在利益动机上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存在依赖型,影响了独立性水平。只有保持客户压力与公众压力双方力量平衡时会计师事务所才可能真正保持公正。第二,要进一步提高和规范信息中介的信息采集手段、业务能力和工作方法,对信息供给形成有效的约束。信息中介应该以其职业道德规范为基准,严格执行“披露主体要对信息披露行为负主要责任”等制度,协助管制当局使信息供给主体的行为更加谨慎,从而减少信息阻碍。第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意识,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及保持充分的职业谨慎。要通过宣传与教育,逐步扩大市场对内部信息披露的压力,约束信息中介的职业道德规范。

6.建立诚信的经济秩序,加强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然而,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的诚信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培育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第二,尽快建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不定期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相应实施管理。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从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出发,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处罚机制,及时予以公告,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第三,发挥社会舆论作用,褒扬诚信者,谴责失信者,弘扬诚实守信的行为品德。

7.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力度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说明,新闻舆论监督同样发挥了其作用,有利于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健运行。信息披露法律监管需要新闻舆论监督的参与,新闻舆论监督功能不同于法律监督,它的特殊性在于其公开性、透明性,相关的人与事一经新闻报道披露,就处在光天化日之下。它虽然没有法律的强制力,却有无形的影响力。新闻媒体的介入,在监督证券市场的运行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独到的

作用,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而且可以增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公平性。具体表现在: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帮助证券信息披露法律监管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增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的执法效果,为中小股民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马险降。资本市场:概念、主体与基本功能〔J〕。当代经济科学,1997(3)

2.赵海宽。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A〕。见:励以宁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

实践〔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杨建荣等。国际资本条件下的上海企业重组研究〔J〕。财经研究, 1997(3)

4.张志元。关于发展我国投资银行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1997(1)

5.石建新。培育产权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J〕。经济体制改革,1998(1):

6.魏杰。改制、重组、运营〔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8

7.陈共,周升业,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丁兆军,卢文彬。分部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与会计难点[J].会计研究

9.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10.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0(4)

11.孙鸣。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J].财经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