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JO U RN A L O F R EN M I N U N IV ERSIT Y OF CHIN A No 1 2011

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杨建顺

[摘要]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完善和发展的 主发动机 。 行政法的精髓在于裁量 ,而行政法的终极目的和价值在于凭借法规范确立秩序并达至公共福祉。因此,行政法视野中的管理创新亦须遵循既有的秩序约束。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要确保其始终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就必须立足于过程论,建构相应的系统机制予以支撑,用法规范和制度来引导、促进和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以参与型乃至自治型社会管理的理念为指导,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问题,以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行政法;价值分析

[作者简介] 杨建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以来,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普遍展开了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等语境下数次提及 社会管理 这一概念。

!

于是,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也成为理论界所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要研究解决这个课题,就要对社会、社会建

设、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制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管理体制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就要把握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并将其置于中国国情尤其是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背景中加以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是以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变革,也包括与此相联系的政府职能转变等制度与体制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在确认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路径选择进行归纳总结,以揭示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并从行政法价值层面展开分析,这对于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架构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的,涵盖政府调控、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利保障以及应急机制等内容的社会管理新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

?

102?!

例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社会管理方面,要 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在深化政府机构改

革方面,要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

和参考价值。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

社会管理创新的含义极其丰富,这是由社会管理本身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所决定的。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界定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

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社会政策和法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人们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大多涉及由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讨论,尤其是近年来关于NGO、NPO等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管理的多元主体问题。[1]

社会管理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城市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管理、社区管理、社会社团组织管理、社保管理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等传统的、新型的甚至未来型的社会管理。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的社会管理都会面临不同的创新课题,不同的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社会管理以及社会管理创新所下的定义也会各不相同。

很显然,对于行政法价值分析来说,并非只有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才有意义,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现代国家所普遍致力追求的协治(gov ernance)或者善政(go od administra tion)[2](P110以下)目标来说,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权力配置、资源优化和制度架构的导向性意义。诚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明确指出的,要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确立参与型行政的理念[3](P171以下),皆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支撑作用。鉴于此,本文将社会管理中社会组织的定位等问题一并纳入视野来理解。但是,限于篇幅和论题集中性的要求等方面的制约,本文的研究只能将讨论聚焦于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法价值分析,对其他主体的定位等问题的涉猎,皆是为了服务于政府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的目标。只有如此,才能坚持行政法的学科特色,也才能从行政法视野来准确地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二)社会管理创新及创新系统的启动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的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4]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的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完善和发展的 主发动机。[5]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创新能够导致社会管理的完善与发展,为社会、社会成员乃至社会外的主体带来发展和变革的机会,最终导致整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建设繁荣、社会管理顺畅,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良性互动的 创新盛世。但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当以既有秩序的维持和享受既有秩序效应为常态,而以既有秩序的更迭和舍弃即 创新为补充、调剂和必要的活力来源。更何况,某种先进的理论、方法和理念,当会伴随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而逐渐得以扩散和普遍化,形成一种新的常态社会管理;一定时期过后,这种 创新的结果也会遭遇 梗阻,甚至其自身也有可能成为新的阻碍社会建设顺利进行的要素,使得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不能良性互动,而且还会呈现出错位、越位、缺位等僵化停滞状态。于是,为了新的价值追求,人们便会又开始寻求并实施新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要

?

103

?

确保其始终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构相应的系统机制予以支撑。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等往往是引发启动该系统的机会或者契机,通过建立、组织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系统,形成、改进或者不断发展社会管理的机制或者制度,这又为下一轮社会管理创新系统的启动准备了条件。在行政法视野中,这一系列活动皆需有相应的规范、规则乃至机制、制度等予以支撑,而创新本身的灵活性、条件限制性等决定了其需要较为宽松的外部支撑环境。于是,相应的授权和裁量准则也就因此而获得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总的说来,这种循环系统的内部要素、结构和功能,决定了某项社会管理创新是否能够顺利推进,而每一项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又将为该系统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推进和支撑。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管理是统一系统的两个侧面。社会管理创新依赖于既有的社会管理,同时又是既有的社会管理充实完善的动力;决策科学化和实效化有赖于社会管理创新,而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确保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有机结合,助推社会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实效化;相关法规范和制度的完善,乃是社会管理决策科学化、实效化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支撑。

二、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

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是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实效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基础。从新的管理思想或者观念的产生开始,直至新的社会管理方法、机制和制度得以运用转化,整个过程既是社会管理创新,亦是既有社会管理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在于将创新变为实用的管理手段、方式和方法,乃至确立新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更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管理来源于社会建设实践,社会建设实践是社会管理之本。社会管理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社会管理发展和完善的体现,而相关法规范的完善和理念的更新则是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支撑。

更新社会管理理念,不仅要强调 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市民化待遇[6],更为重要的是,要强调转变全能统制型政府治理范式, 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7],实现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的转换。

更新社会管理理念,不仅要强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实现由防范型管理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的转变,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到更快捷、更便利、更文明、更和谐,更要强调多元主体的协调作业,培育社会组织管理主体,尊重社会自治,助推社会自律,确认并保障社会多元主体的多元价值和利益诉求。[8](P171以下)

更新社会管理理念,不仅要强调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而且要强调将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规范及时、充分且准确地转化为各类法规范和制度,转化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切实确立和竭力践行的基本价值追求,转化为各类社会管理主体进行价值取舍和决策判断的基本行为准则。[9]

更新社会管理理念,不仅要强调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而且要强调社会和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承认、保护和促进自主性社会的形成,完善社会结构的优化配置,包容社会的异质性,正确认识化解社会矛盾与纷争解决机制常态化的关系,致力于多元的常态化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论视角

如前所述,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社会管理创新过程更为复杂,其作用也往往是难以判定的,短期效益不明显,且其由于涉及管理范围和管理对象的利益调整,因而难免遭遇各类阻力,影响其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只有确立过程论的视角,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切实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尊重各方各类利益诉求,贴近社会生活,注重和强调服务,密切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带动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进而实现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创新。

(一)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或曰启动点,往往是

?

104?

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亦即社会管理手段的创新。从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来看,社会管理整体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必须以充分全面而客观准确地掌握社会建设以及社会成员的具体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对相关要素的要求则相对宽松得多。当然,从实效性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手段的创新同样须依托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机制的支撑。要避免 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10]的尴尬,必须依托于明确规定了各方主体的职能任务、权利义务和职责的法规范。只有在法规范和制度的支撑下,才能使社会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事务的管理。

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而是在社会管理不断发展变革的过程中逐步酝酿甚至要经过不断的试错过程才能实现的,因而,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也就与社会管理创新一样,处在一个不断探索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予以支撑。

和其他管理一样,社会管理强调有效的方式与方法,注重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基本环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工具,以实现社会管理系统的最高效率和效益目标。因此,社会管理创新的本质是通过社会内部结构的调整、改变与重新组合,以及外部环境的调适和保障,使社会管理发生整体功能的转变,是不断探索、组合和发展的过程。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创新经过诸多复杂而艰难的环节,最终将改变或者发展传统的机制与制度,形成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组织形式,从而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在目前阶段,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创新重要的是要完善社会管理手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的转变。而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实效性保障,有赖于行政手段论和行政手段保障论以及相关法规范的充实和完善。

(二)社会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

社会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是各类创新的支撑和保障。无论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创新,都必须有法规范作支撑、有制度作保障。因此,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范和制度,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问题,用法规范和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和服务,依良法善治,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变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管理的基石。因此,要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消除既有管理中的各种弊端,切实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政府并非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11]这是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的指导原则:要形成并健全四种主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新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注重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的创造力。所有这一切,都要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建立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

管理主体创新是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的关键。社会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要求对各类主体的职能范围作出明确界定,并按其职能来分别设计管理机制,构筑相应的法规范和制度。虽然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但是,社会管理要形成多元主体共管、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增强基层自治功能的综合治理模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强调社会成员和管理者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这本身就是对既有的政府是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唯一主体这种模式的突破;厘清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定位,这本身就是社会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也是行政法基本制度乃至基本原理的发展和完善。在多元主体的社会管理格局中探索一种互动协作的运行模式,更需要坚实的机制制度作为支撑。在这个意义上,对上述

?

105

?

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也是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强调的是,社会管理创新强调从新的社会管理观念、方法乃至机制制度的研究拓展到实际机制或者制度化运用,不应忽略既有的社会管理资源和手段。社会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 善治,即达成兼顾各方面利益基础上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福祉)。所以,无论是推动参与型行政乃至自治型社会管理的理念拓展,还是探索社区矫治和特殊人群帮教的新机制,都应当以社会管理的秩序价值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换言之,社会管理创新应当以社会为导向,以社会成员和管理者为主体,以法规范和制度为支撑,以新手段和新机制的开发运用为契机,以提高社会管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社会成员的自治力和培育新的社会成员为目标,重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有机结合,通过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开发运用促进机制或者整个制度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有限的管理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制度资源优化组合。

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及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厘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虽然要以既有的管理资源和手段为基础,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但是,创新的答案依然要靠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要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寻找,要根据我国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现实国情来探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 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12]

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应当有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有助于解决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有助于建构科学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社会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应当是社会建设的完善和社会繁荣,应当是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应当是实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基础上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福祉)。根据这种社会管理创新目标,可以将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在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中心位置的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2)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3)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解决民生问题。只有动员社会各方积极、广泛、持续参与与协作,才能真正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目标。

(4)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和谐、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中,要善于进行 情绪疏导和 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而不是机械、简单地运用 物质满足或者 物质诱导的方式。

(5)激发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将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106?

(二)社会管理创新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等问题。[13]

(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问题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的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的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工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过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4)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的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5)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创新。要致力于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监管,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培育发展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表达诉求、规范行为中的积极作用。要做到依法准入、依法规范管理,充分运用好社会协调机制、社会自治功能和社会调节的力量,使社会组织真正发挥其沟通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坚持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管理进步,才能推动社会建设提速,才能促进社会自身的发展,才能够兼顾社会各类成员的利益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乃至时序和重点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要用参与型乃至自治型社会管理的理念来指导各种社会管理实践。创新是社会管理之魂,只有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创新,社会管理才能逐步走向善治、善政,国家才能有效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各种社会力量健康成长,并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当然,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使某些

?

107

?

群体或者个人的既有利益受到损害乃至丧失。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规律性特征,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予以最大限度的尊重。

六、政法机关在社会管理

创新中的职能发挥

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关系问题,即使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管理格局来看,也只是涉及党委、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定位和界限厘清问题,似乎与政法机关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法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没有用武之地。相反,各级政法机关依法推进其本职工作,便是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其中有些职能本身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很显然,在这里,社会管理创新被作为这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加以强调,说明政法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无论是法院依法判决、裁定,还是检察院的依法抗诉监督,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提高其制度化、法制化乃至法治化的水平,都具有重要的规范、促进和监督制约作用。而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保障工程来抓[14],有助于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推进。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运动式的形式主义的所谓推进,是 依法之悖论,无助于甚至会严重阻碍政法工作的健康发展。

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国家,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15]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不断提高执法办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通过执法办案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执法办案是履行一切检察职能的本源和归宿,也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需要倡导并保障创新。要加强社会管理理论学习,了解和掌握社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更新社会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这一命题在行政法视野中同样成立。不过,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尤其强调依法推进、依法保障、依法确立相应的规范,依法建构相应的机制和制度。换言之,当代社会管理的创新始终要求加强法治建设,只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真正构建参与型、互动型乃至自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1] 小舟贤:#通过民间委托手法进行行政法执行体系的统合?,载#修道法学?第30卷第2号,2008(2);竹中龙雄:#公益企业中公共性与收益性的调和?,载#国民经济杂志?第92卷第3号,1955(9);梁亮:#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见http://kyhz nsa go v cn/x zxy_kyg l/detail?model= 00000000000000005082&documentid=614。

[2] 小舟贤:#欧洲的 善政概念的展开(一)?,载#自治研究?第81卷第3号,2005(3)。

[3][8] 杨建顺:#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108

?

[4][5] 陈心宇:#管理创新辨析?,参见ht tp://w ww mie168 co m/r ead aspx。

[6] 邓建新:#陈冀平在广东调研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时指出:以服务促管理,实现五个创新?,载#法制日报?,2009-12-31。

[7] 张立荣、汪志强:#当代中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参见htt p://w ww 80075 com/diansuanhuiji/200807/26 -244785 sht ml。

[9] 杨建顺:#优良的行政文化凝聚民心?,载#观察与思考?,2009(10)。

[10] 朱建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载#余姚日报网?,2009-01-15,参见http:// ww w yy new s com cn/gb/node2/no de40/usero bject1ai96270 html。

[1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07-10-16。

[12]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 2006-10-20。

[13] #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二): 六项创新是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载#山西法制报?,2010-01-20,参见http://new s sina com cn/o/2010-01-20/171916964602s shtml。

[14] 陈洪镔、黄翔:#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市政法工作会议昨召开,黄志光出席并讲话?,载#汕头日报?,2010-01-16,参见http://w w w dahuawang com/str b/html/2010-01/16/co ntent_64110 htm。

[15]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第2款。

The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Law

YANG Jian shun

(Law Scho ol,Renmin U niver sity o f China,Beijing100872)

Abstract:T he social m anagement inno vation serv es as a main engine to im pro ve and dev elo p the ad m inistration of o ur so ciety. The essence of administr ative law lies in administrativ e discretion,and its ultimate value aims to achieve public w elfare through the implem entation of law 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orders.Acco rdingly,the social manag ement inno vatio n in the perspec tive o f administrative law should also follow the established order s.A s is know n to us,the innovation of so cial m anagement is a co mplex and com prehensiv e sy stem.To ensure that it can w ork w ell to the last as it shall do,w e must center on the theo ry of adm inistrative process,constr uct r elevant system to guide,improve,and safeguar d the social manag ement and its innovation thro ug h the im plementation of law s and the im prov em ent of legal sy stems.This also helps to build a long lasting problem solv ing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ng mechanism with the guidance of participative adm inistration or even self g ov ernment belief to cope with the issue o f cor respo nding rig ht,responsibility,and benefit.

Key words:so cial m anagement;innovation;administr ative law;value analysis

(责任编辑 李 理)

?

?

109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精)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XX 自成为广东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XX 全力支持配合我市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措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政府转型,不断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前迈进。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一、强化综治服务的责任,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在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综治维稳信访中心的效能作用,全面推进平安 XX 建设。(一)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定期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制度建设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大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尤其要不断加强对外来务工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二)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建立情报信息网络。覆盖与周边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情报信息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苗头性信息,在调解工作中掌握主动权。(三)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召开分析会,对重大事项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基层事务要做到事前把关定向、事中跟踪督导、事后检查评估,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了农村矛盾纠纷,促进基层维稳工作由被动应付向超前预防的转变,为维稳工作被动变主动争取时机。二、科学定位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机遇与矛盾并存,然后在农村工作方面, 尽管频频创新突破,收到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基层组织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农村社会矛盾纠 1 纷突出,法制理念没有树立,弱势群体管理工作不到位;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没有完全建立。我们认识到,社会对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要求已到了新的高度,这迫切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一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一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巩固提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成果。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二是大力推进农村 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建设施的建设,如交通道路、自来水、供电、康体设施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着重促进学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优化农村地区幼中小衔接和资源配置,规范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对管理干部、教师的培训。一是加强村社区)(二)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一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1 宜家出走马甸变脸 宜家在马甸15000平方米的店面,创造出5.4亿元/年的销售额。 这个世界500强将在明年年初搬离马甸,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既关心宜家的前景,也关心马甸的发展趋势。 马甸曾经被北京市商委规划为北京市十个商业中心的一个。马甸经历过两次辉煌,一次是在亚运会期间,马店是亚运会商品集散地,那时大众和社会对马甸作为商业中心有了初步认识。第二次是在马甸被大规模开发以后,特别是宜家进驻以后,形成了马甸商业上真正的繁荣。 据了解,宜家在选址上有两点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处于交通要道。马甸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马甸立交桥交通流量巨大。第二,宜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物业都是自己的,不采取租用的办法。宜家初进北京,在马甸破例采取了租赁的方式来开店,也证明了马甸的商业价值。 宜家出走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已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二、宜家失去了在马甸的定价权,成本为王的经营理念使宜家难以接受马甸区域日益成熟带来的租金上涨的成本压力;三、马甸由纯商业向商业与商务结合的大势,已使宜家失去了小资定位的环境土壤。 商业和商务应该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业态,对商务的支持也各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出走”也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商业或商务价值的新陈代谢。 宜家搬走不一定是坏事,通过马甸商业的重新整合和洗牌,让市场来检验马甸区域真正的商务和商业价值。 (1)根据宜家在选址上的两个条件,谈谈你对企业战略的认识。 (2)根据上述资料谈谈你对战略实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正确确立自己的经营定位,即目标顾客群,宜家之所以定位于交通要道,是针对自提货物和追求低价格的顾客;自己经营物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2)战略是由一定的产品和市场定位组合体现的,没有明确的产品(服务)与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会失败。战略制定后,一般不应朝令夕改。战略是动态的,战略制定时的环境条件发生改变,要适时调整。 ★案例分析2 俄亥俄州牛排包装公司 在牛排包装行业中,传统的成本链包括:在分布很稀疏的各个农庄和农场饲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推进城西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根据平发()33号文件《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街道办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旅游名城”这一特色,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理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管理科学、高效,为平遥的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以项目建设为统领,按照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经过网格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古城社会管理创新。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过整合资源、协同工作,实现无缝隙、无盲点的政民互动的管理模式,创立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举措及职责分工

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按照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街办实际,以“三级网格”承载、“五大致系”建设为主要抓手,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三级网格”承载。由街办牵头负责,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街办级网格。组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理,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县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社区居委会网格。每个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6个网格。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按照户数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设置。基础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 (二)“五大致系”建设。经过五大致系建设,全面推进11项重点工作。 1、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刑释人员社会保护的创新与完善

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刑释人员社会保护的创新与完善[摘要]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任务。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强化工作职能,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点。刑释人员的社会保护,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视阈下,研究和探索刑释人员社会保护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刑释人员;特殊人群;管理;创新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为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他提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1]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和创新刑释人员的社会保护工作,完善对刑释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刑释人员社会保护工作的意义 所谓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相应的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救济福利制度。[2]目的在于向弱势群体提供充分的服务和保障,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建立康复教育制度,促进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虽然弱势群体的定义很少包括刑释人员,但是,由于长期监禁生活使刑释人员与社会脱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在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而加强对刑释人员社会保护的创新与发展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对刑释人员进行社会保护,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 释放是监狱对罪犯执行刑罚的最后一道环节,也是罪犯被人民法院所判处的监禁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的一个标志。而刑释人员的社会保护与释放紧密相连,是刑事执行工作的延伸。它们共同构成了保护人权,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系统工程。刑释人员社会保护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目的是通过社会保护工作,力争使大多数刑释人员增强改过自新的信念,在就业、教育和社会救济等方面不受歧视,实现有家可居,有业可就。对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刑释人员进行帮助教育,落实重新犯罪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使他们很好地再社会化,从根本上防范他们重新犯罪。这种预防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在对他们合法利益的保护和必要的援助上。 (二)对刑释人员进行社会保护,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电大形成性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答案(1、2、3、4、5)

第一次考核测验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A.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答案:B 2.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 > A.行政法律关系 B.行政法关系 C. 行政关系 D.行政法律行为 答案:A 3. 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A.行政法律规范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D.行政法律事实 答案:D 4.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答案:A 5.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答案:C [ 6.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灵活原则 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答案:A 7.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的是()。 A.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 B.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案件时不能偏听偏信 C.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合理 D.决定对当事人不利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答案:C 8. 下列关于行政法的特点,错误的是()。 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行政法规范不易变化 D.行政程序性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答案:C 9.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产生。 A.行政合法性原则

关于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

关于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 新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关于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 维护社会稳定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关精神和部署,紧抓作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的契机,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全区社会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全区社会管理建设,确保全区和谐稳定,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城市和“三个北京”的要求,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认真分析全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形势,准确把握当前全区维护安全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借鉴全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理念,拓展网格化管理内涵,延伸网格化管理领域,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全区社会管理“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区域平安”的目标,努力探索形成与首都功能核心区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模式,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创造一流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重点 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紧紧围绕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为核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务求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突破、新发展。

(一)合理构筑覆盖全区的社会管理网络系统。要充分发挥现有体制优势,充分借助全区独具特色的城市管理网格体系,建立全区的社会管理网络。一是建立“四级”网格化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即在区、街道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分中心,在社区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工作站和网格单元。二是合理划分社会管理网格单元,以社区为基础,根据社区人、地、物、事、组织的分布状况,合理划分各网格单元的边界。三是合理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各网格单元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四是建立全区社会管理网格指挥平台,实现实体运作体系与网络指挥系统的高度统一。 (二)全面夯实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充分挖掘现有网络信息资源潜力,实行“四网合一”(社区网、治安网、巡逻网、内保网),实体网与虚拟网联动,进一步优化配置网格单元的专业社会管理力量。二是进一步优化群防群治体系,以社会管理网格单元的需求为基础,总结、提升治安防范“守望岗”工作经验,科学整合各类协管队伍、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群防群控体系,杜绝防控“盲区”。三是进一步建立全区社会矛盾化解动态排查整治机制。坚持完善区级社会矛盾纠纷月排查制度,建立以社会管理网格单元为基础的实时动态排查整治制度,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思考与举措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祖国发展的接棒人,未来希望的承载者,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__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委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09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访谈,团区委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二、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的具体工作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城共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 案正式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 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xx 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为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灾后重建和重返县域经济“十强”的战略目标,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水平,为

促进xx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二、目标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各牵头单位和其他部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为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通过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管理的管理更新、思路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 三、主要措施。 (一)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通过参与市文明办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宣传,以提高职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作业3、4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作业3、4答案

201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3)一、选择题 (1)单选题 1.行政法是调整(C)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A行政权 B行政法律关系 C行政关系 D行政 2 (B) 3 (A) 4 (C) 5 (A) 6 ( ) 7 (C) 8 (A) 9 (D) 10(A) (2) 多选题 1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有(ABCD) A宪法和法律B行政法规与规章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 (ABCD) 3 (ABCD) 4 (ABC ) 5 (ABCD)

二、填空题 1 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是指 2 中级 3 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4 5 6 三、名词解释 1.行政权:是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 2.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管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或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协商、示范、制定导向性政策、发布有关信息等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者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3.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活动。 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个别效力。 5.行政赔偿: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

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四、简述题 1、简述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 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 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2、简述公务员的权力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具有以下权利: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 (7)申请辞职;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五、论述题 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5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35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 2010年10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经过对全国90多个候选城市筛选选定全国35个市和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旨在通过这些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对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策略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决定》和《xx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为切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灾后重建和重返县域经济“十强”的战略目标,立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水平,为促进xx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各牵头单位和其他部门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为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通过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管理的管理更新、思路创新和体制机制革新。 (一)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通过参与市文明办组织的各项

活动,广泛宣传,以提高职工及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贯彻到招商引资业务工作中去。 (二)协助完善 ___预防和化解机制。 稳定工作涉及到社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并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加强对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对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落实组织的内部安全稳定法人责任制及其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动在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加强对贯彻法律法规的检查,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 (四)通过招商引资业务工作,着力创新社会管理。 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引资软环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包装优势项目;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钣

浅谈公共社会视阈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浅谈公共社会视阈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社会环境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现代治理理念及管理要求的不断变化,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公共社会视阈下的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 标签:公共社会;社会管理;创新 公共社会背景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中,如果社会管理工作仍然按照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开展管理工作,则政府、社会组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将产生更多的问题。面对这一境况,需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方式,使得社会管理更加符合公共社会视阈的要求。 一、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治理诉求冲击问题 社会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参与到公共的事物当中,产生了大社会下的小政府的理论,对基于政府作为权利的核心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同时也为政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含:我国的社会力量较弱的同时独立社会意识方面也很弱。然而现代的社会治理应该是权利来自于政府但同时又不仅是仅限于政府的一些社会的机构和一些行为人。各种服务机构和个人在行使其服务权利的同时如果得到了社会上的普遍认可,它就有可能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权力中心,政府只能是维护公共的一些利益却不能过多干涉私人事务,这也就对以往的传统的社会管理来說具备一定的挑战。 (二)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问题 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问题的出现同样不能忽视,从本质提出了来讲,这些主体之间的责任的界限并不清晰,怎样处理各主体之间的责任相互推诿的问题值得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三者之间是互相作用的,政府也将更多的公共性质的服务交给社会去承担,在这个大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上的一些组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这样就导致了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责任是不明确的,也就导致了相互之间的责任推诿,出现所谓的管理“真空”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二、公共社会视阈下的社会管理创新 (一)政府职能变更方面 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必须跟得上,党的十七大已经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一个总体方案来推进行政管理,建立一个大的、将职能能够统一的体制,这样一来就可以消除在政府部门中有些职能有交叉的现象和工作职责有交叉的现象,同时也能消除一个政策出自多个部门的现象,这样一来对于规范行政审批和提高办事效率

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 时间:2009-10-28 11:47来源: 作者: 点击:412次行政法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内容提要】行政法学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是平衡论、行政法基本原则、公法问题、软法问题、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公众参与机制、行政性ADR 、行政执法研究和案例行政法的发展。总结分析这十个问题希望对行政法学研究有所帮助。【关键词】行政行政法行政权力公民权利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en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Law. These are the balance theor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public law soft law the enact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 amendment mechanism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administrative ADR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the case administrative law development. Through summarizes these ten questions people can grasp the direc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 research. Which can guide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ce research to the 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Administration Administrative law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Civil Rights 一、行政法基本理论之平衡论行政法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行政法的整个理论体系建构传统的行政法都以行政权为核心来建构理论体系。罗豪才教授等学者将行政法理论基础划分为三个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思考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大量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管理活动,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管机制,改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标签: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对策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组织逐步兴起,作用日益增强,社会组织大量的参加社会管理,对不断提高社会科学管理有重要作用。 一、要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保障。目前,迫切需要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的立法,研究并制定一部社会组织的基本法,将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置于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下,对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主体资格、登记成立、活动原则、经费来源、税收待遇、监督管理、内部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为制定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等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通过调整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确保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和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对社会组织的人才和税收的政策扶持。根据社会组织发展特点制定人才引进、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福利保障等政策,促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二是建立政府奖励及资助制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和社区社会组织等近期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扶持项目中进行试点,设立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经费,用于社会组织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三是随着政府职能转移,急需制定政府职能转移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授权和委托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职能。 二、要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加强基层登记管理机构的建设。基层社会管理的工作量大、任务很重,社会组织管理力量最薄弱。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登记管理机构建设,充实基层登记管理力量,增加基层登记管理机关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其次,加强自律机制和诚信机制的建设。通过建立以章程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水平和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第三,通过合法的渠道参政议政,表达合理的组织利益诉求。有关部门在规划行业发展、制定行业标准、研究相关领域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要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第四,加强社会组织的职业化建设。对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要积极推行会长竞选上任、秘书长竞聘上岗,实行工作人员职业化。同时不断加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于行政法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探讨

142031 社会其它论文 关于行政法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探讨 一、前言 社会管理创新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课题,各种会议和论坛层出不穷,各学科相关的论文更难统计。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最具包容性的主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无疑是最直接的原因。笔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对政府管理行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从权力到政府管理行为的形成关系,从强制性到柔性管理的运行模式中,从预审审批到事后监督的权力实施重心。 二、目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充分应用社会组织的功能 根据登记的法律社会组织,我国社会组织的平均水平为2.9。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组织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10以上。多学科的社会管理模式难以形成,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与规范,社会组织类型单一、素质不高等现象也较为突出,使得很多社会组织难以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不少社会组织甚至缺乏自身社会管理主体的意识,对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够熟悉,无法切实履行和参与社会管理实践,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时也完全依赖于政府。 (二)过于单一的社会管理主体 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以促进社会的协调运行。在我国,是以党的强动员能力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支撑,因此在很多地方都依赖于党的政治权威和社会动员能力。这种以政府作为社会管理唯一主体的单一管理模式下,许多政府部门认为应该采取一切社会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并限制社会组织和个人公民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过于机械的社会管理手段 在发达国家,他们的社会管理大多是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的,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行政手段才能协助。然而,在我国,由于政府长期以来掌握着绝对的政治资源和其他资源,社会管理手段已被用来通过行政手段或甚至

第1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1篇第1章行政法基本理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5分,2012年考试本章分值为1分。 部分考点是学习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石,对第1篇其他章节的理解和掌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是理论性章节,难免抽象、晦涩,复习时注意把握有具体、实质内容的考点,切忌对个别学理性表述纠缠不休。 本章教材主要变化 1.删除“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全部内容; 2.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新增若干处举例; 3.删除“理论上有关行政行为无效的情形”; 4.删除“具体行政行为种类”中有关行政强制的概述性内容(行政强制在第1篇第4章中专章阐述); 5.新增“催告制度”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掌握)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存在合法: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解释】行政法是“法无授权即禁止”;民商法是“法无禁止即允许”。 2.行使合法: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实质合法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2.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亦称“行政裁量权”)的存在。 3.内容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4)行政行为应保持适度,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2012年新增); ①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作出的行政行为才是合理和适当的。 ②作出行政行为时,行政机关应当在作出的具体行政措施与所要达到的行政目标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肖家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社区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根据《建国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探索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针对社会管理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等工作,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顺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和矛盾排查、化解的一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我村成立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四、主要内容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 1、创新和加强科学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1)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矛盾化解、维护稳定四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实行集中办公。(2)在本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其职责范围,负责相关工作开展。 2、创新和加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制定治安重点地区整体发展规划,社区要把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特别是流动人口居住集中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纳入辖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具体规划方案。 (2)建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治安突出问题滚动排查整治机制。定期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摸清底数,分析梳理治安突出问题,制定整治方案。 (3)加强公共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建设。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队伍,防范处置预案和指挥机制。 (4)健全完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完善安全制度、措施和监管机制,抓好辖区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 (二)创新和加强规范化的重点人员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各级人口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创新案例与分析

企业管理创新内涵及案例分析 管理型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活动。这个概念不仅强调了管理创新的创造性,要求管理创新要在观念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资源整合方式,而且又强调了管理系统的新颖性和有效性。只新而无效不是管理创新的目的,创新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一、管理创新的背景 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管理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其次,环境的动荡、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都需要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比竞争对手以更快速度响应顾客全方位的需求,这就不仅要求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全面、系统、持续地创新。 国外的许多创新型企业,如微软、惠普、3M、三星等,以及我国少数领先企业,如海尔、宝钢等,都已开始了转向创新管理新范式的实践探索。例如,韩国三星近年来实施TPI/TPM(全员劳动生产率创新/管理),使得自身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宝钢近年来开展了“全员创新”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范式,以适应和创造市场,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至少应包括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理念创新 为实现理念的创新我们必须要做以下转变: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要从是否遵循长官意志转变为综合效益的完成量;管理的内容要从管理方式是否需要强化、管理形式是否需要更加严格转向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于资金、人才、时间、物质的使用效率的实质性控制;管理方式要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转向基于广泛咨询的、遵循决策程序的科学管理,从事无巨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管理的机制要从对企业员工的形式化约束转向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管理的目的要从单纯完成企业利润目标转向对内维持和谐稳定的一致性,对外增强持续不断的适应性;管理的心态也要从追求一劳永逸转向动态和持续创新。凡此种种,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大生产管理理念的革

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工会要当好“五器”——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工会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工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会构建科学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工会必须立足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从党政所愿、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入手,主动有为的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中,工会要当好“五器”。 一、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塑造一流职工队伍上,当好企业文 化建设的“整流器”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建设。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是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历史使命。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读书自学、女职工才艺展示等活动,用良好的精神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一流的员工队伍。加强思想引导,提高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地方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上来;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文明职工”。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发挥“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创新智慧,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广泛开展“当先锋、促转型,我为‘十二五’做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术性、创新型职工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凝聚力量。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展示工人阶级时代风采。构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企业爱护员工、员工关心企业”的劳资互利共赢的企业文化环境,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塑造职工文化品牌,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展示职工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引导职工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职工巨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关于加强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贵阳市是中央明确、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确保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现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升我市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出发,从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人民期待,具有贵阳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二、创新群众工作领导体制 成立中共贵阳市委群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委群工委),作为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市群众工作的市委工作部门,属正县级单位。市委群工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 市委群工委在市委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群众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部署决定;研究提出全市群众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政策;宏观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