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防火的设计中关于加压送风方面应

建筑防火的设计中关于加压送风方面应

建筑防火的设计中关于加压送风方面应
建筑防火的设计中关于加压送风方面应

建筑防火设计中关于加压送风方面应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在加压送风方面是如何进行应用的,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建筑防火;加压送风;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推广,防火设计问题越来越值得人们的关注,其中在防火设计中加压送风应用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下面我就来详细的阐述下。

1关于建筑加压送风问题

1.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正压送风工作原理

在高层建筑中,使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以便阻止烟气流向前室及楼梯间,或者说,当非加压区开向加压区的门关闭(或敞开)时,由于两侧有一定的压力差(或门洞处存在一般与烟气扩散方向相反的空气流),使走道内烟气无法进人前室及楼梯间。

1.2开门情况的分析

用加压送风达到正压防烟的重要问题是向楼梯间和前室送多少风量才能满足防烟要求?为了确定这一风量问题,我们首先看看火灾时各层开门的情况。火灾发生时,由于受灾人员疏散活动,正压防烟楼梯间的某些门总是要打开的,对于一幢楼层数为n的高层建筑来说,在某一瞬间所有楼层的楼梯间门、前室门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的机率是极小的,但某些楼层的前一道门、后一道门或两道门

同时处于开启状态的情况则是存在的,我们将火灾时同时开门的楼层数记为m。火灾时,开门机率最大的楼层是着火层,其次是火灾层的上一层和下一层;另外,楼梯间底层的门由于成为二层以上受灾人员疏散的必经出口,也会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时开启的楼层仅仅局限于这些楼层。所以,m值的物理意义是代表火灾时可能同时开门的楼层数。一般来说,随着楼层数n的增大,同时开门的楼层数m也相应增大。在这里无法精确推算出m 值,只能按经验做出适当规定,同时对于m的取值各国不同。根据国外资料,结合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国内有些专家建议,当n小于15,取m=1;n=16一20,取m=2:n=21一32,取m=3;n>32分段设计。

1.3分别对楼梯间及前室加压

明确了火灾时各门开启的情况后,还有一问题也应明确,那就是应给楼梯间加压还是要给前室加压,还是应分别加压?对这一问题,也还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在正压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中,同时开门的楼层数m的取值固然重要,但所涉及到的仅仅是送风量的大小问题,而开门的情况的影响就更大了,它不仅涉及到送风量的大小,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加压系统的工作安全性问题,即指既满足防烟性能要求,又能保证方便疏散的开门情况。显然,正压防烟楼梯间的设计首先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开门情况基础上。例如当楼梯间底层有直接通向室外的门时,若采用对楼梯间直接加压送

风实现对前室间接加压的送风系统时,那么只要底门或两道门两者之一打开时,关门前室或开门前室就将处于不安全的状况。为了确保正压防烟楼梯间的防烟效果,应当采用对楼梯间及前室分别加压的系统。当然在实际上这种分别送风的设计计算和运行控制较为复杂,当不同楼层中楼梯间与前室间的门以及前室与走道间的门同时开启时,会引起气流走向与风量分配的变化,需对楼梯间和前室的送风量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加以合理分配,以维护二者之间的压力差。我国现在设计中一般楼梯间取为50pa的正值,前室为25pa的正压值。

2加压送风若干技术问题的讨论

2.1前室送风口型式选择问题探讨

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工程中,许多设计人员均采用常闭送风口,即火灾发生时只开启着火层和着火层上、下相邻两层风口,这种风口型式就必须在送风口处设置电动阀,并设逻辑控制电路由消防控制室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系统复杂,投资大,而效果又不尽如意。例如,上海某大厦,设计中按开启着火层及上下相邻层的送风口,在测试中发现,当加压风机启动后,相邻的三层风口开启,此时如果前室的门均处在关闭状态,三个前室的正压值高达284pa,比要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正压为25pa的标准高出许多,因此从走道内无法打开通向前室的门,一旦发生火灾,这种送风系统反而给疏散带来困难,是十分危险的。还有,常闭风口结构复杂,长期不

用,部件易生锈,很可能关键时刻打不开。且常闭风口价格比常开风口贵几倍。为了克服常闭风口带来的缺陷,在设计中就必不可少地采用余压阀装置以减少前室内压力,但目前有的ya一1,2型余压阀泄压能力似乎从理论上难以满足要求(其最大泄风量为

1500m³/h),这就要我们从风机的选择及风口的形式上找些答案。

笔者认为,前室的送风系统应独立设置,送风口应每层设置,送风口为常开百叶窗,以防火灾时突然加压使前室风量过大。前室送风口型式不同,加压送风量就不同,对于常闭风口,前室加压送风量仅同前室门的几何面积有关,而与建筑层数无关。对于常开的加压送风口而言,各未开启门缝的漏风量不为零,与建筑层数及门的形式数量有关,而门打开时,保证最小正压度所需风量同建筑层数也有关。即随建筑层数的增加开启门的数量也增加(见前述),可见,对于常开风口保证最小正压度所需的风量随建筑层数增加而成倍

增加。同时,常开风口结构简单,土建开洞容易,节省电路设计,管理方便,可靠性能高。然而有关常开风口风量的具体计算,还有待于专家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虽然各层均是常开风口,但由于其它楼层前室并不开启,风口进风量必然很少,所以总送风量除应包括前述各项内容外,尚应增加各层前室漏风量。

2.2压力反馈系统

如前所述,目前高层建筑防排烟各种加压方法都是开式的,就是

说系统本身没有能力来判断加压区是否能保持一定压力,或系统中泄漏过大,使压力达不到标准,起不到防烟作用,或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疏散门阻塞,而如何能及时探测系统内压力状况,以便调整风量,使楼梯间和前室保持相对稳定的压力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课题。能否设计出一种压力反馈式系统,通过它及时探测出压力状况,有效地控制系统风量,这种系统可通过可变风量的风机系统和压力反馈装置实现对楼梯间内的增压控制。在变风量风机系统中,空气可由阀门控制的风道送到每个受控区。楼梯间和居住区之间的静压差由压差控制器来测量。压差低于设定值时风口就打开,从而加大送风量。当高于设定值时,风门就开始关闭,以便减少送风量。当火灾层风口开启最大位置仍不能满足压力要求时,由控制反馈系统加大风机转速,提高送风量。其它风口将随压力变化由各处的压力控制器使其恢复原来位置。

2.3超高层建筑同时多层着火

这时,建议对超过100m的建筑,酌情按两个着火层计算风量,其邻层可只考虑一层,这样系统风量即按四层门同时开启计算。若设有避难层,可按两个系统设计考虑。

2.4高层建筑空调新风竖井与加压送风竖井合并的可能性分析

上述的几种加压送风系统,均是将集中空调送风竖井与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竖井分开设置,而在建筑行业日趋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各个专业各种设备需在有限的建筑

空间内占据更多的位置。如何在不损失功能的情况下节省空间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题目。如果能将集中空调的新风竖井与楼梯间及前室的加压送风竖井合并,这样就大大节省管道井空间,同时也可以降低投资,这种设想对高层建筑尤为适用。这种设想在运行方式及安全性上也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即在合并竖井每层空调送风口处设置防火电控阀门,此阀门由消防控制室控制,并与烟感报警系统联动,同样,加压送风口也与报警系统联动,当发生火灾时,烟感报警启动,使新风口阀门关闭,同时打开加压风口,达到送风加压目的。合并竖井采用同一增压风机,这对于防止单独增压风机由于长期不用及缺乏维修而生锈破损,也是有相当大作用的。

2.5加压风机的选择

可根据具体设计方案选择不同形式的风机,或普通型、或双速、或多速,为防止吸风口吸入被排烟风机排出烟气污染的空气,风机吸入口应设烟感元件与风机联锁,以便消防人员及时掌握情况,有效控制疏散空间。关于加压送风机设置位置有的是在顶层,笔者认为应放在底层,以免吸入烟气或风机受损。

结语

总之,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已成为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更有效地减少浓烟毒气的危害,使高层建筑更安全可靠,使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点,很值得我们去深究。参考文献

1王作贤.高层民用建筑加压送风防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暖通空调,1994;24(3)

2蒋永馄,潘渊清.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问题的探讨.暖通空调,1995;25(6)

3(消防科技》编辑部.消防设计规范汇编(二).199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第一章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在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确保火灾中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组成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如图3-10-7所示。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使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开门困难,从而影响疏散。当火灾发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能够及时开启,防止烟气侵入作为疏散通道的走廊、楼梯间及其前室,以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畅通无阻的疏散通道和环境,为安全疏散提供足够的时间。

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选择 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的设置不符合上述规定时,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将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其目的是为了形成有效阻隔烟气的风幕;而将送风口设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为了形成正面阻挡烟气侵入前室的效果。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一部分:术语 1、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注: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2、裙房 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 m的附属建筑。 3 、重要公共建筑 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 4、商业服务网点 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5、高架仓库 货架高度大于7m且采用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 6、半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且不大于1/2者。 7、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者。 8、明火地点 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 9、散发火花地点 有飞火的烟囱或进行室外砂轮、电焊、气焊、气割等作业的固定地点。 10、耐火极限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 11、防火隔墙 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 12、防火墙 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性墙体。 13、避难层(间) 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14、安全出口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15、封闭楼梯间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6、防烟楼梯间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7、避难走道 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18、闪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建筑防火设计的几个问题

建筑防火设计的几个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民用建筑中的防灾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防灾问题归纳起来有防震(又名抗震)、防洪(防水)、防虫(害)、防火(消防),以及由于“非典”爆发引起关注的防疫等等,其中,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令人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方案设计,公安消防部门要审查,初步设计中许多地区都申明要有消防设计专篇,施工图审查中,有消防设计的专题审查,工程竣工验收有消防专项验收等等,建筑消防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工程设计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 建筑师必须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就关注防火设计问题,这既是职业素质的体现,也是对业主负责的态度。从事建筑设计近二十年来,我越来越体会到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防火设计关系到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关系到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关系到建筑设计的完整性。安全性是建筑消防设计最本质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功能性就是防火设计必须与建筑的使用功能相协调,既要满足防火规范的规定,也要符合使用功能的需要。完整性就是防火设计应该从平面布置、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建筑构造及水电通风等诸专业通盘考虑。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筑防火设计中经常面对的问题,作为对建筑防 火设计的思索和总结。 一、平面布局与布置 如前文所述,防火设计必须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就进行认真地考虑,主要是指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布置要从建筑防火安全出发,满足规范的要求。现行建筑防火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简称高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简称低规)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三本规范。规范中针对特殊功能的用房作了规定,设计过程中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主要内 容见附表—1。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四个安全区域:第一类防烟楼梯间,第二类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 室,第三类走道,第四类房间。 2、加压送风系统的选择:1、高度小于等于50米的公建、工业建筑和高度小于等于100米 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的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其他情况一律采用机械加压。 3、高度大于50米的公共、工业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 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3、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独立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合用前室、独立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4、加压送风口:1、楼梯间宜每隔2-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 应分别每隔一层设置一个。2、前室合用前室应每层设置一个常闭式的加压送风口,并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3、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位置,送风口风速不宜大于7米/秒。4、设置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的外窗。 5、送风风速:金属管道不应大于20米/秒,非金属管道不应大于15米/秒,送风口不宜大 于7米/秒。 6、机械排烟系统的选择:1、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房间、走道及中庭。高层建筑。2、人防工 程。高度超过50米的公建,超过100米的住宅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每段高度公建不超50米,住宅不超100米。 7、防排烟系统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15秒内联动开启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和加压 送风机、以及联动开启同一排烟区域的全部排烟阀口、排烟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秒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 1、应急照明的转换: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1.5秒,其他场所的应急转换 时间不应大于5秒。 2、蓄电池组初装容量:100米一下的建筑初始放电时间不应小于90分,100米以上的建筑 不小于180分,避难层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540分。 灭火器的配置 1、宜设置在箱内、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米,底部离地面不宜小 于0.08米 2、不应设置在不宜被发现、黑暗、潮湿、或强腐蚀的地点,对有视线障碍的设置点应设置 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 3、一个计算单元内的数量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不宜多于5具。 4、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一些问题(2020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一些 问题(2020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一些问题(2020 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为建规)是设计人员使用最多的规范,是实践中总结出的规范。正确的条文能使我们设计出防火性能优良的建筑,错误的条文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歧路,设计出符合防火规范但不是真正防火的建筑,导致日后火灾的发生。 下边把本人在35年工作中执行防火规范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写出来,供大家评论。 一建规中的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规范。”大家知道,人的生命权优于财产权,这一条把物权放在人权之前是不太合适的。消防队在救火时是先救人后灭火的。我们设计时应首先

考虑人员的安全疏散和保护,然后再考虑消防设施的设计。建议在今后规范编写时,把公民生命的安全放在首位,及当防火和防盗发生矛盾时,防火优于防盗写入规范。 二建规中的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一、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 二、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三、地下民用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人民防空工程、地下铁道及其他地下非民用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第一项的层数和24m的问题,本人认为不仅住宅应提高到九层,办公楼等人员比较固定的建筑也应提高到九层。层高应加以限制。现在九层的复式住宅,总高度已经逼近二类高层的50m高度了。对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4:58.117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吴凤贤1 王艳红2 [导读] 生态建筑是以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将建筑学与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相结合,得到的一种舒适宜居、节能高效的建筑,它是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自然通风的组织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技术。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合理利用自然风,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能 给居住者提供一个清新的居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通风设备进入建筑市场,但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使得节能型绿色建筑物应运而生,自然通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动力能源消耗方面来说,自然通风是一种低能耗的通风方式,想要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更多的是需要建筑物的智慧巧妙设计,无需大量设备资金投入,不会占据过多建筑空间。自然通风不仅仅能减少通风设备在建筑中的使用,并且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通风能够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角度考虑,自然通风应当在建筑领域受到大力推广。健康、舒适、智能取代简单的遮风挡雨成为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回归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室内空气有很多污染源,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污染物长期积累会危害人体健康,通风换气的主要作用就是排除污浊气体,向室内补充洁净新鲜空气。温度和湿度条件是影响室内人员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并且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助于细菌的滋生,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多余的热与湿,有效平衡室内温湿度。另外,在利用通风设备对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室内声环境品质,自然通风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1 自然通风的形成原理 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竖向的压力差进排风。当同一空间内存在两种温度不同的空气时,热空气的密度小,冷空气的密度大,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趋势,污浊的热空气上升后,能够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孔洞排到室外,室外的新鲜空气就会从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室内,这样在室内与室外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气流通过程。这种自然通风方式与室内外的温差有关,温差越大,通风作用越明显,同时也与进排风口的高度差有关,高差越大通风的效果越好。 1.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迎风面与背风面和侧风面的压力差促进空气流通,当风吹向建筑物时,迎风面流动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大,在建筑物的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当空气绕过建筑物到达建筑物的侧面和背面时,由于局部涡流的存在导致背风面和侧风面静压降低,形成负压区。由此,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比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通风量大,但通风稳定性差,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方气候、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设计者要根据当地风环境条件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设计风压促成的自然通风。 1.3 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往往在实际工程中仅依靠单一的热压或风压促成的自然通风难以获得良好的建筑物整体通风效果。通常在建筑物进深较小的情况中,多用风压进行室内通风,对于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用热压通风来达到通风的目的。一般来说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更为稳定,但风压作用时的通风量较大,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促成的自然通风效果,并非简单的叠加就能获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否则可能会出现二者通风效果相互减弱的情况。 2 太阳能诱导强化自然通风 单纯的自然通风产生的风量很小,不能满足人们舒适性生活的需求,太阳能诱导强化自然通风,是利用太阳能辐射加大空气流通时所需的温差,将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转化成动力进行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太阳能烟囱、特隆布墙和太阳能屋顶。以太阳能烟囱为例,它是一种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设施,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行投资成本低等特点。在烟囱上一般都设有太阳能集热器,集热设备能够使烟囱上部的空气温度升高,增大与下部空气的温差,同时利用烟囱的抽吸作用强化自然通风,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在太阳能烟囱设计时应当考虑当地的太阳能辐射强度、日照率等自然条件,注意太阳能烟囱与建筑物整体的外观设计。 3 利用建筑构造实现自然通风的措施 3.1 合理设计窗型 建筑物的开窗尺寸、型式、开启方式以及窗墙面积比等,都对自然通风组织有直接的影响,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当开窗宽度为开间宽度的30%~60%时,开窗面积为房间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另外,进风口与出风口应错开布置,这样会使气流流径更长,使室内气流均匀,通风效果好。 3.2 合理设计建筑布局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进行建筑布局时应考虑到建筑朝向、各独立建筑的间距以及组成的建筑群的整体布局等。具体地说,在朝向上,应使各单体建筑的纵轴线垂直于建筑所在地区的夏季主导风向,以便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另外,建筑布局时,应尽量采用错列式或斜列式布局,此种布局方法,有利于风斜向导入,风场分布较为合理,通风效果好。同时,若建筑采用自由式布局时,应尽量使低矮的房屋布置在建筑群的夏季主风向上,高大建筑放置在低矮房屋的背面,这样布置,既能抵挡冬季风吹袭,又对夏季风形成了开口状态。

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问题的几点看法

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问题的几点看法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防火分区问题的几点看法 摘要:在建筑防火设计的过程中,要形成对防火区的整体设置,综合有效的防火区域设置,构建最大限度的安全系数。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防火区建筑设计中的综合运用,对于提升建筑设计的整体安全性好和功能性将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将围绕建筑设计中相关防火区域的综合设置形成全面分析,并在设置过程中,形成对整个建筑设计的全面控制。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区分配;安全管理 在防火分区设置的过程中,要结合建筑设计的整体功能性,提出相应的防火设计的要求。在确保建筑设计防火分区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合理、科学化的防火分区方式,这样,在整个火灾管理中,可以形成有效的火灾隔离与控制处理,并对于救灾情况中的疏散以及补救等措施形成严格的管理,减少火灾过程中出现的人员伤亡与财产的损失等。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建筑物火灾基本情况的有效控制,形成与各种消防安全规范的融入性,形成严格分分区,可以有效的控制整个建筑设计与防火分区的综合功能。 1建筑设计中防火分区的重要性与主要方式 综合功能的主要体现 在建筑设计尤其是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形成防火分区设计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消防给水系统、消火栓、水源分布、建筑区域分布等多方面的管理中,通过防火分区的运行,可以对建筑设施中基础设施、消防安全、高层建筑等质量方面形成有效的控制,从而全面实现相关的管理。尤其是在出现相关不稳定因素或者救护不及时的情况下,就会给建筑居民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通过防火分区可以提升整个安全设计的有效保障。同时,在技术运行的而过程中,对于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2013年7月总第217期陕西建筑23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李延平 李 斌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710048 西安) 摘 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进行防排烟时,设计者针对经常会采用和争论的系统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设计系统形式及解决方案,供设计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 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防排烟方式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排烟方式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目前在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风口设置、经常会采用的系统形式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最合理的系统形式及设计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供设计者进行参考。 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其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不能满足《高规》8.2.2的开窗面积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部位的设置详见《高规》8.3.1的条文解释第二条表17。 1.针对目前层数不超过32层 的高层建筑,当防烟楼梯间不能 满足自然排烟条件,采用机械加 压送风系统时,加压送风系统及 其风口设置常见的几种情况进行 分析探讨: 1.1对于无地下室的防烟楼梯 间,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仅设置 一套系统,其风量及风压需满足 《高规》8.3.2的要求。 1.2对于有地下室的防烟楼梯 间,防烟楼梯间地上、地下分为 两个防火分区。其加压送风系统 的设置分三种情况进行分析:第 一,地上、地下分别采用一套加 压送风系统,地下部分设置一个 自垂百叶风口,地上部分每隔二 至三层设一个自垂百叶风口,每 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均应满足《高 规》风量及风压的要求。第二, 地上、地下合用一套加压送风系 统,地下部分设置一个自垂百叶 风口,地上部分每隔二至三层设 一个自垂百叶风口,其加压系统 风道及其风机风量均需按地上、 地下两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 之和进行计算。第三,对地上、 地下合用一套加压送风系统,地 下部分设置一个消防多叶电动风 口,地上部分每隔三层设置一个 消防多叶电动风口。地下部分发 生火灾时,仅打开地下部分的风 口;地上部分发生火灾时,打开 地上部分的风口。其加压系统风 道及其风机风量需按地上、地下 两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中最 大的一个进行设计。第一种方法 最优,防烟效果最好,目前已得 到了广泛的认可及应用。第二种 由于地下室加压风口距屋面风机 距离较长,地下室防烟楼梯间的 防烟效果较差,当底层部分无法 布置风机或无法设置两个加压风 道时方可使用。第三种方法由于 造价较高,系统火灾报警控制联 动较麻烦,目前应用较少,仅风

办公建筑室内环境生态设计策略

浅析办公建筑室内环境的生态设计策略【摘要】办公室是都市人生活的中心,办公空间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大部分的人差不多每星期7天中有5天以上在办事中度过。而当今流行的生态办公室理念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一盆盆绿色植物往屋里搬,而更讲究室内外景观的自然融合。如果办公室装修设计都是充满清新气息的,那把属于自然的绿色移入宽敞开放的办公室,使职员在充满生态气息的自然办公环境里更好地发挥工作创意。 【关键字】办公环境,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组织结构交流流动 【 abstract 】 the office is the center of the life urbanite, the design of the office spa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aff’s working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work efficiency. most people almost every week 7 day 5 days spent in the above work. but in today’s popular ecological office concept is not simply will yipenpen green plants to the house move, and is more exquisite, indoor and outdoor landscape naturally merge. if the office decoration design were full of pure and fresh breath, that belong to natural green move into the spacious open office, make the staff members in the full of ecological breath natural office environment play a better job in creative.

风井设计的相关规定

风井口通风设施设计的相关规定 一、引风硐要求 1、风硐必须安装风速和压力传感器,所以风硐的高度应该根据风机的叶轮直径来确定。 2、最大风速不得超过15m/s,弯道和截面大小应该避免急剧变化。 3、风硐与风井连接处的夹角应该控制在30°~45°之间。 4、风道交叉点的夹角不宜大于60°。风道水平段长度应该满足测试要求,一般为风道高度的4倍。 5、风道长度在满足测试要求的情况下,其长度应该比风硐与回风井接口到防爆门距离长10米。 6、风硐应该有向风井方向下坡,坡度不宜小于5‰. 7、风道距风机进风侧1~2米处应该设置栅栏,风硐邻近进风口1~2米处应该设置栅栏。 8、风硐应该用毛石砼方供,铺底。 9、风硐内所有材料应防火、防锈,牢固可靠。 二、安全出口的规定 1、安全出口应该与回风井筒垂直,且布置在风硐的另一侧,与引风硐的高差不得小于2米。 2、安全出口与回风井筒连接处应该设有6~8米的平巷,倾斜段通至地面部分,应该设置台阶和扶手。 3、在平巷段和地面之间,应该设置2~3道正反向风门。

三、防爆门的规定 1、防爆门规格基础应该根据风井井筒断面、防爆门型号、安装要求进行设计。 2、防爆门安装时必须与风井井筒在一条轴线上,距离必须小于引风硐口至风机距离10米。 3、防爆门出口严禁正对其他建筑物。 4、防爆门标准设计最大负压不小于3500帕。 四、主要通风机安装要求 1、主扇进风口百叶窗、消声装置必须用不燃材料制作。 2、主扇扩散器出口断面应该采用矩形,出口向上,外侧出风角度不宜大于45°,内侧出风角度宜为51~53°,塔高宜取风硐高度的2倍,不得小于其1.5倍,下坡度不得小于4‰,底凹处应该有积水坑,用水槽引出。 3、噪声不得超过规程规定,必须设置消声装置。 4、值班室必须隔音。

G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建筑内的电梯井等竖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3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及防火墙处时,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该循环使用。 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为甲、乙类厂房服务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应分别布置在不同通风机房内,且排风设备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 下列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 1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 2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生产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厂房内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对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 净化或输送有爆炸危险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或管道,均应设置泄压装置。 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 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风系统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2 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3 排风管应采用金属管道,并应直接同乡室外安全地点,不应暗设。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下列部位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 1 穿越防火分区处; 2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 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 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研究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3-0020-02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研究 收稿日期:2012-11-26作者简介:王丽纯(1971-),女,工程师; 冯艳林(1973-),女,工程师 王丽纯 冯艳林 (大同市二院建筑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同037005) 摘 要:针对目前建筑行业现状,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揭示了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环境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建筑设计 中的生态策略,从而解决了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融合 中图分类号:TU-022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行业的现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由此兴起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变快,但是,过快发展的建筑行业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加。能源的消耗指数不断攀升,人们对环 境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中国政府把“可续化发展”观念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对环境的重视。在进 行建设的时候, 把生态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对于目前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是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提高资源 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个举措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植被保护和原生的土壤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对尊重历史和文化,保护历史人文脉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自然环境对建筑物的容纳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建筑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致生态体系失去了其应有的平衡,环境质量也会因此下降。现在,西方国家出现了反城市化的现象,这实质上是一个城市建筑过于密集、庞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反映。城市中的空间构造是极不合理的,社会景观所占的空间比例往往很大,相反的,自然景观只能被压缩在一个十分狭小的区域内。为维持城市的活力和环境的质量,人们采取两种方式来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一种是栽植绿色植物,另一种是输入很多的自然能源来换取人工的自然。通过对建筑物容量的限制,来提高自然空间的占有率,已经成为目前改善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自然生态观念还有一种方式是处理好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和自然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在建筑中使自然再现。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尊重自然,最大限度的把自然的要素置入建筑物中。赖特的建筑设计就很好的把建筑的生态 规律完整的展现出来。建筑在他看来仅仅是自然的某一个器官,把建筑与环境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在城市的建筑中,人们常常会为了建造一个人工的自然环境而使自然再现,人们创造自然的方法也有很多。这些设计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使人更加亲近的感受自然。 3融入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的策略指的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 候,把自然景观积极的引入设计,从而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适应了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要。人作为自然的一个部分,对自然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 们的生活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但是,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并 不能代替自然。接着,要使建筑设计适应人类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的健康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们对在建筑物中植入绿色植被表示出了一定的欣喜。生态自然景观一定程度上可以愉悦人的心境,调节人的情绪,有试验可以证明,绿色植物就可以使人的心情更加爽朗,缓解人的精神压力。于是,在城市的建筑中引入生态景观是十分必要的。再者,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观念,适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观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也越来越深,环境的严重污染使人们开始进行反思,保护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建筑的巧妙设计,把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 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又有利于国家的环境保护。 4建筑中生态策略的实施 4.1 建筑方案的设计要求独具特色 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要重视环境的生态价值,但是,注重环境生态价值的同时,注意保持设计方案的特色。生态化的建筑十分重视对自身形象的设计,优秀的建筑形象的设计,有利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融合。建筑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建筑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在生态环境上要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师很好的把握设计的尺度,使建筑作品能够很好的与建筑的周边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势、地貌等空间优势。利用不同的设计手段,使建筑高低错落有致,以便更好的融入周边的环境。很早以前, 我国的“建筑人员”就具备了朴素的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比如, 在古代时候,由于中国的南方多雨湿润,盖房的时候采用斜顶以便雨水能快速滑落。黄土高原地区的房子———窑洞,就是根据当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建立起来的。 4.2室内空间的绿化倾向 建筑的外部设计和环境相适应,内部的设计也应该向绿色化的倾向发展。这种绿色化的倾向,主要是通过设计师的巧手,把外部的绿色引入室内,对此,建筑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实现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建筑的设计,使室内和室外连为一体。目前,这种设计手段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是最常见的,比如,很多建筑物内部设计了共享大厅和内庭院,或者在设计的建筑物的上部设计一个可以开启的天窗,这个天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设计手段,常常被设计师采用,即将面向外部优雅的环境墙设计成可以半开或者全开的墙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人获得更多 · 02·第39卷第3期2013年1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9No.3Jan.2013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通风冷却技术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通风冷却技术 摘要:基于自然通风原理的被动式冷却方法,利用空气动力与自然资源实现建筑夏季的冷却。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空间的舒适要求,是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策略。从适应自然降低建筑能耗的思路出发,简要分析了其技术原理,并且结合建筑设计探讨了这项技术的应用方式。 关键字:被动式冷却PDEC系统自然通风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入、绿色生态理念的提出以及人们对空气环境要求的提高,在今天全球能源、“建筑综合症”,流感等问题的多重压力下,被动式通风冷却这一传统的、健康的、生态适宜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可以在低能耗、对环境无危害的状态下实现室内冷却降温,从而改变当前建筑使用大量机械设备来创造舒适环境的做法。通过合理的技术设计手法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现代被动式通风冷却技术的实现形式 1.1风压通风 风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压力差的大小与建筑的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建筑周围的环境有关。当风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和屋脊处负压最大。 1.2热压通风 热压通风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来实现,热压作用与进、出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与风压式自然通风不同,热压式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和不良的外部风环境。如同济大学建筑系馆中庭就是利用热压通风的生态案例。 1.3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通风 在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中,风压通风与热压通风是同时存在的,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一般来说,在建筑进深较小的部位多利用风压来直接通风,而进深较大的部位则多利用热压来达到通风效果。 借助于自然通风的被动式冷却技术是生态技术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采用合理的被动式设计来创造舒适的建筑使用环境,减少能耗的同时又能创造出满足人的需求以及环境效益,在当前生态建筑设计探索与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2.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要素

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防火分区问题思考

建筑防火设计中有关防火分区问题思考 摘要:建筑物内合理防火分区的划分可以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控制 住火情,为人员安全撤离提供保障,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对于当前 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结合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防火分区常见问题设计建议 防火分区是指在设计中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以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及一定耐 火极限的楼板等分成若干区。根据现行消防技术规范防火分区划分包括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 两部分。防火分区的设置不仅可以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及时的对人员进行疏散和扑救,同时 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火灾对人们身体和财产上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防火分区在设计上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必要的改革措施已在具体的实践之中。 1 当前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存在的问题 1. 1 防火设计规范不完善,考虑因素不全 当前我国防火设计方面的规范还不够完善,对于建筑物防火的设计方面只注重建筑物高度、类别、材料耐火性能几个方面,对于建筑内防火分区的具体情形关注却不足,比如建筑 物内部可燃物的放置情况,建筑物装修情况和建筑的使用功能等这几个方面都没有详细考虑,而这些因素却是做好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一些民用建筑,人员密度大、装 修复杂的场所,防火分区的划分更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内部构造相对复杂的建筑物防 火设计与学校、工厂等一些装修简单的建筑物防火设计划等号,显然是很不合理的。 1. 2 防火方法与建筑空间功能要求有矛盾 不同建筑物防火分区要采用不同的分隔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适合安装防火墙, 比如对于工艺流程要求完整连贯的工厂建筑,对于空间的整体功能要求很强,防火分区的分 隔无法用防火墙的设置来实现,而如果用防火卷帘,由于防火帘规格有限制,这就出现了防 火技术上的难题。对于空间较大的建筑物来说,设置防火墙就会影响整体空间的构造,影响 到工厂生产的功能需要,而且防火墙稳定性要求高,设置起来难度又大;如果设置防火卷帘,由于卷帘自身重量大,对于建筑物结构要求强,因此安装起来操作难度较大,并会影响整体 空间功能的使用;而如果使用消防水幕设置防火分区,对于建筑物的消防用水量又是一个很 大的考验,并且消防水幕的防火分隔效果也并不佳。 1. 3 防火分隔时间不明确 当前很多建筑物内都设置了多种防火分隔物,比如采用砌筑防火墙的方式,如果操作起 来不方便,那么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防火分隔,比如卷帘门、水幕、防火门、防火窗等等,不同的防火分隔物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虽然当前建筑防火设计中采用了多种防火分区 的划分方式,但是不同的防火方案防火的分隔时间是不同的。对于防火墙来说,这是当前人 们对于建筑防火的重要手段,防火墙的耐火时间规定不能低于3. 00 h,安装有冷却水幕的防 火卷帘门耐火时间规定也不能低于3. 00 h,而防火门、窗由于防火的部位不同,防火时间也 有一定差异,可以将整个设置于人员疏散通道区域内采用的A 类防火门、窗分成甲、乙、丙 三个等级,甲级耐火时间不能低于1. 50 h,乙级耐火时间不能低于1. 20 h,丙级耐火时间不 能低于0. 50 h,而防水水幕的水量设置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做为小开口部位的防火设计,用 水量不小于2 L /( s?m)。 建筑物设置防火分区的目的在于火灾出现时防止火焰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余空间,其阻隔 火焰的时间应该由划分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物的耐火极限确定。但是消防规范中规定,防火 墙和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 00 h,作为竖向防火分隔物的楼板的耐火极限是不低于1. 50 h(一级耐火等级),设置在防火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其耐火极限是不低 于1. 50 h,那么,在规范中防火分区定义中提出的“一定时间内”应该是多长时间?这个问题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2 建筑防火分区在设计中的控制要点 2.1 实施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方案 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指的是建筑群在确定达到一定的防火标准后,对建筑物在使用性质、

房屋建筑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

房屋建筑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10-26T16:25:16.5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作者:刘铁[导读] 能够在多方面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与环保节能的资源配置要求。发展理想型生态建筑,是目前乃至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建筑发展趋势。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把生态建筑做好,做实,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永远屹立不倒。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 刘铁 天津中鼎纪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摘要:对于建筑结构的开发与设计工作来讲,能够运用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方式进行生态建筑的规划与实施,已成为现如今建筑市场发展创新建筑模式的重要前进方向,合理的生态建筑理念,能够在多方面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与环保节能的资源配置要求。发展理想型生态建筑,是目前乃至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建筑发展趋势。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把生态建筑做好,做实,才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永远屹立不倒。本文探讨了房屋建筑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生态建筑设计;运用生态建筑的特点有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美观,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要融入生态设计理念。生态建筑理论在房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布局设计,自然通风,绿化与水景设计,遮阳与采光,外围护结构布置,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节能设计等。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利用科学的设计,合理的措施,才能为建处舒适、环保、健康、节能的房屋建筑。 1 生态建筑理论的基本特点 1.1 以人为本的特点 生态建筑理论主要从人本理论思想出发,要求建筑设计符合人的实际使用需要,满足人类的长期发展需求,是现代人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观念下的新型设计思想。①生态建筑理论不是对传统建筑理论的否论,而是对传统理论有选择的继承,它强调满足人的当下需求和长远利益,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要求最大化效益运用自然资源。②生态建筑理论强调的不是无节制的索取,而是有节制的在建筑领域使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③生态建筑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是传统的以人为中心和以生态为中心理念的结合,更体现出现代建筑设计的主流趋势。 1.2 地域性特点 现代生态建筑理论是建在地理环境基础上的建筑设计,它要求从建筑所处的实地环境出发,围绕着地理上的现实条件和独特自然资源禀赋进行设计。①要根据地域气候特点,自然地理位置等实际因素进行房屋建筑设计,充分挖掘使用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实现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②要从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民俗,文化传等方面对生态建筑进行考虑,实现生态与文化的良好融合,要从生态角度反映民族特色。③生态建筑是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的综合设计,是对环境资源的深层次挖掘,更注重使用者对生态建筑的接受性和使用性。 1.3 追求经济效益特点 现代生态建筑的设计更注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有效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升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①生态建筑的重要理念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着力解决开发商和使用者对经济效益的追求。②生态效益的实际依赖于新设计思想的使用,强调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节能环保的设计,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带来更大的使用收益,实现对现有无污染清洁能源的高效的利用和挖掘。 2 房屋建筑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运用 2.1房屋建筑布局设计 建筑的布局对局部地区气候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建筑布局不合理,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化。一般设计师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时,比较注重建筑功能、美观以及空间的利用方面,而不太重视建筑的布局。建筑的布局主要包括建筑群的密度、高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等,在进行建筑布局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气流的流动对建筑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房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盛行风对建筑的影响,来设计屏障,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群中气流的流动情况,应用科学的建筑布局来营造良好的局域气候环境。 2.2 自然通风 保证建筑自然通风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房屋建筑通风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季候风的特点,夏季室内气温对较高,需要对进行通风透气,而冬季气候寒冷,需要避风,另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的风向问题,在进行建筑的通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通过改变建筑中门、窗的尺寸、位置以及合理设计房间等方法来保证房屋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又能为维持室内气温在良好的状态,为居住者创造舒适的环境。 2.3 绿化与水景设计 建筑区域的温度不仅其气流有关,还受到辐射、建筑密度、材料、布局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多房屋设计不合理,虽然具有较大面积的绿化和水景,依然导致建筑区域的温度升高,为居民带来不好的体验。这是因为在进行绿化时只注重绿化面积和水景规模,而没有将其与建筑布局、气流情况等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无法使草、树、水景发挥其作用,也导致资源被大量的浪费。因此,在对建筑环境开展绿化和创建水景时,要特别注意合理选择和搭配绿化植物,选择合理的位置进行水景的设置,保证绿化和水景与建筑环境相适应,不仅要让建筑整体环境具有美感,同时也可以有效调节家住周围环境的温度,净化环境空气。另外,设计要以人为本,房屋环境的绿化和水景的设计要充分符合居民的需求,不能只为了美观,而影响了人生活的便利和身体健康。 2.4遮阳与采光 光照也是房屋建筑生态设计中的重点,概括来说,房屋建筑不仅要能进行良好的采光,还要能够有效遮阳的功能。在建筑的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季节对光照的需求程度。例如,在夏季需要进行大面积的遮阳,在冬季则需要大面积采光,在设计中需要对建筑外形、地理布局、维护结构等进行精确的计算并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充分满足居住者对于光照的需求。 2.5 外围护结构布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