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课点的集合1

第2课点的集合1

第2课点的集合1
第2课点的集合1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

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集合教案第1课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1.1-1.1.1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A级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5≤x≤5,且x∈N*,则必有() A.-1∈A B.0∈A C.3∈A D.1∈A 解析:-5≤x≤5,且x∈N*, 所以x=1,2,所以1∈A. 答案:D 2.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B.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C.高速公路上接近限速速度行驶的车辆 D.中国最美的乡村 解析: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C,D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 答案:B

3.由x2,2|x|组成一个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则实数x的取值可以是() A.0 B.-2 C.8 D.2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a的取值可以是8. 答案:C 4.已知集合M具有性质:若a∈M,则2a∈M,现已知-1∈M,则下列元素一定是M中的元素的是() A.1 B.0 C.-2 D.2 解析:因为a∈M,且2a∈M,又-1∈M, 所以-1×2=-2∈M. 答案:C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1 B.-2 C.6 D.2 解析:因A中含有3个元素,即a2,2-a,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6.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10的所有正整数; 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 ④平方后不等于自身的数. 解析:①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组成集合,②③中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不能组成集合.

高中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2 北师大版必修1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借助Venn 图,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和讨论等,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B 之间的关系吗? (1){1,3,5},{2,4,6},{1,2,3,4,5,6};A B C === (2){|},{|},{|}A x x B x x C x x ===是理数是无理数是实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l.并集 —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 B x x A x B =∈∈U 或 用Venn 图表示如下: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节 集合课时提升作业(一)

课时提升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0,1},B={-1,0,a+3},且A{ EMBED Equation.DSMT4 | B,则a等于( ) (A)1 (B)0 (C)-2 (D)-3 2.已知集合A={x∈N|0≤x≤5},={1,3,5},则集合B=( ) (A){2,4} (B){0,2,4} (C){0,1,3} (D){2,3,4} 3.(2013·九江模拟)已知U=R,A={x|x>0},B={x|x≤-1},则(A∩B)∪(B∩A)=( ) (A) (B){x|x≤0} (C){x|x>-1} (D){x|x>0或x≤-1} 4.已知集合M={x|≤2x≤4},N={x|x-k>0},若M∩N=,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2,+∞) (B)(2,+∞) (C)(-∞,-1) (D)(-∞,-1] 5.(2013·亳州模拟)已知M={x|y=x2-1},N={y|y=x2-1},则M∩N=( ) (A) (B)R (C)M (D)N 6.(2013·合肥模拟)已知集合A={x|y=},B={y|y=},则A∩B=( ) (A)[2,+∞) (B)[2,3)∪(3,+∞) (C)(1,+∞) (D)[1,3)∪(3,+∞) 7.(2013·重庆模拟)设全集U=R,A={x|y=},B={y|y=2x,x∈R},则(A)∩B=( ) (A){x|x<0} (B){x|02} 8.(2013·咸阳模拟)已知函数f(x)=lgx的定义域为M,函数y=的定义域为N,则M∩N=( ) (A)(0,1) (B)(2,+∞) (C)(0,+∞) (D)(0,1)∪(2,+∞) 9.设全集U={-3,-2,-1,0,1,2,3},集合E={x|x2-3x+2=0,x∈R},F={x|cos=0, x∈R},则(E)∩F=( ) (A){-3,-1,0,3} (B){-3,-1,3} (C){-3,-1,1,3} (D){-3,3} 10.已知集合A={x|x2+x+1=0},若A∩R=,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m<4 (B)m>4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1 集合的概念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 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1}P y x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 ,,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2{,,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 解法一:通分;

2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集和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2) 能够使用Venn 图表达两个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像对抽象概念理解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 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2) 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集合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 二、课时: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并集与交集的含义 难点: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法:启发式、探究式 六、教学用具:书、粉笔、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2、 探究新知 同学们观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5,3,1{=A ,}6,4,2{=B ,}6,5,4,3,2,1{=C ; (2)}10,8,6,4,2{=A ,}16,8,4,2{=B ,}16,10,8,6,4,2{=C 生1:集合C 是由属于集合A 和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生2: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出的关系都比较好,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位的归纳,它的归纳针对第一组集合是符合的,但对第二组集合就不符合了,说明这个归纳还不完善一下,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修改一下。观察第一组集合,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和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如果我们修改成这样,看这句话对第二组集合适用吗? 生:不适用,应该把“和”改成“或”,因为元素具有互异性。 师:因此我们就可以归纳出并集的含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 B x x A x B =∈∈U 或. (2)解剖分析: 1> “所有”:不能认为A ∪B 是由A 的所有元素和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即简单平凑, 要满足集合的互异性,相同的元素即A 和B 的公共元素只能算作并集中的一个元素 2> “或”:“B x A x ∈∈或”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B x A x ?∈但;

第1课时__集合的概念

课题: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 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 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若A B B C ??,,则A C ? 6.,,.A A B A B A A B A B ??? 7.A B A B B ??= ;A B A B A ??= .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分析法的掌握.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典例分析: 问题1: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 .A d M ∈ .B d N ∈ .C d P ∈ .D d M N ∈ 问题2:设集合{}2 24A x x a a ==++,{}2 47B y y b b ==-+. ()1若a R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若a N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我说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两种基本运算----并集和交集,是对集合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 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 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教学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 二、说教法: 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集合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作为后一节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是没有障碍的,因此我将这样设计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教案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 的常规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 {1}P y x ==+,2 {|1}Q y y x ==+,2 {|1}E x y x ==+,2{(,)|1}F x y y x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 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 2 {,,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I 解法一:通分;

高中数学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课题: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 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若A B B C ??,,则A C ? 6.,,.A A B A B A A B A B ??? 7.A B A B B ??=;A B A B A ??=.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分析法的掌握.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典例分析: 问题1: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 31,N x x n n Z ==+∈,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 .A d M ∈ .B d N ∈ .C d P ∈ .D d M N ∈ 问题2:设集合{} 224A x x a a ==++,{} 247B y y b b ==-+. ()1若a R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若a N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问题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现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以表示 为{},,1 b a a ,也可以表示为{} 2 ,,0a a b +,则2008 2008a b +=

1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

1.1集合的概念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问题导学 预习教材P2-P3,并思考以下问题: 1.集合和元素的概念是什么? 2.如何用字母表示集合和元素? 3.元素和集合之间有哪两种关系? 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集合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4)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名师点拨 在解决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点,也可以是一些人或一些物.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 与一个集合A 而言,只有“a ∈A ”与“a ?A ”这两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 ∈0是错误的.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集合?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数.( ) (2)高一四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 ) (3)由1,2,3构成的集合与由3,2,1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 ) (4)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5)集合N 中的最小元素为0.( ) (6)若a ∈Q ,则一定有a ∈R .( ) 答案:(1)× (2)√ (3)√ (4)× (5)√ (6)√ 由“title ”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解析:选C.由“title ”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中元素为t ,i ,l ,e ,共4个. 下列关系①0.21∈Q ;②10 5?N *;③-4∈N *;④4∈N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六、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教学案(含最新模拟、试题改编)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 第二章 (对应学生用书(文)、(理)1~2页) 考点新知 1. (必修1P 10第5题改编)已知集合A ={m +2,2m 2+m},若3∈A ,则m =________. 答案:-32 解析:因为3∈A ,所以m +2=3或2m 2+m =3.当m +2=3,即m =1时,2m 2+m =3, 此时集合A 中有重复元素3,所以m =1不合题意,舍去;当2m 2+m =3时,解得m =-32 或m =1(舍去),此时当m =-32时,m +2=12≠3满足题意.所以m =-32 . 2. (必修1P 7第4题改编)已知集合{a|0≤a<4,a ∈N },用列举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_. 答案:{}0,1,2,3 解析:因为a ∈N ,且0≤a<4,由此可知实数a 的取值为0,1,2,3. 3. (必修1P 17第6题改编)已知集合A =[1,4),B =(-∞,a),A íB ,则a ∈________. 答案:[4,+∞) 解析:在数轴上画出A 、B 集合,根据图象可知. 4. (原创)设集合A ={x|x =5-4a +a 2,a ∈R },B ={y|y =4b 2+4b +2,b ∈R },则A 、B 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A =B 解析:化简得A ={x|x ≥1},B ={y|y ≥1},所以A =B. 5. (必修1P 17第8题改编)满足条件{1}íM í{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4个 解析:满足条件{1}íM í{1,2,3}的集合M 有{1},{1,2},{1,3},{1,2,3},共4个. 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 集合的定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其中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 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法. (4) 集合的分类:若按元素的个数分类,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若按元素的属性分类可分为点集、数集等.应当特别注意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解题时切勿忽视空集的情形.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复数集记作C .

教学设计: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集的意义. (2)理解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例认识全集,类比实数的减法运算认识补集,加深对补集概念的理解,完善集合运算体系,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补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理解与掌握,感知事物具有相对性,渗透相对的辨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补集概念的理解;难点:有关补集的综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 通过示例,尝试发现式学习法;通过示例的分析、探究,培养发现探索一般性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师生合作分析例题. 例2(1):主要是比较A 的区别,从而求eS A.

备选例题 例1 已知A = {0,2,4,6},eS A = {–1,–3,1,3},eS B = {–1,0,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 【解析】∵A = {0,2,4,6},eS A = {–1,–3,1,3}, ∴S = {–3,–1,0,1,2,3,4,6} 而eS B = {–1,0,2},∴B =eS (eS B) = {–3,1,3,4,6}. 例2 已知全集S = {1,3,x3 + 3x2 + 2x},A = {1,|2x– 1|},如果eS A = {0},则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eS A= {0},∴0∈S,但0?A,∴x3+ 3x2+ 2x= 0,x(x+ 1) (x + 2) = 0, 即x1 = 0,x2 = –1,x3 = –2. 当x = 0时,|2x– 1| = 1,A中已有元素1,不满足集合的性质; 当x= –1时,|2x– 1| = 3,3∈S;当x = –2时,|2x– 1| = 5,但5?S. ∴实数x的值存在,它只能是–1. 例3 已知集合S = {x | 1<x≤7},A = {x | 2≤x<5},B = {x | 3≤x <7}. 求: (1)(eS A)∩(eS B);(2)eS (A∪B);(3)(eS A)∪(eS B);(4)eS (A∩B). 【解析】如图所示,可得 A∩B = {x | 3≤x<5},A∪B = {x | 2≤x<7}, eS A = {x | 1<x<2,或5≤x≤7},eS B = {x | 1<x<3}∪{7}. 由此可得:(1)(eS A)∩(eS B) = {x | 1<x<2}∪{7}; (2)eS (A∪B) = {x | 1<x<2}∪{7}; (3)(eS A)∪(eS B) = {x | 1<x<3}∪{x |5≤x≤7} = {x | 1<x<3,或5≤x≤7}; (4)eS (A∩B) = {x | 1<x<3}∪{x | 5≤x≤7} = {x | 1<x<3,或5≤x≤7}. 例4 若集合S = {小于10的正整数},A S ?,且(eS A)∩B = {1, ?,B S 9},A∩B = {2},(eS A)∩(eS B) = {4,6,8},求A和B. 【解析】由(eS A)∩B = {1,9}可知1,9?A,但1,9∈B, 由A∩B = {2}知,2∈A,2∈B. 由(eS A)∩(eS B) = {4,6,8}知4,6,8?A,且4,6,8?B 下列考虑3,5,7是否在A,B中: 若3∈B,则因3?A∩B,得3?A. 于是3∈eS A,所以3∈(eS A)∩B, 这与(eS A)∩B = {1,9}相矛盾.

示范教案(++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直观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 三维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类比的能力. 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教师直接点出课题. 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1)A={1,3,5},B={2,4,6},C={1,2,3,4,5,6}; (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思路3.(1)①如图1131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有什么关系? 图1-1-3-1 ②观察集合A与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姓名:赵琦学号:12013241326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 集合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不仅是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个基础,也为以后其他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帮助。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在现代数学理论体系中的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学会集合的基本内容后,不仅可以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也为后面函数概念的描述打下了基础。 本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集合这一节里面的核心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交、并、补的运算,要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去理解交、并、补的含义,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这一部分不仅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与其他内容很容易交汇出题的知识点,经常作为知识的载体出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对集合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便是集合。通过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集合的概念,和其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三个特征,了解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元素属于集合或元素不属于集合),同时学会了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表示方法。通过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学习,我们明确学习了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包含关系(子集和真子集),相等关系,并规定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同时,在1.1.2节当中,我们引入了Venn图这个工具,对1.1.3中集合的运算的学习也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之间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 (2)理解两个集合之间交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在解题过程中能灵活选择应用数轴或Venn图. 能力目标:(1)通过Venn图的使用和数轴的使用,让学生们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通过给出集合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给出并集和交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3)讨论环节锻炼了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使用符号表示、集合表示、图形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引导学生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从中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 和应用的广泛程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另外讨论环节的设置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交流的乐趣,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与和谐相处.

1.1第一课时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1.1第一课时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就在你身边2 1.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掌握集合表示法的基本框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看书及事例汇总出集合的含义,引出集合的特性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通过例子辨别表示法及有限、无限集合,用自己熟悉的表示法表示集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预习→教师汇总→学生应用的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特征 2,通过汇总,培养学生找不足、差距及联系的观点,并比较与初中学习方法的不同 [重点]课件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难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具] [过程] 一,看书P5---P7,教师版书: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例1:看下面事例 ⑴15的正约数 ⑵兴化中学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 ⑶所有的自然数 ⑷老人 ⑸方程x+1=0的解 ⑹漂亮的女孩 ⑺抛物线y=x2上所有的点 二、教师汇总 1、集合的含义 象⑴⑵⑶⑸⑺这样具有确定的共同属性的对象的全体就构成一个集合,其中的每个对象称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元素的个数为有限个称有限集如⑴⑵⑸,无限的称无限集⑶⑺,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空集,如:x2+1=0的实数解 根据集合的含义可以知道,一个集合具有: 确定性:任何一个事物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不能摸棱两可。在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A

集合的基本关系及运算 A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一些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2.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学习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如常借助于数轴、维恩图解决问题;分类讨论的思想,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 二、学习与应用 1.集合元素的特征 性、 性、 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A ,记作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A ,记作a 3.集合的分类 (1)空集: 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 (2)有限集: 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回顾——复习 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

(3)无限集: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4.常用数集及其表示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正整数集,记作*或+ 整数集,记作 有理数集,记作 实数集,记作 要点一: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包含 ”关系 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集合A; 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 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B A) ?? 或 要点诠释: (1)“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的元素, 即由任意的x A ∈,能推出x B ∈. (2)当A不是B的子集时,我们记作“A?B(或B?A)”, 读作:“A不包含于B”(或“B不包含A”). 真子集:若集合A B,存在元素x B且x A,则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记作:(或)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集.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 A B B A ?? 且,则A与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3072#388901

0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集合-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