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P2)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从汉武帝开始)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5)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P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①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②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1894 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简用P13)

产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两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简用P14)

形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形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特点:①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②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③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④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政治控制(领会P7)

(1)控制中国内政

《天津条约》的一项内容,就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操纵中国外交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了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3)享有领事裁判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案、听讼之权,其英国人如何判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即在华美人的一切民、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各国援例而行。

(4)把持中国海关

(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当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即发生“教案”(识记P8)时,外国侵略者便指使清政府屠杀中国人民,惩办对人民镇压不力的地方官员。《辛丑条约》中,列强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惩办不力的即革职永不叙用。

(6)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用P14)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矛盾)

(2)关系: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贯穿了整个半殖半封社会的始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①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

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

②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

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

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综用P15)

(1)两大历史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关系: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

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的和

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

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的原因:(领会P18)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

(2)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最根本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1840年至1919年)(综用P20)

(1)林则徐-近代史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禁烟;1839他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2)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1895年,严复在《救亡绝论》中喊出“救亡”的口号,并翻译《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4)1898年,康有为疾呼,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

(5)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领会P25)

(1)性质: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2)内容:①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

②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

(3)追求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列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4)意义:①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

深度,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②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简用P29)

(1)原因: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②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综用P32)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简用P33)(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发起者:康有为、梁启超(识记)、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2)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领会P35)

①向皇帝上书;(1895年在京会试举人联名发起“公车上书”。康有为成为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

②著书立说;(严复翻译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进化与伦理》前2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③介绍外国的变法;

④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最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

报》以及湖南的《湘报》)

2.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领会P35)(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识记P36):1898.6.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此后103天里还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百日维新”。

(2)维新运动失败:守旧派1898.9.21发动政变,慈禧“训政”,软禁光绪,搜捕维新派人士。9.28,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识记P37)。除京师大学堂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弃,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3)百日维新评价:

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先进文化的传播;

②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及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

③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④没有提到“君王立宪”,改革很不彻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综用P37)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简用P38)

1.失败的主要原因: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脱离人民群众。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教训:戊戌维新以失败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

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外国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1904、1905日俄争夺在中国利益,中国政府宣布“”局外中立。英国侵入西藏、德国势力延伸至长江。再有是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1902到1911年各地民变多达1300起。但是中国民众也开始抵制外国侵略,中国资产阶级成为主要角色。

2.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对抗外国侵略,甘当“洋人的朝廷”。

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一个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却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13名大臣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占7人,称“皇族内阁”。这使立宪派失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中央地方矛盾而分崩离析。

清政府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简用P42)

(1)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2)破产原因: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2)中国同盟会(识记P44):1905.8.20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成立的标志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三民主义学说(领会P44)

(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基本内容:

①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②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2.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综用P45)(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和康有为代表的改良派,以《民报》和《新民丛报》

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1)论战的内容: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

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2)论战的意义:

①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3)论战的局限:

①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②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③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综用P49)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标:

为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新文化运动

(1)1915.9 陈独秀(识记P57)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内容(综用P57):提倡民主和科学

①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意义:(综用P57)

①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

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②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的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创造成的蒙昧中解

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

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2.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简用P58)

(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2.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综用P60)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无政府主义: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鼓吹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威、一切国家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反

对任何组织纪律,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等。这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迎合了那些不满社会现实、陷于破产境地的小生产者和在政治上感到绝望的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情绪,一度在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1)中共二大(1922.7上海)(识记P65)

①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②《中共二大宣言》党的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③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④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⑤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⑥革命的基本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中共三大(1923.6广州):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识记P68)

(2)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1 广州)(识记P68)

①大会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③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领会P68):国民党一大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领会P69):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2.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综用P72)

(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

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3.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综用P73)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大革命的教训:

① 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② 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

革命。

1.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识记P82)

内容:①彻底请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③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2.“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在怎样走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

割据”的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

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第一,只有进行土地革

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动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第

二,只有建立革命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第三,只有建设、巩固

和扩大农村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可靠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工农武装割据”是实

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只有“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

反动统治阶级以重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创造红军,使之成为将来大革

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2.发动武装斗争

(1)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会P83)

意义:①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她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③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2)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9.9 毛泽东)(识记P83)

特点:①它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②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3)广州起义(1927.12.11 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4)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5)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的意义:(领会P83)

①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②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2)土地革命

①1928.12 毛泽东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

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②1929.4 毛泽东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识记P87),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

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3)土地革命纲领:推翻农村中劣绅的政权,要由革命的农民建立平民的政权;没收大地主、军阀、劣绅及

国家宗祠的土地,归给农民。

(3)毛泽东和邓子恢等规定了(领会P87)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①以乡为单位;②按人口平分土地;③抽多补少、抽肥补廋

(1)王明“左”倾教条主义(1931.1—1935.1)(简用P89)

<1>主要错误:

①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②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

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③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④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⑤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识记P90):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8.2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震惊中外的长征。

2.遵义会议(综用P92)的胜利召开(1935.1.15-17)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内容:

①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即遵义会议决议)

③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

①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

政治上走向成熟。

②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正视自己

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吸取教训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

期内,党以及党的领导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

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

断推向前进的。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1.长征的胜利结束

(1)1935.10 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共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终于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2)1936.10 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2.长征的伟大意义(综用P93)

(1)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1933.5 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识记P101),并任同盟军总司令

2.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帮助下,由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于1933年在华北北部察哈尔(旧省名,在北京西北部,今分属河北、内蒙、山西等地)组织部队进行抗日斗争,是中国爱国将领冲破政府当局错误的对日妥协政策而进行一次抗日壮举。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台儿庄战役(识记P104):(1938.8 李宗仁)歼灭日军1万。抗战后国民党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

(2)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简用P104)

①国力对比悬殊

②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上。

③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2.《论持久战》的内容及其意义(综用P108)

(1)1938.5-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讲演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内容:①中日双方存在四大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②抗日战争三大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3)意义:持久战战略的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2)“三三制”政权:(识记P113)

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

作用: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延安整风运动主要内容:

①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任务)

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识记P116),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

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③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综用P118)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识记P125)

(1)1945.8.28重庆谈判(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10.10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2)9.19 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谈判中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等自卫反击站,并取得了胜利。

(3)1946.1.10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社会贤达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重庆谈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中蒋介石的目的:欲图独掌大权,迫使中共交出军权和政权,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并转嫁内战责任。中共的目的: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人民,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寻找和平建国的道路。

重庆谈判结果: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五四指示》(识记P130):

1946.5.4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识记P130):

1947.7-9 全国土地会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工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3.土地改革的总路线(1948.4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识记P131)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1.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领会P131)

原因:(1)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便已严重丧失民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又大发“胜利财”,使更多民众期望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2.学生运动的高涨(国统区人民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识记P132)

(1)1945昆明“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本口号。

(2)1946.12.30抗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学生,口号“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的抗暴运动(“一二·三O运动”)在北平播发。

(3)1945.5.20 “五二O”惨案,后提出“反迫害”口号,运动向着“反饥俄、反内战、反迫害”的目标发展。

3.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 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识记P138)

1.辽沈战役(1948.9.12-11.2 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

2.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东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3.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综用P143)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中存在2个联盟:(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①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的联盟)(基本的、主要的)

②劳动者与非老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辅助的、重要的)(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稿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 修订说明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宣部理论局的相关要求,《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于2013年1月启动2013年教材修订工作。期间,3月6日,教材编写课题组同志在广州听取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随后3天即对所有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并在全组范围逐条研究。9日,中宣部理论局对教材修订提出4条指导意见。10日,教材编写组向中宣部理论局和教育部社科司报送修订意见,同时开始具体修订工作。4月10日,教材修订初稿完成并开始在全组征求意见;16日,教材编写课题组在京召开全组会议,审议全部修订稿;17-20日,对修订稿(送审稿)作进一步修改。4月下旬,完成并上报(送审稿)。 5月-7月,进行送审期间的10余次修改和完善,7月28日,修订工作全部完成。8月中旬,教材正式出版。 现将具体修订内容汇报如下。 一、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实际,着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1.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

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开篇的话) 2.增写:李大钊指出: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中编第四章第二节) 增写:毛泽东修改中共中央向党的八大提交的政治报告时明确指出: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下编第九章第一节) 3.增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下编综述)4.增写: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按照十八大的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名词解释 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 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 的破坏。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根据“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 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这一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理想和农民起义的特色,成为 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到天京主持政务,他向洪秀全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在政治 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发展近代 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提出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资政新篇》是 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统治者内部一部分人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他们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包括开办军事工业以自强,兴 办民用工业以求富,创办近代陆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虽 没有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戊戌维新运动: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具有爱国思想的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令。由 于后党发动政变,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 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 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结社、集会、著作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专制、愚昧和旧道德旧文 学等封建复古思想。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 追求民主科学和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试题1)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C )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 D )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3.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B )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C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6.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 模反攻的文章是( D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7.中国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D ) A、1948年10月 B、1949年10月 C、1950年10月 D、1951年10月 8.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9.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B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0.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与美国订立的条约是 ( B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瑗珲条约》 1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B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课程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本专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导言(2学时)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通过冲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的历史概述,使学生了解由于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四、基本历史线索 1940—1919年的中国 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对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奴役 第二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从睁眼看世界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重点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但独立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能正常发展,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重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 “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 “三大”(1923),1923 年6 月,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 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 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瓦窑堡会议(1935) (1)内容:①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②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 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2)意义:为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三)抗日战争时期 1 洛川会议(1937): ①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③会议强调,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发动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2.“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6172上

单选题 1、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B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2、湘军最早的创建者是(D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曾国藩 3、十月革命爆发于(C )。 A.1914.10.8 B.1918.2.3 C.1917.11.7 D.1918.2.9 4、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B )。 A.抢米风潮 B.保路运动 C.变法运动 D.五卅运动 5、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在于(C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行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 C.促进思想启蒙 D.极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6、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B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7、创办广州万木草堂的是(A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康光仁 D.梁启超 8、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是(C)。 A.孙中山 B.段祺瑞 C.黎元洪 D.黄兴 9、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B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0、发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之言的是(B )。 A.邹容的《革命军》 B.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 D.陈天华的《警世钟》 11、《盛世危言》的作者是(D)。 A.林则徐 B.徐继畲 C.冯桂芬 D.郑观应 1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都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有关 B.都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都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 D.都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1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B )。 A.内部分裂,军心涣散 B.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护国军战斗力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地负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开学后,当听说我们要上一门名叫《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学习过,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区别嘛!而现在学习了之后才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

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 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 [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简答](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全)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4. 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5.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6.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7.蒋介石被迫下台后,代总统李宗仁的实际政治态度是( )A希望结束内战,实现和平B接受中共八项条件,进行和谈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D顽固不化,准备卷土重来

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9.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 ) A北平B延安C西柏坡D上海 10.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 11.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12.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 1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二、多项选择题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A山东B 中原C华东D陕北E晋冀鲁豫 2. 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与重点进攻的作战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A分兵作战化整为零的原则B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C 运动战的作战方法D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E游击战 3.关于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蒋介石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全套)

教案 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对象 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1班,信管1-2班, 07临床Ⅰ5-8班,08生工1-2班, 09护理1-5班,09公管1-5班, 09环境1班,生科1-4班, 07临床Ⅰ1-4班, 09药学1-5班 授课教师叶建 温州医学院

教案 授课日期:教案编号: 1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年级: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 1班,信管1-2班,07临床Ⅰ5-8班,08 生工1-2班,09护理1-5班,09公管 1-5班,09环境1班,生科1-4班,07临 床Ⅰ1-4班,09药学1-5班 专业、层次:2007、 2008、2009本科 学时:32学时 教师叶建地点:7AJ101,7AJ201,东教学楼406,7BJ20 6A107,7AJ10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开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1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 2.了解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情况和基本要求(20分钟) 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30分钟) 3、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30分钟) 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复习 绪论 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条主线: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以及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通过社会革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怎样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由此看来,新中国建立以来是“辉煌的历史进程”。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激化,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发生和发展起来。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史纲要:新增“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万学·海文 2011-09-23 2012年考试大纲于已经正式颁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稳中有变。“稳”是指“纲要”在所有学科中的占分比例仍然是14%。“变”是指今年“纲要”有23处变化。其中第六章有两处变化。第一处是第2标题下,2011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改为2012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第二处是第4标题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调整成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2012年是延安整风七十周年,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考点的增加,标志着可能要命制选择题,乃至结合其它知识点命制分析题。 2012年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七十周年,1945年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考试内容,为了加强这个考点的复习,2012年的考生们需要注意详细掌握这两个知识点: 第一,关于延安整风运动。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当时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所以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克服主观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新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样,实事求是就成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通俗而又生动的表述。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毛泽东强调,加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 在整风运动中,全党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整风运动文献,联系党的历史,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第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将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39—1949)重大事件整理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答案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涵义、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什么? (1)涵义: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2)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稳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既不平衡。 ⑥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主要矛盾: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相互关系:两大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5)关系: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为什么都不能成功? (1)农民阶级: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将西方基督教义和儒家大同思想及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来改造中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失败原因:①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②宗教色彩浓重;③片面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B.义和团运动(扶清救国)——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从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妄图用“扶清”的方式达到“灭洋”的目的,以挽救民族危亡。 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④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晚清时期一次民族自强自救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武装自己,使中国迅速走上富强道路。 主要内容包括:组建西式军队,北洋水师为代表;兴建西方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兴建西方民用工业,汉阳铁厂为代表;开办西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为代表;修铁路、建立电话电报网络、西方金融、选派学生留洋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院广陵学院 班级化工81701 姓名 学号 调查实践时间 2017.11.09-2017.12.09(31天)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化影响 概况: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民主化,思想自由化,军事独立化,外交平等化,这是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发展趋势,也是世界近代国家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潮流。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伴随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不屈反抗。我们可以说,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艰难曲折前的。 本文大致讲述了这一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观点,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给中国提供了近代文明,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其破坏作用是绝对的,换而之,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胁迫着中国在负出巨大牺牲的前提下艰难地走向近代化。 下面,就来分述一下其消极以及积极作用。 消极方面:以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几个侧面陈述。(文中条款请参见各条约,不赘述) 经济上: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极其明显和重大的阻碍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势入侵,与中国近代的经济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确立,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可能性,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密不可分。早期帝国资本经济的入侵仅限于经济方面,如鸦片贸易,货物倾销等,这些行为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使中国缺少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和正常发展的需要。 帝国主义列强在签订马关条约后逐步加强在华的经济控制,延伸至原料和市场的双重掠夺,利用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开设银行,操纵中国经济的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使中国自身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具有对外资本依赖性。在北洋军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如张作霖就受日系支持,军阀的混战,就使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国人经济发展和生活都需要外国的帮扶,这体现了政治性经济的控制方式。且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决定了他们抢夺的暴力性和直接性,这表现在不断的要求赔款中,赔款是最直接的掠夺方式,也是见效最快的方式,虽然在后期他们逐渐放弃了这种行为,转向经济危机后的市场扩大及深入控制,但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伤害却是深远的。由于这种种原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 政治上: 帝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不是孤立的,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控制,他们的严密封锁和后期的联合控制使中国在政治近代化上走的艰辛曲折。 下面便分为内政、外交、司法、领土四个方面来进行叙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 侵略的斗争 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求富”。 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有《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未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