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威海会议整理稿

威海会议整理稿

威海会议整理稿

2005年7月山东威海

应书增:

中学教学和高考的关系

中学教学是高考的指挥棒

《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的出发点不同。

遵循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是不对的。

《考试大纲》从去年开始,分省命题后,对考试的要求更明确。《考试大纲》还规定:

规定知识内容不能超纲。

规定能力要求。

能力的层次是高中生能达到。

题量、长度适中,中等学生能够完成。

难度适中。区分度。

杨宁一:

一、高考改革思路

考试组织者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中间环节扰乱命题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热点问题高考从来没有说一定考,不回避热点。

加强公开性,透明性。

两个大的方面:

一高考定位问题:为大学选拨人才,但承担太多重负:

1.旧高考与新高考的关系

不是对立,很多经验(十个目标等)需继承,新课程的理念在现考试

中的运用,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运用。

2.教学和高考的关系

两个有利于(课改),高考并不是中学教学的终极评估,比中学教学高。

教材总是有点滞后,高考不脱离中学教学实际。

中学培养的能力与大学要求的能力不同。

3.教材与考试的关系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一标多本情况下脱教材,主观题、客观题大量

运用材料反映学生的能力。

4.新课标和考试的关系

弥补新课标的不足

5.大学与考试的关系

大学究竟需要什么人才?

二、有关问题

1.课标与模块整合

学科体系是否需要,要不要考,我认为还是要按体系考,而不是按模块考。历史必修课考试内容(第2稿).doc如全国一卷:“诗歌”,很难说是考文化史。强调综合。

按文明史来整合。

考试命题对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的整合,最好从文明史的角度进行整合。而文明史有几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从整个文明史的整合,第二种是还有各种文明类型,第三种是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当一个模块内容,进行整合就是要探讨它在整个文明史中地位和作用。

2.考试内容的确定

考试内容不准确(刘),应学科内容的确定

学科内容还是要确定。到底包括哪些历史内容,是简略好,还是明确好。如辛亥革命,要不要具体化。

每个版本选择内容不同,不利于学生备考

3.考试目标的确定

十个能力要求,文综四个目标,新课标三个目标

三者关系如何?

高考目标如何确定?

考试目标的确定面临运用那个目标体系?

考试目标还不是课程和教学目标,

我认为十个目标和四个目标较好,但文综的四个目标不好操作。

考试目标可操作,命题可依据的东西。

各地命题的随意性

但是否达到考试目标,如可能只考察一部分目标,其他未实现。

上海试卷比较灵活,

国外采取能力目标给分。

4.选修课如何考

不考:不学

地方考:设计六个选做题,其他学科一起18个,试卷太长。可比性不强。

6.考试的评估问题

如何评价各地的试题?

先有一些标准:难度、区分度等,这只是一般性问题,

高考评价指标的确定。

任世江:

新课程实施氛围不好。

《中华读书报》课改专家:谈课程就不谈高考,谈高考就不谈课改。

对立化。

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问题多:用旧的来操作新的。

等方案。

各方面均能接受。

有利于实验省份,

必须与基本文件(国务院纲要)一致。

考查目标作为首要问题来考虑。

各省要的是自主命题权。而不是制定各省实际

情况的课程标准要求。

是否达到考察要求。

三维目标:前两维可作文章,但情感态度很难考出真伪。

教学宜粗不宜细

宜小不宜大(范围小,参与实验的省份有优势。)考试方案上是否考虑有利方案,如文综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多,能力的考察较少。

高考对史学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刘芃:

两个问题:考试内容和评价目标

一、考试内容

两部分:考试目标和学科内容

考核目标:测试的指标体系,转变为学科考试

的内容。《考试大纲》

命题个人色彩较浓,随意性较大。

能力要求不是考试目标,其学科意义大于考试意义。

十条能力更多像学科要求。

考试目标约束性较强。

四大类12项考核目标(2005年推出针对综合能力)

有较强的科学意义,有相对独立的目标;

结构合理;

学科命题的需求;

体现了综合能力的要求。

其意义:明确、规范命题的要求、

操作。适合综合能力考试。考核目标特点:由后之前,逐级覆盖;重点是中间两级,2-3项是主体;提高试题的整体感,为三科命题提供依据。

考试目标主要时针对命题的随意性。

考试是一个心理过程。

新课标下不要失去目标的改革。

适合必修课的考试。

05年考试能力适合综合,也适合必修。

05年考试大纲的说明,现谈新的认识: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是考试最基本要求

2.针对考试性质而言

3.强调了考试的审题:正确的读取。

4.考试的信息量大。

5.选择题的信息量有限,还需要主观题。

6.把审题写进要求。

二、提炼信息的有效价值

对问题的认识程度。

三、组织和运用其他学科的信息

综合性试题而言。

文科综合考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考试。

测试、综合、能力等矛盾一体。文科不能做成拼盘。

以后考试是门类多的考试(单科、综合)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是主体内容。调动是初级概念,运用是高级概念。

建立正确联系。

三、体现学科渗透

学科间联系具有认识上意义,原始关系,而不是人为的,找出一些点。学生学过。

四、描述和阐述事物。

1.正确描述,抓住事物的特征

女人生孩子时最不适应,最难受,但最有希望。这不是常态。

学科内容的确定

1.符合学科特征

2.符合考核目标

3.与高校对接

具体来讲:

1.符合学科内容

必修和选修

要求:重沿革、联系、客观

应该是编年;互相关照(同类);保持客观。

2.符合考核目标

分出层次

学科内容和考核目标建立联系,等级一目了然。

3.与高校对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失去科学信仰什么事情都敢做,或者是寻求文明社会的某些,或对学生求真和科学态度进行考察,以开放性试题呈现。

现有统计资源的运用。

急需做以下事情:

1.考试内容实现考核目标的程度。

过去感性的多,

2.尽快建立评价标准:如覆盖面、教学和选拔等,高校的要求在评价里面。

朱汉国:

新课标、评价与高考的关系

新课程高考怎么办?

高考实质是两个问题:

1.考试形式

2.怎么考?

拿出高考方案,还要拿出命题方案。

坚定信念,课改要继续搞下去。

陈小娅:平稳推进。

谈三个方面问题:目的:坚定信念

1.新课程改革思路

2.初中学业考试的继承性。(新做法)

3.高中学业考试和高考的想法

2001年新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一、课程评价改革的思路和依据

两个文件:国务院《决定》;2001年《纲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

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中考改革问题

可参考的东西。

关于中考命题的评价刚出,江苏出版社。

几点意见:

思路:

高中

一、学业评价和过程性关系

过程

二、评价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三者

的关系

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之下,不存在超标之说,可适当增加或较少内容。

评价目标是在课程目标之下,不能超标。不是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

教学目标评价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