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高段: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4、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荀子·富国》8、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11、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墨子·亲士》12、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13、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14、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15、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李白《将进酒》1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18、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

——宋·欧阳修《勉刘申》19、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

——《陆九渊集·象山语录下》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三十三章21、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22、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23、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韩非子·解老》24、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孟子·离娄下》25、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

——《文子·自然》26、何谓之知?先言而后当。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27、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

——汉·王充《论衡·辨崇》28、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

29、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宋·苏洵《远虑》

30、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中段: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六十三章2、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3、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荀子·不苟》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论语·学而》5、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礼记·表记》6、践行其言而人不信者有矣,未有不践言而人信之者。

——《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7、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左传·昭公八年》8、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9、四海之广,不患无贤,而患在信用之不至尔。

——宋·包拯《请录用杨紘等》10、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礼记·祭义》1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论语·乡党》12、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论语·雍也》13、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礼记·乐记》14、贳酒邻里睦,曝衣场圃喧。

——唐·卢纶《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15、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

——《礼记·仲尼燕居》16、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礼记·曲礼上》17、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移居二首》18、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周易·系辞下》19、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

——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20、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21、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庄子·知北游》2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23、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山水画论》(引自《宣和画谱·山水二》)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知北游》25、(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先进》27、五谷不时,果实未孰,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礼记·王制》28、乡党之间,观其信诚。——《逸周书·官人解》

低段:

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5、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6、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7、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

——《正传·僖公二十八年》8、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

——《论语·学而》10、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13、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14、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汉·刘向《说苑·建本》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17、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之谓学;已知已能而行之不已,之谓习。

——宋·朱熹《朱子语类·学而篇上》1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19、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2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滕文公下》21、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2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23、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

——《左传·宣公十一年》24、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学·鲁语下》25、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汉·张衡《应闲》2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国学经典讲解书籍

国学经典讲解书籍 篇一:图书馆中的国学书籍推荐目录 篇二:国学经典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 蒙学 《三字经》《幼学琼林》 经部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周易》《诗经》《尚书》《尔雅》史部 《史记》《汉书》《战国策》《三国志》《资治通鉴》 子部 《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鬼谷子》《孙子兵法》集部·文学《楚辞》《文心雕龙》《世说新语》《全唐诗》《宋词三百首》《窦娥冤》《西厢记》《桃花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志》《红楼梦》《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古文观止》《人间词话》自然科学《山海经》《黄帝内经》《水经注》《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艺术生活《茶经》《园治》 百科 《水乐大典》《四库全书》 篇三:南怀瑾推荐的国学入门书籍

南怀瑾推荐的国学入门书籍 (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二)《文字画研究》(吕佛庭)《御定康熙字典》《新修康熙字典》《远东国语词典》 (三)《幼学琼林》《古文观止》《龙文鞭影》 (四)《增广诗韵合璧》《古诗源》《宋元诗评注》《清诗评注》《随园诗话》 (五)《古文辞类纂》《续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 (六)《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儿童西方文化导读》(老古文化公司编辑) (七)《古今图书集成》 (八)《纲鉴易知录》 1、“三百千千”。台湾老古出版的《国学初基入门》,收录有:四体三字经、四体百家姓、四体千字文、千家诗注释、增广昔时贤文、二十四孝、日记故事。《国学初基入门》应为影印本。 2、《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编撰者萧良有,湖北汉阳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最高学府的校长亲自撰写蒙书,古代对教育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后来,杨臣铮认为《蒙养故事》比较简略, 于是加以补充订正,书名改为《龙文鞭影》。“龙文”是指古代良马,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分享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分享 导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以下是XX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欢迎点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

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推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老子》

国学经典《老子》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开篇即开宗明义,说明顺应自然的“道”是天地的根源、宇宙的主宰和永恒的规律,“道”字在全书中的使用频率竟高达73次之多!孔子也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大圣贤殊途同归于“道”,真是妙不可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无中生有绝不是贬义词,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仁不仁,大我无我,建立自我,追求忘我。

4.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无私是最大的自私,自私是最大的无私。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可以柔情似水,亦可洪水滔滔。 6.功成身退,天之道。 ——能屈能伸,有有弛。 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用基本面说服别人,用技术面说服自己;外圆方,看得见的手法背后是看不见的心法。

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抛开七情六欲,排除一切杂念,虚怀若谷,心静无敌。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障。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一段是一字不落地全文摘自第22章,充满了朴素而深刻的辩证思想,闪耀着亘古而永恒的智慧火花,耐人寻味,发人深省,需熟记。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哲学是普天下最高的学问,辩证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方法。 1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历史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

历史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 发表时间:2018-06-15T10:40:12.687Z 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作者:杨晓涛 [导读] 系统而有效地让“国学教育融入历史课堂”,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 杨晓涛甘肃省康乐县虎关初级中学 731500 【摘要】系统而有效地让“国学教育融入历史课堂”,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 【关健词】国学经典;融入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7-073-01 一、国学教育融入历史课堂的目的 开展“国学教育”,目的在于兴起“继承民族文化精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良好风尚,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吸收国学知识。也为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导向,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正确的榜样和典范,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二、国学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结合点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国学”不仅集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推动力量。“国学”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仁、义、礼、智、信”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读熟选诵启蒙经典《老子》《弟子规》《礼记》《左传》四书五经等经典国学篇目。首先给学生较为充足的自主读与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读出兴趣,为感悟内容和吸收理解打下基础。这样才能了解历史,更好地学通历史知识和国学文化。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才能够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系统而有效地让“国学教育融入历史课堂”,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报国的思传承国学经典融入历史教学。 三、历史和国学教育的实践 1.历史教学与国学相结合可以指导学生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自身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引用历史名言进行指导,从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和效仿。以历史故事的情节为导向。 第一,历史名言。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名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做人做事的精华,丰富自己的人生积淀,打好人生的根基。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在教学中创设积极的文化氛围,借助历史文化名言的力量熏陶学生情感,让学生与历史对话,与伟人对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等。名言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制定出人生理想,使理想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并在学生执行目标的具体过程当中,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调整。 第二,历史人物。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杰出历史人物能够比其他人看得更高更远,他们的思想能够及时且集中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趋势,反映当时条件下人们的某些进步愿望和要求。如古代的屈原,司马迁,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近现代的林则徐,魏源,邓世昌,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时,可以借其经验和教训作为自己的借鉴,使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能够与时俱进。 第三,历史故事。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人们能够从历史上获得直接的行为指导。历史教学的知识性强,用生动的事实和材料正确引导学生。如长勺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苏武牧羊,精忠报国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故事。 以史为鉴,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从更宏观更直接的角度去构建好自己的未来,确定出更加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2.丰富历史国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在学习历史知识和国学经典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进行国学经典朗诵会,历史故事演讲会等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可以采用诸如,小组讨论用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用比赛形式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国学的学习积极性等形式。 3.国学教育实践的成果 通过“国学教育”,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第一,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历史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 第二,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第三,提高知识素养。扩大阅读量,促进初中阶段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学习中深刻感悟,感受文史精华,奠定历史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知识储备,从而扎下历史学习水平的厚实功底。 第四,发掘自身潜能。经典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第五,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历史国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历史国学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史艺术、充满智慧且深刻的伦理道德,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传承好国学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意义是无比深刻的,作用无法来估计。因为我们只有传承文化、弘扬文化才能留住中华民族的根。当然,探索的路

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三(4)班王海霞老师 国学经典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13岁之前),通过接触中华经典文化,开发其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音乐有音乐的经典、美术有美术的经典……而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国学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孝经》《四书五经》等重要著作。 诵读目的 实施经典教育后,学生可起到如下的变化: 一、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强。 博览群书,孩子背诵优美的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写作、发言时出口成章,引经据典;生活中也颇有深度,常有令人赞叹的顿悟之语浮现。 轻松表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说话作文、遣词造句,文词优美、有思想、有深度。 小升初文言文的衔接。升入初中后,语文教材将增加大量文言文。 二、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记忆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 强化记忆:诵读大量经典后,记忆力大幅度增强,背诵课文以及学其它学科都会变得轻松简单。 三、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注意力

每天陆续花二、三十分钟时间读经,并欣赏经典音乐,孩子便能心平气和地学习。在背诵大段大段的文章同时,孩子的静定能力也得到提升。 四、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 读经的孩子心中深知圣贤之道,自然容易在成人讲道理时回应、共鸣。加上长期经过经典音乐等审美教育的熏陶,孩子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人格善化是经典教育最大的收获。 气质变化:“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变得有涵养、举止文明、懂礼貌、体贴父母、知书达理、活泼开朗、为人处事有分寸、有头脑。 五、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 实践证明,读经家庭亲子和乐,亲子相长,在陪孩子读经几年下来,家长至少也读了几部经典,岂能不受益? 班级诵读方案 1、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以指读、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每天早读,预备,反复读诵中外文化经典。和家庭结合,请家长和孩子共同诵读。 2、礼仪行为规范:结合《弟子规》,将经典与做人做事道理相结合,教导言谈举止的基本礼仪;培养优秀品格。如(父母呼,应勿缓。事虽小,勿擅为等) 3、论语名句背诵:学习《论语》,提高文学素养,通过经典文章潜移默化、厚积薄发,写作引经据典;(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等) 4、语言训练:将经典文章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语文文学底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朗诵水平。 5、静心训练:每天欣赏经典音乐,调整情绪,提升专注力、静定活动心平气和。包括教室的布置。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 第一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 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国学经典的演讲稿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韩非子)

国学经典 在评述孔子、老子、孙子思想核心的基础上,从道德价值和现实功利相结合的视角,比较《孙子》之"全"与《论语》之"仁"、《老子》之"道"的主要差别,探究其迥然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论语》之"仁"从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否定现实功利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老子》之"道"在追求现实功利和自我生存圆满的同时,带有不可讳言的自私性;《孙子》之"全"则是立足于特定战争领域,实现了理想与现实、功利与仁义的完美结合。 《论语》的思想核心: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北宋初年宰相,原本是乡村教师) 核心是 "仁"和"礼" 。仁即仁者爱人,礼即克己复礼。 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最推崇“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地主。八佾,一佾为六人) 三季人的故事(四七二十七的故事)。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道德经》核心思想:无为。老子提出了他的核心思想——“无为”!到底什么是“无为”呢?是很多人认为的不作为么?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么?从全文来看,老子的“无为”绝对不是不作为的意思。“无”就是“天地之始”的意思,所以“无为”可解释为“做在天地之始该做的。。“无为”是在事物起始阶段的时候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万物尚未成形,没有竞争,没有邪恶,处于混沌状态,婴儿未孩之态!道的核心就是易,只有顺着道,才什么都顺,但如果只想控制在“无”的阶段,这是 不可能的,老子当时充满了多少的矛盾啊!(中国最早的哲学)《韩非子》的核心思想:

韩非(约前280—前233),韩国的贵族,荀子的学生,生活于战国末期。起初秦始皇读他的著作,十分佩服,邀他来到秦国。他的同学李斯恐怕他被重用而动摇自己的地位,将他陷害入狱,最后自杀于狱中。他的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共五十五篇。 韩非虽师从荀子,思想差异却很大。他综合了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思想,发展成为自己完整的理论,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供君王采用。对于儒家,他是斥之为“蠹”——蛀虫的。韩非是一个聪明、深刻的人,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 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驱使人、以害禁制人。一部《韩非 子》,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方法和理论,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不过,对于研究政治学,这是一部极重要的书。 从文化思想来说,韩非鄙视一切属于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但他的文章很有特色。他懂得运用各种手段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从逻辑的严密、论述的细致、条理的清晰来看,还要超过《荀子》;因为他喜欢把道理说得很透,一层一层地铺展,所以篇幅大多很长(如《五蠹》约有七千字);因为他的思想尖锐,又很自信,所以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他还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五蠹》)文章从常见的生活现象来推演重大的道理,可谓深刻明切。但取例极端也是一眼可知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难一》) 这就是常用成语“自相矛盾”的出处。原来用于攻击儒家同时赞颂尧的明察和舜的德化,指出二者不可能并存于一时,表现了韩非对于逻辑严密性的要求。其他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都是生动的寓言故事,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韩非子》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后世的理论文章,可以与之相比的也不多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尤为重要。将国学的精髓融入幼儿易于接受的游戏、情境中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如何把国学经典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是当今幼儿教育的一大课题。 一、何谓国学经典 国学即中国古有的学问,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经典是指“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即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经典。 二、幼儿期国学启蒙的优越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记忆、思维的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期间内的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国学、学习国学,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幼儿是家庭,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无疑是可怕的。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德性净、记性强”,二是“时间充裕”。例如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进行国学启蒙的小朋友,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三、古代如何开展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幼儿期的儿童好学、好问、爱模仿,教师无疑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热情,是点燃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火种。教师要对国学充满热情,从而带动幼儿学习国学。 2、化经典为寻常:国学涵盖衣食住行、社会发展、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黄香温席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进一步启发幼儿生活中要孝顺父母,要学会谦让。 3、开展国学启蒙首先要有计划:在了解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不影响儿童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进行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要先养德,再启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例如学习《弟子规》时,教师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进行教育教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 4、家园合作:国学启蒙教育的实用性更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仅是靠幼儿机械的去记忆,那么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要依靠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互动开展进行。在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家庭家长要督促幼儿“亲诗友习礼仪”。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不要求幼儿去理解其内容,为的是让幼儿的记忆力留些美好的东西,让幼儿留作以后慢慢体会。 四、幼儿国学启蒙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

完整word中华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稿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稿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以下是精心的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稿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郭子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带着一种神圣的朝拜,我翻开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这本书。正如本书作者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__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影响较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读了这本书之后,更让我觉得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李毓秀的《弟子觃》,使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觃范,他 gap 是·告诉我们很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迚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对待,这时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行的基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正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还让我们领略到一代枭雄曹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刮目相看,正所谓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矣! 一句“江山如此多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进、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毛泽东思想是当代的国学经典,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华,将会影响流传几代、几十代以致久进。。。。。。 回想这些,不光是我,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心里有个大问号,何为国学,何为经典?其实很简单,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源进流长,千年沉淀已形成“经史子集”四部,可谓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不仅是中华文史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中华国运日渐昌隆。国学的价值

小学高段国学经典要义汇总知识分享

小学高段国学经典要义汇总 第一单元行节俭 1、“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对于国家能够勤勤恳恳,对于家庭,能够勤俭持家,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于国于家无不是富。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3、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过分消费或俭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用,节用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上,这里的“度”指的是“标准和制度”。 4、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治理国家最应该关注的是,要适度的在衣食住行这些消耗钱财的地方勤俭节约,更应该避免奢侈浪费。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 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使国家富足的办法途径是,节约用度,使百姓富裕,并且善于储备那些节余的东西。用礼法制度节约用度,用政策使百姓富裕。 8、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治国的方法是以使人民富裕为根本,而使人民富裕的关键在于节俭。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二单元强自信 1、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君子仕途顺利时不改变他的志向,不得志时心情也一样;即使杂处于庸众之中,也始终没有怨尤之心。他们是自信的人。 2、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上天还并未想使得天下太平安治,假如要治国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界上,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的谁呢! 3、恃人不如自恃也。 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啊! 4、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力诱也。 自信的人,不可以把荣誉看得太重,有知识的人不可以让权力所诱惑。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能使道德发扬光大,而不能用道来弘扬人。 7、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9、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 只要你有理想并且肯为之努力,就有可能取得成功。 11、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 天地间人的才干都是相同的,没有贵贱之分,一个人又怎么能轻视别人(或自己)呢?“人”这个字又怎么能被轻视呢? 第三单元讲智慧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探索

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探索 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下衍生出来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素质教育这一理念最初源于西方,但是在东方社会中也早就诞生类似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并且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为丰富,我们也将这种思想称之为国学思想。我国是具备悠久发展历史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所以传承国学经典文化也是我们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着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思想领域的逐渐发展也影响着人们追求全新的精神发展,从而形成更为完善的价值体系,正是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得国学热再次散发热潮,所以这也要求我们要借助这一机会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全面研究和探索国学经典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确保大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更显著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也将研究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希望对我国国学文化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和影响。 标签:国学经典;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 笔者在实际研究中认识到,所谓国学就是:“国学之名古无有也。必然国与国对待之,始终有国家信念,于是国之学术又名为国学。”这也是国学一词的最初起源。在当前我们所说的国学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文化学术研究。我国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曾经在《国学季刊》中明确提出,国学在当前人们的眼里,就是对国故学的缩写。中国之前一切的文化或是历史,都是我们口中的国故。所以对之前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研究,就是国故学,我们也称之为国学。先进爱国人士康有为先生也认为对国学的研究是对国故的整理和分析,但是思想家梁启超则明确提出,治理国学不仅是对众多文化资料的整理,同时也应该是对人的思想、德性进行治理。大体意思就是在对国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进行国故整理,同时还应该身体力行的进行国学研究,做到德行之学的知行合一,通过此种方式带动社会进步与人们思想政治文化水平的提升。这一治学思想也给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此下文笔者就将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对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在途径的探索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质量提升,以期良好推动我国国学经典的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在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合于现代化教育理念 天人合一的理念最早由我国儒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也是我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政治思想,这一理念的出现也是对古人世界观念的正确展现,认为天地人三者之间往往是存在依存和制约关系的〔1〕。在这一理念中更注重自然对人的作用,人对自然的压制,突出了人和环境、人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在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学模式和方式的转变都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展现,从而更有效的适应我国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此环节中也可以将教育客体实现和教育主

最新一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知识分享

目录 第一单元《弟子规》总叙入则孝 总叙 (1) 入则孝(一) (4) 入则孝(二) (9) 第二单元千家诗朋友,我们一起品尝生活吧 1.秋浦歌李白 (13) 2.咏史高适 (15) 3.罢相作李适之 (18) 4.洛阳道储光羲 (20) 5.悯农 (其二) 李绅 (22) 第三单元《弟子规》出则悌 出则悌(一) (26) 出则悌(二) (29) 第四单元千家诗同学,我们一起领略季节风光吧 1.左掖梨花丘为 (33) 2.江南《汉乐府》 (35) 3.秋日耿湋 (38) 4.秋风引刘禹锡 (40) 5.风李峤 (42)

第五单元《弟子规》谨 谨(一) (45) 第六单元千家诗同伴,我们一起感受真情吧 1.送郭司仓王昌龄 (50) 2.逢侠者钱起 (52)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55) 4.思君恩令狐楚 (58) 5.观永乐公主入番孙逖 (60) 6. 答李浣韦应物 (63) 第七单元《弟子规》谨 谨(二) (67) 第八单元千家诗伙伴,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1.长干行李白 (72) 2.早发白帝城李白 (74) 3.竹里馆王维 (77) 4.鹿柴王维 (80)

一国学驿站--《弟子规》总叙 总叙 dì zǐɡuī shènɡ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 信 fàn ài zhònɡ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 文 一国学驿站--《弟子规》入则孝 入则孝(一) fù mǔ hū yìnɡ wù huǎn fù mǔ mìnɡ xínɡ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ɡ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 承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

中国最伟大的10部国学经典,中国人必读!(深度解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流传下的经典卷轶浩繁。而非要从中选出10部中国人所必读的伟大经典,却并非不可能。 国学大师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曾为中国人开出7部必读经典,被称为“中国文化七书”——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不难看出钱穆先生的选择标准:最经典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流是儒释道,儒家正源自然是《论语》和《孟子》,道家正源自然是《老子》和《庄子》,佛家首选当然是中国佛教流派中最中国化、影响最大的禅宗第一经典

《六祖坛经》;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又曾在宋明时期崛起两大思想高峰,便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近思录》和《传习录》正是其各自的代表作。 七部之外还有三个名额,应该列给谁?下面这个答案我想很少有人会有异议: 中国文化一向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三流”就是儒释道,“一源”便是《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百家之源的《周易》,当然要占一席。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中国又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那么这最伟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10部经典,名单自然就是: 《周易》、《老子》、《诗经》、《论语》、《庄子》、《孟子》、《史记》、《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这个名单对于中国文化,已经是最为精简、最为概括、最低限度,所以完全称得上必读。其中每一部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领悟,但你首先需要知道它们的主旨内涵,以及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

国学经典课题工作报告

国学经典课题工作报告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小编整理的国学工作报告,供参考! 1.强大的国学精神吸引、感染我们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矿区学校。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2.“国学热”对基础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力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在波澜壮阔地广泛开展起来,涌动着一股热烈的思想文化潮流,这就是所谓“国

学热”。从民间到学术,从大众生活到精英文化,从个人日常行为到主流意识形态,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称之为一种富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是丝毫不算过分的。在山东曲阜孔子的家乡,每年祭孔的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在陕西西安,2007年举办了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在上海APEC上推出的唐装盛极一时,一度引领时装潮流;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重点高校,已经开办了国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班等,成为学术创新、教育改革的标志;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季羡林等近代国学大师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杂志,被奉为道德文章的楷模;《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以及“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书籍,销量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和谐”、“小康”、“民生”等传统文化意蕴浓郁的语汇,更已经被确立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思想原则……凡此种种,无不表明国学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昌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了。 但是,由于有些具体的基础性问题还没有完全理清,人们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这就不能不从理论到现实的各个层面影响着国学的研究、教育、普及、推广等工作向着更高的境界和更大的空间展开。当然,实践的发展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社会的内在趋势,而往往是来不及等待理论的充分完

小学生演讲稿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三篇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三篇 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自"西学东渐"后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一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润新小学的学生在诵读。这稚嫩的童音,让我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我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论语》它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包蕴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为世人推重,视为治世宝典。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的仁义道德,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提醒现代人要重德。道德一体,重德即是顺应天道,顺乎宇宙的规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认为立志于仁德的人,他便有一个思想支持力量,积极地面对人生世相,逐渐的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为政》篇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义即说国君若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已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样便可体现出君主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论语》不但讲了治国的大道理,还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

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小学生国学经典演讲二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的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存在复杂的心灵困惑。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