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邓考试内容总结

毛邓考试内容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精髓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怎样科学的评价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是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借口毛

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军队和国防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理论、祖国完全统一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改革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起因:

正确的回答了在心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目的:

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任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

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

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公认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战斗,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资本主义经济。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史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后,为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故宫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第二,采取积极指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的两个标志: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神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

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是开始的。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看,过去对什么事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完全搞清楚,之所有部完全清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时期内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取代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也就更加重要。

发展生产力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的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岁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队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时间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传承,有事发展创新,为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之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过节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主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

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就与是非得失标准: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得失成败的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