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2.1 工业园区的概念及分类

2.2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2.3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分析

2.4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启示

正文如下:

2.1 工业园区的概念及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工业园区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工业园区是一种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能有效的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集的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有人认为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者企业为了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

世界范围内各类免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企业区、保税区,工业村,科学园、技术园、技术城等,从广义的角度看他们都属于工业园区。在我国,免税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一般归结为依靠政府政策发展的工业园区,而出口加工区、企业区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园、技术园区、技术层属于高科技园区的范畴。

根据各类企业密集化使用的投入因素来分,可以分为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和技术密集型;根据生产类型分,可以分为以产品组合链为主、以市场销售链为主、以引进科技和提高产品档次为主、以整治环境和改善生产条件为主;按照行政标准即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和主管单位等级划分,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等。

按照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府和企业联合型、中外合资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当时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才是最合理的模式。按产业集聚形成方式可分为政府组织型和自主组织型。大部分工业园区属于政府组织型,集中体现政府的意愿,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规划管理,在资金、政策、人员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自主组织型园区主要是依据区位特定优势、产业关联、文化传统及资源配臵市场等因素,自然形成的产业集群区,产业关联度非常强。

2.2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区位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过程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第二、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较好的着力点。在工业园区,政府把这一块区域分割出来作为体制和机制的窗口,进行一系列的体制革新和制度创新,从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政府也把这一块区域作为政府掌握的资源的集中投入之地,通过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硬环境。这样,工业园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从而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并通过聚集效应降低

单位产品成本,实现投资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良性循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率先“实行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随后,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计划。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1984年到1988年,国务院陆续批准设立了中国首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见表2.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的形成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两大战略的实施,截止200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已达到54家;所在地区从沿海开放城市,扩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沿海10个省市(包括北京)设立了32家;中部地区8个省市设立了9家;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包括广西)

设立了12家。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规划面积达到888平方公里,其中东部32家共682.02平方公里,中部9家共93.74平方公里,西部13家共111.75平方公里。

新时期,我国产业园区的开发政策和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例,为了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将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同区域差别化的政策等多种措施,把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突出、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管理高效、服务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产业园区,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当前,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园区发展进程加快。目前,政府纷纷鼓励当地企业“进区入园”,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使得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得到了加强,也使产业园区在出口和利用外资方面的集聚效应日益显著。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工业都集中在各类产业园区中,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就实现了国内约20%的工业产出。

第二,产业园区向高新化发展。我国产业园区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产业园区内部也开始着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时期,国家为了引导产业园区科学发展,又提出了“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区出现了高新化的趋势,园区纷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集群化趋势显现。产业集群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大多数产业园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产业和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然而近几年,国内一些产业园区已经开始出现产业集群

化的发展趋势。如北京、天津等地产业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长春、武汉等

地开发区内的汽车产业,都在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

第四,生态产业园区发展迅速。目前,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观念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我国许多地区也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型产业园区的计划与设想。2005年,我国批准设立了13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发建设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和园区,将成为今后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进与倡导下,国内陆续设立了多种类型

的国家级产业园区,主要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除国家级产业园区以外,各地方也开发建设了大量的产业园区,例如江浙一带的特色工业园,珠江三角洲出现的专业镇等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产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园区内的产业类型也从单一的出口加工型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园区的创建与探索时期;第二阶段,是产业园区的高速推进时期;第三阶段,是产业园区的新发展时期。第一阶段:产业园区的创建与探索时期(1984年—1991年)

从1984年起,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工作。在这一

阶段中,产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在传统理论观念的束缚下,园区的选址大多远离母城,不仅缺乏最基本的生产条件,也无法借力母城已有的产业基础。同时,在缺乏国内建设资金支持的条件下,园区的引资工作也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缺口很大。

鉴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尽管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在这一阶

段竭尽全力,但总体发展状况仍不太乐观。从经济总量方面来看,1991年,14 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产值、税收、出口额分别为145.94亿元、7.9亿元和11.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为8.14亿美元。截止至1991年底,累计利用外资总额仅为13.77亿美元。从引进项目的实际情况看,以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转让或技术转移很少发生。

但是,这一阶段是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一方面,

园区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积累了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也摸索出了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并获得了与外商合作的基本经验。更重要的是,产业园区之间经过相互借鉴、逐步统一认识,确立了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三为主”方针,即“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发展方针。

第二阶段:产业园区的高速推进时期(1992年—1996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

国沿海地区又掀起了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高潮,产业园区的发展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段时期,沿海地区的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最初的14家增加到了32家,增幅超过了1倍。

在这段期间里,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总量也出现了大幅提升。到1996年,首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87.86亿元,税收101.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额57.88亿美元;与1991年的数据相比,分别增长了11.94倍、11.84倍和6.11倍。同时,园区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一方面,许多国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并带来了投资额上亿美元的大项目;另一方面,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在填补了我国同行业技术空白的同时,直接推动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经过这五年的发展,我国的产业园区尤其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成为了所在城市或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产业园区发展所取得的成功,在国内形成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点,经济效益显著。第三阶段:产业园区的新发展时期(1997年至今)

这段时期,我国产业园区生存和发展的总体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来自国际、国内社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将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政策环境方面,首批的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财政优惠政策已经

到期,并于1999年起与国家实行完全的分税制。同时,我国出口退税和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使大批沿海地区的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

在体制环境方面,产业园区表现出了较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在园区不断扩

张的过程中,部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了核心城市的一个行政分区,并恢复到传统的管理体制当中。如何创建适于园区发展的体制环境,又成为了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产业环境方面,产业园区作为国家产业发展的试验田,为了符合国家所提

出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园区内产业的关联度,以加快实现产业集群和集聚经济。面对国际、国内方面的竞争压力,产业园区在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经济环境方面,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又于2001年加

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产业园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也增加了我国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中我国产业园区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放缓,进入了平稳增长的阶段。在这段时期里,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增加到了54家;国务院还批准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家、保税区15家、边境经济合作区14家、以及其他类型开发区30家。据统计,2006年,我国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136.90亿元,工业增加值7414.24亿元,税收收入1570.02亿元,出口1492.33亿美元,进口1338.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12亿美元。同时,产业园区的发展也经历了两次调整。我国政府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对全国范围内不符合规范的产业园区进行了清理整顿。经过规范后的产业园区数量,从原来的6866家减少到1568家;规划面积也由原来的3.2万平方公里缩小到9949平方公里。全国范围内的清理整顿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产业园区的重复建设问题,为我国产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分析

欧洲工业园区的发展以英国、法国和德国工业园区为主要代表,其中巴黎盆地工业园区,里昂工业园区,伯明翰- 曼彻斯特、阿尔萨斯- 洛林地区和鲁尔区传统工业在世界有重要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浪潮也给这些地区的传统工业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出现衰退迹象。但欧洲各国主要工业园区都从各国实际出发,逐步改变高耗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发展的老路,培植有

竞争力的新兴替代产业拉动结构转型,从而由衰退转为可持续发展。

以法国为例来看:法国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当局对工业园区的企业还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法国政府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同时

设立“融资保证基金”,助力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在2~5 年内减免税收。企业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可获得奖金。最初5 年的科研投入可以看作连续增长投资,全部享受“科研税收信贷”的优惠。如与科研单位签订合同,当地政府可补偿合同费用的50%。在条件比较差的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可给予税收上的优惠。通常的作法是,企业进入园区的头两年不用交纳自由职业税(由动产、不动产和人员工资组成,由企业主动申报),以后逐年增加到课税基础的12%。如果业主拥有房地产,则要交纳土地税。一旦企业盈利,就需要交纳利润税,无论是生产型,还是商业型或服务型的企业均一视同仁。在地皮和房屋价格方面,工业园区的房地产主一般愿意以市价折扣20% 的优惠吸引企业进入园区。

通过一系列措施,法国的工业园区得到了长足发展,法国目前已具规模的工业园区达50 多个,正在建设的有15 个。同时在解决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的关系上,政府逐渐解决了市区与郊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交通设施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问题等。同时法国政府比较注重产业区内的形成产业集群。为寻找产业集群所形成的新竞争力点,法国的战略是在传统工业转型后,逐步实现专业化、高科技化。目前,国家正集中力量推动20 个新竞争力点,将来的目标是发展到50 个甚至更多的新竞争力点。

以德国鲁尔工业园区的变革式发展为例来看:鲁尔工业园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也陷入困境,鲁尔工业园区的传统产业结构被迫转型。1957 年,鲁尔工业园区有140 个煤矿基地,如今只剩下7 个;195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现在只有7座,工人数量也都从当年的数十万减少到了几万人。整顿后的煤钢生产出现了集中化的特点。其整顿的几个方面主要是:

鲁尔工业园区致力于发展新的工业及服务行业。新的工业企业如化学、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以及环保工业等纷纷建立,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广告、多媒体等各种新兴服务产业百花齐放。在上豪森市一处炼钢厂的旧址上,现在是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目前,在鲁尔工业园区有15 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 5 %。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鲁尔工业园区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 公里联邦公路,3300 公里乡村公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1961 年开始,鲁尔工业园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鲁尔工业园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也在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几乎所有的鲁尔工业园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鲁尔工业园区还有一个把技术转化到市场应用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工业园区为在这里落户的企业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公司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等优惠,中小型公司尤其得到扶持。

3.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工业园区还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把12 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集群效应”。在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此外,鲁尔工业园区还鼓励各个城市与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鲁尔工业园区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

从日本园区发展案例来看:纵观日本国内政策的变迁可以发现,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基本上是依照国家综合开发计划、产业政策等宏观规划和政策而变动的。日本产业园区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制定的国土综合开发法,促成了日本国内四大工业地带(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的形成;太平洋沿岸地带也成为了实施产业政策、建设产业园区的试验田。一方面,在临海地区,日本政府通过填海造地、改造旧军用工厂等方式,为产业园区提供工业用地。另一方面,在内陆地区,根据《首都圈整备法》于1958年首次在相模原市、平冢市和八王子市进行了产业园区的建设。这一时期产业园区的开发,只是通过整备用地、转让销售,完成了国家的整体规划。随着日本经济的扩张,国内产业迅速向四大工业地带集中。在已建成的产业园区中,出现了用地、用水不足,运输紧张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成为了当时园区发展的限制因素。1962年,日本“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简称“旧全综”)出台。谋求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为目标,政策内容主要表现为“防止城市过大化”和“缩小区域间差异”等。1964年,政府又指定了6个特别区域作为工业整备区。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促进下,日本的产业园区在这些区域内蓬勃发展,沿海地区建立了以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内陆地区则形成了大量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进入70年代,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移,日本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开始关注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一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国内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如何消除国内产业布局“过疏过密”的问题、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福利水平,也成为了日本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80年代,日本政府为进一步促进之前提出的产业结构知识集约化,政府又提出了“创造性知识集约化”的构想,并设立了以下四个基准,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这一目标。第一,动态的比较优势基准;

第二,国民需求充足基准;第三,节省能源、节省资源基准;第四,安全基准。90年代及以后,日本政府在“科技立国”、“创造性知识集约化”构想,以及国土分散多极开发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全国地方自治体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市町村及地方公共团体为开发主体,侧重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生态型产业园区。

2.4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启示

(1)政府引导培育工业园区而形成产业集群。欧洲成功的工业园区,大都是以产业集聚为基础产生,园区内企业关联性强,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成为各自优势的特色工业园区。以政府支持促进园区产业集聚,无论哪种方式形成的工业园区,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外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说明,产业集聚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推进技术创新,培育集聚品牌,从而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在进行工业园区建设时,要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特色工业园的形成。

(2)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并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也有很强的关联性,园区内的道路系统要和城市的道路系统及对外交通系统要紧密衔接,保证园区的人流和货流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流通系统。加强园区各类规划的编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各类工程系统规划,确保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和城市的基础设施系统有良好地衔接。编制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要针对园区招商引资和土地出让工作,明确规划范围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建设强度、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必须配臵的公共设施等控

制指标和要求,并根据不同地块的建设标准,确定土地出让的不同要求和价格,使得园区的建设和经营能在能合理性和公干性的基础上,取得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新科技园区素所具备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应是水电气供应充足,道路通畅,通信方便,市政设施完备,居住教育条件具备,娱乐休闲设施配套,能够形成一条龙服务,并向电子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达到自我良性运转。

(三)吸收民间资本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我国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以政府的主导兴办的,政府兴办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参与了从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土地、建设工业厂房设施、推销工业设施以及获得收入全过程。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优势,但在有的地方也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行政成本过高等弊端。利用民间力量形式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与民间资本合作发展小型工业园区或园中园,缓解工业园区过大的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工业园区的联系性,也可大大降低政府对工业园区的管理成本。德国鲁尔工业园区在提高民间的积极性,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工业园区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把12 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在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

(四)注重培养工业园区创新体系

创新是产业集群及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在集群内出现技术创新停滞或技术断层,集群就会衰亡,最终导致工业园区的衰败。然而,单个企业由于资金、科研等方面资源的制约,其独立创新行为很难取得重大技术的突破,这就需要整

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加强园区与外部科研部门(大学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建立创新集群体系。在这方面,成功的有巴黎工业园区。该园区依托巴黎的大学机构,不仅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成果、高科技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还积极参与本地企业的合作论坛,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来促进研究人员、院系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公司之间的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从1961 年开始,鲁尔工业园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鲁尔工业园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几乎所有的鲁尔工业园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 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此外,还特别注重创新文化的培养,培育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园区企业技术水平,我国工业园区除少数园区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外,总体来说,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应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激励创新,保障创新主体的利益。建立创新补偿机制、弥补创新企业的损失;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投资研究开发机构、人力资源和培训机构等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引导创新主体的合作等。

(五)发展生态及环境友好的园区

建设相结合传统的工业园区由于基本上采用的是“资源- 产品- 污染物排放”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资源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惨痛代价。在资源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强的情形下,德国等一些国家按照“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手建设工业园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业园区的发展,由于涉及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市场投入、基础设施等众多的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

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企业的参与以及政府的支持。国外在产业政策、财税优惠、技术创新支持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排放,治理污染。法国鼓励工业园区生态建设,对参与工业园区生态建设的企业、科研机构、民众实施补偿金制度。德国鲁尔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水泥业的发展现状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 1、水泥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必然也处于扩张阶段。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亿吨。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 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 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水泥行业与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态。国际上水泥与钢铁的价格比一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国外水泥价

格每吨均价在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与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还低%,比美国1978年的水泥集中度低%。 (3)我国水泥行业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产能分配不均匀。由于水泥是一种区域性极强的“短腿”产品,如果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过多的企业会导致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失衡,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比如,由于近年来北京的快速发展,引来了不少水泥企业落户北京周边,北京市场已出现水泥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低于其他地区,企业效益明显降低。 (4)我国水泥行业技术水平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准,粗放式的发展导致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过程中,小型立窑水泥企业(即"小水泥")在数量上的超常发展,导致了目前我国水泥工业企业平均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尽管当前我国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但是由于此生产线成本高,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效应。因此,进行行业内部之间的企业重组迫在眉睫。 3.我国水泥行业前景分析

工业园区运营模式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 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及开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 1984年我国开始设立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产业园一直作为中国经济的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然而,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 一、政府部门在对园区进行不同定位的同时,园区也会产生五种不同的运营模式。 第一种模式:政府运营模式。这里的政府运营模式与前面所说的行政主导型园区有关联,但却是不同概念。政府运营模式往往在行政主导型园区比较常见,园区由政府投资开发,园区为入驻的公司提供一些税务代理、行政事务代理的服务,然后收取一些服务费用,同时政府部门也会给园区一些招商代理费用和税费收取的优惠。政府运营模式适合于一些规模小,管理简单的园区。对于一些大型的园区,这样的运营模式无法保证园区的长期运营。广州天河软件园就属于这类运营模式。 第二种模式:投资运营模式。投资运营模式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园区,然后通过房租、固定资产等作为合作资产,孵化有发展潜

力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获得成长后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或上市,实现资产增值并收回投资。这是一种长期投资的理念,园区在中短期很难有可见的回报,但是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为园区的发展是建立在企业投资成功的基础上的。浦东软件园就属于这一模式。 第三种模式:服务运营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只是投资还是不能满足很多企业的需要,很多企业对园区的服务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服务运营模式的园区。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信息提供等软服务,为企业提供更佳的生存发展环境。服务运营模式强化了园区与企业的合作,增加了园区的收入渠道。杭州软件园就属于这一类运营模式。 第四种模式:土地盈利模式。随着近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起,土地增值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了很多行业的盈利水平。一些园区获得了土地收储、初步开发、拍卖的功能,所以一些园区通过控制大面积的土地,在进行初步开发后,短期内提升土地的价值,然后进行地产开发或转让。这种模式更像一个有规划的地产开发商,获利能力非常的强大,同时也为园区后期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财力基础。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中关村软件园。 第五种模式是产业运营模式。一些重要的开发区其实承担了调节、完善、强化区域产业链运营的作用,园区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个产业链,比如一些新能源产业园、创意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这些产业园在投资初期就会进行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资本一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 ●樊 宏 摘 要:科技工业园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类型,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和开发对策。 关键词:科技工业园 发展 模式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2)01-084-02一、全球科技工业园发展模式类型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由供应商(上游企业)———本企业———销售商(下游企业)———消费者构成的产业价值链;这些寻求竞争优势的企业构成了完整的价值链,并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积聚,构成了协作与竞争的关系网———企业群聚区;群聚区代表一种新型空间组织形成,介于公开的市场与科层结构(纵向一体化市场)之间,是组织价值链的替代。由此,发展小范围区域经济,目前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在全球,二战后兴起的科技工业园就是最典型的企业群聚区,而美国“硅谷”就是科技工业园中最成功的代表。 美国“硅谷”,不仅是全球最成功的科技工业园,而且还是全球最早的科技工业园。从发展过程看,美国“硅谷”于1951年由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起步时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1956年才达到1.39平方公里,70年代为2.65平方公里;目前所指的美国“硅谷”是指从加州北部旧金山市到圣何塞市长80多公里的狭窄地带,面积为1500平方公里,这里集中了上万家以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惠普、英特尔等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信息技术产业公司,1998年硅谷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NP )为24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NP )的3%,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NP )的1/4左右。从全球情况看,到目前为止,全球科技工业园有1000多家,其中,1995年成为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IASP )成员的有580家。作为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IASP )成员的科技工业园德国有162家,美国有131家,英国有45家,法国有33家,加拿大有15家,俄罗斯有11家,澳大利亚有15家,印度有15家,意大利有12家,瑞典有12家,西班牙有10家,芬兰有11家,奥地利有5家,比利时有5家,挪威有9家,葡萄牙有5家,希腊有6家,日本有4家。除美国的“硅谷”外,在欧洲,著名的科技工业园有法国的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面积2400公顷)、布列塔尼高技术园区(面积400公顷)、图卢兹科学园(占地3平方公里,计划扩展到10平方公里),英国的剑桥科学园 (1970年面积为53公顷)等;在亚洲,著名的科技工业园有新加坡肯特岗科学园(总面积65公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占地面积2700多公顷)等。从这些科技工业园的开发模式看,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市场主导型,特点是起步规模比较小,开发资本(包括企业创业资本)主要来自民间,这类科技园可以说是市场体制创新的产物,如美国“硅谷”等;二是政府主导型,特点是有明确的规划,开发面积较大,开发资本主要来自政府,园区发展处处体现政府意志,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在管理模式上,科技工业园一般都实行政府、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 在我国,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20世纪90年代,仅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就有53个,遍布于东、中、西三大地带。目前,兴办科技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从53个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及一些科技园的开发模式看,我国的高科技园区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其原因首先是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相比,发展差距不仅表现在科技领域,而且还表现在市场发育、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后发国家要想与先发国家一样,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就能够催生出“硅谷”,不要说发展中国家做不到,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很难做到。其次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政府只有通过种种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政府才有能力解决一些社会、经济等问题。有关科技工业园的三元参与理论则认为,大学、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当今经济发展中最强有力的合作形式;科技工业园就是实现三者合作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第三是中国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政府完全不参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全部让市场发挥作用,这也很不现实。因此,我国高科技园区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衡量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属于何种开发模式,可以通过其开发资金的来源渠道来反映。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税收返还的方式,增大高新技术园区的积累,并把这部分积累的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开发等;二是各级政府投资,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苏州高新技术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园区、北京中 — 48—●经济研究 《经济师》2002年第1期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2.1工业园区的概念及分类 2.2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2.3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分析 2.4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启示 正文如下: 2.1工业园区的概念及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工业园区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工业园区是一种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能有效的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集的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有人认为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者企业为了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 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 世界范围内各类免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企业区、保税区,工业村,科学园、技术园、技术城等,从广义的角度看他们都属于工业园区。在我国,免税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一般归结为依靠政府政策发展的工业园区,而出口加工区、企业区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园、技术园区、技术层属于高科技园区的范畴。 根据各类企业密集化使用的投入因素来分,可以分为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根据生产类型分,可以分为以产品组合链为主、以市场销售链为主、以引进科技和提高产品档次为主、以整治环境和改善生产条件为主;按照行政标准即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和主管单位等级划分,可以分为: 国家级、省级、市级等。

按照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府和企业联合型、中外合资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当时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才是最合理的模式。按产业集聚形成方式可分为政府组织型和自主组织型。大部分工业园区属于政府组织型,集中体现政府的意愿,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规划管理,在资金、政策、人员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自主组织型园区主要是依据区位特定优势、产业关联、文化传统及资源配臵市场等因素,自然形成的产业集群区,产业关联度非常强。 2.2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区位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过程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 第二、"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较好的着力点。在工业园区,政府把这一块区域分割出来作为体制和机制的窗口,进行一系列的体制革新和制度创新,从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政府也把这一块区域作为政府掌握的资源的集中投入之地,通过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硬环境。这样,工业园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从而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并通过聚集效应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实现投资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良性循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率先“实行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随后,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计划。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1984年到1988年,国务院陆续批准设立了中国首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见表 2."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两大战略的实施,截止2006年

2018年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研究

五大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一、华夏幸福基业 1、企业背景及发展概况 华夏幸福基业成立于1998年,拥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一级资质,早期致力于河北省内的城市住宅项目开发。2002年开始运营固安工业园,逐步向工业园区运营商进行转变,目前已经形成“园区+地产”运营模式。华夏幸福基业开发版图主要位于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地。 其运营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寻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契合点,通过产业新城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获取廉价土地方面与当地政府形成默契,实现互帮互赢。 2、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运营模式 以打造“产业新城”为企业战略定位,以“园区+地产”作为盈利模式,公司在园区还未起步前,就与当地政府签订排他性的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由华夏幸福对园区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工业厂房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以及企业入院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则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与2015年提出的PPP模式不谋而合。 企业整体运作类似于中介服务,通过对产业新城的整体操盘,整合地方政府、资金、技术、高新产业等各方资源,进行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运营特点 1)选址:华夏幸福产业园多定位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城郊或县域待发展新区,以助力区 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与当地政府洽谈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争取更多利好政策; 2)良好的政府关系:凭借良好的政企关系进行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洽谈,同时能够及早 地参与地块的规划和土地整理工作,甚至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对园区规划及后期招 商均有利好。对政府来说,华夏幸福已经成为政府基建和招商引资的外包机构。 3)行政服务通道:得益于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园区行政服务直接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对接,加快园区企业办事效益,对企业入驻有一定吸引力。 4)廉价拿地:通过产业新城开发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大量住宅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销售, 获取利润。产业地产部分仅提供规划建设、招商运营服务。 5)融资服务:华夏幸福基业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建 立合作关系,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同时旗下成立一家担保公司,为园区企 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吸引企业入园。

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 1、水泥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必然也处于扩张阶段。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18.7亿吨。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

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水泥行业与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态。国际上水泥与钢铁的价格比一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国外水泥价格每吨均价在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与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11.78%,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还低

关于工业园区运行模式的思考

关于我区工业园区运作模式的思考 一、我区工业园区运作模式 当前,国内工业园区的运作模式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种: 一是完全行政手段的运作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区( 市) 县政府不仅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委员会对工业园建设进行总体的规划指导, 而且由财政出资成立专门的平台公司, 负责园区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资建设。其主要优点是园区的规划建设能够按照政府指令进行, 使园区发展符合经济布局的总体要求;缺点是因园区建设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 不论是对园区发展还是对地方财政都会产生较大压力。我区目前采取这种运作模式,区工管委和北新投资公司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是完全市场手段的公司化运作模式。政府放手由企业独立建设运营工业园区, 在市政的总体规划下, 自筹资金进行园区的建设、营运和管理。该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民营资本, 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但由于政府在园区建设中将较大的权力下放给民营企业, 使得政府的规划指令难以获得有效执行, 园区的建设速度和特色定位难以保证。 三是半行政半市场化手段的运作模式。一些园区为拓宽融资渠道, 成立了政府和外部资金( 民营资本) 共同入股的园区建设及运营平台公司。该模式把政府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有机地结合

起来,既具有政府主导型所具有的集中统一、权威性高、规划性强的特点,又有市场主导型所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和竞争力强的特点,总体效果较好。但政府和民营企业在园区发展上的利益诉求点存在分歧, 处理不好反而会阻碍工业园区的有效发展。 二、现有运作模式下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不够科学。我区各园区管委会是园区开发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 其职能类似于一级政府, 但缺乏应有的规划、建设及相关审批权限,由于不具备依法行政主体资格, 在入驻企业、上级主管部门之间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 一旦协调不到位, 将贻误有利的建设时机, 与企业发展中高效、优质的服务要求极不适应。 二是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由于目前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运行模式,加之促进园区发展的专项配套措施还不完善, 仍然存在“以地引资、以地养园区”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各部门从政策、资金、制度上聚焦园区发展的局面还未形成,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和社会信用相对滞后, 地方性的信用体系及管理制度尚未建立。 三是融资渠道较窄。目前,园区发展90%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由于基础建设投资回收周期较长, 加之园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尚未健全, 建设资金不足且没有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导致园区的总体开发、配套建设速度缓慢。尤其在完全行政手段运营模式下, 资金问题往往使得管理者在工业园区的运作管理中有心无力。 四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各园区目前的招商、建设和管理团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

产业园区规划概述 目录 一、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二、产业园区规划服务内容 三、产业园区规划基本框架 四、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 五、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孵化器、加速器等以及近期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长期以来,我们围绕园区的发展与运营等问题,帮助地方政府或地产商在园区产业发展问题上明确方向与重点。 产业园区可以说是某产业的聚集区或是技术的产业化项目,简而言之,孵化平台,是企业走向产业化道路集中区域。“产业园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园区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

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而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中研普华通过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 一、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 如何从产业链的角度对现有的区域产业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寻找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 如何结合区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行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布局,选择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五大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

五大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 一、华夏幸福基业 1、企业背景及发展概况 华夏幸福基业成立于1998年,拥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一级资质,早期致力于河北省内的城市住宅项目开发。2002年开始运营固安工业园,逐步向工业园区运营商进行转变,目前已经形成“园区+地产”运营模式。华夏幸福基业开发版图主要位于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地。 其运营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寻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契合点,通过产业新城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获取廉价土地方面与当地政府形成默契,实现互帮互赢。 2、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运营模式 以打造“产业新城”为企业战略定位,以“园区+地产”作为盈利模式,公司在园区还未起步前,就与当地政府签订排他性的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由华夏幸福对园区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工业厂房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以及企业入院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则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与2015年提出的PPP模式不谋而合。 企业整体运作类似于中介服务,通过对产业新城的整体操盘,整合地方政府、资金、技术、高新产业等各方资源,进行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运营特点 1)选址:华夏幸福产业园多定位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城郊或县域待发展新区,以助力区 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与当地政府洽谈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争取更多利好政策; 2)良好的政府关系:凭借良好的政企关系进行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洽谈,同时能够及早 地参与地块的规划和土地整理工作,甚至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对园区规划及后期招 商均有利好。对政府来说,华夏幸福已经成为政府基建和招商引资的外包机构。 3)行政服务通道:得益于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园区行政服务直接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对接,加快园区企业办事效益,对企业入驻有一定吸引力。 4)廉价拿地:通过产业新城开发以较低的价格获取大量住宅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销售,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水泥产能增长放缓、价格上涨趋势仍存。 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8.68亿吨,与2010年初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预测的18.7亿吨非常相近,同比增长15.5%。全年销售收入预计6800亿,同比增长25%,利润将达到540亿,同比增长超35%。 水泥行业2011年总体趋势是向好的。从产能上看,2011年预计新增产能约900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约1 亿吨,总产能比去年略减一些,约为22.5亿吨。从需求上看,在2011年,“4万亿刺激政策”对水泥向上的 推动效应已大大减弱,但其大多数工程仍然在建,对水泥需求的支撑作用还在,而水利、高铁等建设的兴 起也使水泥需求得到了一定保障。特别是住建部推出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来水泥需求的新增 量约1.5亿吨。另外,城镇化建设,区域开发,都将使水泥需求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由于水泥产销率通常稳 定在98%左右(这是水泥的特性所决定的),预计2011年水泥产量将达21.4亿吨。 从2011年水泥价格上看,由于总产能并未增加,需求仍在增长,而煤炭价格上涨预期不断增强,水泥 平均价格仍会有所上涨,但不会超过2010年11月特殊情况下的价格(拉闸限电造成的价格猛涨)。行业利润 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 2010-7-14 一.现状特点及问题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泥产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2009年我国水泥产量16.5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50%以上,已连续20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水泥工业总产值5,000多亿元,占我国建材行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装备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节约型;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型转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型。实现上述根本转变的原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在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体现出以下特点: 1.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时代 实现“低投资,国产化”是中国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时代的关键,海螺集团、山水集团是实践这一过程的先行者。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飞速发展,源于对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的研究和装备的开发、设计、制造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