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娜拉——伪女权主义者

娜拉——伪女权主义者

娜拉——伪女权主义者
娜拉——伪女权主义者

53

薇,大连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娜拉历来被认为是女性争取自由和平等的代表,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许多评论家都把《玩偶之家》看成是女性权利这一主题的经典著作。娜拉身后砰的一声门响,作为对丈夫和孩子的告别,震惊了易卜生同时代的人,易卜生也因此被戏剧界赞誉为我们今天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和灵魂。(Clurman ,1977:152)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牵强的,因为娜拉本人从未受过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对娜拉的此种历史和社会印象应当予以重新评价。娜拉并不能作为女权主义的旗帜,有三点原因:其一,易卜生对该剧的序言注释被女权主义者利用,作为女权运动的宣言,而并不是易卜生的本意。其二,娜拉的离家出走是由于她对丈夫的爱和幻想因丈夫的自私和无情而破灭,与女权主义无关。其三,女权运动不值得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

1、易卜生的本意被女权运动利用和夸大

娜拉在该剧结束时摔门而走,抛夫弃子震惊了当时的人们,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当时所有的西方社会中,根据法律和习俗,女性被看作是父亲和丈夫的财产。女性不允许参加公众活动;她们受教育的权利受到限制;社会生活被严格控制着;她们进行交易财产或遗产等其他买卖活动都认为是违法的。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面临着种种束缚和压迫,女性开始寻求自主和独立。她们奋力争取投票权以及接受高等教育和选择职业的机会。到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女性已开始参加那些传统上只能由男人参加的运动,公然的敌对和反抗开始了。(Kashdan ,1976:1570-1572)恰好在这个时候,《玩偶之家》完成了,易卜生对该剧做了序言注释,提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存在两种道德法律,两种伦理意识,一种是男人的,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是女人的。它们互相不能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女人由男人的法律来评判,好像她不是女人而是男人……在当代社会

女人无法做她自己,因为这是男人专有的社会,法律由男人来起草,律师和法官依照男性观点来评判女性行为。”(Bradbrook ,1991:255)这个演说激进有力,被女权主义者拿来所用,作为其宣言,并在此后引发了大量的评论。最有代表的是批评家德里在《现代挪威历史》中指出:在《玩偶之家》出版的五年内,女性逐渐被奥斯陆这个传统禁城里的私人自由会所所接受!因此许多评论家都认为《玩偶之家》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性戏剧。但是从该剧内容来看,易卜生只是发现了问题并没有试图来解决问题。易卜生的本意是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利方面需要某些社会改变。他认为丈夫和妻子在婚姻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娜拉的出走仅仅体现了“最浅薄的被解放的女性观念,她放弃家庭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寻找‘真正的自我’”。埃里克?本特利是第一个把易卜生从那些夸大的观点中解救出来的评论家。本特利在《作为思想家的剧作家》中指出:《玩偶之家》在事实上并不是关于女性权利的,而女性权利这一主题已经对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观众施加了太大的影响并可能继续成为统治批评界。(Downs ,1979:233)易卜生本人也发出过声明:“我不是女权同盟的会员。我所写的一切并没有进行宣传的想法”。(Clurman ,1977:152)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形势需要一个女权主义运动的发言人,而易卜生戏剧中的娜拉这一人物恰好符合了这一需要,正如我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

2、丈夫的自私和虚伪使娜拉的爱和幻想破灭

娜拉的传统形象是“勇敢”,“意志力坚强”,“勇于牺牲,具有反抗精神”。即使在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压力下,她仍然能对未来做出明确的有责任感的选择。她未来的生活可能充满问题和艰辛,但是她有信心面对这些困难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这种传统的观点把娜拉从一个可爱的普通女性变成勇敢的先锋,完全违背了易卜生的原意。事实上,娜拉是一个有感情,有爱,有渴望的人物。那到底是什么能让她这样抛弃家庭、丈夫和孩子呢?是她对丈夫的爱和幻想的粉碎和破灭,并且是女权运动的影响。

3、女权运动不是文学作品的适当题材

最后,从艺术和女权运动的关系来看。在面对这部戏剧时:即女主人公拒绝自己成为父亲和丈夫的一个“玩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让女权主义成为阻挡艺术作品的绊脚石。因为女权运动这一主题只适合进行宣传,不宜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真正的艺术不应是一场激烈的争辩,因而不应是关于女权运动的。既然我们承认《玩偶之家》是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我们也就不应称之为女权运动作品。(Templeton ,1997:118)女性争取平等是与争取人的权利的其他斗争相联系的,所以它作为文学的一个主题未免有些太狭隘了。文学应该涉及普遍的,非辩论性的人类问题,女权主义无力担当普遍的,文学上的人类的代表。并且,女权运动适合扁平人物,而扁平人物大都出现在宣传手册中。除此以外,女权运动的女

主人公至少应该拥有以下一种素质:一贯的认真;冷静镇定,不易激动兴奋的性情;坚定不移的遵守法律;不自私。(Templeton ,1997:122)但是娜拉却不具备其中的任何一条。因此她无法来代表女权运动的旗帜人物。不过,虽然娜拉无法代表女权运动,但是她却可以表现整个人类。她的经历既可以是男人的也可以女人的,正符合易卜生的一个普遍主题,即人类寻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尊重。

4、结语

总之,对娜拉传统的分析太过死板和理性。只是由于易卜生写的序言注释以及对娜拉形象的传统理解刚好投合女权运动思想的需要而成为其宣言和声明;娜拉并不是受女权主义的感召和鼓舞而离开家,而是由于丈夫的自私和虚伪使她的爱和幻想破碎使迫使她去寻找自尊和生活的意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女权运动不是戏剧作品的适当题材,戏剧题材应当是普遍的,非辩论性的问题。因此,娜拉这一大家熟知的人物需要重新评价,从女权运动的

(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427)

娜拉:伪女权主义者

[摘要]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常被视为女权运动的先驱和领袖。这一历史的传统的印象应从

以下三个方面重新评价。首先易卜生为该剧写的序言注释和娜拉这一形象被女权运动利用作为其宣言,并非作家的原意;其次从内容上看,娜拉的出走只是对丈夫的爱和幻想的破碎,丈夫的自私和虚伪使他认清事实,寻求自我;最后,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不适合作为文学作品的题材,因为它是狭隘的有争辩性的,不足以代表普遍。

[关键词]娜拉;女权运动;曲解的本意;破灭的爱[中图分类号]I5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20-0053-02

54

领袖人物正名为可爱的、情绪化的、艺术的女性。

【参考文献】

[1]Clurman,Harold.Ibsen1977:223.Rpt.in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Ed.Dedria Bryfonski and Sharon K.Hall.Vol.2.Detroit:Gale,1979.233.

[2]Kashdan,Joanne G.“A Doll’s House.”Masterplots.Ed.Frank N.Ma-gill.Vol.3.New Jersey:Salem,1976.

1570-572.

[3]Bradbrook,M.C.“‘A Doll’s house’:The Unweaving of the Web.”Women and Literature1982:81-92.Rpt.in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Ed.Paula Kepos.Vol.37.Detroit:Gale,1991.255.

[4]Downs,Brian W.A Study of Six Plays by Ibsen1950:212.Rpt.in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Ed.Dedria Bryfonski and Sharon K. Hall.V ol.2.Detroit:Gale,1979.233

[5]Shaw,Bernard.The Quintessence of Ibsenism1891:170.Rpt.in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Ed.Paula Kepos.V ol.37.Detroit:Gale,1991.225-26.

[6]Templeton,Joan.“The Poetry of Feminism.”Ibsen’s Wome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110-145.

(上接第41页)

3、利玛窦将中西文化交流推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利玛窦选择强化艺术与科技文化的传播,坚持思想文化和解的路线,至今仍是不同质的文化化解碰撞与对抗,实现文化沟通与对话的有效途径。他由此开创的中西文化沟通工作对中西文化进步所产生的不同的历史遗响,有力证明了面对外来文化,必须自觉调整自身文化特色继承与更新的内在需求,把外来文化本土化,才能有效推动自身文化的可持续进步。这就是利玛窦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他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采取的方式,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利玛窦是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作为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典范,他面对跨文化接触做出的反应,为我们今天在面对不同文化群体时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流者,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利玛窦,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华书局,2001.

[2]曹增友.《传教士与中国科学》[M].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3]樊洪业.《耶稣会士与中国科学》.人民出版社,1991.

[4]裴化行(法国)著.管震湖译.《利玛窦神父传》(上、下),商务印书馆,1998.

[5]林金水.《利玛窦与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罗光.《利玛窦传》[M].台北县辅仁大学出版社,1982.

(上接第42页)恢复。使排瑶人民的情感得到宣泄,审美心理愈加趋同一致,从而对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加热爱,使其具有了世代传承的可能。研究耍歌堂这一瑶族人民的盛大民俗活动,对于舞蹈工作者对排瑶大长鼓舞的研究、挖掘、抢救以及保护等各个阶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紫晨.《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载于《舞蹈》1989年第一期.

[2]清李来章.《八排风土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八).

[3]玉时阶.《瑶族文化变迁》[M].民族出版社.

[4]练铭志,马建钊,李筱文.《排瑶历史文化》[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5]叶春生,施爱东主编.《广东民俗大典》[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6]唐剑明.《百里瑶山采风录》.载于水石连州网,2007.

[7]李默.《广东瑶族历史资料》[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注释】

①练铭志,马建钊,李筱文.《排瑶历史文化》[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487页.

②叶春生,施爱东主编.《广东民俗大典》[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617页.

(上接第49页)

2.2平衡语言交际手段的差异。

3、结语

全球化的旋流使各种民族文化相遇,科技的发展使世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种族,讲着不同的语言的人们可以轻易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凸显出译员理解多元文化的必要性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迫切性。对于有志从事口译工作的外语学习者而言,首先须确保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同时还要拓宽知识面、补充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加某些科技常识,即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Paul Ku maul.Kreativesübersetzen[M].图宾根施陶芬贝格出版社,2000.

[2]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上接第50页)们现在所必需的。

4、“孔颜乐处”对我们构建精神家园的启示

“孔颜之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孔子和颜回在贫困潦倒的情况下,仍然乐观处世。并不是他们喜欢这种“曲肱、饭疏”的生活,而是因为他们对物质、名利的淡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泰然处之。这对我们现代人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我们现在不快乐的根源就是因为我们对名利、物质的执着,只要我们淡看名利,我们就会轻松、快乐起来。

但是,我们提倡“孔颜乐处”,并不是要求人们追求贫困落后,安于贫穷耻谈富贵。而是说无论贫穷、富贵,都要有自己的精神操守,贫穷时不要为了财富而去铤而走险,而是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富贵时,淡看名利富贵,不要“为富不仁”。“笑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这种境界相信大家都很喜欢。平静我们浮躁的心,我们就一定会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论语》[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2]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思想史》[M].人民出版社,2006.

[3]王正平.《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M].上海三联书店,2004.

[4]夏海.《论语与人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上接第52页)价值观和情感。两者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身不同于别人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个人风格,因此,对同一首作品的诠释,也应该有不同的感受。表演者在充分了解了创作者的创作背景之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个性,从而使一件伟大的作品既能感受出创作者本身的创作思想,又能感受到不同的表演者精彩表演所焕发出的独特魅力和光彩。所以,音乐的创造性贯穿于每一件作品音乐生命的始终。不仅要求创作者要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挥出创造性,创作出经典的传世之作;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也应该将创造性与个人风格结合起来,使经典的音乐作品通过自己的倾情演绎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在表演中能够“独树一帜”,倾倒众生。从而,通过创作者和表演者的双重创造性,最终带给听众最佳的情感共鸣和最美的听觉享受。

现代科技对中国政治影响

现代科技对中国政治影响 丁科 现代科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方位的进步所必需具有的。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现代化是基础,政治现代化是保证,文化现代化是标志,国民现代化是核心。中国的科技的现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始,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一个事实是无可争辩的,即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经过近150年的努力,中国现代化还没能完全实现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政治改革的失败与迟缓,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难题。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和科学革命及对社会功能有重要影响,技术和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功能,科学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功能,同时从主体意识、人权范围、人权实现和人权观四个方面科学技术对人权发展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科学技术因素的生产力对人权的产生、发展所产生的根本性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产生的根源,指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人权观念是平等观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上的一种客观要求,人权的性质和范围受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相应的文化发展所制约,归根到底决定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无庸置疑,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现代化运动都会带有自己的特色。但不要忘记,人类现代化的源头是欧洲。工业化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可以不带有西方的人文特色,但政治民主化是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不可能不包含西方人文精神。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现代化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自由精神、平等意识、人权观念、法治理念,特别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在古代希腊各共和国中,在中世纪各城市中,在先进的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民主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运用程度。”现代民主制度是古希腊各城邦共和国(特别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迄今为止,除古希腊各城邦外,我们还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古代实行过民主;除欧洲以外,我们也没有发现其他地区的城市在中世纪推行过民主制。就中国而言,虽然“民主”一词在西周时期就使用过,但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风马牛不相及。民本政治的核心是如何“治民”——管理老百姓。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民治”,即人民管理国家。在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每个公民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都可以参与国是的决策。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在家的基础上组成族,再按同样的模式,从家族扩大、演变成国家。小家(家庭)与大家(国家)结构的相似性及其互相之间割扯不断的特殊联系,使中国的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家庭伦理文化。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在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使得自由、自主、平等、权利等现代意识在国民思想中难以生根。要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必须实现从民本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换。而要实现这一转换,又必须给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与西方现代民主文化一段相当长久的磨合时期。只有走过了这一艰难的磨合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水到渠成。

专项训练五政治民主化

专项训练五、政治民主化 一、选择题 反对专制统治、实现民主政治是近代以来进步的中国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回答1~4题。 1.思想领域内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首次冲击发生在() A.维新变法运动期间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期间D.国民革命时期 2.1912年宋教仁组建国民党,称“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下列关于国民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而成 B.成立之初主要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D.在当年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 3.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革命派想用它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 D.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制定于()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长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充满光荣,也历经磨难。回答5~8题 5.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殖民势力深入长江流域,其间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A.九江B.汉口C.沙市D.重庆 6.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诞生在() A.武汉B.广州C.上海D.长沙 7.北伐战争使革命力量迅速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民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北伐战略方针 ②共产党人冲锋在前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③各派军阀混战不休削弱了自身的实力 ④国民大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下列发生在长江流域的重大事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 ①南昌起义②五卅运动③淞沪会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中国政府坚持的对日关系的立场是以史为鉴、和平共处。回答9~11题。 9.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纵容B.日本推行“大陆政策” C.朝鲜东学党起义D.清政府消极避战的政策 10.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对华北地区进行侵略、渗透的重大事件有() ①进犯察哈尔地区②策划“华北五省防共自治” ③占领平津地区④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的手段除军事方面,还包括() ①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②推行奴化教育 ③对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④扶植傀儡政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20世纪70年代,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事件是() A.“文革”浩劫结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的缓和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充满曲折,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发展。回答13—16题。

中外近现代的民主法制

中外近现代的民主法制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外近现代的民主法制(或民主政治)进程: 一、世界近现代的民主法制建设 1、文艺复兴:以人为本,强调人性。 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强调人权、法制。 2、英国的《权利法案》 法国的《人权宣言》 《民法典》【强调、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美国的《独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俄国1861年改革:农民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从事工商业。 日本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 3、罗斯福新政: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人民当家作主。 5德意日法西斯建立:民主法制遭到极大破坏和践踏。 6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有产者。少数人享有的民主权利。 二、中国近现代民主法制建设 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要求民主共和,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政治在我国确立。 3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专制,倡导民主、科学。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五四运动:我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1931年中共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3)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1945 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 5)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初步建立多 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的政权。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主政治。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颁布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遭到极大破坏践踏。 6)1982年通过新宪法,以及后来的其他法律,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 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基层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三、西方先进民主法制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维新变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主要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君主立宪制,兴民权,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2、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美国,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3、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我国传播,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继承和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 篇一:第4讲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题点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c.人权 () b.社会保障d.君主立宪 2.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在美国支持下建立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和自由题点2新中国三大新型民主制度 3.至20xx年底,西藏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达610亿元,年增长率达12.6%。(《20xx年西藏政府工作报告》)从

政策层面看,西藏地区自1965年成立自治区以来稳定发展最基本的经验应是 () a.实施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推动c.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西藏地区人民世代辛勤劳动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确立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执政党地位b.属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c.类似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度d.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 () 6.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度的不同点有() ①经济基础不同②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③活动原则不同④分别属于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a.①②③④c.①②③b.①③④d.①②④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1

B 柏拉图指出一个理想国具有(ABCD)的美德。 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监督和防止权力腐化的“第四种权力”。A 新闻舆论 被看作政治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ABCD 比例代表制的具体计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CD。C 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这种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就是现代A制度。A 政党 传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被认为是AD。A 全能主义D 一元主义 从宏观结构层面分析,政治文化主要由BD构成。B 政治心理D政治思想 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ABCD 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三代“权利”的是ABC A 少数民族语言权B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 C 民族自治权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一代“权利”的是ABCD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ABC)A集权原则B 分权制衡原则C 议行合一原则 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看,占据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主要是A 自由主义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D的政治行为。D 普通公民D 大致来说,实现政治合法性途径有A 宪政建设B 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D建立政治共识 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点在于(ABD)。A 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B 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D 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D的形式来实现的。D重叠共识 德国社会学和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AC)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 C 法理型权威国家 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C利益 第二次民主化浪潮的政治背景是取代ABC。A 法西斯统治B个人军事独裁统治C 殖民地统治 第二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B 军事战争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政治背景是取代BCD)。B 人专制统治C军人政体D一党制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C妥协D选举 第三条道路有许多不精确的表述。原因在于第三条道路综合了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传统,包括A 现代社会民主主义B 现代自由主义C 保守主义 第一次民主化浪潮的政治背景是取代A绝对君主制D 贵族制统治 第一次民主化浪潮实现民主化的方式是A 暴力革命 第一个真正论及公民政治参与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意义的近代理论家是D托克维尔 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ABCD E 儿童时期的政治社会化一般以ABCD带有情感性色彩的政治认知和感情培养为主要内容。 F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B,认为政治权力最终属于人民,这成为现代民主共和制的理论基础。B 人民主权论 法国思想家B认为,民主共和国的存亡,取决于公民的“品德”,一旦社会大多数人失去这种品德,或者被“民主的急躁”所支配,民众的行为就会失去规制,民主的缺陷将会变本加厉。B 孟德斯鸠 法国思想家D曾经指出:民主国家的一个非常自然、但又非常危险的本能“就是使人轻视和不太考虑个人的权利”;多数享有无限的权威,不仅容易使个人的意志受到征服而造成思想的专制,而且也容易造就“巴结大多数”的国民心理。D 托克维尔 法国思想家B曾经指出:在政治生活中,共同的敌意几乎总是友谊的基础。B 托克维尔 方案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D 理想主义 分权制衡主要是C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C 资本主义G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 ACD)。A公共政策 C政治体系 D政治过程 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D公共利益 构成了代议制民主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B 社会契约理论C 自然法理论 古希腊时期的AB)把民主视为“暴民政治”或“愚民政治”。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 国家三要素说认为具有AB)即为国家A权者B土地 H 汉朝的董仲舒创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使B政治观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B 神权 划分选区的依据主要有AD。A 行政区原则D 人口分配原则 J 基于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学家将一种总体的政治文化划分(BCD)。B 政策文化C 过程文化D体系文化 集权原则是BD)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B奴隶制D 封建制 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D 宪政 就其行为方式来说,政治参与常见的和主要的方式有ABCD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造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批判。它努力发觉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女性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在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批评的思路与方法,体现了它的开放性,增强了它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一、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来源 首先,女性主义批评是西方妇女运动高涨的产物。 在19世纪60年代前后,在西方出现了风起云涌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向现有的制度提出了质问,并努力将这种质问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妇女应是什么的问题,女性气质和女性特征怎样界定以及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女性主义批评应运而生。它首先发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如在作为主流文学的男性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性别歧视存在;及时女性作家的作品,多数也收到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从而对之加以批判。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正是这样依托着争取女权的政治斗争的强大动力而发展起来的,它同时又反过来为女性政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其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文学理论和批评方面的思想来源。 一是60年代起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了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多方面的启示。当女性主义批评崛起的时候,正是形式主义和新批评走向没落、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转变、新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女性主义批评冲破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方法,注意吸收被新批评所摈弃的作家生平资料,并重视进行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分析;对新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也对她们洞察妇女自身的地位及女性文学与阶级、种族冲突的密切关系提供了帮助;解构主义则为她们消解文学创作和作品中的男女二元对立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二是女性主义批评继承了一些先驱者的理论创造。其一是弗吉尼娅·沃尔夫,她是著名的意识流作家。(1)她肯定了女性文学有不同于男性文学的独特题材、语言、风格等,并努力寻找妇女自己的文学传统。(2)她明确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思想,认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3)她对妇女创作的考察常常注意从她们经济地位、社会阅历、文化教育入手,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中,不仅广泛的生活经验之门对妇女关闭,而且法律和习俗也严格限制了她们的感情生活。其二是西蒙·德·波伏娃,他在《第二性》中指出:“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这种”女性是形成的“观点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对后来全世界的女性运动发生了重要影响。

政治学原理-单选

政治学原理----选择: Z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Z 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 Z 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Z 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势、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Z 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权力研究途径。 Z 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 Z 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Z 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科学研究。 Z 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数据问题。 Z 政治权力具有权威性、扩张性、排他性、强制性、支配性。 Z 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公共权力、人性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Z 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Z 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权力结构的稳定、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 Z 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 Z 布坎南、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Z 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现代化过程。 Z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Z 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民主制。 Z 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冲突、竞争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是一个重要指标。 Z 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D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 D 法律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D 多元民主理论认同精英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持有不 同观点。 D 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 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市场化、文化世俗化、政治文明化、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D “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 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新社会民主主义、后社会主义。 D 法国、阿根廷的总统是由直接选取举产生的。 D 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的是通过重叠共识的形式来实现 的。 D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 M 美国政治学家电器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天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M 马克思主义政治凤凰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M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M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M 马克思主义认为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私有制、分工的产物。 M 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代议制民主制。 M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M 美国政治学家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 M 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宪政民主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M 民主的限度包括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Y 1949-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民众主义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Y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Y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 Y 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Y 英国政府一直在保守党、工党的轮流执掌之下。 Y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Y 议行合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Y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草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Y 1970年代以后,新右派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Y 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Y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葛兰西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Y 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 Y 舆论监督以其评价性、广泛性、及时性、公开性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政 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官本位、“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权力本位。 C 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政治共识,它意味 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C 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义务、责任、 权利关系。 C 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体制 的民主化改造。 C 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技术革命、 各国的制度变革、跨国公司。 C 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政治制度化、减少政治参与。 C 从总体上而言,善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效率精 神、契约观念。 C 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公民权。 C 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复决权、罢免 权、创制权、选举权。 C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社会伦理研究高 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C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苏维 埃政权形式、巴黎公社政权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Z 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 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Z 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汉密尔顿指出,一个国家的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 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 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Z 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 律便应成为国王。 Z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Z 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议会民主政治发展的产 物。 Z 纵观各国的宪法,司法独立、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体现了法治原 则。 Z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参政党。 Z 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社团、政党是现代政治 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Z 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大众传媒、立法机关、超国 家机构、政党和议会党团。 Z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示威抗议、政变、 恐怖活动、司法诉讼。 Z 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政治改 革。 Z 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马克斯·韦伯。 Z 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 结果。 Z 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Z 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 程。 Z 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助于促进政治 民主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 G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 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G 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妈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 公民可以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选举权利。 G 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G 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 G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 上。 G 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单位化政党的典型。 G 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 途径、组织政府的手段、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形成和培养 政治精英的渠道。 G 契约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 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 治理。 S 孙中山先生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S 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S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S 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宽容、不要期望过高、自立、多元化,这 即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S 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S 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国有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S 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 标、合作、伙伴关系、协商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S 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制度效率、回应性、管理效 率。 S 社会主义将议行合一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S 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 S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 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S 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其制度 化、独立性。 S 法国、意大利是多党制的典型。 S 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公共利益、市场原则认同之上的合作。 S 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 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S 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S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S 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X 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英国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 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X 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X 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平等选举原则、直接选举原则、间接选 举原则、普遍选举原则。 X 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英国。 X 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 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X 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选民的活动, 以期发现政治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 X 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产生的逻辑 起点。 X 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为特点。 X 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 富、反对暴力革命。 X 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自由 经济、强国家。 X 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X 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世界观的统一,而要求政治秩 序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X 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宽容和理发精神、自由 原则、秩序原则。 X 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程序正义。 X 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 识的提高、政府的执行危机、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利益冲突加剧。 J 欧洲共同体、独联体、东南亚国家联盟均属于帮联制的。 J 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 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J 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 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 才休止。……要防止临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J 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 政治权利主要包括民主权、平等权、自由权。 J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 基本的途径。 J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J 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政治、道德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 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J 法治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 J 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 社会平等、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 W 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限 任、监督、选举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W 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申诉和控 告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 W 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 出有限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原则,限制了公共权力,还主张 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W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完善人大的罢免 制度、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W 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 20世纪。 W 《公民文化》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 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R 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治、礼治。 R 罗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 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R 布坎南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 “同意限定公正”。 R 人们把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 述。 B 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互相监督、长期共存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B 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 以法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 B 自由主义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 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L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自治。 L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权威、平等、自治。 L 两党制以英国、美国最为典型。 F 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T 理想主义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 是“公民自治”的结论。 Q 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自愿,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E 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改革、经济干预。 H 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实用主义,反对任何宏大 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从女权主义分析朱丽叶和崔莺莺

从女权主义分析朱丽叶和崔莺莺 外汉本101班杨连飞 学号1002402129 摘要:女权主义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现女权主义已发展成熟还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女权主义也有萌芽。在外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作品有体现女权主义的影子人物。王实甫的《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为中西爱情名剧经典之作。虽然写作时代背景不同,但从女权主义角度来看,朱丽叶和崔莺莺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以及代表性。朱丽叶和崔莺莺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土,却都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妇女阻碍,成为坚持维护爱情的勇士。本文将从女权主义比较分析朱丽叶和崔莺莺的女权影子。 关键词:朱丽叶崔莺莺女权主义反封建一见钟情 一.不同时代的作者的写作意图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描述张生与崔莺莺故事中人物性格最鲜明最具反封建的作品。王实甫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大约生活于元成宗贞元、大德年间(约公元1295-1307年,而西厢记杂剧大约作于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间(约公元1299-1307年)。王实甫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蒙古族统治者和汉族封建地主联合起来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这一时代特征使王实甫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与封建礼教的矛盾斗争中鼓舞人们要为自身的幸福生活作斗争。而崔莺莺这一人物的重新缔造,也是很具有反封建的精神。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背景下,父权主义一直占主体地位,中国古代女性也深受“夫为天,妻为地”、包办婚姻、禁足于闺房等封建礼教和地位压迫。崔莺莺这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下的时代,被赋予打破包办婚姻、勇于追求爱情的反封建女性形象,具有深刻的意义,也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王实甫的《西厢记》隔离近三百年的时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作品,那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在写作上渐渐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莉莎白女王统治时期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现实中实现人文思想充满了信心。朱丽叶这一人物的缔造,给封建羁绊与传统势力带来了冲击,用他们以死相换的爱情给予歌颂。虽然其结局为悲剧,但整个剧的基调却是乐观、激越、明朗的。在剧中,朱丽叶有着西方女子特有的奔放,乐观的性格。她在封建时代下,不顾家庭的宿怨,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表现出离经叛道的精神。从女权主义看,不论是当时的封建社会还是近代,女性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主体,往往是不被承认的,只有依靠女性自己自强不息地自我奋斗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朱丽叶和崔莺莺的反封建精神正说明了一点。 二、在爱情中分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中的两对主人公的故事有些许相似,我现从他们之间的爱情发展过程中探索两剧女主角如何体现女权主义。 (一)故事的开始 王实甫的《西厢记》语言优美,情节迭澜起伏,在环境与人物描写也堪称清丽。在第一本第一折,张生初见崔莺莺,张生是这样描述崔莺莺“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张生借故要住普救寺,于崔莺莺烧香时,与其对诗。在“月下联吟”这一场,崔莺莺听到张生吟诗时,怦然心动,惊喜之余马上应韵而利,“兰闺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表现出莺莺对眼前在封建礼教下的空虚和寂寞生活的极度不满。被困于闺房的莺莺还被老妇人派红娘来盯着,开始有了反叛厌恶之意,直道:“俺娘也好没意思”。从此可以看出对张生一见钟情的崔莺莺内心已开始对封建礼教有抱怨,但是深受封建教育的她此时还没有反抗之意。相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一见钟情,深陷在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09汉本(2)班肖惠 0920021232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典范。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它是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活动课。一般语文活动课上,老师都为我们放映由世界名著改编而成的影片,那天她给我们放映的正是这部叫《简·爱》的电影。看完后,我心喜若狂,我真的好喜欢这部影片。人们常说影片里总是找不到书本里的魅力,我放学后就去了书店买书。到现在,我看书已经看了三四遍了。我们总是习惯从语文考试的角度来分析《简·爱》,而今天,我想在此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它。 一、女权主义 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与性格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性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啊)、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权主义哲学主要表现为:女性境遇的考察;女性存在的缺失;女性权力的实践;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女性自觉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确立;女性的人道主义公正;女性的组织建设重整是亟待实现的;女性话语权力,话语主体和话语实践;女性发展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确立。 在我国,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男女平等是女权注意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性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二、夏洛蒂及其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小说家,生于约克郡。她曾两任家庭教师,后在布鲁塞尔学法语,回国后想办学校未成,然后继续了自己一直想成为作家的梦想——开始写作。她一生中共创作了四部小说(即《教师》、《简·爱》、《谢莉》、《维莱特》)和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爱玛》,但她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描写女性要求独立自主、捍卫人格与尊严的强烈愿望,这在以往的英国中还不曾有过,从而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构成了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基本特色,对当时乃至二十世纪的作家和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关心女性自身命运、权益和地位的女作家,更是尊她为先驱,并把她的作品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而小说女主人公与作者本人的身世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亲切感人的魅力。 三、《简·爱》主要内容 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是一名孤儿,出生于一个穷苦牧师家庭。幼年时,父母因伤寒病相继去世,她就被送到舅母家抚养。在那里,她度过了十年被轻视、受虐待的生活。后来,她又被理德太太送到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是个冷酷无情的伪君子,用种种方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受到了折磨和无理惩罚。在孤儿院毕业后,留下做了两年教师,但她已经非常厌烦那里的生活,便决定离开。她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去当家庭教师。庄园主人罗切斯特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表面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女权主义分析

2015年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 2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3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及美国梦的幻灭 4 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 5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幽灵叙事探析 6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7 从跨文化角度对中美语言禁忌的浅析 8 写作的真“趣”——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文体学分析 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 1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3 詹姆士?费?库伯《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殖民主义 14 浅析小学汉英双语教学 15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or 16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17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18 试析美国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因素 19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20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 21 Financial Translation Industrialization 22 论合作语言学习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 23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名汉译中的应用 24 运用目的论对比分析爱伦?坡《黑猫》的两篇中文译本 25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策略研究 26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 27 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对比研究 28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29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30 电影《喜福会》反映出的中西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31 On the Pursuit of Ideal Home in Cold Mountain 32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33 英语谚语的修辞分析 34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35 浅论《黑天鹅》电影的象征手法运用 36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 37 《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际功能文本分析 38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 39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 40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41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 42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