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多少书

读多少书

读多少书

读多少书

常常这样对自己说,不读书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不思考不知道自己的浅薄.

在书面前,我常常感到畏惧和空虚.

想读书,可是书海浩瀚,怎么读书,读什么书,

也成了个问题.很多人常常面对一大堆书却如老虎啃天,无从下口.

有个同学在课堂上跟老师说他很想读书,但是不知道读什么书.

南方周末阅读版的秘密书架,也许可以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

虽说读书要读原著,可是原著也是汗牛充栋,那么就读大师们推荐的书吧

读大师读过的书,也是一条捷径,至少是一种不错选择.

对此,笔者收集了部分南方周末"我的秘密书架"栏目文章.

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完整的地方希望各位豆友补上.

李强: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

以政治学理论为业有一些特殊的乐趣,其中之一便是读书比较泛,举凡哲学、历史、经济、法律、社会学等都与政治有关,均需有所涉猎。而且,久而久之,以政治的视角读书,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以历史为例,不同的人读历史会有不同的感受。一部西方史,在艺术家、哲学家或文学家眼中,会呈现出颇为不同的景象。哲学家往往会对古希腊文明叹为观止,海德格尔专家陈嘉映曾盛赞“说不尽的希腊文化美”,这在哲学家中颇为典型。不过,对一个研究政治理论的人来说,西方历史也许会展示出一幅不同的画面。

当然,这里首先涉及一个问题:什么是政治?不管人们对政治如何解释,我以为政治的基本关怀就是在一个群体内部维持稳定与秩序,当该群体与其他群体发生冲突时,保障安全与尊严。如果用这一标准来阅读西方历史,就会得出一些与哲学史专家全然不同的结论。

譬如,希腊被公认为西方文明的滥觞之地。在哲学家眼中,希腊文明美不胜收,哲学、艺术、悲剧、史诗群星璀璨,构成西方文明的坚实基础,写下了整个人类文化史上

至为灿烂辉煌的一页。但是,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希腊文明的价值恐怕会大打折扣。当时,在爱琴海与爱奥尼亚海之间这块今天看来并不广阔的土地上,存在着上百个城邦,尽管这些城邦出现了像雅典民主这样伟大的制度,为后人的政治理论探讨提供了很多启迪,但从政治的视角来看,希腊的政治实在难以令人憧憬。城邦规模较小,少则几万人,多则二三十万人。而且,城邦之间战争频仍。最终,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两大军事同盟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伯罗

奔尼撒战争,整个希腊文明元气大伤。著名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争,可谓第一部伟大的西方政治名著。

希腊衰颓之后,罗马取而代之。许多人把罗马仅仅看成一个文化的传播者,认为在哲学、艺术、文学等方面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大为逊色。但若从政治的角度视之,罗马乃是西方第一个真正奠定了现代政治基础的民族。波利比乌斯(Polibius)在其《罗马帝国的崛起》(TheRiseofRomanEmpire)中描述了罗马共和国的崛起,描述了罗马如何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开始,经过短短53年时间,从一个城邦共和国发展为横跨三大洲的帝国。波利比乌斯将罗马成功的秘密,归因于罗马的共和政体与公民的美德。

对于罗马人的美德,巴洛的《罗马人》有相当敏锐的观察。巴洛告诉我们,“罗马精神是农夫和士兵的精神;但既非农夫,亦非士兵,而是农夫-士兵(farmer-soldier)的精神”。罗马人的性格与希腊人迥然不同。罗马人“质朴”、“严肃”、“虔诚”、“淡泊”、“勤勉”、“严以待己”、“无比坚强”。罗马人崇尚“行动”,而不是思考。她蔑视希腊人的文过饰非、夸夸其谈。借用我国传统儒家“文质彬彬”的提法,希腊人是“文胜质”,而罗马人则有“质胜文”的倾向。

罗马人对美德的追求可以在罗马留给后代的经典

著作中得到印证。在这方面,西塞罗也许是最好的例子。西塞罗既是古罗马伟大的政治家,又是在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他的《国家篇》与《法律篇》包含了古典共和主义理念的权威阐释。不过,我更喜欢阅读他的《论老年》、《论友谊》和《论责任》。尤其是《论责任》,该篇是西塞罗写给在雅典学习的儿子马尔库斯的信,类似于我们的《傅雷家书》或诸葛亮的《诫子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辈如何成人的谆谆教诲。西塞罗告诫儿子要以追求“道德上的善”为目标,履行人生的“道德责任”。尽管西塞罗的“善”的理念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但仔细阅读他的著作,我们还是可以体察罗马精神和希腊精神的区别。罗马人的“善”体现了坚毅、质朴,体现了对政治共同体的责任与挚

爱,体现了为共同体战斗、牺牲的精神。西塞罗在信中对希腊精神和罗马精神作了对比,他说,他十分欣赏希腊哲学中对于真、善、美的孜孜追求,以及充满思辨精神的形而上学特征,他嘱咐儿子有机会一定要阅读希腊哲学。但与此同时,他也非常明确地告诉儿子,要认真阅读父亲的演讲与哲学著作。“因为,虽然这些演讲显示出一种比较奔放刚健的风格,但我的哲学著作中那种冷静谨慎的风格也是值得培养的。另外还因为,迄今为止在希腊人中我还未曾见到过一个集这两种风格于一身,既滔滔不绝地演说又能平心静气地讨论哲学的人……”

当我们阅读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罗马人》以及西塞罗的“三论”之后,希腊与罗马这两个文明在政治上的差异就非常清晰了。前者追求真善美,追求自然的正当,后者却以美德、以共同体利益作为至高无上的标准来构建共和国。在政治上,后者显然是成功者。一方面,罗马共和国内部秩序井然有条;另一方面,也是西方人常常炫耀的,就是罗马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开始,以短短53年时间,建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伟大帝国,这个帝国奠定了整个西方后来历史演进的物质地理基础。

罗马帝国解体后,西方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大约

从11世纪开始,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兴起了现代意义的国家。在欧洲现代国家构建以及现代化进程中,最早肇兴而且后来最成功的,莫过于英国。包括休谟在内的许多英国史家喜欢将英国人视为“罗马人的后裔”。有一部在西方极为畅销的、由SimonSchama撰写的多卷本英国历史,在追溯英国的历史渊源时,着力探索罗马与英国的关系。该书第一卷的书名《在世界边缘》(AttheEdgeoftheWorld?)会激起读者的无边遐想。这片相对于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及其“内湖”地中海——而言的蛮荒之地,这个由数代罗马统治者苦心攻略经营的海外殖民省,居然自诩为罗马人的后裔,而且居然在近代成为世界的中心,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开拓者,成为现代世界秩序的构建者!

英国人以罗马后裔自居,并不是在民族或血缘意义上讲的,而是在政治制度与文化层面上讲的。任何一个描述英国政治制度的人都不会忽略英国宪法的混合政体原则。这一原则恰恰是罗马共和国政体原则的近代翻版。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对英国近代宪政的起源与沿革尚缺乏有分量的研究。2001年,中国法制出版社重印了民国时期翻译出版的英国著名法学家戴雪的《英宪精义》(雷宾南译),是英国宪政难得的优秀读本。

除了政治制度外,英国人认为自己的文化也与罗马文化有相似之处。像罗马人一样,英国人质朴、坚毅,不尚浮华。他们在哲学上不耽迷过于形而上学的思辨,文学艺术上也不崇尚令人目眩的虚华成就。英国哲学以经验主义为特征,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基于这种哲学之上,英国人在探讨政治问题时注重历史与经验,从不试图根据抽象的形而上学理念推导出现实的政治原则。英国著名史学家G.M.Trevelyan在其多卷本的《英国历史》(HistoryofEngland)中曾自我解嘲似的写道,英国产生过伟大的政治家,却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政治理论家,英国政治的奥秘是由孟德斯鸠等欧洲大陆学者发现的。我以为,

G.M.Trevelyan在这里并不是恭维大陆理论家,而是为英国人注重实际、不尚浮华的文化自豪。

当然,最能体现罗马精神现当代风貌的首推美国。西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美国宪法的共和主义精神带有强烈的罗马影响的烙印。“罗马的荣耀、权力与美德”激起美国制宪之父的无限向往。“罗马的榜样给了美国人民试图建立一个均衡的大陆共和国的勇气……而罗马堕落为专制主义以及

后来英国的堕落为美国提供了令人恐惧的警示。”无论从美国制宪时期重要人物的笔名,演讲的引文,还是制度的设计,都可以清楚地看出罗马的影响。最近国内翻译出版了两卷本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对于任何想要了解美国政治

和历史的人来讲,这本书都是值得推荐的。该书详尽记录了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全过程,再现了当时的著名政治家

的风貌。认真阅读过这部文献后,任何人都不会怀疑,美国宪法是在罗马模式、英国宪政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的。而且,麦迪逊、汉密尔顿等宪法之父身上所展示的美德,恰恰是我们所熟悉的坚毅、审慎、务实、爱国的罗马精神。美国人从建国第一天起就有在新大陆构建“新罗马”的梦想,这一梦想

持续至今,愈久弥坚。

如果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来阅读西方历史的话,就会发现西方历史几千年,尽管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方面英才辈出,灿烂多姿,但是在政治方面真正成功的例子,不过罗马人及其后裔,即古罗马、英国和美国。如果允许我作一种比较简单化的概括的话,西方文明在政治上实际存在两个传统:一个是上述“罗马-英国-美国”的传统,另一个则

是希腊开启的传统。后者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精神中得到升华,又在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的近现代德国哲学中得到更为完

善的展现。德国哲学家大多崇拜希腊哲学,因此德国人在政治上也追求至善至美,追求永恒的自然正当与绝对的真理。这一特征既可以从康德哲学中看到,也可以从当代德国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哲学家那里发现。但是,正如当代英国一位

极为出色的政治哲学家彼德?拉斯莱特(PeterLaslett)所言,政治乃至关重要之大事,绝不应轻易交付哲学家处理。政治事务的处置需要审慎、务实与坚毅,需要经验和智慧,而哲学家只能提供理性与原则。哲学指导下的政治很难成为成功的政治。

今年国内有一本颇为畅销的《往事并不如烟》,书中引用张君劢先生的一句话,“学政治(学),要在英国。学哲学,要在德国”,的确颇富见地。

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主义》(中国社科出版社)。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西方政治哲学,马克斯?韦伯的社会政治理论,西方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命运。

南方周末2004-06-10

载2004年9月2日《南方周末》

小俗堂选美谱

——我的秘密书架

戈革

戈革。科学史家。1949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石油大学(北京)退休教授,11卷《尼尔斯?玻尔集》汉译者,著有《宏观电磁场论》、《尼耳斯?玻尔--他的生平、学术和思想》等。2001年7月,获丹麦女王马格丽特二世授予的“丹麦国旗勋章”。

老夫今年八十有二(周岁),视力本很不好,近更屡作阶梯式的下降,现在用美国放大镜读那等字迹又小又灰的书刊,真如在“蚩尤之雾”中看那五里开外之花,故俺已渐渐进入“不读书、不看报”之挨骂境界矣!乃忽得本报编辑电话,命我写一篇2500字的短文,谈谈平生最爱之书,这真如“打鸭子上架”的一般,奈何,奈何!

伏思小老儿本是书痴,虽然被那混账小辈贬为

“既无……,又不……”,但平生所见之书,倒也非“千手观音”之屈指可数,然而老夫岂是那种动不动就写出“自我包装”之肉麻怪文的“著名学者”乎?这便怎么处?

幸好俺还练得有“救命三招”的功夫。当年某前辈学者喜欢词曲,所刻之书称为“不登大雅堂丛书”。俺一生爱读小说,当年拿到某一小说,便作出顾不得学年考试而开夜车读小说的痴事来。因此现在准备抛开所有的圣经贤传、煌煌巨著,专门在那种“闲书”中讨讨“生活”,开一“花榜”,倒也有趣。此种花榜,当然不能“教育”别人,更难夸张自己,只能算得一个“无聊之极”。夫不登“大雅”,便是“小俗”;开列“花榜”,便是现代之“选美”。以上是“题解”,现在张榜如下。

第一,当然首推《红楼梦》。当年我读《红楼》,不知几百千遍,直到能知其中每一小人物事迹,能背所有回目及诗词曲,例如宝玉在酒宴上唱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和甄士隐为《好了歌》所作的注释“陋室空堂……”等等。我不知《红楼》对我们这一辈人何以有偌大魅力。我的晚一辈人已较少读它,再晚一辈人已经绝少读它而改看日本式的漫画书了。

第二,《西游记》。所谓“奸、盗、邪、淫”四大名著中,我只喜欢《西游记》,可惜此书已被“电视剧”完全糟踏了!

第三,《儿女英雄传》。尤其是旧有一种评注本。评者和作者配合得有如两位相声演员。本书的语言十分流畅动人,但现在青年人已无法欣赏之!

第四,《聊斋志异》。现代人不能欣赏,便永远失去了一部分生活乐趣。

第五,武侠小说中有一种评书话本,最著名者当推《三侠剑》(作者张杰鑫),现在已绝迹,晚出者都是删节本,不好!

第六,幼时爱读《江湖奇侠传》,五十年前书

被禁,后再印出,我已不喜欢了。

第七,几年以前,我买了并读了《还珠楼主小说全集》,其中最负盛名者当然是《蜀山剑侠传》和《青城

十九侠》。另有一书名《云海争奇记》,也颇精彩。但还珠的小说大多没有写完,令人至感遗憾!

第八、金庸小说的优缺点在此不能评论。我认为这是所谓“现代武侠小说”中惟一可以反复阅读者,别人的

作品大多不堪卒读。我尤其反对古龙,认为他的书和混帐电视连续剧是一路货色,而金庸的书一改成电视剧便都被破坏了。金书中我也选《天龙八部》。我曾作《挑灯看剑话金庸》一书,无人肯予出版。后来书稿被一台湾人骗去,现其人已死,书稿不知能否追回也。拙稿中有一章论“谁是理想的情人”,于金著诸女角中我首选王语嫣,并有《鹧鸪天》咏之曰:

生小琅环读秘书,由来国色出姑苏,

分明井底投怀燕,正是心头记事珠。

辞绣阁,走江湖。幡然一悟辨贤愚。

年年大理茶花好,恩爱深宫锦不如。

第九,外国小说我也读得不少,尤其是所谓的“经典著作”。我不管专家们怎么说,我自己认为《一千零一夜》真是一部奇书,但它比不上我国的《西游记》。

第十,欧洲小说中确实有许多动人心魄者,但我是一凡人,最喜欢的是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说也奇怪,此书我在“文革”以前竟未读过。“文革”中我被诬定为“秃头无字反革命”。有一次到北京就医(那时学校在山东),因缘际会地借到了该书下册的英文本,我从晚上读起,一直读到次日黎明,直到读完才睡觉。这是我平生仅有的一次大开“夜车”。

第十一,外国的侦探小说,我也读过不少,成套的,单本的,都有。其风格和情节虽然十变万化,但仔细想来最佳者仍然应推它们的老祖先《福尔摩斯探案》。其他如克里斯蒂的那些书,几乎只有一个套路,令人读后便忘,留不下深刻的印象。

第十二,我在丹麦,有一天收到华人企业家范岁久先生(“春卷大王”,已故)寄来的一封“信”,里边是一本小书,叫做Animal Farm。我读后大为惊讶,认为这真是文

学作品中的精品和绝品!我因为不是小说专家,当时对此书作者还一无所知。后来和当时哥本哈根大学的校长(已故,物理学家)奥维?纳坦教授谈起。他说该书作者还有一书叫做《1984》。他写信到英国去给我买了来,同时还买了阿瑟?库斯特勒的小说Dark at the Noon(《正午的黑暗》)。但是我读后都不喜欢,觉得大大不如Animal Farm。

从那时起,我和丹麦朋友多次谈起此书,才知他们早就读过,而且在日常谈话中常常引用书中的“掌故”,就如我们当年在清华时常常引用钱钟书《围城》中的“掌故”那样。

回得国来,我也有时和很少的几个晚辈友人谈起那本书,并先后买了好几本(因为书太小,很容易丢失)。他们告诉我,此书有过中文译本,名叫《动物农庄》。但我至今没见过那种译本。考虑到原书的机智灵动,我只怕咱们中国的译者未必能译得很好。即以书名而论,我就感到译得太平凡,不能传达原作者的那些奇思。我认为,译作《禽兽农庄》也许会更好一些。

据说外国的某些文学史家认为,此书的作者乔治?奥威尔可以和历史上的英国作家Swift想媲美,而《禽兽农庄》也可以和Swift的《格列佛游记》相抗衡。这是对作者的很高评价,但是我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格》书的冷隽、辛辣和“慈悲”,还有逊于《禽》书,而《格》书的幻

灭性则超过《禽》书。

好了,我已从中外小说中选出了十二种我所最有印象者。古时凡是小说,都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故我所选之书,也可称为“小俗堂十二金钗”了。今思老夫一生倒霉,不曾片刻过过“官瘾”,故曾有“自寿词”句云;“一生不戴乌纱帽,半路常逢白眼狼”,实非虚语。今日托本报编辑者之福,居然当了一回“考官”,于“荣耀”中又感惭愧。于是俺又想起一则笑话来:

古时读书人在考取“秀才”之前被称为“童生”,谓其学识还是儿童的水平也。有一八旬老头去应“童子试”(考“秀才”)。考官见他年老,就送他一副对联来讽刺他。联曰:

年过八旬尚称“童”,可谓“寿”考,

至今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

现在俺也“年过八旬”,而且也一辈子不曾得过任何“学位”。这副对联,对俺的情况倒也贴切,

惭愧啊惭愧!

2004年8月12日脱稿于京郊

秘密书架:史学如何“有用”?

□邱澎生

刚做历史系本科生时,我很喜欢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因为自己当时读书理解能力有限,这两本类似讲演授课的著作,想来应是比较容易亲近钱先生精深学术的利济津梁。

对刚接触现代史学的新生而言,我觉得余英时的《历史与思想》很有助益,该书展现一位秀异史家如何精彩结合传统史料与当代欧美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分析综合功力。大三左右,林毓生带回经他消化诠释的哈耶克、迈克尔?博兰尼,在台湾掀起些风潮。我由林先生的《思想与人物》获益不少,对他介绍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如何严格要求研究生细索各种“原典”的教育理念,以及林先生以此经验为基础而提倡的“比慢精神”,很是神往;我至今仍依稀记得,当时夹生夹熟地咀嚼柏拉图《克里同》的乐趣。

大四毕业前夕,原欲改读农业经济学的志愿因故未能贯彻,我终于报考了历史研究所。当时我抱定决心,就算未录取,至少也要在离别历史系前好好读本中国通史。

大概是考前两个月吧,除了准备西洋通史等应考科目外,我把力气主要花在《国史大纲》上,这项决定使我对中国史自身变迁大势有进一步理解,至今仍觉受益无穷。

进入台湾大学历史所第一个学期,修习古伟瀛老师的“西方中国史学名著选读”,与古老师合译了美国史家柯保安(内地译为柯文)甫出版的新作:《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与前瞻》(内地译为《在中国发现历史》)。研读此书至少对我有两个好处:一是其标举的“以中国为中心的研究取径”,正好堪与《国史大纲》所论中国历史变迁精义相比较;二是这书介绍的种种中国社会停滞论,正好成为我读书思考时的主要论敌,这些论敌隐约激发我以《国史大纲》所习精义与其辩驳的动力,并勾起我修课与写论文的热情。

当时台大历史所的明清史师资阵容很强大,除了我的指导老师徐泓先生外,刘翠溶、郑培凯、刘石吉、梁其姿、石锦等先生都陆续开课,使我对明清史的兴趣愈来愈广。除了明清史外,中国上古、中古史的重要海内外学者,也常是当时系主任徐泓教授邀约开课的对象,我十分庆幸,赶上了当年台大历史所办学的盛况。

无论是老师们介绍的明清史重要研究,或是读

《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愈知晓这些作品的基本理路,便愈让我感到《国史大纲》传递的中国历史内部变迁动力仍有许多可发挥处,这直接影响了我的硕士论文对“行会”问题的讨论。

写博士论文时,我将研究重心放在明清苏州商人团体与社会变迁间的关系,研究取径则侧重都市史“公共领域”与经济史“制度创新”等议题,这些研究取径的发展,与阅读社会科学著作有较多关连。

在社会科学之外,我自本科生起,即在校外随一位老先生读“四书五经”与几部子书,老先生讲“夏学”、宗主熊十力先生学术,懵懂之间,我在这样一种每周上课一到两个晚上的“夏学”私塾呆了好多年,直到博士班三年级某天,那是个大雨滂沱的周六午后,研究生室一片清肃,我读着熊十力先生《读经示要》,对老先生经常耳提面命的“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等“群学”要旨,以及“见群龙无首,吉”、“使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等传统政治理想,似有会心。此后,这种经验似也形成一种时隐时显的综摄力量,对自己后来的研究甚至是抉择未来志业,都有一定影响。我想,若拿《读经示要》配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阅读,未尝不是认识自己所属人群如何想象“理想社会”的好方法。

我主要研究经济史,以目前的有限阅读经验论,我觉得交易成本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史,以及经济人类学,都是很可推介的次学科。前者以科斯为首,他的《企业、市场与法律》所收多篇论文已是经典之作,我常拿张五常的博雅诠释对照科斯著作阅读;至于制度经济史,我很喜欢道格拉斯?诺斯说故事的方式,也努力研读其著作(目前已有三部

中译:《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的刘瑞华,对诺斯著作有较地道说明)。

经济人类学方面,黄应贵先生的授课大纲深具体系与脉络(可在网络上找到);而对历史系学生而言,卡尔?博兰尼的《巨变:当代政治、经济的起源》(台湾出版的中译本导论很精要,既可看到这位与哈耶克针锋相对的学者如何剖析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也可引导读者认识“实质论”

经济人类学如何看待“市场”与国家间的复杂关系);另外,选编英国史学家爱德华?汤普森重要论文的专书《共有的习惯》也极富洞识。两书都是这方面较易亲近的经典。

近年来,明清经济史也出版了几部很好的专著: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李伯

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00-1850》、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些书都将明清经济变迁放在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架构下,进行比较与讨论,使得原先肇因于“欧洲中心论”的种种中国经济发展“停滞、困境”论述,益发显得破绽百出。在我看来,这些发展正和《国史大纲》倡议以“温情的敬意”观看中国历史发展若合符节,而且也和人类学早已视为基本教义的尊重与体察“当地人观点”,彼此实属声气相通。

以“温情的敬意”看待自己或他者人群的历史,不必然是想为既得利益者文过饰非,也并非就是“帮闲”的文人,相反地,以“温情的敬意”看待历史,更有可能区别不同地区历史文化间的相似与相异处,进而平等地对待人类各地不同的历史遗绪。

历史有用吗?“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观看历史的心态不同,有时即导致对自己与他人文化历史传承的偏见与仇视,难免使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日趋狭隘。我们的历史自有其值得珍惜的文化遗绪,不需自惭形秽,也毋须自大自慢,如果“见群龙无首,吉”或是“使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这些政治人生哲学,算是值得把玩细聆的“阳春白雪”,那么,明清市场经济与都市文化的新发展,便算是有待重新估量的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作为整体,人类从隆古走来,朝未知奔去;作为个体,我们一方面向死而生,另一方面学无止境。正因如此,我们的求知欲往往是所有欲望中最强烈的一种。梁实秋说,即或活到一百岁,也无非三万六千五百天;倘使把这三万多天做成日历,每天撕一张,又当如何? 这很可怕。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行万里路易,读万卷书难。何也?人生苦短。去掉稚童和老弱时期,加之各种各样的难违难却,“好日子”所剩无几。因此,无论对谁,读什么书其实是最可究诘,也最为重要的。钱锺书说过,所谓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之人商量培养之事。深长思之,学问乃教人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二者一而二,二而一,说穿了还是人生短暂,没有时间可供浪费。这是一层涵义。关乎读书的另一层涵义是塞万提斯一言道破的:“读什么书,成什么人”。我辈从小大量阅读中外红色经典,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作品,以及《北宋杨家将》《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之类,也就形成了某些气度和家国情怀。反之,设若从小浏览的尽是些哼哼唧唧和风花雪月,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些人看来,《红楼梦》是儿

女情长,《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权谋”与“暴力”;《西游记》是神话或童话,与志怪小说几无差别。换个角度看,《红楼梦》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一曲挽歌,是一部宣扬出世的杰作。《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承载了中华文化释道儒之外的另一重要精神:侠义。至于权谋,西方文学没有权谋吗?至于贬斥女性,西方(中世纪)不曾如此吗?况乎二乔、扈三娘等可谓这些作品中最完美的形象。《西游记》则表面简单,实则不然,它对文化和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关键是怎样历史地、理性地、多面地看问题。这就是经典的丰富,也是经典的魅力,是为什么读经典的答案。 我在不同场合听到的一个大概率的问题:书这么多,孩子们该读什么?是啊,仅我国每年就产出数十万种纸质图书,其中文学作品就有上万种,网络文学几乎不可计数。汪洋大海中取哪一瓢哪一粟至关重要。我的做法是有所读,有所不读,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经典上。这又牵涉两个问题,什么叫经典,为什么读经典。首先,经典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但主要是现实的;其次,经典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但主要是民族的。经典并非一成不变,它取决于时代社会和个人取舍,这也是为什么要读经典、为什么要重读。举个例子,我们说鲁郭茅巴老曹是经典,但也有人说张爱玲、徐志摩、周作人、林语堂是经典,但只要将他们置于民族存亡的历史背景,孰是孰非、孰重孰轻也就相对明了。

读什么样的书,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

读什么样的书,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 于永正:以前,为了弥补教材阅读量不足,每教过一个单元后,我也曾尝试过为学生补充一些与教材类似的课外读物,但终因势单力薄而作罢。现在好了,刘宪华校长你和你的同事们齐心协力编了一套我梦寐以求的书!这真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刘校长,你能做出这么一件大事来,一定有其可以挖掘的原动力? 刘宪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史。于老师就说您吧,您从小喜欢京剧,您一生喜欢听京剧、看京剧、唱京剧,京剧对您教学艺术的精湛起着巨大的作用。您说,每学一段京剧唱腔,每唱一遍哪怕是很熟悉的唱段,都是一次感情上的洗礼,都会增加一次感情上的积淀,京剧使您懂得了爱,懂得了恨。京剧教会了您喜,教会了您怒,教会了您悲,教会了您乐。总之,京剧使您懂得了人世间最重要的一个字——情。表面上看,您的教学艺术和京剧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似乎和您的阅读没有关系。其实京剧做为国粹,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一段京剧唱词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部京戏就是一本情感丰富的教科书。您一生都在阅读着京剧这部国宝,京剧中的喜、怒、悲、乐养育了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你热爱儿童,热爱小学语文教育,所以成了二十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巨匠! 再来看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长史与他们的阅读史。唐德刚说他自己能成为历史学家,写出不盲从、有见识的专著,得益于他心里装着《资

治通鉴》这部大书。张爱玲找到了《红楼梦》,就找到了自己的作家梦,她说她差不多年年看《红楼梦》,最后各种版本间的任何差异,不用校勘比照,就在自己的脑海里蹦出来了。龙应台的传统营养从何而来,是从她每年读一遍《庄子》而来。季羡林先生居然能够经常重读在常人眼睛里枯燥无比的PhilologicaIn dica,而且读出荡人心魂的美感。 再说我们教育界的名人,陶行知研究杜威,成为思想鲜明、颇有建树的教育家。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曼女士苦心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情感教育的专家。于永正老师您喜爱读书、喜爱京剧都对您现在成为一代名师有着本质上的影响。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名人的阅读主题与生活方向,让我们更加明白,读什么样的书,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正所谓“阅读塑造心灵,阅读改变人生!” 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个测试,说如果把一个人放逐到一个荒岛,只允许这个人带一册书或几册书,将如何选择。爱书的人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太难,想想看过的舍不得放下,没看过的一定想看看,什么都想拿。没有体味过读书快乐的人,觉得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拿什么都行,甚至不用拿。只有读过影响了自己生活方式(或者说改变生命方向)的书的人,才会豪不犹豫的选出那本自己读了又读的书。如果这个人是唐德刚,我想她一定会拿《资治通鉴》;如果这个人是张爱玲,我想她一定会拿《红楼梦》;如果这个人是于永正老师您,我想您一定会拿小学语文教材和京剧光盘……哈哈,于老师您会吗?

你到什么时候该读什么书

你到什么时候该读什么书 【导读】有些书曾经看了不懂,于是在多年后重新读来才发现,真正给我传达的是什么。(来源心融网) 没有皱纹的奶奶是很可怕的。初出茅庐便胸怀天下的小孩同样可怕。人应当做符合年纪的事,包括看书。如果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号称自己看《红楼梦》看《百年孤独》看得潸然泪下,我必然十分质疑。 早年学语文,课本上有许多鲁迅的作品,几乎每篇后面都让背诵全文,所以一度厌极了鲁迅,且觉得他写的东西没什么意思,浪费时间。长大后无意翻看了些鲁迅写的东西,忽然觉得他许多思想都是颇有意味的,许多描写都很精彩,许多人物更是映射了当下社会的某些现实,很有意思。 中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世界名著,我是个很听老师话的好学生,所以忙不迭地把那些名著都看完了。但那时候我都是抱着「赶紧读完」的心态去看那些书的,许多书看过一遍,也不记得讲了些什么东西,只觉得「一般般吧,这也能叫名著?」比如举世闻名的童话《小王子》。后来我经历了恋爱与分手,无意中再看《小王子》,看到狐狸与小王子的对话,看到小王子跟玫瑰说的那些话,难过眼泪也要掉下来。

高中的时候,同学之间流传一本《尘埃落定》,有人说是「纯文学」,又有人说有许多色情描写,可以当黄书看。我也跟风看了,真见到不少很露骨的描写,心想,难道所谓的「纯文学」就是描写色情吗?后来过了几年,我重看《尘埃落定》,我依然看到了那些色情描写,但我更看到了那被割了舌头的书记官、行刑人、塔娜、大少爷、麦其土司,整个边境土司家族的兴衰,当然,最让我震惊不已的还是傻子少爷的种种诡异言行,包括他在边境创造出了一个「交易市场」。 从前我是不看烂俗的言情小说的,但许多人,包括许多名作家都推荐亦舒的言情小说,且指明了推荐亦舒的《喜宝》,我便去看了。果真,大家说得没错,亦舒写的是「不俗」的言情小说。《喜宝》很值得一看。里面有几句话,我一直都记在心里,包括那句「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有健康也是好的」。总觉得这些话给没恋爱过的人看,没有经历过生活之水深火热的人看,是不能深刻体味其中感觉的。 《白鹿原》这种书,从前我是不会看的,觉得没意思。今年我看了,看了很久很久,看到朱先生去世的那段,在地铁上一边叹气一边抹眼泪。从前的我,容易被单纯的情情爱爱感动,现在的我,更容易被一个人热烈的一生的感动。 很久之前,我看过一篇童话书《爷爷变成了幽灵》,觉得是给小孩子看的,

材料一读什么书阅读答案

篇一:材料一读什么书阅读答案 (2014江苏模拟)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13…查看次数:添加时间:2014-5-12 18:55:25 作者:xueyou04 (2014江苏模拟)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13-16题。(12分)【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三】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来源:17教育网]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材料四】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3.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2分)14.你从“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来源:17教育网] ▲ 15.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c.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d.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16.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3分)▲ 17.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

当代中学生最喜欢读什么书

当代中学生最喜欢读什么书 一(10)班李奕瑾40号 研究目的 一个人要是能够在少年时代就立定终生辛勤学习的决心,必将终生受用不尽。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而毁于随。”中华文化源源流长,沿袭其精髓受用于终生的源泉来之何处,使我们得以借鉴的就是聪明的祖先遗留给我们一部部不朽的名著,而今天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更需要有更多的知识充斥着我们的头脑。怎么办呢?我们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当代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呢?我们对此有疑问,更需要了解。于是我利用假期的时间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的内容 “海水啊,你说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疑问。” “天空啊,你回答的话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飞鸟集》) 大人们对孩子的成长总是不放心,唠唠叨叨,是否就像大海的疑问?孩子们总是自有主见,默而不答,是否就像天空的沉默? 童话?思想:孩子们其实在长大 “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从童话到中外小说,到思想性强的作品。”一个同学这样总结自己的读书过程,她的话引起了共鸣。“童话更贴近人的本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原始的情感被渐渐抹杀,人变得太现实了,心中应该有一点幻想的空间,有一片净土。”一名学生这样认为。童话被看做人类童年的作品,因为童年的心才有一片净土和许多幻想,所以童话是最适合儿童的。但是现在,童话不再是10岁以下儿童的专利,她也是中学生最喜欢的读物之一。这是因为他们总有家长爱溺着,老也长不大呢?还是在学习的压力下觉得社会和人生太现实了,想在这片净土多呆一阵子呢?看来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片净土只要增加思想深度就够了。 文学?美学?同学们其实兴趣很广泛 感到学习压力的学生看得更多的还是杂志和一些科普,内容包括文学、美学,涉猎广泛。 《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散文》等杂志受到他们的欢迎,是因为“适合我们的年龄段”,“贴近课堂内外的生活,有同龄人写的文章,内容丰富”,“文学性和学生气息都很强,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帮助”,“清新,朴实,有生活味,语言和协作方法值得学习”。“《读者》文章感人,有力度,对写作文有帮助”。《故事会》《萌芽》〈美文〉等杂志都很受到、他们的关注。 或许中学生都曾度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他们会回过头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批判。发现自己以前的幼稚,就是在成长!他们说,最讨厌的读物,就是无聊的色情漫画,粗制滥造的武侠,明星隐私,电脑游戏,网络小说了。“无聊,单一,重复,远离现实生活,情节老套,使人耽于幻想,浪费时间”的言情小说。 “现在的网络文学,总的说来都很无聊,报纸评价很高的痞子蔡,其实语言也很一

零基础自学编程应该读哪些书籍

零基础自学编程应该读哪些书籍 如果你是一个程序员,除了编码之外,你还需要大量的阅读。书籍是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来源。但不幸的是,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愿意看书了。程序员更是罕见地会去读书,最常见的是依靠互联网搜索结果来找寻答案。 技术向前的步伐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走得更快。用不了几个月,就会有新的编程语言和工具问世,弥补现有语言、工具和方法的缺陷。事实上,许多伟人都已经遇到过差不多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而这些方法和解决方案都收录在一些超棒的书籍中。 小伙伴们可以从下面列出的书中选择几本来阅读。 《程序员修炼之道》 绝对是书籍中的瑰宝!这不是常规地建议你编码,编码还是编码的编程书。事实上,它并不限定于某种特定的编程语言:在这本书中的智慧适用于所有编程语言。 这本书对许多有趣的领域都提出了真知灼见,如各种探索性编程,在代码中编码,从模型中分离的观点,昂贵的工具并不产生更好的设计,开发一个伟大的团队,管理预期,避免知识的重复等。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改变编码的习惯,还可以改变你作为一个程序员的性格。它充满了关于如何改进自己和代码的实用建议。还有一个总结了提示和检查清单的小册子。 《代码整洁之道》 有没有在看他人代码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发出“哦,天哪,这是什么?”的经历,那么这个人肯定没有阅读过《Clean Code》。 这是一本关于软件工艺史诗般的书籍。这本书不仅会告诉你如何编写好的代码,而且还提供了软件开发的高效途径。照着去做的话,必将改变你的工作前景。书中描述了编写干净

代码的原则、模式和做法。里面一些关于整洁代码的几个案例都是开发人员宝贵的经验教训。 请注意,虽然在这本书中的所有实例都是关于Java 的,但是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可以应用于任意的编程语言。这篇文章所列出的这些书籍中,这本书出版得比较晚,所以可能更能引起年轻开发人员的共鸣。 《编码整洁之道》 此列表中Rob Martin 的第二本书。建议你在读了《Clean Code》后,再读这本书。《Clean Code》讲的是代码,而这本书是关于“Coder”。 该书探讨了一些程序员经常忽视的主题: 1、成为专业的程序员意味着什么? 2、如何打磨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软件工匠 3、冲突和紧张的日程处理 4、如何管理你的时间?如何扩张技能? 5、何时说“不” 6、避免倦怠 7、..以及更多。 你可能并不总是同意作者的观点,但它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这可能并非你所期望的,但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 《修改代码的艺术》 我们都必须工作于一些我们痛恨的东西——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遗留代码真是令人头痛无比。 如何修改遗留代码?如何识别需要重构的代码部分?如何破坏重构代码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何确保新的代码能完成预期的工作?如何一次一小步地重构遗留代码?

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应该读什么书

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应该读什么书? 导言:一年级是正规学习的起始阶段,我们在这个阶段要做好低幼衔接,以温柔的心、温暖的手去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我们推荐的书可能和一般的成人的想法不同:成人觉得一年级要让孩子大量识字,但我们觉得阅读的基础并不一定是识字,而阅读图画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反对以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代价,极度增加识字量的做法;成人们觉得大量的知识很重要,但我们觉得爱和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我们在一年级推荐了六本图画书,让孩子在图像与文字的合奏中,感受到书籍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乐趣。本年级推荐的八本书,都是值得孩子一读再读的。我们希望大人们和孩子一起读,孩子可能更在意的不是读书,而是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温馨感觉。 文字的奥秘(3册) 包括大自然篇、动植物与人体篇、生活篇共3册。 中国文字自甲骨文演变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此历程中,文字亦为中国文化与思想作见证,一文一字,其形音义皆具深邃意涵。这本书将“文字”以浅显之言写成篇章,佐以生动图画,帮助读者知晓中国文字之诞生演变及其所蕴涵之中国文化与思想。 本书曾获台湾2001年“好书大家读”大奖。作者系台湾儿童文学创作者、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在大学时代接触文字学后才恍然大悟文字自有其精妙的本源结构,深为中国语文之美着迷不已。他将中国语文的渊博内涵以简单有趣的方式介绍给小朋友,引领小朋友进入中国语文、文学的瑰丽殿堂。 推荐年龄:小学生、文字学爱好者。拼音读本。 阿罗系列(7册)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图画书之一。中文版包括《阿罗有枝彩色笔》《阿罗的童话王国》《阿罗漫游太空》《阿罗的ABC》《阿罗在北极》《阿罗在马戏团》《阿罗房间要挂画》7册。 这是一个类似神笔马良的故事。小男孩阿罗,在他天马行空的世界里,凭借着一枝彩色笔,画出了自己的无数梦想。克罗格特巧妙地运用孩子们的逻辑和语言,真切地描画出他们自由想像的历程,使得阿罗系列作品成为风靡全球四十年的经典之作,畅销逾2亿册。 阿罗聪明、单纯、可爱,热爱幻想并有幽默感,紧紧抓住了孩子的心。他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小孩”。推荐年龄:2-8岁。拼音读本。 猜猜我有多爱你 世界性的经典图画书,全球销量高达1500万册以上;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的100本最佳童书之一。 我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我知道,不是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都可能写出像《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本书的。它太优秀了。所以我阅读到的时候除了感动还有吃惊。作者那么有方法和想象力,让两只兔子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我好喜欢这只小兔子。我每一次朗读到这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的最后一句,都想流泪。它是一点儿也没有夸张的,可是它却让我们感动得吃惊了。 推荐年龄:2-8岁。 爷爷一定有办法 当代经典图画书。它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

企业家要读的六种书

企业家要读的六种书 有些企业家听说哪本书好就去读。但是,书好比药引,要读什么书就像要给自己配什么药来治病一样,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讲,药分五味,书差不多也是这样,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配,缺啥补啥。如果你啥都缺的话,有六种书可以读,而且是必须读的。 第一种:常识书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读的都是常识书。其实,在大学里学的很多知识也可以看作常识,因为这些知识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实践时好像根本用不上。但是常识不学却不行。比如人家一问莱茵河在哪里,你不知道,那是不行的;再问巴黎是哪国的首都,你说是德国的,那就闹笑话了。一些老板经常闹笑话,读了常识书,就会减少闹笑话出丑的概率。 第二种:专业书 干什么专业就读点什么专业的书。读专业书就要盯住该专业领域内的一流大师的作品。比如搞管理的要读彼得?德鲁克。有人说,彼得?德鲁克的著作有39本之多,读哪一本?如果只能读一本的话,就读《德鲁克日志》,这是彼得?德鲁克九十多岁的时候整理自己毕生的管理学问而成的一本著作。

大师的书比较好读。一流的书都是好读的,谁都读不懂的书是二流的书。如果你想成为管理技术者,只读彼得?德鲁克还不够,还要读格鲁夫的书―《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读了这本书后你就能明白怎么做高产出的经理人――格鲁夫一个月只做6个小时的工作。世界一流的企业怎么管得好,有技术更有招数。 第三种:文学书 企业家为什么要读文学书?关键在于补情商。很多人从校门到校门再到校门,虽然学历高、智商高,情商却不够高。没有那么多经历,没有行万里路,又没有阅人无数,那怎么办?有一些文学书可以补充。比如没谈过恋爱,可以读点恋爱书;没遭过罪,可以读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去补这个课。情商要丰富,不补就会出问题。 我带过一个博士研究生,人不错,38岁,气质、形象都没得说,一米八的个子,赚钱也不少,年薪60万以上。一般女孩子一听这个条件,都觉得可以谈一谈,但是不过10 分钟,人家就走了。他是这样看女孩子的:女孩子来了之后,要是看上了他就说:“我看上你了,你要什么条件吧?”就像在集市上买牲口一样,摸摸牙口觉得行,就伸出三个手指头,卖主伸出两个手指头,他再伸出两个半手指头,讲价,谈条件。他不知道怎么谈恋爱,他认为恋爱很简单:你是嫁给我做老婆,给我生儿子,说那些虚的干什么?要是没看上

班主任应该读哪些书籍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都有着基本相同的困惑:我应该读哪些相关的书籍,才能迅速成长,迅速适应自己的岗位工作? 当然,笔者也不例外。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摸索之后,笔者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拙见。为了能帮助新教师少走点弯路,特厚着脸皮写下此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笔者拙见,认为新教师的读书应该基本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改变从心态开始——形成正确的职业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乐观,也可以选择消极悲观;我们可以扎实理智,也可以选择浮躁冲动,等等。然而,心态的不同,人生的轨迹则完全不同!这也是被心理学和成功学所普遍认可的重要的规律! 有人说:“鼓掌的速度影响赚钱的速度”,“洗头的频率影响赚钱的频率”。想想鼓掌、洗头和赚钱似乎根本扯不上关系,可这两句话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仔细推敲,便不难发现,这里面就有个心态的问题。显然,“鼓掌的速度”和“洗头的频率”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态的。 那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心态呢? 我觉得,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应该通过更多的阅读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这里介绍几本对笔者影响较大的这类书籍。

第一本首推《从主动到卓越》 这本书是笔者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年左右读过的。当时,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适应自己的岗位,工作业绩平平。当时自己也很郁闷,暑假闭门思过,反思这一年的得失功过。同时,也钻研业务。非常幸运,我在此时有幸读到了这本书。记得很清楚,这本书是学校下发给党员的。而很庆幸的是,我当时正好是党员!这本书的内容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反正读完这本书,笔者的工作主动了很多,一年后被评为“教学新秀”,三年后被评为“优秀教师”。这也许就叫做在合适的时候遇到了合适的书。 第二本要推荐的就是《乐业成就伟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人生什么能够永恒,在笔者看来,唯有快乐!那如何才能获得永恒的快乐呢? 笔者的答案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和喜欢自己做的事。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乐业。 人一辈子,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主要时间都在上班,都在工作。所以,“乐业”所占的“快乐比例”是很大的。在乐业的同时,还能成就伟业,何乐而不为呢? 《乐业成就伟业》,值得你拥有!

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文/ 张海宏 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真正回答起来却不容易。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书可读的时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书籍浩如烟海。当然,茫茫书海中蕴含着“珍珠”,也夹杂着“泥沙”。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讲,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从调查数据看“阅读” 2015 年10 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下,中关村第一小学联合北京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北京史家小学针对六年级学生开展了关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相关情况的调查。其中,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发现:1. 阅读是儿童最喜欢的语文学习活动,超过一半的儿童最喜欢“阅读”; 2. 绝大多数儿童一学期能读10 本以上的书,每天都会有20~60 分钟的阅读时间,有两成儿童会超过1 小时,也有17% 左右的儿童每天阅读时间不足20 分钟; 3. 儿童会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且种类繁多,以“休闲小说”“经典著作”“科普读物”和“漫画”为主; 4. 男女生在阅读内容上差异较为明显,男生倾向于“科普读物”,女生倾向于“休闲小说”,而喜欢国学的相对较少; 5. 儿童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能够自主选择喜欢读的书,也有同学交流、老师家长推荐的。 可以看出:作为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六年级小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另外,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已经逐渐由“他主”转向“自主”,但在“读什么书”

这个问题上仍需进一步指导。 二、从“课标”建议看“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 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 《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绿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的推荐中不仅涉及所读文章的体裁与类别,而且列出了典型的篇目。当然,这是作为国家课程背景层面的推荐,相对来讲过于宏观。具体到学校及学生个人,还应该进一步使之校本化,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阅读指导。

我们该读什么书

我们该读什么书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多 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今天 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值得我们去读的书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能够工作得更好和生活得更美好, 读书学习吧, 年轻的朋友! 古人云:“书中自 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 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 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 湖青黛光”。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 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 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 读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 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的 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 读赵泽华的《坚守生命》,会深深地被她人生的历程所震撼。我们看到的是“痛”,读懂的是坚强。她带着伤残的肢体,历经人生磨难,顽强地与命运奋争,追逐着美好 的憧憬,坚守着生命。 再当你读完这些书《青年文摘》《明朝那些事儿》《上下五千年》《催眠师笔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简·爱》《高老头》《唐吉可德》《飘》《包法利夫人》,你 会发现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阅读和现实的联系也紧密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哲学那么你可读《听哲学大师讲故事》书籍逐步看哲学。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315030807.html,/xstc/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 古人称人生有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件事我都经历过了。乐则乐矣,却很有限。活了大半辈子,什么人生滋味都尝过了,回首往事才知道,人生最大且最长远的乐事莫过于读书。北宋哲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这是深得读书之味的至理名言。书人若能尝得读书之味,怕是进入读书的境界了。 何谓读书味?甜酸苦辣是也。 读书,恍如“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突兀在书人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于是书人到底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吸吮着极顶新鲜的空气,始翕张思想的翅膀——远不是提琴的收束,而是像手风琴一样的弥漫。荡漾着无人企及的优越感,书人每每如训练有素的别动队,穿插自如,干练迅捷,屡有出人意表的战果斩获。而一旦读到智识之外、境遇之外、宠辱之外,书人则心无羁绊,回归本性。臻于此境,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况味? 读书,有时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中的理与生活中的事不能呼应,书中的事与生活中的理发生冲突时,书人怎能没有迷离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觉?又怎能没有陷于信也不是不信也不行之进退维谷的窘迫?尤其当书人受虚假东西的戏弄时,何止哀叹了得!卢梭的《忏悔录》,其中不无虚妄而不可信的成分。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疾病缠身的可怜虫,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病痛与死亡中度过的”。可约翰逊根据公开报道的资料得出,卢梭的身体并不坏,而且还很强壮。毫无疑义,当书人看到“平素景仰的偶像原来是石膏制的”时,酸溜溜的涩味怎能不涌上心头? 读书,真能占领“弥漫开放,精骛八极,而善于收束聚集,气势如鹰击长空,纵横裕如,略无阻碍”之制高点,实为数寥寥矣。一般情形之下,书人攻城略地身临遏涩之境,峰回路转、山重水复,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维艰,那份愁苦,实不堪受。更兼书人亦是凡夫俗子,哪能没有来自书外的聒噪?若要赢得“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金石琴瑟”的真趣,心里没有一番痛苦煎熬的争斗抉择,行吗? “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读书令书人练达性灵,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宁静,高尚依然。然而,这般深厚绵长的意蕴,还不全仗书中掺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试题内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 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 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 用读书来消磨时光, 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 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 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 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 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 财富,因而又是经典 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 的道路上, 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 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 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 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 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 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 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 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我国 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选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 受访者是 30 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 最后有 15 人成为大 学教授,15 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 30 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
1/6

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教师读书五步法

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教师读书五步法 青年教师要多读书,这是目前所有人的共识。至于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大多语焉不详,教师也不知道怎么规划,常常是逮着什么读什么。读书大体可以这样规划—— 一是熟读教科书课本课本,一课之根。 教师首先要熟读教材。有的教师会说,上课之前,我当然会熟读的,哪有不读熟就去教的?其实这里的熟读与一般的读区别就在于,是一种延伸性的熟读。比如说,教三四年级语文的,必须往前延伸,熟读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同时还必须往后延伸,熟读五六年级、甚至初高中的语文教材,逐步使自己对整个教材的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理清主要的脉络。这种瞻前顾后的熟读,就好比寻找参照物,能对自己所教的年段和内容,作出较为恰当的定位。现在有不少教师,教一课才熟读一课,教一册才熟读一册,不教就不去主动熟悉它。问一个教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他往往不知道高年级有哪些课文;去问小学语文教师,他通常也说不出初中的课文。视野狭小,教学肯定显得局促。正因如此,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首先必须花一两年时间,细细地熟读和研究整套教材,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分布。参读教辅书教辅教辅,它是教学的辅助,有指导性和参考性。它主要包括这样几类:一是《课程标准》,这是指导性的,必须认真研读,深刻领会,特别是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前后学段的目标,主要目的是认清自己学科的特点和体系,这是认知性阅读。 二是教学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编写者所编写的参考资料,是对所教的内容一种比较权威的解释。我们对教材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可能是有限的,如果能结合教学参考资料,加深对学科与教材的理解。这是理解性阅读。 三是个人撰著的教育书籍。 近年来,各地名师辈出,专家学者众多,而且纷纷著书立说,有系统的理论专著,有教学案例实录,有教育随笔杂谈集等。青年教师也不妨有选择地集中读一些,研究名家们是怎么教学的。这是经验性阅读。 四是学科专业报刊。 专业报刊的特点是新锐与前沿,它往往能及时反映学科教学的研究与改革的动态,介绍该学科的最新思潮。这是新闻性阅读。横读大学科当教师对自己的学科内容及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应该调整阅读视角,开拓新的阅读领域。教师除了要熟读自己学科的书籍外,还要横向阅读毗邻学科的书籍,尤其是大学科的书籍。比如你是教数学的,理科是它的大学科;教音乐的,艺术就是它的大学科。某一学科与它所属的大学科中的邻近学科总是有着密切的关联,认识这些学科的特点与性质,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自己的学科教学,它可以使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读邻近学科的书,可以粗线条一些,面越广越好,而且最好也上下延伸。就算花上两三年的业余时间也是值得的。纵读专业书知识存在于一定的背景之下,而背景是由广度和深度构成的。对自己所教的专业,纵深线越长越好。自己所教的这一点、这一段知识,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对背景了解越透彻越清晰,教学定位就越准确。即使你教的仅仅是小学阶段的语文,一般不会涉及到文学史,但这方面知识是相关联的,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些。自己的知识背景越深广,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这可以花费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阅读。 五广读人文书这是阅读的最后阶段,也是处于最高境界的一种自由阅读。它是建立在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足够深广度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说前面4个阶段都或多或少带有硬性的要求,那么,这一阶段则完全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是纯粹的软阅读,基本上没有什么功利性。这种阅读不必考虑自己所教的学科,也不必考虑自己的性别与年龄,全凭个人的兴趣。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绝对是一种享受,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研究就是持续地关注。某个兴趣如果能持续下去,长期保持,能在研究获得快乐,而且完全可能在若干年后十分自然地结出成果。阅读决定教育品质,也能决定生活品质。阅读什么、怎么阅读,往往决定了一个教师的精神世界与生活状态。 《【精选1】为什么是北京十一学校》 《【精选2】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 《【精选3】2013教师最喜爱的10本书,你读过几本?》 《【精选4】美国学校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精选5】一写就错的100个汉字,你能写对多少个?》

中国小学生应该读哪些书

中国小学生应该读哪些书?(朱永新) 基础阅读书目(30本) 学段类别书名作者(译者) 小学低段(1-2年级,10本)文学 蝴蝶·豌豆花金波/编,蔡皋等/画 稻草人叶圣陶/著 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著 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裘兆明/图 猜猜我有多爱你 (爱尔兰)麦克布雷尼/著,(英国)婕朗/绘, 梅子涵/译 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 看海) (法国)约里波瓦/著,(法国)艾利施/绘, 郑迪蔚/译 科学 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 动物) 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编,(法国)雨果/绘, 王文静/译 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 (美国)乔安娜?柯尔/著,(美国)布鲁斯? 迪根/绘 人文 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周兴嗣、王应麟、李毓秀/著,罗容海、郝光 明、王军丽/译注 中国神话故事聂作平/编著 小学中段(3-4年级,10本)文学 千家诗谢枋得、王相/编选,李乃龙/译注 三毛流浪记张乐平/绘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著,丁午/图 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著,李之义/译 亲爱的汉修先生(美国)贝芙莉?克莱瑞/著,柯倩华/译 科学 奇妙的数王国李毓佩/著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 典科学游戏 (日本)后藤道夫/著,施雯黛、王蕴洁/译人文 林汉达历史故事集林汉达/著 书的故事(前苏联)伊林/著,胡愈之/译 小学高段(5-6年级,10本)文学 西游记吴承恩/著 城南旧事林海音/著,关维兴/图 草房子曹文轩/著 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著 夏洛的网(美国)E·B·怀特/著,任溶溶/译 科学 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著 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著,陈筱卿/译 地心游记(法国)凡尔纳/著,杨宪益、闻时清/译人文 孔子的故事李长之/著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丰子恺/

小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课外书

小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课外书 教育调查报告 (一) 指导老师:刘长林实习学校界牌镇中心小学实习班级三年级一班科目调查报告名称小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课外书, 调查目标培养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调查对象老师、家长、小学生调查时间 3月10~3月14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图像资料展示、实地考察 (二) 调查内容简述 简述调查的起因、调查的项目(或问题)、调查的过程等 (1)起因:在听课期间,下课的时候发现小学生的活动方式不同,他们有的玩耍,有的聊天,有的看小人书。因此,调查他们在课余期间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才更有利于他们知识的丰富。 (2)过程:调查问卷、实地询问(老师、家长、孩子)并阐述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3)结果:小学生应该在课余期间有益的书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储备。 调查过程: 对老师进行访问 (1) 对于小学生课余时间都做什么,你们了解多少, 老师:还可以 (2) 那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是否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老师:不完全是 (3) 那你们建议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去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吗, 老师:必须建议 (4) 那对读什么样的课外书有要求吗? 老师:有。小学生应该读一些读自己学习有益的书籍。 (5) 那你们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 老师:我们每个人对于知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所以说,小学生应该将自己的课余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我们曾经发现小学生对课外书的好坏程度认知 不强,为了满足好奇心,他们有时会看一些通俗的小人书、漫画书等。但是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事,我们必须找出更好地办法去解决。我们也不能过多的去要求他们看一些名著之类的书,因为他们在这个学习阶段理解和识字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我们推荐小学生去读一些例如:小学生读写、创新作文、少年天地等书籍。不仅有利于学习的提高,还可以开阔视野,接受外界更多的新事物。对家长进行访问 (1) 请问你们给孩子们买书吗, 家长:有时买,有时不买 (2) 都会买一些什么样的书呢,

工作应该读哪些书

我为住建事业添光彩 ———青年读书交流活动 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同仁,大家好! 非常感谢上级领导能给予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学习,这对于加强、巩固自我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在此非常感谢住建局的相关领导! 在市政建设有限公司,我的工作岗位是综合办公室,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处理往来书函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那么既然是书函文件,则应用文体是经常使用的,虽然在大学里面学习过应用文写作,但是那毕竟只是理论,如果想要使工作得心应手,那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通过阅读大量的应用文体写作书刊,才能充实自己,满足工作需要。其次是档案管理,大家都知道,档案管理就是对机关各处室形成的各种门类的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工作,我的档案管理工作目前主要是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和企业资质证书的管理。谈到合同,必然涉及到与其相关的法律书籍,而企业资质则牵扯到许多与企业相关的书籍,这无疑都需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资料才能解决工作当中的实际需要。 出了阅读与本工作相关的书籍之外,我觉得还需要读一点其他类别的书籍刊物。如果说阅读与工作相关的书籍是为了促使自己在工作能能得心应手,那么阅读一些其它方面好的书籍对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非常有益处。 我非常喜欢《士兵突击》这本书(不是电视剧),不仅仅是该书的情节吸引了我,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真实的写出了一个士兵成长的经历和代价,说到底也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代价,通过阅读,你可以知道什么叫做坚忍不拔,什么叫做信念意志,什么叫做直面人生。这些无疑都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正是我们这些和平年代出生的人所需要的。 通过阅读与工作相关的书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通过阅读健康的书籍,则能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古人有云:“德才兼备”。 现实中工作的需要决定了读书习惯的必然养成,但是工作的忙碌和生活习惯也制约了读书的时间和质量。的确,经过“跳跃式”或“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是解决了工作当中遇到的很多难题,但是也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对于大量知识,连熟悉都谈不上,更何况是理解和掌握。其实这个问题,前人早有解决的办法。 首先是需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一是不求多,但求精。虽然人脑的复杂的程度远远超过电脑,但是若论存储资料的数量,我们则远远比不上光盘的容量,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我们需要的是精品,是质量,而非数量。二是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古人尚能凿壁偷光,萤火照明,难道我们还不如前辈?一句话:贵在坚持,贵在有恒。 其次是需要摸索到读书的好方法。华罗庚先生是一座我们一生都需要敬仰的丰碑。他对于读书曾提到几个有效的建议:一是“支解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