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学

一、骨学总论、躯干骨

1.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

3.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横突孔。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4.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7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

5.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它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二、颅

1.颅骨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二部分。其中脑颅8块: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它们构成颅腔。面颅有15块: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和下鼻甲骨,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它们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2.从颅底内面观,颅中窝的孔裂有视神经管、眶上裂、破裂孔、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其中与眶相通的孔裂有视神经管和眶上裂。

3.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藉眶下裂通眶,向内藉蝶腭孔通鼻腔,向后藉圆孔通颅中窝,藉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管,经腭大孔通口腔。

4.在额骨、蝶骨、筛骨和上颌骨中有鼻旁窦。在额骨中的鼻旁窦称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在上颌骨内的鼻旁窦称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骨内的鼻旁窦称筛窦,它可分为前、中、后筛窦三组,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在蝶骨内的鼻旁窦称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蝶筛隐窝内。

5.能摸到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枕外隆凸、上项线、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颏隆突。

6.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3个卷曲的骨片,依次为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腔隙为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中、下鼻道。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有蝶筛隐窝。各鼻道内有鼻旁窦和鼻泪管的开口。

三、附肢骨骼

1.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分两面、三缘和三个角。腹侧面为一大浅窝,称肩胛下窝。背侧面有肩胛冈,其上、下分别有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冈末端称肩峰。上缘外侧份有肩胛切迹,更外侧有喙突;内侧缘又称脊柱缘;外侧缘又称腋缘。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对第7肋间隙;外侧角上有关节盂。

2.肱骨为长骨,可分为一体两端。肱骨上端膨大,有半球形关节面称肱骨头;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为解剖颈;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有隆起的大、小结节;两结节之间有

一纵沟,称为结节间沟;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肱骨体外侧面的中部有一粗糙隆起,称为三角肌粗隆;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肱骨下端较扁,内侧的关节面称肱骨滑车;外侧部前面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前上方有冠突窝,后上方有鹰嘴窝;肱骨下端的内、外侧有突出的内、外上髁;内上髁后方有尺神经沟。

3.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分一体两端。上端有股骨头。头中央稍下有股骨头凹。头外下狭细称股骨颈。颈体交界处上外有大转子,内下有小转子。两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体微向前凸,后面有纵行粗线。粗线向上延续为臀肌粗隆和耻骨肌线。下端向后的膨大为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前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两髁后份之间有髁间窝。下端两侧有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上方有收肌结节。

4.上肢骨的骨性标志有锁骨、喙突、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大结节、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桡骨茎突、腕豆骨。

5.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嵴、髂结节、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胫骨内外上髁、胫骨粗隆、内踝、外踝、腓骨头、胫骨前缘、跟骨结节。

第二节关节学

一、总论、中轴骨连结

1.关节的基本构造是: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辅助结构是: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

2.连结椎体的结构有: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连结椎弓的结构有: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共同围成。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上窄下宽,前后略扁。有上、下两口和前、后、外侧壁。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上口向前下方倾斜;胸廓下口由第12胸椎,两侧的第12肋,第11肋前端和肋弓、剑突围成,下口宽而不整,两侧肋弓构成向下的胸骨下角,前壁最短;后壁较长;外侧壁最长。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为肋间隙。

4.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关节囊松驰,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盘呈椭圆形,上面如鞍状,前凹后凸,与关节结节和下颌窝的形状相对应。关节盘的周缘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关节囊的前份较薄弱,下颌关节易向前脱位。颞下颌关节属于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

二、附肢骨连结

1.肩关节脱位常见由其结构特点决定: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接触面仅1/4~1/3;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下壁没有韧带、肌腱加强,相对较薄弱,故易向前下方脱位。而髋关节:髋臼深,周缘附有髋臼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头的2/3在窝内。关节囊紧张而坚韧,关节囊周围有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等加强。故其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有较大的稳固性,不易脱位。

2.髋关节组成: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结构特点:髋臼窝深,周缘附有肥厚的髋臼唇,使股骨头几乎全被嵌入;关节囊厚而坚韧,前面包裹整个股骨颈,后面包裹股骨颈的内侧2/3;关节囊周围有髂股韧带、股骨头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加强。因此,髋关节的稳定性大于灵活性。运动方式:髋关节可做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但运动的幅度比肩关节小。

3.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结构特点: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①关节囊薄而松弛。②增加关节稳固的辅助结构多。如关节囊外有髌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关节囊内有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③关节囊的滑膜层宽阔,形成髌上囊、髌下深囊、翼状襞。运动方式:主要是屈、伸运动,半屈位时可作轻度的旋内、旋外运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构成。其生理意义:足弓增加了足的弹性,使重力从距小腿关节经距骨向前、后传递到第1、5跖骨头和跟骨结节,从而保证直立时的稳固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发挥弹性和缓冲震荡的作用。足弓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

第三节肌学

一、总论、头颈肌和躯干肌

1.颞下颌关节的咀嚼运动是下颌骨的上提、下降、前后、侧向运动的复合。咀嚼时咬肌、颞肌、翼内肌上提下颌,使上下颌磨牙相互咬合。参加下颌骨的下降即张口运动的肌肉有翼外肌和舌骨上下肌群。而使下颌骨前移必须由翼内肌和翼外肌共同作用来完成。颞肌的后部纤维作用使下颌骨后退。在两侧翼内外肌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左右方向的运动。

2.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的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该肌的起点为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为颞骨的乳突。功能:一侧肌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该肌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的观察运动。

3.在颈部深层由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所构成的空隙叫斜角肌空隙。其间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临床上发现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症状,称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4.肌根据其大致和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肌的辅助结构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三种,其中筋膜又可分为浅筋膜(又称为皮下膜筋)和深筋膜(又称为固有筋膜)两种。而腱鞘又分为外层纤维层(或称腱纤维鞘)和内层滑膜鞘(或称为腱滑膜鞘);且腱滑膜鞘分脏、壁两层,其间含有少量的滑液,使腱鞘在鞘内自由滑动。

5.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腹前外侧肌构成的一条从外上向内下贯穿的裂隙,长约

4~5cm;其结构包括两个口(内口和外口),内口又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外口又称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还有四个壁(上壁、下壁、内壁和外壁),具体为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内有男性的精索和女性的子宫圆韧带通过。

6.包绕着腹直肌,由腹外侧壁三个扁肌的腱膜构成的腱性结构称为腹直肌鞘。该鞘分为前、后两层,在脐4cm以上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所构成,脐下5cm 以下所有腱膜全部走行在腹直肌鞘的前层,因而导致后层的缺如并形成弓状线(半环线)。腹直肌鞘前层与腹直肌的腱划紧密结合,而后层与之无融合,容易游离。

7.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8.膈是位于胸腹之间的骨骼肌结构;膈的肌纤维起于胸廓下口的边缘和腰椎前方。其形态特点:向上膨隆,是一呈穹隆形向上膨隆的扁薄阔肌;该肌的周围为肌腹部分,中央为中心腱。形态构成上分为三部:胸骨部、肋部和腰部。其上的裂孔有三个,即主动脉裂孔:T12水平,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T10水平,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T8水平,内有下腔静脉通过。其作用是收缩时使穹隆下降进而导致胸腔体积扩大,有助于吸气;松弛时使穹隆上升而导致胸腔容积缩小,以利于呼气。

二、四肢肌

1.前群肌(屈肌群)共9块,包括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后群肌(伸肌群)共10块,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2.股四头肌是全身最大的肌,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其中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股中间肌起于股骨体前面,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于股骨粗线的内、外侧唇。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肌腱,包绕髌骨的前侧和两侧而下续为髌韧带并止于胫骨粗隆。该肌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以屈髋关节。

3.屈拇指的肌:拇长屈肌、拇短屈肌和拇收肌。伸拇指的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内收拇指的肌:拇收肌。外展拇指的肌:拇长展肌、拇短展肌。使拇指对掌的肌:拇对掌肌。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篇运动系统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关于骨叙述正确的是: A.分为长、短、扁骨三种类型 B.由骨密质、骨膜和血管构成 C.胎儿和幼儿骨髓全部是红骨髓 D.老年人骨有机物多易骨折 E.以上均不正确2.属于扁骨的是: A.肋骨 B.椎骨 C.上颌骨 D.下颌骨 E.指骨 3.一般椎骨不包括: A.棘突 B.侧块 C.椎体 D.椎孔 E.椎弓板 4.关于胸椎叙述正确的是: A.有肋凹和横突肋凹 B.棘突呈板状 C.关节突呈矢状位 D.棘突较长,水平伸向后方 E.椎体从上向下逐渐缩小 5.颈椎最明显的特征是: A.有横突 B.有关节突 C.有横突孔 D.有横突肋凹 E.有棘突 6.临床上进行骶管麻醉的骨学标志是:

A.骶岬 B.骶角 C.骶前孔 D.骶后孔 E.骶粗隆 7.成对的脑颅骨有: A.蝶骨 B.颞骨 C.筛骨 D.枕骨 E.额骨 8.成对的面颅骨有: A.犁骨 B.下颌骨 C.舌骨 D.颞骨 E.上颌骨 9.颅中窝有: A.内耳门 B.筛孔 C.横窦沟 D.卵圆孔 E.乙状窦沟 10.构成骨性鼻中隔的是: A.筛骨垂直板和犁骨 B.腭骨和犁骨 C.鼻中隔软骨和犁骨 D.下鼻甲和犁骨 E.上颌骨和犁骨 11.分泌物引流不畅的鼻旁窦是: A.筛窦前群 B.筛窦中群 C.蝶窦 D.额窦 E.上颌窦 12.开口于上鼻道的鼻旁窦是: A.前组筛窦 B.中组筛窦 C.后组筛窦 D.上颌窦 E.额窦 13.属于股骨下端的结构是: A.粗线 B.大转子 C.小转子 D.髁间隆起 E.外侧髁

14.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是: A.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腔 B.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 C.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D.关节面、滑膜和关节腔 E.关节面、纤维膜和关节腔15.限制脊柱过度后伸的韧带是: A.棘上韧带 B.棘间韧带 C.黄韧带 D.前纵韧带 E.后纵韧带 16.内侧半月板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 A.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和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 B.内侧半月板较大 C.内侧半月板呈“C”形 D.内侧半月板前部窄后部宽 E.是透明软骨 17.使足外翻的肌肉是: A.胫骨前肌 B.腓肠肌 C.胫骨后肌 D.腓骨长肌 E.比目鱼肌 (二)多选题 1.对于骨髓叙述正确的是: A.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B.充填于骨髓腔 C.充填于骨松质间隙内 D.肋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E.成人的黄骨髓有时可转化为红骨髓 2.形成翼点的脑颅骨有: A.额骨 B.筛骨 C.顶骨 D.枕骨 E.颞骨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修改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2013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MCL-11型电机及控制教学实验台介绍 (2) 第二部分实验项目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转速调节器调试 (8) 实验二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测试 (10) 实验三异步电动机的变压变频调速演示实验 (15)

第一部分MCL-11型电机及控制教学实验台介绍 一、实验机组 =1500r/pm。 直流电动机:P N=185w,U N=220V,I N=1.1A,n N 二、实验挂箱 (1)MCL-18挂箱:G(给定),(GT+MF)触发电路及功放,单双脉冲观察,(FBC+FA)电流反馈及过流过压保护,零速封锁器(DZS),速度变换器(FBS),速度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 (2)MCL-33挂箱:脉冲通断控制及显示,一组、二组可控硅,平波电抗器。 (3)MEL-11挂箱:六组可调电容。 三、选配挂箱 (1)MEL-03挂箱:可调电阻器。 (2)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发电机M01:P N=100W,U N=200V。 (3)电机导轨及测功机、测速发电机,MEL-13组件。 控制系统挂箱介绍和使用说明 (一)、MCL-18挂箱 MCL—18由G(给定),(GT+MF)触发电路及功放,双脉冲观察,(FBC+FA)电流反馈及过流过压保护,零速封锁器(DZS),速度变换器(FBS),速度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组成。 1.G(给定) 原理图如图1-1。它的作用是得到下列几个阶跃的给定信号: (1)0V突跳到正电压,正电压突跳到0V; (2)0V突跳到负电压,负电压突跳到OV; (3)正电压突跳到负电压。负电压突跳到正电压。

1、运动系统

第1章:运动系统 骨和骨连接 (一)单项选择题 1.指骨属于()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E.躯干骨 2.老年人易发生骨折是因为() A.骨有机质比例较大 B.骨无机质比例较大 C.有机质、无机质均较少 D. 骨松质较多 E.有机质、无机质均较多 3.板障存在于() A.顶骨 B.椎骨 C.胫骨 D.胸骨 E.指骨 4.通过横突孔的是() A.脊神经 B.颈内神经 C.股动脉 D.迷走神经 E.椎动脉 5.胸骨角平对() A.第一肋 B.第二肋 C.第三肋 D.第二肋间隙 E.第三肋间隙 6.颈静脉切迹位于() A.胸骨柄 B.第七颈椎 C.锁骨 D.胸骨体 E.胸骨角 7.位于椎管前壁的韧带是() A.黄韧带 B.后纵韧带 C.棘间韧带 D.前纵韧带 E.棘上韧带 8.黄韧带连于两个相邻的() A.横突之间 B.椎弓根之间 C.棘突之间 D.椎体之间 E.椎弓板之间 9.计数肋的标志是() A.剑突 B.肩胛冈 C.胸骨角 D.颈静脉切迹 E.枢椎 10.脊柱() A.由24块椎骨构成 B.由26块椎骨构成 C.颈曲、腰曲凸向后,胸曲、骶曲凸向前

D.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 E颈曲、胸曲凸向后,腰曲、骶曲凸向前 11.位于颅后窝的结构是() A.筛孔 B.圆孔 C.内耳门 D.垂体窝 E.卵圆孔 12.前囟闭合是在出生后() A.3~6个月 B.6~12个月 C.1~2岁 D.2~3岁 E.3~4岁 13.不参与颅底构成的骨是() A.筛骨 B.颞骨 C.蝶骨 D.枕骨 E.顶骨 14.参与骨腭构成的骨是() A.筛骨 B.上颌骨 C.下鼻甲 D.蝶骨 E.下颌骨 15.肩关节囊内有() A.韧带 B.关节盘 C.肱二头肌长头腱 D.半月板 E.关节突 16.肱骨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 A.肱骨头 B.大结节 C.肱骨小头 D.外科颈 E.解剖颈 17.肩关节最常见的脱位部位是() A.上壁 B.下壁 C.前壁 D.后壁 E.侧壁 18.关节腔内有半月板的关节是() A.肩关节 B.髋关节 C.膝关节 D.肘关节 E.颞下颌关节 19.不参与膝关节构成的是() A.股骨 B.半月板 C.胫骨 D.髌骨 E.腓骨 20.下列关于肩关节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节盂较深 B.关节囊下壁薄弱 C.关节囊各壁均有韧带加强 D.内有关节盘 E.只能屈、伸 21.下列关于肘关节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肱骨和尺骨构成 B.关节囊两侧薄弱,前后壁有韧带加强 C.可作屈、伸运动 D.有囊内韧带 E.可作外展、内收运动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分析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 告 姓名刘炜原 学号 201303080414

实验一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 -转速调节器调试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系统对其提出的要求。 2?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三. 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 ME —11 组件 3. MC —18 组件 4. 双踪示波器 5. 万用表 四. 实验方法 1. 速度调节器(ASR 的调试 按图1-5接线,DZS (零速封锁 器)的扭子 开关扳向“解除”。 (1) 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 5”、“ 6”端 接可调电容, 使ASR 调节器为PI 调节器,加入 一定的输入电压(由MC —18的给 定提供,以下同),调整正、负限 幅电位器RR 、 RP ,使输出正负值 等于:5V 。 (2) 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 (“ 5”、“6 ”端短接),使 ASR 调节器为P 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 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 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 出曲线。 (3) 观察PI 特性 拆除“ 5”、“6”端短接线,突加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器的调试 C B RF 4 2 HP1 RP2 6 4 2 3 1 NMCL-31A 可调电容,位于 NMCL-18的下部 封锁 -S 2 反 号 Q 9 ASR ( ??) DZS (零速封锁 解除 ACR 电就声书器) 11 12 图1-5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调试接线图

给定电压(_0.1V),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 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 箱改变数值。 2.电流调节器(ACR的调试 按图1-5接线。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9”、“10”端接可调电容,使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使输出正负最大值等于_5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 9”、“10”端短接),使调节器为P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出曲线。 (3)观察PI特性 拆除“ 9”、“10”端短接线,突加给定电压,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箱改变 数值。

【精品】第一章运动系统1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学[目标要求] 1.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3.了解躯干骨的组成、功能。 4.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5。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位置和形态。 6.掌握下肢骨的组成,位置和形态。 7.掌握颅的分部及组成。 8。熟悉颅底内、外面的主要结构。 9。掌握眶、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

一10。了解分离颅骨的名称和位置。 二填空题 1.运动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组成。 2.根据外形将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3.骨的基本结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4.骨髓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_______红骨髓从_______岁左右开始变为 _______。 5.骨的化学成分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6.躯干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每块椎骨由前方的_______和后方的_______结合而成。 8.上下相邻的椎上、下切迹围成_______,有_______神经通过。 9.颈椎横突根部有_______,2—6颈椎棘突末端_______。 10.胸骨自上而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1.自由上肢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2.肩胛骨上角平对_______肋,下角平对_______肋。 13.肱骨体后面由上内向下外斜行的是_______沟,肱骨内上髁后方有_______沟。 14.腕骨近侧列由外向内侧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腕骨远侧列由外向内侧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自由下肢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成对的脑颅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成对的脑颅骨包括______________。 19.不成对的面颅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位于两顶骨与额骨之间的颅囟称_______,位于两顶骨与枕骨之间的颅囟称 _______。 21.成年人骨髓位于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为红骨髓。 22.胸椎锥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_______;胸椎棘突_______,伸向 _______。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分解

运动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赵黎明、王雁编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直流调速 实验一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反馈控制下的工作。 2.研究直流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ASR的工作及其对系统静特性的影响。 3.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试技术。 二.预习要求 1.了解速度调节器在比例工作与比例—积分工作时的输入—输出特性。 2.弄清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见图6-7。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A)组件或MCL—53组件。 4.MEL-11挂箱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发电机M01(或电机导轨及测功机、MEL—13组件)。 7.直流电动机M03。 8.双踪示波器。 五.注意事项 1.直流电动机工作前,必须先加上直流激磁。 2.接入ASR构成转速负反馈时,为了防止振荡,可预先把ASR的RP3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使调节器放大倍数最小,同时,ASR的“5”、“6”端接入可调电容(预置7μF)。 3.测取静特性时,须注意主电路电流不许超过电机的额定值(1A)。 4.三相主电源连线时需注意,不可换错相序。 5.电源开关闭合时,过流保护发光二极管可能会亮,只需按下对应的复位开关SB1

即可正常工作。 6.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 g起动电机。 7.起动电机时,需把MEL-13的测功机加载旋钮逆时针旋到底,以免带负载起动。 8.改变接线时,必须先按下主控制屏总电源开关的“断开”红色按钮,同时使系统的给定为零。 9.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内容 1.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主电路未通电) (a)用示波器观察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双脉冲,且间隔均匀,幅值相同;观察每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电压波形,应有幅值为1V~2V 的双脉冲。 (b)触发电路输出脉冲应在30°~90°范围内可调。可通过对偏移电压调节单位器及ASR输出电压的调整实现。例如:使ASR输出为0V,调节偏移电压,实现α=90°;再保持偏移电压不变,调节ASR的限幅电位器RP1,使α=30°。 2.求取调速系统在无转速负反馈时的开环工作机械特性。 a.断开ASR的“3”至U ct的连接线,G(给定)直接加至U ct,且Ug调至零,直流电机励磁电源开关闭合。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三相调压器的输出,使U uv、Uvw、Uwu=200V。 注: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Ⅲ、Ⅴ,无三相调压器,直接合上主电源。以下均同。 c.调节给定电压U g,使直流电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的范围内测取7~8点,读取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 d 3.带转速负反馈有静差工作的系统静特性 a.断开G(给定)和U ct的连接线,ASR的输出接至U ct,把ASR的“5”、“6”点短接。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U uv,U vw,U wu为200伏。 c.调节给定电压U g至2V,调整转速变换器RP电位器,使被测电动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ASR的调节电容以及反馈电位器RP3,使电机稳定运行。 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7~8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讲义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讲义 谢仕宏 xiesh@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5144211.html,

实验一、闭环控制系统及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 一、实验学时:6学时 二、实验内容: 1. 已知控制系统框图如图所示: 图1-1 单闭环系统框图 图中,被控对象s e s s G 1501 30010 )(-+= ,Gc(s)为PID 控制器,试整定PID 控制器 参数,并建立控制系统Simulink 仿真模型。再对PID 控制子系统进行封装,要求可通过封装后子系统的参数设置页面对Kp 、Ti 、Td 进行设置。 2. 已知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框图如图1-2所示。试设计电流调节器ACR 和转速调节器ASR 并进行Simulink 建模仿真。 图1-2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框图 三、实验过程: 1、建模过程如下: (1)PID 控制器参数整顿 根据PID 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Z-N 法),如下表所示, Kp=τ K T 2.1=0.24,Ti=τ2=300, Td=τ5.0=75。 表1-1 Z-N 法整定PID 参数

(2)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 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如下图1-3所示,并进行参数设置: 图1-3 PID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 图1-3中,step模块“阶跃时间”改为0,Transport Delay模块的“时间延迟”设置为150,仿真时间改为1000s,如下图1-4所示: 图1-3 PID控制参数设置 运行仿真,得如下结果:

图1-5 PID控制运行结果 (3)PID子系统的创建 首先将参数Gain、Gain1、Gain三个模块的参数进行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1-6 PID参数设置 然后建立PID控制器子系统,如下图1-7所示: 图1-7 PID子系统 再对PID子系统进行封装,选中“Subsystem”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Mask subsystem”,弹

第一章 运动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按形态骨可分为、、、。 2.颅骨共有块,其中脑颅骨块,面颅骨块。 3.骨由、和构成。 4.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5.构成膝关节的骨有、、。 6.脊柱有个生理弯曲,其中、凸向前,、凸向后。 7.颅骨相互连结,构成的骨性腔有、、、。 8.咀嚼肌包括、、、。 9.膈的三个孔中,平对第8胸椎的是 ,平对第10胸椎的是,平对第12胸椎的是。 10.缝匠肌起于,止于,其作用为。 二、判断改错题(以下各题如有错误,应予改正) 1.年龄愈大,骨质愈硬,愈不易骨折。() 2.所有的骨都有骨髓,有的骨只有红骨髓,有的骨既有红骨髓,也有黄骨髓。() 3.骨的表面均有骨膜覆盖。() 4.对掌运动并非拇指腕掌关节所独有,小指腕掌关节也可作此运动。() 5颞下颌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所有运动均发生于下关节腔。() 6.肩关节的稳固性主要是由关节囊周围的肌腱束维持的。() 7.椎管是由椎凤孔叠加形成的骨性管道。() 8.为减少摩擦,所有的肌腱均有腱鞘包裹。() 9.膈肌收缩时,膈穹下降,助吸气;膈肌松弛时,膈穹上升,助呼气。() 10.踝关节跖屈时,易发生扭伤,是因为关节囊两侧壁太薄弱。() 三、选择题 【A型题】 1.骨在形态分类中,哪一种提法不确切?()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含气骨 E.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包括() A.骨质 B骨膜和骨质 C.骨髓和骨质 D.骨质、骨膜和骨髓 E.骨膜和骨髓 3.骨膜() A.呈囊状包裹骨的表面 B.被覆于骨的表面 C.由上皮组织构成,但骨的关节面无骨膜 D.与骨的生成及再生无关 E.与骨的感觉无关 4.骨髓() A.仅见于长骨骨髓腔内 B.长骨的骨髓均为黄骨髓 C.扁骨的骨髓均为红骨髓 D.黄骨髓具有造的功能 E.胎儿的骨髓亦有红、黄骨髓之分 5.关节() A.骨与骨的连结叫关节 B.所有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C.全身各个关节都能单独活动 D.关节盘属于关节的基本结构 E.以上都不对 6.胸锁关节() A.由锁骨头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构成 B.无其他辅助结构 C.关节囊内有关节盘 D.关节囊内有韧带加强 E.属单轴关节,活动度甚小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9109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转速调节器调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系统对其提出的要求。2.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器的调试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MEL—11组件3.MCL—18组件4.双踪示波器5.万用表

四.实验方法 1.速度调节器(ASR)的调试 按图1-5接线,DZS(零速封锁器)的扭子开关扳向“解除”。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5”、“6”端接可调电容,使ASR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由MCL—18的给定提供,以下同),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RP1、RP2,使输出正负值等于5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5”、“6”端短接),使ASR调节器为P 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 图1-5 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调试接线图 出曲线。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杜文划 学号:912058200102 同组人:杜文坚,周文活,黎霸俊

异步电动机SPWM与电压空间矢量变频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加深理解用单片机通过软件生成SPWM波形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不同不 同调制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熟悉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原理与特点。 4.掌握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过程 一、采用SPWM方式调制 1.同步调制 30HZ下 电机气隙磁通分量波形如下示:电机气隙磁通轨迹如下: 定子电流波形如下示: IGBT两端波形如下示: 定子端电压波形如下示:

50HZ下 电机气隙磁通分量波形如下示:电机气隙磁通轨迹如下: 定子电流波形如下示: IGBT两端波形如下示: 定子端电压波形如下示:

波形分析: 电机气隙磁通两相绕组之间相差约60°。 电机磁通轨迹50Hz时更接近圆形。 对定子电流:30Hz时和50Hz时呈正弦波,但其中有很多的高频分量。 IGBT的疏密程度反映了脉冲宽度调制的过程,越密表示频率越高。 定子电压呈正弦分布。 同步调制方式在50Hz比较好。 2、异步调制 30HZ下 电机气隙磁通分量波形如下示:电机气隙磁通轨迹如下: 定子电流波形如下示: IGBT两端波形如下示: 定子端电压波形如下示: 50HZ下 电机气隙磁通分量波形如下示:电机气隙磁通轨迹如下:

定子电流波形如下示: IGBT两端波形如下示: 定子端电压波形如下示: 异步调制与同步调制想比,气隙磁通分量更接近正弦波,气隙磁通轨迹更接近圆形,此时30Hz比50Hz效果好些。 3、混合调制 混合调制在不同的输出频率段采用不同的载波比 10HZ下,载波比为100 电机气隙磁通分量波形如下示:电机气隙磁通轨迹下: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转速调节器调试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系统对其提出的要求。2.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器的调试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EL—11组件 3.MCL—18组件 4.双踪示波器 5.万用表 四.实验方法 1.速度调节器(ASR)的调 试 按图1-5接线,DZS(零速封锁器)的扭子开关扳向“解除”。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5”、“6”端接可调电容,使ASR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由MCL—18的给定提供,以下同),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RP1、RP2,使输出正负值等于5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5”、“6”端短接),使ASR 调节器为P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 8 4 6 C A G给定 1 2 3 DZS(零速封锁器) S 解除 封锁 NMCL-31A 可调电容,位于 NMCL-18的下部 图1-5 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调试接线图3 RP4 C B

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出曲线。 (3)观察PI特性 拆除“5”、“6”端短接线,突加给定电压(0.1V),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箱改变数值。 2.电流调节器(ACR)的调试 按图1-5接线。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9”、“10”端接可调电容,使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使输出正负最大值大于6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9”、“10”端短接),使调节器为P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出曲线。 (3)观察PI特性 拆除“9”、“10”端短接线,突加给定电压,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箱改变数值。 五.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速度调节器的调试 输入电压-0.945-0.702-0.498-0.201-0.102 输出电压 4.980 3.668 2.5490.9350.394 00.210.4990.8030.890 -0.165-1.313-2.890-4.546-5.02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施火泉张伟 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 2020年3月

目录 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环节特性及单元调试..............................................................................................实验二转速单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三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实验四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验五交流异步电机调速系统实验........................................................................................................................

运动系统(1)

一、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 胸骨角 椎间盘 翼点 界线 二、填空题 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椎孔由和共同构成;椎间孔则由相邻两个椎骨的,和 围成。 3.正常情况下伸肘关节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屈肘关节时三点 成。 4.骨盆由后方的和及两侧的连结而成,它被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5.膝关节由、和组成。 6颅由块颅骨构成,除和外,其余颅骨都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 7.在颅中窝蝶骨体的外侧有三个孔,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是、 和 8肌的辅助结构除筋膜外,主要还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叫 9背肌深层最主要的长肌是,该肌收缩时可。 10膈是穹隆状的扁肌,分隔和膈有三个孔,即、,和。 11能使头后仰的肌有和和 三、选择题 l尺骨的结构不包括()

A、尺切迹 B、尺骨头 C、鹰嘴 D、滑车切迹 2小儿能抬头后脊柱出现的弯曲是( ) A、颈曲 B、胸曲 C、腰曲 D、骶曲 3骶管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和须摸认的体表标志是r 、 A、骶前孔、骶骨岬 B、骶管裂孔、骶角 C、骶管、骶骨岬13、骶后孔、骶角4黄韧带连于相邻的两个( ) A、椎弓根之间 B、椎弓板之间c、棘突之间D、椎体之间 5胸骨角平对( ) A、第1肋软骨 B、第2肋软骨c、第3肋软骨D、第4肋软骨 6颈椎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椎体较小 B、椎孔较大 C、横突有孔 D、棘突末端分叉 7屈颈时,项部最明显的隆起是( ) A、第5颈椎棘突 B、第6颈椎棘突c、第7颈椎棘突D、第l胸椎棘突 8肱骨骨折易发生于( ) A、肱骨体上部 B、肱骨体中部c、肱骨体下部D、外科颈处 9肩关节关节囊最薄弱的部位是( ) A、前壁 B、后壁 C、下壁 D、上壁 10.肩胛骨下角平对() A.第一肋 B. 第二肋 C. 第四肋 D. 第七肋 11.下列属于长骨的是( )。 A.肋骨 B.胸骨 C.跟骨 D.指骨 12.无棘突的颈椎是 A.寰椎B.枢椎C.隆椎C.胸椎 13膈的中心腱内有( ) A、腔静脉孔 B、食管裂孔c、气管裂孔D、主动脉裂孔 15能伸踝关节的肌是( ) A、胫骨前肌 B、趾长屈肌c、小腿三头肌D、胫骨后肌 16.有半月板的关节是( ) A、肘关节 B、髋关节c、膝关节D、肩关节 17不参与构成桡腕关节的骨是( ) A、月骨 B、三角骨 C、豌豆骨 D、手舟骨

绪论与运动系统详解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 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巨视解剖学叙述。 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微视解剖学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 (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二)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感觉器; 9、神经系统。 (三)分部: 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 2、前(腹侧):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 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6、四肢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 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 下肢:胫、腓 (三)轴和面 1、轴: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解析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 题目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分析综合作业专业班级工业电气自动化01班 学号1304200303 姓名方军 指导教师文小玲老师

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分析综合作业 要求:1、能熟练利用MA TLAB/SIMULINK进行调速系统的仿真分析 2、在报告中画出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仿真结果(包括阶跃给定信号,阶跃扰动信号, 电流和转速仿真曲线i d=f(t),n=f(t)等),进行仿真结果分析(进行单、双闭环系统 动态性能即起动时的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的比较分析,并分析调节器结构和参数 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内容: 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和抗扰调节过程的分析 (1)方法 1)用系统动态结构图建模仿真; 2)用SimPowerSystem工具箱中的模块建模仿真。 (2)具体内容 1)建立仿真模型(要求在报告中画出)

2)系统突加阶跃给定的起动过程仿真分析[报告中画出仿真曲线:i d=f(t),n=f(t)];

3)系统抗扰过程分析: *系统对电网电压波动(即△U d为阶跃扰动)的抗扰性能分析(画出仿真曲线); *系统对负载扰动(即I L为阶跃扰动)的抗扰性能分析(画出仿真曲线)。

4)改变调节器的结构(用P和PI调节器)及其参数,进行起动和抗扰过程分析(画出不同的仿真曲线)。 改为p调节器

2、转速负反馈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和抗扰调节过程的分析(1)方法 1)用系统动态结构图建模仿真; 2)用SimPowerSystem工具箱中的模块建模仿真。(选做)(3)具体内容 1)建立仿真模型(要求在报告中画出)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篇运动系统 第一章骨学 一、名词解释 1.骨髓 2.骶管裂孔 3.鼻旁窦4.骶角 5.肋弓 6.胸骨角7.颅囟 8.椎管 9.翼点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一般椎骨不包括 A.椎体B.椎弓C.椎孔D.侧块 E.棘突2.关于胸椎叙述正确的是 A.关节突呈矢状位 B.椎体小 C.椎孔最大 D.有肋凹 E.棘突呈板状3.颈椎特有的结构 A.横突肋凹 B.关节突 C.棘突D.横突孔 E.椎孔 4.骶骨和髋骨均有的结构是 A.粗线 B.月状面 C.耳状面D.弓状线 E.髋臼 5.桡神经沟位于 A.肱骨上端 B.肱骨体后面 C.肱骨下端D.尺骨体 E.桡骨体 6.眶下孔位于 A.颧骨 B.鼻骨 C.上颌骨 D.下颌骨E.颞骨 7.骺软骨 A.位于骺的表面 B.属于透明软骨C.成人的骺软骨呈线状D.属于纤维软骨E.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长 8.属于桡骨下端的结构是 A.桡神经沟 B.桡切迹 C.尺切迹D.尺神经沟 E.桡骨头 9.犁骨 A.左右各一 B.位于筛板前下方C.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D.构成骨性鼻中隔后下部 E.属于脑颅骨 10.眶上裂 A.位于颅前窝 B.属于筛骨上的结构C.属于额骨上的结构 D.属于蝶骨上的结构E.是蝶骨和筛骨间的裂隙 11.肩胛骨 A.内侧缘称腋缘 B.内侧缘称脊柱缘,外侧角上有关节盂C.肩峰末端膨大形成喙突 D.前面有肩胛冈 E.后面为肩胛下窝12.腕骨包括 A.距骨 B.骰骨 C.楔骨 D.月骨 E.跖骨 13.外踝位于 A.胫骨下端 B.胫骨上端 C.腓骨上端D.腓骨下端 E.股骨下端 14.髋臼上有 A.耳状面 B.月状面 C.臀面 D.髌面E.以上皆非 15.不成对的面颅骨有 A.鼻骨 B.泪骨 C.舌骨 D.腭骨E.额骨 16.成对的脑颅骨有 A.颧骨 B.犁骨 C.顶骨 D.蝶骨E.枕骨 17.颅后窝有 A.颈动脉沟 B.乙状窦沟 C.外耳门D.三叉神经压迹 E.筛孔 18.脑膜中动脉沟起自 A.圆孔 B.卵圆孔 C.棘孔D.破裂孔E.茎乳孔 19.肱骨骨折的最易发部位是 A.解剖颈 B.外科颈 C.肱骨体D.肱骨下端 E.尺神经沟 20.不属于颅中窝的结构有 A.眶上裂 B.眶下裂 C.颈内动脉沟D.视神经管 E.卵圆孔 21.颅底内面能见到而外面看不见的结构有A.圆孔 B.卵圆孔 C.棘孔 D.破裂孔E.颈静脉孔 22.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应正对 A.骶前孔 B.骶后孔 C.骶管裂孔D.骶角 E.骶岬 23.颅中窝有 A.筛孔 B.垂体窝 C.颈动脉管外口D.颈静脉孔 E.鸡冠 24.眶与鼻腔相交通是通过 A.眶下裂 B.眶下管 C.眶下孔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运动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对例题3.8设计的双闭环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分析,仿真时间10s 。具体要求如下: 在一个由三相零式晶闸管供电的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已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60=N P kW , 220=N U V , 308=N I A , 1000=N n r/min , 电动势系数e C =0.196 V·min/r , 主回路总电阻R =0.18Ω,变换器的放大倍数s K =35。电磁时间常数l T =0.012s,机电时间常数m T =0.12s,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i T 0=0.0025s,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n T 0=0.015s 。额定转速时的给定电压(U n * )N =10V,调节器ASR ,ACR 饱和输出电压U im * =8V,U cm =7.2V 。 系统的静、动态指标为:稳态无静差,调速范围D=10,电流超调量i σ≤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n σ≤10%。试求: (1)确定电流反馈系数β(假设起动电流限制在1.3N I 以内)和转速反馈系数α。 (2)试设计电流调节器ACR.和转速调节器ASR 。 (3)在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下搭建系统仿真模型。给出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过程中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不限幅与限幅时的仿真波形(包括转速、电流、转速调节器输出、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输出),指出空载起动时转速波形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4)计算电动机带40%额定负载起动到最低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σn 。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估算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时间,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6)在5s 突加40%额定负载,给出转速调节器限幅后的仿真波形(包括转速、电流、转速调节器输出、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输出),并对波形变化加以分析。

运动系统试题及答案.doc

运动系统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运动系统一、名词解释 1 胸骨角 2 颈静脉切迹 3 翼点 4 腹股沟韧带 5 斜角肌间隙 6 外科颈 7 前囟二、填空题? 1 人体前部计数肋骨的标志是---2 骨髓分为具有造血功-能的_____ 和无造血功能的_____两种,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转化。 3 骨的基本构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其化学成分主要有---使骨具有硬度和----- 使骨具有韧性和一定弹性。 4 椎骨包括_____ 块颈椎、_____块胸椎和_____ 块腰椎 _____块骶椎和---块尾椎。 5 有横突孔的椎骨是_____ ;椎体上有肋凹的椎骨是_____ ;有齿突的椎骨是 _____。 6 髋骨由_____、_____ 和_____ 组成。 7 骶管麻醉需要找准的部位是---8 鼻旁窦共有 4 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9 防止脊柱过度前屈的韧带有_____、_____、_____------。 10 脊柱侧面观有四个生理弯曲,即凸向前的_____、_____ 曲和凸向后的_____、 _____曲。 11 关节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 肘关节包括三个关节,即_____、_____和_____。 13 膝关节由_____和_____构成,其辅助结构包括关节囊内的_____、_____、 _____、_____,以及关节囊外的_____。 14 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使头向_____屈,脸转向_____;两侧同时收缩使头 _____。 15 臂肌前群有_____、_____和_____;后群有_____。 16------肌肉收缩可以上提肩胛骨。 17 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的是----肌。 18 膈有三个裂孔:即_____、_____和_____。 19 腹股沟三角由_____、_____和_____ 围成。 20 腹前外侧壁有三块扁肌,由浅及深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21 小腿三头肌由_____和_____合成,以粗大的_____止于跟骨。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块骨属于长骨 A ?指骨 B ?肋骨 C ?椎骨 D ?腕骨 E ?胸骨 2 髋关节易向()方向脱位 A ?前下B ?前上 C ?后上 D ?后下

运动控制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刘炜原 学号201303080414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转速调节器调试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系统对其提出的要求。 2.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器的调试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EL—11组件 3.MCL—18组件 4.双踪示波器 5.万用表 四.实验方法 1.速度调节器(ASR)的调试 按图1-5接线,DZS(零速封锁 器)的扭子开关扳向“解除”。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5”、“6”端接可调电容, 使ASR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 一定的输入电压(由MCL—18的给定提供,以下同),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RP1、RP2,使输出正负值等于 5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5”、“6”端短接),使ASR 调节器为P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 8 4 6 C A G给定 1 3 DZS(零速封锁器) 封锁 可调电容,位于 NMCL-18的下部 3 RP4 C B

出曲线。 (3)观察PI特性 拆除“5”、“6”端短接线,突加给定电压(±0.1V),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箱改变数值。 2.电流调节器(ACR)的调试 按图1-5接线。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9”、“10”端接可调电容,使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使输出正负最大值等于±5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 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9”、“10”端短接),使调节器为P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出曲线。 (3)观察PI特性 拆除“9”、“10”端短接线,突加给定电压,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箱改变数值。 实验二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测试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 2.熟悉电力电子及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的结构及调试方法。 3.熟悉MCL-18,MCL-33的结构及调试方法 4.掌握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二.实验内容 1.各控制单元调试 2.测定电流反馈系数。 3.测定开环机械特性及闭环静特性。 4.闭环控制特性的测定。 5.观察,记录系统动态波形。 三.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由电流和转速两个调节器综合调节,由于调速系统调节的主要量为转速,故转速环作为主环放在外面,电流环作为付环放在里面,这样可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对转速的影响,实验系统的控制回路如图1-8b所示,主回路可参考图1-8a所示。 系统工作时,先给电动机加励磁,改变给定电压的大小即可方便地改变电机的转速。ASR,ACR均有限幅环节,ASR的输出作为ACR的给定,利用ASR的输出限幅可达到限制起动电流的目的, ACR的输出作为移相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利用ACR的输出限幅可达到限制αmi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