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时期韩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与社会反映_李水山

新时期韩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与社会反映_李水山

新时期韩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与社会反映_李水山
新时期韩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与社会反映_李水山

No.19,2007

Vol.28

GeneralNo.509

2007年第19期

第28卷总509期

职业技术教育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收稿日期:2007-03-18作者简介:李水山(1956-

),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三农”

问题与教育,比较教育。

一、缓解早期留美热

据2006年底韩国国家电视台KBS和《朝鲜日报》等主要媒体的调查与报道,在美国留学的各国学生中韩国稳居第一,达到87724名,占所有在美外国留学生中的14%,而名列前几位的印度、我国大陆地区(不含我国台湾的3.2万名)和日本留学生分别为6.8万名、5.4万名、4.9万名。韩国的情况更为特殊,即陪读家属居多,达到3.4万名,合起来超过10万名的留学大军滞留美国,其留学费用是其他国家的2倍。而位于留美学生数第二和第三的印度和我国陪读家属分别只有6000名和4000名。对于全国总人口只有4800多万的国家,竟然比几亿,甚至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的海外留学生还多,成为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负担。韩国每年留学国外的总费用多达7万亿韩圆(70多亿美元)。近年来,这种发展趋势有增无减,

2006年签发的留学美国学生签证达5万名,第3、4季

度留学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30%。

根据韩国专家分析,韩国公共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成为引发这种留学热有增无减的直接原因:

(一)英才教育重新抬头

韩国政府从1974年开始实施“平准化”教育以来,的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消除教育的地区、学校和学生个体差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引发了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教育竞争力下滑等忧虑和呼声,引起了韩国国内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争议,英

才教育重新抬头,课外辅导热卷土重来,科技、国际、外语高中等英才学校教育倍受青睐,“自主型私立高中”也倍受瞩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首尔等大都市外,韩国各地区并没有全面推行“平准化”教育,而是各地区教育部门通过深入调查,根据社会需求和舆论,决定是否全面推行,如离首尔最近的江原道(相当于我国的省级区划)就没有实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实际比较,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选择个性化、

多元化、自主性的英才教育,包括增加课外辅导的“私教育”,助长了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自主选择不同教育的无形竞争。

(二)课外辅导和补习热有增无减,费用极高鉴于这种社会氛围,家长不得不给自己的孩子找课外补习和辅导学校,这种“私教育”(私塾)所开支的费用与日俱增。课外辅导和补习热的背后,有很多合理之处:一是能预习课本知识,相比整齐、划一、单向的公共教育的传授,这种“私教育”角度和方法更广泛、多元、灵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二是学生通过课外辅导学得更加深入和广泛,并激发学生的求学、赶超好学生的欲望;三是学生少,教师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成绩。

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多数家长认为,与其花掉如此多的课外补习、辅导教育费用和时间、精力,还不如趁早把孩子送到美国或英国接受教育,而且到

新时期韩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与社会反映

李水山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北京

100088)

摘要:韩国是我国的临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所遇到的社会难题和教育问题,诸如早期留学热、课外辅导热、教育不公、教师评价难、职业教育衰竭等十分相近。韩国与社会制度相同的欧美各国的教育改革也有所不同,每届政府都很重视教育问题,努力通过修订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政策和采取有效的行政措施,积极推进多项教育改革,以解决学业负担重、教育质量下滑、

社会不公等诸多社会难题,值得分析与借鉴。关键词:韩国;教育改革;留学;“平准化”教育;课外学校;首席教师中图分类号:G725(3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7)19-0079-07

这些国家学习一段时间,孩子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连锁反映促成了韩国学生的早期留学,中小学学生留学国外数从2000年的4300名猛增到2005年的35144名,比前一年增加6.6%,6年内增长8倍多。早期留学从初中学生提前到小学四五年级。

(三)国内外语教学水平低

在升学、就业与个人发展中,外语成绩始终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而韩国国内只注重语法教学且自成体系,学生学习任务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程内容繁琐,学生基本上接受的是张不了口的“哑巴英语”教学,这更使韩国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失望,加剧了学生早期出国留学风潮。

留学热给韩国社会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沉重的留学费用负担,母亲陪读导致父母长期分居,甚而造成父亲精神崩溃,成为罪犯,妻离子散、家庭分崩的恶性结果,对社会的影响很大(韩国称为

“大雁爸爸”现象,已多次发生)。还有国际间、家庭间形成的语言、文化与价值观上的逐渐疏远、隔阂和障碍。

为解决这种社会负面现象,韩国政府出台了“英语教学革新方案”,要求到2010年,所有中小学英语课教师分阶段完全用英语授课。该方案以主管教育的副总理的报告形式,于2006年11月3日递呈卢武铉总统,包括在录用英语教师过程中增加试录者用英语论述和听力测验项目,改革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竞争力,恢复国民对韩国英语教学和公共教育的信任。

“方案”内容包括:一是从2009年开始,韩国实行包括英语论述、听力和授课实际能力等内容的英语教师资格考试,开通英语学习频道。二是为实现这一计划,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准备实施从2010年开始每年培训1000名,到2015年培训1万名在职英语教师回炉接受强化训练的再教育培训计划。三是在2010年以前,任用外国留学生和英语家教等2900名课外英语辅导讲师。四是对小学一二年级开始逐步实施英语教学,在济州国际都市、经济特区、外语教学试点地区的小学和初中实行英语和韩国语同步、全面使用的教学法。五是对申请取得英语水平认证的中小学学生实行英语水平认证制度。但很多教育专家认为这将与以往的托福等考试制度重复,而且有助长课外辅导、补习热,弱化公共教育之嫌。但也有专家认为对过去教育主管部门屡禁不止的课外辅导和补习的“私教育”热,也事出有因,公共教育机构、学校教师不应只是否定和排斥,而应是发现其合理的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吸收其长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小班化辅导,增加辅导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

二、缓解课外辅导热

(一)私塾和课外补习热不断升温的社会背景

上世纪60、70年代,在韩国升入初、高中的考试

竞争日趋激烈,这不仅阻碍了正处在发育阶段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增加了学生家长、家庭的负担,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不满情绪,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为解决这一难题,韩国政府在1968年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录取制度的基础上,从1974年开始推广高中“平准化教育”改革,以消除学校间、区域间教育和设施的差异,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中等教育制度。同时,为缓解课外辅导热及各种补习热等社会负面效应,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进入新世纪,韩国各界对实行了33年之久的“平准化教育”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来自经济界批评比较多。但是,唯独没有变化的私塾和课外补习热,使正在发育中的孩子每天要在校外补习到深夜12点钟,这在另一方面说明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渴望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教育的迫切性和必然性。实际上,中小学生放学后的课外补习热是禁不住的,只能以更好的课外公共辅导教育来疏导或取代。

根据2006年对釜山市中心一所学校的调查,75%-80%的学生上私塾,95%的学生正在上课外补习班。

为解决这一社会需求和问题,韩国正在试点推广

“放学后的学校”,即

“课外学校”教育。

“课外学校”教育的实质就是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通过多样化的课外辅导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沟通,贯彻终身教育和现代教育理念,实施教育福利政策,构筑自主、开放、多元的社区公平教育体系,建设多元、和谐社会。

(二)以

“课外学校”教育取代课外补习热的主要做法和实效

目前,在韩国全国的中小学中有280所示范性“课外学校”,全国98.9%的初中和小学实施

“课外学校”教育,42.6%的学生接受这种“课外学校”教育,高中生72.2%,其中,普通高中82.2%,实业高中45.0%。已经有15684名课外讲师活跃在“课外学校”

教育第一线。实际上,韩国政府作为国家教育改革政策,进行了长期、多方努力和尝试。1995年5月,韩国政府将组织放学后的教育活动作为构筑

“新教育体制”的改革。自1999年开始,将此项改革更名为“特长与适应能力培养教育活动”,2004年又改为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水平实施的匹配型补充学习,以及对低年级学生的保育教育的“课外学校”发展模式。

“课外学校”教育成功之处在于:

第一,补充、完善和提高了正规学校教育。

“课外学校”教育比国家指定的正规学校教育,时间、空间、设施、讲师都变得开阔,教育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灵活、生动、有趣,符合学生个人的成长,贴近社会和学生需求。对此,韩国教育专家评价为:

更有创意和实践意义的教育,是没有围墙的教育,“课外学校”教育逐渐成为中小学校教育的

“呼吸循环系统”。

第二,构筑公平教育的安全体系:通过公立学校的课外辅导,使那些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有条件接受更加个性化、特色化和人性化的教育,缩小与高收入家庭子女因收入差距带来的教育差距。

2006年,韩国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10万名每人3万韩元2个月的教育券。2007年,提供30万名每人3万韩元10个月的教育券。最近,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宣布:从2006年19个郡的农村示范地区扩大到2007年88个市、郡,将投入497亿韩元支持。各地方政府和自治团体也相应配套投入4-6亿韩元,使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与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免费的

“课外学校”教育。

第三,构筑终身社区教育体系:由于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居民对学校“课外学校”教育的广泛参与,因工业化社会而涣散的社会共同体又重新筑起,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的职能不断延伸与扩展。

第四,减轻私塾和课外补习的费用,经2006年底对280所“课外学校”教育示范校学生家长的调查统计,每个家庭年底教育开支比年初节省6.2万韩元,这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综合考察,“课外学校”教育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减轻私塾费用负担,而是发扬和光大公共教育性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成为构筑公平、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第五,“课外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及时调查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征求改进意见,并加以完善。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选拔大学教授、大学生服务自愿者等更为优秀的课外讲师,减轻课外教育经费负担,充分利用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等社区内服务设施,与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各厅局密切合作并得到他们的一贯支持和协助。

第六,据统计,目前实施的“课外学校”教育课程为:小学

“课外学校”教育内容中艺术、计算机、体育、英语占64.5%;初中英语、数学、语文、体育、音乐占59.2%;普通高中语文、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占93.8%;实业高中计算机、英语、数学、社会、科学占58.1%。

(三)“课外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课外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不少实际问题和困惑:一是在农村学校很难找到优秀的课外讲师,农村学校的学生数少,不成规模,难以实施教育培训项目,教育设施比较差。二是由学校教务处来管理“课外学校”教育,在认识和实际管理中很容易形成“主副关系”,影响

“课外学校”教育的意义和实效。

三是减轻

“课外学校”教育费用,但这正是公共学校教育的软肋,因经费所限课外教育、辅导质量下降,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影响“课外学校”教育的生命力和持久力,私塾和校外补习死灰复燃。四是因校长的认识水平所限,教师教学负担加重,影响教育质量,难以取得学生和家长的持久信任。五是

“课外学校”教育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

六是如何进一步评价和提高学生和讲师的学习、教学能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韩国教育专家和学校一线教师正在不断改进和尝试:一是更多大学生参与,使“课外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学生个性需求,规模小的学校可以建中心学校,讲师巡回辅导或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接受课外辅导,交通费由政府或学校负担。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始终支持这项教育事业,每年有专项经费支持,各大学和研究所应开发出高质量的

“委托式课外辅导”计划项目。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使课外学校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和家长要求,学校内设专职岗位协调和管理“课外学校”教育,教务和讲师信息要及时公开,使学生和家长理解和支持这项改革。四是动员更多的大学、研究所、文体展览福利等设施、警察署、部队参与社区“课外学校”教育。五是通过选择最优秀的讲师,开发设计最好的教育辅导项目,提高

“课外学校”教育质量。六是整合单科辅导,防止学生从学校出来,又到私塾补习班去的现象。韩国的

“课外学校”教育,虽然还有诸多现实问题,但正在成为弥补“平准化教育”的不足,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减缓以升学为导向的校外补习热,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学业和经费负担,构筑现代公共教育和终身教育新理念和社会实践体系,建设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渠道。

三、

“开放型自律学校”的办学方向

韩国学界认为以“平准化”为核心的公平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以升学为中心的国家基础教育框架,导致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逐渐衰减,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普遍感到教育竞争力下滑所带来的心理危机,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出现了日益加剧的早期留学现象。根据这一情况,每一届韩国政府都致力于教育革新,举办了科学高中、外语高中等特色高中,力求强化学校自主、自律办学,但却注重升学考试和应试教育,被社会各界广泛批评。如何既保持公立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优势,又通过问题解析、探究、讨论等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学校办学自主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激发、挖掘学生的创意、潜力和人文情怀,需要从根本上改革基础教育办学体制。

鉴于这种社会发展需求,参考美国的“协约型学校”(charterschool)、英国的“研究型学校”(acade-

myschool)、日本社区参与型学校和瑞典的“自律型学校”的学校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韩国政府提出了“开放型自律学校”的改革模型,即通过把人事权、财政预算执行权等办学自主权更多地转交给校长或教育、文化、艺术、宗教等民间团体,选定具有革新意志和经验的管理主体,克服过去公立学校的共同缺陷,通过集中试点示范,汇集各种政策职能,积累革新成果和经验,逐步推向全国学校,加快教育革新步伐。

“开放型自律学校”与过去一般学校的最大区别在于:通过协约中所提到的公正评价,强化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教育需求者的满意度,人文情怀、创意能力的培养效果,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等。这是一项根据公开每年和综合评价结果,对学校实行严明管理的新型办学制度。

韩国政府导入这种改革的目的也在于,继承和发扬以往比较成功的

“平准化教育”政策,继续执行公立学校的各种学费减免政策,满足社区对优质教育的不同需求。为推行先进的教育项目,引导地方政府和自治团体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对农村、山区、岛屿和城市低收入地区采取特殊支援政策。申请到这类学校任教的教师将接受

“学校革新特别研修”。韩国政府组建了由各界专家构成的

“开放型自律学校示范运营推进委员会”,原计划在2006年8月底选定5 ̄10个示范学校,到2010年在20个革新型城市中选定20所学校试行,但到目前只选出了4所。在选拔过程中,采取对教育条件比较差、人口与学生数正在减少、地方政府有积极性的地区优先的政策,自2007年3月进入试行阶段,计划到2010年经对示范工作的各种评价,2011年逐步向全国推广。

“开放型自律学校”是通过公开征集名称,经专家们对707个征集到的名称严格筛选后,最后修改原来的

“公营型革新学校”而确定的名称。这种改革模式的核心内涵是:赋予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如课程设计、选择教材都不一定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引入“无学年制”;通过“公募”(公开招聘)选任校长,校长比过去有更大的自主决定人事与执行财政预算的职权;教师编制全员,公开招聘;招生,在实行

“平准化教育”地区通过

“学生先申请、学校再派位”的方法;而实施非

“平准化教育”地区,通过笔试、综合成绩、面试和毕业学校推荐等方式招收,学生从本道(省)内招收;对农村、山区、岛屿和城市低收入地区采取特殊支援政策。目前,在韩国已经确定的4个实验示范学校之一的忠清北道清原高中(音译)于2007年3月1日,招收高中1年级8个班240名学生,将从2007年到2010年试行全新的办学模式。从2006年11月,开始公开招聘校长和教师,校长任期4年,任期结束后可以续延,中途因故解聘或任期结束后,都能回到原来的岗位。

韩国政府期待着通过这一改革,改变公立学校目前的低迷现象,提高教育水平,恢复国民对公共教育的置信度和满意度。对此,韩国教育专家持不同意见:如原来试行的

“公营型革新学校”的办学模式,包括地方政府和自治团体对学校的财政支持,由道教育厅教育监、地方自治团体、学生家长各负担1/3的学校经费,但新公布的“开放型自律学校”的改革方案,并没有这一内容。教育人力资源部的官员解释这是为了防止提供财政支持的一方对校长或经营学校主体的自主办学施加压力和影响,又转变为

“升学高分”的名门校,财政不足部分由教育人力资源部每年追加支持每个学校1.2亿韩圆。原来准备试点的10所高中减为4所,准备提供财政支持,并办成优质高中的仁川、全罗南道政府从试点方案中撤出。专家们认为,中央财政负担加重,地方政府与自治团体对教育改革的热情减退,大学、宗教团体等民间团体和学生家长的建议得不到反馈,并没有体现

“开放型”办学宗旨,最多是“公立型校长自律学校”,这些情况的发生和走向,无疑为声势浩大的韩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变数。

四、实行

“首席教师”制度

目前韩国教师晋升制度,是从教师的教学岗位转变为教学与学校管理岗位的制度,教师从

“2级正教师”升为“1级正教师”,再从“1级正教师”升为教监,最后从教监升为校长。韩国教师戏说,这不是向教得更好的教师晋升的制度,而是脱离教学岗位“做官”的制度,专家认为这种教师晋升制度本身在政策导向上有问题,在教师中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对教学的集中力,也减退了教师钻研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热情和积极性。在韩国关于导入首席教师制度的议论已经持续了25年之久,从1995年就开始正式纳入教育部及相关部委的议事日程,但因

“预算不足”等原因而多次被搁置。到了2000年,作为“教育发展综合方案”,又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讨论过,但因“全国教师组合”(教师工会)的反对而搁浅。这次并没有以

“预算不足”为理由,而是教育界内部以意见分歧为由,成为下次讨论决定的议题。几经周折,这一改革终将附诸实施:根据韩国总统府和教育人力资源部2006年11月报告,首席教师制度将于2007年9月开始在全国国立、公立学校示范、实行。

韩国有关教育专家、学者认为,设置首席教师制度有如下几方面科学依据和积极作用:一是在现职教师总数中选拔约占其中10%的最优秀教师为首席教师,专门指导学校教学工作,每月增加一定报酬。二是通过设置首席教师制度,可以促使教育经营和教学之间建立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扬长避短的有效机制。三是形成教师教学梯队,成为学习型组织:首席教师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形成教师之

间传帮带的氛围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备课指导、教学研究、教材教具的研发、现场观摩与指导、校内培训等教学活动制度和机制。四是激励献身于教学一线工作的广大教师,提高其社会地位,博得社会对教师岗位的信任和崇敬。社会上有

“大法官”、

“大记者”、

“先任研究员”、

“首席监理师”、

“技能长”等职衔制度,对教师岗位设置与其工作性质和业绩相适应的岗位是必要的。五是为教师开辟更加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使教师即使不改道做教育管理工作,也能在本职岗位上感到荣誉和自豪,可以安稳教师心理,稳定学校教学工作,激励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这与在学生教育中的

“因材施教”一样,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渠道。六是可以优化教师教育工作的专业性:“1级正教师”经过3年工作实践后,接受为晋升教监而设置的培训,但还没有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而设置的培训制度。根据一个国家的教育竞争力来自于教师职业的专门性、专业化原理,应实行这种教师职业专业化制度。

对教师职业专业化问题,韩国各政党、教育人力资源部、教育开发院、全国经济联合会、OECD评价组织、韩国教员团体总联合会等部门、团体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对导入首席教师制度表示了肯定和积极的态度。鉴于此,很多韩国教育专家认为,实行首席教师制度已时机成熟。并在韩国教员团体总联合会对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组织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出多数被访问者赞成的结论。教师首席制度并不会带来巨大的人才和资金浪费,而是带来积极的社会效果。

但是,韩国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韩国教育改革不是理性改革,而带有浓厚的感性和功利色彩,虽然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由一名副总理主管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工作,但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政府换届的影响比较大,受各种社会干扰大,过于频繁变化,缺乏长效机制。目前教师工会对实行教师评价制度强烈反对,甚至发生示威游行或暴力摩擦。显而易见,首席教师制度的实行也不会一帆风顺,教师组织和更多的教师纷纷要求“公开招聘校长”、“废除校长任职资格”、

“降低校长任职门槛”等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也有不少教师反对这种改革,认为这只能招来不必要的恶性竞争,教育民主化将冲击教育专门化,导致教育行政权利最大化,并扰乱教育秩序,教师地位、尊严和待遇被削弱等。

反对实行首席教师方认为“木匠多,房子就盖歪”,校长的行政指导能力将变弱。首席教师制度,不仅破坏教育民主,又助长和固定教师队伍等级身份制,很有可能最后使首席教师变成校长和教监的行政助手,并不会发挥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作用。赞成者认为:校长公开选举或招聘,的确有可能削弱校长对学校的指导,校长的领导作用和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也会被减弱,也有可能向非教育领域开放校内职务和岗位,学校的经营专门性将被削弱,教师和教学工作也将受干扰。但是,在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一名校长很难履行管理和业务双肩挑的任务,势必有得有失。

“垄断指导”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共同协力和指导”的时代到来,教师首席制度为教育变得更加科学、灵活、智慧、包容提供了可能与保障。若想维护教师的尊严、地位和待遇,以教师职业相对独立和提高专业化为宗旨的装置是必须的,因此更需要设置首席教师制度。

五、韩国新成立直属总统领导的国家人力资源委员会——

—首先改革职业教育体制

2007年4月2日,韩国国会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修订案》,4月27日向社会颁布。根据这一修订案,直属于韩国总统领导的国家人力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将设在国家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即教育部),正式名称为国家人力资源政策本部,将统筹协调全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定员106名,下设4个局,从2007年7月开始运作。该部将吸纳财政部、产业资源部等其他部委和民间有识之士为职员。该部的职能是:每5年研究制定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关计划、政策与对策措施的

“基本企划案”,报给国家人力资源委员会。成立该部的宗旨是: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改革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事业,进行必要的战略性投资与管理。

韩国自2001年成立过类似的“人力资源开发会议”,但仅停留在各部委的交流与沟通层面上,还缺乏与社会产业及劳动阶层的全面、深入、持久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尤其缺乏对投资、实效的统筹协调职能和政策手段,投资重点不突出,推进力度不够等问题诸多。这个委员会由韩国总统直接领导,可以弥补产业与劳动界,以及社会民间各界人士广泛、直接参与研究与决策的职能。该部将调查分析与评价各部委的人力资源开发事业的投资状况,调整优化投资方案、结构与秩序,防止重复、分散、低效投资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各部委的统筹协调工作。该部将重点调查研究以下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情况,并制定改革、建设与发展计划:低收入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教育;中、高龄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与训练;提高妇女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度;军队的人力资源开发;医学、法律、经营等高端服务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生物、通讯等尖端领域人才等。

根据上述议案,韩国首先对现有的职业教育体制进行了大的改革。具体体现在:第一,改革现有的职业高中名称,改为

“专门系高中”,即专业高中,区别于另一类“一般高中”,4月12日,总统令颁布,其宗旨是提升职业专门教育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增加升学与就业率,宣传职业专门教育的重要性,

扭转社会对职业高中的偏见,加强学校教育的专门性。根据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的相关调查,66.3%的教师、77.4%的专家、60.6%的学生都希望更改名称(职业高中,在韩语中实业高中的实业与失业相同)。第二,2007年4月19日,新任韩国总理韩洙首先考察了京畿机械工业高中,与师生座谈,共商改革与发展大计,表示政府对职业专门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三,从2007年开始,由海洋水产部、农林部、国防部、文化旅游部、信息通讯部、产业资源部、专利厅等率先在全国扶持104所专业高中,与学校签定协议,支持学校办教育,财政部、劳动部、兵务厅也随即积极支援。第四,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修订《初中等教育法实施令》,系统改革相关法律,做出新的政策性调整,如提前完成2030年专门教育计划等。第五,将职业专门教育与大学专门教育接轨,毕业后达到学士水平,实现升学与就业一条龙服务,降低就业年龄,防止晚就业晚婚晚育带来的全国生育率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吸引更多学生与家长贡献于国家专门人才培养与建设计划,以适应203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万美元的社会需求。第六,外语、体育高中也将编入专业高中,构筑经验、阅历、能力和贡献的社会,消除学历、学阀、名门社会弊端。

对此,社会评价过于平淡,媒体仅做了相关报道,说明韩国社会走进学历教育社会已经太深了,“韩国病”难以轻易根治。社会上还有诸多批评的声音: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偏低或降低,学校条件设施差;认为职业高中学生毕业后大都升了学,已经失去职业高中的实际意义,很多职业高中已经更名为信息高中、网络高中等;有些实业高中70%的毕业生依旧希望就业,因此应保留这种高中教育和就业体系;应尽早构筑实业高中毕业后工作二三年,再升入专门大学深造的教育制度。

韩国政府与社会高度关心实业(职业)专门教育的另一层意义在于,韩国青少年已经厌倦于理工科教育,不愿意就读理工农医类大学,专门人才尤其是一线专门人才将严重不足。全国生育率下降,人口快速减少等现实,促使韩国政府选择了优先加快发展职业专门教育的决定。

六、高校招生政策向贫困家庭倾斜

2007年6月26日,韩国政府作出重大决定,自2009年起,实行高校招生“机会均等分配制”政策,准备从国家招生计划外,在低收入等困难家庭的孩子中招收6.4万名大学生,占国家招生计划总数58万名的11%,这是由目前的3.9%比例提高到11%的新举措,其中大学本科生3.8万名,占招生总计划的59.4%,专科生2.6万名,占40.6%。对这些学生中,“基本生活维系家庭”子女(特困生)约2.65万名学生可在入学后的2年内全员提供国库奖学金,升入3年级以后,对学习成绩达到B级的学生提供全额国库奖学金。

“机会均等分配制”政策,意味着韩国贫困家庭、离婚家庭和多种文化家庭子女(国际婚姻)、外国居民将在大学招生录取中受到政策性关怀。

7月26日,在卢武铉总统和152所大学校长参加的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方案”会议上,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做了上述内容的报告。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决定将以往在计划外招生中优先录取范围,从农渔村学生、低学历家庭(职业高中)、离婚家庭、国际婚姻家庭、外国居民等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的范围内,更重点考察学生的潜在能力,自主决定选录标准。大学考生可以申报比自己的全国修学能力统一考试成绩高一两个等级的大学,如一般考生要达到3级,但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即使得四五级成绩也可以申报,和我国过去实施的对农村考生“加分录取”政策相似。韩国政府对这批学生将组织进行2科目为期8个月的基础学习项目补习和辅导,预算为每个学生每月30万韩元,总计1536亿韩元。教育与人力资源部还决定鼓励优先发展地方大学的一些方案:如搬迁到地方的公共机关优先录用或按一定比例录用地方大学毕业生。

韩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扶持政策:进入世界前200位的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和地方分别建立5个分校;扶持培养产业技术人才的100所大学;2008年的高等教育事业费将增加1万亿韩元,是原来的2倍,自2009年以后每年还将追加2万亿韩元;韩国政府在每个地区选定一二所大学,向二三个特色专业与研究领域集中投入;加强大学教师之间的各方面的交流;通过增加政府的投入,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学对学生学费的依存率从2005年的56%降低到2012年的45%;政府对人文学科的财政支援从每年的300亿韩元增加到1千亿。

此外,韩国政府还将在金融、股票、投资、税收、大学企业经营项目和范围上都有新的解禁与优惠政策。为在法律、政策上提供更多方便,韩国政府正在修订《高等教育法施行令》。卢武铉总统在会上说:大学在总体方向上提出社会应遵循的价值和发展战略,并牵引社会共同发展进步。他还强调:只想依靠精英教育,提升国家竞争力是有限度的,我们应仔细考虑和设计既在小河流中出现巨龙、也出鲤鱼的学习体系,防止我们所担心的倾向。

实行大学入学“机会均等分配制”这一国家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进大学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促进韩国的和谐社会,也体现了卢武铉总统引领的参与政府一贯主张的促成“均衡和谐社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治国理念。通过这一政策,在大学招生和教育发展中,全国

“处境不佳”的家庭和子女所得到的关怀范围比现在扩大3倍多,就可以有效阻断世代贫困的恶性循环,实施这一政策的主张也来自于这个判断,这也是韩国实施国家“教育安全

OnEducationReforminSouthKoreaintheNewPeriod

andSocietyReflection

LiShuishan

(ResearchDepartmentofEducationalTheory,NationalInstituteofEducationalScience,

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SouthKoreaisChina'sneighboringcountry.Althoughsocialsystemisdifferent,thesocialprob-lemsandeducationissuesoftwocountriesisverysimilar,suchasstudying-abroadhot,tutoringhot,edu-cationunfair,difficulttoevaluateteachers,vocationaleducationclosetofailure.ThereformofSouthKoreaeducationisdifferentwiththesamesocialsystemcountries.Eachgovernmentattachedgreatimportancetoeducation,throughtheeffortstorevisethenationaleducationlaw,policyandtotakeeffectiveadministra-tionmeasuretoactivelypromotevariouseducationreformstoaddressmanysocialproblemsofacademicheavyburden,thedeclineofeducationquality,socialinjustice.Itisworthanalysisandreference.

Keywords:Korea;educationreform;studying-abroad;thebalancedandstandardizededucation;tutoringschool;chiefteacher

网”的具体措施之一。

对这一政策,各个大学如何理解和贯彻也很重要:如首尔大学计划外招生比例是招生定额的3%,在农村招收95名,

在接受特殊教育考生中录取20

名。而延世大学是4%,高丽大学是8%,该大学将在农村招收150名考生,招收体障学生37名,职业高中毕业考生113名。这些名牌大学都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学生单独组织辅导和补习,如果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不附加特殊政策和资金支持,则难以贯彻执行,所需费用并没有仔细计算。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即使组织辅导,这些计划外招收的学生跟不上正常学习,将影响大学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历质量。据韩国媒体报道,首尔一所私立大学计划外招收学生中途退学率高达20%。因此,还有人认为,比起大学招生,学生入学后的政府与大学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一位高中校长说,只关怀照顾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还不够,还要均衡考虑其他考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对这一新政策的出台,韩国高校和社会舆论还有些不同的声音,在具体实施和贯彻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来自大学和社会上的阻力,带来一连串是非争议。这一政策刚刚出笼,韩国一些高校校长和负责招生的学生处处长纷纷发表不同意见:如一些大学校方认为“政府是否过度干涉学校事务”,“大学教育质量将难以保证”,是“为争得执政党选票的一场政治秀”等。实际上,很多韩国大学连3%的定额外招生都难以兑现,鉴于这种状况,韩国教育部曾于2004年发表减招国立大学生1.2万名和私立大学减招8.3万名的计划,现在又要扩招6.4万名学生,

如何兑现承诺呢?目前,不少大学通过降低标准和赠送礼品等方式招收学生,如果继续扩招,其结果只能都集中到几所名牌大学,没有多少现实意义。首尔大学校长李长茂(音译)说,首尔大学的招生方案已经在今年4月向社会公布,表明了坚持与私立大学不同的招生考试方案的态度。对此,韩国政府会按即定方针与政策采取处罚措施。

〔参考文献〕

〔1〕

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网站(韩)〔EB/OL〕.2006-11-12.

〔2〕开放型自律学校,不安的开局〔N〕

.韩国日报.2006-10-16.

〔3〕崔镇明,为什么要导入“开放型自律学校”

改革〔EB/OL〕.韩国教育开发院网站(韩).2006-07-14.

〔4〕

韩国KBS国家电视台网站,2006.11-2007.7.〔5〕低收入阶层6、4万名大学单独招生〔N〕

.东亚日报(韩).2007-06-27.

〔6〕卢总统:小河流也常常要出龙〔N〕.韩国日报(韩).

2007-06-26.

〔7〕机会均等分配制扩大到11%〔N〕.江原日报(韩).

2007-06-27.

〔8〕

教育部发表大学发展方案世界前200位大学将增设10处分校〔EB/OL〕

.韩国联合通讯社网站.2007-06-26.

〔9〕大学反映“学历水准将大幅下降”〔EB/OL〕

.韩国经济新闻(韩)网站.2007-06-27.

〔10〕训斥152名大学校长的“总统讨论会”〔N〕

.朝鲜日报(韩).2007-06-27.

古代武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

古代武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 武术是用于格斗的技术,它的一招一势、一刺一击都是按照进攻和防宁的战斗要求设计出来的,是人们格牛经验的总结。因此,武术的产生首先要有格斗,要有进行格斗的对象。在早期人类社会中,人们最初遇到的格斗对象不是人,而是野兽。当时.人类生存的条件作分恶劣.正愫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庄子·盗历篇》和《韩非子·五惠》中说的,那时候人烟稀少,到处都是凶禽猛兽。盘旋在高空小的筋鹰不时地俯冲下来,搜走老弱‘、凶狠的猛兽一次又一次地向茫然无所知的人们发起攻击。为了保卫自己,也为厂从野自身上得到遮风避雨的毛皮和果腹充饥的食励以生存繁衍下去,我们的祖先们不得不同凶猛的阿兽进行殊死搏斗‘,在距今有18000多年的山顶洞人的穴居遗址甲发现的大量的露骨就是他们与野兽搏牛,并取得胜利的证明。野兽有尖由利爪,强悍凶残,而先民们用来与野兽搏斗的不过是简陋粗糙的棍棒和石头打制的武器。打猎的成功,不仅按靠集体的配合,也要依靠猎手们身体的矫健,不仅棍棒的使均受难确有力,徒手的踢打摔拿在必要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国员早的诗歌集《待经》中就有人们徒手与老虎博斗的记载(《邦风·大叔于川》)。 南沧源岩画中也描绘着人勺兽搏斗的生动场面。分布在我国广阔西部地区的购域岩画中也有许多反映原始狩猎的内容,岩画小的人们有的在灼刀研砍,有的在弯弓待射,有的在野牛的反击下抽身疾走,逃离险地。

先民们靠着白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想方设法改进白己的武器。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粗糙的用心头打制的砍砸器、尖状器到中期的骨骸、骨矛、骨叉,又到新省器时期的石刀、石矛、石斧、石镣等利店期的青铜兵器,记录着他们在政进武器方面不懈的努/J。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弓箭的发叫,给原始人类提供远射程武器。根据古籍记载,人们看到落在树枝上的鸟在芭走时被弹回来的树枝市伤受到启发,于是,就蝴绳子把树枝绷成弓,将木根列削磨细做成箭,制成了原始的弓箭(《周易“系辞下》)。弓箭在原始社会店期八始用于打猎,大大提高丁人们打猎的能力,扩大了狞猎的范围的生产方式,因此关系。 狞猎是原始社会人类维持生存最重要武术的萌芽与生产劳动有 着直接的除了生产以外,原始的战争也是武术萌芽、生长的重要条件。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草场、适于居住的地区,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分析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 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丰富而复杂,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是对教育者思想、周围人们的思想的认同过程,是接受者横向与教育者、环境、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还存在着接受活动过程中复杂因素的出现和意外转化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思想接受都是新的思想接受活动的起点。只有懂得接受才真正懂得教育,离开接受就谈不上教育。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十分重视教育过程中接受问题的研究,按受教育者的接受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有价值和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的分析。 一、内在需要因素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所谓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需要是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的差距,是个人的某种缺憾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与欲望,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动机,这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为一项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就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

系,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接受活动的产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也就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活动。当需要接受的内容满足后,对这种需要的接受活动就暂告一段落,于是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接受过程。需要→满足→新的需要→新的满足是接受活动的基本模式,“这种永无止境的需要的产生和满足需要的态度和趋势,使这不仅成为人类活动的原动力,而且也成为推动人类活动的持续动力。”可见,接受是以受体内在需要的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为其条件的,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其接受教育的驱动力。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如此。我的需要、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的交互作用的存在,形成为思想接受的作用场。人的需要作用于其思想接受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正是人的需要唤醒其接受注意,强化其接受准备,使其产生对与自己需要有关联的思想信息源的敏感与专注;正是人的需要激活人的思维,激发其求知欲望,引起人的思想接受活动的主动与活跃;正是人的需要左右其接受选择,需要越强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弃取选择、受拒反应越鲜明,这是人们思想接受活动的共同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是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从个体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天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具备两个条件:1有明确的教育目地,理解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2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供的客观要求,并能够根据自已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训,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苏联和我国持这一观点的人多。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紧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古代东西方教育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民,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最早的学校: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地方,先后出现了学校的萌芽,并相继出现了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岸发掘了公元前3500年的马里城,发现了两间类似校舍的房子。但是美国学者克雷默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学校。一般认为,在夏朝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学校。但是,我们并没有从考古发掘中找到可靠的实物来证实。而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夏学校设置有两类一是“序”,一是“校”。商代学校名称“大学”“小学”“羊”“序”等。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的,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论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

论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 教育发展历程一般分为三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本篇文章就原始社会教育进行深入论述。 原始社会的教育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只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身教与言传。归结为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常识方面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少年儿童生活在复杂的血缘关系和氏族部落中,他们最先接触的是社会环境,而后接触的才是生产劳动。所以他们从孩提时起就接受社会常识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主要包括取得氏族成员资格的训练,接受家庭传统和氏族部落传统的训练。例如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世系按母亲计算,实行母系继承制。孩子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氏族长也由她们中间的年高望重者担任。除了管理氏族公社内部事务外,妇女主要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使生活的供给比较稳定。男子则主要从事狩猎。母系氏族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的妇女和男子参加,享有平等的表决权。这些活动仅限于取得氏族成员资格的男女才能参加,所以对儿童少年来说,取得成员资格仍是第一要事,为此,他们要了解并熟悉各种亲属和血缘关系,以及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学习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一开始是生产工具制作和使用方面的。原始社会初期,人类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这一时期的石器工具一般是用石块相互敲击而制成的。通过敲击,将石头打制成有刃或尖的石器。这种比较粗糙的石器器型有砍砸器(石斧)、尖状器等。 (三)原始宗教文化的教育

韩国思政的发展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 在韩国,从小学起就开始以儒、佛思想作为国家主要的道德理念,进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尤其是二战后为了清除日本殖民奴化教育,更是把道德教育作为立国兴国的首要任务。几十年来,韩国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后发展型国家德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更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一跃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众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韩国发展成功的原因进行了考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几乎都同时注意到教育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成功的道德教育孕育出“家族式”的民族精神,与义。特别是成功的道德教育孕育出“家族式”的民族精神,与韩国的崛起息息相关。 韩国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而且在教育的作用方面,表现出强政治化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化放在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其所担负的培育韩国公民的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主义的建国理念、东方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价值结合的 第一节韩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状态在本质上是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如同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构成的基础、具有的特色离不开韩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支撑。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韩国在上述各个方面的发展概况。 一、韩国国情简介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朝鲜半岛的南半部,北接中国和俄罗斯,东、南、西三面环海,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万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与日本隔海相望。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山地面积约占70%。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C,降水量约1300~1500毫米。 韩国国土面积9.96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1个特别市 (首尔特别市)、9个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济州道)、6个广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人口4850万(2006年),为单一民族,通用韩国语,50%左右的人口信奉佛教、基督教等宗教。 整个朝鲜半岛在二战前是一个整体,战后才以38。线为界分为朝鲜和韩国。战后的韩国,摆脱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成立,李承晚当选首任总统。不久又发生了1950~1953年的三年朝鲜战争。当时,韩国政治不稳定,通货膨胀,日用品奇缺。“饥饿与贫困”是这一时期的写照,因此,被西方人称为“毫无希望的国家”。①1960年李承晚在全国性学生运动中下台。1961年5月16 El,朴正熙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掌握了最高权力。此后长期执政达18年之久,在政治上建立了有权威的高效率政府;在经济上提出了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韩国发展模式”的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并通过一系列国民精神运动,振兴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一时期,韩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64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7美元增长到1979年的1640美元。②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并于1980年出任总统。1987年韩国当局迫于民主运动压力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十三届总统。 二、韩国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70年代初跃居新兴工业国家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尽管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韩国的经济也经历了低增长、高

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韩国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摘要]韩国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侧重于通过道德教育实践、历史文化教育、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考查和分析韩国学校德育的特色,对更好地开展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韩国道德教育德育改革[作者简介]刘成荣(1973- ),江苏建湖人,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盐城224001)[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9-0090-02 韩国是亚洲地区后发展型国家德育现代化的典型代表,受中华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韩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并将其作为立国兴国之本,富国强国之根。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今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亚洲四小龙”成员,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后指出,韩国的崛起同其“家族式”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归功于韩国成功的德育。韩国学校德育在推动本国社会发展的长期进程中,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在兼容东西方古今德育特别是儒家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进而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民族特色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这些特色对我国高校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一、

韩国道德教育的特色 1.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韩国在实施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国民精神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把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根本。20世纪上半叶,韩国虽然饱受日本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但始终没有丢失其民族性。儒学中的社稷、仁等观念与韩国苦难、屈辱的民族历程相交织,形成了韩国人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珍视传统,突出民族性成为韩国道德教育最为突出的特征,并且在韩国法律中明确的加以规定和体现。韩国的《教育法》有7项基本方针,其中有2项是直接讲民族精神的。例如,第2项规定,教育要培养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精神,为维护和发展国家的自主独立进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20世纪60年代后,韩国将这种宝贵民族特质提升为“国民精神”加以大力推广。所谓“国民精神”教育,就是要确立民族自信心和自立自我的民主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和民族复兴的责任,确立民族主体性,以实现复兴韩国的民主理想。为使国民精神教育得到全面、真正的落实,韩国教育部门提出从纵、横两个方面实施。纵的方面,编写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套国民精神教育的教材,使国民精神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横的方面,在学校教育的每门课程教材中都要反映国民精神教育的内容。韩国在推行国民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作为载体,即通过传播儒家伦理来铸造韩国的民族精神。因此,韩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精忠报国的有文化的韩国人,而且为韩国的崛起奠定了精神基础。 2.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目前,

原始社会时间

原始社会时间 1.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人”和“蓝田人” ?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发现的猿人化石。全称“直立人种元谋新亚种”,俗称“元谋直人”。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蓝田人:在陕西省蓝田发现的猿人化石。生存年代距今大约80-75万年。 属旧石器时期,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他们已经可以站着走路,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狞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用火,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婚姻形式:群婚。 2.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是:仰韶文化(今河南省) ?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是:龙山文化(今山东省) 3.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黄帝子孙。 ?"炎黄子孙"泛指汉民族人。这一词来自一个历史传说,即炎帝和黄帝的故事。炎黄,即炎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两个大部落联盟的首领。?炎帝姓姜,号烈山氏。炎帝部落崇拜牛,生活在姜水流域(今陕西),以后向东发展至中原地区。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部落崇拜熊,居北方,后定居黄河流域。 ?这两个部落联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居很重要的地位,为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炎帝和黄帝,被认作汉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4.黄帝: ?五帝之首,原本是原始社会部落的首领,在黄河流域一带,他的部落是最强大的。 ?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被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

?早前炎帝與黃帝结盟对抗蚩尤。后炎、黃二帝展开阪泉之战,黃帝取得胜利。最后黄帝在涿鹿之战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中原各部落。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5.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 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秦始皇为表示其地 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基 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 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 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 1. 燧人、伏羲、神农 2. 伏羲、女娲、神农 3. 伏羲、祝融、神农 4. 伏羲、盘古、共工 5. 伏羲、神农、黄帝 →第5 种说法最普遍:伏羲、神农、黄帝 ?燧人:找到火(火神) ?祝融:找到火和利用火(也被称为火神) ?盘古:开天辟地 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_Xuyên Húc)、帝喾(dìkù_?? C?c)、尧(yáo_vua Nghiêu)、舜(shùn_vua Thu?n)

教育学复习题1

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上) (适用于师范生本科课程、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等) 教师考试咨询信箱:hxy89781899@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15167639.html, 绪论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C )。 A.《论语》B《师说》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C )。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在教育发展过程中,( C )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 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D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B )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杨贤江 D. 晏阳初 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 A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8、《教育漫话》一书是( B )的著作。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9、《大教学论》一书是( C )的著作。 A. 斯宾塞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裴斯泰洛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 C )的信条。 A. 鲁迅 B. 蔡元培 C. 陶行知 D. 杨贤江 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B )。 A. 《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 《教育论》 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洛克 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B )。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原始社会的教育复习进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 就考古发现,目前被科学家所证实的最早的直立人出现在距今约600万年前。如果把能够制作工具视为人类产生的关键标志,那么最早的人类也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万年前。 在原始社会人类普遍采用的工具多为石制,因此原始社会又被称为“石器时代”。根据工具的进步程度,原始社会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为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为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随着工具改进和经验积累,原始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出现,人类由单纯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这一转变对人类社会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增多—私有观念产生—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原始社会瓦解,人类迈入文明时期。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 根据血缘家族制度的发展演变,有学者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四个时期。 前氏族时期的教育:公有公育。就是整个部落统一由年长一代向儿童传授基本的劳动生产经验、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原始宗教及体育和军事等。 母系氏族时期的教育:这时的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童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磨制石器、禁忌、风俗),按照性别进行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教育:与前一阶段相比没有明显的区别,仍然是按照性别的不同进行教育,但教育内容比以前更加多样和丰富(特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宗教祭祀、音乐、舞蹈等)。(如南非祖鲁人部落中严禁女子将手

放在牛身上,甚至走近牛栏也不行;爱斯基摩人中,鹿肉和海豹肉同时吃是不可饶恕的罪恶,男女不准在一起吃饭;马赛一家庭中男人要吃饭,女人必须立即走出茅屋,各自有各自吃饭喝水的器皿,不准乱用等。) 军事民主制时期:氏族公社的末期。主要是军事体育训练,重视道德教育和精神教育,培养青少年具有勇敢、机警和干练的品质。(要求人们能跑善跳、耐久力强、敏捷灵活。部族间战争频繁,要求熟练武器制作和使用、实战技能和方法等)。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 原始社会的教育受原始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教育处于非形式化、低水平的阶段,并未分化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社会活动。 四、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必要的训练(生产劳动的教育、体育和军事训练的教育。生产劳动包括采集、狩猎、捕鱼、制作工具。体育训练跟生产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包括打磨石器、凿穴而居、伐木建屋、捕鱼围猎等,构成体育的最初形式。); 二是关于各种精心设计礼拜的步骤或形式的训练(道德与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原始宗教教育。所有社会成员只有在了解和恪守社会规则,才能恰当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关系,适应集体生活,维系部族稳定。儿童从小跟随长者学习成训、禁忌、风俗等道德内容,让他们懂得尊敬长者,互助互援,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原始宗教教育:原始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大自然的赐予,由于对自身及外部世界认识的缺乏,对生老病死、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恐惧,原始人逐渐在艰苦的生存斗争中形成了具体细致和直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

韩国作为东方文化圈中的一员,自古以来就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非常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韩国随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教育,广泛吸收各种外来积极因素,并使之和韩国国情结合,形成特有的国民伦理教育体系。 一、外来因素的影响及韩国的应对 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古以来十分重视外来因素的作用。古代的外来因素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韩国广泛吸收,为其所用,处理的恰到好处。在古代,韩国广泛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并结合韩国的国情,形成了现在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而到了近现代,外来因素呈现出复杂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包括日本的殖民统治,美苏争霸、冷战格局、全球化等。它们深刻影响了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代,韩国深受日本的入侵。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反日教育。主张把“弘益人间”作为教育理念。通过“公民课”的开设,韩国进行了反日教育,树立起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批判了日本殖民主义的“民族抹杀”政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因此,这一时期,韩国近代教育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主线,这其中体现了儒学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忠孝节义、民族事大的历史传统。韩国把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培养出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自律的、富于创造性的韩国人,韩国进行了7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后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要求是:以教育课程为中心,以教育需求者(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创造力”和“为集体作贡献”互为表里,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 二、以履行家庭礼仪为重点,将礼仪教育寓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礼仪教育最早的地方,为此,家庭礼仪中的“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就成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承点。在韩国,如果一个人不尽孝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家人如果传出去任何对长辈不敬的言语,这一家人就会受到强烈的舆论谴责。因此韩国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在家庭中相互友爱、相互尊敬的习惯。及至进入学校,幼儿园里专门开设礼仪室,幼儿跟随教师学习茶道等传统礼仪,习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礼节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礼仪、礼节演示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正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统一,以知导行的基本理论,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得韩国人具有了儒雅的风度和谦谦君子的气质,同时也正是因为传统道德教育在韩国人身上的奠基作用,使得韩国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依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能够避免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保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根源于韩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明确性、教育内容上的渐进性、教育方法上的具体性、教学环境间的相互渗透性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性。 韩国思想政治课在目标确定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有所侧重。如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为主;中学阶段,以内化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为主;大学阶段则以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道德自律能力为主。 在内容上,讲究渐进性,如小学、初中都没有《道德课》,内容虽都为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但各部分的内容在不同的年级,其具体表现却不同:如三年级的个人生活内容是:清洁、卫生和整齐;尽到自己的责任;保存物品。六年级的则是要勤奋和竭尽全力;尊重生命。同样是个人生活,三年级的内容更贴近孩子具体的现实的生活,同时显得较为简单且便于完成;六年级的内容就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个人生活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 在教育方法上,在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后,强调道德实践和道德活动的展开,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学校把灌输爱国主义与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睦邻周”、“礼貌周”等特别周活动,强化学生与人为善、互助友爱、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将课堂活动、学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相结合,以此来使学生习得的抽象道德教条,内化为个人内心感悟,并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的开发利用上,尤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资源的整合,重视环境育人。《韩国青少年宪章》中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任务,并采取切实、具体的方法贯彻执行。如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使学校德育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教育作用;建立广泛的社会教育网、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一体的互助合作、共同活动的文明社区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十分重视外来因素对本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学习利用其中的有利因素,形成独具韩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抵制不良外来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重视有利的外来因素与本国国情的结合

韩国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学校代码:10184 学生学号:2084030091 延边大学 论文题目:韩国工业化战略的经验及教训 学院:经济管理学 年级:2008级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金鑫 学号:2084030091 指导老师:李玉芬 二〇一一年十月五日

摘要:韩国用3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其发展速度为世人瞩目。其工业化历经了轻工业-重工业-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几个发展阶段,在进行短暂的进口替代之后立即转向出口导向模式。 关键词:韩国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化;启示 正文: 韩国与我国地缘相近,位于朝鲜半岛多山的南半部分,北部以军事分界线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相邻,其余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所环抱。国土面积99262平方公里。韩国有近5000万人口(2010年),是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地区之一,甚至比日本和印度的人口密度都高。 朝鲜战争之后,朝鲜半岛被分割为朝鲜和韩国。工业资源大部分为朝鲜所得,而韩国则留下了有限的农业资源,自然资源严重缺乏,钨矿、无烟煤、铁矿石、石灰石等十分贫乏,石油储备为零。同时,二战难民以及非熟练工人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韩国经济的复苏,导致初期阶段经济位于崩溃的边缘。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韩国政府利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达到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达到的富裕程度,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既归功于韩国认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也是韩国内在特有文化发展国民素质素养作用的结果。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奇迹,在实现本国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同时,也为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试图从韩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历程及战略上分析,提出对正位于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发展建设关键阶段的我国若干启示,以吸收韩国经济发展优秀经验,更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和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一、韩国工业化战略发展经济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顺应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格局,结合自身国内经济发展因素,制定相之对应的经济发展政策,不断升华经济体制改革,以满足融合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经济高速稳步发展。发展历程中,其经济体制的变迁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于“五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严格规定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为经济发展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为工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韩国在技术支持引进和资本金融监管,建立和完善了统一的的审批核查制度,成立了专门机构为引进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咨询服务。由政府承担技术引进、资本监管及相关情报收集和整理的职能,其目的是防止在社会经济发展初期盲目引进、重复引进和引进成本过高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提供良好的金融秩序,保障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如通过《外资引进法》,具体规定对外资的限制措施,允许和不允许投资的部门或项目以及鼓励外资的保障、优惠政策、出口贸易自由区的优惠措施等进行政府职能部门“主导”型管理。 二、韩国工业化进程 从60年代开始,韩国经济的发展,一直致力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瞄准发展变化动态,闹闹把握机遇。初期,韩国政府利用二战时期与美、日等建立起来特殊关系,积极争取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海外转移加工产业的机会,同时结合本国具有廉价优秀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成功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循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_王玉

2011年4月刊 改革与开放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王玉(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接受,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它有着特殊的主体、客体、媒介及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明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就,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过程。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accept,is a special kind of accept activity,it has a special subject, object,media,and environment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y,the important segment.The proc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ter,it must be clearly understoo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cept the connotation is optimiz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pt activity process.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pt connotation 作者简介:王玉,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4-0028-01 一、接受的内涵 接受,其词义为心理上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我们平常讲接受任务,接受观念等,可理解为承受,采纳。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所谓接受是指接受主体(既教育对象)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含义,学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邱柏生在《思想教育接受学》一书中首先指出:“接受环境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强调“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社会环境影响、教育控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这一定义将接受活动局限为“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把接受活动等同于理解、内化、学习,对接受的结果不仅仅是思想意识还包括外在的行为践履注意不够。内化是接受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择取、解释、理解和整合过程,外化则是接受主体在此基础之上的行为选择与表现过程。所以,接受过程不仅是内化的过程,还应将外化过程包括在内。并且将接受的客体限于教育控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信息的范围。该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最终形成的结果是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这是不全面的看法,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结果应将内化精神导致的外化行为包括在内,作为评价接受活动完成与否的标志。 张耀灿、郑永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接收做出了突破以往观念局限的定义,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接受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吸收、选择、整合、内化以及外化为行为的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接受的结果是形成人的内化的精神和外化的行为。”[2]这一理论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较全面的进行了定义,也是最为大众认可的定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 张耀灿、郑永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的概括已较为完善,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收活动中接受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吸收、选择、整合、内化以及外化诸环节,还应对接收活动进行评价及优化,理由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一种自我预期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进行的实践活动,接受过程也是基于一定的接受预期的,定义中所说“接受主体出于自身 需要”,这一“自身需要”就是一种自我预期,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内在的自我认同什么样的信息,在接下来的接受活动中才会吸收、选择、整合什么样的信息,而接受的最后是否完成了这样的自我预期,则需要根据接受主体外化行为来判断。“接受行为产生的结果是内化的精神与外化的行为”,而内化的精神是无法量化计算的,它通过外化的行为反映出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接受环节应将评价优化包括在内。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不是静止的、独立的,而是循环往复、相互联系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由许多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接受活动相互组合相互连接,一个接受活动进行的同时可能并行发生着其他的接受活动。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看,内在的自我决定了主体产生什么样的指向,形成内在的自我在新产生的内化精神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自我,产生新的指向进行接收活动。这一次接受活动的完成,将引起下一次接受活动的进行,其完成程度将直接对下一次接受活动产生影响。所以每一次接受活动都会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情况,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我们对每一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都需要有完备的评价优化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同一客体信息服务于多个主体 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客体(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角度来看,同一客体信息如纪律教育,同时参与多个接受活动,同时服务于多个接受主体,如同班级内的受教育者。客体信息参与接受活动,如果可以很好的为主体所吸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则是可以推广开的教育信息,如果其中某些因素为接受主体所抵触,则达不到广泛的教育作用,这时就需要对其优化,避免产生接受的不完全。同一客体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达到不同的接收效果。此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接受主体的接收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对客体信息做出适当修改,使它得以为更多主体所接受,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 28 --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掌握西周“学在官府”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西周的教育和六艺。 教学难点:难点为六艺教育。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萌芽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 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一百几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可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大历史时期。

大约一百七、八十万年前至二、三十万年前,考古学家称之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元谋人、兰田人、北京人等遗址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这些原始先民,被人类学家称之为“猿人”。“血缘家族”是他们创立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一历史时期是我国教育产生的时期,研究它对揭示教育的起源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原始社会教育的情况: (一)在生产实践中传授生产劳动经验 根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北京猿人是几十人为一群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共同劳动艰难而顽强的与自然界斗争着、生存着,这时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多种粗石器,如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并且懂得了用火。北京猿人的小孩是属于群体的,教育小孩是群体共同的责任,如制作和使用工具,这是老年人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作一件石器,年老得人把孩子带到河滩,让他们捡石头学着制作工具,这时老年人就要告诉小孩只有坚硬的砾石才能制造工具,这样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学会了怎样选料,怎样制作等几道工序。又如火的使用以及如何保护火种及后来的钻木取火等等。在母系氏族公社时,出现了陶器,而且还要在陶器

上绘上彩色的图案这也需要年老的人来进行教育。 随着人类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所积累的生产经验日益丰富,就愈来愈需要年长的一代有目的、有意识的向年轻一代传授劳动的经验,这种以传授劳动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就是原始社会教育的起源。 如古书上记载的 (燧人)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 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由此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原始社会生产劳动教育已经是必要的社会职能了。 又如,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报告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社会传授劳动经验的过程,如鄂温克人,在解放前还停留在父氏社会,在劳动上他们男女有明显的区分,打猎是男人的事,因此,男孩子五、六岁时,就要在成年男人的带领下开始猎手的训练:射箭、打靶、滑雪等,女孩子则在妇女的带领下,学习鞣制皮革、制作衣服等。 (二)实际生活中进行思想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不仅传授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进行思想教育。 原始人群共同劳动,并且在劳动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原始人群是通过当时共同的风俗习惯来调节原始人在劳动中的生活关系的,列宁曾说,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看到的是“风俗的统治”。 当时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年长者教给年轻一代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主要是这几方面的教育内容:①生活方式的教育。包括有关婚姻家庭的教育,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的训练,原始民俗活动教育(歌舞和神话故事);②原始宗教艺术活动的教育。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等各自有不同的教育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原始社会的教育有以下特点:(孙培青:p16)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探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探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韩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色集中表现为对东西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包括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层次挖掘等,对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民众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大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以及需要发挥社会 主义道德观念对民众的感化。本文意在分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经验并指出 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国民精神启示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阶级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时期。各国由于国情的差异,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强势崛起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及深入地探讨,我们认为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其现代化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在我国风靡,刮起了韩国风。青少年特别是80后,90后甚至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也都特别关注韩国影视剧。“哈韩”族兴起,青少年钟爱韩国肥皂剧,韩国艺人也来我国发展吸金。但是让我们回顾一下韩国近年来的反华事件:1、去“汉”

化,改首都中文名。2、抢夺中国文化遗产(例如:连几年前大陆流行播放的《大长今》影视剧中公然篡改历史本来面目将针灸术视为韩国发明创造,改中医为韩医。3、大规模集会抵制2008北京奥运会。4、近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正于2010年5月2日带领198位朝鲜《红楼梦》剧组演员的专列驶入中国辽宁省丹东口岸在我国进行演出,韩国方面又一次发布消息示意我国对其道歉。针对韩国国内反华情绪的蔓延以及风靡我国的韩国风,在此,分析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韩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概述 (一)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宣告成立,同时也成为了美国领导下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一员。20世纪40年代后期,韩国国内的教育重点是进行反日教育,主要表现在废除了日本对其进行的奴化教育制度,并改日本统治时期对其国内的“修身”课为“公民课”,彻底痛批了日本殖民主义政策下对其国民进行的“民族抹杀”政策,以此树立本国的民族自豪感。 (二)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而韩国李承晚政权和朴正熙政权都奉行的是追美或亲美的政策,因此“反共”教育成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朴正熙政权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韩国自此开始走上了经济腾飞之路。在这种背景下,韩国在进行反共教育的同时,强化青少年和整个社会的“国民精神教育”,为本国的“民族振兴,国家发展”树立新伦理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