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课学案

23课学案

23课学案
23课学案

23﹡卡罗纳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预习导航】

一、正确识记下面的词语。

遭遇怜悯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

二、失去母亲对卡罗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不幸,从文找出卡罗纳十分悲痛的句子。认真读一读,体会卡罗纳的不幸。

三、身边的人对卡罗纳充满了无限的关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四、本文选自《爱的教育》,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等平凡的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希望有条件的同学认真阅读这本书。

【课堂探究】

五、画出身边人对卡罗纳充满关爱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老师:“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同学: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我的母亲”: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体会身边人对卡罗纳的。

六、本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具体找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反复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012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

【达标训练】

一、补充词语。

热情地()坚强地()可怜的()关切的()目不转睛地()屏息凝神地()无法形容的()

二、选词填空。

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因此……

1.()你母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她能看到你,依然爱着你,()你要坚强!

2.()有什么响动,它们()立刻四散逃窜。

3.()父母很关心我们,()我们要孝敬父母。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卡罗纳在失去母亲的悲痛时刻,

给予他的故事。

2.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眼睛,两

腿,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

和,大家都地望着他。

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具体描写了卡罗纳的的表情和同学们对卡罗纳的。

3.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我恍然大悟的是

四、自己从《卡罗纳》一文中受到的启发是什么?或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为他做些什么?(二选一)

书写质量日期:

2012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

2012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3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的典型特色。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

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 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重点)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典型情节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2 1.通过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自由散读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相关内容,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江苏省无锡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 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三、自助内容 1、了解作者。 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了解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作者给同乡后辈马生的临别赠言。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读通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4、读懂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 自行解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 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仁)遇其叱咄(),色愈( )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 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 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 乃. (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3世界大家庭学案学生定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学案姓名:班级: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 (1)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有的地区,有的地区 (2)人口分布情况用来表示。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表示。 (3)读图2-25,说说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稠密,哪些地区人口稀少? 答: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是、和; 人口比较稀疏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非洲北部、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大洋洲的中西部地区。 2、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 人口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和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但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因素,与当地的社会、经济也有密切联系。 二、不同肤色的人们 1、.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 世界的居民,根据皮肤的颜色以及头发、鼻形、眼色、面部的特征等可分为 、、三大人种。 2、人种的分布读课本图2-27回答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和;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大洋洲的东部和南部、亚洲西部和非洲的北部;黑色人种要分布在,。 3、树立人种平等观念 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主人。 三、国家和地区 1.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国家的最根本特征是具有主权。 2.国与国之间是有国界的,国界是人为划分的。国界以内的、和,总称为领土。一个国家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目前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当今世界可分为和两大类。中国目前在世界上属于发展中国家。 四、关爱世界大家庭 1.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2.你所知道的国际组织有哪些?。 练习: 1、深圳市统计局2007年公布深圳常住人口846.43万,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市的人口密度约:() A.41.9人/平方千米 B.4190人/平方千米 C.419人/平方千米 D.41902人/平方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3.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2016年5月10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7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指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入题 1.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板书课题,释题。“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老师和学生正音。 4.默读古诗,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三、全班交流,解疑品读,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感悟诗歌蕴含的感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说一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有感情朗读。 4.教师总结: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

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2.拓展阅读《山居秋暝》。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并能默写。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习旧引新 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 2.引入新课: 同学们对南宋诗人陆游很熟悉,当时还有一位诗人与他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就是范成大。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作《四时田园杂兴》60 首,全面而深刻的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018高中化学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比较方便。在农业上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也必须了解溶液浓度的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反应物的浓度大了或小了都不行。在高中化学的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 本教材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设计以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这样一方面突出重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就必须引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肉眼看不到、现代称量工具难以称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涵义。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不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根据什么确定的,而是提出6.02×1023个水分子或Al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正好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或Al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因此用6.02×1023个分子或原子作为1 mol来衡量宏观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目就十分方便。然后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从而降低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涵义的坡度。 在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之前,先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念和对概念进行应用,并了解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好处,以及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的介绍可采用边讲边演示,然后总结出配制步骤的要点,有利于学生掌握。 本节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建议如下: 1.从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激发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积极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新版)苏教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1) 【学习目标】 积累并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积累文言实词。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叩.问( ) 叱咄..( ) 俟.其欣悦 ( ) 逾. 约 ( ) 负箧.曳屣. ( ) 皲.裂 ( ) 媵.人( ) 衾. ( ) 容臭. ( ) 皆被绮.绣( ) 烨.( ) 敝. 衣( ) 砚.冰坚( ) 朱缨.(. ). 2.了解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课堂助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1.本文的作者是( ),( )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 ) 文,节选自《 》。 2.解释加点的字词。 (1)手自笔.录( ) (2)不敢稍逾越.. ( ) 次数 35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

(3)既加冠 ..()(4)尝.趋百里外() (5)援.疑质理()(6)负箧.曳屣.() (7)緼袍 ..敝衣()(8)略无 ..慕艳意() 3.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 无致书以.观足肤皲裂而.不知。 计日以.还久而.乃 和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门人弟子填其.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走送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诸生学于.太学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 4.翻译下列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后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家长 签字 教师 评价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著有《西岩集》1卷,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如——好像 ⑥了——料理完。 ⑦蚕桑--种桑养蚕 【译文】 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简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风光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去田地里给庄稼除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童孙:小孩子。 未解:不知道,不懂。 供:从事,做。 傍:靠近。 【译文】 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简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写,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流露出了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3、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 西塞山前凌空飞翔的白鹭、鲜艳的桃花、清澈的河水及那肥美的鳜鱼......春色令人陶醉。戴着草帽,披着蓑衣在河边垂钓,即使刮起微风,下起细雨也不必回家。 【词义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23科学思想文化学案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和他们的著作。 【课前检测】: 1.、德国的___________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代表作__________.。 2、列宁称______________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3、梵高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一)著名音乐家 贝多芬:________伟大的作曲家,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而作,完成于1804年。 影响:标志着贝多芬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成就 (二)文学巨匠 俄国伟大的作家__________________被列宁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术名家 荷兰的______________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创作于法国南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达标检测】 1.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D.巴黎公社 2.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是()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哥白尼 3.《向日葵》这幅名画的作者是() A.达?芬奇B.拉斐尔C.米开朗琪罗D.梵高 4.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A.托尔斯泰B.莎士比亚C.伏尔泰D.卢梭 5.连线 梵高《复活》 达?芬奇《哈姆雷特》 贝多芬《向日葵》 托尔斯泰《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英雄交响曲》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拓展延伸作业】 姓名等级 一、选择题 1.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俄国作家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 B .普希金 C .果戈里 D. 泰戈尔 2.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 ) ①《战争与和平》②《安娜?卡列尼娜》③《钦差大臣》④《戈拉》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3.《向日葵》这副名画的作者是( ) A.达?芬奇 B.拉斐尔 C.米开朗琪罗 D.梵高 4.“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谁的名言?( ) A.梵高 B.贝多芬 C.托尔斯泰 D. 斯特劳斯 5.要想了解俄国人民是如何反抗拿破仑的,你可以去图书室借阅( )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复活》 D.《母亲》 6.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 ) A.贝多芬 B.莫扎特 C.海顿 D. 约翰?施特劳斯 7.下列艺术家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 A.达?芬奇约翰?斯特劳斯梵高 B.约翰?斯特劳斯海顿贝多芬 C.海顿约翰?斯特劳斯梵高 D.梵高约翰?斯特劳斯贝多芬 8.梵高是________ 著名画家( )。 A. 德国 B.意大利 C. 荷兰 D.奥地利 二、材料分析题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1)《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什么? (2)贝多芬原来把《英雄交响曲》题名为什么?后又为什么改名? (3)贝多芬作为一位“英雄”是否战胜了“命运”?谈谈你的感受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23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第23课教学设计 Lesson 23 I have a plane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ship plane boat 2、二会: here are (二)语言目标 Look!, I have a plane Can I see it Sure !Here you are .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 (三)话题呈现:I have a plane (四)任务设计: I have a plane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Look!, I have a plane .Can I see itSure !Here you are .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喜欢自己的玩具。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ship plane boat.句型:Look!, I have a plane .Can I see itSur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 五、教学难点:句子:Sur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书包,实物玩具,文具,玩具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具,文具。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I have a nice dall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 ship boat plane 1、老师对学生说:Hi ,I have a ship .学生说:Really Can I see it 老师说:Sure! 2、老师拿出自己的ship 3、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ship 4、朗读新单词:ship (老师领读ship ,s-h-i-p ship (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实物说单词:ship 6、看图片说单词:ship 7、看单词卡片读单词:ship 8、看课件说句子: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件说句子:show me your ship ,ship ship ship 。You’re out! 9、用同样方法学习boat plane 10、看课件说句子:学生和老师一起看课件说句子: show me your ship ,ship ship ship .You’re out! show me your taxi., taxi taxi taxi . You’re out! show me your plane ,plane plane ’re out! 11、听指令做动作游戏: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老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玩具图片,一老师说:show me your taxi(ship. Plane),学生拿自己图片,举起来说:ship,拿不对的对他说:You’re out! 三、新句型:用旧句型带新句型 (一)导入:让学生抽老师手中的图片,抽到哪一张两个人用22课课文来说新对话(展示两组) (二)学习新句型:I have a……我有一个……

学与问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3.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二、读书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那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师分别请5个同学读,大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了。如果发现他读错子音或读破句子了请耐心听同学读完在再请你指导。 2、指名读课文。评价 三、整体感知,明白说理方法 1、那么,学与问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3、点击,两句关于学、问的句子变成红色。男女生各读一句。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

第23课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讲学稿 【学习目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学习难点】正确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知识梳理】 1.郑和下西洋概况明初,____安定,_____雄厚。_____-_____年,明政府先后____次派_____下西洋。船队航行于________和________广大海域见,到达亚非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郑和下西洋意义是____________上的壮举,比欧洲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的友好往来和_________,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________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闭关锁国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________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4.闭关锁国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____________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阻碍了__________的交流, ______________最终不能使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______________的侵略,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反而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合作探究】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 请回答:(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自测】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A、福州印度半岛 B、刘家港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整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 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 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6、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回答: (1)从图中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2)沿着郑和的船队远航路线,做一次畅游,看一看看一看能到达今天的那些国家?比一比谁到达的国家多。(3)郑和下西洋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日益减少。到清代统治者对外交往长期实行什么政策? 11

23《带上她的眼睛》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23*《带上她的眼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说,标注好词好句,可以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珍视世界的一切美好。 【学习难点】 掌握科幻小说的悬念性和可读性,并且了解对比这种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对啦,老师和大家一样,有一个疑问,眼睛是我们人体的一部分,和身体不可分割,为什么题目中说“带上她的眼睛”?眼睛怎么可以被单独带走呢?那个“她”又是谁呢?带上她的眼睛去做什么事情呢?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不要着急,让我们跟随刘慈欣去一探究竟吧。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蒙眬.(lóng) 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 合拢.(lǒng)吟.唱(yín)鞠躬.(gōng)挑剔.(tī) 岩浆.(jiāng)地幔.(màn)虚拟.(nǐ)吝啬 ..(lìn sè)不期.而至(qī)心有灵犀.(xī)天涯.海角(yá)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不期而至) 容易发愁、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多愁善感) 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心有灵犀) 保守,保住使不失去;过分爱惜己之财物,当用而不用。(吝啬) 形容气势雄伟。(气势磅礴) 目前为止,到现在为止。(迄今为止) 3.作者简介 刘慈欣(1963—)山西阳泉人,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9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鲸歌》,1999年首次以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最重要的作品“三体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更是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2015年8月,刘慈欣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10月,刘慈欣在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中被授予特级勋章。2016年3月,刘慈欣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语文:上册第23课 绿色蝈蝈 导学案(有答案)

23、绿色蝈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课前诵读: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ò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课堂探究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当堂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 ....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 ....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 ....的歌手了。(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周亚夫军细柳 导学案 答案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2017年12月27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2课时(总第67-68课时) 课题:23.周亚夫军细柳 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司马迁及《史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如何朗读文言文。 【重难点】 认真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导学流程】 1、新课导入 2、了解文学常识。 3、朗读指导。 4、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一、基础知识 1、新课导入 古语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西汉的周亚夫做到了,他非但没有触怒龙颜,反而被汉文帝赞为“真将军”。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领略真将军的风采吧! 2、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作品连接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3、朗读指导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棘.门()彀.()弓弩.()诏.()按辔.()揖.()胄.()曩.()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彀.弓弩天子先驱 ..军中闻.将军令 居.无何将军亚夫持兵揖.使人称谢.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④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各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明确: 第一段: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二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 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完整word版)新概念第二册第23课教案

Lesson 23 A new hous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4) complete v. 完成 modern adj. 新式的,与以往不同的 strange adj. 奇怪的 district n. 地区 ★complete v. 完成 (喜欢与建筑工程连用) ① vt. 完成,结束 complete the building Work on the new school will be completed next year. ② adj. 完整的,全部的,完备的 《鲁迅全集》中的“全集”就用“complete” Do you know the complete story? This is a complete family. a large house complete with swimming pool 一所设备齐全带有游泳池的大房子 ③ adj. 十足的,彻底的,绝对的, There is complete silence in the room. That was a complete surprise. a complete victory 完胜 be complete完成/ be finished eg. My work will be complete next week. 我的工作将于下周完成。 ○4adv. 完全地,全部地 eg. I was completely at a loss what to do. 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finish v. 完成 finish/complete homework finish/complete doing sth. 某事做完了 I finish reading a book. 强调的副词: quite 十分 absolutely / completely 完全地 much 非常 rather 相当地 considerably 颇 slightly 稍微 a bit, a little 有一点儿 ★modern 1) adj. 新式的, 与以往不同的,现代的 modern history/art 现代史/ 现代艺术 2) 现代的,时髦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学案第23课 刷子李

23*刷子李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学时: 1学时 知识链接 《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俗世奇人》,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转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全书包括《蓝眼》《酒婆》《死鸟》《苏七块》《认牙》《好嘴杨巴》《张大力》《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刷子李》《泥人张》《背头杨》《蔡二少爷》《青云楼主》《小达子》《大回》《刘道远活出殡》。 课前独学 独学任务:

1、我能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我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我知道“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独学方法: 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不懂得词语要讨论一下,查一查。 独学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 2、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蘸()和()着琴音必得() 发怔()调()浆天衣无缝() 3、课文主要写的事, 赞扬了刷子李的特点。 独学一问: 课中导学 学习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二、独学展示 1、读一读:我能正确流利的读下列词语: “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

中考23题阅读操作题学案

23题专题---阅读操作题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找到这种类型题目各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例题分析: 爱好思考的小茜在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垂三角形”,即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如图(1)、图(2)、图(3)中,AM、BN是△ABC的中线,AN⊥BN于点P,像△ABC 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BC=a,AC=b,AB=c. 【特例探究】 (1)如图1,当tan∠PBA=1,c=4时,a= ,b= ; 如图2,当∠PBA=30°,c=2时,a= ,b= ;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并利用图3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证明】 (3)利用题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 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BD的交点,E,F分别为线段AO,DO的中点,连接BE,CF并延长交于点M,BM,CM分别交AD于点G,H,如图2所示,求MG2+MH2的值. (4)如图4,?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三等分点,且AD=3AE,BC=3BF,连接AF、BE、CE,且BE⊥CE于E,AF与BE相交点G,AD=3,AB=3,求AF的长.

三、练习 1、阅读理解: 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如图1,一个矩形发生变形后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内角中较小的一个内角为α,我们把? sin 1的值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度. (1)若矩形发生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内角是120°,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度是________________; 猜想证明 (2)若矩形的面积为S 1,其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S 2,试猜想S 1, S 2, ? sin 1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 (3)如图2,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边上的一点,且AB 2 =AE ·AD ,这个矩形发生变形后为平行四边形A 1B 1C 1D 1,E 1为E 的对应点,连接B 1E 1,B 1D 1,若矩形ABCD 的面积为m 4(m >0),平行四边形A 1B 1C 1D 1的面积为m 2(m >0),试求∠A 1E 1B 1+∠A 1D 1B 1的度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