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测试题(1)

教育学测试题(1)

教育学测试题(1)
教育学测试题(1)

教育学资料

《绪论与教育概念》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D )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B)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中介系统E.教育形式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D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 D E)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

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

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 C.基础性D.阶级性

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13、学校教育产生于(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二、判断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5、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6、“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7、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六艺”指的是诗、

书、礼、易、乐、春秋。(×)

8、一般所说培养人才,就是指培养大专毕业以上的专门人才。(×)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

术的科学。(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教育规律:

3、《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克正,共1229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

述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

4、现代教育流派:

5、学校教育(狭义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是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7、教育内容:

8、教育活动方式:

四、简答题

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的异同:(1)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yòu)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2)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教育是从古代教育发展来的,与古代教育有某些共同特征。但现代教育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发展的,具有区别于古代教育的特征;同时由于现时代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差别,因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体地位、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生产性→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民主性→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性→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更注重智力发展,重视人各方面的潜能,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

五、论述题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2)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就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教师方面: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生方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单项选择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A、正向功能

B、筛选功能

C、协调功能

D、社会发展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

A、正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负向功能

D、社会发展功能

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社会发展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D、协调功能

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

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

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

A、谋生

B、传递

C、更新

D、创造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在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同时,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

5、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人和宣传政治路线、方针、主张,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来为政治服务的。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三、简答题

(一)教育功能的类型有哪些?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性质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

4.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

1.教育的文化保存和传递功能

2.教育的文化创造和更新功能

(三)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3.教育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1.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和技能

四、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

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除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和生态的影响之外,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1、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发展不同步

五、案例分析题

《新疆,你怎么了?》

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 A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D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 D )。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B.《戊戌变法纲要》

C.《天朝田亩制》

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D )。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

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D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 B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9.首次将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到教育目的的高度的法规是( D )。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1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C )。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2.素质教育是以( B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 AC )。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BC )。

A.激励功能

B.指导功能

C.评价功能

3.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ACD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CE )。

A.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发展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5.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全面发展,所以素质教育应包括(ABCDE )。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E.劳动技术教育

三、解释名词

狭义教育目的 : 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四、判断题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五、简答题

1.简述“应然的教育目的”与“实然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1)这两种教育目的是有区别的。应然的教育目的又称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又称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2)两者也具有联系。现实生活中,实然的教育目的要以应然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不至于使实然的教育目的偏离轨道;同时还要将应然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实然的教育目的。

2.简述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

答:1)教育目的是学术用语,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

2)教育目的重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教育方针是国家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与希望

3)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教育方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3.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答:个人本体论是指教育的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观点有:1)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挥职能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是指教育的目的由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的,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

观点:1)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2)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级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五、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

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通了道路(2)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六、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

答、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B )

A.教师中心 B.民主平等 C.授受关系 D.教学相长 E.尊师重教

2.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 A)。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3.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 A )。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 B新教师的入职教育

C自我教育和合作交流 D包括以上三者

4.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专门职业的观点,是( B )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

A 1959

B 1966

C 1985

D 1969

5.我国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始于( A )年。

A.1985

B.1989

C.1993

D.1995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A ),二是教育技巧,三是教育研究素养。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7.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C )。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1.“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二、判断题

(√)1.教师是在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2.教师专业发展只有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两种途径。

(√)3.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4.教师的劳动,首先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

三、名词解释

1、教师: 广义的教师是指有威信的、聪慧的、对人们有巨大影响的人,或者说是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别人的人。

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训练在知识、技能、思想诸方面比较成熟,有一定教育素养的,按照国家的社会要求,在专门教育机构中以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2.教师权利:是指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益,这是一种职业特定的法律权利。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

4.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劳动的基本特征。

答: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长期性和间接性

2.简述教师专业化?

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化体现在:一是国家对教师任职有规定学历标准、专业学科知识、专门的教育素养

等方面的要求;二是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培养、培训措施;三是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四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

3.简述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

答:(1)劳动保障的价值。(2)教师劳动的精神消耗能够在比较有规律和富有弹性的劳动作息时间内得到较好的补充和调剂,一年中的两个假期也是对教师劳动剩余价值的某种补偿。(3)自我实现的价值。(4)怡情的价值。

4.简述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

答: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元帅、教练、导演)2.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是朋友、合作者)

3.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4.教师要由教书匠变为教育研究者

五、问答:

1.试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二、自信、自强,不断地挑战自我

三、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五、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六、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七、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八、坚韧、刚强、确挫折弯腰

2.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应该如何定位?

3.谈谈你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解和认识。

4.谈谈你对科学的学生观的思考?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5.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爱护尊重学生;提高与学生沟通、交往的技巧

六、案例分析:

案例1:分析案例《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并谈谈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案例2:《两个孩子·两个老师》

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及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见《北京青年报》1999年9月21日,9月23日)。

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

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桌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的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摘自《中国青年报》1999年7月12日)

[问题]:你更喜欢哪一位老师?为什么?你心目中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关系:教师与学生在角色上是相互依存的;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互尊的;教师与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是民主合作的;教师与学生在心理情感关系上是互容互信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身心素质

第六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

1.请在下列与教育目的相关的范畴中,选出顺序正确的一组(C )。

A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课时目标

B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时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2.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类为:(B )、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A知识目标B认知目标C事实目标D知道目标

3、隐性课程是( B )

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课程

B、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课程

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4、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主要包括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A )

A、综合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本位课程

D、发展主义课程论

5、“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B )

A、布鲁纳

B、杜威

C、赞科夫

D、卢梭

6、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B )

A、课时分配

B、开设哪些学科

C、学科顺序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7、范例方式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杜威

8、泰勒课程设计的四个基本步骤是(B )。

A、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B、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综合课程、进行课程评价

C、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设计、组织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D、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标准、组织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

9、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

D、劳动技术教育

三、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课程:是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简言之是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2.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也称课程计划,是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它是课程的具体表现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3.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4.课程标准:也称为教学大纲。它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确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5.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课程,课程有什么作用?

广义)课程:是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简言之是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一)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二)课程是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

(三)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

2.课程的文本形式主要包括什么?P123

文本形式的课程有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教科书)3.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强调从做中学

4.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如何开发和设计校本课程?

第一,课程目标;第二,课程内容或专题;第三,学习材料;第四,学习方式;第五,教学策略;第六,教学组织;第七,评价方法程序;第八,时间安排;第九,空间和环境。

第七章教学理论

一、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是(B )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赞可夫

D 夸美纽斯

2 首先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思想的教育家是( C )。

A 布鲁纳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3.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B )。

A 上课B教学 C 智育D考试

4.学校工作应以(D )为主。

A 上课

B 后勤工作C行政工作D教学工作 E 提高升学率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这是我国教学论专家(C )在其他代表作《教学论稿》中提出的观点。

A、李秉德

B、吴文侃

C、王策三

D、滕大春

6、苏联著名教育家(D )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A、凯洛夫

B、维果斯基

C、斯宾塞

D、赞科夫

7、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 A )在1980年提出的。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戈里

8、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B )。

A、最优化原则

B、反馈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

12、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原则是( B )。

A、教学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最优化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下列直观手段中,( D )直观程度最高。

A、语言直观

B、多媒体教学

C、模象

D、实物

1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出自(A )。

A、学记

B、大学

C、孟子

D、礼记

15.教学因素包括( C )。

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B.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

C.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D.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

二、辨析题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3、教学就是教育。×

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

5、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培养和发展智能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三、名词解释

1教学:广义: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2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进行交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殖目标的过程。

4小班化教学:就是班级学生人数(班额)控制在25~30人的班级教学活动,它不仅以班级规模的“小”为显著特征,而且更加注重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而实现相应教学理念的革新。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明确教学目标;引起求知欲(激发动机);感知教材(领会知识)理解教材(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2、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

答: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使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使认识上的捷径;学习间接经验也是由学生特殊的认识任务决定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书本知识是一种偏于理性的知识,学生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直接经验作为基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必须坚持回归学生生活的教育理念。

3、谈谈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答: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智力的发展又影响着他对知识的进一步吸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

(2)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5、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象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修养

五、论述题

1、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使中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应试教育下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教学原因(提示:没有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造成这种高分低能现象的教学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关系:智力,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认识能力具有普遍的迁移价值,它不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质量,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完全的知识。

3.什么是小班化教学?其特点和优势有哪些?

“小班化教学”就是班级学生人数(班额)控制在25~30人的班级教学活动,它不仅以班级规模的“小”为显著特征,而且更加注重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而实现相应教学理念的革新。

1.小班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个性发展”的必要保证。

2.小班化教学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

3.小班化教学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现实需要

-1.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实现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3.小班化教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4.小班化教学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5.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6.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7.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为何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基本要求是什么?

(提示: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首先,启发性教学原则反映了学生的的认识规律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有成效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自己的智能和情操,毕竟要靠学生个人主动探究与反思,要通过个人的经验不断改组、改造和提高才能实现。其次,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在我国,最早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求艺术,把握时机,当学生处于“心愤口悱”、有强烈求知欲和正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应适时进行诱导、点拨,以“开其意”、“达其辞”。外国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也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在我国,最早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求艺术,把握时机,当学生处于“心愤口悱”、有强烈求知欲和正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应适时进行诱导、点拨,以“开其意”、“达其辞”。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讲授应抓住重点、难点、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七、实例分析

1.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

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2.请分析下述案例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一位小学老师在讲“天花板”这个词时,向学生作了如下提问:

问:“你头上是什么”?7

答:“是头发”。

问:“头发上面呢”?

答:“帽子”。

这时老师有些急了,厉声问道:“帽子上面是什么?”

这个自以为答得不错的学生看到老师动怒,又惊又怕地伸手摸一摸帽顶,摸到个小洞,便答到:“老鼠咬的洞。”惹得哄堂大笑。

直观性原则: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

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

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

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

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2.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4.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某小学一年级教师帮助儿童形成动物、植物的初级概念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

的:

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

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循序渐进原则: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5.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奥地利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学校都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研修过心

理学,或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瓦格纳是维也纳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她班上有位

学生被校方认为属于“智力迟钝”,孤僻寡言,功课常不及格。瓦格纳经过长期的观

察,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喜欢绘画,就经常和他探讨绘画的问题,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

美术大赛,该生与瓦格纳从此有了共同语言,终于向老师倾吐了他积郁已久的心思。

他从小父母离异,心里极度自卑,感到别人都在嘲笑他。找到症结后,瓦格纳便对症

下药,让他当上了绘画小组的组长,这位学生因此信心大增,渐渐地变得合群了,不

但赢得了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的银牌,而且各科学习成绩都上来了。

因材施教原则: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正视个别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

第八章教学实践

一、选择题

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D )。

A、教师教的方法

B、学生学的方法

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的形式

D、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2.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3.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A )。

A、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

B、双边性、情感性、情感性

C、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

D、情感性、情感性、发展性

4、( A )教学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5.( B )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较大的应用性,但对太复杂、太简单的内容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

A、实验法

B、发现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6.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制

7.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 A )。

A、作业、参观、讲座、辅导

B、作业、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C、参观、讲座、辅导、上课

D、讲座、辅导、上课、课外活动

8.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 B ),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A.写教案

B.课后辅导

C.制作课件

D.熟悉学生

9.课时备课的结果是( D )。

A.上课

B.熟悉教材

C.布置作业

D.编写教案

10.教学策略具有目的性和( A )。

A.主体性、调控性

B.知识性、调控性

C. 调控性、趣味性

D. 主体性、高效性

1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行为分教学行为和( C )两大类。

A.主教行为

B.助教行为

C.管理行为

D.对话行为

12.在备课的所有资源中,( B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A.学生

B.教材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3.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 )。

A.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B.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C.讨论法、参观法、实验法

D.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发现法

13.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A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14.我国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A )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考试

B.期中考试、学期考试

C.书面测验、闭卷考试D口试、笔试

二、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言语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主要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教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三、辨析题

1.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那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

错误,学生能力的发展虽然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但知识不等于能力,传授了知识不等于训练了能力。学生的能力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取,不是主观自生的东西,而是客观事物的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认识与行动的内化,是在这个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

3.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

错误,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思想,因为由知识的掌握到思想提高的转化,不仅有认知问题,更重要得还有一个情感问题、态度问题、联系个人修身或生活实际的践行问题。

4.考试与考查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式。

正确,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试等;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首先,教学有法。在教学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等可以供我们选择与采用。每种方法的操作均有一定的程序与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掌握它。

其次,但无定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生硬使用已有的教法,这样就不会取得理想效果。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为了取得好的教学结果,教师只有明擦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呈现出无定法。(重点)

四、简答题

1.上课的常规要求都有哪些?

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组织好他们的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外作业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发现法、探究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快乐教学法。

3.为什么说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答: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围绕论述(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上课起着承前启后各环节的重要作用。(2)上课是师生双边活动最集中的体现,它能最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重点)

4.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恰当:亮点鲜明.教学语言精湛;师生交往充分;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上述八条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一节课的标准。

5.教师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讲授技能,练就讲授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为此,每个教师都要严以律己,挑战六关,克服十戒。

6.什么是谈话法,运用此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和提问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

基本要求:(1)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谈话的中心、要求、提问的对象等都要周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问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3)谈话时,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4)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7.简述教学的几种水平的特点。

五、论述题

为什么班级上课制一直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有没有不足之处?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变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其局限性是:班级上课制是注重集体化、社会化、同步化、标准化,长于向学生集体教学,而拙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

六、案例分析题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提示: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第九章学校德育

一、选择题

1、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 C )。

A、社会政治意识

B、思想观念

C、人格塑造

D、无答案

2、(B)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皮亚杰

B、杜威

C、柯尔伯格

D、无答案

3、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A )。

A、涂尔干

B、罗杰斯

C、卢梭

D、无答案

4、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C )。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A )。

A、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6、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C )。

A、应是相同的

B、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7、德育的主要途径是(B )。

A、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说服

D、榜样

8、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A )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A、知、情、意、行

B、思想、情感、目标、行动

C、思想、意志、目标、行动

D、知、情、思、行

9.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比较多的认为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_D___ 、心理健康教育。

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理想教育D政治教育

10、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而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的是指(B )。

A、德育方法

B、德育内容

C、德育模式

D、德育过程

11、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A)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

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

12、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A )。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社会实践教育

13、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A )。

A、讲解

B、典范

C、表扬

D、批评

14、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 B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讨论法

D、品德评价法

15、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辨、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C)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讨论法

D、品德评价法

16、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C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7.学校德育的“主旋律”是( D )。

A、坚持人道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B、坚持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C、坚持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D、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二、名词解释

德育: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简而言之,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教育学试题10套含答案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 1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分) 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 A .孔子 B .柏拉图 C .杜威 D .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3. 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 育的 ( ) A .阶段性 B ?社会性 C .永恒性 D .继承性 4.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言行一致 B ?衣着整治 C ?个人魅力 5. 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 A .前提 B .基础 C .方法 D .中心 6. 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 A .课外活动 B .各科教学 C .政治课 7.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8.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 A .直接感知事物 B .间接经验 C .学生的实践活动 D .交往 9. 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 A. 10、11 ?11、12 岁 B . 11、12?14、15 岁 C . 13、14?15、16 岁 D . 7、8?9、10 岁 10. 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 A .封闭性 B .垄断性 C .等级性 D .阶级性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分) 1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_________ 。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 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 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 __________________ 、教好学生。狭义教育一般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 相结合。体育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为基础内 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4.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又是 _______ 和 ______ 的主体。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______________ 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度。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钻研教材、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___________________ 德育过程是由 、 、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 总结和 总结。 D .举止端庄 D .班主任工作

全国统考教育学1试卷

教育学(一) 总分:110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2分) A:教育现象 B:教育问题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强调义务教育服务于所有国民的发展需要,说明义务教育具有()(2分) A:公共性 B:科学性 C:国际性 D:终身性 3、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学制是()(2分)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4、学校建筑、校园布局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2分)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交往文化 5、主张“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观点的是()(2分) A:遗传决定论 B:辐和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6、人们常说“生活教育了我”,这里的“教育”是指()(2分) A:正规教育 B:学校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正规教育 7、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这是教师聘任制中的()(2分)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辞聘

8、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要求是()(2分)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的 9、中小学教师编写的“教案”称作()(2分) A:课时教学计划 B:课题教学计划 C:单元教学计划 D:学期教学计划 10、学生通过书本认识世界,其认识特点是()(2分) A:认识的直接性 B:认识的间接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的交往性 1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是()(2分) 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12、确认学生享有按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权利的法律是()(2分) A:宪法 B:民法 C: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13、17世纪,德意志的某些公国开始颁布强迫教育法令,这一时期教育立法处于西方国家教育法发展的()(2分) A:零星立法阶段 B:专门立法阶段 C:广泛立法阶段 D:综合立法阶段 14、将教师任务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家是()(2分) A:孔子 B:董仲舒 C:韩愈 D:朱熹 15、同样的试卷先后两次测查同一批学生,其测验的分数比较接近,说明该项测验具有()(2分)

民法学第3阶段练习题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一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民法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多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物权的效力包括()(2 分) A. 物权法定效力 B. 排他效力 C. 优先效力 D. 追及效力 E. 妨害排除效力 2. 下列债中,属于法定之债的有()(2 分) A. 合同之债 B. 侵权行为之债 C. 无因管理之债 D. 不当得利之债 E. 缔约过失之债 3. 物权的基本原则包括:()(2 分) A. 意思自治原则 B. 物权法定原则 C. 一物一权原则 D. 公示公信原则 E. 任意创设原则 4. 合同法不适用于( ) (2 分) A. 出版合同 B. 收养合同 C. 土地使用权合同 D. 质押合同 E. 离婚协议 5. 甲、乙、丙合伙经营一电器商店,后因经营不善,商店被迫关门,合伙对外欠丁、戊的债属 于()(2 分)

A. 单一之债 B. 多数人之债 C. 按份之债 D. 连带之债 E. 主债 6. 从人身权的特征看,人身权属于( )。(2 分) A. 专属权 B. 财产权 C. 绝对权 D. 支配权 E. 请求权 7. 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人身权(2 分) A. 肖像权 B. 留置权 C. 名誉权 D. 共有权 E. 荣誉权 8.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不安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包括对方()(2 分) A.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 丧失商业信誉 C. 提出解除合同 D. 中止履行自己的义务 E. 明确拒绝履行义务 9. 所有权消灭的原因有()(2 分) A. 通过互易转让所有权 B. 所有权人抛弃财产 C. 作为所有权客体的物事实上灭失 D. 作为所有权客体的物发生法律上的灭失 E. 所有权人因财产被征收而丧失其所有权 10. 某商场与某电视机厂订立一份买卖200台彩电的合同,该合同产生的债属于()(2 分) A. 单一之债 B. 多数人之债 C. 按份之债 D. 种类物之债 E. 劳务之债 二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1. 公安机关为通缉犯罪嫌疑人而使用王某肖像的行为属于侵犯王某的肖像权()。(1 分) () 12. 公民甲与公民乙因买卖某艺术家的一幅艺术品而发生的债是种类之债。(1 分)() 13. 张某捏造其同事李某曾经因盗窃而判刑的事实,并在单位里散播,张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 的姓名权。(1 分)() 14. 不动产物权变动以交付为生效要件。(1 分)() 15. 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1 分)() 16. 送奶人误将应给王某的鲜奶放于张某的奶箱,张某取得该奶,属于侵权行为。(1 分)() 17. 添附属于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方式。(1 分)() 18. 路遇病人主动送至医院治疗并垫付医疗费能成立无因管理。(1 分)()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3361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C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1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 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 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2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 C.夏朝 B.周代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 、五经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n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0.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图的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想国》 1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4.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5.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首先提出。 A.保罗?郎格朗 B.杜威 C.洛克 D.卢梭 1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1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9.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完整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 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 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 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 D )A.时代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 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 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斯多德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7)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民法学(1)》期末试题 及答案(试卷号:209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民法学(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宣告死亡的第一顺序利害关系人是( )。 A. 父母、子女 B.配偶 C.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D.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2.根据物是否具有相互替代性,可将其区分为( )。 A.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B.主物和从物 C.特定物和种类物D.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3.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是( )。 A.无效的民事行为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D.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4.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 A.实践性法律行为B.要式法律行为 C.单务法律行为D.单方法律行为 5.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属于( )。 A.国家B.城市 C.集体D.个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有2-4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不

给分) 6.根据民法规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C.部分民事行为能力D.无民事行为能力 7.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 A.股票B.债券 C.支票D.提单 8.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公平合理B.兼顾各方,团结互助 C.有利生产、方便生活D.严格划分界限,互不侵犯 9.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理论,共同共有的特点有( )。 A.共有财产不分份额B.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C.共有人平等地享受权利D.共有人平等地承担义务 10.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1.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6周岁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2.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联营主要有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和合同型联营三种形式。 13.根据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代理相应分为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类。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教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 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文化的:(C) A.保存B.延续C.创新D.选择 15.(A)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政治经济,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政治经济说B.生产力说C.社会实践说D.特殊范畴说 16.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B) A.影响个体功能B.影响文化功能 C.影响经济功能D.影响政治功能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C) A.显性课程B.校本课程C.隐性课程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页脚内容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可接受原则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B.杜威C.洛克D.夸美纽斯 20.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着作(C)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ABCD) A、庠 B、序 C、学 D、校 E、馆 2、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ACDE) A A A 9、以下着作和作者匹配正确的有(ABDE) A、《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B、《父母必读》——马卡连柯 C、《爱弥儿》——洛克 D、《雄辨术》——昆体良 E、《巨人传》——拉伯雷 页脚内容

教育学试题1.10

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这是从() A. 教育作用对象上的分类 B. 教育功能层次上的分类 C. 教育功能性质与方向上的分类 D. 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上的分类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阶级性 B.生产性 C.文化性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芳芳近段时间因父母离异,情绪十分低落,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班主任张老师发现之后,时常找芳芳交谈,疏导、鼓励她从家庭阴影中走出来。在此案例中,张老师扮演的角色是() A.班级领导者 B.行为示范者 C.学习指导者 D.心理辅导者 4.启发之说源自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思想是由()提出的。 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5.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 A. 弗兰西斯·培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卢梭 6.美国行为主义代表人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这是()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7.在教学理论著作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教育过程》 D.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A.专门职业 B.独立的社会职业 C.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D.非专门职业 9.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 文化传统 B. 受教育者的需求 C. 生产力的水平 D. 教育的规模 10.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主张课程的组织应从儿童经验出发,这种观点是() A.教师中心课程 B.学生中心课程 C.个别指导课程 D.师生互动课程 11.规定了学科的教育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和结构。教育进度以及有关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课程 D.教材 12.“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五子皆不患衣食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13.干部轮换制是哪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4.学校派工作两年多的王老师参加了一次“国培计划”,回校后他说:“参加这样的集中学习,收获较大,解决了我的许多困惑。”这里有效促进王老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 A. 职业培养 B. 岗前培训 C. 在职培训 D. 资格培训

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判断题: 1.我国现阶段关于婚姻的观念表述为: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自愿建立夫妻关系的结合。() 2.群婚制的特点在于男女两性关系因一定范围血缘关系的排斥而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3.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都能引起婚姻自动解除的后果。() 4.甲因怀疑乙不忠诚与乙离婚,离婚后确认乙在外面有情人,甲可以请求乙赔偿她的精神损失。() 5.夫妻一方被宣告死亡后,另一方因生活困难将子女送养他人,被宣告死亡方重新出现后,有权以送养须经双方同意为由主张收养无效。() 6.义绝是中国古代强迫妻子离婚的强制离婚制度。() 7.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无条件的。() 8.兄弟姊妹是较近的直系血亲。() 二、单选 1.下列各种亲属关系中,属于直系拟制血亲的有()。 A.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 B.养父母与养子女 C.祖父母与孙子女 D.继父母与未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 2.甲失踪五年,经其妻乙申请,人民法院宣告甲死亡,此后,乙与丙结婚。两年后,甲返回并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认定乙丙婚姻无效恢复与乙的婚姻关系,人民法院应该()。 A认定乙与丙的婚姻关系无效

B确认乙与丙的婚姻关系有效 C撤销乙与丙的婚姻关系,确认甲与乙的婚姻关系恢复 D要求乙与丙解除婚姻关系 3.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张某的妻子因病去世,其父、其子、其兄、其祖父母都有监护能力,且担任监护人对张某并无明显不利。但上述近亲属相互推诿,都不愿意担任监护人,便请张某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指定。按照法律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应从上述人员中指定()担任张某的监护人。 A其父B其子C其兄D其祖父 4.甲九岁时父母死亡留下较大数额的遗产,甲由外祖父母抚养,甲的舅舅乙住在山区生活困难,甲的外祖父母经甲的同意,将遗产中的两万元赠与乙,该赠与行为()。A有效B无效C可撤销D效力未定 5.某小学8岁的二年级学生李某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上课经常打闹,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一次他正好在班内打闹时,被班主任王某撞见,王某十分气愤,为了惩戒他,便让9岁的班长“惩罚”李某,王某在一旁观看。结果张某在“惩罚”李某时,将其牙打掉两颗。 对于李某造成的伤害,责任应由()承担。 A李某的父母B王某C张某的父母D王某与张某的父母 6.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产生的原因是()。 A血缘关系B姻亲关系C抚养关 系D异父异母关系 7.1998年2月3日,张某死亡。2月6日,张某之父死亡。张某育有一女。张某之女据何取得张某之父的财产()。 A代位继承B转继承C有限继承D共同继承

现代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试卷一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D)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D)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C )。 A.体育 B. 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B)。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D)。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B)。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 )。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B )。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C)。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6.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A)。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 发现法 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 ) A.道德价值培养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兴趣培养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 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 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 “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 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 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 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 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 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 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 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 二、多选题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新)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D)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

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D)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B)A.壬寅学制B.癸卯学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活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四、论述题

民法学1题库排序

民法学1 一、单项选择题 按照《民法通则》的要求,个人合伙成立的基础是( )。D.书面合伙协议和法定登记程序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起算( )。D.从财产实际交付时起 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是( )。A.无效的民事行为 法人机关成员在执行职务中的行为所造成1的违约和侵权损害,应承担责任的主体是( )。D.法人 法人机关成员在执行职务中的行为所造成的违约和侵权损害,应承担责任的主体是D.法人 法人机关成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体现着( )。D.法人的意志 根据物是否具有相互替代性,可将其区分为( )。C.特定物和种类物 根据物是否须依赖其他物而存在,可将其分为( )。C.主物和从物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D-)。D.依法并经法定程序可以限制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B.二年 民法规定,公民的住所是-( )。A.他的户籍所在地 民事权利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 )。A.既得权和期待权 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C.单务法律行为 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权利是否存在的诉讼是( )。C.确认之诉 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属于( )。A.国家 我国法律规定,胎儿出生是死体的,保留的遗产份额继承方式是( )。A.法定继承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 )。B.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我国民法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 )。”C.视为同意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向人民法院请求民事权利保护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 )。B.二年 宣告死亡的第一顺序利害关系人是( )。B.配偶 以下不属于继受取得的是( )。A.没收 在对外关系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 )。C.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在甲乙双方的买卖交易过程中,丁某既作为甲的代理人,又作为乙的代理人,这种代理行为属于D.代理权滥用在农村,农民的联营企业属于( )。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张某不慎掉人下水道中,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5千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D.无效的民事行为 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B.无效的民事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是( )B.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C.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 )。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 对共有财产的分割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A.实物分割B.变价分割C.作价分割 法人终止的原因有( )。A.依法被撤销B.解散D.依法宣告破产 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理论,共同共有的特点有(ABCD)。 根据民法规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D.无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民法规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ABD)。 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以分为( )。A.支配权C.抗辩权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 )。去D.严格划分界限,互不侵犯 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根据是( )。A.没收B.劳动生产D.收益 公民死亡后即丧失法律上的人格,随之产生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后果是( )A.遗嘱发生效力B.财产开始继承D.婚姻关系消灭 公民依法对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享有完全的( )权利。A.占有B.使用C.收益D.处分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参考答案1.D2.C3.C4..B5..B6.A7.D8.C9.C10.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最新《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_学前教育功能_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2.学前教育是面向__0-6__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_现实功能______。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一--易感性---一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__求知__的兴趣、__创造__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一,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一。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一”。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游戏__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__表现力__。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___语言环境___游戏环境__。 5.社区教育最初是一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一--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环境---------- 。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本 ------。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一----结果 ------。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二、选择题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江西实验幼师 )。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发展性原则 )。 A.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0-3岁末 )。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注意力分散 )。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赏识教育 )。 4.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 )。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1.推动各囡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福禄培尔)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保育和教育 )。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1.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家长开放 日 )。 2.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福禄培尔) 4.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功能异化 )。5.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语调语速要适当 )。 6.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保育和教育 )。 三、名词解释题 1.教育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2.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3.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4.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1-反恩日记: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 2.认同: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3.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在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4.亲子班: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 1.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教育具有育人功能,因而,通过教育过程就会获得培养人才的教育效益。 2.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3.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地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1.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幼儿园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劫。‘生活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来园、离园、进餐、盥洗、散步、自由活动等。 4.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四、简答题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