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应该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体系。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科学学问题②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③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④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科学教育心理学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主要有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⑤测量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这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冬季、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学习的分类。加涅对学习层析的分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霍兹兰对学习层次的分类:①反应性学习②联结性学习③综合性学习④象征性学习

学习的主要理论包括:①联结学习理论②认知型学习理论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①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②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③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④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

下位学习如果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在包容性和概括性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就只是所构成的这种关系是一种类属关系,又称下位关系,那么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即:①辨别学习②概念学习③规则学习

第五章高校学生学习迁移迁移的理论:①形式训练说②桑代克的共同要素

说③经验类化说④关系转换说⑤学习定势说⑥

分析—概括说。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①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

②已有经验的概括学说;③主观认知技能与策

略,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元认知策略;④定势的作

用。

如何促进高校学生迁移能力?①确立合理的教

学目标;②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③合理组织教学

内容;④有效设计教学程序;⑤教会学生学习与

迁移。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什么是问题:在心理学上是指那些不能直接用已

有知识经验处理,而必须间接用已有只是处理的

情境。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定义为:给定信息和

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

题由:给定、目标、障碍三要素构成。

什么是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

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

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的分类:①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②呈现型

问题、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③对抗性问题

与非对抗性问题;④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

的问题。

创造力的种类:①前创造力、潜创造力和真创造

力;②初级创造力、中级创造力和高级创造力。

问题解决的特征:①问题情境性;②目标指向性;

③操作序列性;④认知操作性。

如何促使创造力的开发: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

挥的环境;②激发问题意识开发创造力;③运用

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④教学活动具有创造

性。

第七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对学习效果之间的影响:取决于两个

要素,①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

于动机本身的强弱;②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

响还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学习动机的理论有:①强化动机理论;②成就动

机理论;③归因理论;④自我效能感理论。

如何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①设置合理目标;

②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③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

性;④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⑤利用竞争与合作;

⑥增强自我效能感;⑦进行归因训练。

第八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含义:自我教育是指个体(群体)根

据社会规范和自身发展的只需要,在自我意识的

基础上,把自身作为发展对象,通过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而影响其身心发展的社会活

动。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①主客体的直接

同一是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②自我意识是自我

教育的前提和关键;③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

我控制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心理机制。

第九章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梅奥奖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

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水平;②有助于大学生

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③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

会;④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良好人际

关系的建立需要做到:①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②主动交往;③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④合理

对待批评。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需要做到:①避

免争论;②维护他人的自尊;③勇于承认自己的

错误;④学会批判;⑤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第九章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

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机构成的,简称为知、情、

意、行得有机结合。四种心理成分不是彼此孤立

的,他们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到的认识和道德行为在品德结构中具有支

配地位和主导作用。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是联系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道德认

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内部条件。

后习俗水平亦称原则的道德水平。

埃里克逊的精神分析品德论。埃里克逊的人格发

展的八个阶段是:①学习信任的阶段;②成为自

主者的阶段;③发展主动性阶段;④变的勤奋阶

段;⑤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⑥承担社会义务阶

段;⑦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⑧达到完善阶段。

如何矫治高校学生不良品行。不良品行产生的原

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原因:①家庭

原因;②社会原因;③学校原因;主观原因:①

不正确的道德观;②异常的情感表现;③明显的

意志薄弱;④不良习惯的支配;⑤某些性格缺陷;

⑥某些需要未满足。

学生不良品行矫正的心理依据:①了解不良动

机;②纠正认知障碍;③克服习惯惰性;④克服

自卑心理;⑤抵制外界诱惑;⑥针对差异,因材

施教。

学生不良品行矫正的方法:①防范协约法;②表

征性奖励法;③强化暂停法;④过错矫正法;⑤

榜样示范法

第十一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①生物遗传因

素;②环境因素;③生活事件因素;④自身因素。

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①保密原则;②信赖性

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主体性原则;⑤时间限

定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案例分析) 1.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 A.其身体素质差 B.其人缘不好 C.体育成绩不好 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B.学习能力问题 C.恋爱问题 D.性心理问题 (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B.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 C.得到集体的关照 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 B.投射法 C.反省法 D.访谈法 答案:(1) D (2) A (3) (4) 2.大二男生王某,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但老是想……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 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疑病症 (2) 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 A.情绪方面 B.行为方面 C.观念方面 D.意向方面 (3) 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范畴是。

A.人格障碍 B.神经症 C.性变态 D.精神病 (4) 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放松疗法 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 C.思维阻断法 D.多参加集体活动 答案:(1) A (2) C (3) B (4) 3.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与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王强说:“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又说:“学校学习条件太差,图书馆位子不够,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辅导员问其他同学为什么王强数学没考好,同学说:“他经常上网玩游戏,上课也经常不来。” (1)本案例属于心理学的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 B.归因 C.自我效能感 D.心理健康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高校教育中,大学教师往往表现为社会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抱有什么样的劳动态度,表现出怎样的道德修为,直接熏陶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正在成长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部分。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等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习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的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想

象处在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关键期,并能根据要求和需要朝着一定的目标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且创造性的成分日益增多。 大学生社会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情绪、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等,从而产生了许多新需要,伴随着这些新需要的是否满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他们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较强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他们对需要的认识和评价尚不完善,对情绪的控制力还不强,会出现时而情绪高涨,时而自暴自弃,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外显、时而内隐。其次,进入高校后,他们在逐渐产生更广泛的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渴求知识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爱情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的满足与否,使得他们出现了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体现在虽然自觉性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虽然理智成分增加但还缺乏自制力;虽然勇敢但缺乏毅力;虽然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依赖性;虽然果断性增强但仍带有冲动型。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薄弱的一面。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大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观初步确立、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一方面喜欢更多地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来衡量和评价所从事的活动和接触的事件,并为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另一方面他们的人生观基本上是从感性体验中得来的,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发生变化时,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修订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修订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职称、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这是教师生涯发展的( B )。 A.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B.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C.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D.群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2.教师亲身体验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能够用角色规范来衡量和调控自己的行为。这是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发展的( C )。 A.角色认知阶段 B.角色成熟阶段 C.角色认同阶段 D.角色信念阶段 3.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 C )。 A.认知特征 B.能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意志特征 4.面对压力,人们会有各种应对方式,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的方式属于( D )。P45 A.防御性应对 B.反抗性应对 C.间接应对 D.直接应对 5.大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D )。 A.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B. 从以遵从形式思维为主向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C. 从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向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D.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6.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种,其中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的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称为( A )。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多元智力 D.成功智力 7.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D )。 A.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 B.培养专业兴趣 C.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D.A、B、C都是 8.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的分类,最简单的学习是( B )。 A.刺激—反应学习 B. 信号学习 C. 概念和规则学习 D. 解决问题学习 9. 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A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10.“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B )。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C.士兵的士气高 D.梅子对人的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 1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是( C )。 A.发现学习 B.条件反射学习 C.有意义接受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12.奥苏贝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D )。 A.非指导性学习策略 B.同化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 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 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 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 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 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认知内驱力为主;阿勇受到教师父母的影响,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十分卖力,其学习动机三者均有。 小杰的学习行为指向当前学习中可能取得的成就,指向未来学术 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是间接学习需要,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和 知识本身,是外部动机,外部学习目标达到后学习动力可能减弱。乐 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 是由好奇心、探究欲发展起来的,对乐乐的专业发展和毕生研究会有 持久的影响,但在学习过程中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阿勇应该逐步将学习动机调整到以认知内驱力为主,寻找学习主攻方向。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就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和职业性,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奖惩;科学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就感和责任感;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高校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学生特点,以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复习资料--超详细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 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重点题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 理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3 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 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 强其角色意识。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 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论述重点题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① 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两种学习间迁移是因为其存在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②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 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 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的最有效的方法③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 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减 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达到对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从而使学习 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④ 发挥的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 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 极作用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 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 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论述重点题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即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一、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 生的学习动机,其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要。①进行学习责任成就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单纯的好奇心,信念和理想则起着支配作用,如果学生产生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学生有责任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学习②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大学生去探究知识,他能推动大学生去更多;更深入的获取知识。③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情境,引导大学生把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每次教学之前要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 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 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 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 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 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16.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 17.图式——是指事物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可分为关于客体的图式和关于事件的 图式或做事的图式。 18.脚本——是人们关于多次出现的有时间顺序的事件的图式表征。 19.同化——是新观念进入原有观念团内,使原有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为吸收新观念 做好准备的统觉过程。 20.★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 知识与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 21.★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 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22.★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 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23.生成性学习——是指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2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5.★正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积极影响。 26.★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消极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对芸芸学子,心态颇为忐忑,如何把专业知识详尽的教授给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及课后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疑问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一摆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经过学习,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点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利于教师摆正位置积极有效开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效,此次学习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入职以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体格发育趋于稳定、性机能趋于

成熟和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等生理发展特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等心理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简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懵懂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足以确保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观,同时也是构筑自身的教育观念。课前的交流、课堂的互动、课后的谈话等需要老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讲求系统化、精准严谨,同时也枯燥乏味,如何让知识点活跃起来,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触类旁通的延展问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知识来佐证,同时将雷同的知识点系统化提炼,抓住主要特点,再结合实际用途分出不同点,在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适当的增加学习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照教师发展阶段,认为自己很好地度过了认知阶段,目前正逐步进行认同阶段,但在这个阶段比较深的感触就是职业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顺畅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但目前而言,很多时候是费尽心机的组织教学工作,结果是部分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