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4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探讨_麻艳香pdf

14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探讨_麻艳香pdf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探讨异常激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持续争论中,其核心论辩多集中于“价值源泉问题”、“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关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三个层面。此类争论也可说是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如“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生产劳动”等而展开的。鉴于此,笔者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首先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其次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最后要从理论本身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

马克思曾反复强调理解《资本论》的方法论对理解《资本论》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一方法的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所证明。”[1]这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米克所说:“劳动价值论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的概括表现,它强调生产关系在经济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2]但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遭到了其对手和背叛者的攻击和恶意歪曲。如庞巴维克曾言:“马克思的错误在于他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建立在不稳固的形式辩证法的基础上的。”[3]“以对完全有利于获得其理论的途径的认识而离开这些经验事实的”。[4]伯恩斯坦则抨击马克思以“一系列抽象和还原”为基础,使“价值就失去了任何衡量性,成了纯粹的思维构想”。而布劳格更把彻底本质论者的帽子给了马克思,他认为马克思彻底运用本质论,简单地从抽象的定义出发得出了与各类经验事实不相符合的结论。[5]

在马克思看来此类批判极其错误,甚至是极其荒谬。他认为:“分析经济的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6]在马克思看来庸俗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不理解科学的抽象方法,其要求“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7]我们可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关系为例来说明。众所周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确实借鉴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但若就此忽视二者的根本区别就荒谬了。因为,从方法论来看,马克思以为古典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分析,采用的是从现象到现象的描述方法,而马克思则采用的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抽象方法。于此,马克思曾说斯密的经济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生理学,另一种则只是把生活过程中外部表现出来的东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写、分类、叙述并归入简单概括的概念规定之中。”[8]而且在对斯密的继承中,李嘉图和马克思都继承了斯密的科学的抽象方法。但从对李嘉图的批评开始,庸俗经济学家就没有停止过对政治经济学中采用的抽象方法的批评。如萨伊在批评李嘉图时说道:“李嘉图先生,有时候依据过于一般抽象化原理来讨论——

—这个指责可能是有依据的。”[9]对此,马克思在回击庸俗经济学家的批判时认为:“如果说人们责备李嘉图过于抽象,那末相反的责备倒是公正的,这就是:他缺乏抽象力,他在考察商品价值时无法忘掉利润这个从竞争领域来到他面前的事实。”[10]即在马克思看来,李嘉图的抽象方法仍不成熟和不彻底。不仅如此,对于庸俗的经济学家拒绝辩证法和只是通过大量经济事实做科学的抽象来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的做法,马克思挖苦道:“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它为了对可以说是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就提供的材料。”[11]综上,在笔者看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评、质疑或修正与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叙述方法的严重误读和曲解相关。这也歪曲了马克思经济学本身的内容。《资本论》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本质是对将繁复的经济现象进行科学的本质抽象的辩证方法的精妙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方法论的进一步运用有助于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纬度

如何看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论?笔者认为还应从历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探讨

麻艳香1,赵成林2

(1.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需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需要从理论本身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生产劳动

【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1)01-0012-03

【收稿日期】2010-06-07

【作者简介】麻艳香(1967-),女,山西朔州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赵成林(1963-),男,河南林州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会计师。

輥輰

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

首先,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批判性吸收,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也使其理论自身有了历史继承性。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迅速提高,但社会竞争处于无政府状态,其内部的阶级分化日益严重,占人口最多数的劳动阶级的基本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交换活动和作为交换活动前提的所有权现象已成为各种经济与社会理论思考的基本命题。在经济研究中涉及劳动收入来源和分配问题时,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从配第、坎蒂隆开始,一直到斯密逐渐成型的生存工资理论作为基本事实一度被政治经济学家们看作是社会的恒态,并成为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共识。因此,当马克思思考工人阶级和人类的命运,并从商品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他也批判性的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如威廉·配第提出的“商品价值决定于它所包含的劳动时间”观点,亚当·斯密对“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与商品价格”的分析以及大卫·李嘉图抛弃简单的现象分析法而开始借助于科学的抽象和辩证法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等。

其次,从理论自身的内容来看,以方法论为中心可发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特征。当古典派从价格现象开始,以交换活动、市场价格、价格理论等概念为研究的基本命题时,马克思却借助于唯物辩证法对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科学的抽象,指出他们错误的研究思路导致李嘉图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矛盾,也导致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等价交换掩盖社会矛盾的庸俗化发展方向。马克思正确地回答了商品、价值、资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剩余价值等基本问题,认为抽象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基于此,马克思从时代特征中抽象出阶级社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劳动关系。这种社会本质被庸俗政治经济学家掩藏在看似公平的商品交换过程背后。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从商品的分析开始,推导出劳动价值理论,进而推导出剩余价值理论。这使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虽具有古典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旧的形式,但有了新的灵魂,恢复了现实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现实意义和影响问题更加突出。于此,国内理论界在“价值的源泉”和“创造价值的劳动问题”方面也多有争论。这更需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去分析。

从历史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蒸汽机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与那个时代大不相同。在此条件下,形成价值的劳动的外延不断扩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也在增加。劳动者正在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并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有产性、广泛性、多重性和变动性是他们的特点。我国宪法和各种法律都保护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一切劳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就应正确地看待新时期我国存在的剥削现象,但是我们必须把它们规范到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

笔者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还需要着重对这个理论本身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作出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表明只有活劳动才是新价值的源泉,物化劳动只起新劳动的吸收器(原料)和新劳动的传导体(工具)的作用,它只在新价值的形成上有作用,而不是新

价值的创造者,新价值还是新的活劳动的凝结。只有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才能分清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要素价值论的原则界限。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并纠正了古典劳动价值论错误的基础上建立的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发现,商品是由二个因素构成的,即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二因素又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正是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多年来所解决不了的难题。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告诉我们,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者生产商品的过程,既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还告诉我们,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方面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转移旧价值,即将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商品中去;而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凝结在商品中。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帮助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把钥匙。首先,劳动的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创立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不了解劳动的二重性,不了解只有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当人们提到为什么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却可以互相比较,商品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是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并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劳动价值论。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运用了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转移旧价值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还在进行抽象劳动并形成新价值。这个新价值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等于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只承认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如利润、地租等形式,但他们都没有形成剩余价值一般形式的概念,都误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直接等同于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马克思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研究了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主要是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多,在许多生产中体力劳动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劳动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少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价值?

1.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不重视脑力劳动,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论述到:“每当人生产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因而在《资本论》中更多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例来分析。而现在脑力劳动取代了体力劳动的主导地位,出现了“无人工厂”、“生产自动化”,体力劳动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忽略了。对于这种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有提及“劳动表现为不再象以前那

輥輱

(上接第6页)出,无论农民为现代化做出过多么重大的贡献,他们到处都是现代化的牺牲品。但是,严肃的社会科学研究不仅必须阐明农民走过的历史道路,而且还要提出这一社会阶层可以选择的其他途径。农民虽然受到难以理解的现代化力量的冲击,但还是表现出了应付各种挑战的耐久力。巴西近十几年来,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土地纠纷不断发生,而且得不到解决,加之地方司法机关执法不力,致使农村的暴力事件成为普遍现象。巴西所发生的情况表明,长期将农民排除在现代化进程之外,其土地诉求得不到及时、合理解决,现代化进程将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已经因征地而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数量庞大的失地农民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隐患。因此,改革征地制度,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从源头上减少失地农民的数量,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同价”,保障农民以土地参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权利,让农民分享现代化的成果,是我国顺利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婷.巴西的土地问题与经济发展[J].拉丁美洲研究,2006(2).

[2][英]托马斯.独立以来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M].张凡等译.北京:中国

经济出版社,2000.

[3]吕银春.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巴西实例研究报告[R].北京:世界知

识出版社,2003.

[4]Becker,Bertha K.,Egler,Claudio A.G.Brazil,a new regional power in the

world-econom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5]张宝宇.巴西现代化的起始与社会转型[J].拉丁美洲研究,2003(5).

[6]郭元增.拉丁美洲严峻的土地问题[J].当代世界,1996(11).

[7][巴西]路易斯·佩雷拉.巴西的发展和危机[M].武汉:武汉师范学院历

史系巴西教研室编印,1983.

[8][美]斯·罗博克.巴西发展探讨[M].里约热内卢,1977.

[9]吴洪英.巴西现代化进程透视:历史与现实[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1.

[10]张宝宇.巴西城市化问题刍议[J].拉丁美洲研究,1999(2).

[11]韩俊,崔传义,赵阳.巴西贫民窟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J].望新闻

周刊,2005(28).

[12]曾宪明.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安排对城市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6(7).

[13][巴西]埃利萨·P·赖斯.巴西:土地问题100年[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中文版),1999(3).

[14]尚佟.巴西贫困与反贫困政策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01(3).

(责任编辑:Z校对:Q)

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这里已经不再是工人把改变了形态的自然物质作为中间环节放在自己和对象之间。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者的旁边”。在这里马克思清楚地意识到了生产率的发展将使得体力劳动的主体地位会逐渐被脑力劳动所替代,但是这并不代表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论断不再适用,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始到终都包括了脑力劳动。归根到底,机器也是由劳动者劳动创造的;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也是科技工作者大量脑力劳动的结晶。此外,如果不通过劳动将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中,科技的发展也不会对生产做出太大的贡献。

因此,产品的剧增并无法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劳动价值论仍是成立的,商品的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只不过这种劳动具有高效性、高能性和高质性等新的特点。

2.正确认识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和“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强调“只有劳动才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用来估计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最后的和现实的唯一尺度”,也就是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准确地说应该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里的劳动是指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而非具体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说到:“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是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需要指出的是,在现时代背景下,劳动不再仅仅是指体力劳动还应该包括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正逐渐取代体力劳动的主体地位。因此,抽象劳动还应该包括更高层次的脑力劳动,即技术创新、知识应用、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等类型的脑力劳动。“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指仅仅靠抽象劳动是不能创造财富的,财富形成要求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者相结合。这里的劳动指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因此说资本和土地参与使用价值的创造,参与了价值的形成过程是正确的,而说他们创造了价值是完全错误的。

3.关于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劳动的价值。马克思认为,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也是生产劳动者,从而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他们可以创造出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价值,另外,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创造社会财富中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产品的数量,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也不同于一般工人创造价值的劳动,他们对于企业的作用也不同于一般工人。一般劳动者只是生产商品,不用承担其他的压力,但是经营管理者不仅要管理生产过程,还要决定生产何种商品,如何定价等问题。一个好的经营管理者可以挽救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与此相反,一个没有能力的经营管理者可以使一个原本盈利的企业变为亏损。企业经营者的价值不仅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还包括对社会的影响。

在脑力劳动占据主体地位、信息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一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我们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将是指导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它有关劳动、价值、资本以及社会必要时间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必将得到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6][7][11]马克思.资本论(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3][4]庞巴维克.马克思体系的终结[M].纽约:Augutus M.Kelley出版公

司,1949.

[5]布劳格.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评价[A].陈学明,张志孚.当代国外马

克思主义研究名著提要[C].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8][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6卷II)[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9]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责任编辑:X校对:Z)

輥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