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为因素12个陷阱

人为因素12个陷阱

人为因素12个陷阱
人为因素12个陷阱

人为差错“12个陷阱”持续教育材料

一、 沟通不良

典型事例:我想接班人员会把盖板螺丝上好。

安全防范措施:

1、使用工作记录本、工作单等来进行交接及排除疑问;

2、与接班人员讨论需完成或已完成的工作;

3、绝不假设任何事。

二、自满大意

典型事例:那地方我已看了上千遍了,没问题。

安全防范措施:

1、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查工作 ;

2、没执行的工作不要签字,不会不干,不干不签,干完就签,不能代签。

三、缺乏专业知识

典型事例:已经弄弯了三根管子,怎么回事。

安全防范措施:

1、接受培训后再上岗;

2、使用现行有效的技术文件工作;

3、对不懂或不会做的工作要请求支援,弄懂再干。

四、分 心

典型事例:工作中断,喂!你太太来电话了。 安全防范措施:

1、工作完成后再离开或将未完成的接头松开;

2、未完成的工作要做明显标示,如挂警告牌;

3、尽可能使用保险丝或磅好力矩;

4、由自己或请别人再检查一次;

5、重回工作时由离开时之前三个步骤开始;

6、使用详细的工作单。

五、缺乏团队精神

典型事例:飞机进港时,指挥不一致,“我以为你要飞机转向你那边.”安全防范措施:

1、讨论确定要做的工作、谁去做及如何去做;

2、确保每一个人都了解所要做的工作且意见一致。

六、疲 劳

典型事例:工作将要结束时,真好!终于可以下班了。

安全防范措施:

1、对各种疲劳征候要有警觉,并注意自己和同事的疲劳现象;

2、避免在你身心最低潮时,从事复杂的工作;

3、有规律的睡眠及活动;

4、请别人检查你所完成的工作。

七、资源不足

典型事例:飞机出现故障。我们没有库存的备件,所以只好怎么做了。安全防范措施:

1、先检查可疑之处和急需的零部件;

2、先订购库存不足的零部件;

3、了解零部件可调配的渠道,并规划储存量或借用预案;

4、严格按照放行标准放行飞机。

八、工作压力

典型事例:快!快!不然又要延误了。 安全防范措施:

1、确定压力不是自我引起的;

2、把你所忧虑的事说出来;

3、请求额外的协助;

4、超过工作负荷时敢于说“不”。

九、缺乏主见

典型事例:看清楚,这飞机是我们的,这点漏油不要紧。 安全防范措施:

1、对所有故障都要填写维修记录;

2、不能低于标准放行。

十、紧 张

典型事例:如果最好的飞机被我搞在了,我的薪水?万一吃上官司怎么办?

安全防范措施:

1、要知道压力紧张对工作的影响;

2、停下来理性的面对问题;

3、拟一份合理的改善措施并执行;

4、适当休息清除紧张情绪;

5、和别人进行讨论;

6、请同事检查工作情况;

7、适度的运动。

十一、缺乏警觉

典型事例:所有的规定都应放在随手可得之处。

安全防范措施:

1、想想看如果产生意外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

2、检查你的工作步骤是否与现行有效的程序一致;

3、询问其他人如此做法是否会产生问题。

十二、惯性违章

典型事例:别管手册了,在我们这里,这样做快多了。 安全防范措施:

1、要按照现行有效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单来执行工作;

2、对“习以为常”的事保持警觉。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读后感

《人口原理》读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马尔萨斯所著的《人口原理》,深有所感。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口原理》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且褒贬不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对西方经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人口原理》一书中,其制度思想贯穿始终,因此,努力挖掘马尔萨斯的制度思想, 对于进一步理解《人口原理》,加深人们对制度问题的认识,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我就《人口原理》的制度思考来谈一下我对马尔萨斯观理论的认识。 一、马尔萨斯的制度观 制度,从最一般地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社会中个人必须遵循的一套行规则。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人类社会的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正式制度, 例如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非正式制度, 例如风俗、习惯、惯例、道德伦理和意识形态及实施机制。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利益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 制度就不断地被构建出来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维护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原理》是马尔萨斯从维护私有制的立场出发,为攻击当时风行一时的社会改革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而写作的,彼此之间的论争,其实质就是制度之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人口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在马尔萨斯看来,由于人口法则的作用,人类社会是不可改善的,自由平等的美好制度只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一厢情愿的想法,任何通过大规模的社会改良达到美好社会形态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都会遇到巨大的不可克服的阻碍,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社会最优越的社会制度。在《人口原理》中,马尔萨斯对其初步的想法进行了整理,阐述了其人口法则的思想,认为人口法则是固定的,人类的任务在于寻找一种相对有的制度安排,而这只能是资本

大数据培训班是骗局吗_光环大数据培训机构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15767246.html, 大数据培训班是骗局吗_光环大数据培训机构 大数据培训班是骗局吗?光环大数据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才需求增加,但目前并没有大数据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所以很多人通过参加大数据培训班,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培训班也越来越多了,市场上鱼龙混杂。那么大数据培训班是骗局吗? 大数据培训班不是骗局,是为了培养大数据人才而开设的培训课程。 但大数据培训班比较多,有些机构开设的课程、就业等跟不上,因此耽误了不少学生。因此,光环大数据建议,挑选靠谱的培训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品牌效应 好的大数据培训机构一定具有好的口碑。光环大数据培训具有良好的口碑,毕业学员深受市场的认可,企业品牌好,客户美誉度高,能给人强烈的安全感。比起市场上动不动就由于经营不善卷铺盖走人的小培训机构这样口碑好的培训 机构更值得选择。 2、课程体系 选择一家好的大数据培训机构还应该看所学习的课程,光环大数据强大的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15767246.html, 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员边学习边参加实战项目,既能学到全面的技能知识,同时也具备了项目开发经验,毕业自然好找工作! 3、师资力量 老师的水平决定了一家大数据培训机构是否好,专业老师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一些有实力的讲师都会有比较显著的成就,和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实战经历,光环大数据只聘请精英讲师,确保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教学水准,讲师团及时掌握时代潮流技术,将前沿技能融入教学中,确保学生所学知识顺应时代所需,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更快的掌握技能知识,成就上万个高薪就业学子。 4、就业保障 参加培训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好的大数据培训机构学员的就业率和就业所获得的薪水都会一目了然。光环大数据为保障学员就业与中关村软件园战略合作,并与学员签订就业协议保障就业,学员毕业后平均薪资10K以上,学员反馈口碑非常好! 光环大数据认为,大数据培训班哪里好其实并没有这样的说法,只有适合之言,大数据机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像我觉得面授教学,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随时帮忙解决困难的机构才是好机构,那我就去找这样的机构,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构才能称之为最好的机构。不过光环大数据认为,在选择机构的时候尽量自己去调查下比较好,谨防被骗。

六大决策陷阱和十个常犯的错误

六大决策陷阱和十个常犯的错误 一、六大决策陷阱 1、“沉锚”陷阱 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沉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报纸上的一个小事件、网络上的一个小数字或者是某个专家的预测等等。它们可能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甚至左右你的思考和决策。 如何走出“沉锚”陷阱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它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 ——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在向顾问征求意见时,要尽量客观公正地介绍情况,不要搀杂你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以免影响他们的思路; ——假如有一个类似“沉锚”的问题在影响你的正常思考,要问一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广泛的搜集资料、剖析论证,直到彻底弄清楚为止。 2、“有利证据”陷阱 “有利证据”陷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别人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可能成为束缚我们决策的证据。这种“有利证据”陷阱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 如何走出“有利证据”陷阱 ——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有利证据”的倾向; ——尽量逆向思维,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 ——审视自己的动机。你是在收集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呢?还是只是在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特别是当你身处企业最高层时,你千万注意你的下属是否在用你感到舒服的“有利证据”来讨好你; ——征求别人意见时,不要找那种随波逐流、惟命是从的人。 你也要注意你的顾问或智囊团,有时他们因为害怕得罪了你而丢了饭碗或项目定单,不得不拼命地帮你搜集“有利于你”的“证据”,而这恰恰是你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 3、“框架”陷阱 趣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为了确保安全,人们倾向于接受事物最初的框架,而不愿意冒险突破框架,尝试新的可能性。比如车轮一定是圆的,乌鸦一定是黑的,女人爱财、男人好色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框架思维模式。无论是你自己或是别人创造了问题的最初框架,都千万不要自动地接受它。要对一切所谓的经验、模式、规律、习惯、习俗等敢于怀疑,敢于说“不”。 如何走出“框架”陷阱 ——尝试着使用几个不同的方式,用“如果……会……”的假设思考模式,重新设定问题或机会的框架,从不同方面考察这个问题或者机会,预见不同的结果; ——要采取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决策的得失都要加以考虑,或者接受不同的参照点;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尝试问问自己:如果框架改变了,你的思路会有何变化? ——记住,在变化的世界里,任何事情没有任何定义,除非你想定义它。 4、“霍布森选择”的陷阱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承诺:买或是租我的马,只要给一个相同的低价格,可以随意选。其实这是一个圈套。他把马圈只留一个小门,大马、肥马、好马根本就出

语文阅读:找出“陷阱”巧答题(一)

语文阅读:找出“陷阱”巧答题(一) 重视课内阅读选择题,识别题目陷阱,多累积答题技巧,严格控制丢分率 今年试卷的最大改变就是将原来的语言积累与运用的选择题和课内语段的阅读合二为一。这种改变貌似把原来毫无范围的语积题都缩小到课内语段中降低了难度,所以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产生轻敌心理。可是从我们日常的教学和考试的分析看来,有些学生整张试卷中丢分率最高的恰恰是这些选择题。很少有学生能完全答对这部分题目,一般的学生都会丢掉2~6分,甚至有的学生能丢掉其中50%以上的分数。其中选词填空、排序、语义连贯、修辞、标点等题型又是丢分率最高的题型。 其实这些题型考查的依然是学生对最基础的语文知识的把握,比如选词填空,常常考查的无非就是近义词的辨析;标点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常用标点的作用是否能准确把握;语义连贯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段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等。对这些题型,我觉得大家不要管是不是课内阅读,应该首先还是运用每种题型最基本的知识和技巧认真辨析。 例如:《敬畏自然》一课的第四小节有这么一道题:“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应该放到第4节的哪句话前最恰当

A、第①前 B、第②前 C、第③前 D、第④前 我们就当这篇文章没学过,好好看看第四节的这几句话,发现③句“可以推想,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和④句“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这两句明显和题干中的句子有着紧密呼应的链接点:如果没有③句“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那么题干句中“这些生物”从何说起?而④句恰恰是解释“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的原因,两句有因果关系,所以应把题干句放到第④句前。 答案:D 再例如《敬业与乐业》中有这样一题: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C、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

马尔萨斯定律与人口增长模型

马尔萨斯生物定律与人口增长模型 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指出:在孤立的生物群体中,生物总数)(t N 的变化率与生物总数成正比,其数学模型为 ?????==0 0)()()(N t N t rN dt t dN (1) 其中r 为常数. 方程(1)的解为 )(00)(t t r e N t N -=(2) 因此,遵循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得任何生物都是随时间按指数方式增长,在此意义下,马尔萨斯方程(1)又称指数增长模型。人作为特殊的生物总群,人口的增长也应满足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此时的(1)式称为马尔萨斯人口方程。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根据百余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于1798年提出了人口指数增长模型。根据国家统计局1990年10月30日发布的公告,1990年7月1日我国人口总数为11.3368亿,今年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4.8‰. 假设人口的增长率保持不变,那么200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3.45亿。 事实上,将 0148.0,2000,19900===r t t 代入到(2)式得 45.133368.11)()19902000(0148.0==-e t N (亿) 显然根据马尔萨斯人口方程预测2000年我国人口数量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公布的12.9533亿,相差较大。造成误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率r 不是常数,它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很多试验和事实也证明r 是时变的。为此修改马尔萨斯人口方程为 ?????=--=0 00)()())(()(N t N t N t t B A dt t dN (3) 其中)()(0t t B A t r r --==为时变人口增长率,B A ,为定常参数。求解微分方程 (3),得其特解为 2 00)(21)(0)(t t B t t A e N t N ---=(4)

招聘理想人才,别掉入了雇工错误的陷阱

下面列出徽聘时须特别注意的事项,希望对各位管理者有所帮助 1、光环效应 在招聘时,可能会由于应聘者的优秀外表或某些出色表现,而把其他如聪明、能干等优点,一并加诸他身上。为避免"光环效应"产生的不良后果,需向应徽者索取一些他自己已准备的报告,或近期的工作总结,作为评估能力的客观依据。 2、仓促徽聘 匆忙地进行招聘,一般也容易使标准降低,或者忽略了应聘者的负面因素。由于招聘工作一般需要90至120天,因此如果一位身处高位的要员突然辞职,接替他的招聘工作便需立刻进行;如要增设新职位,更应提前三至四个月进行招聘。 3、用最好的人,而不是最适合那份工作的人 不要为了符合应徽者的能力,而把职位提高至超出本来的要求。为了避免聘用资历过高而最终可能厌倦或离开的人才,雇主需研制一份实际的要求细则,并在招聘时以它为范本。 4、提出假设性的问题 可提出"如你的意见在董事会上受到批评,你会如何应付?"等问题,以取替直接了当的提高:"你如何坚持自己意见?"间接提出问题,较之于一个暗示"正确"答案的提问,更容易获得准确的信息。 5、说话过多

不要将特定的面洽时间,用来拼命推销公司的应徽的职位,而又不认真的评估应徽者的技能。这样很容易掉进片面印象的陷阱,而忽视了待聘者的反应。适当地分配面试时间,以90分钟作详细的倾谈;其中15%时间用来介绍公司和职位的情况。 6、别呆坐空谈 在面谈时需作一些笔记,否则,事后便很难准确地证实或查核曾谈及的内容,特别是有关数据的问题。 7、采用归纳法 询问应徽者一些能具体以数据表示的成就,以证实他的自我介绍。采用计分法也可有效地对应徽者作出测试。以10分为满分,看他如何作自我评估。一般说来,如果自己有某方面的弱点,而又不想被发现,他会给予自己打7分;而充满信心的人,则会给自己打8分或9分。 8、"无意义"问题 与年龄、性别、婚姻、种族或宗教有关的问题,可被视对应聘者的歧视。所提问题应与这项工作所需的能力有关,如"你是否可以加班工作和出差?" 9、忽视对方雇主的挽留 优秀应聘者可能会被原雇主提出高价挽留。为避免这类突发事件,询问应聘者会如何处理他雇主提出的条件。提醒应聘者促使他另寻工作的原因所在,并指出大部分最后接受雇主挽留的人,很多在24个月内也会离开。 10、冷漠不关心

父爱陷阱 阅读答案

父爱陷阱郑成南⑴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⑵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⑶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⑷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⑸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⑹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⑺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⑻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⑼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⑽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⑾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⑿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⒀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⒁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⒂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⒃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⒄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1.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2.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哪两个阶段?3.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4.请从前文找出两处与⒂段画线句子相照的伏笔。5.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阅读【答案】1.在盼援无望的情况下才自救;性格上习惯等待别人的救助,存在依赖思想,缺乏自强自立能力(答其中的任何一项即可得分)。2.愤恨(埋怨、怨恨)理解3.为儿子成功自救而兴奋,为自己的教育方法获得成功而兴奋。4.巧设伏笔:父亲说的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前面有三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井

分析性审计 陷阱 数据 战略

分析性审计:陷阱\数据\战略 夏草整理 财务分析有很多用途,如证券分析\信用分析\投资分析\融资分析等等,这些分析手法有差异,目标也不一样,但基本思路是一样的,都是在深入了解企业基础上,对企业或项目的价值作出评价. 而笔者今天想介绍是财务分析的另一用途,财务分析在审计中的运用,简称审计分析.新审计准则实施后,分析性审计证据甚至有压过经验性证据(包括实物证据\书面证据等)的趋势,根据第1313号审计准则---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分析程序的目的,根据笔者理解,就是找”喳”,找出财务数据异常,以发现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在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 根据准则规定,分析程序还可用于实质性程序,但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2\数据的可靠性 3\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 4\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一\分析性陷阱 Knechel在”审计:鉴证与保险”中指出在运用分析性程序时最常见的错误包括: 1\预期值不明确或过分简化:当审计人员能够对所评估的(风险\流程或账户)属性形成独立的预期值时,分析性程序最为有效,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情况下审计人员形成的预期值的根据往往不够合理.例如,审计人员在预期账户余额时,使用前一年的账户余额作为当年的预期值,就有些过份简单化.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形成合理的\符合逻辑的预期值,分析性程序的准确性就会减弱. 2\不够精确:所有的预期值都涉及最可能落入的值域问题---审计人员的预期值仅仅是值域中的一个点,合理预期值的值域反映了估计误差的幅度,它可以非常大.误差幅度越大,分析性程序的准确性越低,遗憾的是,审计人员基本不知道真实的误差幅度,最终可能对正常的随机偏差引起的波动表示怀疑,以为是潜在问题.风险或错误的征兆,因而导致审计人员执行一些不必要的审计工作 3\缺乏可靠数据:如果审计人员的预期值所依据的数据不准确或不可靠,那么预期值也将不可靠.误导性数据往往造成审计人员形成不合理的预期值并降低估计的准确性,当分析性程序采用组织外部的数据或采用组织内部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数据时(例如,在会计系统以外处理的非财务数据),数据不可靠的问题可能就更加严重了. 4\报告结果的影响:审计人员往往在执行分析性程序前就已经知道了某一属性的报告结果.当审计人员知道了所分析账户的未审计账面价值时,通常会产生问题.审计人员了解报告结果之后,往往使他的预测值有一种向已知的账面价值偏移的趋势,报告结果的影响有可能降低分析性程序的有效性. 5\对波动的解释不完整或不一致:当审计人员确定某一属性的预期值与其报告结果不同时,他应对这种波动做出各种可能的解释.波动原因有很多,比如正常的经营状况\风险的增加\流程故障或错误(例如:未记录交易)等,但审计人员没有能力找出很多可能的原因来解释波动.由于审计人员不能为波动找出各种可能的原因,而调查的仅仅是那些他注意到的原因,因此会忽略某些潜在的问题.并且,即使某种可能的解释得到了证实,审计人员也可能未意识到它只是部分地解释了波动原因 6\模式的识别能力不强:许多绩效指标的相互作用模式都可以预见到,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当通史识别出不同属性的变动形成了一种模式,可以反映基本的状况时,分析性程序最为有效,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很难从不同集合的数据中识别出相应的模式 7\过分依赖管理层的解释:审计人员在执行分析性唾弃时,如果发现了异常波动,很自然地会让管理层作

对大数据分析相关问题的思考

对大数据分析相关问题的思考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各行业无论大小,都可以轻松产生海量的数据。某些数据分析师表示:如果可以实时、精确地追踪一切数据,并且有足够高效的算法与储存设备,大数据可以分析并解决一切问题。但这样的论点过于理想化,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活跃,数据量已经不是问题,工具和算法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迭代和更新。大数据的应用和分析,也的确让很多企业得到利好,提高了利润。越来越多的问题,在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下迎刃而解。无论是用户喜好、销售变化、市场动态、经济形势,甚至是预测天气,动动鼠标就能够了解。但是,大数据真的是神奇并万能的吗? 1 大数据不是万能的 《连线》杂志的前主编Chris Anderson曾经说过:“有了足够的数据,数字本身就能说话”[1],现今的大数据热度,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种行业内的认知:“数据必然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大数据总是能够揭示事物的真理。”但大数据并非真的这么万能。 1.1 大数据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首先,大数据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大数据用于做用户分析的时候。大数据的基础是记录用户在线上的点击和操作,这些数据确实是在反映用户的操作和使用行为,但所思并不等于所想,用户的行为并不完全能够反映用户的意图。 苹果公司在发布iPhone4之前做过一个测试,让大家给白色和黑色的手机投票,白色的票数高出黑色很多。然后苹果公司让这些人从这两种颜色的手机中,选择一种带走,却发现多数人选择了黑色。手机腾讯网每天的新闻排行中点击量最高的多数是明星八卦类的内容。但从用户调研问卷和访谈的结果中发现,明星八卦在用户需要和喜欢的内容中排名很靠下。有的用户,在填写问卷时刚选择了“不喜欢看太八卦的内容”,几分钟之后就在测试页面上打开了“某某明星离婚纠纷”的文章。 而当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如果过分依赖数据的结果,或者把数据的结果理解成用户的“思想”,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曲解用户的意图。 1.2 大数据能否客观地反映问题 如果说,大数据无法正确反映用户所思,但总会如实反映用户所做吧。但现实是,大数据可能连这点都做不到。 麻省理工出版的《“R a w D a t a”i s a n Oxymoron》一书中的观点就很有意思,作者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原始数据’这一说法,‘原始数据’只不过是一种修辞”[2],数据在采集、筛 马 弢 手机腾讯网 北京 100080 摘 要大数据分析作为当下的热点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大数据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过分依赖大数据会产生很多问题。针对这一观点,文章分析列举大数据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概括在进行大数据分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在做大数据分析时,应当把大数据做“小”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 大数据;数据分析;局限性

=提防六大心理陷阱 错误的决策是怎么“出炉”的

提防六大心理陷阱错误的决策是怎么“出炉”的 对于管理者来说,六个通常的心理陷阱会导致管理者在决策中犯三个想当然的错误 在上篇文章中谈到高质量的决策需要理性和感性的并用,是一套逻辑寻思的产物,所以,决策者的心理素质非常关键。 根据Duke大学与哈佛大学教授JohnHammond、RalphKeeney和HowardRaiffa所做的研究,一般人都容易陷入以下六个通常的心理陷阱。 六个常见的心理陷阱 锚的陷阱(anchoringtrap) 锚的陷阱,顾名思义,就是抛一个锚,船就被固定了。这个锚,就是一个先来的信息,很可能就是领导的讲话,例如,领导对某件事发表了他个人的看法,我们就不敢有别的想法,这就是锚的陷阱。 固守成规的陷阱(statusquotrap) 固守成规的陷阱,意味着反正事情照旧做,没有特别的需要,就没有必要去改它。很多时候习惯的事情,即使是错的,也会一直照做下去。 顾惜已支付成本的陷阱(sunk-costtrap) 顾惜已支付成本陷阱也可以叫做沉落成本的陷阱,是最容易被赌场利用的陷阱,赌徒在输了钱时会因不甘心输的钱而下更大的赌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进行得不好,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当初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可是既然已经投下了一些资本,会觉得不甘心,我们就是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金去把它做好,这就是一个为顾惜已支付成本而增加承诺的陷阱。 肯定证据的陷阱(confirmingevidencetrap) 其实很多的陷阱都是相互关联的,常常在我们陷入顾惜已支付成本的陷阱的时候,我们也会收集一些肯定的证据。肯定证据的陷阱就是,我心中对那个决定已经有一个倾向,于是我就收集各种肯定那个倾向的证据,对于逆向的、反对的证据我就轻视,对于肯定我的倾向的证据我就加强。 框架的陷阱(framingtrap) 框架的陷阱是更容易掉入的陷阱。有的时候,上级交待事情,往往因为一句没多加解释的话,下级就被局限在一个假设的框架里面跳不出来,没有花心思或者不敢去探索一下

《遇见“海绵青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题)

《遇见“海绵青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遇见“海绵青年” ①有一次我度假归来的路上,在机场听到航班取消的广播。午夜时分,一场大雨从天而降,雨点儿密集地打在玻璃幕墙上,很快遮住了我的视线,候机大厅空荡荡的,我打开手机APP,看看有没有能把我捎回北京的顺风车。 ②很快,一辆商务车飞驰而来,一个相貌端正的年轻人走下车,麻利地帮我把行李放到后备箱。我上车,只顾低着头回复刚刚涌入的各种信息。一段语音之后,突然听见车主问:“您是做杂志的?我听见您在说编辑和选题,能咨询您一件事吗?”我抬起头,从后视镜看过去,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等着我回答,一绺儿湿漉漉的头发温顺地贴在额头上。“有什么事吗?”“我前一阵在街上玩滑板,正好碰见一个杂志社在拍服装片,看我玩得不错,让我入镜拍了一组照片。后来他们也没给我寄杂志,但我挺想要照片的,我该找谁啊? ③我耐心地给他讲了如何按版权页找到責任编輯 之类的,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聊了起来。很快我勾勒出一个青年的行业背景:就职于一家国际化生产企业,经常穿梭于北京和天津开发区,顺路做个顺风车车主,一路上也不至于很枯燥。 ④我还听到一个传奇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体育特长生,甚至打进了职业赛,但因意外受伤退役,然后发现自己不知道该

干什么了。在没想好之前,他手头刚好有车,就注册了网上顺风车的车主,也不是为了赚钱,第一是不想在家宅着瞎想,第二是想看看其他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⑤他说:“你知道吗?我有一次晚上在一个写字楼下接到了一个乘客,很显然是刚刚加完班回家。路不近,他上车就开始继续电话会议,我听他有条不紊地安排公司里的各种事,突然觉得我也想变成这样的人,我觉得这样才是勤奋正直的精神。” ⑥“后来我每次晚上开到那儿附近,都特意绕一会儿,希望能再次接到他。可惜,再也没有遇见过。他可能并不知道他无意中是如何影响了一个人。” ⑦“然后你就去了现在这家公司吗?” ⑧“这又是另一个故事﹣我捡了一个乘客丢在车上的行李箱,行李箱里有他的电脑和很多现金,而电脑里有重要资料。我开了50公里返回去还给了他,也没要他的红包。那个客人感动之余,问我要不要去他公司上班……” ⑨“我当时已经觉得自己需要进入一个正规的体系里体验一下,就答应了。从高层的司机和私人助理做起,这下子能近距离观察成功人士们都怎么说怎么做了。而且我周末在开发区继续开顺风车,带那些企业的海外技术人员去頤和园、长城,两年下来英语口语彻底练出来了,所以也开始做一些外貿业务……” ⑩我记得我当时就说出了“连接能力”这个词。我认为他是一个有连接能力的人,无论处境如何,他是一个可以通过与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

2003年7月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ul.,2003第19卷 第3期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 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V ol.19 N o.3 [收稿日期]2003-05-08;[修订日期]2003-06-11 [作者简介]谢勇(1975-)男,安徽淮南人,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 ①引自参考文献[1]李宗正“评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一版”一文。 人口研究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 谢 勇,徐 倩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传入我国的100多年里,始终伴随着争议,我国学术界对其态度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倍加推崇到上世纪50年代起的全盘否定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部分肯定的转变。而在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重新认识和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已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 [关键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推崇;否定;重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2X (2003)03-0022-04 Abstract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always comes with disputes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 China m ore than 100years ag o.China ’s academic circle has als o experienced from excessive encomium in the early stage ,via full denial in 1950’s ,to partial acceptanc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T oday ,however ,with greater im portance attached to sus 2tainable development ,many scholars have reached a comm on understanding to study and evaluate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K ey Words :Malthus P opulation Theory ;Encomium ;Deny ;Reappraise 一、马尔萨斯和他的人口理论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近代人口问题研究的先驱。1798年他 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 (第一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书在马尔萨斯生前共出过6版,并对后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条公理出发,即“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同时根据“土地肥力递减法则”引申出食物增长和人口增长两者之间是不平衡的,因为“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懂得一点算术的人都知道,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由此,马尔萨斯得出三个命题:“人口没有生活资料便无法增加这一命题是极其明了的,无需再加以任何说明。只要有生活资料,人口便会增加,所有民族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占优势的人口增殖力若不产生贫困与罪恶便不会受到抑制”。最后,马尔萨斯得出了他的结论, “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实际人口同 生活资料保持平衡”[1] 。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 广泛的争议,《人口原理》甚至被认为是200多年来社会科学领域内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在我国,对它的评价也一直是毁誉参半,众说纷纭。本文将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遭遇做简要的回顾与述评。 二、解放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倍受推崇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翻译成中文的时间较晚,直到1933年世界书局才出版了郭大力同志译的 《人口论》,而且印数很少。① 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国学者对这一人口思想的研究。1906年《独立评论》发表的章宗元的文章《论古今生计界之竞争》,就主要宣传了马尔萨斯的生存竞争思想。 虽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初期也曾经遭到过批评,例如梁启超、孙中山、廖仲恺等学者和政治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批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李大钊和陈独秀更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观点;但是总体来说,当时社会上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还是推崇备至的。这与旧中国现实的人口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三座 2 2

大数据的十大局限

大数据的十大局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在一夜之间,大数据就红遍了南北半球,,大数据被神化得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这里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故意忽悠的成份。笔者以为,越是在热得发烫的时候,越是需要有人在旁边吹吹冷风。在这里谈大数据的十大局限性,并非要否定其价值。相反,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了大数据的特点和优劣势,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其进行采集、加工、应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价值。 1、数据噪声:与生俱来的不和谐 大数据之所以为大数据,首先是因为其数据体量巨大。然而,在这海量的数据中,并非所有的数据都是有用的,大多数时候,有用的数据甚至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无意义的冗余、垃圾数据也会越来越多,而且其增长的速度比数据信息更快。这样一来,我们寻求的重要数据信息或客观真理往往会被庞大数据所带来的噪声所淹没,甚至被引入歧途和陷阱,得出错误的结论。 2、真实性:不得不接受的虚假 “引领我们进入困局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物,而是我们知道、但不那么真实的事物。”真实性是一切数据价值的基础,然而这同时也是大数据的一大先天性缺陷。 网络是大数据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而网络本身就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例如,网络数据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个人注册信息、假账号、假粉丝、假交易、灌水贴及虚假的意思表示等。这种失真是由网络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比如说,绝大多数社交网站很难也不会对会员注册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面核查,

电商平台也无法控制一人注册多账号,或账号与实际消费个体的非对应关系(想想你家有没有共用一个宽带或电商账号的情况)。 除了网络数据,即便是通过原始方法采集的个人信息数据也无法保障其真实、准确。就拿电信运营商来说,即便推行了实名制,数据质量与期望仍有相当差距。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即使最优秀的数据科学家、最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也无法消除或修正某些数据固有的错误和不足,对大数据真实性的追求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挑战。 3、代表性:永不可能的全样本 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阐述的一个核心观点便是,大数据是全样本,因此不再依赖随机取样。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大数据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物理世界的科学数据,如实验数据、传感数据、观测数据等;另一类则来自于人类社会活动,主要是互联网数据,如社交关系、商品交易、行为轨迹等个人信息。然而,这两类数据的产生、收集都存在很大的盲区和局限性。例如:很多人在网上订餐或消费的时候往往会参考其他人的推荐和点评,但经常在消费以后发现并不如意。撇开个人口味和刷评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网上点评的人并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喜欢上网的本身就只是消费人群中的一部分,上网消费同时又喜欢点评的人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由带有明显倾向的小众来代表整个群体明显是错误的。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来自于物理世界和网络社会的大数据永远都不可能覆盖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如果再考虑宗教、法律、伦理、道德上的诸多限制,那么大数据就更不可能成为“全样本”了。

青年的陷阱阅读答案

篇一:青年的陷阱阅读答案 篇二:青年的陷阱阅读答案 经常听到一些人得意洋洋地宣称,他们的人生充满快乐,而且已经找到快乐和幸福的秘方。很多传媒、书籍也总是在做这方面的文章。浅薄的嬉闹主义,已经严重地渗透到我们的文化机体。这就像在饮食中糖分摄入过度,种下了一系列致命的病根。 我在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中早已得出结论:在审美视角上,喜剧出自于对生活的俯视,正剧出自于对生活的平视,悲剧出自于对生活的仰视。只有那些“似喜实悲”的作品,兼具多重视角。 这也就是说,一切欢乐的宣言、嬉闹的作品,对生活的态度是俯视的、居高临下的。嬉闹作品中那些喜剧角色为什么被观众嘲笑?因为他们的水平都低于观众,观众在“看破”他们的同时,享受着自己的聪明。 相反,一切悲剧的情怀、悖逆的思维、无解的迷惘,都是因为仰视。茫茫天宇永远笼罩着毁灭的气氛,少数壮士却在扶助其他生命,这就是伟大和崇高的踪影。 在人生诸多重大陷阱中,哪一个阶段的陷阱最大、最险、最关键及长远、最难于弥补? 青年时代。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都是对青年时代的赞美。什么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风华正茂、英姿飒爽……滔滔不绝。 我认为,这事在中国有特殊的文化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家族传代伦理”,表面上虽然十分讲究孝道,但立即又跟上一个最重大的阐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说,孝道的终点是传宗接代。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比较、纷争、嫉妒、报复,都与子孙的状态有关。祖业的荣衰存废,也都投注给了青年。因此,赞美青年,也等于赞美整个家族、全部祖业。即便表面上还“训导严正”,实际上,千年传代气氛的核心,就是赞美中的期盼、赞美中的比赛、赞美中的赌押、赞美中的显摆。赞美祖辈大多是口头上的,而赞美青年却贯穿在全部眼神、笑容和梦呓之间。为了打破这种代代承续的保守性,有些社会改革家希望把青年从一个陈旧结构中拉出来,成为除旧布新的闯将,于是也从另一个方面来赞美青年。社会改革未必成功,但那些赞美却留了下来。 比较可以原谅的,是一些老人。他们以赞美青年时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已逝青春的怀念,或者说,以失落者的身份追寻失落前的梦幻。 老人赞美青年时代,大多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断言青年时代有“无限的可能性”。其实,那是因为后悔自己当初的错误选择,就把记忆拉回到那个尚未选择定当、因此还有其他可能性的时代。但是,青年人常常读错,以为“无限的可能性”会一直跟随自己,一一变成现实。其实我们应该诚实地告诉青年人,所有的可能性落在一个具体人物的具体时间、具体场合,立即会变成窄路一条。错选了一种可能性,也就立即失去了其他可能性。当然,今后还能重选,但在重重叠叠的社会关系和职业竞争中,那是千难万难。绝大多数青年人,会把那条窄路走下去,或者更换一条窄路,走得很辛苦。 正是在青年时代,锁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由于锁定之时视野不够、知识不够、等级不够、对比不够、体会不够、经验不够,因此多数锁定都是错位。今后能做什么?有可能改变错位,但已经要付出惊人的代价,因此很多人常常延续错位,最多只是争取不要错得过于离谱罢了。本来这是严酷的事实,应该引导青年人冷静认识、逐步接受。并且告诉他们,在很难改变境遇的情况下,应该在青年时代好好地陶冶品德、锻铸人格,由此来提高一生的精神等级。今后即使过得艰难,也会是不一样的人生。但是,世间对青年的赞美习惯,冲击了这一切。这情景就像一个锻铸场。火炉早已燃起,铸体已经烧红,正准备抡锤塑型,谁料突然山洪暴发,场内场外都涌来大量水潮。火炉熄灭了,铸体冷却了。被浑水一泡,被泥污一裹,它们再也不能成材。

陷阱阅读答案

篇一:陷阱阅读答案 篇二:陷阱阅读答案 我是第一个哦~~~~~~~14、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3分) 16、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 17、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4分) 14.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助)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法自救) 15.答案要点: ①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 ②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 ③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16.埋下了四处伏笔: (1)忽然,他听到一陈意意◇◇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 (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17、(1)父亲采用的是情境教育(或:体◇教有、◇折教有)的方式. 使用了情景教育法,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增强孩子的自救能力我是第四个哦~~~~~~~14、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3分) 16、... 雪域高原2014 2014-11-11 我是第四个哦~~~~~~~14、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3分) 16、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 17、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4分) 14.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助)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法自救) 15.答案要点: ①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②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③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16.埋下了四处伏笔: (1)忽然,他听到一陈意意◇◇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 (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17、(1)父亲采用的是情境教育(或:体◇教有、◇折教有)的方式。使用了情景教育法,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增强孩子的自救能力我是第二个哦~~~~~~~14、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3分) 16、... 2014-11-11 我是第二个哦~~~~~~~14、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3分) 16、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 17、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4分)14.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助)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法自救) 15.答案要点: ①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②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③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16.埋下了四处伏笔: (1)忽然,他听到一陈意意◇◇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 (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