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过犹不及《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过犹不及《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过犹不及《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过犹不及《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

“过犹不及”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影响

——于丹《论语》之处世之道心得群教活动过程中,事业部党群部组织观看国学经典系列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让我受益颇深,其中讲处世之道时讲的“过犹不及”对我触动很大。

于丹教授列举的豪猪相互取暖的故事阐明了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群体的温暖。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就是在不同的群体中穿梭,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小群体,成员是我们的亲属,在最亲近的人之间更易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比如溺爱和管控。

举一个真实的个例。我的一个儿时玩伴A很聪明也很调皮,是家里的独苗,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妈妈对他是爱护有加。小学时,A看到邻居家的小伙伴在吃香甜的南瓜,就跑到邻居家的菜园中摘了一个拿回家吃,他妈没有给邻居讲也没有给A讲这是错误的行为,就把南瓜吃了;中学时,A爱上了街机游戏,零花钱画完后就伙同游戏玩伴去菜农的菜地偷包包菜,卖给附近的饭馆,学校接到菜农举报后把A 开除了,她妈没有责骂他也没有打他;不上学后,他妈给A找了3份工作,每次A嫌累挣钱少没干多久就不干了,后伙同几个小混混到校园附近对有钱的学生收保护费,有一次收保护费时有个同学没给钱,A就把人打了一顿,被打同学的父母起诉了A,因为A未满16岁被送到少年劳教所劳教了1年。如果A的母亲不溺爱A,在第一次摘邻居的南瓜时就严加管教,正确引导,就不会出现劳教1年的后果。

说一种普遍的现象。中国的父母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他们要安排好孩子的一切。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舞蹈班、英语班、钢琴班、奥数班等各种培训班,花钱跨区让孩子上试验小学、重点中学,报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培优班,让孩子上大学、读研、考博,毕业后到处托关系安排好点的工作,工作后张罗着给孩子找对象,结婚后催着要下一代,有了下一代后就开始了新的循环。在父母管控孩子的过程中,乖顺的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遇到困难挫折就会心灰意冷,严重的就会轻生自杀;叛逆的孩子就会和父母抗争,争吵、逃学、产生代沟、不愿意回家等现象比比皆是,严重的会离家出走。

家庭应该是幸福的港湾,是一个人最愿意呆的地方,父母对孩子正确的爱应该是让孩子早日独立,自力更生。鹰把雏鹰推出巢穴才能早日飞翔,孩子只有脱离父母的保护,承受过困难挫折,经历过风吹雨打才能更好的成长。

不管控是“放纵”,少管控是“不及”,多管控就是“过”,父母在教育引导孩子时要掌握好“度”,牢记“过犹不及”,才能让家庭这个小群体保持长久温暖。

xxx

xxx部

《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论语》中几种主要思想主张的解读(四) 关于“哲学思想” (一)中庸之道 1.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到极点了吧!老百姓缺少它已经很久了。”【评析】中庸是一种哲学思想,又是一种道德实践的原则和待人处世的方法。这一道德规范被孔子视为美德,“其至矣乎”。什么是中庸,从孔子提出之后,儒学后人不断完善,使之成为了一种政治手段。其核心就是要求人们要能把握一个恰当的尺度,来保持事物的平衡。例如办一件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及,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分,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到好处,始称为中,亦称为中道。从而达到“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境界,进而使社会秩序稳定,在高位的人不骄横,处于下层的老百姓不反叛,最终实现对立的平衡以及矛盾的调和。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中庸的确是一种高境界,但在现实中,所谓的“聪明人”很多,中庸的人却很少见。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中庸可以从思想上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2.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道:“子张和子夏两人谁更强一些呢?”孔子说:“子张做得过头,子夏做得不够。”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头与不够是一样的。” 【评析】“过犹不及”是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孔子“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头,子夏做得不够,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两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3.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得不到中道之士与他结交,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和狷介的人吧!狂放的人积极向上,狷介的人不肯做坏事。” 【评析】“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的思想。 孔子对中庸之道看得很清楚,虽然他主张中庸之道,但是他也知道真正能做到中庸之道的人并不多,因此他能看到“狂者”和“狷者”的可取之处。换句话说,在生活中,“中庸之道”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选择,有的时候需要“狂”一些,有的时候又需要“狷”一些。那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狂狷之士,往往就是中流砥柱之人,在举世皆浊的时代,狂狷之士尤其难能可贵。 (二)为政以德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依。” 【评析】这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强调了道德的作用。法制在治国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有时道德能达到法制不能达到的效果,尤其是在主张“以人为本”的中国,它的意义更不可低估,由此可见,德治与法治应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2.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就能治理得大体就绪,三年就能大见成效。”

《论语》思想分类总结

一、孔子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具体有以下几层意思:一、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人之天性是“仁”的根基,由此以往,对别人也怀有爱心;二、去除私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一举一动,使言行举止符合“礼”;三、“仁”表现在政事活动上,则要求仪容、态度庄重、恭敬,做事认真、谨慎,对人讲究信用,并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尽力成人之美,而不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是作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对于从政者,他提出要“爱人”,要“身正”,即讲求“德治”。孔子最看重的是“礼”,所谓“礼”不仅指日常生活中、宗庙祭祀活动中的礼仪、礼节,还包括个人行为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各个阶层之间所应遵循的规范。在孔子心目中,西周的“礼”已经很完备了,因此他主张取法周礼。追求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为政应以“正名”为先,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当然这也是鉴于当时君不象君、臣不像臣的现实而发的。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礼”是外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社会规范,“仁”偏重于内心自觉追求,不过,对“礼”的遵循仍要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并且要以“仁”为心理基础,否则的话,“礼”就成为虚假的文饰,对此,孔子批评道:“人而不仁,如礼何?”而反过来,行为不符合“礼”,却不妨害它符合“仁”,从孔子指斥管仲不知“礼”,而仍称许他“仁”,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可见,在孔子思想里,“仁”是更高的规范。 思考:你如何看待孔子的“礼”(克己复礼)? 二、孟子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将“仁”作为人的最高道德规范,但他没有说明人为什么要行“仁”,孟子的“性善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在孟子看来,人的天性中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具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德的萌芽。 孟子,名轲,字子舆,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生活在战国时代,在政治学说方面,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思想。其核心是保民、爱民,具体做法是:制定百姓的产业,并实行低赋税的政策,使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划重点)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 一、为政以德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 2.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也叫“德治”或“礼治”。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①重教化,轻刑罚;②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③为政需正己;④举贤才;⑤取信于民;⑥讲究礼节。 3.特别注意孔子的“均无贫”思想。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二、克己复礼 1.克己复礼 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2.礼与仁的关系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3.孝与仁的关系 在“仁”的诸多道德要求中,“孝”与“悌”被看作是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孝”即孝敬父母,“悌”即尊敬兄长。“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1.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2.儒道之辩——入世与出世 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与道家的主张不同。孔子“怃然”(怅惘失意的样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义。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值得指出的是,孔子的“改革”目标是要“复礼”,回到他想象的周代,也许他很“天真”,但这毕竟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此,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就是一种保守落后的顽固不化,退一步说,这也是一种缺少科学理性的精神。 四、仁者爱人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待人的态度与准则。 (1)“仁”的根本:孝顺父母(“孝”)、尊敬兄长(“悌”)。 (2)“仁”的具体准则:对人尽心竭力、待人宽厚仁慈。 (3)“仁”的具体表现:诚心诚意地协助盲人、同情有丧事的人、善待自然等。“仁”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深奥理论,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4)“仁”的最高境界:能施恩于百姓、周济大众。 (5)要做到“仁”的途径和方法:“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施行“仁”而达到的理想效果: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爱。 2.判断“仁者”的标准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最高标准是看一个人是否对社会、对百姓做出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讲求小信小节。 3.“仁”与“圣”的区别 “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五、君子之风 1.君子 所谓“君子”,即“文”(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质”(内在的修养)兼美的人。

论语中的修身思想

《論語》中的修身思想 按:《论语》中的修身言论,多为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显得异常平实;与《中庸》相比,很少有高深玄远之论;与《孟子》相比,则很少关于心灵的直接反省,而多论及品格德行。如果说《大学》、《中庸》都是综论性质的修身之作,那么《论语》则是随感而发式的人生箴言。由于该内容多接近日常生活,对初学者易于理解,因此我们将《论语》放在最前面。下面摘录《论语》有关修身的部分言论并按原书顺序排列。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学而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学而第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学而第一》)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学而第一》)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学而第一》) 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学而第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为政第二》)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

过犹不及高一作文500字

过犹不及高一作文500字 过犹不及高一作文500字 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才能活的轻盈,出彩。正如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常听长辈说,饭吃七分饱。若是吃得八九分,甚至撑破肚皮。那么吃饭的饱足也会变成胃痛的感觉。说的正是“过犹不及”这个道理,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有一个如《中庸》所说的“温而和”的一个标准,若是强加于此,只会本末倒置,就像在物理上的绝对零度上强加力,只会使其升温。 过分的爱,终成来溺爱;过分的干净,成了洁癖;过分的大喜,成了乐极生悲。 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留勾践以取乐,欺人太甚,最终倒成就了勾践的春秋一代霸主;《三国》刻画诸葛亮用力太甚,反而失真,落了个后人“状诸葛以近妖”的评论。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信。那些过分从事的人,久而久之,昔日的澄澈已然成了今日的沟下下污泥。 中国人的饮食将就火候,过分则焦,轻则生,恰到好处地处理,就好比冬日的一壶暖暖的茶,炎炎夏日的一杯白开水,既不过分,也不缺少。

去正确地恰如其分地行事,人生就好比静水行舟,可进可退。在你想要加速时,适当地用力,碰到激流时,缓缓的减速。 为人生留一点白未尝不可,而不是过分追求,过度行事的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高一作文500字 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才能活的轻盈,出彩。正如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常听长辈说,饭吃七分饱。若是吃得八九分,甚至撑破肚皮。那么吃饭的饱足也会变成胃痛的感觉。说的正是“过犹不及”这个道理,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有一个如《中庸》所说的“温而和”的一个标准,若是强加于此,只会本末倒置,就像在物理上的绝对零度上强加力,只会使其升温。 过分的爱,终成来溺爱;过分的干净,成了洁癖;过分的大喜,成了乐极生悲。 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留勾践以取乐,欺人太甚,最终倒成就了勾践的春秋一代霸主;《三国》刻画诸葛亮用力太甚,反而失真,落了个后人“状诸葛以近妖”的评论。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

浅谈《论语》中的哲学艺术

浅谈《论语》中的哲学艺术 孔子不仅生前星霜屡变,死后更是升沉荣辱了两千多个春秋,极大地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而作为孔子人生的缩影,《论语》的哲学色彩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文学价值。所谓哲学,其本质是爱与智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对我国古典哲学做出的贡献是绝非后世所能望其项背的。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无论立德立言,皆植本于“仁”。“仁”既是主观的思想,似乎对于坚信唯物主义,提倡无神论的我们来说,毫无取鉴之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恕而仁,求仁莫近焉”,亦尽是苍髯腐儒,皓首匹夫用来欺世惑众的精神鸦片,是封建礼教的糟粕,生产力滞后的罪魁祸首……难道不是吗?一切看来顺理成章,然而我还看到了,一千多年后在朝中腐朽的利益链蒂固根深之际,有人忘乎生死,舍命死劾;在犯境戎夷兵临扬州城下之际,有人挺身而出,与城共亡……如是之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若依今日的“先进”理论度之,绝计无法理解它的真正效力。当日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两字以释之,足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也承认了人的主观意识的能力。《论语》中的“仁”是对孔子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是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是一种与现代社会也依然相契合的信仰。为了这个信仰,在民族大义面前,无数人敢于献爱,只为追求更大的“仁”。 我曾听人抱怨说大学根本不应开设哲学课——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如何懂得什么是哲学?哲学具有高度抽象性,是对人生经历的总结诠释。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是谓之“日进故动”,动则鹏程万里,翼若垂天之云;“无欲则静”,静则生物之息吹相滞。知者之乐,在乎自强不息;仁者之寿,在乎厚德载物。“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此“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这是《论语》中最具哲学价值的论述之一,极为深刻地对人生两大最高境界——智和仁的诠释。无论知者,仁者,都是孔子至高的人生追求——君子。关于君子之说,比比皆是,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此:“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包咸于此注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质者,温润纯和,内化其中,如璇玑琼瑶,是人最基本的精神构架;文者,乃才气之豪华,如芳兰馥郁,是灵魂的外化和人格的辐射。此番“质”与“文”的辩证统一,再次展现了孔子哲学的反思性和深刻性,谓之智以臻大成,无半句矫揉做作。 (注:此篇为高中必修课本“名著导读”部分读书笔记)

过犹不及(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过犹不及(400字)作文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才能活的轻盈,出彩。正如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常听长辈说,饭吃七分饱。若是吃得八九分,甚至撑破肚皮。那么吃饭的饱足也会变成胃痛的感觉。说的正是“过犹不及”这个道理,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有一个如《中庸》所说的“温而和”的一个标准,若是强加于此,只会本末倒置,就像在物理上的绝对零度上强加力,只会使其升温。过分的爱,终成来溺爱;过分的干净,成了洁癖;过分的大喜,成了乐极生悲。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留勾践以取乐,欺人太甚,最终倒成就了勾践的春秋一代霸主;《三国》刻画诸葛亮用力太甚,反而失真,落了个后人“状诸葛以近妖”的评论。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信。那些过分从事的人,久而久之,昔日的澄澈已然成了今日的沟下下污泥。中国人的饮食将就火候,过分则焦,轻则生,恰到好处地处理,就好比冬日的一壶暖暖的茶,炎炎夏日的一杯白开水,既不过分,也不缺少。去正确地恰如其分地行事,人生就好比静水行舟,可进可退。在你想要加速时,适当地用力,碰到激流时,缓缓的减速。为人生留一点白未尝不可,而不是过分追求,过度行事的过犹不及。 篇一:高中语文过犹不及作文素材 论偶像崇拜 奉新三中晨曦文学社肖玲 崇拜偶像是人之常情。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所喜欢的偶像,把他们作为榜样,充实我们的生活。但是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 杨勤冀,一个曾经当过高级教师的67岁老人,13年来为了女儿杨丽娟对刘德华极其病态的痴迷和追逐,完全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举家陪同不惜倾家荡产,三下香港六上北京,甚至要卖肾。07年3月26日,杨勤冀后竟然因为刘德华没有给与自己的女儿格外的待遇,而愤恨不满地留下遗书跳海身亡。 像杨丽娟这种盲目而疯狂的追星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无奈,可怜、可叹和可悲。她给自己以及她的家人戴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其实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是普普通通的人呀。只不过是行业和工作的不同,在媒体“露脸”的机会多了,也就成了公众人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星、偶像。于是有人彻底否定崇拜偶像,这也不对。这就好比有人用刀杀了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刀不好。但是过分崇拜,成为狂热的“追星族”就不正常了。有些人并不知道怎样认识偶像,他们看重的只是偶像长得漂亮,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很华丽,生活很时尚等等,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正如我们看问题,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实质一样。有些偶像不值得我们崇拜,比如那些代言位列产品的明星们。 我们崇拜偶像,要崇拜他的精神,比如爱心、比如执着,比如乐于助人的品质等。大家对这句台词肯定非常熟悉:好好活是干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是的,这是电视剧《士兵出击》中许三多的台词,饰演许三多是王宝强。王宝强长相并不帅,他的个子并不高,皮肤又黑,而且看起来还有点傻气,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支柱:不抛弃,不放弃。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使人们内心倍受鼓舞,从阴暗中逃脱。生活中的王宝强是一个吃苦耐劳、有毅力的人,他在少林寺练功,而且一练就是六年,后来又凭着自己的执着奋斗精神才走到了今天。王宝强身上体现出来的偶像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应该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作文【高中高二800字】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意思是:事情办的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物极必反"这个成语出自于《新序》,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将向反向化。 这两个成语都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说的平白一点就是"平衡"的问题,做事要保持平衡,做人要保持平衡,即便是享乐也要保持平衡。平衡就好比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保持平衡"就好比球场边界的白线,时时给人警戒。 在地球这个让人类望尘莫及的大生物圈里有着望不到尽头的海洋,触不到底界的天空,走不到边缘的森林。似乎地球上一切的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几千年以来,那些高瞻远瞩的圣人早已对我们有所告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老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历史长河的远逝并不代表着这些思想的光辉也随之淡去。时时铭记并加以行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可是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因为那些偷猎者们卑鄙的手段,本来要几百年后才会自然灭亡的

物种,现在只有几十年就有濒临绝种的危险。因为那些厂老板们利益的心,本来纯净的空气,湛蓝的天空,现在变得灰蒙蒙的,看不清电线杆上的鸟,草丛中的花,人群里的你我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因为,可是我们需要的是醒悟。物种有自我繁衍的能力,空气河流有一定的自我净化的能力,可是当我们破坏的速度大于自然自我修复的速度时,纵使自然想要修复,也只能是无能为力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平等。其实一个社会想要平等,仅仅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用心去对待自然的一切,把自然当作朋友来对待,自然才会以和平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人类自己,不会因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破坏,而用地震,海啸,雾霾来对待我们。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河北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冯艳红 《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 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影响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典籍之一。全书共 20 篇、 492章。《论语》的字数虽然不多 , 但蕴含的思想内容卸颇为丰富。下面笔者就《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谈一下自已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 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式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释义 ) 孔子说 :" 由 ! 我把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教给你 ! 知道就知道 , 不知道就不知道 , 这才是明智的。 " [ 点评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 正确认识自已。 2 子曰 :" 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 ( 释义 ) 孔子说 :" 专心研治不正确的观点 , 就会有害了。 " [点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 , 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反之 , 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专心研治不正确的观点自然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有害了。 3 子不语怪、力、乱、神。 ( 释义 ) 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鬼神等事。 [ 点评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最重要一点是坚持唯物主义 , 反对唯心主义。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鬼神等事 , 正说明了他是一个无神论者 , 坚持了唯物主义。 二、唯物辩证法思想 1 子曰 :" 有德者必有言 , 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 ( 释义) ,孔子说 :" 有道德的人必是有好言辞 ,有好言辞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 点评 ]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孔子看到了道德与言辞、仁德与勇敢的关系 , 看到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 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子曰 :" 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 " ( 释义 )孔子说 :"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 , 必定会有目下的祸患。 " [ 点评 ]这句话说明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结果作出预见 , 近期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带来惊慌和忧虑, 不能有准备的予以解决。体现了根据原因预见结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 释义 ) 孔子说 :"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 , 完全成熟。到四十岁 , 已经不会陷入迷惑了。到五十岁 ,懂得了天命。到六十岁,巳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 , 而又不超出应有的规矩。 子在川上 , 曰 :"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 释义 ) 孔子在河边,说 :" 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 [ 点评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人的成长、人生历程和流逝的时光一样 , 无不体现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4 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 释义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 , 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 我选取那些好的方面来学习 , 找出那些不好的方面来改正。 "

以距离产生美为中考作文800字5篇

以距离产生美为中考作文800字5篇 '“尽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怀里,天空总是无限遥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距离产生美为中考作文800字5篇。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以前不太理解这句话,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明白,距离产生美是真理。凡事都要有一定的限度,过犹不及。 我其实并不太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而圈子里你接触的人总是不同的,那么和什么样的人保持什么样的距离,这是一门学问。我以前一直是个优柔寡断的人,难以下定决心去拒绝别人,总觉得拒绝别人情面上过不去,挺不好意思的。其实在我看来这只是表面上的礼貌罢了,举手之劳的事情答应也无妨,不过或许给了别人一种温和如白莲花的假象。你不习惯去拒绝别人,别人也就习惯了向你索取。你不拘小节,答应得太爽快,别人或许会感动两秒然后觉得你是个很好说话的人,下次大事小事继续找你。所以学会拒绝,永远不要让别人把你对他的好当做理所应当。 我以前有个很“奇葩”的同桌,第一次让我帮忙接水,我礼貌一笑答应了,第二次“不择手段”让我答应了,第三次直接命令我去接水……不知道多少次,我/忍无可忍拒绝了,她生气的说看白我了。我问她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麻烦别人,她回答说,能够让别人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要麻烦自己? 是的,我们并不需要对所有人都溢满善意,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是应该保持客气而又疏离的距离的。你可以言辞温和,可以安静腼腆,但一定要学会拒绝,学会保持距离,这样你才能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轻松洒脱。 对于熟悉的人我们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梁实秋说:“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就算是再要好的朋友,也不要太过形影不离。毕竟友情需要保鲜,无时无刻都腻在一起不见

《论语》中的天命观

《论语》中的天命观 内容提要:"天命"思想于中国哲学思想,有始基性的意义,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哲学的理解。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周人对"天"进行的新的意义建构,贯注"天"以道德的内涵,成为儒家天命思想的重要源头;第二部分,着重讲述儒家经典文献〈〈论语〉〉中的天命观,目的在于阐明在孔子那儿"天命"初步完成了由外向内的转化,将天命在人心中牢牢的矗立起来;第三部分论述了人之为人对天命应有的三个态度:体认、敬畏、持守,人应该在道德的行为中确定生存的目的和意义。 近代以来,伴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场地震,中国的"天"在下降,"天命"在陨落,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在一夜之间坍塌了大半。灾难之后,如何在原有的废墟之上,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之家,这不仅是精神建筑师的重担,也是故土之子的责任。我写这篇文章并非出于"整理国故"的目的,而是想找回一些我们已经失落的"家"的感觉。 一."天命"梳理 "天"字,在殷商时代早就有之,但并非有作为至上人格神的意义。《尚书·商书·盘庚》中有:"先王有服,克谨天命。罔之天之断命,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1] 在殷商时帝是最高的人格神,它主宰人间的一切。天是在周时才受到格外的重视。<<殷墟卜辞综述>>里说:"(殷商)卜辞的天没有作为上天之意的,天之观念是周人提出来的。"[2] 天的本意是"颠",即指人的头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对其的注释是:"……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始者、女之初也,以为凡起之称。然则天亦可为凡颠之称。臣于君,子于父,妻于夫,于民事皆曰天是也……至高无上,从一大。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故从一大。"[3] 许慎在说及天的本意时无外乎人的头顶,而天的注释却显得深厚凝重。在注释的底层有一种建构,即对天的一种意义建构,在周时便赋予天与"帝"不同的内涵。周人的这番努力为未来的新天进行了新的意义奠基。周人的新构建与其重视天文学,重筮占,重农业的传统息息相关,共同养成了对天的考查,思考,认识和崇拜,同时又塑造了周人深厚的理性精神。他们对天的新构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天的权威重点放在"命哲,命吉凶,命历年" (<<尚书·周书·召诰>>)

关于过犹不及的名言

关于过犹不及的名言 1、过犹不及。是一个很执拗的词。偏偏是你。灿烂了我这篇故事的整个情节。 2、太多了反有害;过犹不及。 3、愈是亲近的人,我们愈会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和情绪,这并非不好,甚至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还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展现。但,过犹不及,若是一味放任自己的态度,到最后,反而会伤害到身旁最爱的人。态度,并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故事中,男子因为看到笔记本,发现父亲当初对自己是何等耐心,便主动向父亲致歉。而我也是一样,父亲的一句话,让我体会到他只是渴望被陪伴,就即刻调整当下的态度。作者:魏棻卿出处: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意外 4、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为己甚,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5、当局者迷,过犹不及。作者:娑罗双树出处:浮生物语 6、过犹不及,以诚待人,因为,赢得他人的了解与信任的前提就是尊重他人。 7、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过犹不及,一样会误事的。 8、中庸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过犹不及是中庸观的重要内容。 9、? Un amour excessif est un amour coupable. ? - 爱,

过犹不及。 10、月静立,却引人之目日灿烂,却炫人之目凡事凡物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11、人心浮躁得荒凉,“等待”是“耻辱”的代言。幸福是因为短暂,所以笑得伪善。控制弱点即“能力”,过犹不及,恐惧的力量都是一样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耕耘“道”,而你只需看看云,说说笑。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相对的对错,亦如正义。逼着你做讨厌的事情,因为我也是迷路的孩子。真正了解的东西不需要思考,真正离不开的东西不需要感受。但如果麻木了呢?还能重新开始吗?但是永恒的东西,值得无限奋斗,祝你好运。 12、这时的基本原则是:不要改变承包商的计划,除非计划的确有问题或成本过高(比如,俗话说:过犹不及)。 13、期待是一种美好的心境。如果你过于烦躁,欲速则不达;如果你过于纵情,会使感情失控,过犹不及。 14、写文章时适量的引经据典,固然可以增加说服力;但过犹不及,就可能适得其反了。 15、你任月老多年,从未出过纰漏,可有秘诀? 当局者迷,过犹不及。作者:娑椤双树出处:浮生物语 16、以吾过犹不及,赌你张起灵河山半壁哀毁骨立以吾背城借一,赌你小三爷落落难言抱恨终天以吾声嗄清癯,赌你解雨臣不绝如缕残年急景以吾枕戈待旦,赌你齐黑瞎临渊薄履一指弹顷以吾世事空浮,赌你王月半虚阴若岁清梦浮生以吾椎心泣血,赌你大潘子形影相吊没世不忘以吾功败垂成,赌你吴三省匿影藏形

过犹不及 事缓则圆

过犹不及事缓则圆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事缓则圆”,语出《荡寇志》,核心意思就是凡事都要有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量变和质变原理告诉我们,“度是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志,在度以内的变化是量变,突破度的变化是质变。如果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处理学生问题时,就必须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一、接触的“度”——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曾经见过一位年轻的女班主任,她对学生很随和,对学生特别有耐心,每天除了上课整天都跟学生在一起,可以说跟学生做到了零距离接触,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也一点不过分,学生可以随便开她的玩笑,随便学她的动作,甚至给她取了个文雅的绰号——“大熊猫”。到后来,她说的话学生都敢不听,有好几次她都被学生气哭了。直到她被换下来她都想不明白,我与学生走得那么近,学生为什么不听我的? 后来学校为他们班换了一位厉害的男班主任,这位班主任信奉严师出高徒,决不给学生一点笑脸,事事居高临下,要求学生必须惟命是从,我教你听,我管理你服从。他很少和学生接触,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轻则训斥、停课、请家长;重则拳脚交加。学生因为老师缺乏人情味,而出现逆反心理,进而破罐子破摔,把老师当敌人。后来学生联合起来和他对着干,全班学生集体写信给校长告状。直到他被换下来他也不明白,我对学生已经够厉害的了,学生为什么还是不怕我? 以上两位班主任管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好与学生距离的“度”。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班主任如果与学生距离太近,让学生对你的性格、脾气了如指掌,让学生觉得与你交往可以无所顾忌,那他绝对不会听你的;相反,如果距离太远,学生对你望而生畏,见面都躲着你走,你也不可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当然也就不可能对症下药了。那么,师生间的距离究竟应该多远才好呢?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通过我带班的经验,以下两点是必须注意的:第一、和学生见面的频率要适中。既不能每节课都去,全天候死盯,让学生感到时刻处于你的监视之中,对你反感;也不能老不见学生,让学生觉得干什么都没事,班主任不会知道的,做到该去时一定得去,不该去时绝对不去。

高中语文 过犹不及作文素材

论偶像崇拜 奉新三中晨曦文学社肖玲 崇拜偶像是人之常情。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所喜欢的偶像,把他们作为榜样,充实我们的生活。但是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 杨勤冀,一个曾经当过高级教师的67岁老人,13年来为了女儿杨丽娟对刘德华极其病态的痴迷和追逐,完全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举家陪同不惜倾家荡产,三下香港六上北京,甚至要卖肾。07年3月26日,杨勤冀后竟然因为刘德华没有给与自己的女儿格外的待遇,而愤恨不满地留下遗书跳海身亡。 像杨丽娟这种盲目而疯狂的追星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无奈,可怜、可叹和可悲。她给自己以及她的家人戴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其实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是普普通通的人呀。只不过是行业和工作的不同,在媒体“露脸”的机会多了,也就成了公众人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星、偶像。于是有人彻底否定崇拜偶像,这也不对。这就好比有人用刀杀了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刀不好。但是过分崇拜,成为狂热的“追星族”就不正常了。有些人并不知道怎样认识偶像,他们看重的只是偶像长得漂亮,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很华丽,生活很时尚等等,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这正如我们看问题,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实质一样。有些偶像不值得我们崇拜,比如那些代言位列产品的明星们。 我们崇拜偶像,要崇拜他的精神,比如爱心、比如执着,比如乐于助人的品质等。大家对这句台词肯定非常熟悉:好好活是干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是的,这是电视剧《士兵出击》中许三多的台词,饰演许三多是王宝强。王宝强长相并不帅,他的个子并不高,皮肤又黑,而且看起来还有点傻气,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支柱:不抛弃,不放弃。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使人们内心倍受鼓舞,从阴暗中逃脱。生活中的王宝强是一个吃苦耐劳、有毅力的人,他在少林寺练功,而且一练就是六年,后来又凭着自己的执着奋斗精神才走到了今天。王宝强身上体现出来的偶像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应该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崇拜偶像并不是坏事,关键是看你崇拜怎样的偶像和你怎样崇拜偶像。正确地崇拜偶像,你就会找到一座大海中的灯塔,引领你打造成功的人生;盲目地追星可能导致你步入歧途,甚至毁了你的一生。偶像崇拜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握剑的姿势 用心爱心专心 1

浅尝辄止,过犹不及

浅尝辄止,过犹不及 来自:流年伴夏 关于爱情,浅尝辄止,过犹不及。昨晚突然在脑海里冒出来的一句话,然后便觉得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我那残缺的爱情再适合不过。 浅尝辄止,过犹不及。 在稍微能够感觉到爱情来临的时候,便逼着自己迈开步伐离开;在明显能感觉到自己不能再陷入一场不合适不可能的爱恋时,便强迫着自己把自己拉回来,抛开所留恋的一切。 浅尝辄止,过犹不及。 是为了保护自己么?还是只是为了不让自己丢掉最后那一 点自尊?还是不愿在爱情里变得太卑微? 我一直以为的是,若真心爱上一个人,便是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的,哪怕丢掉自己的自尊;我一直以为的是,若真心爱上一个人,是不会在乎他的缺点不会再考虑他是否符合自己心中爱人的标准的;我一直以为的是,若真心爱上一个人,便是会愿意为他放弃一切自己想要的而尽可能的帮助他达 成自己的愿望的,哪怕是把他送进别人的怀抱;我一直以为的是,若真心爱上一个人,是不会在乎空间距离和能阻挡他

们相见相恋的一切;我一直以为的是,若真心爱上一个人,是不问值不值得的。 可是,我在自己面对爱情的时候,却总是在想,我不能丢掉我的自尊,哪怕再喜欢; 可是,我在自己面对爱情的时候,却总是在想,他一点也不符合我的标准,我为什么喜欢他? 可是,我在自己面对爱情的时候,却总是在想,我可以为他做一些事,但不能违背我做人的原则; 可是,我在自己面对爱情的时候,却总是在想,我们相隔这么远,根本没有在一起的可能,还是算了吧; 可是,我在自己面对爱情的时候,却总是在想,我这么做值得么?他真的值得我如此深爱么? 于是,我浅尝辄止,过犹不及。 她说,你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他说,你只是还没遇到让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1)思想上的巨人 我总是和朋友说起爱情,谈论爱情,可我自己却从未触碰爱情。就算在安慰一个失恋的女孩时,我向她传达的也只是我自己的爱情观——从各处得来的间接经验。很多时候,我不明白,明明不喜欢对方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可是某些人却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爱情能让你和一个无感情的人在一起外,还有很多很多比爱情更有理由让他们在一起的

《论语》中的管理

感受《论语》中的管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思想和言行的书,其中的思想便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源头。我们知道,《论语》是中国哲学的颠峰之作,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其中的管理哲学和方法才是其精髓。并且这种管理哲学是基于对人的研究和影响的,也就是说,《论语》所显示的管理哲学正是适合《论语》所塑造的人群的。一个深受《论语》思想影响的民族,必然适应《论语》所推行的管理哲学。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历来为众多政治家所运用,尤其是自西汉儒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学便始终占据着政治管理的中心地位。然而,历来《论语》中的管理学都是被用来治天下了,并没有被企业界所广泛研究和利用。但是我相信在当下的企业管理之中,《论语》管理思想同样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也许我们做不到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我们肯定能够从《论语》中寻找到适合当下企业管理的思想。 大略地说,《论语》是一部政治管理哲学著作。不过,《论语》的政治管理核心理念是以德治为内涵的人治思想,并且对于在位者、从政者和立志从政者都从个人修为上提出具体的要求,所以从表面上看,《论语》更多的内容像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规范。而正是这些治国的道理、从政的原则和为人的规范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极大参考价值。 《论语》末章《尧曰》,明确提出治国的方法、途径和心态。方法基本是采用带有法家思想的制度来约束人,途径则是纯粹仁儒思想的爱护人,而所谓“宽、信、敏、公”则是对执政者心态上的要求。三个方面无不是关乎一个“人”字;至于从政的原则,即所谓“尊五美,屏四恶”,也都是就人的好的品质和坏的行为而言;最后一章讲个人修为的目标时,很明确地说是“知命”、“知礼”和“知言”,更是直接是解决得人的事了。而最后一句“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更加直接地回归到“知人”的本源上来。 为何“知人”是本源问题?我们可以回到《论语》开篇的《学而》第一章来。“学而时习之”,是讲自身所学能够运用于社会的发展,是最高形式的利用;“有朋自远方来”,是自身所学能够得到 页脚内容1

过犹不及典故

过犹不及典故 过犹不及是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那你们知道过犹不及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过犹不及典故,供大家阅读! 过犹不及典故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解析【注音】guò yóu bù jí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强调言行恰如其分 【相近词】过为己甚 【相反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过犹不及造句1、他认为民主可能“过犹不及。” 2、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鱼油或许并没有像广告宣传的那样

具有神效,有时候好东西摄入太多也会过犹不及。 3、好色是艺术,过犹不及。 4、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对媒体教学方式的正确使用,防止过犹不及,本末倒置。 5、但各影响因素由于受到反应过程中热效应、内应力的影响均存在极限值,过犹不及。 6、往往我们开发了过犹不及的功能,却发现只有很少用户会使用它们,或者它们会增加产品的复杂度。 7、有时候你需要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8、创建安全策略,跟踪每一个可能事件,尽管很容易就会这么做,但是有句话叫做过犹不及。 9、我们的专注--有时候过犹不及。 10、但是要记住“过犹不及”,6-10%的关键词密度为最佳。 11、过犹不及,许多东西过头了总是有害的。喝酒也不例外,但适度的喝一些还是可以的。 12、当然,也不要过犹不及。 13、过犹不及不仅仅只是目前联系人管理程序的唯一问题。 14、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军事隐喻给目前关于货币的争辩火上浇油,现在对前景的晦暗描述跟这种军事一样“过犹不及”。 15、阿维祖尔说,“过犹不及,即使补品是安全的,也会有害于你。” 16、“人们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很收敛,但现在他们想享受一下,

作文过犹不及

作文过犹不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过犹不及 古书曾言: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太用力抓住的东西总是很难真正属于你。正如三小时、六小时与一天辛劳的代价与回报。智者心中早已有了更好的选择。而这两位精疲力竭的青年,便只能在汗水与疲惫中体味过犹不及的道理。 越过顶峰后的每一步都是下降与坠落。 古有画蛇添足之败笔,今有多言失命之厄运。这一切的悲剧都在于没有把握好“恰”与“过”之间的那道警戒线。猫儿因为好奇而丧命黄泉,人因过份爱酒而失了健康,花朵因过度浇水而萎蔫不振,自然界因“过”而导致偏离原意的事件比比皆是。掌握分寸方能控制大局。 愿永不贪恋,永不强求,唯此,才可事如所愿,水到渠成。 这世间早有楷模,分寸尚好,人生舒坦。舒国志曾言:我姓舒,舒服的舒,零存款,七年在美国流浪,缺钱时写书卖画,赚一些便停下,不为金钱而奋斗终生,而是致力于生活。他说他就像一个一直在过暑假的孩子,怡然自得。与之相反,那些一辈子以赚钱为终身目的的人,又活得如何呢终身毫无乐趣,在迎来送往中匆匆度过一生。凡事不可苛求,不容贪念,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你就会过得如舒国志般的生活。真名士,自风流。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太过执着于一物,你便会看不到眼前的其他景物。美国曾有一个测试,要求测试者观察球员们在复杂的花式中共传了几次球。结果是所有的测试者都答对了。然而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有一个灰色的大熊,出现在其中待了很久。 人有一字不识则多诗意,一偈不参则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欲念人皆有之,掌控欲念者,则可以控身。愿自省,自制,掌控尺度,莫让过格反失了本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