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中国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时期

第五章中国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时期

第五章中国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时期
第五章中国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时期

第五章中国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疆域辽阔,民族关系的主流比较协调,封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虽经8世纪中期“安史之乱”的干扰,一系列社会矛盾相继爆发,在前进的长河中激起不小的旋涡,但就这一历史阶段发育的整体而言,无论物质、精神、制度、风俗文化领域,均呈现出繁荣昌盛、朝气勃勃的气象,充溢着刚健自强,恢宏向上,开放开廓的精神,当时的许多成就,如“丝路”远伸,商队东来,科技、诗歌、乐舞艺术、佛教哲学、官制、兵制、科举制、胡汉交融的风习等等,直到今天仍对人们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因而为学界所乐道,人们将唐朝与汉代文化的繁荣,并誉为“汉唐气象”,看作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两个亮点。

第一节繁华的物质文化

一饮食

隋唐五代时期饮食文化发展的表现,一是饮食品种增加,二是工艺技术提高。主食原料仍是传统的黍(糜子,去壳为黄米)、稷(即粟,良种叫粱,去壳为小米)、麦(小麦)、麰(又作牟,即大麦)、菽(大豆)、麻(籽可食)、稻(果实去壳为粘米)、粳(米不粘者)、秫(shú,高粱)等。用这些粮食做成的食物品种类繁多,主要有:

b5E2RGbCAP

饼包括现在的饼、馒头、包子、面条等。细分有煎饼、蒸饼(即今馒头)、环饼、汤饼(即不托,宋人叫餺飥,即今面条)、薄饼、胡饼、齑饼、(音duī)饼、烧饼、毕罗等。其中胡饼和毕罗都是向少数民族学来的。胡饼是

西北少数民族的食物,敦煌文书记载,唐代敦煌僧人和工匠都吃胡饼,每个饼用面半升,块头很大。1969年新疆吐鲁番阿期塔那唐墓出土了一枚胡饼,直径19.5厘米,很像今天维吾尔族人的素馕。胡饼有素的、油加胡麻的和夹肉的几类。毕罗是一种带馅的面点。唐代从“蕃中”传入北方汉地,尤其在关中比较流行,当时长安有许多毕罗肆(店),家庭主食中,也有用樱桃等作馅做成毕罗的。p1EanqFDPw 饭包括北方人常食的黄米饭,荞麦、大麦饭,南方人多食的稻米、糯米、粳米饭和用菰米做的雕胡饭等。盖浇饭叫饡(zàn),有些做得十分讲究,如《清异录》记载唐DXDiTa9E3d

敬宗食用的凉面就是“用水晶饭(即糯米饭)、龙睛粉、龙脑末(即冰片)、牛酪浆调事毕,入金提缸垂下冰池,待其冷透供进”的一种高级饭食。RTCrpUDGiT

粥粟米、稻米、麦、面都可以做成粥,叫米粥、麦粥、面粥等。加上其它原料,又可以做成粉粥、饧(táng)粥、杏酪粥、云母粥、胡麻粥、地黄粥、茶粥、葱粥、乳粥、豆沙加糖粥等。每种粥的颜色、味道都有不同。

5PCzVD7HxA

糕糕是点心(唐人叫菓子)中比较精细的食品。种类也很繁多,《清异录》卷下记唐人韦巨源《烧尾宴食账》中所记糕的品种,就有“七返膏(糕)、水晶龙凤糕(即糯米枣糕)、玉露团(酥糕)”等数种。同书记载五代后周时,开封有个以卖糕致富,入赀为官的“花糕员外”,他卖的糕有“满天星(金米)、糁拌(夹枣豆)、金糕糜员外糁(外有花)、花截肚(内有花)、大小虹桥(晕子)、木蜜金毛面(枣狮子)”等。1新出现的面点品种,则有春茧、包子、饺子

1 参见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等,1966—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许多精美的花式点心,其中饺子形状与今日的完全一样,是研究唐代糕点的重要实物资料。jLBHrnAILg 糗(qiǔ,又叫糒bèi,餱粮)它是将各种粮食炒熟后和起来碾(磨)成粉,便于出远门携带的干粮。

副食原料,蔬菜除前代已有的外,还引进了菠薐等。瓜果有葡萄、甘蔗、枣、石榴、橘、柰、瓜、梨、李、桃、杏、樱桃、荔枝等,西瓜是这一时期引进的。1肉食除猪、牛、羊、鸡、鸭等传统品种外,鲵鱼、海蟹、比目鱼、海镜、海蜇、蚝肉、乌贼、石花菜等海味也搬上了餐桌,一些地方的人甚至尝试着吃蝙蝠、蜂房、象鼻、蚁子、老鼠、蛇蝎、蚯蚓、蜣螂、蝼蛄乃至臭虫等,表现了一种宽广的开拓精神。烹调方法仍以蒸、煮、烙、烧、煎、炸、烤、酿为主,菜肴除炙(烤鲜肉)、燔(烤干肉)、脍(kuài,细切肉)、脯(干肉)、鮓(zhǎ,腌制的鱼)制品及羹臛(肉羹)、菹(切碎的菜、肉)齑醢(jīhǎi 即酱)品等传统食法外,在做法上还有几点新技术:xHAQX74J0X

一是不同食物选用不同的燃料,如隋人已知“温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气味各不同”。

2LDAYtRyKfE

二是引进了砂糖、胡椒等国外调味品。太宗、高宗时两度派人到印度学习制糖法,学会了用甘蔗制红糖和白砂糖技术3,丰富了饮食风味,加快了甜食的发展。大历(766——779)间,四川出现了冰糖,而前此,我国只有

(下同),第44—47页。

1 《新五代史》卷73《四夷附录》中有“西瓜”名。

2 《隋书》卷69《王劭传》。

3 唐耕耦辑:《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五辑收录的唐代印度制糖法残卷,介绍了印度甘蔗品种及沙糖的具体制作方法。

饴糖(自然糖)。Zzz6ZB2Ltk

三是烹饪技艺进一步提高。由隋掌管皇家饮食的尚食直长谢讽撰成的《食经》,记载了许多珍贵菜名,如咄嗟脍、白消熊、拖刀羊皮雅脍、露浆山子羊蒸、金丸玉菜、臛鳖、帖乳花面英等。唐朝尚食之馔,“穷海陆之珍以充圆方。一饭之资,亦中人百家之产”。1不仅反映了菜肴原料的珍贵,也透露出制作技艺的信息。五代后蜀国王的《食典》有百卷之多,其在菜肴制做技艺上达到的高超水平是可以想见的。据《明皇杂录》记载,唐天宝(742—756)间,诸公主为讨好玄宗,乃相效进食。水陆珍羞,一盘之贵盖中人十家之产。中书令韦巨源仿而效之,据《清异录》记载,他所进的食物中,就有生进二十四气馄饨,即仅馄饨就有24个品种。此外,还有金银夹花平截(剔蟹细碎卷)、素蒸音声部(用面制作蒸成的蓬莱仙人像等70件面食),升平炙(用羊、鹿舌等制成)、雪婴儿(用蛙、豆英等贴制而成)、清凉臛碎(狸肉夹脂做成)、五生盘(用羊、猪、牛、熊、鹿肉为原料制成)、遍地锦装鳖(用鳖辅之以羊脂、鸭蛋等制成),用这些菜肴配制而成的一餐饭叫“烧尾宴”,它包括58种肴馔,从原料到制作,应代表当时饮食文化的较高水平。dvzfvkwMI1

素菜制作技术也有新的发展,豆腐的食用已很普遍。厨师还掌握了较高水平的素食荤做法。如在面及蒟蒻(音jǔ ruò)等作料上染上颜色,制成豚肩、羊臛、脍炙等食品,形象逼真,色泽鲜艳,诱人食欲,是佛、道教人士待客的佳肴。rqyn14ZNXI

民间的烹饪技艺,据《清异录》记载,唐代有位名叫梵正的尼姑,庖制精巧。能“用鲊、鲈脍、脯、盐酱瓜蔬,

1 《全唐文》卷745。

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1能用花式冷盘再现辋川风景区全景,那样的烹饪技艺无疑是相当高的了。EmxvxOtOco

据《唐国史补》记载,隋唐五代内地酒类著名的有郢州的富水,乌程的若下,荥阳的土窟春,富平的不冻春,剑南的烧春,河东的乾和蒲萄,岭南的灵溪、搏罗,宜城的九云,浔阳的湓水,京城的西市腔,虾蟆陵的郎官清、阿婆清。还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三勒浆类酒等。蒸馏酒即烧酒也可能已经出现了。2酒类以外,饮茶已很普遍。唐德宗(780—805年)时陆羽撰的《茶经》问世,穆宗(821—824年)时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再次记载了当时的一些名茶。据该书所载,甚至连吐蕃赞普也存有寿州(治今安徽寿县)、舒州(治今安徽潜山县)、顾渚(在今江苏省)、蕲门(在今湖北省)、昌明(今四川江油市)及灉水(在今广西省)、洞庭湖一带出产的名茶。在一般官员言谈中,则认为“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3反映了这一时期饮茶的普遍性。SixE2yXPq5

至于边远牧业少数民族,普通牧民则仍主要以肉为食,以乳、茶为饮料。在上层统治者中,饮食文化亦有发展。他们除食胡饼外,还有名叫浑羊殁忽的荤菜及于阗全蒸羊,野猪鲊等。6ewMyirQFL

二衣饰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制,在前代基础上又有新的增减和提高。主要是减少了前代一些设而不用的礼服;增加了从

1 辋川图是诗人王维为他游居的辋川画的风景画。

2 参李华瑞:《中国烧酒起始探微》,载《历史研究》1993年5期。

3 《旧唐书》卷173《李珏传》。

边疆少数民族学来的所谓胡服,从而使这一时期的服饰种类更多,色彩更加艳丽。下面就男女服饰略作介绍。kavU42VRUs

㈠男服这一时期的男服分礼服和便服两大类。礼服又叫冠服,其主要特征是高冠革履,褒衣博带。按服用场所,又分为祭服、朝服、公服等;便服也叫常服,曾称为讌服和亵服。幞头帏帽,袍衫袄子,各种单裤、复裤(即绵裤)、裈裤、鞋靴等,都是这一时期人常用的便服。冠服制度虽经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高宗、武后等创新和修改,但使用时间较长,作为基本规则的还是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621)制定的《衣服令》。此令规定,皇帝衣服有大裘冕、衮冕、鷩(音bì)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弁服、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音zé)白帢(音qià)共14种。皇后之服有袆衣、鞠衣和钿钗襢(音zhàn)衣共三种。y6v3ALoS89

群臣之服,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弁、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高山冠、委貌冠、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等共21种。1每一种服装的质料、颜色、样式、花纹、佩饰、服用场所、配套着装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如皇帝大裘冕是祭天地的服装,衮冕是登基、飨庙、征还、遣将、饮至、加元服、纳后、元日受朝贺、册拜王公的服装;鷩冕是出行的服装;毳冕是祭海嶽的服装;絺冕是祭社稷、飨先农的服装;玄冕是蜡祭百神、朝日、夕月的服装等。群臣祭祀、朝会、办公、出征也着不同的礼服,即祭服、朝服、公服和戎服。自天子以至庶民平时都穿常服,常服由幞(音fú,又叫折上巾)、袍衫及

1 见《新唐书》卷24《车服志》。

靴带组成。为了在常服上也区分贵贱、高低的等级,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从常服颜色上规定五品以上服紫袍,六品以下服绯或绿袍,胥吏服青袍,庶民穿白袍,屠夫、商人穿黑袍,士卒穿黄袍。武将卫士或文人骑马则穿袴褶。M2ub6vSTnP

唐高祖在常服袍色上也作过一些规定。到贞观四年(630),唐太宗规定常服袍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黄袍仍为官民通服。他还为皇帝制定了翼善冠,为贵臣制定了进德冠,以与常服配套。高宗上元元年(674),再次下诏完善服色等级。从此,唐代常服服色就基本按品级以紫、绯、绿、青为准了。0YujCfmUCw

武则天、玄宗以后,又在常服上绣上不同动物花纹图案赐给臣下,叫异文袍。唐文宗规定官员都可以按品级在袍上绣不同的图案,当时虽未形成严格规整的制度,但已开启了宋明章服制度的先河。eUts8ZQVRd

隋唐五代出现的新服饰,一是幞头中的“巾子”。它是用一块绢布罩在发髻上,外用罗绢之类裹出各种样式。唐后期,人们嫌每日裹一次幞头太费事,便做一个幞头形的木帽子,刷上漆,外面蒙上纱,用时一戴即可。同时将幞头的脚用铁丝扎起来,让它平伸出去,这便是后来乌纱帽的滥觞。sQsAEJkW5T

二是衣服中的半臂。它式样像坎肩,但比坎肩多了短袖,大襟、交领、袖口宽敞,似为汉魏时绣(音jué又叫半袖)的流变形式。唐代还有一种叫(音kè)裆的短衣,前后不开襟,袖短仅能掩住肩膀。穿时由颈部套下,罩在长袖衣外,下与腰齐。GMsIasNXkA

三是从唐初开始,将长靿靴改为短靿,可以穿着上朝。

吉莫靴、蛮靴也在唐代流行。

四是唐代常服配有鱼袋。武则天改为龟袋,并按品级分别用金、银、铜饰龟袋,中宗后恢复佩鱼1及鱼袋。睿宗时将鱼袋与常服服色相联系,规定穿紫者金饰,穿绯者银饰。玄宗以后,鱼袋成为常服中紫绯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凡穿紫、绯服者必佩鱼袋,二者合称章服。五代周世宗下诏停废鱼袋中装的铜鱼,于是章服就只有鱼袋了。TIrRGchYzg

平民、商贾、奴婢等社会下层的服饰,也在颜色、质料、花纹等方面有一些规定。

㈡女服妇女服装的法令规定较男装简单,但也分礼服和便服两大类。礼服是皇后、妃嫔、内外命妇的服装。它比北周系统的十二等服简单多了。隋文帝定皇后服为袆衣、鞠衣、青服、朱服四等。炀帝沿而不变。《新唐书》卷24《车服志》记载:皇后之服有袆衣、鞠衣和钿钗襢(音zhan )衣三等。袆衣是受册命、助祭、朝会时的服装;鞠衣是亲蚕服;钿钗襢衣是燕见宾客的服装。每类服装又有详细的规定。命妇之服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花钗礼衣和大袖连裳共6等。7EqZcWLZNX

便服是从贵妇到百姓通用的服饰。主要包括衫、襦、裙、帔等。衫、襦都是短上衣,袖或窄或宽,穿时掖在腰内。区别是衫为单衣较薄,襦为夹或绵衣,较厚,又叫短袄。衫、襦一般用布、罗做成,颜色有白、青、绯、绿、黄等,而以红色较多。衫子讲究的还在上面饰以金银线,襦则多绣有各式花样。“薄罗衫子金泥缝”、“连枝花样绣罗襦”,反映的就是这类衫、襦。lzq7IGf02E

1 鱼即鱼符,它是刻有官员职务的身份证明,要随身佩带,唐初规定官员退休后交回政府。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后扩大了官员佩鱼的范围,又规定官员退休后可不交回。

裙子是妇女传统的服装。隋唐初期的裙子较瘦,上面有单色或间色褶。一般做得比较长,叫长裙,当时又时兴将裙腰系在胸上,使其显得更长。褶裙因太浪费,遭到唐高宗、玄宗禁止,唐中期以后,便不再流行。继之而起的是宽肥裙,束胸仍然很高,质料有红、黄、绿色的绸裙、罗裙、金泥簇蝶裙,最奢侈的是太平公主的百鸟毛裙。zvpgeqJ1hk

帔又叫帔子、帔帛、披帛、领巾等。它是搭在肩背上的巾子,用绫帛、丝罗等材料做成,有长有短,式样各不相同,颜色多为红、黄、绿色。披时按衫、裙的颜色相搭配,以增强艳丽的色彩。NrpoJac3v1

半袖也是隋唐妇女喜着的便服,它像男服的半臂而领口更低,为对襟,穿时套在窄袖衫外。

这一时期的妇女喜戴帽子。在各式帽子中,最有特色的是羃和帷帽。羃是从西域传来的首服。笠状,帽簷周围垂有布帛,长可过膝,遮蔽全身。高宗永徽(650—655)以后,帷帽代替羃流行,它也是斗笠状帽子,四周垂布帛或网。与羃的区别是垂饰较短,只到脖颈,适于遮挡风沙。玄宗开元(713—741)以后,戴帷帽的渐渐少了,妇女又时兴戴胡帽。其形状是尖顶,有帽耳上翻,缀有毛皮或毡,还有绣花,也有戴花冠及不戴帽子的。1nowfTG4KI 这一时期妇女的鞋类服饰有履(分高头、小头、平头,用草、锦、帛线等做成)、靴(用锦、皮做成)、屐(用木、皮做成)等。fjnFLDa5Zo

妇女妆饰除继承前代传统外,头饰讲究各种发髻发鬟(huán)式样,见于记载的有凌虚髻、祥云髻,朝云近香髻、归秦髻、奉仙髻、归顺髻、愁来髻、飞髻、百合髻、交心髻、鸾凤髻、抛云髻、慵来髻、倭堕髻、艸髻、丸髻、

乌蛮髻、椎髻、宫人髻、假髻(又叫义髻,特髻等)、双鬟、三鬟、扫闹鬟1等等。头发上还插有金钗、搔头、步摇、梳、花(叫头花)等,虽然这些发式和饰物的具体形制已不能详知,但古人的爱美之心,已是昭然可见。tfnNhnE6e5面饰除涂脂抹粉(粉有白、红、黄等色,额黄即是在额上涂黄粉),还有画眉,有的将眉毛刮去后在眼上下用红紫色涂画;有花子,也叫花钿、媚子,是将各种花样贴在眉心的一种装饰;有面靥,是用丹或墨在颊或眉心点点儿;点唇,即用红或乌(黑)色唇膏涂在嘴唇上。HbmVN777sL 头饰、面饰而外,五代南唐还兴起一种妇女裹足的陋习,《十国春秋》卷18记载:南唐后主宫人“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莲,命窅娘以帛绕足,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莲花中,回旋有凌波之态,由是人皆效之”。这就是裹足的来历。V7l4jRB8Hs

三居止

隋唐五代的居止建设,当以隋文帝的仁寿宫,炀帝在江都(今扬州)的行宫及唐宫城水平最高,京城内外散布的无数贵族、官僚宅居、寺观等,是私人住宅的典型,普通民居的建筑格局这时也基本定型了。83lcPA59W9仁寿宫是开皇十三年(593)隋文帝令杨素督建的,它座落在岐州(今陕西千阳县)北,“崇台累榭,宛转相属”,2从京师到仁寿宫沿途有行宫12所,是用数以万计劳动者的生命为代价造起来的。隋文帝晚年常在此宫避暑,他因喜欢这座宫殿,连年号也改为“仁寿”了。隋炀帝的扬州

1 参见李斌城等著《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第二章第二节,第93页。

2 《隋书》卷24《食货志》。

行宫主要以精巧玲珑取胜。唐代长安居止建筑最豪华的是宫殿区。包括正北的太极宫,东北的大明宫和东部的兴庆宫。太极宫是唐初皇帝政治活动的中心,中央各官署在其南,被称为皇城。宫城和皇城都有高大的围墙环绕,各门由士兵严守。此宫北边的玄武门,就是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建成和元吉,逼其父让位的地方。大明宫是高宗以后王室政治生活的中心,其正殿为含元殿,皇帝常在这里举行重大典礼。含元殿北的宣政殿是一般常朝的场所,宣政殿向北,通过东西上阁门,就到了紫宸殿,又叫便殿,这是皇帝接见大臣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兴庆宫宫殿区是唐玄宗兴建的,占有两坊之地,其西南的“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建筑豪华,玄宗常在楼前广场上设宴观乐。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大宫殿都有覆道相通,大明宫还有覆道直通曲江,这就保证了皇室的交通安全。mZkklkzaaP

私人宅居一般都有明显的中轴线,左右建筑布局对称,由门屏、大门、亭、中堂、后室及东西厢房组成。厨房、厕所多在庭院西边,外侧有马厩等附属建筑。前院横长,后院方阔,有的还堆有假山。1959年陕西西安市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一套住宅明器,就是这样安排的一个狭长四合院模型。结构比较复杂的私宅,有二院或多重院落,每个院落基本结构仍是四合院式。这一时期私人园林建筑比前代更多了。建筑园林,要有山有水。城里没有这些条件,于是皇帝、达官贵人就在城郊或乡下另建园林别墅,供其玩乐。隋炀帝在洛阳建造的西苑周围有200里,内分16院,聚石为山,凿地以象征五湖四海,每湖占地10里,湖中石山亭殿,屈曲环绕。又凿北海,周围有40里,湖中造山三座,仿蓬莱、方丈、瀛洲,每座山上都满布台榭回廊。西

苑继承了秦、汉以来水中造山的传统,但沿湖建院,利用巧石则是炀帝时的创新。A VktR43bpw

也有的私家园林建在城里。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的园林建筑,“地方十七亩,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1裴度在洛阳集贤里的园林式宅居,“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2贵族官僚园林建在城外的叫“别业”、“别墅”或“庄”、“园”。王维的辋川别业(墅)、李德裕的平泉庄都是在别墅或庄园中建造园林。平泉庄去洛城30里,《剧谈录》说它“卉木台榭,若造仙府。有虚栏,前引泉水,萦回穿凿,像巴峡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江山景物之状。竹间行径有平石,以手摩之,皆隐隐见云霞龙凤草树之形”,一座园内,大小景有数十处之多。在这些“别业”、“墅”、“庄”中,很可能还有粮食、蔬菜、果树、药材等种植业,这与南北朝潘岳《金谷园序》、谢灵运《山居赋》描绘的情形差不多,而建筑又精巧豪奢了许多。ORjBnOwcEd 按照封建礼制,各级官员住宅建筑有一定规格标准。针对贵族官僚非法建造住宅的问题,最高统治者发出许多禁令。唐文宗太和六年(832)《营缮令》规定,“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仍通作鸟头大门。勋官各依本品。六品七品已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施悬鱼、对凤、瓦兽、通袱、乳梁装饰……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

1 《旧唐书》卷166《白居易传》。

2 《旧唐书》卷170《裴度传》。

楼阁,临视人家”1等等。《唐律》甚至规定:“诸营造舍宅……于令有违者,杖一百”。2德宗时,官僚马璘造中堂费钱20万贯,士庶争相参观,被德宗下令拆毁了。3然而随着政治腐败和中央皇权的衰弱,隋唐末世,尤其到了五代时期,军阀、官僚建造宅舍根本置法令于不顾。杨素当隋朝盛时,他在“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营缮无已。”4前蜀内给事欧阳晃为了扩建私第,竟“纵火焚西邻军营,明旦召匠广其居,帝不问”,5都是具体的例证。2MiJTy0dTT 这一时期的室内陈设主要有帐幄、帷、屏幕、帘等。帐幄有户外用的,也有室内用的,在室内设的与帷一样,除装饰外还有保暖作用,屏起遮掩作用,幕和帘都与帷差不多,只是悬挂位置不同,故名字也不一样。除挂的外,还有地上或床榻坐具上铺的茵褥席,用竹、木棉或毛等织成。家俱类有床、榻、几、案、橱、柜等。床和榻都有用于坐和卧的两类,胡床是从少数民族引进的,可折迭。几放在席上供依凭,案是架东西或茶、酒、食物的,有短腿、长腿之分,长腿案即是桌子的雏形。唐墓和敦煌壁画中已有高脚桌、椅和图像,文献资料中这一时期还没有“桌子”一词。橱主要用于存放书卷,柜是置放钱物的。家内陈设,还有梳妆台、箱子等。gIiSpiue7A

这一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水平高的已住土木建筑。大多数如靺鞨等仍主要以庐帐为居。庐帐大的可容百人,小的也合家住于一帐。吐蕃人有城郭庐舍,但仍喜住毡帐,西域少数民族则多住平顶土石屋,南蛮有“干栏”即楼式建

1 见《唐会要》卷31,文中鸟头大门以左右门柱顶套黑色柱筒,形似鸟头而得名。

2 《唐律疏议》卷26《杂律》。

3 《旧唐书》卷152《马璘传》。

4 《隋书》卷48《杨素传》。

5 《十国春秋》卷37。

筑。这一切,都反映了他们在居止文化上的进步。uEh0U1Yfmh

四交通

㈠道路隋唐前期,国家统一,民族关系比较融洽,国内、国际交通发达。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代每个州都有四通八达的道路,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州通往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道路。从全国的状况来看,隋朝除国内州郡之间交通畅达,其最大的成就,一是修通了南起余杭,中经江都(今扬州)、洛阳、直到涿郡(今北京市)的大运河。它不仅便利了南北交通,而且对维护国家统一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二是维护了汉晋以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诸国交通的“丝绸之路”。裴短《西域图记》记载,当时从敦煌到西海(地中海)的交通大道有3条:北道经伊吾(今新疆哈密)、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铁勒部(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一带)、过葱岭而达于西海;中道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治今新疆焉耆县南)、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哈什市)、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达西海;南道则经鄯善(今新疆若羌县)、于阗(今新疆和田市)、朱俱波(今新疆叶城县)、嗢磐陀(今塔什库尔干),过葱岭而到西海;1三是新辟了通突厥道。据《隋书》卷51云: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经突厥中,突厥可汗染干亲率其贵人及诸部芟草开路,从榆林北境到其牙帐,又向东到蓟州(今属北京市),“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2IAg9qLsgBX

唐朝社会开放,疆域辽阔,国内交通网络发达,井然

1 《隋书》卷67《裴矩传》。

2 《隋书》卷51《长孙览传附长孙晟传》。

有序,为了加强对周边各族及国际间的联系,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新开了许多“入四夷之路”。见于《新唐书》卷43下记载者有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通、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每条道路又有其“四至八到”。安南通天竺道今已不属中国范围,其余都是中原与周边民族、地区和国家交通的干线。包括著名的海上和陆上两条“丝绸之路”。此外,唐五代时期新开的国内水路也不少,《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的重要水道就有20多条。五代后唐明宗时幽州开凿的东南河长165里,宽百米,深近4米。由于造船航行技术的提高,许多江河湖海都变成了人们水上交通的坦途。架桥和修路一样是地方政府的职责。这一时期的桥大都由石、木、竹、藤、绳、笮等材料架设。还有浮桥,一般是用“竹笮大艑,两岸石仓铁牛以为固”架起来的。天复十六年(916),后唐李存进“课军造苇笮、维大舰数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缆之”,在大黄河上造起一座浮桥,“人皆服其勤智”1陆上石桥留传至今的有隋李春设计的赵州安济桥。水上桥著名者有山西永济县境内黄河上的蒲津桥,京兆府的灞陵桥、东渭桥、中渭桥、洛阳的天津桥等。大渡河上有一座长50丈的桥,陕州黄河上有座太阳桥长76丈,宽2丈,洛水上的永济桥也长40丈。WwghWvVhPE ㈡交通工具和服务设施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还是车、骑、船、舆,但在形制、使用上有新的发展。隋开皇元年(581),内史令李德林建议废除北朝烦琐的舆辇制度,只保留了孝文帝太和(477 ——499)时所制的天子五辂,

1 《旧五代史》卷53《李存进传》。

1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礼仪用车,分别用于祭祀、纳后、乡射、巡狩、畋猎等活动。还有安车(驾用4马)、耕根车(驾用六马)、四望车(驾用一牛),分别用于藉田、临幸、丧吊、拜陵等。随皇帝出行的仪仗用车,则有羊车(驾用小马,即象羊一样大小的果下马)、属车(驾用一牛)、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轩车、豹尾车、黄钺车等。皇后、太子乃至百官用车,也都有具体规定。2炀帝时又作了修订,唐朝沿而未改。唐高宗以来,皇帝多不喜欢乘辂车,每次举行礼仪,往来都是乘辇(象轺车而无轮子,用人抬着行进)。武则天以后,遂以为常。玄宗以乘辇不合礼仪规定,乃在开元十一年(723)冬南郊祭天时仍乘辂前往,礼毕骑马而回。五辂车舆实际已不再是礼仪出行的工具了。官、民一般用车,如牛车、马车、驴车、驼车等,应用都比较广泛。隋朝官员出行普遍乘牛车。唐以后朝士不再坐牛车;坐牛车的主要是妇女。杨贵妃姊妹乘坐的犊车,“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3asfpsfpi4k

马、驴、骡、牛、骆驼、大象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人,骑马、驴、骡、牛的较为普遍。大象主要畜养于云南等地,乘人载物,与中原马、牛一样。骆驼则多用于北方,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船有木船、竹船、竹木船、皮船等类型。形制较高级的,则有楼船、轮船等。隋炀帝幸江都所乘的楼船,是在大船上建三层楼,高百尺。4唐代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皐的战舰“挟二轮蹈之,

1 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形制差不多,只有装潢、颜色、纹饰上的区别。

2 见《隋书》卷10《礼仪五》。

3 《明皇杂录》卷下。

4 《隋书》卷24《食货志》。

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1此外,使用人力的交通工具还有舆(又叫担子),它形似辇而小,是后世轿的雏形;有兜笼(又叫兜子),类似今日的滑竿,有的四周有遮蔽,门上有帘子,是商人、庶民妻女的乘具。贵州山区还用“背笼”送客,被送者坐在笼里,由人背着登山入谷。穷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就只好安步当车了。ooeyYZTjj1

这一时期的交通设施还有馆驿和旅店。馆驿是政府设立的,用于为来往使臣、官员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驿又叫驿舍、邮亭、邮舍、亭候、传舍等。它最早专管通信交通设施,隋朝以后就与专管住宿的传舍合而为一了。据《唐六典》卷5《尚书兵部》记载,“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其中陆驿1297所,水驿260所,其余为水陆相兼驿。两驿之间的实际距离会因地而异,如两京附近是10至30里一驿,西北沙州等地两驿相隔有上百里者。驿有专职官员及驿丁、水夫、驿马、驿船等人员设施。使臣、官员可凭传符或符券2等乘驿。BkeGuInkxI 旅店又叫逆旅、客舍、邸舍、馆舍、旅舍、旅馆、旅邸、邸店等,它是由私人在水陆交通要道上设立,目的在营利。凡不能免费住馆驿的出门人,就到旅店来食宿。PgdO0sRlMo

㈢交通行政管理除道路维修、馆驿设置、公使符券、转牒、私人过所、公验的发放、查验外,还有交通关卡稽查,《唐律疏议》卷8云:“水陆等关,两处各有门禁,行

1 《旧唐书》卷131《李皐传》。

2 传符是乘驿凭证,铜制,上写驿数、行程、程粮等,装在骨筒中,用泥封死,盖上门下省的印。到驿验符乘传。符券玄宗以后始行,它是在京由门下省,在外由留守、军、州长官发给的纸券,性质与符券一样。唐中后期又有“转牒”、“食牒”或“馆帖”、“传牒”、“驿券”、“传券”、“券牒”等名目,都是节度使手批的在馆驿食宿的条子。

人来往皆有公文,谓译使验符券,传送据递牒,军防、丁夫有总历,自余各请过所而度。若无公文,私从关门过,合徒一年。”符券前已述及,文中递牒即转牒。总历或即“行历”,与过所、公验(又叫公凭、凭由)一样,都是不同形式的私人通行证。区别是过所比较正规,要由个人提出申请,逐级上报,批准后由主管部门发给,有一定书写格式,行历可能是个人行程简历。公验是在个人申请书上由府、州、县签字盖章即可,是过所的简化形式,多用于晚唐五代。城市交通,除宫门出入防范甚严外,还有巡察、禁夜等管理程序。巡察是派士兵夜巡,盘查行人。禁夜是城、坊中早上击鼓开门,任人行走,入夜后击鼓闭城坊门,禁止通行。“闭门鼓后,开门鼓前,有行者,皆为犯夜。”1犯夜又叫冲夜、侵夜、冒夜等。除传递公文,婚嫁有文牒者,奔丧,求医,追捕犯人或其它急事有文牒者外,犯夜是要被稽查处罚的。3cdXwckm15

第二节相容相兼的儒学和宗教一儒学

自南北朝以来,人们把儒学称作儒教,这是因为它以礼教或名教为核心。但就严格意义来说,儒学毕竟和宗教有别。隋唐五代的儒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条沿袭汉晋,以儒经文句的训释、经典的整理为职志,另一条则以阐释儒学的大义道统为旨归。前者以孔颖达最有名,后者则以韩愈为代表。h8c52WOngM

㈠训释整理派隋朝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低谷时代。隋文帝不重视儒学,儒者多流于贫贱,至使当时“儒罕

1 《唐律疏议》卷26。

通人,学多鄙俗者也”。1考察史实,“鄙俗”多由生活困穷所致,如此而已当时著名的儒生刘炫,听到隋文帝购求书籍,便伪造了《连山易》、《鲁史记》等书百余卷,骗取赏物。另一大儒刘焯则对学生所交的“束修”斤斤计较,以致对整个儒生队伍带来不好的影响。开皇(581—600)初,文帝令国子监推荐四五百名学生考试经义,准备录取一些人做官,由于南北方考生所据经说不同,博士无法评定高低,影响了儒生的政治出路。仁寿元年(601),隋文帝借口学校生徒多而不精,下令废除了京师和州县各类学校,只在京师保留了一所国子学,学生名额限制在70人。隋炀帝上台后虽然恢复了学校教育制度,但儒生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善。以致不少生徒后来都参加了农民大起义。v4bdyGious

唐朝总结了隋朝的经验教训,实行三教并行政策。贞观(627—649)间,唐太宗以儒学流派太多,经文章句注释繁杂,乃命国子祭酒孔颖达2以及颜师古3、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编成《五经正义》180卷,《易》以王弼注为主,《诗》取毛亨、郑玄的注传,《书》取杜预注。其义解则根据旧说而改编,这样统一了儒经注疏,作为明经科考试的依据。这一工作不仅推动了儒经的研究和整理,也为唐朝政府的思想统治提供了方便。此后,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如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贾公彦的《周礼疏》,无名氏的《公羊传疏》、杨士勋的《谷梁传疏》等等。著名的儒家学者,则有蔡广成专周易之学,强蒙擅长《论语》,啖助、赵

1 《隋书》卷75《儒林传》。

2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新唐书》本传作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省)人,《旧唐书》卷73有传。

3 颜师古(581—645):名籀,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北齐颜之推之孙。《旧唐书》卷73有传。

匡、陆质精于《春秋》,施士匄长于《毛诗》,袁彝、仲子陵、韦彤、裴(音qú)对礼学多有研究,等等。到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根据儒生郑覃的建议,经过程订证补充,将《周易》、《尚书》、《诗经》、《仪礼》、《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儒经,楷书勒石,立于太学,作为研习和考试的标准版本,史称“开成石经”。我们今日能见到的十三经,除《孟子》外,其余都被石经收录了。J0bm4qMpJ9㈡阐释义理派此派以韩愈1、柳宗元2等为代表。韩愈面对盛行一时的佛教和道教,不仅从行动上不惜一死,谏迎佛骨;还从理论上论释道、性、道统等问题,以与佛、道相对抗。针对释、老的“道”论,韩愈重新解释了儒家主张的道,他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3他认为只要按儒家的仁、义、德办事就是道,道的内容就是仁、义、德。在人性论问题上,他发挥孟子和董仲舒的观点,认为性的内容是仁、义、礼、智、信“五德”,他提出性三品说,以与佛教“人人皆有佛性”的观点相对抗。认为上品之性合乎五德是善的;中品有所合有所不合,仍可引导到善;只有下品与五德相违,是恶的。他认为性与外物相接会产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情也分为三品,上品七情得中合度是圣人;中品七情有偏但知求中,是普通人;下品任情胡为是小人。4这和佛教的禁欲主义也是格格不入的。为了与佛道道统相对抗,韩愈还牵强附会地提出一个从尧、舜、禹、

1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官至吏部侍郎,著作收入《韩昌黎文集》。今有《韩愈集》流行。

2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著作收入《柳河东文集》。今有《柳宗元全集》行世。

3 《韩愈集》卷11。岳麓书社,2000年版(下同),第145页。

4《韩愈集》卷11。第148页。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 维新 [C] 政治 维新 [D] 国防 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 [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 朝 [C] 唐末[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 [A]石鼓文[B]金文[C]甲骨 文 [D]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 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 文 [C] 隶书[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

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满分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8-06-24 23:59 题目数6 总分数6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6 第1部分 总题数:6 1 【单选题】(1分) 在中国,人们一向很讲究“吃”。在当今世界,有“吃在中国”之说,中国被誉为()A. “烹饪王国” B. “美食王国” C. “烹饪之邦”

“美食之邦”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2 【多选题】(1分)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有() A. 食谱广泛 B. 博大精深 C. 礼仪等级森严 D. 烹饪技术发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中国烹饪在原料利用上的基本原则是()

原料广泛 B. 化废为宝 C. 一料多吃 D. 物尽其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4 【多选题】(1分) 中国人给菜命名的根据主要是() A. 以料命名 B. 以味命名 C. 以质命名 D.

以时令命名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5 【多选题】(1分) 中国菜的造型既要重“形”,也要讲色彩效果。其原则是() A. 高超的造型绝技 B. 必须体现食物原料的本色 C. 与配料颜色的搭配要合理 D. 刀法要精湛,独特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1分 6 【单选题】(1分) 春秋时代哪位名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表述了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理想追求和人生报复()

A. 管仲 B. 伊尹 C. 孟子 D. 孔子 正确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8-06-24 23:59 题目数7 总分数7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7 第1部分 总题数:7 1 【多选题】(1分)

中国传统文化章节满分答案[精品文档]

?对应章节绪论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 5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5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载道化成 B. 崇德重义 A. 以人为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C. 《周易.震》 B. 《周易.艮》 A. 《周易.贲》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3 【单选题】(1分)

A. 天文 C. 物文 D. 人文 B. 地文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B. 儒、释、道三家并列 A. 儒道互补 C. “易”、“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 A. 中和为美 B. 中庸之道 C. 阴阳五行 正确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题目数4 ?总分数 4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4

?第1部分 ?总题数:4 ?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C. 以仁为本 B. 以民为贵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本题总得分:1分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葡萄酒文化与品鉴教案

葡萄酒文化与品鉴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邢台学院 教案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葡萄酒文化与品鉴 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王会京 院部美术与设计学院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葡萄酒文化与品鉴 课程性质与类型: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葡萄酒起源、产地、产区、文化内涵、饮用习惯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葡萄酒文化的基础知识;学习葡萄酒的外观、品种分类、等级、品酒技巧、菜肴搭配以及侍酒流程等葡萄酒的品鉴过程,全面掌握识酒与品酒的方法。本课程打开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感知鉴赏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在各专业深造和开拓提供活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王恭堂《葡萄酒的酿造和欣赏》中国轻工业出版,2000年 参考书:郭征《葡萄酒鉴赏宝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要求:能够独立完成小论文撰写。 评分标准: 1、课堂情况:(30分)出勤率、迟到、早退状况 2、作业情况:(70分) 1)本课程是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能够掌握和熟悉中外葡萄酒的历史文化葡萄品种、葡萄酒品种、葡萄酒的酿造、葡萄酒的品尝、产区等内容。 2)考试小论文形式,综合谈谈对葡萄酒的认识和感受,考察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葡萄酒文化与品鉴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一章葡萄酒的起源 学时分配:共4课时 第一节葡萄酒的起源 第二节葡萄酒的发展和葡萄酒文化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传统社会交往观

第五章传统社会交往观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 《XX XX》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XX 家庭关系当中包含有: 夫妻关系、夫子关系、兄弟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 同窗关系、师徒关系、 同年关系(唐代以同举进士为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同僚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战友关系、同乡(老乡)关系、邻里关系等等。 社会交往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的生命中占有重要成分。 第一节古人对社会交往的认识 一、社会交往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二、社会交往对国家兴亡的影响 第二节传统社会交往中的交往对象选择 一、同志为友 二、道义相规 三、甘苦与共 四、重义轻利 第三节传统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中和二、宽恕三、谦敬 四、xx 五、诚信六、xxxx 第一节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传统认识 在中国古籍中,“朋”与“友”出现得比较早。朋的本义是货币单位。甲骨文、 金文中的朋字,正像两挂贝的形状,其本义即指贝两挂,后用作货币计量单位。 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诗经?:菁菁者莪》 后来引申为同学。 同学曰朋。一一XX《说文解字》 古文字的友字,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表示握手友好。后来引申为志同道合的人。 同志为友。”――XX《说文解字》 朋友一词最早应该是出现在《诗经大雅抑》里面,惠于朋友,庶民小子”。这里的朋友表示官员同僚的意思。 到了稍晚的《论语》里面,则出现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说明这两个单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词组,其意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朋友,意思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 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朋友关系,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XX即将朋友关系视为五伦”之一。 《XX?Q xxX》: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中庸》把“朋友之交”列为“五达道”之一,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XX》则将朋友列为六纪”之一。 (诸父,兄弟,族人,XX,师长,朋友)一、社会交往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友也者,助也。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酒友协会章程定稿

陕西国酒酒友俱乐部(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单位的名称是:“陕西国酒酒友俱乐部(协会)”。 第二条本单位的性质是由西安西汉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成立、组织的非盈利性质的酒友活动的组织。 第三条本单位的宗旨是:坚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法令,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弘扬传氶中国酒文化,推动中国酒文化的繁荣进步,加强中国酒文化交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团结全国热爱酒文化的志士同仁,携手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酒文化。我们以酒会友,以友论酒建立一个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团体。为提高中华民族的饮酒健康水平和酒文化交流做贡献。 第四条本单位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业务主管单位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是陕西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本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是陕西省文化厅。 第六条本单位的住所地是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长安北路14号体教工寓B座1803室。 第七条本章程中的各项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第二章举办者、开办资金和业务范围

第八条本单位的举办者是张占奇。 举办者享有以下权利: (一)了解本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二)推荐理(董)事(以下简称理事)和监事; (三)有权查阅理(董)事会(局)(以下简称理事会)会议记录和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第九条本单位开办资金:壹拾万元;出资者:张占奇,金额:壹拾万元。 第十条本单位的业务范围: (一)以弘扬中国酒文化为宗旨,俱乐部(协会)将每年组织诗酒会、酒评会、酒文化交流会、论坛会等丰富多彩的各种型式的活动。 (二)本单位不定期编辑出版《酒文化杂志》及和酒有关的报刊供会员学习研究。 (三)不定期举办和酒文化相关大型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为酒爱好者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和《陕西国酒》QQ群,方便大家交流和勾通。 第三章组织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本单位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西安西汉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西汉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职权是: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重点: 绪论 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什么? 2、简述广义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生成的历史地理环境 1、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3、中国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方面。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及气候等因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因素。 5、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明形态,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过(3000年)的文化体系。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和形态? 2、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你怎样认识古代统治者的“重农轻商”政策或观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 6、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 7、中国文化的早熟使中国人容易产生“瞻后”式思维方式和守旧的民族心态。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1、什么是宗法制度?周朝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试分析论述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3、简述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性。 4、试分析论述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5、中国文化产生的独特条件是什么?请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模式、社会政治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6、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有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度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7、中国上古时代,王位继承方式实行禅让制,即优者继承制。禅让制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建立夏朝。 8、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朝后期。西周建立后,确立了一套体系完备、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周代文化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3、诸子百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有代表性的是那四家? 4、简述孔子或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酒与酒文化教案

教案 教师姓名孔庆新年月_ _日星期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第一章酒文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什么是酒。了解酒与音乐、酒与绘画、酒与戏曲、酒与名胜古迹、酒与典故、酒与诗词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酒与音乐、酒与绘画、酒与戏曲、酒与名胜古迹、酒与诗词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酒与音乐、酒与绘画、酒与戏曲、酒与名胜古迹、酒与诗词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1.酒文化之酒人酒事 1.1 超级酒鬼刘伶 1.2 刘邦 2. 酒与书法 王羲之:借酒乘兴,创作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3. 酒与音乐 4.酒与绘画 5. 酒与戏曲 6.酒与名胜古迹 7.酒与典故 8.酒与诗词 课外作业一题 阅读参考书目(1)《中华酒典--酒与酒文化》(黑龙江人民人民出版社)。 (2)《中国酒文化》(李争平)。 课后体会

教案教师姓名孔庆新年月_ _日星期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第二章酒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民间关于酒的起源的传说、酒的起源的现代理论、我国酒的发展和酒中之最。 教学重点酒的起源的现代理论、我国酒的发展。 教学难点酒的起源的现代理论、我国酒的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1.民间关于酒的起源的传说 1.1 上天造酒说 1.2 仪狄造酒说 1.3 猿猴造酒说 1.4 黄帝造酒说 1.5 杜康造酒说 2.酒的起源的现代理论 2.1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 2.2 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3. 我国酒的发展 4. 酒中之最 课外作业一题 阅读参考书目(1)《中华酒典--酒与酒文化》(黑龙江人民人民出版社) (2)《中国酒文化》(李争平) 课后体会 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_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 A.载道化成 B.崇德重义 C.以人为本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 A.《周易.贲》 B.《周易.艮》 C.《周易.震》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D ) A.地文 B.天文 C.人文 D.物文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 A.“易”、“道” B.儒道互补 C.儒、释、道三家并列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C ) A.中庸之道 B.阴阳五行 C.中和为美 第一章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以人为尊 B.以仁为本 C.以民为贵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BCDE ) A.长幼有序 B.父子有亲

C.夫妇有别 D.君臣有义 E.朋友有信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 ) 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4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C ) A.天人感应 B.形式逻辑 C.天人合一 D.辩证逻辑 ———————————————— 答案是辛苦整理出来的 完整版课后答案需要支付5元/门 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2414817003 ————————————————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5)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 (7)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 (7)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 (8)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 (8)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 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 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 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

第五章酒文化复习题

第五章酒文化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酒的医疗保健性主要反映在()()()和()四个方面。 2.酒文化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3.酒具有两方面的素质,即()和()。 4.酒的两面性指酒的()与()。 5.()是消积、健脾、开胃的特效酒。 6.饮用啤酒时首先要考虑()。 7.药酒分为()和()。 8.广告酒旗分三类:一是()二是()三是()。 9.酒令一词最早见于(),而饮酒行令则始于()。 二.单选题 1.()是酒文化得以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物质基础。 A喜庆 B娱乐 C健身 D激励 2.()是酒文化中深切感慨、思绪万千、寄托人世间各种情脉所在的感情元素。A寄情 B娱乐 C健身 D激励 3.()是酒常给以甘冽、和开胃的感觉 A甜味 B酸味 C苦味 D 辛味 4.()给人以麻舌、烦恼和粗糙的感觉,常与苦味同时发生。 A咸味 B涩味 C辛辣味 D酸味 E甜味 5.()常以饮用葡萄酒治疗感冒。 A美洲人 B亚洲人 C欧洲人 D澳洲人 6.酒杯的容量以()毫升为宜。 A50-100 B100-200 C200-300 D300-350 7.贵州名扬中外的“苗族飞歌”说的是酒文化的()旅游功能。 A体验功能 B娱乐功能 C审美功能 D经济功能 8.中国酒文学的早期形式是()起源于周期。 A酒赋B酒词C酒诗歌D酒戏曲 9.情调高雅的()既助兴取乐又表达了酒礼。 A酒令B酒俗C酒德D酒人 10.被誉为“中国酒文化博物馆的是”()。 A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景区B古井酒文化博览园景区 C山西杏花村汾酒工业旅游区D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三.多选题 1.酒文化的作用有()。 A健身B喜庆C娱乐D激励E寄情 2.酒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 A蒸馏酒B发酵酒C原汁酒D配制酒 3.人们习惯用()等来评价酒的味道。 A酸B甜C苦D辣E咸 4.啤酒被人们誉为()。 A液体面包B液体蛋白质C国酒D液体维生素 5.解酒的方法有()。 A牛奶醒酒法B白菜醒酒法C生梨醒酒法D萝卜醒酒法E藕酿酒法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答案

1 【单选题】(1分)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2 【单选题】(1分) 《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3 【单选题】(1分) 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4 【多选题】(1分) 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正确 第一章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正确答案是:A,B,C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正确答案是:A,B,C,D,E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正确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正确 2 【单选题】(1分) 颜渊问仁,子曰:( B )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正确 3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正确 4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 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正确 5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第五章练习 相互交融、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一、填空 1、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可以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旅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和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和北方草原旅牧文化的边际线。 3、游耕的核心要素是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和不定居的生活。 4、中央政权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管辖通常通过设官治理,统一管辖和积极推行教化来进行,有力地推动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南方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的文明进步。 5、移民政策消弭了南方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反抗,加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这个过程是双向的,如山越族南北朝时完全与汉族融为一体,而大理洱海地区的汉人则融入了白族。 6、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发生在汉唐时期,主要面向西域文化和南亚次大陆文化,主要内容是佛学本土化。这一时期兴隆昌盛的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心,使得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表现出输入—吸收—输出的文化流动,显示出中国文化系统的强劲生命力。 7、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始于明朝万历间,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中。这一次面对的是水平超过自己的欧洲(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东西文化的鲜明反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8、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西方确立的是学术传教的方针,著名人物有 利玛窦、汤若望等人。但中国人则对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感兴趣,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文化界的先进人士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加以融会贯通。 9、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在雍正以后戛然而止,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10、中国人采纳西方文化时首先接受的是"西技"、"火器历法"(耶稣会士来华),随之是制械练兵之术,进而是西攻,包括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 11、中国古代哲学对17-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如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理性宗教,而在他的心目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托尔斯泰主义的核心“勿以暴力抗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老聃“无为”思想的启迪。 二、不定项选择 1、中国三大文化类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 B 为中心,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气象恢弘的局面。 A、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B、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C、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2、下列少数民族的文化属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有 A B F G H I A、契丹 B、匈奴 C、畲族 D、黎族 E、瑶族

5-中国酒文化文档

【1】 第五章中国酒文化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汉.刘向.《战国策-魏策2》 【2】 第一节酒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其历史不晚于7000年以前但是关于酒的原始发明者则众说纷纭: 晋人江统的《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五帝不过,上溯三皇,或 云仪狄,一曰杜康。历代悠远,经载弥长。” 《吕氏春秋》:“仪狄作酒”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 一、黄酒的起源和发展 黄酒是中国独有的酿造酒。多以糯米为原料,也可以用粳米、籼米玉米等为原料,蒸熟后加入专门的酒曲和酒药,经过糖化、发酵后压榨而成,酒度一般为16°—18°。黄酒是中国最格老的饮料酒,起源何时难以考证。根据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发掘,可以证明其起源至少有四五千年历史。商朝武丁王时期(约前13世纪—前12世纪),已经创造了中国独有的边糖化、边发酵的黄酒酿造工艺。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编纂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用小米或大米酿造黄酒的方法。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朱翼中写成《北山酒经》三卷,总结了大米黄酒的酿造经验,比《齐民要术》时期的酿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福建的红曲酒

——五月红,曾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黄酒。南宋以后,绍兴黄酒的酿造逐渐发展起来,到明清两代已经畅销全国。 黄酒中的名酒有浙江绍兴黄酒,福建龙岩沉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江西九江封缸酒、山东即墨老酒、江苏老酒、无锡老廒黄酒、兰陵美酒、福建老酒等。 【5】 二、白酒的起源和发展 白酒是中国传统蒸馏酒,一以谷物及薯类等富含淀粉的作物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制成。酒度一般在40°以上。白酒起源于何时尚无可考,有源于东汉说,源于唐、宋说,也有源于元代阿拉伯人传入之说。唐代以前,中国古代文献中还没有白酒生产的记载,到唐、宋时期,白酒一词开始在诗文里大量出现。但是唐人诗文中的“白酒”并非后人理解的“烧酒”。1975年12月,河北出土了一件金世宗年间(1161—1189)的铜烧酒锅,证明中国在南宋时期已经有白酒。 【6】 中国白酒生产的历史悠久,产地辽阔。各地在长期的发展中产生了一批名酒。

中国传统文化-第五章 传统社会交往观

第五章传统社会交往观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家庭关系当中包含有:夫妻关系、夫子关系、兄弟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 同窗关系、师徒关系、 同年关系(唐代以同举进士为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同僚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 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战友关系、同乡(老乡)关系、邻里关系等等。 社会交往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的生命中占有重要成分。 第一节古人对社会交往的认识 一、社会交往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二、社会交往对国家兴亡的影响 第二节传统社会交往中的交往对象选择 一、同志为友 二、道义相规 三、甘苦与共 四、重义轻利 第三节传统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中和二、宽恕三、谦敬 四、仁爱五、诚信六、义忠 第一节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传统认识 在中国古籍中,“朋”与“友”出现得比较早。

朋的本义是货币单位。甲骨文、金文中的朋字,正像两挂贝的形状,其本义即指贝两挂,后用作货币计量单位。 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诗经?¤菁菁者莪》 后来引申为同学。 同学曰朋。--许慎《说文解字》 古文字的友字,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表示握手友好。后来引申为志同道合的人。 “同志为友。”--许慎《说文解字》 朋友一词最早应该是出现在《诗经·大雅·抑》里面,“惠于朋友,庶民小子”。这里的朋友表示官员同僚的意思。 到了稍晚的《论语》里面,则出现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说明这两个单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词组,其意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朋友,意思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 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朋友关系,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孟子即将朋友关系视为“五伦”之一。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中庸》把“朋友之交”列为“五达道”之一,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白虎通》则将朋友列为“六纪”之一。 (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 一、社会交往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友也者,助也。 明乎朋友之道者,交相助而后济。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书本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