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近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世界近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世界近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世界近代史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推动了英国圈地运动和中欧农奴制再版,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3、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

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6、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1599-1658年),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新贵族的代表人物,独立派领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缔造者。内战中,先后率勇士军和新模范军取得马斯顿草原战役和纳西比战役的胜利,1648年,清洗了国会中长老派势力,1649年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运动;远征爱尔兰,镇压人民起义,掠夺爱尔兰土地;平定苏格兰王党叛乱。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就任“护国主”。为向外扩张和争夺殖民地,发动与荷兰的战争。

7、平等派——

平等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了城乡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的利益。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由于对长老会派的排他性政策不满而形成。领导人是李尔本,其政治纲领是“人民公约”,在政治上主张主权在民,建立一院制的民主共和国,实行普选;在社会经济上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取消垄断专利公司,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峰。1649年,平等派运动遭到克伦威尔的残酷镇压最后失败。

8、“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1687和1688年詹姆斯二世先后两次发布“宽容宣言”,试图恢复天主教和封建专制,残酷迫害清教徒,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到英国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1688年11月威廉率军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威廉即英国王位,称威廉三世。这就是1688年政变,因其没有流血,故史称“光荣革命”。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通过《权利法案》,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9、尼德兰革命——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年)。16世纪的尼德兰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宗主国西班牙在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奴役专制,严重地阻碍了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加尔文教会不断兴起,阶级结构的变化,激起了尼德兰民族意识的觉醒。1566年8月11日,弗兰德尔爆发了由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参加的破坏圣像运动的

起义,揭开了尼德兰革命的序幕。1572年北方诸省举行大起义。8月,威廉(奥伦治的)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的布鲁塞尔也爆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构。1576年11月,南北各省代表缔结《根特协定》,恢复了尼德兰的统一。以荷兰为首的北方各省和南方的部分城市于1579年1月23日结成乌特勒支同盟,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1581年7月26日,奥兰治亲王宣布废除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荷兰。1648年,荷兰独立得到国际承认。

10、新贵族——

新贵族是1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15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传统贵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这些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1、至尊法案——

1534年3月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为加强王权,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支柱,亨利八世改革教会。1533年,他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内容是: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可以任命教会的各种教职,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来审判教徒,镇压“异端”,改革教会,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改革后的教会称为英国国教。国教成为都铎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

12、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主,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13、君主立宪制——

亦称有限君主制。指以君主(国王、皇帝)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限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其形式又可分为议会制和二元制两种。前者,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如现在的英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后者,君主任命对他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归议会行使,但君主有否决权,如1871

至1918年的德国。

14、《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在人权方面,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最高权力来自于国民,即主权在民原则。宣言将平等也列为人的自然权利,公民在法律、担任公职、负担纳税义务等方面是平等的。在法治方面《人权宣言》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国民的公共意志应是立法的根本依据。法律保护人的自由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言明确规定,必须实行分权原则,以防止政府的专横与渎职。《人权宣言》所确立的这些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八九年原则”。它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宣言第一次把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对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启发人民革命意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5、制宪议会——

法国大革命初期革命的领导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起主要作用的是君主立宪派,在君主立宪派领导下,制宪议会运用立法手段对法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包括从根本原则上废除封建制度,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八月法令;体现“八九年原则”,作为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人权宣言》;改造旧国家政治体制和特权等级,废除封建行限制、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系列法令;通过全面体现“八九年原则”的《1791年宪法》。制宪议会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功不可没。

16、网球场宣誓——

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封闭了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即在会场附近的网球场集会,在国民议会主席巴伊的带领下,全体与会代表庄严宣誓:“非待宪法建立并在坚实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决不解散”,这就是著名的网球场宣誓。

17、八月法令——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狩猎、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18、1793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通过的共和制宪法,亦称共和元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的共和制宪法。1793年6月24日由国民公会通过。宪法前言是新《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由罗伯斯比尔主持制定,比1789年通过的宣言更突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宪法规定:法兰西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凡年满

21岁的法国男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掌握,行政权属于对议会负责的行政会议,司法权由高等法院行使,法官选举产生;人民有平等、自由、安全、财产、信仰、出版、请愿、结社、受教育和公共救助的权利。宪法于7月经全民投票通过。鉴于当时法国的形势,在罗伯斯比尔坚持下,宪法始终未曾实施。

19、1791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初期通过的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由制宪议会于1789年7月着手制定,1791年9月生效。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宪法宣布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体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世袭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公民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宪法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只有积极公民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791年宪法是基本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20、雅各宾俱乐部——

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前身为布列塔尼俱乐部,正式名称为“宪法之友社”,因常在圣奥诺雷街雅各宾修道院开会议事,故更名雅各宾俱乐部。参加者有自由派贵族、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在大革命进程中,该政治组织经历了几次分化和改组。1791年7月,君主立宪派退出另组斐扬俱乐部;1792年10月10日,布里索和其他吉伦特派分子被开除或相继退出。此后,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山岳派领导该俱乐部,成为雅各宾专政重要支柱,对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俱乐部被封闭。

21、山岳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22、奥斯特利茨战役——

又称“三皇之战”。1805年拿破仑一世击败俄、奥联军的战役。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后,拿破仑采取各个击破战术,于1805年8月率军迎击俄奥联军。10月,取得乌尔姆战役胜利,11月13日占领维也纳。12月2日,拿破仑率7.3万法军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一世率领的8.7万俄奥联军在奥斯特

利茨会战。拿破仑采取欲擒故纵,诱敌分兵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适时给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歼敌3万,俄军将领库图佐夫负伤,而法军仅损失9千,大获全胜。该役迫使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普莱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

23、大陆封锁体系——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24、《教务专约》——

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与教皇庇护七世签订的宗教专约,又称《政教协议》。拿破仑为取得天主教廷的支持,结束法国宗教分裂的局面,派人与教皇谈判,于1801年7月达成协议,1802年经立法院批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为:法国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但并非法国国教;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并由教皇授职,必须宣誓效忠第一执政和政府;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得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拿破仑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条款。这样,拿破仑缓和了与天主教势力的矛盾,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府的工具。

25、雾月政变——

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政变后颁布《共和八年宪法》,成立由拿破仑为第一执政的执政府,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社会,顺应了人民群众克服混乱和巩固大革命成果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6、《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又名《法国民法典》。在拿破仑亲自参与和主持下, 1804年3月21日正式颁布《法兰西民法典》,1807年更名为《拿破仑法典》。其内容有:肯定资本主义所有制,保护一切私有财产;把公民平等的原则固定下来,规定一切人都平等的享有民事权利;明确规定了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拿破仑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它肯定了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所取得的成果,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对后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往往以这部法典为蓝本。

27、《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纲领性文件。由杰斐逊起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宣言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思想,谴责英国对北美的殖

民统治,宣告北美独立。宣言体现了平等、自然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人民革命权利等作为新生国家立国理论基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

28、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10月,大陆军和民兵将孤军深入的5000英军包围在萨拉托加。英军将领柏高英多次企图突围,均未得逞,被迫于10月17日向美国的盖茨将军投降。史称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9、《联邦宪法》——

1787年5-9月独立十三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9月17日制定出该宪法。它体现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它是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使美国真正成为统一的国家,它所创立的总统制共和政体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重要模式之一,有很大的国际影响。

30、大陆会议——

英属北美殖地人民的代表会议和权力机构。为了在反英斗争中协调行动,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了由12个殖民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陈情书》,制定了《权利法案》,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号召抵制英贷,同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等。会议并未提出独立主张,只是向英王递交了请愿书。列克星顿战役后,5月10日召开了13个殖民地代表参加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武装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从此成为国家政权机构。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生效,大陆会议为邦联国会取代。

31、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和夺取北方战争的胜利而推行的改革。在军事方面,彼得创建新军,实行义务征兵制。经济上他鼓励工业发展;推行重商主义;聘请外国技术专家,派遣留学生去西欧学习。政治上,参照西方的模式进行行政改革。文化教育上,仿照西方的模式开办近代学校,翻译大量科技书籍,并简化了俄文字母,使用阿拉伯数字;采用公历,创办科学院,兴办报纸等;采用西方生活方式。彼得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最后在北方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但彼得的现代化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实业为目标的,它没有也从来不想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

32、七年战争——

1756-1763年以英、普同盟和法、奥、俄同盟两大集团在欧洲和海外进行

的争霸战争。起因是英法争夺殖民地和商业霸权以及普奥争夺西里西亚。战争在欧洲和海外同时进行。在欧洲大陆普鲁士对奥、俄、法的战争以普鲁士取得对奥战争胜利而结束,普鲁士从奥地利手中夺得西里西亚,成为欧洲强国。英法之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海上、北美和印度,法国遭受失败。双方签订《巴黎和约》,法国丧失了在北美和印度的大批殖民地,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3、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进行的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主战场在德意志。一方为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受到荷、英、俄等国支持。另一方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受教皇和波兰支持。实际上双方都是出于扩大权力和领土的需要。1618年5月发生在捷克的“掷出窗外事件”是战争开端,战争分为捷克、丹麦、瑞典、法国等不同阶段持续进行。1848年双方缔结《威斯特发里亚和约》,战争以天主教诸侯国一方的失败而告结束。战争使德意志遭受空前浩劫,人民饱受灾难,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的分裂。

34、北方战争——

1700—1721年彼得一世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而发动的战争。1700年8月,俄国正式向瑞典宣战,北方战争爆发。战争初期阶段,因俄国经济、军事的落后,俄军惨遭失败。彼得一世推行改革,国力增强。1709年,瑞典军队包围了波尔塔瓦,双方展开激战,瑞军遭到沉重打击,威震全欧的强国瑞典从此一蹶不振,1714年,俄国在芬兰的汉果乌得击败了瑞典大型舰队。此后,俄国又通过一系列的战役重创瑞典。1721年,俄瑞双方签订了尼斯塔德和约,确保俄国可以自由出入波罗的海,从而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为一个濒临海洋的欧洲强国。

35、重商主义——

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中心内容是: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鼓励商品出超与货币入超。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36、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君主组成的反动同盟。维也纳会议后,为维护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巩固列强在会议上获得的成果,在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倡议下,于1815年9月26日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目的是镇压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维护维也纳会议的体系。“神圣同盟”是反动的,它曾策划和组织对意大利、西班牙革命的武装干涉,但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及列强内部矛盾的激化,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同盟实际上已经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后,神圣同盟最后破产。

37、俾斯麦——

(1815——1898年)普鲁士首相和德意志帝国首相。出身于勃兰登堡贵族世家,是普鲁士政坛强硬派代表,先后任驻俄、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推行“铁血政策”,强制进行军事改革,领导了德意志统一运动,统一后出任德意志帝国首相,推行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帝国统一和促进帝国发展的内外政策。促进了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38、普法战争——

1870年7月-1871年5月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争霸欧洲的战争。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普鲁士王国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屡败,9月1日色当决战,法军战败。4日巴黎发生革命,推翻第二帝国。1871年 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即德意志皇帝位。28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投降。5月10日法德正式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战争结束。条约规定: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之大部给德国;法国赔偿50亿法郎,在赔款付清之前,德军留驻巴黎及法国北部诸省,占领军费由法国负担。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德意志实现统一,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39、铁血政策——

所谓铁血政策就是指暴力政策、战争政策,普鲁士王国宰相俾斯麦提出。1862年9月30日,他在议会预算委员会上答复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要求时说,“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要寄希望于其强权。……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问题须靠铁和血来解决”。故有“铁血政策”之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在消除封建割据势力,促进德意志统一以及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克里木战争——

(1853 -1856年)是俄国与英法之间为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而进行的战争。1850年开始的“圣地争端”成为列强间争夺的导火线,1853年10月俄土战争开始,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落后的农奴制俄国遭到了失败。1856年3月双方签定了《巴黎和约》俄国丧失了在黑海和近东的许多特权。俄国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使一切矛盾表面化和尖锐化,从而推动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41、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是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越过阿巴拉契山脉向西部移民垦殖过程,是大规模的、群众性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运动。是领土扩张的前奏、动因和结果,比领土扩张内容更丰富。具有群众性、商品性、流动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广大群众是西进运动的主体,故其主流是人民群众开发西部经济,本质上是美国资本主义向广度发展的运动。

42、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年)生于肯塔基州一个农民家庭。曾任伊利诺斯州立法会议和联邦众议院议员。他反对奴隶制度,但反对立即废除奴隶制度,

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扩张。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林肯当选总统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内战初期,林肯坚持消除叛乱、维护联邦统一的目标,拒绝解放黑奴,联邦军队失利。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在群众的巨大压力下,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林肯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民主措施,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1862年9月发布《解放宣言》。这些措施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参战热情,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1864年林肯再次当选为总统。1865年,北方军队获得胜利,奴隶主美国恢复统一。几天后林肯被刺身亡。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作为伟大的奴隶解放者和民主主义者而被载入史册。

43、美国内战——

即美国南北战争。独立后,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种植园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南北政治、经济对立日趋严重。1860年11月,北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林肯当选总统,激起了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不满,在1861年初发动了11州叛乱,并在南部建立了政府,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战争初期,南方军队由于准备充分,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1862年林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民主措施,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后北方转入反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胜利。1865年4月3日攻占了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4月9日,南方投降,内战结束。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联邦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4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内战中美国政府颁布的解放黑奴的宣言。1862年9月22日林肯在内阁会议上首次宣读,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规定自该日起所有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均被视为自由人,可应召参加联邦军队。这一宣言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给奴隶制以巨大打击,使内战的局势向有利于北方的方向发展。局限是黑人只获得人身自由,而无政治和经济权利,未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的奴隶未获解放。

45、《宅地法》——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2年5月20日林肯政府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任何未参加过南方叛乱的男子或妇女,凡为一家之主或年龄在21岁以上者,不论其为美国公民或已经请求入籍而尚未被批准的移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就可成为土地的主人。还允许私人廉价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共土地。该法的颁布,加速西部土地的开发和人口的西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在鼓舞农民参加反对南方奴隶主的战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46、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年度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原则,史称门罗主义。主要内容是: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在美洲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不参加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欧洲列强不得干涉美洲国家的事务,不得把

“美洲大陆业已获得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并不得将欧洲政治制度移植到美洲,否则就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门罗主义在客观上有抵制欧洲列强侵略拉丁美洲的作用,但也暴露了美国有独立控制拉丁美洲的野心。

47、明治维新——

19世纪后半期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时值明治天皇在位,故名。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产主义因素的增长、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日本封建统治危机四伏。1854年日本被迫开港后,西南强藩下级武士中的改革派掀起尊王攘夷运动,后转为倒幕运动,经戊辰战争,最终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明治政府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地税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殖民地化的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8、幕藩体制——

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称“幕藩体制”。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全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各领主的土地均按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须交地租,履行各种封建义务。幕府对农民实行登记制度,在政治思想上进行严格控制。

49、废藩置县——

日本明治维新时,政府实行的一系列重要的资产阶级改革措施之一。为了清除封建割据,加强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869年6日实行“版籍奉还”, 1871年7月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全国原620多个藩地,改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县知事,并免去所有旧藩知事,将其移居东京,继续领受俸禄。这项措施的推行使日本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50、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在19世纪70—80年代推行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具体内容有:教育改革,新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

式。

二、问答题

1、试述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影响

首先,新航路的开辟,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实现,结束了新旧大陆互相隔绝的封闭状态,使各大洲连为一体,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

其次,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亚洲、非洲和美洲开始沦为西欧各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亚、非、美洲各国的独立发展进程被打断,陷入了贫困和落后的深渊。

再次,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的开始,引起世界贸易的重大变化,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最后,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使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与市场有联系的贵族牟取了暴利,积累了巨额资本,它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技术准备。

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即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对黄金的渴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为工业品寻找新的市场。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三条通道都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被阻断。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同时随着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张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

第二,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以博爱人类为教旨,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侵,即是以武力扩张基督教信仰的反映。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存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之想。

第三,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航海技术得以改进:西欧能制造适于远航的大船;罗盘和占星仪广泛使用于航海;人们相信地圆说。而且海上武器和战术也有很大进步,商业上复式薄记,银行和信贷业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等,给西欧商业带来了活力,从而加强了西欧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力量。

3、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第一,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起了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

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二,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三、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并为17、18世纪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推动了近代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试述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

(1)哥白尼第一个向“地球中心说”和教会权威挑战。1540年他写成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本身也在以地轴为中心自转。这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获得解放的标志,从此自然科学独立地迅速地发展起来。

(2)布鲁诺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1584年出版《论无限、宇宙和众多世界》指出,宇宙是无边际的,因而没有中心,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太阳系一样的天体,宇宙是物质的、统一的、永恒的,有自己的规律。地球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3)伽利略是意大利杰出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1609年,他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颗卫星,注意到金星有盈亏现象,太阳上有黑子,银河是由无数发光的恒星所组成。这些成果直接间接地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4)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凯普勒的发现,突破了哥白尼学说的圆形轨道的传统观念,并把它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5、试述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在法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启蒙思想家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向社会各界广泛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为大革命作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

其次,启蒙运动超出国界,跨越时代,成为各国先进人士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国启蒙运动提出的新思想直接推动并深刻影响了俄国、德国等封建大国中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这些国家反封建的文学革命和哲学革命。对美国独立战争的

影响更是十分明显,北美《独立宣言》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就是卢梭思想的法律化。

第三,法国启蒙思想是资产阶级精神文明的顶峰,同时也为人类精神文明建立了丰碑,为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6、路德“唯信称义”与加尔文“预定论”的关系与区别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是新教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均主张信仰得救,简化教会组织和礼仪等。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尔文就是在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转到新教立场,接受了路德的革新的政治思想。但加尔文与路德相比更为激进,具有以下特点:

①加尔文预定论是适应资产阶级需要而产生的。它进一步打破封建神学的禁锢,扫清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创立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辩护。

②预定论把神学应用和服务于现实世界,重点在于改造社会,这是它不同于路德的“唯信称义”说的一个根本特点。

③加尔文预定论与路德的唯信称义说不同的另一特点是它鼓励与依靠“选民”们自己去奋斗以实现其政治、经济主张;路德的唯信称义说的宗教思想则是依靠封建诸侯的力量实现各项改革。

④影响有所不同,加尔文的预定论不仅反映了一般资产阶级的要求,而是更集中地代表了资产阶级中最富雄心、锐意进取、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获得成就的一批资产阶级的愿望。成为资产阶级中最激进的先进部分的锐利武器。

7、试述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尼德兰革命是以反对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为表现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革命以加尔文教为旗帜,以城市平民和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2)由于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资产阶级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软弱性和动摇性,致使尼德兰革命只在北方取得胜利,南方仍处于西班牙统治之下。

(3)联省共和国的政权完全由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彻底摧毁,农民没有分到土地,对工业资本的发展也起了限制作用。

8、试述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有三个特点:

(1)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进行反封建斗争。法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毫无权利,经济上受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第三等级中的城市平民和农民只纳税,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资产阶级利用群众反封建的要求,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以受苦阶层的人民的代表的姿态出现,和人民结成联盟。

(2)法国大革命完全抛开了宗教外衣,在公开的政治路线上作战。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反对王权,提倡自然科学、无神论,打

击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不少领导人或是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或是启蒙思想家的信徒。因此,革命完全抛弃了宗教外衣,以理性、自由、平等作为斗争的旗帜。

(3)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它象一把大扫帚,把封建时代的垃圾作了彻底的铲除。它消灭了封建贵族、废除了封建特权及农民的一切封建义务。铲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法规,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

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一般民主原则,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体系,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制度,宣告了欧洲范围内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范围的反封建斗争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开辟了资本主义广泛发展的时期。

(4)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民主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试论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民群众发动得充分并广泛参加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为:

1789年7月14日起义,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取得了革命的第一次胜利,揭开了法国革命的序幕。

1792年8月10日,在反对封建君主武装干涉和国内革命危机下,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把革命推向了新阶段。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建立了共和国。

当吉伦特派不能领导革命前进时,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建立了雅各宾派专政,把革命推向了最高峰。在雅各宾派时期,人民群众促使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满足群众要求,真正建立起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盟,并借此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

上述事实表明,法国人民群众在革命发展的每一关键时刻,都战胜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把革命引向深入。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充分显示了主力军的决定性作用,成为资产阶级赖以依靠的不可缺少的力量,这是法国大革命的一大特点。

10、分析《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中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精神是提倡人权和法治。

内容:在人权方面,宣布天赋权利原则,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权利来自国民,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在法治方面,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保护公民的言论、出版、信仰等自由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宣言还规定实行分权原则以防止暴政。

意义:《人权宣言》宣告了封建特权等级统治的终结和新兴资产阶级统治的开始,

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第一次把启蒙运动所阐明的思想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这些原则就是所谓的“八九年原则”,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对于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进一步启发人民革命意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1、述评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议会改造封建制度的主要政策

巴黎革命胜利后,制宪议会在君主立宪派领导下,运用立法手段对法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确立了反映大革命基本成果的“1789年原则”。(1)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独体所有制,是改造国家的重要一步;(2)通过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确立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法治以及分权等重要原则,这些就是通常所说的“八九年原则”,它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到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3)制宪议会还通过了一系列改造旧国家政治体制、特权等级以及废除种种封建行限制,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旧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造,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4)制定并通过《1789年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发布的所有法令,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体制,体现了三全分理原则。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12、简述《独立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第一部分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阐明了美国作为新生国家立国理论基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平等原则,自然权利学说,人民主权学说,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第二部分列举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说明这种压迫就是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三部分北美人民应该推翻英国国王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

意义:《独立宣言》是美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独立战争的革命性质;它是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反英独立战争的一面旗帜,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3、分析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

对内政策:

1、加强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取消地方自治机构,代之以行政长官制度,把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在中央建立以拿破仑为首的国务会议,权力集中于拿破仑之手。恢复天主教,使教权从属于政权。建立一支由拿破仑严密控制的军队。

2、以较灵活的策略对付各种反对力量。严厉镇压雅各宾派残余势力,对王党分子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政策。

3、改革财政和振兴经济。整顿和加强财政机构。改革税收制度,推动金融业的繁荣。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类似重商主义的政策。

4、制订《拿破仑法典》,以法律形式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对外政策:

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击退欧洲各国对法国革命的干涉,保护法国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确定的外交方针是:稳住普鲁士的中立地位,争取俄国退出反法同盟,全力摧毁奥军,然后集中力量打击英国。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以武力解决问题。拿破仑连年征战,连续粉碎了第二、三、四次反法同盟,1807年与俄国签署了《提尔西特和约》。此后,拿破仑战争失去了反干涉的性质,基本上变成了掠夺性的争霸战争。

14、列举拿破仑对第二-五次反法同盟的战争

15、试分析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1、相同点:

(1)同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都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2)革命的主力军都是人民群众。(3)革命的结果都是以新的资本主义制度代替了旧的封建专制制度。

2、不同点: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则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披着宗教的外衣掩护下进行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完全抛弃了宗教外衣,在公开的政治路线上同敌人斗争。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保守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是一次比较民主,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经济上,英国不仅保留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政治上,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联合专政。法国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建立了共和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完全统治。

16、如何评价美国《联邦宪法》

(1)它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性政府,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保卫国家的安全。(2)

作为美国资产阶级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用法律形式巩固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成果。(3)它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一个伟大创举,为世界各国宪法提供了一个重要蓝本。

17、分析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同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获得了成功,并成为后来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榜样。但他们各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美国革命与英法不同。由于革命前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美国革命肩负着对外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对内扫除封建残余和进行民主改革的双重任务。

第二,英国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法国和美国革命后则建立了共和国。

第三,法国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英国则以圈地运动的方式将农民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力,美国没有以民主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第四,英国革命是在宗教旗帜下进行的,而法国和美国则以启蒙思想为指导公开向敌人宣战。

第五,由于革命前社会矛盾的激化程度不同,各国所面临的革命任务和封建势力的强弱不同,对人民群众的依赖程度不同,因而革命的深度不同。

18、如何评价林肯?

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坚持根据宪法原则,以消除叛乱,维护联邦统一为目标。在人民群众推动下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颁布《宅地法》,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激发了广大农民参战的积极性。同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奴宣言》。正式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瓦解了南方军队的战斗力,使北方有了雄厚的兵源。这两项措施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前线节节胜利,林肯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1864年他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林肯是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家。他顺应历史潮流,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用革命的手段战胜了南方奴隶主的叛乱,维护了联邦国家的统一,完成了独立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历史任务。斩断了南方奴隶主在经济和政治上对英国的依附关系,使美国经济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奴隶制的废除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使美国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19、如何评价美国内战?

内战是北方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与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战争过程中,在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林肯于1862年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很快扭转了战争的局面,北方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两项措施不仅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而且用民主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黑人奴隶问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美国在19世纪末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强国。内战时期林肯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措施,充分显示出内战的

进步性,所以说,美国内战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继续,它完成了独立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历史任务,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0、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相同: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都获得了成功,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了民主化进程。

不同:①革命的任务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发生在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任务,即对外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发展资本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南北战争的任务是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加快资本主义发展,所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国内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这是调节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而爆发的。②革命对象和形式不同,前者属民族解放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后者为内战,反对南方奴隶主和黑奴制度。③领导力量和动力不同,前者以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领导,以农民阶级为主力;后者以北方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以工人为主力,农民黑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④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不同,前者没有解决西部的土地问题;后者用革命的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1、试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是近代国际关系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首先和约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沉重打击了哈布斯堡家族,德意志的分裂进一步加深神圣罗马帝国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和约划定了欧洲各主权国家的边界,确认了“国家主权”原则和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和约确立了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为国际关系中应共同遵守的准则;重申了“教随国定”原则,承认天主教与新教享有同等权利,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把国际法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力的促进了近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是近代国际关系史和近代欧洲外交史的开端。

22、试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

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领域和社会两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生产领域的变化表现为:

第一,工业革命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技术革命。生产技术的革新,大机器的使用空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英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的飞跃促成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世界工业和贸易垄断地位的确立。

第二,形成了工厂制度,极大地改变了生产面貌,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取得统治地位。

第三,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一系列的工业中心拔地而起,传统的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工业文明为主的社会。城市文明把乡村文明排挤到次要地位。

第四,导致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过渡。

工业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首先,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社会后果,就是形成了两个新的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压迫下,无产阶级逐步觉醒,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其次,引起了观念的巨大变革。工业化、城市化导致人们的道德观、伦理观、婚姻家庭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3、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政治前提。(2)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奴隶贸易、国债和税收制度等手段原始积累了雄厚资本,这是其经济前提。(3)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技术前提。(4)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及其需求的刺激,也是其重要条件。

24、试述德国统一的历史影响

德意志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状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德国迅速成为欧洲和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统一的完成也为德国工人阶级创造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统一后的德意志继承了普鲁士君主制度、官僚警察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客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得以保存,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25、分析俾斯麦外交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

在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过程中,普鲁士的“铁血宰相”兼外长俾斯麦,洞察欧洲国际关系和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把握时机,机动灵活、充分利用欧洲大国的矛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外交政策对德国的统一发挥了重大作用。俾斯麦认为,德国统一的大敌是法国,但在德国力量还不足于与法国决战时,德国必须争取俄国的中立。对英国,俾斯麦认为不期望它积极支持德国反对法国,但希望英国同意一个强大的德国取代奥地利,由此与英国应维持一种伯拉图式的友好。1863年第一次王朝战争中,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孤立主要对手,俾斯麦以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为代价,换取了俄国的中立,并利用奥地利害怕普鲁士过于强大和趁火打劫的企图,同奥地利暂时结成联盟,共同对丹麦进行战争。在普奥战争中,俾斯麦再次争取了欧洲其它各国采取中立立场,使俾斯麦获得第二次王朝战争的胜利。与法国的战争是德国统一中的主要步骤。为了使战争达到预期目的,他采取了多种手段加深美法之间的矛盾和离间一度协调的法俄关系,并利用适当的时机,将战争责任推给了对方,他自己则扛起民族自卫的大旗号召德意志人奋起抗击,从而使普鲁士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就打败了法国,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26、如何评价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所谓铁血政策就是指暴力政策、战争政策,它是俾斯麦根据德国当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统一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铁血政策是完成德国民族统一大业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3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 世界近代史是每年考研的重点,暑假快结束了大家复习后肯定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掌握了或者顾忌到,我给大家出了 3套世界近代的模拟题,希望大家利用它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世界近代史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革命前的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入到______________去。 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____________,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1748年,__________发表了积27年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 4、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爆发了____________。 5、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法国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召开了 ______________。 6、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史称__________。 7、1795年10月3日,为了镇压王党BD,巴拉斯启用了年轻的__________。 8、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列宁称之为__________,以区别于“普鲁士式道路”。 9、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________的帷幕。 10、丑恶揭发运动的先驱者是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1603年______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即英国王位,是为詹姆斯一世。 A 玛丽 B 安娜 C维多利亚 D伊丽莎白 2、路易十四任命__________为财政总监,在他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

A黎塞留 B马萨林 C科尔伯 D魁奈 3、法国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掌握政权的政治派别是___________。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山岳派 4、1831年马志尼创建了_____________。 A烧炭党B民意党C青年意大利党D自由解放社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____________。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6、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改组__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同盟。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正义者同盟 C国际工人协会D自由同盟 7、倒幕运动中,__________在长州组织了第一支草莽武装——奇兵队。 A西乡隆盛B大久保利通 C木户孝允D高杉晋作 8、____________表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发展为武装冲突,马克思称这一事件为美国内战的开始。 A密苏里妥协案B1850年妥协案 C德累德.斯考特判决案D堪萨斯内战 9、资本主义正式进入垄断阶段是在__________。 A19世纪中叶B20世纪 C19世纪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近代亚洲的第一部宪法是____________。 A印度宪法B菲律宾宪法C明治宪法D日本宪法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尔雅】2016年上半年 20世纪世界史课后习题答案

20世纪世界史导言(一)已完成 1 影响学习的三大要素不包括()。 A、捷径 B、智力 C、态度 D、方法 我的答案:A 2 复旦大学校训出自()。 A、《孟子》 B、《庄子》 C、《老子》 D、《论语》 我的答案:D 3 学习方法要注重的“三基本”不包括()。 A、基本理论 B、基本素质 C、基本知识 D、基本技能 我的答案:B 4 《大众哲学》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李嘉诚 C、艾思奇 D、马克思 我的答案:C 5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共有21本。()我的答案:× 6 兴趣和功利是影响态度的关键因素。() 我的答案:√ 20世纪世界史导言(二)已完成 1 下面关于“株式会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是股份公司 B、来源于中文 C、是一家休闲会所 D、是一家福利机构 我的答案:A

2 下面哪一位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A、康有为 B、孙中山 C、蒋介石 D、李大钊 我的答案:B 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出者是下面哪一位:() A、孙中山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我的答案:D 4 下面哪一项不是外来语:() A、德莫克拉西赛恩斯 B、可口可乐 C、老子 D、奔驰 我的答案:C 5 《菊花与刀》一书是作者采用推理的方式来完成的。()我的答案:× 20世纪世界史导言(三)已完成 1 长时段理论是下面哪一学派的理论:() A、年鉴学派 B、辩证学派 C、维新学派 D、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A 2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是下面哪一位的观点:() A、罗素 B、马克思 C、康德 D、克罗齐 我的答案:D 3 《俄国与欧洲》一书中将世界划分为多少个文明区域:() A、13.0 B、12.0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世界近代史作业册答案

世界近代史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一~三章) 一、选择(包括单选和多选): 1.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ABC )。 A.圈地运动B.海外掠夺C.殖民侵略D.收取地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这种宗教在英国被称为( D )。 A.天主教B.国教C.卡尔文教D.清教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 D )。 A.封建专制B.民主共和制C.护国政治D.君主立宪制 4.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D )。 A.文艺复兴B.地理大发现C.尼德兰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美国的国家独立日是( A )。 A.1776年7月4日B.1776年8月5日 C.1778年10月17日D.1781年3月10日 6.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 )。 A.1787年宪法B.人权法案C.1791年宪法D.1793年宪法 7.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在取得独立的国家中只有( A )保存了帝制。 A.巴西B.墨西哥C.阿根廷D.秘鲁 8.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是( AB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狄德罗D.卢梭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 A.热月政变 B.雾月政变 C.葡月政变 D.果月政变 10.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是( B )。 A.尼德兰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北美独立战争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名词解释: 1.清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清教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运动。英国革命前,国教在宗教上占主导地位,国教完全是国王封建统治的工具和精神支柱。16世纪60年代卡尔文教传入英国,被称为“清教”,其教义适应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需要,因此受到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欢迎,成为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武器。清教起到了动员和组织革命力量的作用。 2.多洛雷斯的呼声:1810年9月16日,在墨西哥多洛雷斯镇响起了教堂的钟声。该镇主管神甫易达尔格号召群众起义,聚集在教堂门前的群众高喊“处死西班牙人!”、“独立万岁!”的口号。这就是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的呼声”。从此开始了西班牙总督区德独立战争。 3.雾月政变:热月政变后上台的督政府对国内外面临的敌人束手无策,大资产阶级迫切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一)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最先在()兴起,它以()为指导思想。 2“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他的代表作是() 3达.芬奇的代表作是(), 4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进行了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5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的兴起。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领导的“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 4 1649年,()被推上了断头台,英国宣布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 5 1660年流亡国外的()被扶上了王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6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了(),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7为了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这标志着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它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8 ()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三美国独立战争 1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775年的()。 3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为“大陆军”的总司令。 4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1777年的()大捷。 5北美独立战争的嬴得了()的国际援助。 6 1783年英美签订了《》,英国承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 7北美的独立战争,它是以()运动形式出现的()革命。 8美国的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由各州组成的()制国家。 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2 1789年7月14日,攻占()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3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成为反封建的旗帜,此文件的实质是维护()利益。 4 1793年法王()被送上断头台。 5以()为首的雅各宾派由于采取了严厉的革命措施,一度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6 1799年,拿破仑发动()执掌了国家政权。 7 1804年,拿破仑废除共和制,建立了()实行军事独裁。 8 1812年拿破仑远征()失败,开始衰亡,1815年他与反法联军在()决战,法军一败涂地,拿破化帝国彻底崩溃。五欧洲的殖民扩张 1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和(),17世纪以后英国成为最大的奴隶贩子。 2在殖民争霸中,18世纪英国成了海上霸主,19世纪形成了()帝国。 3英国凭借()对印度进行掠夺,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了()的殖民地。 4在印度,()领导的起义军,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5被称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的是()。 六工业革命 1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国的()开始。

《世界现代史》作业习题.

《世界现代史》作业习题 1试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动因。 2列宁“四月提纲”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简述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采取的主要政治经济措施及其意义。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性质,并予评价。 5试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动因、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6试析苏联实行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经验教训。 7简评20年代末反布哈林斗争的实质和教训。 8试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初期发生严重偏差的原因和教训。 9试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和历史地位。 10综述一次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的历史背景。 11略论两次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12简述印度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过程及失败原因。 13如何评价甘地和甘地主义? 14简述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进程、性质和意义。 15如何评价凯末尔主义? 16简述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的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17试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其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8试析一战后结束初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失败原因。 19从德国魏玛政府的内外政策分析改良主义工人政党的历史作用。 20试析早期法西斯运动的性质。 21试析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和内在矛盾。 22简述美国柯立芝繁荣的前提、进程和主要表现。 23简述20年代英、日、法、德、意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24试析各国左翼政府的内外政策。 25试析鲁尔事件、道威斯计划和洛加诺公约对欧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26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特点。 27试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28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29简析日本法西斯专政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0试论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原因。 31简析德国纳粹独裁体制的形成。 32概述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33简述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的过程。 34简述苏联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和成果。 35试述美国的中立政策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36从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与张伯伦的绥靖战略之间的重合与矛盾,分析慕尼黑会议和捷克斯洛伐克沦亡前后英德关系的变化。 37试析慕尼黑会议前后欧洲战略格局的变化。 38简述1939年欧洲局势的特点及在外交舞台上的四种谈判 39简述大战前期德意日侵略欧亚非各国和太平洋地区的主要过程。 40分析波兰沦亡、法国败降和苏美参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41分析法国败降前后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25分) 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A.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开辟了新航路B.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 C.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国际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3、下列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两重性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下列事件中,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文艺复兴②启蒙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三角贸易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观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A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B.B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C.C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该示意图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曲折性与反复性 6.下列有关《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具有历史进步性 C.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都反对封建专制 7.下列属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专制王权同议会矛盾斗争尖锐 D.殖民压迫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列历史文献中,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发的法律文件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权利法案》③《法典》④《土地法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9、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0、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11、2013年3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逝世,让拉美痛失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大约两个世纪前,拉 美地区也曾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2、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火车机车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珍妮纺纱机④飞梭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3、从1880年到1914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大题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 第四章美国独立战争 2.《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基本内容:《独立宣言》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宣称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权力的政府; 第二部分列举了英王乔治三世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事实,并且宣称这侵犯了北美人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部分号召人民推翻英王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北美应该独立,这是宣言的中心思想。 宣言体现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第一,关于平等的理论,第二,自然权利学说,第三,人民主权学说第四,人民革命权力的理论 意义:《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方式肯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开始了把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付诸实践的进程,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争取独立的旗帜。在他的激励下,人民斗志昂扬的走向战场,为实现独立的伟大目标而奋斗。他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诞生,后来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 5、《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如何? 目的:战后,特别是谢斯起义之后,人民群众运动不断高涨,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一遍偿还公债,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秩序和镇压人民反抗,有权利征税及调整对外贸易与洲际贸易,从而保障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避免独裁者的产生 内容:美国宪法确认了某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包括:(1)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这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 (2)有限政府原则。它与法治原则相联系,即联邦政府的权利要受法律限制,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 (3)代议政府原则,它与人民主权原则相联系。联邦宪法序言中显示出美国人民是宪法的制定者,但必须通过选派代表管理国家。 美国宪法显现的某些反民主内容。包括: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 (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 (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 (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比较: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世界近代史复习题(上) 第一节 名词解释 1.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分别 于1492、1493、1498、1502年四次远征,其中第二次远征时在美洲建立了殖民地,并出任其第一任总督。但这个殖民地始终没有兴旺起来,而哥伦布一职想到大中国和印度的愿望到死也没有实现,于1506年郁郁而终。 2.教皇子午线:一条关于土地归属权的分界线。当哥伦布在第一次探险中发现 美洲返回西班牙时,西班牙害怕葡萄牙和他争夺合格新发现的“印度”,便要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承认西班牙队这块土地的主权。1493年5月4日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改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归西班牙,该线以东一切土地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该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3.试述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后果。 经济原因:1.根本动因:(1)中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城市的出现与发展,西欧各国生产力迅速提高,东西方贸易不断发展。 (2)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增长,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促使西欧向外扩张,展开殖民掠夺。 2.黄金热: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3.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传统东西方商路。 4.寻找商品市场 政治原因:西欧各国缓和、转嫁危机需要 宗教原因 1.传播基督教2.挽救西欧天主教危机 3.同伊斯兰教进行斗争 人文主义思想影向: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前提条件:1.造船航海技术进步2.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3.商业上的进步4.专制政府的支持

大学近代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相互关系:二者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题

高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1.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的阶级力量是 A.工商业资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 C.金融资产阶级D.封建地主阶级 2.价格革命 A.促使封建地主阶级力量壮大B.引起欧洲封建剥削制度逐渐崩溃 C.促成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D.导致意大利商业垄断地位的丧失3.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的阶级力量是 A.金融资产阶级B.工业资产阶级 C.工商业资产阶级D.封建地主阶级 4.从人与土地的关系来看,圈地运动实际上是 A.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B.封建地主强化其经济基础的过程 C.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过程D.封建旧贵族转化为新贵族的过程5.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①积极开拓海外贸易②极力推行对外殖民掠夺③圈地运动的开展④鼓励工商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16世纪末,英国得以建立海上霸权的主要条件是 A.宗教改革的开展B.传统工业的发展 C.综合国力的增强D.国内政局的稳定 7.政党政治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体现。英国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于 A.内战期间B.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C.克伦威尔执政期间D.光荣革命期间 8.17xx7月法国热月政变的发生,表明 A.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B.资产阶级惧怕人民革命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不适于统治需要D.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大 9.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掌权时期,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内外统治,相同的有①建立中央集权

的政治体制②进行财政改革③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④发动对外战争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0.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三人共同的思想主张是 A.否定君主专制B.赞成君主立宪制 C.倡导“社会契约论”D.提出人民主权说 11.标志着北美人民把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同争取民族独立正义事业联系起来的事件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C.来克星顿的枪声D.《独立宣言》的发表 12.《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较,突出的特点在于 A.具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 B.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 C.以天赋人权说为思想原则 D.否定了专制政府存在的合法性 13.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相同意义在于 A.摧毁了封建殖民统治 B.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改变了美洲政治格局 D.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14.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其实现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A.国家宏观调控发挥重要作用B.由轻工业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C.主要依靠外来移民革新技术D.高利贷资本在各国相当普遍 15.美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与英国比较起来,较为突出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国内充足的劳动力市场 C.国内丰富的煤铁资源D.拥有大量外来技术移民 16.美国的“西进运动”和英国的圈地运动 A.是在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中兴起 B.是在政府组织下的社会运动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的过程D.巩固了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础 17.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进行明治维新,其最主要目的是 A.巩固天皇政权,稳定统治秩序 B.摆脱外来压迫,实现民族振兴 C.削弱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进行侵略扩张,夺取世界霸权 18.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认为:“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世界近现代史试卷及答案

近代史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革命前的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入到_____农业_______去。 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_____嗣位法____,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1748年,____孟德斯鸠__发表了积27年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 4、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爆发了__波斯顿倾茶时间。 5、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法国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召开了_____三级会议_____。 6、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史称____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7、1795年10月3日,为了镇压王党暴动,巴拉斯启用了年轻的___拿破仑____。 8、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列宁称之为____美国式道路_,以区别于“普鲁士式道路”。 9、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__自由民权运动-帷幕。 10、丑恶揭发运动的先驱者是____亨利·乔治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1603年___D___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即英国王位,是为詹姆斯一世。 A玛丽B安娜C维多利亚D伊丽莎白 2、路易十四任命_____C_____为财政总监,在他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 A黎塞留B马萨林C科尔伯D魁奈 3、法国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掌握政权的政治派别是____B_______。 A君主立宪派B吉伦特派C雅各宾派D山岳派 4、1831年马志尼创建了______C_______。 A烧炭党B民意党C青年意大利党D自由解放社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______B______。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6、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改组____B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同盟。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正义者同盟 C国际工人协会D自由同盟 7、倒幕运动中,_____D_____在长州组织了第一支草莽武装——奇兵队。 A西乡隆盛B大久保利通 C木户孝允D高杉晋作 8、______D______表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发展为武装冲突,马克思称这一事件为美国内战的开始。 A密苏里妥协案B1850年妥协案 C德累德.斯考特判决案D堪萨斯内战 9、资本主义正式进入垄断阶段是在___C_______。 A19世纪中叶B20世纪 C19世纪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近代亚洲的第一部宪法是______C______。 A印度宪法B菲律宾宪法C明治宪法D日本宪法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 答案整理

1、列举各国采取落后经营方式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生产的示例并加以评述。 主要有德国的农奴制再版、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经济 ①农奴制再版:16世纪,三十年战争和德意志分崩离析局面的形成,进一步促成 了德意志的落后。三十年战争期间,三分之一的耕地变成荒野,地主们把这些 荒地收回,农民在战争中失去劳动和生产工具,破产。地主利用农民的这种困 难,收回农民的一部分地,把农民变为农奴,强迫他们服劳役。在普鲁士变现 的最为典型和突出。农奴几乎全周都在地主土地上劳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耕作 自己的份地。地主往往用监工,手执鞭子,监督农奴劳动。农奴被剥夺了大部 分自由,不能学习手艺,不经同意不能结婚。也常常被出卖、典当,甚至在赌 场中输掉。农民沦落到被任意宰割的地步。一方面由于16、17世纪西欧资本 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城市人口猛增,粮食需求对应猛增;另一方面,由于德国 经济路后,地主不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何物,只能在古老的农奴制中找出路。 农奴制的存在对德意志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阻塞劳动力 的来源,而且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②俄国的农奴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 民实现人身自由,全部土地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地;为 了管理农民,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 但必需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并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同时,村社实行连环保,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落入地主地方政权 的管理之下。但实质上,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比改革前缩小且质量变坏了,而且付出高昂的赎金,高出市价多倍。由于耕地减少,农民不能经济上不能自 立,只能再次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获得“解放”的农民在“工役制” 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削。这些剥削方式都是农奴制的残 余。 ③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经济:1793年,轧棉机的发明将清除棉籽的手工劳动变成 机器操作,效率提高149倍,配以蒸汽机推动,效率提高1000倍。由于欧洲 各国和美国北部工业革命的开展,对棉花的需求量陡增。南方种植园主拼命扩 大棉花种植面积,并大量贩入黑奴,建立新的蓄奴州。至内战前期,独立战争 后奄奄一息的奴隶制度绝处逢生,黑奴增加到400万人。黑奴在监工的鞭打下,每天工作长达18-19小时,被剥夺一切自由。到50年代,外来移民极少到南 部区,致使奴隶价格扶摇直上,奴隶制经济效益极低,几乎无利可图,大多数 奴隶主负债累累。 由于片面发展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工业远远落后于北方。禁锢百万黑奴,导致 北部劳动力短缺,限制国内市场,导致南北方矛盾尖锐,最终引发内战。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现代史》习题及参考答案 导言和平视野下的《世界现代史》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现代史 2、和平精神; 3、司马迁的世界历史认识; 4、邓小平的世界历史观; 二、问答: 1、世界现代史如何分期? 第一章二十世纪初的世界 一、名词解释: 1、门户开放 2、大棒政策 3、金元外交 4、日俄战争 5、亚洲觉醒 6、印度自主自产运动 二、问答题: 1、二十世纪初期欧洲的优势地位何在? 2、欧洲优势与世界和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三、论述题: 1、就美日崛起的相关问题和对中国的启示写一篇小论文。(题目和内容不限制,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名词解释:1、三国协约;2、三国同盟;3、巴尔干问题;4、萨拉热窝事件;5、德皇威廉二世;6、“绞肉机”;7、日德兰海战;8、史里芬(施利芬)计划;

二、问答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2、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论美国参战的意义和目的? 2、试论述俄罗斯参战的目的和最后结果? 3、意大利在一战中的表现如何?怎样去认识意大利的“背叛”? 第三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 一、名词解释:1、二月革命;2、四月提纲;3、科尔尼洛夫叛乱;4、十月革命; 二、问答题: 1、二十世纪初期沙皇俄国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俄、德、匈牙利三次革命的进程基本相同,结果却大不相同,为什么?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5、共产国际是什么样的组织? 第四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名词解释:1、巴黎和会;2、《凡尔赛条约》;3、华盛顿会议;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5、国际联盟;威尔逊。 二、问答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2、一战后美日关系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三、论述题: 1、从威尔逊和国际联盟的关系看美国外交的制约因素? 2、一战后新崛起大国之间如何处理相互关系,结果如何? 第五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