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一)填空题

1、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其发生顺序为

、、、疲劳和恢复五个阶段。

2、赛前状态反应的大小与和以及心理因素有关。

3、极点出现时,应注意和有助于减轻极点反应。

4、在真稳定状态下运动时,能量供应以为主。

5、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供能占优势。

6、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

超量恢复和消退等机能变化。

7、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常用使运动负荷控

制在最适宜的生理负荷范围。

8、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9、适宜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0、应用生理学方法评定训练效果时,通常选择、和

三种状态下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定。

(二)判断题

1、赛前状态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正常的工作能力。()

2、准备活动能使体温升高,但不能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活动。()

3、训练水平高低与“极点”出现的早晚和反应大小无关。()

4、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宜的准备活动都有助于减轻运动中极点的反应。()

5、真稳定状态保持时间的长短与氧运输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6、由于马拉松运动持续时间长,所以运动中机体主要处于假稳定状态。()

7、稳定状态一般出现在短距离或较短时间的运动项目中。()

8、良好的赛前状态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延长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9、长跑运动对慢肌纤维增粗有积极作用。()

10、短跑运动员出现“运动性心脏增大”的现象较为多见。()

11、在评定训练效果时,用“基础心率”较“安静心率”更为客观有效。()

12、运动负荷越大,越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三)单选题:

1、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的安排应以什么变化为主要标志。()

A、体温升高;

B、血压升高;

C、兴奋性提高;

D、心率加快。

2、优秀的长跑训练神经过程较高的是()

A、灵活性;

B、机能稳定性;

C、应激性;

D、兴奋性。

3、有训练者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基础心率呈现()的变化趋势。

A、平稳上升;

B、平稳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4、运动员在比赛前出现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应是由于()引起的。

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5、赛前状态运动员的体温变化为()。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变化不定。

6、人体运动进入假稳定状态时,吸氧量与需氧量的关系是()。

A、吸氧量等于需氧量;

B、吸氧量大于需氧量;

C、吸氧量达最高水平仍低于需氧量;

D、吸氧量与需氧量同步增加。

7、马拉松跑时机体功能水平主要处于()。

A、进入工作状态;

B、真稳定状态;C假稳定状态;D疲劳状态。

8、通常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反而会减少,原因是:()。

B、心肌收缩力减小;B、心室充盈时间过短;

C、心室收缩时间过短;

D、心室收缩期过分缩短。

9、通常易出现“极点”的运动项目是()。

A、短跑;

B、中长跑;

C、体操;

D、投掷。

(四)多选题

1、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A、赛前状态

B、准备活动

C、进入状态

D、稳定状态

2、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主要包括:()。

A、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

B、体温升高;

C、消化系统活动增强;

D、心血管系统活动增强。

3、不良的赛前状态表现为:()。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适度兴奋

4、体温适度升高对以下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A、提高酶的活性和机体代谢水平;

B、增强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预防运动损伤;

C、氧离曲线右移;

D、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5、用于评价运动员对极量负荷反应的生理指标有:()。

A、最大吸氧量;

B、氧脉搏;

C、肺活量;

D、肺通气量。

6、评价安静时运动效果的常用生理指标有:()。

A、氧脉搏;

B、基础心率;

C、肺活量;

D、最大摄氧量。

7、进入工作状态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肌肉活动的复杂程度;

B、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C、准备活动;

D、假稳定状态。

8、哪些项目运动员出现心脏增大的现象较为多见。()

A、短跑;

B、长跑;

C、投掷;

D、技巧。

(五)名词解释

1、赛前状态

2、进入工作状态

3、准备活动

4、“极点”

5、“第二次呼吸”

6、稳定状态

7、真稳定状态

8、假稳定状态

9、训练效果

10、运动负荷阈

11、氧脉搏

12、最大氧亏积累

(六)简述题

1、简述“极点”产生的原因?

2、简述“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

3、简述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

4、依赛前状态反应程度的不同,如何调整和提高机体工作能力?

5、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6、简述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

7、比较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区别。

8、简述机体对一次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特征。

9、简述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10、指出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氧运输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11、指出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运动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12、指出有训练者对定量负荷的反应特征。

13、指出运动员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机体代谢和运动能力的特征。

(七)论述题。

1、比较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生理意义的异同点。

2、分析“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及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

3、试述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价方法。

4、试分析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5、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和极限负荷运动时生理机能的变化有何不同?

四、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

2、比赛性质、运动员的功能状态。

3、加深呼吸、适当控制运动强度。

4、有氧代谢供能。

5、无氧代谢。

6、耐受性、疲劳、恢复。

7、“心搏峰”理论或“最佳心率范围”。

8、骨密度增加等方面的变化。

9、肌肉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肌肉力量增加。

10、安静状态、运动状态、恢复期。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 10、错

11、对 12、错

(三)单选题

1、A

2、B

3、B

4、C

5、C

6、C

7、B

8、B

9、B

(四)多选题

1、A,C,D

2、A,B,D

3、B,C

4、A,B,C

5、A,B

6、B,C

7、A,B,C

8、B, C

(五)名词解释

1、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塞前状态。

2、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

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3、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

4、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运动下去,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5、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6、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工作效率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变化范围不大的水平上,这一段机能变化称为稳定状态。

7、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

8、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这种状态称为假稳定状态。

9、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使人体在结构与机能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这一良好的变化称为训练效果。

10、运动负荷阈是指体育课或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至高限的范围。

11、氧脉搏是指每搏输出量中所摄取的氧量,即每分摄氧量与心率的比值。

12、最大氧亏积累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一般持续时间2-3分钟),完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六)简述题

1、“极点”的产生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运动开始时每分吸氧量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氧或氧供不足,乳酸堆积,血液PH值下降的结果。此时,不仅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活动紊乱。这些机能失调的强烈刺激传入大脑皮层,使运动动力定性暂时遭到破坏,运动强度也暂时降低。

2、随运动的持续进行,内脏器官的惰性逐步得到克服,吸氧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致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减少。这样机体缺氧状态逐步得到缓解,内环境得到改善,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增强,动力定型得以恢复,产生“第二次呼吸”。

3、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氧运输系统和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过程加强,体温升高,内脏器官的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肺通气量和吸氧量增加,并可出现血糖水平升高、泌汗增多和尿频等现象。赛前状态产生的生理机制是自然形成的条件反射。

4、为了使运动员更好地发挥工作能力,应努力使赛前反应调整至最适宜状态。要求运动员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比赛的意义,端正比赛态度;经常参加比赛,积累比赛经验;通过适当形式的准备活动可以调节赛前状态,对起赛热症者可采取强度较小、轻松缓和以及转移注意力的准备活动,而对起赛冷淡者则可采取强度较大的与比赛内容近似的练习。

5、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表现为:

(1)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腺的活动。

(2)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3)体温适度升高,机体代谢水平提高,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防止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

(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6、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有:(1)反射时:人体进行的各种运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整合下所实现的反射活动,完成任何一项反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与运动器官相比,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惰性大,这是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7、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假稳定状态是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值下降,运动时间不可能持久。

8、在一次运动负荷刺激下,人体各器官系统将发生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耐受、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消退等机能变化,即身体机能对运动负荷刺激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承受一定时间的运动负荷刺激之后,机体机能和工作效率会逐渐降低即出现疲劳现象;训练结束后,机能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逐步恢复至运动前的相应水平,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一训练效果保持一段时间后又下降至原有水平。要想持久保持训练效果,必须在上一次训练出现超量恢复的基础上及时安排下一次训练。

9、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人为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给机体施加系统化的适宜运动负荷刺激,使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变化,并产生最佳的反应与适应,从而获得预期的训练效果。

10、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氧运输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为:(1)呼吸机能的特征:呼吸深度大,呼吸频率少,每分肺泡通气量大,气体交换效率高。(2)血液的特征:运动员血液的成分与无训练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只表现在某些项目运动员的血液指标有所改变。(3)循环机能的特征:运动对心脏形态结构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安静时心率缓慢和心脏功能性增大。

11、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运动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为:(1)骨骼的特征: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骨密度等方面的变化。依运动员训练水平、训练年限及运动项目的不同,骨密度亦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2)骨骼肌的特征: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肌肉的体积增大。这是由于肌肉组织中收缩蛋白质合成增加,从而引起肌肉肥大、横断面增大,肌肉力量增加。

12、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时具有机能动员得快、生理反应较小和机能节省化以及运动后恢复快的特征。这些特征在运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氧运输系统等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1)肌肉活动高度协调;(2)心肺机能变化较小。

13、在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与运动有关的生理指标如心率、心输出量和肺通气机能等指标基本达到并稳定在本人的极限水平,但每分吸氧量小于每分需氧量,造成体内氧供不足,氧亏逐渐积累,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值下降,运动时间不可能持久。

(七)论述题

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作用的异同点:

相同点: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过程加强,体温升高,内脏器官的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肺通气量和吸氧量增加,从而有效地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

不同点:赛前状态是自然条件反射,而准备活动是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准备活动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并有助于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

2、极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大,运动开始时每分吸氧量水平的提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氧,乳酸堆积,血液PH值向酸性方面偏移,不仅影响了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还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以及运动动力定性紊乱。

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是随着运动的持续进行,内脏器官的惰性逐步得到克服,吸氧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极点出现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致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暂时减少。机体缺氧状态逐步得到缓解,内环境得到改善,呼吸循环系统的机能活动增强,动力定型得以恢

复。

减轻极点反应的措施:①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当的准备活动都能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减轻极点的反应程度;②极点出现时,应继续坚持运动,并注意加深呼吸和适当控制运动强度,有助于减轻极点的反应和促使第二次呼吸的出现。

3、通过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所形成的运动员生物学特征可表现在安静状态、运动过程中和运动后的恢复期。因此,应用生理学方法评定训练效果时一般选择安静状态、运动状态和恢复期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定。

安静状态下可选择与运动密切相关的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指标的变化;运动状态可选择定量负荷和最大负荷运动时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恢复期的机能变化等,用于评定训练效果。(有训练者在安静状态、完成定量负荷和极限负荷运动时生理机能的变化详见第4、5题)

4、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适应特征表现为:在长期运动负荷刺激的作用和影响下,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各器官系统如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最为明显。

运动系统:(1)骨骼的特征: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骨密度增加等方面的变化。依运动员训练水平、训练年限及运动项目的不同,骨密度亦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2)骨骼肌的特征: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肌肉的体积增大,横断面增大,肌肉力量增加。

氧运输系统:(1)呼吸机能的特征:安静状态下有训练者呼吸深度大,呼吸频率少,每分肺泡通气量大,气体交换效率高。(2)血液的特征:运动员血液的成分与无训练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只表现在某些项目运动员的血液指标有所改变。(3)循环机能的特征:运动对心脏形态结构和心血管机能的影响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安静时心率缓慢和心脏功能性增大。

神经系统: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反应快、反应时缩短;而长跑运动员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较高。

5、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和极限负荷运动时生理机能的变化表现为:(1)有训练者在完成定量负荷时具有机能动员得快、生理反应较小和机能节省化以及运动后恢复快的特征。这些特征在运动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氧运输系统等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肌肉活动高度协调、心肺机能变化较小等。

(2)有训练者在完成极限负荷运动时,要求机体充分发掘自身最大潜力,使相关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达到最高水平。与无训练者相比,优秀运动员的生理功能水平高,机能潜力大,并表现出非凡的运动能力和对极限负荷的适应能力。一般可选择极限负荷运动时的生理指标

如最大摄氧量、氧脉搏、最大氧亏积累、最大做功量等指标对训练效果进行评定。

管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 团队

管理学原理 第十四章团队 名词解释: 1、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2、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 3、工作团队:也称作自发型团队,是指对某一特殊过程(如:一个部门、一条产品线、或业务过程的一个阶段)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 4、自我管理团队:是指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P306 答:①协同过程设计或问题解决②客观分析困难和机会③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 ④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⑤更大的创新⑥运营成本的减少 ⑦增加对组织使命的承诺⑧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 ⑨人员离职流动率及缺勤率的降低等。 2、简述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P307 答:①问题解决技能的提高②个人交往能力的提高③对业务过程理解的加深 ④培养未来领导角色的新技能⑤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⑥满足感和认同感 ⑦感觉自己参与团队完成的事情远远大于个人所能等。 3、简述团队形成的条件?P311-312 答:①要有指导委员会②要有团队的推进者③明确团队的结构、领导和成员 4、简述团队发展的阶段及特点。P313-314 答: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即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①形成阶段的特点:为被选为成员而自豪;成员忐忑不安;新的团队经历;形成团队结构。 ②震荡阶段的特点:个人主义的思考;外部忠诚的制约;态度动荡不定;对抗;完全理解团队任务。 ③规范阶段的特点:团队融合;协作;愿意对话;冲突较少;关注团队目标。 ④执行阶段的特点:团队已经成熟;高度凝聚的单元;关注过程;感到满意;实现目标。

第五版《电路原理》课后作业(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u>0、i<0; 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b) 题1-1图 解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答:(a) 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b) 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 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答:(a) 吸收功率——关联方向下,乘积p = ui > 0表示吸收功率; (b) 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 后,乘积p = ui < 0,表示元件发出功率。 (3)如果在图(a)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答:(a) 发出功率——关联方向下,u > 0,i < 0,功率p为负值下,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b) 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a ) (b ) (c ) i u -+ 5V + - i u -+10mA i u - +10mA (d ) (e ) (f ) 题1-4图 解(a )电阻元件,u 、i 为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R i = 104 i (b )电阻元件,u 、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 R i = -10 i (c )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 u = 10V (d )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 u = -5V (e) 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 i=10×10-3A=10-2A (f )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 i=-10× 10-3A=-10-2A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15V + - 5Ω 2A 15V + -5Ω 2A 15V + - 5Ω2A (a ) (b ) (c ) 题1-5图 解1-5图 解1-5图 解1-5图

运动生理学(自己整理版)

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 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1、新城代谢。2兴奋性。3应激性。4适应性。5生殖。 4)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人体有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 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及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优缺点?神经调节:内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特点:作用迅速, 调节准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机体细胞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肌细胞又称为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60微米 (μm),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 称为肌内膜。 2)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构成的肌纤维亚单位。肌原纤维 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 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 3)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组成。它主要由肌动蛋白(肌纤蛋白)、 原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4)肌动蛋白:肌动蛋白体呈球状(称G-肌动蛋白)。许多G-肌动蛋白单体以双螺旋 聚合成纤维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5)原肌球蛋白:它也呈双螺旋状,位于F-肌动蛋白的双螺旋沟中并与其松散结合。 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之上,阻碍横桥与肌动蛋 白结合。每个原肌球蛋白分子大约掩盖7个活性位点。 6)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两个学说,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②细 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7)※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部而发生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8)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 图形。 9)肌丝滑行学说: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肌细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10)骨骼肌的搜索形式四种收缩定义:①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 ②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中收缩叫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 ③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④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 等的肌肉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11)骨骼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分为①快肌纤维②慢肌纤维。根据 收缩的新陈代谢可分为①快缩、糖酵解型②快缩、氧化、糖酵解型③慢缩、氧化型。 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可分为①快缩白②快缩红③慢缩红。布茹克司将肌纤维分为 Ⅰ型和Ⅱ型。

电路原理第五版第七章基本题

第七章基本题 7—1 图(a )、(b )所示电路中开关S 在0=t 时动作,试求电路在+=0t 时刻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 -- + +- + -+ - (a) (b) 10V 5V 1 2S 10Ω i C C 2F u C 10V 5Ω 1 2 S 5Ω i L L 1H u L (t = 0) (t = 0) 题7—1图 7—2 图示各电路中开关S 在0=t 时动作,试求各电路在+=0t 时刻的电压、电流。已知图(d )中的 π()100sin V 3e t t ω? ?=+ ?? ?,(0)20V C u -=。 (a ) (b ) 题7—2图 7—3 电路如图所示,开关未动作前电路已达稳态,0=t 时开关S 打开。 求)0(+C u 、(0)L i +、+ 0d d t u C 、 + 0d d t i L 、 + 0d d t i R 。 + - +- + -12V 6Ω 6Ω S i R i C u C 241F 0.1H u L i L 3Ω 题7—3图

7—4 开关S 原在位置1已久,0=t 时合向位置2,求)(t u C 和)(t i 。 Ω 题7—4图 7—5 图中开关S 在位置1已久,0=t 时合向位置2,求换路后的)(t i 和)(t u L 。 题7—5图 7—6 图示电路开关原合在位置1,0=t 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0≥t 时电感电压)(t u L 。 6u 题7—6图 7—7 图示电路中,若0=t 时开关S 打开,求C u 和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C 题7—7图 7—8 图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前,电容电压C u 为零。在0=t 时S 闭合,求0>t 时的)(t u C 和)(t i C 。

电路理论基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到十四章

题 12.1 图示电路,设 i L f 1(ψ),i R f 2(u R )。以 q 及ψ 为状态变量列出状态 方程,并讨论所得方程是自治的还是非 自治的。 u 1 f 1(q 1),u 2 f 2(q 2) 代入上述方 程,整理得状态方程: q 1 f 1(q 1)/ R 3 f 2(q 2)/ R 3 i S q 2 f 1(q 1)/R 3 f 2(q 2 )(R 3 R 4)/(R 3R 4) 题 12.3 在图示电路中电容的电荷与电压关系为 u 1 f 1(q 1), 电感的磁链电流关系为 i 2 f 2( ψ2) 。试列出电路的状态 方程。 图题12.4 解:由 KVL 列出电路的微分方程: 解:分别对节点①和右边回路列 KCL 与 KVL 方程: i C q C i R i L u L u C q/C 将各元件方程代入上式得非线性状态方程: q f 1( ) f 2(q/C) q/C 方程中不明显含有时间变量 t ,因此是自治的。 图题12.3 解:分别对节点①列 KCL 方程和图示回路列 KVL 方程得: q 1 i 2 u 3 /R 3 d dt Ri u S R (3 ) sin( t) k 1 k h[ R (3 k ) 后向欧拉法迭代公式: k 1 k h[ R (3 k1 ) 梯形法迭代公式: 前向欧拉法迭代公式: sin( t k )] sin( t k 1)] 题 12.2 图示电路,设 u 1 f 1(q 1),u 2 f 2(q 2) ,列出状态 方程。 2 u S u 3 (1) (2) u 3为非状态变量,须消去。 由节点①的 KCL 方程得: 解得 i 2 u 3 i 3 i 4 i 2 u 3 R 3 u 3 u 1 3 1 R 4 k1 k 0.5h[ R(3 k ) sin( t k ) R(3 k1) sin( t k1)] 题 12.5 电路及非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如图所示。设 C 1F,u C (0 ) 7V,U S 10V 。画出 t 0时的动 态轨迹并求电压 u R 。 (u 1 R 4i 2 )R 3 /(R 3 R 4) [ f 1(q 1) 图题12.2 解:分别对节点①、②列 KCL 方程: f 1 (q 1) 、 i 2 f 2(ψ2 ) 及 u 3 代入式 (1) 、(2) 整理得: f 1(q 1)/(R 3 R 4) f 2( 2)R 3 /(R 3 R 4) u 1 q 1 u R 节点①: i 1 q 1 i S (u 1 u 2)/R 3 节点②: i 2 q 2 (u 1 u 2)/R 3 u 2 /R 4 2 f 1 (q 1)R 3 /(R 3 R 4) f 2( 2 )R 3R 4 /(R 3 R 4) u S 题 12.4 图示电路,设 i a 3 ψ,u S sin( t) ,试分别写 出用前向欧拉法、后向欧拉法和梯形法计算响应 ψ(t) 的迭 代公式,步长为 h 。 解:由图 (a)得: du C i R C d d u t C C d d t (U S u R ) C du R dt (1)

经济学原理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经济学原理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在本章中你将—— 了解使一个市场具有竞争性的特点是什么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生产多少产量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什么时候暂时停产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进入还是退出一个市场 说明企业行为如何决定市场短期与长期供给曲线 如果你们当地的加油站把它收取的汽油价格提高20%,它就会发现它的销售量大量下降。它的顾客会很快转而去买其他加油站的汽油。与此相比,如果你们当地的自来水公司提高水价20%,它就会发现水的销售量只有微不足道的减少。人们会比往常少用一些水浇他们的草地,并买一个节水的喷头,但他们很难让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汽油市场和自来水市场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有许多企业卖汽油,但只有一家企业卖水。正如你可以预见到的,这种市场结构的差别影响了在这些市场经营的企业的定价与生产决策。 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竞争企业的行为,例如你们当地的加油站。你也许还记得,如果每个买者和卖者与市场规模相比微不足道,因而没有什么能力影响市场价格,那么市场就是竞争性的。与此相比,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影响它出售的物品的市场价格,就是说该企业有市场势力。在这一章以后的三章中,我们考察有市场势力的企业行为,例如,你们当地的自来水公司。 我们在本章中对竞争性企业的分析将说明竞争市场上供给曲线背后的决策。毫不奇怪,我们将发现,市场供给曲线与企业的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实际上,这种~般见解正是你从第七章分析中所熟悉的。)但是企业的各种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中——哪一些与企业关于供给量的决策最相关?我们将看到,所有这些成本衡量都起了重要而相关的作用。 什么是竞争市场? 本章中我们的目标是考察在竞争市场上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决策。作为这种分析的背景,我们从考虑什么是竞争市场开始。 竞争的含义 虽然我们已经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竞争的含义,但我们再简单复习一下那一课。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有两个特点: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由于这些条件,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

运动生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运动生理学 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是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机制,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学习运动生理学的任务:(1)了解人体整体及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实现这些功能的机制;(2)掌握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和长期系统的锻炼下,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反应(运动反应)和适应(运动适应)变化及规律;(3)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生理学原理,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为科学地从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研究对象:人体,确切说是在运动过程或长期系统体育锻炼影响下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研究目的:为大众健身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2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特点:迅速、短暂、局限。(2)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功能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3)自身调节: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3肌肉的收缩过程:(1)兴奋—收缩耦联:指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子(媒介物)。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3) 收缩肌肉的舒张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 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肌肉的收缩: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 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4肌肉的收缩的形式:(1)缩短收 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 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 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 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长度缩 短,肌肉起止点靠近,骨杠杆发生 位移,负荷移动方向与肌肉用力方 向一致,肌肉做正功。(屈肘、高 抬腿跑、挥臂扣球);(2)拉长收 缩(离心收缩):指肌肉积极收缩 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 拉长的一种收缩形式。特点:肌肉 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肌肉起止 点远离,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方向 与阻力方向相反,肌肉做负功。(跑 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 等)(3)等长收缩(静力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特 点: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骨 杠杆未发生位移,肌肉没有做外 功。 5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1)张力 与速度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 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速度大致 呈反比关系: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 数值时,张力可达到最大,但收缩 速度为零,肌肉只能作等长收缩; 当后负荷为零时,张力在理论上为 零,肌肉收缩速度达到最大。(2) 长度与张力关系:肌肉收缩前就加 在肌肉上的负荷是前负荷。前负荷 使肌肉收缩前即处于被拉长状态, 从而改变肌肉收缩的处长度。逐渐 增大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肌肉收缩 时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加;当初长 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张力可 达到最大;此后,再继续增加肌肉 收缩的初长度,张力反而减小,收 缩效果亦减弱。 5快肌纤维(FT,或??型)肌浆 网较发达,反应速度快,收缩力教 大,无氧氧化酶活性高,无氧代谢 能力强,但易疲劳;慢肌纤维(ST, 或?型)线粒体数量多且直径大, 毛细血管分布比较丰富,且肌红蛋 白较多,甘油三酯含量较高,有氧 氧化酶活性高,有氧氧化能力强, 可持续长时间运动。 6呼吸: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 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 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 气体交换)。(2)气体运输:气体 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指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7呼吸的形式:(1)腹式呼吸是以 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如 支撑悬垂、倒立(2)胸式呼吸是 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 运动。如仰卧起坐、直角支撑(3) 混合式呼吸。 8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肺活量: 指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 力,是最常用的测定肺通气机能的 指标之一。(2)时间肺活量:指在 最大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 呼气。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 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 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 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 否增加等情况。(3)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等 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 积。反映一分钟通气的能力,不仅 是反映容量,而且也反映通气速 度。(4)最大通气量:是每分钟所 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检查 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5)

管理学原理CHAPTER 14课后答案

CHAPTER 14 Communication Choice C 1.What percentage of a manager’s time is spent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A. 20 B. 90 C. 80 D. 50 E. 60 B 2. __________ skills are a fundamental necessity in every part of a manager’s job. A. Organisational B. Communication C. MBWA D. Analysis E. Punishment

B 3. Communication is defined by the text as: A.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shared B.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exchanged and understood by two or more people, usually with the intent to motivate or influence behaviour C.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received D.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o others E. the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stored C 4. The receiver __________ the symbols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the message. A. encodes B. transmits C. decodes D. responds to E. must ignore A 5. Which of these refers to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transmitted during a communication episode?

电路原理第五版邱关源教案3Word版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教案

第 3 次课授课时间 2017.9.4 (教案续页)

Z — 复阻抗;|Z| —复阻抗的模;z —阻抗角; R —电阻(阻抗的实部);X —电抗(阻抗的虚部)。 转换关系: 阻抗三角形 3.导纳 对同一二端网络: 当无源网络内为单个元件时有: 4. RLC 并联电路 由KCL : z Z X j R C 1j L j R I U Z ?∠=+=ω-ω+== R X arctan φ X R |Z | z 2 2?????=+=S φ|Y |U I Y y ∠== 定义导纳Z 1 Y , Y 1Z == G R 1U I Y === L B j L j 1U I Y =ω== C B j C j U I Y =ω==

Y —复导纳;|Y| —复导纳的模; y —导纳角; G —电导(导纳的实部);B —电纳(导纳的虚部) 转换关系: 导纳三角形 例题: 对RL 串联电路作如下两次测量:(1)端口加90V 直流电压()时,输入电流为3A ;(2)端口加 的正弦电压90V 时,输入电流为1.8A 。求R 和L 的值。 C L R I I I I ++= U C j U L 1j U G ω+ω-= U )C j L 1j G ( ω+ω-= U )B B j(G [C L ++= U )B j G ( +=y Y B j G L 1 j C j G U I Y ?∠=+=ω-ω+== G B arctan φ B G |Y | y 2 2?????=+=0=ωHz f 50=

题解8-13图 解:由题意画电路如题解8-13图所示。 (1)当为90V 直流电压时,电感L 看作短路,则电阻 (2)当 为90V 交流电压时,设电流,根据相量法,有 故 根据,解得 例题:已知图示电路。求和。 解:设 为参考相量。与同相位,超前 s u Ω ===30390i u R s s u A I I 08.10∠=∠=8 .18.130?+?=+=L L S jX I jX I R U 2 2 308.190L S X U +?==Ω =-=4030)8.190 (22L X L X L ω=H f X X L L L 127.010040 2=== = ππωA I I 1021==I S U S U 1I S U 2I

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章习题

Microeconomics - Testbank 1 (Hubbard/O'Brien) Chapter 14 Monopoly and Antitrust Policy 1) A monopoly is a seller of a product: A) w ith many substitutes. B) without a close substitute. C) w ith a perfectly inelastic demand. D) w ithout a a well-defined demand curve. Answer: B Diff: 1 Page Ref: 444 2) A monopolist is a seller who: A) h as to consider the actions of other sellers. B) i s small relative to the market. C) c an ignore the threat of competition from other firms. D) a ll of the above. Answer: C Diff: 2 Page Ref: 445 3) T he demand curve for the monopolist's product is: A) t he market demand for the product. B) m ore elastic than the market demand for the product. C) m ore inelastic than the market demand for the product. D) u ndefined. Answer: A Diff: 2 Page Ref: 451 4) T o sell more output, the monopolist: A) o nly has to produce more. B) h as to lower the product's price. C) m ust lower production costs. D) h as to advertise the product extensively. Answer: B Diff: 2 Page Ref: 452 5) T o keep a monopoly a firm must have: A) a perfectly inelastic demand. B) a n insurmountable barrier to entry. C) m arginal revenue equal to demand. D) a ll of the above. Answer: B Diff: 2 Page Ref: 445

电路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版《电路原理》课后作业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b) 题1-1图 解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答:(a) 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b) 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答:(a) 吸收功率——关联方向下,乘积p = ui > 0表示吸收功率; (b) 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乘积p = ui < 0,表示 元件发出功率。 (3)如果在图(a) 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答:(a) 发出功率——关联方向下,u > 0,i < 0,功率p为负值下,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b) 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a)(b)(c) (d)(e)(f) 题1-4图 解(a)电阻元件,u、i为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R i = 104 i (b)电阻元件,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由欧姆定律u = - R i = -10 i (c)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10V (d)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5V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全章知识点

I U R =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实验一、探究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观察哪个物理量,得出什么结论) 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材料 结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很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成反比,导线越长,电阻越小 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总结上述三条结论:R l S ρ = 电流 电压 电阻 三者关系 电流与电压的探究电路 电阻 概念 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符号:R ,单位:欧姆,符号Ω 影响电阻的因素 导体的长度 导体的横截面积 导体的材料 导体的温度 变阻器 种类 滑动变阻器 在电路中作用:改变电流,改变电压 欧姆定律 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如何控制电阻上的电压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如何改变电阻上的电压 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 注意:电阻不受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应用 伏安法测电阻 电阻的串并联 串联:R=R 1+R 2 并联:12 111R R R = 家庭 用电 家庭组成:进户线、地线、安全用电 触电事故:一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1、 家庭电路的安装应当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原则 2、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高于36V 以上的带电体 3、 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保护层 4、 原理

I U R = 另外电阻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实验二、探究电流跟哪些因素有关 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观察哪个物理量,得出什么结论) A :保持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 如何保持电压不变---来回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得出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B :保持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如何在一个电路中改变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得出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总结上述两条结论可以得出: 图象表示: 注意:1、电流、电压、电阻的“同一性” 即,电流是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 电压是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2、控制变量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来实现的 在A 中,来回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在B 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3、欧姆定律的正确理解 A: 欧姆定律定义: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反映了,同一段导体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B: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电阻的大小与通过它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无关 C:欧姆定律的变形式 ★电阻数值上等于电压跟电流的比值,电阻的大小跟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无关 这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实验三、伏安法测电阻 电路图: R U I =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14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问题 1.外部性的产生 (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也称“外部经济”,是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没有通过价格而给另一个行为主体带来成本或收益的经济现象。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有些场合,一些人的经济活动,会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收益或损失,那些得到收益者无须付费,而蒙受损失的人也无法得到补偿,这样外部性就产生了。 (2)外部性的分类 ①按照外部性结果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a.如果一些人的经济活动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收益,而得到收益的人无须付费,这种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 b.如果一些人的经济活动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损失,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这种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 ②按照影响范围,外部性又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a.当一个生产者从事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他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或支付成本时,就是生产的外部性。 b.当一个消费者从事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或支付成本时,就是消费的外部性。 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性,就意味着某种收益或成本没有反映在市场价格当中,从而导致价格扭曲,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2.外部成本 (1)单个企业的外部成本和产出 由于外部成本并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因此它会成为经济无效率的一个原因。图14-1(a)显示了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决策,图14-1(b)为假设整个行业都产生相似的外部性时的市场供求曲线。同时假设该行业的生产函数是固定比例的。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知识点

精心整理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知识点总结 一、电是什么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若相互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还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若相互排斥,都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电是不会凭空产生的) 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带等量的正电。 4(1(2(35端。 6问1问2(1)问312(1(2)电流可能只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3)电流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3、物理学中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那么按照定义,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的方向相 反,如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那么它的电流就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外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电路接通时,电流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开关、用电 器等流入电源负极。 4、三种电路: (1)通路:处处相通的电路。或叫电路是闭合的。

(2)开(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源两极用导线连通的电路。 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①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②用电器短路(部分电路短路):用电器(或部分电路)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该用电器(或 部分电路)不能工作,没有电流通过该用电器(或部分电路)。 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要求: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简洁、整齐、画成矩形、用直尺。 三、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灯泡逐个顺次串接在一起,然后在接入电路的连接方式。 2、串联电路的特点: (1 (2 (3 3 4 (1 (2 (3 5 1 2 3 如图电流表选择的量程, 最小分度值,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如图电流表选择的量程, 最小分度值,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5、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 6、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的总和。 五、测量电压 1、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用“U”表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什么是竞争市场 1.竞争的含义 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 竞争市场的三个特征或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2)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2.竞争企业的收益 (1)厂商的总收益是指企业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 TR Q为总收益,P为既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 TR Q PQ =。式中,() (2)平均收益指企业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即()()/ =。 AR Q TR Q Q 对所有企业而言,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3)边际收益指企业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即()()/ =??。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MR Q TR Q Q (4)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具有两个特征: ①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这三条线是重叠的,即有AR M R P ==。 ②竞争企业的总收益曲线TR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而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且始终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 二、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1.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决策 (1)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图14-1中的成本曲线有三个可以描述大多数企业的特征:边际成本曲线(MC)向右上方倾斜;平均总成本曲线(ATC)是U形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u >0、i <0;图(b )中u >0、i >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 ) (b ) 题1-1图 1-4 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即VCR )。 (a ) (b ) (c ) (d ) (e ) (f ) 题1-4图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 (b ) (c ) 题1-5图 1-16 电路如题1-16 I 1 (a ) (b ) 题1-16图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 1及电压u 。 题1-20图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 ?,R 2=8k ?。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 2 和电流i 2、i 3:(1)R 3=8k ?;(2)R 3=?(R 3处开路);(3)R 3=0(R 3处短路)。 题2-1图 2-5用△—Y 等效变换法求题2-5图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 形;(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Y 形变换为△形。 题2-5 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 题2-11图 2-13 题2-13图所示电路中431R R R ==,122R R =,CCVS 的电压11c 4i R u =,利用电源 的等效变换求电压10u 。 题2-13图 2-14 试求题2-14图(a )、(b )的输入电阻ab R 。 (a ) (b ) 题2-14图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练习题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