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学提纲第二章

统计学提纲第二章

统计学提纲第二章
统计学提纲第二章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有关客观现象搜集资料的工作过程。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取得反映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的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

(二)统计资料的搜集方式有两种:

1.是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反映调查单位特征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一般称为原始资料(初级资料、初始资料或第一手资料);

2.另一种是搜集已经加工、整理过的,能说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亦称为次级资料或第二手资料。

二、统计调查的作用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初始阶段,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三、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提出此基本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调查资料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它是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准确性就是调查资料如实反映客观实际。。

(二)及时性就是时效性,即要求按统计调查方案中所规定的时间,如期提供资料。

(三)完整性就是要求调查资料全面反映现象总体特征。

四、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这是统计调查最基本的分类。

1.全面调查是指对被研究总体中的全部单位都进行调查。在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对被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无一例外地进行观察,因此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

2.非全面调查,只是对被研究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二)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连续调查(经常性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一次性调查)。

1.连续调查是随着研究现象的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调查登记。其目的是为反映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发展进程。

2.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举行的调查。其目的主要是获得现象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时刻的静态统计资料。

(三)按搜集资料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1.直接观察法,由调查人员深入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查看、测量和计量而取得资料的方法。这能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但需耗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

2.报告法(凭证调查法),它是指要求被调查者根据原始记录和核算凭证,根据统一的表格形式和要求,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

3.采访法,它是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询问、采访,根据被调查者的答复来搜集资料的方法。

4.登记法,由有关组织机构发出通告,规定调查单位在某事发生前(或后)到有关机构进行登记。

5.卫星遥感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搜集资料的方法。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是事先设计的,用于指挥和协调统计调查全面展开的工作计划书。

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目的是便于整个调查工作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步调,保证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一、确定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就是调查所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调查目的就是明确调查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就是确定向谁调查,由谁来具体提供统计资料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

(二)调查单位,(又称为观测单位)就是在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

(三)在确定调查单位的同时,还要确定填报单位(或称登记单位、报告单位),也就是负责报告调查内容,提交报表的单位。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三、确定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

确定调查项目就是确定要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

四、设计调查表

利用调查表,便于有条理的填写所要搜集的资料,还有利于调查后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表脚三部分组成。

1.表头,即调查表的名称和填报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隶属关系等。

2.表体,它是调查表的主要部分。包括栏号、调查单位名称或编号、调查项目、计量单位等。

3.表脚,包括调查员或填表人签名,填报日期、上报日期等。

调查表分单一表和一览表,单一表是在一张调查表上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项目。一览表是在一张调查表上登记若干调查单位的项目。

五、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

(一)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时期或时点)。

1.如果现象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资料的起止的日期。

2.如果现象是时点现象,就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

(二)调查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所需要的时间。

六、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调查的组织工作包括明确调查机构、调查地点、选择调查方法等。

调查机构是准备和进行统计调查并对调查工作负责的组织、机关或单位。

调查地点是直接登记所调查的事实、填写调查表的场所。

对于调查方法我们在下一节讲。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又称为调查方法)是组织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的方式方法。

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一、统计报表

(一)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统计法规,以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布置,而后由企事业单位根据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

(二)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等特点。

(三)统计报表的分类:

1.根据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2.根据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旬、月、季、半年和年报。

3.根据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

二、普查

(一)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全面调查。

主要用于搜集那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普查要比其它调查掌握更全面、更系统的基本统计资料,所以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以普查为基础。

(二)普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

①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

②是利用普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一定的调查表格由调查单位自填上报。这种方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涉及范围小的情况。

(三)普查的特点:

1.是不连续或周期性的全面调查(主要特点)。

2.统一规定的标准时间。

3.统一规定普查期限。

4.统一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

5.普查的数据较准确

6.普查的使用范围较窄

(四)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区别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

1.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现象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2.全面统计报表的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可以有更多、更细的项目。

三、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在以后讲

四、重点调查

(一)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只中选择一部份重点单位而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的关键是选择好重点单位。所谓重点单位,就是在全部单位中,为数不多但其标志总量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绝大比重的那部分总体单位。对这些单位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从标志量的方面而言的,因而重点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

(二)进行重点调查的两个前提条件:

1.研究对象中存在重点单位

2.调查的目的只是要求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五、典型调查

(一)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而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所谓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是指那些最充分、最集中地体现总体某一方面共性的单位。

典型调查在对总体数量的推断时无法估计误差,推断结果只是一个近似值。

取中选典“解剖麻雀式”(差异不大时),划类选典(差异大时),突出选典(如新生事物)

(二)典型调查的特点

1.是深入细致的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2.调查单位的选取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

(三)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区别

1.典型调查调查单位的选择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重点调查调查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

2.典型调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典型单位的资料来推算总体数据,重点调查不具备用重点单位的资料来推算总体数量的条件。

统计学复习提纲

旅游统计学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五、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的概念(三种涵义,两重关系) 1、统计工作: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等活动。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统计的科学定义: 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第三节旅游统计的基本方法 二、旅游统计的基本环节 (一)统计调查 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资料。要求:准确、完整、及时。 (二)统计整理 对调查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科学分类、浓缩简化。 (三)统计分析 运用各种统计方法,揭示被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性,作出科学结论。包括描述性分析、推断分析、决策分析。要求:定性定量结合。 第四节旅游统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①统计总体: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 ②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 二、标志与指标 ①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标志值是标志的具体表现。 ②指标: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三、变异和变量 ①变异:总体各单位的标志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分 为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②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分为⑴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 量、 ⑵离散性变量和连续性变 量。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㈠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目的,取得相应数据的统计资料搜集活动。 ㈡意义:①是统计工作的开始阶段;②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③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是一切 统计资料的来源。 二、统计调查的任务和要求 ⑴基本任务:根据统计指标体系,通过每一项的具体调查,取得反映社 会经济总体现象及各个部分间相互关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⑵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前三个是衡量统计调查 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法、通讯调查法、特尔菲法(专家调查法)、 集中意见法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 第四节几种专门调查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资料的整理 一.资料整理的概念 资料整理是指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统计学提纲第五章

第五章抽样推断 第一节抽样推断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抽样调查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部分单位进行 观察,用所获得的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去抽取调查单位。随机原则也就是机会均等的原则,每个 单位被抽中的机会相等。其目的是保证抽出的样本是随机样本。 2.以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抽样调查虽仅是直接调查被抽取的那一部分样本,但其目的是着眼于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对能取得全面资料,但不必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 3.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4.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四)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进行调查。这里,不论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 2.类型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分类,然后按随机原则直接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3.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排列,再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4.整群抽样(集团抽样)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群,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群中抽取部分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是抽样组织方式。 二、抽样推断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以样本实际数据计算的样本指标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三、抽样的有关基本概念 (一)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 1.全及总体简称总体,又称母体,它是指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也就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 2.样本总体简称样本,又称子样,是从全及总体中抽取,代表全

《统计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 开课学期:第3、4、5、6学期 学分:4学分 主讲教师:……等 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教学目的: 《统计学》是为我校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学时。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章导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的概念。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 统计在共生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统计的误用与正确使用。 三、历史上著名的统计学家 一些主要的统计学家。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 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统计量。 三、变量 变量。变量的类型。 第2章数据的收集 课时:1周,共3课时

第一节数据来源 一、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调查方式。数据的收集方法。 第二节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结构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二、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的结构。提问项目设计。回答项目的设计。问题顺序的设计。第三节数据质量 一、数据的误差 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二、数据的质量要求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审核 原始数据的审核。二手数据的审核。 二、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的意义。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 三、数据排序 数据排序的作用。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 第二节分类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频数与频数分布。用Excel制作频数分布表。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 二、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累积频数与累积频率。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 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分组 分组方法。 二、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直方图。茎叶图和箱线图。线图。雷达图。 第四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构成 二、统计表的设计 第4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课时: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

医学统计学复习提纲

《医学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二章 统计描述 公式:几何均数 (1)直接法: n n X X X G ...21= 或 )lg (lg )lg ...lg lg ( lg 1211 n X n X X X G n ∑--=+++= (2)加权法: )lg (lg ....lg ...lg lg (lg 12122111 ∑ ∑--=++++++=f X f f f f X f X f X f G k k k 中位数(median ) (1) 直接法: n 为奇数 , 2 ) 1(+=n X M n 为偶数,)(21 12 2 ++= n n X X M (2)频数表法:用于频数表资料。 ∑-+ =)2 (L M f n f i L M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 n X ∑-= 2 ) (μσ 1 ) (2 --= ∑n X X S 离均差平方和 2 ) (∑-X X 常用SS 或l XX 表示。∑∑∑- =-= =N X X X X l SS XX 2 22 )() ( 直接法: 1 )(2 2 --= ∑∑n n X X S 加权法: 1 )(2 2 -- =∑∑ ∑∑f f fX fX S 1.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它们的意义和计算上有何不同? 2.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率?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率和构成比所说明的问题不同,绝不能以构成比代率。构成比只能说明各组成部分的比重或分布,而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例如:以男性各年龄组高血压分布为例,50~60岁年龄组的高血压病例占52.24%,所占比重最大,60~岁组则只占到6.74%。这是因为60~岁以上受检人数少,造成患病数低于50~60岁组,因而构成比相对较低。但不能认为年龄在50~60岁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最严重,而60岁以上反而有所减轻。若要比较高血压的患病率,应该计算患病率指标。 3.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简述医学中参考值范围的涵义及制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医学中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称为该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也叫正常值范围。所谓“正常人”不是指完全健康的人,而是指排除了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 制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步骤: (1)定义“正常人”,不同的指标“正常人”的定义也不同。 (2)选定足够数量的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学原理韩兆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小题) 1、统计的含义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1)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的特征;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例:制造业企业是一个总体、由所有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所组成,每一个制造业企业都是一个总体单位。 特征:同质性(都是制造业)、大量性、差异性(不同的总体单位间,除了某方面必须有共性之外,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如员工人数等等) (2)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总体单位有限为有限总体,总体单位无限称为无限总体 (3)标志、变异与变量 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由标志名称+标志值构成。 变异:可变的品质标志 变量: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指的是标志,不是标志值)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所有公民 总体单位:每一位公民

标志名称标志值 国籍:中国(不变标志) 姓名:张三(品质标志) 性别:男(品质标志) 民族:汉(品质标志) 婚姻状况:已婚(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 家庭成员数:4人(离散变量) 年龄:50(连续变量) 身高:172cm (连续变量) 体重:72.5kg(连续变量) 收入:2000元/月(连续变量) (4)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 离散变量:以整数出现 连续变量:可做无限分割的变量 在某些特殊场合,连续变量可做离散化处理。(当人口按年龄分组)(5)指标与标志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例:工业普查 总体:工业企业 总体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 指标名称指标值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专业型硕士《统计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统计学 科目代码:432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 参考书目:《统计学》,贾俊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考试内容要求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2.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3.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考查内容 一、统计学 1.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数据的预处理。 4.定性、定量数据的图标表示。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水平: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极差、标准差、样本方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8.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9.样本量的确定。 10.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11.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1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3.单因子和双因子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4.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统计学复习提纲(整理)

统计学复习提纲(学生用) 一、单选题 1.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C ) A.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2.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某班学生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C )一个标准差范围 A. 95% B.89% C.68% D.99% 4.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期望(等于总体均值)和抽样分布的标准差分别为( B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B&D )【有争议,两个中任选一个都对】A.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有9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C.有5%的可能在这一区间内 D. 或者在区间内,或者不在。 6.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做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检验2005年薪车主中女性的比

例是否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C ) A. H 0: π=40%,H 1: π≠40% B. H 0: π≥40%,H 1: π<40% C. H 0: π≤40%,H 1: π>40% D. H 0: π<40%,H 1: π≥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B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量x 0,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自变量y 的一个给定量y 0,求出自变量x 的个别值的区间 8.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 ) A.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B.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C.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D. 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9.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的增长)或衰落,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D )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 D.指数模型 10.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则指数∑∑0010 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了( C )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11. 根据所使用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分为( A ) A.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B.观测数据和试验数据

西南财经大学2019统计学432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 《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和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能熟练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3.能掌握基本的概率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推断统计中。 Ⅱ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Ⅲ考试主要范围 一、描述统计与数理统计学部分 1.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2.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 3.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的方法; 4.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的方法; 5.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平均数、中位数、分位数和众数;

6.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的差异:方差和标准差 7.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8.样本量的确定; 9.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10.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1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2.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实现和结果解释; 13.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差别,相关关系的检验; 1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16.时间序列的指标分析法与组成要素分析; 17.统计指数理论和编制方法; 18.多指标综合评价。 二、概率论部分 1.事件及关系和运算; 2.事件的概率; 3.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4.随机变量的定义; 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分布函数:离散型均匀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6.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7.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江苏省自学考试-社会统计学-复习提纲word版本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国势学派产生于德国,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享瓦尔,又可称为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政治算数学派创始人是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 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被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战后社会统计工作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法国)该计划规定,要关心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和区域发展。 社会指标运动(美国)用社会指标的方法解决社会分析和社会规划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国) 第二节社会统计的对象与特点 社会统计学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 广义的社会统计学在我国实际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 狭义的社会统计学从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独立出来的社会统计学 第三节社会统计的方法 描述统计讨论范围仅以搜集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 推论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 大量观察法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第四节社会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被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的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现实总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体构成 想象总体想象总体都是无限总体。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能够用数值表示,称之为变量。 连续变量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连续不断分割的变量。 离散变量各变量值之间是以整数断开的变量。 自变量作为变化依据的变量。 依变量随自变量而发生对应变化的变量。 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 确定性变量条件一定,可能实现的值确定。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社会指标体系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社会统计指标的集合体。 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内涵上的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在外延上的数量特征。 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对社会统计学所具有的意义全面衡量社会发展情况。

统计学提纲第五章总结

统计学提纲第五章总结

————————————————————————————————作者:————————————————————————————————日期:

第五章抽样推断 第一节抽样推断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抽样调查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所获得的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去抽取调查单位。 随机原则也就是机会均等的原则,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机会相等。其目的是保证抽出的样本是随机样本。 2.以样本数据估计总体参数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抽样调查虽仅是直接调查被抽取的那一部分样本,但其目的是着眼于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三)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对能取得全面资料,但不必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 3.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4.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 (四)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 基本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进行调查。这里,不论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 2.类型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分类,然后按随机原则直接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3.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 它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排列,再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进行调查。 4.整群抽样(集团抽样) 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群,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群中抽取部分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是抽样组织方式。 二、抽样推断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以样本实际数据计算的样本指标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为: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三、抽样的有关基本概念 (一)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 1.全及总体简称总体,又称母体,它是指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也就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 2.样本总体简称样本,又称子样,是从全及总体中抽取,代表全

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 1)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 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方面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的。 3)标志: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用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用文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围的标准。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 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目的为纽带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有二: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用文字回答)。 二者联系: 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身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1)要实事,如实反映情况 2)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3)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1)普查: 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随机抽样调查: 又叫概率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对端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各种非全面调查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即非全面调查。按抽选调查单位方法的不同,它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两类。) 3)非随机抽样调查: 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 非随机抽样不遵循随机原则,不能事先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一般也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4)定期统计报表: A.是指按国家同一规定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而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中统计调查形式。 它是国家取得经常性的基本统计资料的手段。 它即可用于全面调查,也可用于非全面调查。 B. 按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 按报告周期的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按报告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电讯报和表式报。 4、非随机抽样的类型 1)重点抽样: 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适用于分布比较集中的事物。 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2)典型抽样: 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特点:灵活方便,反应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可以把数字和情况结合起来。

《教育统计学-教学大纲》

《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Educational Statistics 课程编码:040000702总学时数/学分数:32/2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课程所属部门:所有学院课程负责人: 制定日期:2014年5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所有修读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专业的学生。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涵的客观规律。 学习本课程须预先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教育研究中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能力,是提升学生研究素养、能力与技能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师范专业知识体系中,本课程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法》等课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分析、解释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从数量方面研究教育现象特征、探讨教育规律、进行有关决策的方法;初步具备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时,重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的方法,尤其是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如何科学解释统计计算结

果;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管理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规范要求 学生在修读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和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须严格遵守上课考勤制度,每次上课出勤率须在90%以上,并且每名学生缺课次数不得累计超过3次。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抽象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并注重讲练结合,通过解题操练和实践应用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因此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更要及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强化,从而保障课堂学习效果。 3针对课程重点难点,学生须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进行充分预习,从而使课堂学习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要按时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 四、教材、参考书和阅读材料 (1)教材: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四版)。 (2)参考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绍志芳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出版。《教育与心理研究中数据分析方法》,潘玉进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教育统计学》,王景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统计学基础复习大纲

统计学基础复习大纲 统计学基础复习大纲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分组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人口按性别分组B.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 C.产品按质量分组 D.企业按行业分组 2. 某省教育主管部门要了解所属高校教学设备的使用状况,则统计研究的总体单位是A.该省每一所高校 B.该省全部高校的全部设备 C.该省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台设备 D.该省每一所高校的每一台教学设备3、要研究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某校的全部学生B某校的每个学生C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D某校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4、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则总体是A某市的所有企业B某市的每一家企业C某市的所有工业企业D某市的每一家

工业企业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6、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 ) A.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B.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 C.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 D.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7. 某商场销售电视机,2004年共销售6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 下列调查方法中,主要用于推算总体指标的调查方法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9. 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之间的关系是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确定D.无关10.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

邻两组上下限时,一般的做法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D.另行分组11. 对某企业职工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该企业每一个职工 B.该企业全部职工 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 D.该企业所有职工的情况12、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450元,最低为150元,据此资料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 ) 13、要检验某种产品的质量,一般采用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统计调查 D.抽样调查14、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计划比去年提高12%,实际提高14%,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 % % 15. 某地区粮食产量与人口数对比的结果是 A.算术平均数B.比较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16. 分配数列各组

2020年整理体育统计学复习提纲.pdf

体育统计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部分 第一章绪论 1、根据统计研究的具体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总体具有三个性质,分别是、、。 2、有10个运动员,现随机抽5人进行专业素质测试,共有种不同的组合。 3、一个骰子有六个面,在一次摇动实验后,出现3点或6点朝上的概率是。 4、从概率的性质看,当m=n时,P(A)=1,则事件A为必然事件。当m=0时,P(A)=0,则事件A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5、在一个密闭的盒子中有8个乒乓球中,其中5个白色和3个黄色的球,随机摸取2个乒乓球,刚好摸到一白一黄的概率为。 6、从概率性质看,若A、B两事件互不相容事件,则有:P(A)+ P(B)=P(A+B)。 7、体育统计中,总体平均数用表示,总体方差用表示,总体标准差用表示。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1、在对连续型数据进行频数整理时,要确定组距及各组组限,设置各组组限的基本原则是:、。 2、“缺、疑、误”是资料审核中的内容。 3、对正态分布总体的数据进行审查时,常用±3S法对可疑数据进行筛查,这种方法是资料审核中的过程。 4、体育统计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是以去推断的特征。 5、频数分布可用直观图形表示,常用的有和两种。 6、统计资料在收集过程中,要求做到、、。 7、资料的审核的基本内容是审核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般要求分三个步骤来完成,即:、、。 第三章样本特征数 1、现测试10名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分别为:1 2、10、8、 3、8、9、8、3、9、3。则其众数是和。 2、绝对差是指所有样本观测值与平均数差的之和。 3、自由度是指能够独立自由变化的变量个数。因此,对于服从正态分布,样本量分别为n1和n2的两个样本的均值是否相等进行检验时,其自由度是。 4、要从甲、乙两运动员中选取一人参加比赛,若要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应考虑:、、三个方面。 5、在体育统计中,对同一项目,不同组数据进行离散程度比较时,采用;对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离散程度比较时采用。 6、已知:某中学生运动队的立定跳远=2.6m, S1=0.2m;原地纵跳=0.85m, S2=0.08m, 成绩更稳定的项目是。 7、有一名运动员,在竞赛期内20次测试结果,100米:=12″, S1=0.15″;跳远成绩:=5.9m,S2=0.18m。成绩更稳定的项目是。 第四章动态分析 1、在动态数列中,以某时间的指标数值作为基数,将各时期的指标数值与之相比称为

统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统计方法可分为:1.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是用图、表、统计量等方式对已有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内容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描述性分析。目的: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2.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统计学分支,是指利用这种概率关系,由样本统计量推估总体参数。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数据的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按计量尺度分:1.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2.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3.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按收集方法分:1.观测的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2.试验的数据:在试验中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按时间状况分:1.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2.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的概念。 总体:所研究的全部元素的集合。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4.变量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类型和特点:1.分类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无大小。2.顺序变量的取值除类别属性之外,还有等级、次序的差别。3.数值变量的取值:数值。应用:分类数据和数值数据都可以计算众数,但数值数据还能计算平均数,前者却不能。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 1.简述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普查:1.为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全面调查。2.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3.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4.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5.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抽样调查: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2.目的是推断总体的未知数字特征。3.最常用的调查方式。4.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2.统计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有哪些? 数据的搜集方法:1.询问调查: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电脑辅助调查、座谈会、个别深度访问。2.观察实验:观察法、实验法。 3.调查方案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调查方案的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等。调查目的应说明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确定要向谁调查;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说明的是调查的具体内容。 4.什么是问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设计问卷的提问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封闭型问题答案的设计主要有哪些方法?问卷中问题顺序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