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纳税人意识

中国纳税人意识

中国纳税人意识
中国纳税人意识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中国纳税人意识

完成时间:2010年06月04日

答辩时间:2010年06月09日

专业:经济管理

班级:07级经济管理(2)班

姓名:郝金玲

指导教师:杜美丽

摘要

深入分析纳税人意识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中国纳税人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纳税人意识较为薄弱,并且中国纳税人意识主要受到总体环境、税收环境以及征纳双方的税收行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国现实情况下,只有通过优化社会总体环境、改善税收环境以及构建和谐平等的税收征纳关系,使纳税人同时具备正确和充分的税收环境知觉和满意的纳税人权利主观感受,纳税人意识才能得到切实的增强和提高。

关键词:纳税人意识税收行为税收环境

2

目录

摘要 (2)

1 前言 (3)

1.1 什么是纳税人意识 (3)

1.2 纳税人意识的构成 (3)

2 我国公民纳税人意识的现状 (5)

2.1 宏观层次——我国的总体环境对纳税人意识的影响 (5)

2.2 中观层次——我国税收环境对纳税人意识的影响 (6)

2.3 微观层次——我国税收征纳双方的关系及行为对纳税人意识的影响 (6)

3 我国纳税人意识现状的成因 (7)

3.1 历史原因 (7)

3.2 税收理论和宣传方面的原因 (7)

3.3 某些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形象成为培养纳税人意识的障碍 (8)

3.4 税务机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纳税人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8)

4 培养和强化我国纳税人意识的有效途径 (9)

4.1 优化总体环境,为纳税人的培养提供深厚的现实土壤 (9)

4.2 改善税收环境,使纳税人对税收环境有充分正确的认知,从而提高纳税人依法

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

4.3 构建和谐平等的税收征纳关系,使纳税人获得满意的权利主观感受,从而增强

纳税人对税法的认同和信仰 (10)

5 确立纳税人意识对推进依法治税的作用 (11)

5.1 纳税人意识的确立,可以使依法治税更加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 (11)

5.2 纳税人意识的确立,可以有效地促进税收法治秩序的实现 (11)

6 结论 (12)

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4

前言

1.1什么是纳税人意识

纳税人意识不同于纳税意识。纳税意识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观念和态度的反映,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税收的认知和重视态度;而纳税人意识是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条件下,纳税人基于对自身主体地位、自身存在价值和自身权利义务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税法的理性认知、认同和自觉奉行精神。纳税人意识的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研究并培养纳税人意识,对依法治税的深入开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1.2纳税人意识的构成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催生了纳税人意识,但纳税人意识并不是市场经济或民主政治要求的简单耦合,它的构成有其独特而深刻之处,它应当是纳税人追求社会正义价值的体现,是纳税人自身理性自律精神的闪光。

1.2.1 对税法的理性认识是纳税人意识的基础

纳税人也不能避免。纳税理性不高正是依法治税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纳税理性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除了有赖于社会理性精神的张扬外,更有赖于纳税人对税收、税收制度和税收法律的理性认知。而纳税人的这种理性认知主要取决于纳税人对现行税法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作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其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追求与税法中所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和价值追求既可能保持一致,也可能发生对立。因此,纳税人意识中的理性精神要求纳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同时,能够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价值出发,正确分析和评判现行税法的优劣及走向,具有调节和控制自身欲望和行为的精神力量。

5

1.2.2对税法的认同和信仰是纳税人意识的核心

没有对税法的认同和信仰,就不会有纳税人对税法的遵守和维护,也就不会有依法治税的实现。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高,偷逃税款问题严重,除了整个社会法制环境的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纳税人对市场经济和税收法治所倡导的平等、自由、正义等主体价值缺乏普遍的、科学的认识,对税法规范的内在价值缺乏足够的认同,从而引致其对税法的异己感和外在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存在法律的泛道德化倾向,存在重公权力轻私权利、重刑法轻民法、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习惯和做法,导致了民主、平等、权利、正义等现代法治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在于税收立法过分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特别是没有充分反映纳税人的愿望、要求和期待,没有充分体现对纳税人的关怀;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和执法不公、执法腐败,损害了税法的权威、践踏了税法的尊严,导致了纳税人对税法的冷漠和不信任。只有当税法充分反映纳税人的利益,体现纳税人的权利,并且使纳税人在社会生活中处处体验到税法的关怀时,才能使纳税人在理性上信任税法,从而确立税法在纳税人心目中的权威和地位。

1.2.3 对税法的积极奉行精神是纳税人意识的客观表现

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是基于对税法的理性认知和信仰。权利的主张和义务的履行是纳税人意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税法的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只有纳税人真切感受到其权利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尊重与保护,才能有效地把税法规范内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其尊重税法权威、维护税法尊严的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提高,才能够真正形成纳税人对税法的积极奉行精神。

纳税人意识中的三个层面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首先,它们共同的前提都在于纳税人权利主体资格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如果税收立法始终不承认纳税人的权利主体资格,而仅仅将纳税人作为义务主体对待,就不可能有纳税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纳税人意识的形成。其次,它们集中体现了税法对纳税人价值的关怀,是税法联系社会生

6

活的纽带。如果税法只注重保障财政收入的实现和对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忽略纳税人对自身利益和价值的追求,忽略纳税人的权利需要,最终将损害税法的权威,影响纳税人对税法的奉行。

1我国公民纳税人意识的现状

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纳税人意识总体上还较为淡薄,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纳税人纳税义务意识薄弱和纳税人权利意识残缺两个方面。根据纳税人意识形成机制、总体环境、税收环境以及征纳双方的税收关系和行为等是影响纳税人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下面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这三个方面来对我国纳税人意识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

2.1宏观层次——我国的总体环境对纳税人意识的影响

首先,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对纳税人意识的影响来看,由于深受家族意识和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国民的公共理性精神十分匮乏,还难以形成对税收的正确认识和认同。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意识代表的是地方主义和小团体本位,对于今天人们纳税意识的形成依然有着强大影响。由于在传统文化中,家族意识代替了国民意识和社会意识,使得个人的国家观点淡薄和公共精神缺乏,个人也就不可能主动关注自己的纳税人身份,不可能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代表我国传统主流的儒家文化,其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却不强调人与人之间清晰的权利划分和对权利的相互尊重,使得权利概念无法深入人心。在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中,我国纳税人对自己税收权利的认知程度自然也要打个折扣。其次,从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其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历经漫长的封建时代后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建立后又步入计划经济时期,现在虽然正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但离完善的纳税人意识所要求的政治、经济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中观层次——我国的税收环境对纳税人意识的影响

7

第一,税收法制建设滞后,对提高公民的纳税人意识的外控力较弱。在目前我国的20多个税法中,只有3个税种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予以规范的,其他税种大量由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来规范,立法层次比较低,从而难以确立税法在纳税人心目中的权威和地位,也就谈不上纳税人在理性上信任税法。同时,在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中,有关纳税人义务的规定往往较为充分,而纳税人权利的规定则不多,尤其是实质性的权利如纳税人知情权、监督权等定的更少。纳税人缺乏对政府部门的必要监督或话语权,使得其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和主人翁地位无法得以体现,从而也难以激发纳税人主动参与国家税收关系和税收事业的热情。第二,税收制度设置不合理,使得纳税人对税收制度产生不满情绪,对良好的纳税人意识形成具有消极的负面影响。我国通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税制设计规范了很多,但仍存在不合理性。例如,现行个人所得税中由于分类所得税模式不能就纳税人全年各项应税所得综合计算征税,且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具体情况,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因此会引起实际上的横向不公平,影响了公民自主纳税的积极性。第三,在现有税收征管模式下,由于税务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改革不到位,税收的征、管、查三大职能划分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从而导致征管的整体效率低下。同时,现行税收征管模式重点稽查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加上缺乏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督,无形中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助长了纳税人偷逃税心理的形成。第四,税收宣传效果不理想,难以使公众形成良好的税收环境知觉及依法纳税后形成满意权利的主观感受。虽然每年税务机关都要举行税务宣传月活动,但是从具体来看,当前我国在税收宣传教育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强调纳税人义务,忽视了对纳税人权利的宣传;税务部门唱独角戏,社会舆论及纳税人响应较少;重纳税人宣传、轻税务干部宣传;手段单一,方式落后,新出台的税法得不到及时宣传等

2.3微观层次——我国税收征纳双方的关系及行为对纳税人意识的影响

根据前面对纳税人意识形成机制的分析可知,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征纳双方的税收

8

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税收行为将会影响纳税人权利主观感受的形成。从目前我国税收征纳双方的关系来看,征税机关处于一种管理者、检查者、执法者的地位,以国家形象自居,拥有单方面的支配、处置权力,成为管理主体;而纳税人则处于被管理、被处罚、被监督的地位,只负有单方面纳税的义务,而没有相应的知情权、服务礼遇权以及监督权。在这种征纳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许多税务人员具有强烈的“权力意识”和“自我优越感”,他们把自己的征税当成理所当然而不容纳税人置疑,不向纳税人宣传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说具体的征税计算方法,工作态度恶劣。个别税务人员在征税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吃拿卡要、暴力征税等缺乏对纳税人必要尊重的现象。在整个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面对征税机关这样的行为。纳税人找不到任何权利感。对于纳税人来说,履行这种没有“权利感”的义务,又何来纳税光荣的意识和自觉纳税的热忱呢?因此,纳税人在这种缺失“权利感”的主观感受下,选择偷逃税的税收行为也不足为奇了。

3. 我国纳税人意识现状的成因

3.1 历史原因

自从有了国家,税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权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臣民们上缴皇粮国税是理所当然的义务,不存在什么权利可谈。而不知权利只知义务,只能产生子民意识、臣民意识。在这种历史文化积淀中,不可能产生体现现代公民特征的自觉纳税意识。同时,国家上层奢侈成性,对下层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百姓苦不堪言,对税收形成了天然的逆反心理。

3.2税收理论和宣传方面的原因

在税收理论方面,我国一直强调税收具有“无偿性”,这在某种意义上虽能讲通,但它同时会误导人们,使人们认为纳税是一种只有付出而无任何回报的行为,这在市场等价交换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只能引起人们对纳税的抵触心理。在纳税宣传方面,虽然每年都要举行“税收宣传月”活动,但不够普及深入和细致,如只是空泛地宣

9

传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如何取,如何用,到底与纳税人有何切身利害关系,这些问题没有形象生动的宣传到位。普通人所接受的纳税宣传教育仅限于中学政治课本上的几页纸以及税务大厅中悬挂的“依法纳税光荣”,似乎纳税仅仅是“光荣”与否的道德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于是许多偷漏税案件被查出后,当事人总是以“我不懂税法”来为自己辩解和争取同情心并减轻责任。

3.3 某些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形象成为培养纳税人意识的障碍

西方公民纳税人意识很强,知道自己是纳税人,政府花的钱是自己的钱,应当为自己办事;政府也是以“为纳税人服务”而自我标榜的。这对纳税人形成明确的权利、义务意识起到了良性互动的作用。而我国一些机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他们觉得自己所受俸禄是“国家的”,根本不把纳税人放在眼里,把自己该做的事当成“皇恩浩荡”,从未把纳税人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在这种主仆倒置的关系中,纳税人又怎能产生作为主人翁的权利义务意识呢?更有甚者,当人们了解到我国每年有数千亿公款被吃喝玩乐和挥霍浪费后,由此产生的联想便是“我纳税你享乐”。在这种心态下,谈何培养自觉纳税意识呢?

3.4税务机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纳税人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征税主体的征税意识应当建立在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思想基础上。但实践中许多税务人员总是具有强烈的“权力意识”和“自我优越感”,他们把自己的征税当成理所当然而不容纳税人置疑,不向纳税人宣传解释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说明具体的征税计算方法,工作态度恶劣。据报道,有些地方公民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局甚至不给纳税人开发票。这些不良的征税意识当然会严重侵蚀纳税人应有的权利意识。另外,当

10

出现纳税条件相同纳税数额不同的情况时,守法的纳税人只会感到自己太傻或太亏,又如何激起纳税光荣的意识和自觉纳税的热忱呢?

4 培养和强化我国纳税人意识的有效途径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的纳税人意识还比较淡薄,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培养和强化纳税人意识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通过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舆论的宣传和感召,多管齐下,使纳税人具备正确和充分的税收环境知觉和满意的纳税人权利主观感受,并且逐步使两者形成良性的互动,我国纳税人意识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4.1优化社会总体环境,为纳税人意识的培养提供深厚的现实土壤。

首先,在文化方面,由于国家意识的强化时常受到家族本位的干扰,削弱了人们对国家的权利义务观,不利于纳税人意识的培养。因此,为了降低这种干扰,国家应加快城市化、现代化,加速人口流动,使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制度、思维方式等与乡村中的家族相比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降低家族本位对纳税人意识的消极影响。其次,在政治民主方面,要采取各种途径和形式,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原则得到贯彻和落实。要对行政权力的范围和边界进行必要的限制,防止行政权力对私人领域的侵蚀。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公民基本人权和社会经济权利的保障,不断提升公民的政治权利。最后,在经济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特别要尊重市场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客观实际,确保市场主体人格独立、地位平等、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此外,政府应树立良好的形象,确保税收收入用于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接受广大公民的监督,使公民感受到纳税是为“自己服务”,这样公民的纳税人意识才会真正提高。

4.2 改善税收环境,使纳税人对税收环境有充分正确的认知,从而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

第一,在税收法制建设方面,为了保证税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应提高税收立法层次,将税收法贯彻到底。同时,在税收法律的立法过程中,我国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专门的纳税人权利法案的做法,将保障纳税人的权利规定为税收的立法宗旨和重要的法律原则,并出台相应的关于纳税人权利的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的权利给予完整、集中、统一的规定和保护,从而使纳税人认识到税法是纳税人用以维权、护权的重要武器。第二,在税收制度方面,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税制,实现税收公平,以税制的合理性促进公民纳税人意识的提高。第三,在税收征管模式的构建方面,应主要解决当前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征、管、查之间的相互制约问题,调整机构设置和内部分工,强化管理,明晰权责,发挥计算机依托作用,消除征管盲区。通过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来消除纳税人的侥幸心理。第四,在税收宣传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税收法律教育和宣传,一方面使纳税人意识到依法纳税就像买东西付钱一样,消除其对纳税的抵触心理,从而强化纳税人自身的纳税意识;另一方面要做到宣传义务和权利并举,让纳税人不仅清楚自己的纳税义务,同时也清楚自身的权利,进而形成积极的纳税人权利意识。同时,有必要将税收知识写进中小学课本,使公民从小就能受到依法纳税的教育,为提高新一代公民的纳税人意识奠定基础。

4.3 构建和谐平等的税收征纳关系,使纳税人获得满意的权利主观感受,从而增强纳税人对税法的认同和信仰。

税务机关在今后处理与纳税人的关系时,应意识到征纳双方共同受制于相应税收法律规范的调整,双方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管理,而是互为权利主体,各自依法享有应有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因此,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把纳税人作为与其平等的一方主体对待,不能对纳税人存有偏见甚至歧视。同时,税务机关应更多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把纳税人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作为主动服务的重点,依法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做到执法依据公开、执法过程公开、执法结果公开、监督办法公开,自觉接受广大纳税人

12

的监督。只有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征纳双方形成一种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平等关系,纳税人才会感受到自身主体地位及权利、价值所在。也只有当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税务机关的维护和保障时,纳税人才不会将纳税行为仅仅看作是一种被迫的经济行为,而视为一种权力实现行为,产生纳税后的满意权利的主观感受,并以自觉纳税缴款的行为来使自己的纳税人权利得以享有与实现。

5 确立纳税人意识对推进依法治税的作用

5.1 纳税人意识的确立,可以使依法治税更加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

当前,依法治税中存在一个容易为人们忽略的问题,即把依法治税与税收法治片面地等同起来。其实,依法治税的提出,虽然实现了治税观念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但重点仍然在于“治理”,不能等同于“法治”本身。要避免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以更加理性和缜密的眼光去认识依法治税,另一方面也有待于纳税人意识的真正确立。纳税人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对国家税收权力的限制和纳税人权利的保护。首先,纳税人民主权利的行使,使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可以更好地体现纳税人的意志和利益,可以有效地防止税收管理中的集权和专制;其次,纳税人私人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使税收法定原则得以真正确立;再次,纳税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可以使征税人与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得到合理的配置,防止征税人权力的无限扩大对纳税人权利的侵蚀,矫正税收征管过程中征纳双方法律人格、法律地位的扭曲,使双方得以平等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最后,纳税人对正当程序的合理诉求,可以为税收权力的运行设定合理的轨迹,防止税收权力行使过程中的权力变异

5.2 纳税人意识的确立,可以有效地促进税收法治秩序的实现

13

当前,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依法治税,着力建构的只是税收法治的外生秩序,虽然说这种外生秩序在实现税收法治的特定阶段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以纳税人的自主、自律为基础建构的内生秩序的配合,要真正实现税收法治秩序仍然是相当困难的。纳税人意识中的自主自律精神,则能够抑制纳税人逃避国家税收的欲望和行为,减少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

6 结论

纳税人意识的真正深入人心,是现代国家创建和谐的政府与纳税人关系的基础,在和谐的征纳关系下,纳税人主动向政府纳税,政府尽全力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纳税数额的增加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又为纳税人通过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了足够的保障。这种政府和纳税人良性互动的关系最终会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纳税人意识是公民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意识下,纳税人更容易认清自己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能够更主动地履行纳税义务,同时,纳税人也能够更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更主动地发挥监督等作用。唤醒公民的纳税人意识,对促进政府的廉洁、高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民的纳税人意识的确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更是我们每一个纳税人的基本责任。

14

参考文献

1.刘怡.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2006(5).

2.包子川.李初仕.纳税人意识与依法治税.J,税务研究.200

3.(5).

3.葛建雄.纳税人的权利及义务.J,探索与争鸣,1996.(3).

15

致谢

本论文受到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把关。指导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引领我走向研究的殿堂;而且在生活中也如同朋友一般,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真谛。更重要的是,老师渊博的知识、随和的态度、严谨的治学、儒雅的谈吐和对专业理论前沿问题的洞察,都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要对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经管学院许多老师的热心帮助,如果说这篇论文还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那也是得益于他们的言传身教。“礼者,所以正身;师者,所以正礼。无礼,何以正身?无师,何以正礼?”许多老师的教诲,将使我终身受益,也让我永铭在心。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在相互交流和共同探讨过程中,他们给了我许多启发和灵感。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在论文写作期间默默的关心和支持。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拼搏和奋力进取。站在起跑线上,我会加倍努力,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16

17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看待问题和生活的方式,人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大陆移民美国的人数每年递增,但是很少听说美国人移民中国的,近日,网路流传中国人与美国人有30个天壤之别。 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下馆子;美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泡酒吧。 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美国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穿的越少越好。 3、中国人在北美的生活很忙、很单调,难进主流;美国的主流人群,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 4、中国人拍马屁、送礼是背地里偷偷摸摸送领导;美国人是当着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明着送 5、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美国人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 6、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美国人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 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挺讲究的,不过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是从大陆来的;美国人平时穿衣比欧洲人更随便,上班时穿的正式,大都很得体,首饰和衣服一样常换。 8、有些中国人把痰吐到世界各个国家去了,随处吐痰;美国人可以当着人的面,很大声地把鼻涕擤在纸里。 9、很多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超大;美国人的声量控制得极好,在共车、餐馆或其它公共场合说话都很小声,在会上、在台上说话很大声。 10、中国人炫耀小孩学习成绩好;美国人炫耀小孩球打得好。 11、中国人的父母千里迢迢从地球的另一边飞过来帮着带孙子;一般美国人住得再近,也不会去带孙子。 12、中国孩子再大回来住,父母都会接受;美国孩子超过18岁,回来长住,得交房租。 13、如果中国人送父母去老人院,认为是不孝;美国人孝敬父母就是让的父母住在老人院抽空去看望一下。 14、中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上几个月是自然的事;美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超过三天或一周是惊人的事。 15、中国人买大房子往往是为了炫耀;美国的中产阶级买大房子一般是因为需要。 16、中国人更重视住房的外观和结构,里面的家具过得去就行了;美国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The Times of Heaven in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Since middle ages, westerners held mainly two views on time: eschatological (teleological) and physical (scientific). The former came from Christianity and understood time through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God. Time or history goes towards the expectable end, i.e., the Last Judgment. The lat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ans of measuring time, which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ecise. To this view, time essential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uman's existence. It is an objective, even and irreversible passing, having no meaning by itself and serving merely as an existent form of physical beings. Certain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new perspectives occurring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among which, the phenomenological one in a broader sense is especially concerned with us. Up to now, "Chinese philosophy" is usually approached, at least in China, through the conceptual perspective of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metaphysics. Therefore, seldom interest has been put on the problem of time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due to its non-metaphysical character. It is true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is neither teleological nor physical view on time in Chinese tradition. But, if we read the literature of pre-Qin period, especially pre-Warring-States period faithfully, we may

保险意识观念

保险意识观念 名人说保险 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作明日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小时作儿女长大的准备,如此而已~ 今天准备明天,这是真稳健; 生时准备死时,这是真豁达; 父母准备儿女,这是真慈爱。 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算做是现代人。 ——胡适 人生保险对家庭和个人有什么作用 一、解除后顾之忧 一个家庭或个人一生中辛苦劳作是为了支付庞大的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婚嫁费,并用挣来的钱享受人生乐趣,但“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敢说一辈子没有危险和困境。对于一个普通人或一个普通家庭,就好似一条小船,风平浪静时其乐融融,风浪骤起时危机四伏;年轻时、兴旺时无忧无虑,年老时、衰落时可能无助无援。购买人身保险是解除后顾之忧、摆脱困扰的最佳选择。人身保险不是保证不发生风险,而是在发生人身风险时,能及时得到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这样的救助是平时用较小的代价(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换取的。只有对发生风险后的经济困难有所防备,才谈得上有较高的生活品质;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家庭和个人,没有真正的生活安宁和稳定。在高速疾驰的汽车里,扣上安全带是不是心里更踏实, 二、鼓励储蓄 家庭里有些专项费用(如养老、子女教育、看病、买房、结婚等)开支较大,需长期积存经费,把钱存银行固然是一种办法,但存取方便的优点也容易使储蓄计划

被轻易放弃。而人身保险的经济保障一般比储蓄要高得多(具有吸引力),分期交纳的保险费也是少量的(具有承受力),保户和保险公司签有正式的合同(具有约束力),保户一般不会轻易退保。 三、体现尊严 个人和家庭是否拥有保险,越来越表明他们是否融入现代文明社会之中,是否具有睿智的眼光和头脑。一个经不起风险的人、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唤来的只能是同情和救助,这个人、这个家很难有自信和自尊;而一个有应付风险能力的人,一个安全稳定的家,会给人带来信任,会使人感受到一种责任和远见。 四、转移资产 用您的钱买一些保险,当您永远离开这个世界时,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将属于保险合同里明确注明的受益人(可以是任何人),而这笔钱是国家规定不用交税的“遗产”,达到合理避开“遗产税”和“赠予税”的目 ~55,之间,可上网查询相关信息)。的(遗产税和赠予税有可能近年实施,到时遗产税的征收可能在35, 购买相同的保险为何所交的保险费不一样 不同的人或不同时期购买相同险种、相同保额的保险,所交的保险费可能差异较大,也就是说,买同样的产品,可能价格不一样,这是因为以下因素所致: 一、被保险人的年龄 被保险的年龄越大,危险事故发生的几率越大,所以要交付较高的保险费;而年龄越小,生存时间长, 患重病少,因而交付的保险费较少。 二、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 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不好,价格就有可能较高。如果身体太差,保险公司可能会拒保,或者在承保时加收保险费。据报载,身体过重的王先生准备给自己买份保

美国留学的中国人生活体验分享

美国留学的中国人生活体验分享 1.这个社会唯一生存的途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弱者永远是被用来淘汰的不是用来可怜的 2.不要为自己的任何失败找借口,任何事情失败的原因永远只有两个,A)你的自身有缺陷B)你不够努力 3.不要抱着“是我的注定跑不掉”的心态,从你来到美国那天开始,除了你口袋里面那点可怜的美刀,不去争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你 的 4.要有梦想。如果你有的话一定要坚持,goforit.如果没有的话,也一定要有信仰。真正只信仰社会主义的人是可怕的,同样也很可 悲 5.不要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好,或者学了不好的专业,聪明的人在你抱怨的时候已经学会习惯它并且takeadvantageofit. 6.要谦虚,把自己放得低往往可以得到的更多,借用俺爹说过的一句话:大海可以强大而可怕的原因,就是他可以把自己放得很低 7.上帝创造了人,但是未必每个人都会有超凡的天资。如果你知道自己资质平庸,那你应该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可以改变一切事情 的概念叫努力。不信的话去看看《ForestGump》这个我最喜欢的电影。 8.每时每刻都要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甚至下一步的下一步要做什么。要学会明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的人 往往在关键的时候知道如何选择。 9.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youneverknowwhatyougonnaget.在美国的日子,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懂得了这句话。人生如戏,世 事若棋,这种生活总能让我活得乐在其中。

如何应对上课 美国老师常要求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问、或发表个人意见。事实上,课堂上的参与往往是学期分数的一部分。教授认为课堂讨论 才能评估你所学的,看你是否有能力与教授和同学进行知性的对话。 西方教育的一部分强调的是教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各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很多事实资讯在书中就找得到,因此老师着重的是如何帮助 学生以更有意义的方式来诠释课程内容。一如希腊哲人苏格拉底, 美国的老师(及同学)会不断发问逼你陈述你的看法,与别人公开分享。 基于这些差异,中国学生初到美国上课会有很大的冲击,看到美国学生不停地发问或回答,甚至要向教授挑战的意味,会感到很不 自在,认为这些学生怎么如此自大和不敬,学生应该绝对遵从教授 的权威才是。再者,我的英文这么差,为何要我当众出丑呢? 提醒: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如果你英文沟通能力及使用英文的信 心不够,最好先上ESL选修课。很多人会认为上英文课会妨碍阻挠 本科系的修课。其实ESL课反而有助本科系课程的理解、口头表达 及研究技巧。但光上英文课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将英文用于现实生活,不断使用,最好不要与自己国家的学生或朋友泡在一起,免得 英文荒废不用。 如何交流 要想真正获得留学美国的特别经验,最好与美国人及其他国家的学生交友。参加学校俱乐部、运动组织、学生会等都可促进社交生活。在当地社会方面,你可加入一些服务组织及义工组织、接待家 庭等。虽然有学业压力,但参与课外活动益处多多,也是解除压力 的方式。 不管是否选修英文课或正规课,生活上或课业上有问题时,还是可以找到帮助。美国教授一般都通解人情,愿意通过个人办公室辅 导帮助你。他们也愿意提供改进学习习惯的建议,建议你如何取得 其他方面的资讯。你也可向国际学生顾问,校园家教中心或类似组 织求救,但都必须主动积极联系。

决定中国人性格、观念的20个俗语

决定中国人性格、观念的20个俗语 俗言是民族文化的通俗形式,它浓缩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成份和内容,无形当中养成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经常决定国人的行为和习惯。俗话是稳定而广泛流传的民俗文化,是民族心理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但我们经常忽视它,其实十年说教抵不住一句俗话,政令、法令也够不着它。俗话有好的,是民族文化的优良因子在自然流传,也有弊言,决定的民族心理的弱点和缺陷,怎么流传好的,杜绝不好的,我们应该研究一些办法。我没有办法,也常被它征服,这里说上几条,是说明我不敢忽视它,如此而已。 1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句佛理,决定了中国人善行和仁义的基本动机 2 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岛)——这句话对形成中国人普遍不为公理出头的心理品质。 3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人重视教育,这句话的劝诫作用是决定性的。 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育中国人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威慑大多数中国人选择善行,不敢为恶的一句话 6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教导中国男人怎么作男人的一句话 7 好男不跟女斗——中国男人们面对厉害的强女人体面撤退的一种方式 8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决定中国人人生价值观的俗话之一 9 人不为已,天殊地灭——决定中国人世界观的俗话之一,将将人的自私合法化 10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造成中国人逆来顺受,麻木和被动的俗话之一 11 好汉护三邻——指出了江湖侠客和地痞流氓的重大区别之一 12 兔子不吃窝边草——对杀亲宰熟小人的蔑视 13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母不可辱——中国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 14 身正不怕影子歪(脚正不怕鞋歪)——光明正大做人的根由和豪情 15 不作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明确了踏踏实实过日子和做老实人之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软件1026班 What is time? Is it a thing to be saved or spent or wastef,like money?Or is it something we have no control over,like the weather?Is time the same all over the world?That’san easy question,you say.Wherever you go,a minute is 60 seconds,an hour is 60 minutes,a day is 24 hours,and so forth.Well,maybe. 准时 如果你被邀请到一个美国人或加拿大人的家里做客喝鸡尾酒,如果通知你的时间是七点整,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你应该在七点一刻到达,当然不能在此之前,也不能迟到太多。然而,如果这是在德国、瑞典或瑞士,邀请你在七点钟到达,就意味着你应该恰好那个时候到。 对“准时”极为看重的国家:所有的北欧国家 对“准时”采取赞赏和期待态度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美国 对“准时”态度比较缓和的国家:欧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还有绝大多数地中海国家。 对“准时”持宽松态度的国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在那里你尽管可以把手表抛在一边! the America

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管理。美国人经常参加有关时间管理的研讨会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们似乎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更好。专业人士随身带着口袋型笔记本,有些甚至是电子的笔记本,好随时留意所订的约会与工作截止日期。人民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早起的美国英雄富兰克林将这种想法表达得最淋漓尽致:“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Japan 日本人就象抱着一个走时准确的大钟,每时、每刻都在按着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守时是东京人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牵涉面甚广,甚至体现出了一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小事是可以马虎处理的。日本的电器之所以做得好,和这种精确的时间观念不无关系。 这种神经质会逐渐升华为一种荒谬的美德感和对生活的要求。如果电梯的楼层指示灯坏了,就会感到异常不安;如果面对一次约会的误点,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内心是非常紧张焦虑的。 India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淡薄,关于世界名剧《沙恭达罗》作者的出生

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路径探析

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但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国民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分析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研究提高全民保险意识的对策,对于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保险事业”的指示,建立我国的保险保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保险业;保险监管;国民素质 一、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中国人的保险意识是十分落后的,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大多数人认为保险是骗人钱财的。根据数据统计,广州离香港比较近且是个开放的城市,所以广州人的保险意识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但统计结果表明,广州平均每10个人才有一张保单,而在靠近广州的香港,几乎平均每人就会有1张保单,而在发达国家美国,平均每个人会有3张保单,在我们邻居的日本平均每人会有高达6张的保单。可见,我国的国民保险意识比较落后。 国务院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国民的保险意识很低,只有6%的消费者对于投保的好处有恰当的了解,虽然有很多人已经购买了保险产品,但是在他们之中仍然有40%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我国的经济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国民保险意识不强,制约保险业的发展。 二、国民保险意识淡薄的不利影响 (一)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1.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作用。当前我国居民倾向于购买带有储蓄、投资功能的人寿保险,而相对忽视了保障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财产保险、农业保险等,阻碍了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的发挥。据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统计,我国近几年每年受灾人口有2亿多人,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00亿元,但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仅为1%左右。可见,国民保险意识淡薄使我国保险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作用。 2.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支柱作用。我国保险业发展非常迅速,2002年保费收入为3053亿元,到了2011年保费收入已达到13257.6亿元,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43%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但2012年,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只有 3.4%,保险密度为106 4.4元,然而在2010年,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发达国家保险密度方面更是早已达2000-3000美元。可见,虽然我国保险业已取得巨大的发展,但由于国民的保险意识淡薄,我国的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中国人的眼神(深度好文)

中国人的眼神 (深度好文) 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给朋友们!推荐好文章让更多人读到也是为自己集福 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 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算太大。 在美国很多城市里,过了晚上8点找饭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很多餐馆都已关门,过了9点10点更难,街上到处都很安静,包括纽约也是如此。 上班的日子里,很难见到酒吧爆满夜夜笙歌的情景,只有周末会热闹一些。对于我们这些没时没点的电视人来说就苦了,于是有人开始还念起中国来:“要是在咱们那儿……” 可毕竟是在美国,只好靠司机的经验去寻找餐馆。当然也有聪明的指引:去唐人街吧。果真,一进唐人街,灯火辉煌,看样子,中国人,还真把优良传统带到了美国。 大城市如此,美国诸多小镇更是如此。 天黑不一会儿,静得让外来人心慌,只好赶紧找旅馆,算是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地方。 不过,一家又一家住户中透出来的灯光,告诉你美国人的温暖所在。在美国,很多人的办公桌上都摆放着家人的照片,其乐融融的合影透露着美国人的家庭观念。

一次是偶然,两次是感概,当一次又一次看到如此相似情景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美国社会运行的基础以及美国人心中珍贵最善良的角落。 以上的情景,绝不仅仅出现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比美国更甚,家中的电视小得可怜,甚至很多家庭还用着录像机。 人们的脚步纷纷慢了下来,生活占据了生命的上风,人们的眼神,有一种单纯和干净的东西,人们似乎变简单了。 于是你会感慨:可能所谓的现代化时间长了,并不意味着向前走,而是回身寻找,重新回到人的心灵,回到生活与生命的本身。 无论欧洲还是美国,也包括日本,环境都再度清洁起来,蓝天白云出现的频率,大大多余中国,显然,一旦心灵与生命被尊重,自然也必被尊重。 观察这一切,不意味着羡慕或对自身的批评,而恰恰来自对未来中国的思考。 还要多久,还需要经过怎样的路程,我们的眼神才能够重新纯净起来,去体味生命本身的快乐?何时让家庭的照片出现在一张又一张办公桌上,而不是对同事暧昧地说:我单身。 又在怎样的环境保护措施下,让中国的街头从早到晚都是跑步锻炼的人?当然,你还可以期待:人与人的相处变得简单,不再需要天天运用五千年文化积累下来的聪明去斗智斗勇。 从美国回来后,我说过一句话:“当下的中国,由于欲望,我们的人性处于退步的阶段。”

谢和耐:论中国人的变化观念

谢和耐:论中国人的变化观念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于2018年3月 3日在布列塔尼的瓦纳(Vannes)去世。谢和耐(1921—2018)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他专事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著述等身,是法国汉学界的头面人物,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他以传统但不保守的治学方法,既继承了考证派的某些传统,又极大地突破了他们的框框,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绩,开拓了法国汉学界的一代新风,在汉学界享有盛誉。 变化的观念曾在中国起过如此巨大作用,以至于它既触及到了心理范畴、宗教—巫术修持、行为方式和时空观的历史,又涉及到了哲学史。然而,由于中国的意识观念和思想的历史更为复杂,同时既具有千差万别又具有演变性的原因,故它至今尚未被人充分认识。 处于同一种文明范围内的事实,不允许混淆时代和社 会环境。做为一个整体而来泛泛地谈论“中国思想”,就如同 以同样的方式论述“西方思想”一样荒谬绝伦。由于在诸如这 样一个完全是假定的和不全面的领域中,始终受具有很大偏见性的个人知识的限制,所以我们无法从事任何论述。这样一来,如果将中国的传统与古代希腊以及中世纪或近代的欧洲传统进行比较,那必然会具有很大的冒险性。但是,笔者

于此希望首先强调的正是一些突出的倾向和传统。如果我在将它们断代时,有时也会出现将它们做以对照比较,那也是以非常笼统的方式来这样做,以期待更佳论述的出现。 初看起来,大家可以声称,变化的思想具有普遍性,它属于诸民族智慧的组成部分,因此,如果中国曾非常注重变化,根据它形成的有关变化的观念,那么很可能这一切都要比各种文明中的诗人经常提到的下述简单而又平庸的事 实多得多:四季的交替与更迭、人生的短暂、万事之无常。这可能既是由于占卜从一开始起就在中国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又是由于它所获得的并在整个历史过程中都保持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由于它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占卜明显是一种涉及到了变化的技术,包含有其未来变化很难预测的不稳定形势。但它在中国可能具有特殊性,这就是首先用火烧骨头和龟甲而从事的占卜;其后又主要是由于使用八卦理论的占卜,其目的在于某些可以直接观察到并能够诠释的情节、宇宙的或战略上的形象。笔者于此将提到一种相似性,把它用在处理数学问题中可能并非出于偶然。马若安(Jean—Claude Martzloff)写道:“中国数学家的整个艺术就在于使数学现象变得具有可见性”。马若安另外还指出,在希腊,直观性的证据(还包括在中国的数学计算程序中非常发达的直观性)很早就被摒弃,以发展一种抽象的论述。 占卜主要是口诉性的,“它(在希腊)并未向一种有关

从谚语看中西时间观念

从谚语看中西时间观念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把昼夜交替,春去冬来看做时时间的周而复始,倾向生命是轮回的,“来生再见” “三生有幸”,这辈子,没有做到的事情下辈子还可以弥补,因此,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环形的,有一种充裕感,喜好回顾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是将来行为的借鉴,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过去的历史的重视和崇尚,做事喜欢引经据典,追本溯源,循规蹈矩,类似的还有“前车之鉴”等。 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是线式的,起点始于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下“原罪”,从而开始了人类的繁衍,时间随着创世开始了。Not to know a man from Adam这个熟语体现了西方文明中的时间是有起点的。这个起点就是“原罪”。“a day of final judgement”,即“世界末日”。根据基督教,“世界末日”是接受最后审判的日子,人类以“原罪”为起点,不断忏悔、赎罪,接受了最终的审判后,被解救者将进入七重天,获得永恒的幸福。时间自创世始,又随末日审判而终,进入无时间状态。英语中反映出的时间观念是一条有始有终的直线。西方人认为,活在当下,抓住现在才能走向明天。There is a good day coming. “好日子就要来临”,不管现在和过去如何,将来都是“a good day”,现在和过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象这样更看重将来的熟语还有“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Better the last smile than the first laughter”,“He loses indeed that loses at last”,“The end crowns all”等等。 中国人习惯把时间抽象化自然化,“只争朝夕”中“朝”指“日”,即白昼,“夕”指“日暮”,即夜晚。“朝夕”在这里就是指“时间”。类似的还有“多事之秋”、“一朝一夕”、“千秋大业”、“朝朝暮暮”等。在运用时间上,比较随意。 西方人的时间很具体,只有数字,用精确的小时,分钟,秒钟来衡量。西方人把时间和金钱视为等价交换的实体,时间可以让他们创造金钱,金钱也可以为他们赢得时间,类似的还有,“Spare time is the gold dust of life”,“He that gains time gains a ll things”,“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Time’s up”等。在这些熟语中,时间都被视为可消耗、获得的实体。在约会时,非常准时准点,而且不能接受无故的迟到。 王小诗200921010123 07英语本(一)

做最美中国人演讲稿

同学们好: 发新书,这是我们每个莘莘学子多么祈盼的事儿啊!新的学期如约而至,和蔼可亲的老师在第一时间为我们发下了新书。在这一沓书中,我发现这学期多发了一本书——《走进最美中国人》。 咦!怎么回事呀!我不由自主地随手翻开了扉页,按读书惯例,我浏览了目录:《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军人》、《最美警察》……哇!这么多的美人呀!于是,我阅读了前言,接着便一页页读下去,谁知这本书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人使我阅读的欲望欲罢不能,书中每个人物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我。毫不夸张,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掩书于胸头,百感交集——多美的中国人啊!中国的美人何止这么点啊!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解放了新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其间涌现了多少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啊:朱德、叶挺、聂荣臻、徐向前、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王二小……无数美人。我能数的清吗? 《走进最美中国人》这本书中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之所以被冠以“最美”,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国人、向世人诠释什么是人间真善美。他们是彰显人性之美的楷模。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默数着书中的平凡而又最美的中国人:最美教师吉思妞、张丽莉、孙影、刘效忠;最美医生邓前堆、钟晶、陈凡经、余书华;最美军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高铁成、雷湘君;最美警察周缙、王晓渝、邹清林、陈忠林、陈莉……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座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路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一感人事迹在网络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称她为“最美妈妈”。“最美妈妈”吴菊萍引发海内外集体感动。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市;从一次感动,到一片赞叹;从一种牵挂,到一场洗礼,一位用双手托举生命更托举出真善美的“最美妈妈”,感动了杭州,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人人皆可为尧舜”。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就要最近“最美中国人”,就要跟随他们前行。 明灯已在前方照耀,它的光芒就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让我们赶快迈出第一步,朝着目标,充满信心,增强力量,勇敢前行,想“最美自己”,做“最美自己”,相信“最美中国人”——中国人最美!

中国人的血缘观念

中国人的血缘观念 中国有句古话叫“血浓于水”,几千年以来它一直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脑中。这个“血”一方面指人体的命脉——血液,一方面则是指血缘关系。从“血浓于水”这句话中就可看出中国人对于血缘关系的重视。 中国人血缘关系的具体表现就是亲情,化作具体称呼就是亲人,亲戚。所谓亲人,亲戚指的就是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人或由血缘关系延伸出来的关系的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总亲于没血缘关系的人。对于亲人,亲戚,他们可以为之倾家荡产,甚至不惜性命;但对于一个陌生人,他们则可能会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漠不关心的态度。 在中国,春节流行着探亲的习俗,探亲很大程度上也是血缘关系的表现。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平时感情如何,是否有来往,一到春节他们一般后会互相探望。有人说这是为了联络感情,当然我们不排除这种情况。但有很多人的互相探望并非为了联络感情,而是在内心深处无意识地被一种东西操纵着,那就是血缘。 在家庭继承人方面,中国人更是注重血缘关系。有的人无儿无女,但他们一般都不会随便去领养别人的孩子,而是包“二奶”或抱同族的孩子,希望以此解决继承人问题。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领养的再好,也不是亲生的;亲生的再不好,毕竟是亲生的;宁可让财产落在一个败家仔的手上,也不让财产落在外人手中。在他们看来,养子只能算是一个外人,而血缘永远居第一。中国人的血缘观念真可谓根深蒂固! 虽说“血浓于水”,但中国人有时为血缘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有时甚至是无理取闹而又愚昧无知的,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我们可以讲究血缘,但我们不能卷进血缘漩涡了不再出来。中国人啊中国人,何时才能做到清醒地面对血缘关系呢?

浅谈中西方的时间观念

浅谈中西方的时间观念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曾经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往往传达了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由此得知,在学习外语中,进行相关文化的输入,除了介绍一般文化现象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还要深入理解其文化的根源,这些对于接触一门语言,了解一门语言,甚至掌握一门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始有终与循环往复 在西方文明中,时间是有起点的,它是在行进的,在流逝的,即珍贵又固执,一旦消逝了便无法挽回。圣?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上帝在超时间的意义上来说是永恒的。在上帝那里,没有所谓以前和以后,只有永远的现在,时间自创世始,又随末日审判而终,进入无时间状态。”所以,我们发现,在西方的文明中,时间是有始有终的,是会有消亡的那天,而非是永远消耗不完的。 可是,在我们的中国文明中,时间的变化是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是一种始终沿着自身做永远螺旋式运动的,如昼夜交替,季节的往复,植物周期生长,农时劳作更替,都有圆周式的去而复始的自身复归的周期性循环活动(贾玉新,1997:71)。于是,一切都处于循环往复之中,时间更是一样。于是,我们就相信,今天没了,还有明天,还有无数个明天和明天,是源远流长的。 2、珍惜时间与挥霍时间 美国人有句座右铭:“Time is money.”把时间和金钱视为等价交换的实体,时间可以让他们创造金钱。由此,他们做事讲究计划,要求严格依照时间表办事,并且凡事做到准时不误。预约是西方人普遍的社会习惯,并且越是重要的活动越是要提早约定计划好。与英美人交往时尤其如此,即使到最好的老外家串门也要事先打招呼,否则便会打扰他们的私生活,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例如,刘凤霞编著的《跨文化交际教程》中关于西方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这样描述的:“Americans in the Western world look upon time as a present , tangible commodity , something to be used , something to be held accountable for.……The American divides up the day very precisely and communicates only during certain hours .……For many situations Americans would consider tardiness of five minutes to be relatively serious and improper.”由此可见,在时间这一概念上西方人是十分注重的,且作为生活交际上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 记得德国哲学家康德老人在写给老朋友威廉·彼特斯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在我看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就是最大的礼貌。”(康德,1779年3月)在实际生活中,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甚至愿意为了守时,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只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借用戴尔·卡耐基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结交朋友和有影响力的人就要准时。任何人都喜欢和一个时间观念强、守时的人做朋友,因为这样的人必定是一个诚信的人。”西方人就是如是告诫自己和他人的。 此外,西方人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无所事事了。Jesse Crispin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In fact ,if we had more free time ,surveys suggest that the majority of us would fill it with more work .We have a very difficult time unplugging, and many of ou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nsured that we don’t have to .”(李湘廷,《Time is everything》,2010.2:18)也就是有了这样的时间观念,在西方,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和资历雄厚的智者。

我国社会公众保险意识水平调查报告

我国社会公众保险意识水平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公众保险意识水平调查报告 ——以厦门市为例 保险课题调查小组1 (厦门大学金融系保险学专业级福建厦门) 内容概要: 在保险业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公众从不知保险为何物,到有了一定的保险意识水平。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保险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险业的发展。因此,本次调查就是经过问卷的形式,测量当前中国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从调查分析中探讨提高中国社会公众保险意识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公众保险意识指标体系影响因素 1课题小组成员:廖诗镇,李杨琴,黄华盈,马骊,徐小雨,方婧。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Insurance Consciousness Level of Chinese Public ——Illustrated by the City of Xiamen Insurance Investigation Group (Insurance Branch Finance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 Grade ) Abstract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Chinese people have gained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this line,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ignorance. As is known to all, substance determines consciousness while consciousness feeds back

最美中国人演讲稿范文四篇

最美中国人演讲稿范文四篇 最美中国人演讲稿范文四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近最美志愿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然而梦想总是离现实相隔万里。有些人梦想成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有些人梦想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的人梦想成为保卫国家的人民子弟兵,有的人梦想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工程师。不管是教师、医生、战士,还是工程师,只要对国家、对社会奉献了自己的价值,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人类绿色灵魂工程师”。而一些伟大的志愿者们,就是人类绿色灵魂的工程师的践行者。我们身边就有一位无私的志愿者,那就是铁路工人郭明义。 在xx年,鞍山有了血小板提取设备,郭明义几乎月月捐献血小板。xx年,以为共有的女儿患了白血病,另一位工友的儿子患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症,郭明义不仅带头捐款,还用各种方式发动大家捐献爱心,最终使两个孩子都得到了救助。xx年,当得知一名临产孕妇出现严重的溶血症,急等血小板救命时,他立即从工作现场赶到血站采血,在凌晨5点到下午2点水米未进的情况下,捐献了最高限

度两个单位血小板,使母子平安获救。他的伟大事迹还有很多,德不孤,必有邻。郭明义从他那无怨无悔的为人们奉献。他们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是我们坚持要学习的。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人们致敬! 学习郭明义精神,就要学习他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扶危济困、团结互助、和谐友爱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郭明义的善举,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爱心的路,又用他的善激发了每个人的善,让行善行为蔚然成风,汇成了越来越大的力量,这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的强大基础的不竭动力。人在社会就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每个人都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并以此作为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做好服务的,为社会和谐尽一份义务、添一份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现代的人。 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河头小学五年级的杨旭风,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最美中国人》。

古代中国人的海洋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416303510.html, 古代中国人的海洋观念 作者:徐素琴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第10期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辞书《释名》是一部专门解释词义、探寻事物得名由来的词源学专著。关于“海”,《释名》中的释义如下:“海,晦也,主承秽浊,其水黑如晦也。”可见在古代,“海”和“晦”是通假字的关系。“晦”的本义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的夜晚,引伸为昏暗。由于海水深黑昏暗“无所睹”,所以海又可称为“晦”。 其实,早在先秦时就有用月亮亏阙来比喻海的先例,比如《庄子·逍遥游》中就有“南 冥”“北冥”和“冥海”等说法。“冥”,指的是月亮开始亏阙,与“晦”一样,也有昏暗的意思。这在《说文解字》中可以得到例证:“冥,幽也。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也。” 概言之,从词源上来看,古人是通过月亮亏阙、光华渐失、天色晦暗等自然现象来表达“海之言昏晦无所睹也”的意象,“冥海”“沧溟”等别称均反映出古人对海洋的这种认知特点:茫无际涯,危机四伏。因此,中国人把大苦难、大凶险等负面的情感体验与海联系起来,如“苦海无边”等。 为什么早期中国人看“海”为“晦”、为“冥(溟)”呢?这与中国人面对海的自然地理形态有很大关系。中国的地理结构是“内陆外海”型,大陆呈现出比较规则的椭圆状,海洋未能深入陆地腹里,除纵深程度较浅的渤海外,基本没有内海切割,形成了十分辽阔的远离海洋的腹地区域。 同时,中国的四大海域中,除渤海是内海外,黄海、东海、南海都是与大洋直接相通的波涌天际的边缘海,一旦乘船离开陆地,人们很容易产生那种投身于无边浩海的陌生和恐惧感。 而且,中国内陆有辽阔的平原、发育良好的大河流域、足够的降水量与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温,这样的地理环境拥有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古代社会,中国先民依赖陆地比依赖海洋容易得多,农业成为最直接创造财富的产业和积累财富的最重要手段。 从史前时代起,陆地与陆地上产生的农业就是中国先民的基本生活基础。因此,从炎、黄、尧、舜经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中华民族陆主海从与重农轻商的观念基本成形,其背后的原因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地缘特征息息相关,正如英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指出的那样:“地理因素不仅是背景……它是造成中国和欧洲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重要因素。” 总之,站在陆地上看海,或者说以陆地思维来认识和利用海洋,是古代中国人海洋观念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时间观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和障碍。 时间是人和周围世界存在的一种形式。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制约与支配。相反一定的言行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的某种信息。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时间观念是各种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形成其特定的对时间的看法,它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中国人约会提前到,西方人约会迟到三五分钟。中国人视年龄大为尊,西方人视年龄大为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时间也有所不同,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障碍可能仅仅由于对时间及其运用理解上的差异而产生。例如,一位美国学者即将离开中国,他的一个中国朋友邀请他吃饭为他送行,可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美国人说:“我很乐意去。但万分抱歉,因为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的事情。”这位

中国朋友听后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在他的眼中美国人对他的友好都是一种过度的冷漠。不久他才发现是他不合时宜的邀请而导致拒绝。 为了尽量减少因时间观念的不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交际双方应尝试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一种深层文化,它看不见摸不着,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全球一体化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新世纪,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不够尊重和了解,误解就有可能发生,跨文化交际就有可能失败。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的意识。当彼此时间观念不同时,不宜做好坏评价,宜作客观描述。(2)变通和协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了解的过程,单靠一方的努力不容易加速彼此的理解,需要交际的双方互动并将自己的时间观念向对方解释,作出调整。如:被安排在星期天上课的外籍教师完全可向中国同行说明,在他们国家星期天是不工作的。 时间观念的不同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及其相应的不同社会行为习惯往往会阻碍有效的交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倾向,如何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有效的交际非常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