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马原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阶段测验记录 >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阶段测验五(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人民群众

B、社会制度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参见教材P252。

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参见教材P252。

3、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

A、新的社会制度能够解放劳动人民

B、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新的社会制度能够存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新的社会制度能够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参见教材P252。

4、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原则。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平均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参见教材P253。

5、在共产主义社会,()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A、帝国主义的灭亡

B、资本主义的灭亡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参

见教材P255。

6、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都树立了以()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A、自由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英雄主义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摒弃了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参见教材P255。

7、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才能解放自己。

A、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B、消灭剥削阶级

C、占有生产资料

D、废除一切私有制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参见教材P256。

8、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正如恩格斯所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参见教材P256。

9、下列所有制形式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所有制形式是()。

A、全民所有制

B、社会公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本身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建立起单一的社会公有制。参见教材P259。

10、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经济形式是()。

A、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调节。参见教材P259。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的必然结果。

A、人类认识提高

B、科学技术发展

C、自然进化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参见教材P260。

12、下列关于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替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

C、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

D、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它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必要条件。参见教材P260-261。

13、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我国近代的()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

A、梁启超

B、康广仁

C、康有为

D、孙中山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我国近代社会的改良派思想家康有为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参见教材P261。

14、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

A、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中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阶段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现在共产主义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参见教材P262。

15、实现共产主义要在()中长期探索。

A、革命

B、运动

C、理论

D、实践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参见教材P262。

16、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

A、 19世纪3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50年代

D、 19世纪60年代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参见教材P262。

17、邓小平指出,()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A、建设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参见教材P264。

18、在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需要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

A、国家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社会公有制

D、个人所有制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中,需要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参见教材P265。

19、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称为()。

A、职业理想

B、生活理想

C、社会理想

D、道德理想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是人们的最根本的、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理想,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参见教材P265。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为中心。

A、文化建设

B、政治建设

C、经济建设

D、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参见教材P265。

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马原终极测验考卷

1.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C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 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D)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 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 (A) 有“高尚的理想” (B) 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C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D)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5.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 (A)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 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C) 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 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6.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D (A) 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 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 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D)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B

(A)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 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8.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C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作者:————————————————————————————————日期:

辨析题 绪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的。 答这一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 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 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是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不利的。 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就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就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就就是矛盾双方中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二就是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与差异。正确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第一,不要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仅仅归结为社会领域的斗争,甚至只瞧成敌我之间的对抗与冲突。第二,有矛盾就有斗争。第三,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差异就就是矛盾,就包含着斗争。同一性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双方既同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与发展。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只讲同一性不讲斗争性,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性。我们必须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2、、1谈谈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人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讲,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与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也称基本原理)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2谈谈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同中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就是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题 绪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得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得修改? 答这一说法错误。随着时代得发展与历史条件得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历史条件得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新得实践又会提出新得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就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得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就是科学得。 答这一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得阶级性与科学性就是统一得。马克思主义就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得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得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打资产阶级得对立与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就是科学得。 第一章 K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就是错误得。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 一词只有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得含义,即扌笊物质。如果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则就是一种折中主义得错误命题。因为“存在"指什么,在这里就是不明确得,物质就是一种存在,精神也就是一种存在。因此,正确得说法就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课得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圮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得能动作用。其中,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得行动,从而产生预期得好得效果,推动事物得发展: 错误得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得行动,不能产生预期得效果,阻碍爭物得发展。因此,错误得意识不就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只就是产生得作用就是消极得、不利得。 3、否定就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就是错误得。马克思主义得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事物得自我否定, 辩证否楚得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通过辩证否泄,事物向前发展。又由于新事物就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得,新事物吸收了旧事物中得积极因素与有价值得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得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因此,辩证否定既就是发展得环节,也就是联系得环节。 4、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辨析)

最新马原第五章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马原复习重点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 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 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 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 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 唯物主义(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和唯心主义(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3.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及其意义 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与二元论划清界线。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与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 4.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 运动是个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 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5.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 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即人特有 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 第 一, 第 二, 第 三, 第四, 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 第一 意识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 机能,意识的发挥必须以尊重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第二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这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 活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A. 培根、洛克 B. 斯密、嘉图 C. 黑格尔、费尔巴哈 D. 圣西门、傅立叶 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 思想 D. 理论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 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 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容的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一元论

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 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 话表明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 12.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 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 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 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 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马原辨析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E)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DE) A 世界是物质的 B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下列表述中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CE)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它对认识活动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 它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具有参与筛选对象的作用 它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它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1、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B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B)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CDE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经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E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作用 4、真理具有(ABCDE ) A 具体性 B 全面性 C 过程性 D 客观性 E 普遍性 使用价值是( C ) A 商品经济社会存在的范畴 B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1N[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正确答案】ABCD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含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正确答案】BC 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D.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 A.二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 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二、单选题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正确答案:B,

6.人类意识的源泉是 A.人的大脑 B.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的精神本身 D.人的心灵 正确答案:B, 7.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正确答案:B, 8.下列哪种说法体现了“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观点 A.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B.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正确答案:B, 9.《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C,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适用班级:08级本科生开卷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揭示 C.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值的变动 D.商品价格的变动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C.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7、“纸上得来终归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间接经验毫无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 价值 C.交换价值 D .价格 1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全党服从中央 D.一切服从大局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及错选都不得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马原辨析题

六、材料分析题 (一) 1、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们都承认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存在着千姿百态,复杂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并力求探索世界万物共同的本质、本原,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材料2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不同点是:前者是形而上学的,后者是辩证法的。 (3)材料4的观点是模棱两可的,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材料5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材料1、3、5都是唯物主义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2、分析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曰宙。宇宙便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 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马原第2章 试题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D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6..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 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马原”机考试题库(2017-2018-2,部分)+

单选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 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3、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A马克思恩格斯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B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正确批判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的统一 D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A】马克思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A凡是经典著作中阐述的思想我们都必须坚持 B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C应当用儒家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 A人们的自觉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社会性的活动 D物质性的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D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9、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1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有用即真理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A】真理具有客观性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C】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马原大题总结(完整版)

材料分析题(30分)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700字以上) 【答案要点】 1.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8分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