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三 果蝇培养、生活史观察及唾腺染色体制片

实验三 果蝇培养、生活史观察及唾腺染色体制片

实验三 果蝇培养、生活史观察及唾腺染色体制片
实验三 果蝇培养、生活史观察及唾腺染色体制片

实验二果蝇培养、生活周期观察及其多线染色体制片

服部平次

2012级生物科学专业2班1组

摘要:果蝇作为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被广泛的应用在遗传学上,用来研究遗传特性和基因的特点。实验室里常用腹黑果蝇进行研究,我们培养的果蝇主要是研究它的生活周期以及观察它的多线染色体,我们把培养瓶放到培养箱里,隔几天去观察它的卵、幼虫、蛹,记录它的生活状态。实验表明,果蝇的繁殖量很大,生活周期极短,它的多线染色体较常染色体大,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关键词:果蝇培养基多线染色体生活周期

引言:果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生物,在实验室饲养也比较简单。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主要有四个重要特点,其一,果蝇的生活周期十分短暂,两周左右基本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交替;其二,果蝇的产卵量比较多,可作为一个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其三,果蝇的性状表现丰富,突变类型多;其四,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十分巨大,便于观察。果蝇三龄幼虫的唾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间期,染色体不断复制但细胞不分裂,从而形成了多线染色体,比常染色体要大150多倍。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试剂及实验设备

1.1.1果蝇培养基配制

1.1.1.1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通风橱、超净工作台。

1.1.1.2实验器皿:培养瓶、培养皿、玻璃棒、白瓷缸。

1.1.1.3实验材料:果蝇、全麦粉、琼脂、红糖、酵母粉、丙酸。

1.1.2 果蝇接种及培养

1.1.

2.1实验器材:毛笔,载玻片,显微镜,麻醉瓶,培养瓶,白瓷板,恒温培养箱

1.1.

2.2实验材料:雌雄果蝇

1.1.

2.3实验试剂:乙醚

1.1.3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

1.1.3.1实验器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镜,显微镜

1.1.3.2实验材料:果蝇的三龄幼虫

1.1.3.3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1.1.4果蝇生活周期观察

1.1.4.1实验器材:载玻片,解剖针,显微镜

1.1.4.2实验材料:果蝇受精卵,三龄幼虫,蛹,雄果蝇[1]

1.2实验方法

1.2.1 果蝇培养基设计

1.2.1.1培养基配方

麦麸或全麦粉(85%标准粉加15%麦麸)11g、红糖15g、琼脂0.9g、酵母粉1.7g、丙酸0.67ml、蒸馏水100ml

1.2.1.2培养基成分的作用

麦麸或全麦粉:用于建构果蝇生长与酵母菌繁殖所需环境

红糖:用于为酵母菌繁殖提供原料

琼脂:用于固定与培养酵母菌

酵母粉:用于作为果蝇培养所需食物

丙酸:用于防腐杀菌

1.2.2果蝇培养基配制

全麦培养基的配制:

A.将红糖和琼脂粉放入白瓷缸中,加入190ml蒸馏水煮沸溶解。

B.将全麦粉放入白瓷缸中,加蒸馏水190ml煮沸。A.B混匀煮沸至浆糊状,加入苯甲

钠和2.5ml丙酸混匀。待其稍冷却后,加入酵母粉搅拌均匀。分装至4个培养瓶中,高度为1.5cm-2cm。

用前加入消毒过的硬纸条作为化蛹的干燥场所[2]。

1.2.3 果蝇接种及培养

1.2.3.1雌雄果蝇鉴别:

表1 雌性果蝇特征

性别体型腹部腹部背面腹部腹面前足外生殖器

雌大稍尖五条黑纹六块腹板无性梳较简单、颜色浅雄小端钝圆、黑亮三条四块腹板有性梳复杂、颜色深

(1)用毛笔轻轻将果蝇移动到载玻片上,放在解剖镜下观察。参照表1,从体型、腹部形态、腹部背面横纹等方面,初步对果蝇进行雌雄鉴定。

(2)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性梳,最终确定雌雄果蝇[3]。

1.2.3.2果蝇麻醉

(1)取一麻醉瓶,取下棉花塞,在塞入瓶口的一面滴加2滴乙醚。(注意不要让乙醚流进瓶内),麻醉瓶要保持干燥,否则会粘住果蝇翅膀,影响观察。

(2)取一个果蝇培养瓶,轻拍瓶壁,将果蝇震落于瓶底。将麻醉瓶与培养瓶口对口垂直放好(培养瓶在下,麻醉瓶在上),用报纸捂住下面的瓶子,可见果蝇飞入麻醉瓶中。翻转麻醉瓶使其瓶口朝上,迅速将各自棉塞盖住瓶口。

(3)等待果蝇全部昏迷后,即可进行后面的操作。

注意:果蝇的麻醉程度看实验要求而定,对仍需培养的果蝇,以轻度麻醉为宜。但对不再培养,单单进行性状观察的果蝇可以深度麻醉,甚至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度角,说明死亡)[4]。

(4)麻醉果蝇后,将其倾倒在白瓷板上。

思考题:1、麻醉时为什么麻醉瓶在上,培养瓶在下?

2、为什么要用报纸捂住下面的培养瓶?

1.2.3.3接种(共接种5-6对果蝇)

(1)用毛笔轻轻将果蝇移动到载玻片上,放在解剖镜下观察,初步进行雌雄鉴定。(2)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性梳,最终确定雌雄果蝇。

(3)迅速将果蝇移入横卧于桌上的培养瓶的瓶壁上,盖上棉塞,等待其完全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竖起。

注意事项:要选择轻度麻醉的果蝇作种蝇。

思考题:为什么要将麻醉的果蝇移入横卧的培养瓶的瓶壁上,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竖起?

1.2.3.4 培养:将接种好的果蝇放进恒温培养箱中,25℃培养。

6-7天后,可见子代果蝇的三龄幼虫,可剥取其的唾液腺,进行多线染色体的制片;9-10天后可观察果蝇的生活周期[5]。

1.2.4 果蝇多线染色体(唾腺染色体)制片

1.2.4.1解剖镜下,用解剖针拉出唾腺(透明棒状腺体):

在一干净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选择行动迟缓、肥大、爬在管壁上即将化蛹的三龄幼虫,或者选择经低温处理的果蝇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由于果蝇的唾液腺位于幼虫体前1/3-1/4处,所以在解剖镜下左手持解剖针按压住幼虫后端1/3处,固定幼虫,右手持解剖针扎住幼虫头部口器处,适当用力向后拉,把头部与身体拉开,唾液腺腺体随之而出。把载玻片移到显微镜下查找唾液腺。果蝇的唾液腺是位于口器后端神经节两侧的一对透明而微白的类似香蕉形的长形小囊,由单层细胞构成,细胞大,细胞核大,细胞轮廓清晰。用解剖针先将含有腺体的一团组织与其它组织分开,然后再将腺体与脂肪等组织分开。剖离腺体也可在解剖镜下进行[6]。

1.2.4.2 剥离唾腺:剥离唾腺,去掉其周围组织(白色脂肪),将剥离的唾腺移到滴有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载玻片上;

1.2.4.3 固定染色:固定染色10min,盖上干净载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染液;

1.2.4.4压片:将载玻片放在平的桌面上,用大拇指用力压住朝一个方向横向揉几次,制成临时装片;

1.2.4.5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好的染色体图像,再用高倍镜观察。

1.2.5 果蝇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为完全变态类型的昆虫,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将果蝇麻醉后进行观察[7]。

1.2.5.1受精卵观察: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沿着雌性腹部从前向后滚压,即可挤出长棒状的白色颗粒。用低倍镜观察。果蝇的卵约0.5毫米长,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的作用是使卵附在培养基表面而有利于发育。

1.2.5.2幼虫观察:卵孵化成幼虫后要经过两次蜕皮才能从一龄幼虫发育为三龄幼虫。一龄幼虫长约1mm,二龄幼虫长3mm,三龄幼虫体长大于等于5mm。1龄、2龄幼虫生活在培养基中,准备化蛹的三龄幼虫会从培养基中爬到瓶壁或栖息纸上。幼虫观察主要针对三龄幼虫。三龄幼虫头部稍尖,位于头部的口器为肉眼可见的一小黑点,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

1.2.5.3蛹的观察:幼虫生活7-8天后准备化蛹,化蛹之前在培养基中爬出,附着在干燥的瓶壁或插在培养基中的滤纸上逐渐形成一个梭形的蛹,长约5毫米。在蛹的前部有两个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柔软,经3-4天后变成深褐色,以示要羽化了。羽化时蛹壳前端环状裂开。

1.2.5.4成虫观察: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蛹壳前端爬出。刚从蛹壳里羽化出的果蝇,虫体较长大,翅还没有展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呈半透明乳白色,不久蝇体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伸展,体色加深,如野生型果蝇由开始的浅灰色转为灰褐色。果蝇成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大的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8]。

2 结果与分析

2.1果蝇培养基配制

图1是我们配置好的培养基。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全麦培养基,果蝇的生长状况和其他组相比较慢,别的小组的果蝇长成三龄幼虫时,我们组的还只处在一龄幼虫或二龄幼虫期。我们猜想的可能原因有这些:果蝇培养基的厚度只需要2~3cm,而我们组的四个培养基厚度差不多要达5cm;另一个原因,可能等待时间不够长,配置好的培养基没有完全凝固,就塞上了棉花塞,放到了通风橱里,没有给果蝇良好的生活环境,造成果蝇生长过慢。

图1 配置好的果蝇培养基图2 接种后的果蝇培养基

图3 果蝇的卵和幼虫图4果蝇的蛹

图2是接种好的果蝇,共有六对。果蝇生长的第一个阶段是卵,大概第三天时才开始产卵,是乳白色的,椭圆形,很小不到一毫米,如图3所示,有很多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吸附在瓶壁上,果蝇的产卵量很大,这些都是它们产的卵,但具体交配时的过程没有看见。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我们组的培养瓶上这种现象不太明显(见图

2)。幼虫在7~8天后准备化蛹,爬离培养基,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外表淡黄而柔软,如图4所示,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

2.2 果蝇唾腺染色体

图5 果蝇唾腺染色体

果蝇的唾腺染色体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um,长约400u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这些染色体复制后不分开,就排列形成一大束宽而长的带状物,如图5所示,就是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后的唾腺染色体。

我们解剖了很多只幼虫,由于方法不熟练,最终没有得到一张较好的图片,原因可能是,在将幼虫身体拉开之后,可能带出很多内脏,将唾腺与之分离的时候,没有剥离干净,再或者就是,剥离的过程中唾腺找不到了,被解剖针带走了;滤纸吸生理盐水时,注意唾腺不要被吸到滤纸上;压片的时候尽量不要让载玻片搓动,避免染色体壁搓断。

2.3 果蝇生活周期

图6 果蝇的卵图7果蝇的幼虫

图8果蝇的蛹图9成虫

图10雄蝇的性梳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完整生活周期是:卵(图6)→幼虫(图7)→蛹(图8)→成虫(图9)。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这几张图片,果蝇的卵应该是白色的,椭圆形,最明显的是前端有一对触丝,如图6所示,但是图片有点模糊不清,可能是我们操作不规范造成。幼虫也分三个生长阶段,图7为三龄幼虫,可以看到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蛹是菱形的,它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是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如图8所示,可以看到它的前端有一对呼吸管伸出。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如图9所示。果蝇的性梳是区分雌雄果蝇的第二性征,它长在雄果蝇的第一对前足的第一个跗节上,形状与梳子相似,如图10所示,可以看到并排的一小列黑色物体,就是性梳。

2.4思考题

2.4.1麻醉时为什么麻醉瓶在上,培养瓶在下?

培养瓶里有培养基,如果培养瓶在上,培养基很容易会掉下来,而且果蝇有趋光性,培

养瓶在下边比较容易遮光,使果蝇爬向麻醉瓶。

2.4.2为什么要用报纸捂住下面的培养瓶?

果蝇具有趋光性,遮住培养瓶后造成黑暗环境,使果蝇向亮处爬。

2.4.3为什么要将麻醉的果蝇移入横卧的培养瓶的瓶壁上,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竖起?

刚刚麻醉的果蝇,没有知觉,不能动弹,而培养瓶中的培养基有一定的粘性,直接移入的果蝇会被粘到培养基上,也可能会掉进培养基与培养瓶的缝隙中,使果蝇致死。

参考文献

[1] 陈宗礼, 延志莲.果蝇培养基的选择研究[J]. 生物学杂志,1994,59: 31-33.

[2] 蔡梅红,王黎黎.3种农产品培养基对果蝇培养性能的初步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3):422-425.

[3] 陈汉章. 如何鉴别雄性果蝇和雌性果蝇[J].生物学教学,2005,(03).

[4] 彭晓云, 张明, 许东祝.果蝇培养效果的影响因子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06, 27(9): 96-98.

[5] 龚慧明.果蝇饲养管理的几个问题[J]. 生物学通报. 2005(04)

[6] 宋文贞,夏曦中,朱丽华.实验用果蝇培养技术探索[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03)

[7] 冯航.实验室培养果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J].科技传播2010,(13).

[8] 慧俊爱,王绍明,张霞.模式生物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2,(08).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4、果蝇饲料的配制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摘要本实验通过用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的唾腺,来观察果蝇的唾腺染色体。目的在于学会辨认果蝇的唾腺的特征和识别各条不同的染色体以及掌握其基本的特征。了解唾腺染色体的作用和意义。 1.引言 果绳唾睬染色休为多线染色休,形成原因是由于染色休不断复制,但细胞不分裂从而形成了多线染色休,其上每一横纹相当于一个顺反子,横纹的形态特征有着种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因此果蝇唾睬染色休成为了研究染色休结构、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1881年Ba}biani首次在摇蚊幼虫的唾腺细胞中发现多线染色体.20世纪30年代Painter首先用果蝇唾腺体作为遗传学数据在细胞学上的验证材料,他研究了多线染色体上的横纹跟基因的关联性以及染色体的物种特异性。Bridges也对果蝇唾腺体进行了广泛详细的研究,制成一系列与已有的基因连锁图相对应的果蝇细胞学图。 2.实验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 受精的雌果蝇、盖玻片和载玻片、镊子、解剖针解剖镜和显微镜、醋酸地衣红染液、指甲油 生理盐水、香柏油、镜头纸。 2.2实验方法 2.2.1实验材料的获取和处理 (1)三龄幼虫的培养:取20-30只受精的雌果蝇于培养基中,在22摄氏度的恒温冰箱中饲养7天得到肥大的果蝇三龄幼虫。

(2)唾腺的剥取和制片:取果蝇三龄幼虫于一滴加了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用两根解剖针,一根扎住口器,一根扎住体前1/3处像两端拉唾腺腺体随之而出。唾腺是一对透明的茄子状腺体,外有白色的脂肪组织(不透明)在腺体的前端各延伸出一细管汇合在一起与口器相连,相对于其他组织唾腺最为透明因此在黑色背景下其他组织呈白色,而唾腺是半透明的,辨别时应在明亮的光源下进行,果蝇的唾腺细胞很大,在解剖镜下可以看见其轮廓。幼虫被拉断时唾腺也可能随之被拉出,也可能仍连在口器上,这时可用解剖针轻轻将其挤压出来。拉出的腺体有可能仍为完整的左右对称的长茄状囊体,也可能分开、断裂。去除幼虫其它组织部分,并把唾腺周围的白色脂肪剥离干净。快速的将唾腺染色体转移到另一干净的载玻片上,每片2-3个,然后用醋酸地衣红染液染色10-15分钟,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液盖好盖玻片,敲散细胞,压匀,涂上指甲油。然后镜检。 3.实验结果 理想情况下,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应该是清晰的5条长臂加一条短臂。5条长臂分别为X、2R、2L、3R、3L和短臂4号染色体。X染色体明显的特征是在接近末端有一段永久性的膨突,另外,X染色体和4号染色体都仅仅只有一条臂且X染色体是除了4号染色体之外的最短的一条臂。4号染色体最短,很容易分辨出来;其次2号和3号的染色体的两条臂不容易区别,但是,仔细的看还是有差别的,根据理想的染色体图,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3L末端有一个缢缩,杨大翔在“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实验”的背景知识一文中用图片的形势展示了各条臂的末端的主要的特点,可以根据图示来辨别各条臂。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 以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 (第二天)(第零天) 第一次蜕皮幼虫 (第一天)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5. 不完全连锁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交

实验四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四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温度:21-24 摄氏度大气压:80.1-82.42Kpa 日期:2016.4.28 姓名:郑元跃学号:20140322225 班级:14级生物二班 一目的 1、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2、掌握剥离果蝇幼虫唾液腺的技术以及制作唾腺染色体玻片标本的方法; 3、观察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结构特征及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在遗传学研究中的 意义; 二原理 双翅目昆虫(摇蚊、果蝇等)幼虫期的唾腺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um,长约400u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大染色体。唾腺染色体处于体细胞染色体联会配对状态。并且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每条染色体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拷贝,所以又称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别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观察出来。观察多线染色体的特征:巨大;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所以细胞中染色体只可以观测出半数(n);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拢形成染色中心(chromocenter);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同,各自对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 果蝇的染色体组成 由于在唾腺细胞中8条染色体之间以着丝粒相互连结在一起形成染色盘或异染中心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假联会,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可以观察到一个染色较深的染色盘和以染色盘为中心向外辐射出的5条染色体臂。在这些染色体臂上可以看到染色深浅不同,被称为明带和暗带的横纹,这些横纹的位置、宽窄、数目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染色体的不同部位形态和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根据染色体各条臂带纹特征和各条臂端部带纹的特征能准确识别各条染色体。在染色体臂上还可看到某些带纹通过染色体的界旋、膨大形成的疏松区和巴尔比尼环,其富含转录出来的RNA ,因此不着色,是基因活动的区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疏松区或巴尔比尼环在染色体上出现的部位不同,因此可以研究基因的表达,开展各种染色体变异的研究等等。 黒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染色体的组成; 有4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XY或XX),XX染色体为顶端着丝粒

果蝇实验基础

果蝇实验基础 实验时间2016.11.8晚 摘要:在模式生物中,最著名、“服役时间”最长、研究最深入与广泛的当属果蝇(Drosophila),其中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种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通过观察不同种类果蝇的雌雄个体,找出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掌握辨别不同种类果蝇雌雄的方法,便于后期对处女蝇的挑选与雌雄果蝇的筛选和辨别。了解果蝇几种典型突变体黑檀体、残翅、三隐等个体的性状和表型,并与野生型之间进行仔细比较观察,准确地对突变体的性状进行识别,为进一步的杂交实验观察打下基础。学习和掌握果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 1引言 在模式生物中,最著名、“服役时间”最长、研究最深入与广泛的当属果蝇(Drosophila),其中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种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是遗传学及生物学其他学科使用最广泛的模式生物,并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果蝇作为遗传学或或生物学的研究材料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1)果蝇染色体数目少,D.melanogaster仅有四对染色体,基因组约180Mb,约120Mb常染色质,其他为异染色质。对143.726Mb序列进行注释发现了17215个基因[1]。基因数目相对少。 (2)雌雄蝇易于区分。(3)具有许多自发的或诱发的可遗传性突变性状。果蝇突变量巨大,Lindsley和Zimm详细描述了4000余种基因突变,9000余种染色体重排[2]。(4)世代周期短。25℃下约10天一代;个体小易于饲养,繁殖能力强,培养费用低廉。(5)具有巨大的多线染色体。(6)雄果蝇完全连锁。(7)有丰富的人造遗传工具。(8)遗传背景清楚。2000年完成了对D.melanogaster全基因组约120Mb常染色质的测序工作[3]。通过观察不同种类果蝇的雌雄个体,找出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掌握辨别不同种类果蝇雌雄的方法,便于后期对处女蝇的挑选与雌雄果蝇的筛选和辨别。了解果蝇几种典型突变体黑檀体、残翅、三隐等个体的性状和表型,并与野生型之间进行仔细比较观察,准确地对突变体的性状进行识别,为进一步的杂交实验观察打下基础。学习和掌握果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验材料 2.1实验材料 2.1.1每一个学生

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2班 实验日期:2014年3月5日到25日室温:20.12 °C (平均温度) 大气压:82.75 KPa (平均气压) 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目的: 1、观察并熟记果蝇的形态结构; 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 5、观察并熟记果蝇的生活史。 、原理: (一)生物学特性: 1.1果蝇的形态特征: 黑腹果蝇属于果蝇科(Drosophilidae),双翅目昆虫。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个体小体 型较小,身长3?4mm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图一、普通野生型果蝇的形态图 1.2、果蝇的生活史: 本次实验采用野生型的红眼黑腹果蝇果蝇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出啦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 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得情况下果蝇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的食物,雌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体重等重的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糖类。而蛹期则可以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1.2.1、果蝇的生活史 图二、果蝇的生活周期图 1?卵 2 ?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 ?三龄幼虫 5 ?蛹 6 ?成虫(雄) 7 ?成虫(雌)

图三、果蝇生活史中各时期的典型图 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1)。 121.1、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121.2、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神经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上方。 1.2.1.3、蛹:幼虫生活七天左右即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中爬出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这就显示即将羽化了。 1.2.1.4、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身体狭长,翅还没有展开,身体较白嫩,此时野生型体色与黑檀体体色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区别。不久,蝇体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果蝇的体色成为灰褐色,突变型黑檀体果蝇的体色成为乌黑色。 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30C以上时果蝇则将不育且濒临死亡, 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培养果蝇的最适温度是20 ?25C。 1.3、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几种染色方法比较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几种染色方法比较 双翅类昆虫如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唾腺染色体(Salivary chromosome)比普通染色体大的多,处于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状态,是由于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形成的,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拷贝,故又称为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它是观察染色体形态、研究染色体结构变异等的好材料。制作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染色方法一般有3种:醋酸洋红法、苯酚品红法和孚尔根(Feuglen)染色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的条件,因此没有1种染色方法是普遍适用完美无缺的。现将3种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分述如下,并提出1个实用的永久封片制作方法。 一、醋酸洋红法 洋红的常用浓度为0.5%~1.0%,醋酸常用浓度为45%~50%,一般现配挪用较好。洋红是从胭脂虫(Coccrs cacti)的雌虫中提取的作为染料的提取物,提取物的品质因胭脂虫的种类而异,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具有染色活性的是洋红酸。洋红酸是一种二元弱酸,如果溶于碱性溶液中,则具有酸性染料的性质,可使细胞质着色;如果溶于酸性溶液中,则具有磁性染料的性质,可使染色质(体)着色。此法多用满架法,快速简便,为改进其染色效果,也可采用浸染法,并辅以火焰微热(即滴加醋酸洋红盖片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增加本底清晰度,加大反差。 醋酸洋红的配制和染色都比较简中,对细胞穿透力较强,这是其主要优点,此外它对染色体和核仁均对染色,故也适用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染色。但其染色强度和分色效果不及其他染色剂,通常只作临时染色观察,不用于制作永久性装片。 也可以用醋酸地衣红替代洋红,这样细胞质着色较少,效果较好。 二、孚尔根染色法 孚尔根染色法是常用于鉴别细胞中DNA的一种组织化学方法,细胞核经过温和的盐酸的水解作用(I mol HCI,60℃而破坏了脱氧核糖与嘌呤碱之间的糖苷键,这样嘌呤碱脱掉而使脱氧核糖的第1个碳原子上潜在的醛基获得自由状态。自由醛基能够与脱色的碱性品红即Schiff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复合物。 孚尔根染色法的优点是通常只对细胞核和染色体着色,染色均匀一致,背景清晰,组织软化较好,易于压片。缺点是染色体经过染色后,由于染色时间较长(一般在1~2h,动物细胞略短一些),Schiff试剂中所含的盐酸往往使其过度软化。因此在压片时染色体不易分散而易于重叠或粘连,这是它不如苯酚品红染色的主要缺点。另外一个主要缺点是水解条件必须严格控制,l mol HCI水解温度应在60士1℃(某些情况下需要控制在60士0.5℃),因为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造成水解过度,糖与醛基之间的键破坏过大,醛基流失到水解液中,则染色体不均匀着色或染色稍深但细胞质着色,或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小粒;反之,染色体着色浅淡、细胞质中可能有其他醛基存在而呈现扩散的红色。可见,只有水解合适才能使染色体着色较深而细胞质不显示任何颜色。 染色反应须在低温(10℃左右)、黑暗、尽可能减少氧化的条件下进行,否则氧化生成SO也会影响反应的颜色表现,因此孚尔根染色法宜用浸染法,而不宜用液染。此外染的 2 色后一般还需用漂洗液和蒸馏水漂洗,这些操作对于较小的果蝇唾腺来说不太适宜,因为材料容易在染色、漂洗等操作过程中丢失。 三、苯酚品红染色法 现常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色法,它是卡宝品红(Carbol fuchsin)经过山梨醇改良的,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优良的核和染色体的染色剂。它既具有醋酸洋红的染色简便、快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 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 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 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 1、果蝇培养基配制 (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2)按配方称取培养基各组分。先取一半水加入琼脂于电磁炉上加热溶解,再加入蔗糖煮沸。 (3)取剩余的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边搅拌边加入到琼脂糖溶液中,煮沸。(4)待稍冷后加入酵母粉和丙酸,充分调匀、分装(20 ml/管)。 2、果蝇性别鉴定及形状观察 取白纸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纸板上。于解剖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记录。 五、思考题及注意事项 1、通过对果蝇雌雄个体的鉴别,你认为哪几个特征在鉴别中是主要的? 答:黑色条纹和性梳。在实体镜下即可清楚地观察到雄蝇的三条条纹(第三条较宽)和雌蝇的五条黑色条纹。肉眼可以观察到性梳为第一对附肢第二小节上的一个小黑点,若用显微镜观察则可以观察到清晰的梳状结构。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特征就不太好观察。首先是体型,在实体镜下很难判断哪个个体体型大或小(放大倍数不同),除非将雌雄蝇一同对比看,而用肉眼基本看不出体型的区别。腹部形状也容易判断错。腹片由于没有特殊眼色,也较难观察数量差别。 2、叙述配制培养基以及果蝇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答:(1)玉米粉一定要先用凉水拌匀后再加热,不能直接倒入加热的培养基中,否则容易聚集成团,不易溶解。配制的培养基容易出现块状,不易于果蝇的利用。 (2)酵母为活性物质,高温易失活。因此应当在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加入到培养基中,切勿将酵母粉加入到培养基中直接煮沸。 (3)将培养基倒入指瓶中时应悬空,不要把培养基沾到指瓶壁上。如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棉球擦拭,擦拭过程中注意酒精不要滴到培养基上。 (4)本次观察所用果蝇为已麻醉过的果蝇,应注意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果蝇醒来,要及时再麻醉,不要让其飞走。 六、实验结果 1、三隐形个体的观察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摘要: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但是除了一些特殊的染色体之外,大部分染色体体积很小,而且没有标志,难以定位。本论文以果蝇三龄幼虫为实验材料,通过解剖分离出其唾液腺,制备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寻找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的图像仔细观察,并根据唾腺染色体上横纹的形态和排列,识别不同的染色体。 前言:双翅目昆虫(摇蚊、果蝇等)幼虫期的唾腺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这种染色体尺寸远超普通中期相染色体,又称为巨大染色体。唾腺染色体处于体细胞染色体联会配对状态,并且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所以又称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别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各染色体的异染色质的着丝粒部分互相靠拢形成染色中心(chromocente r);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同,各自对应排列,这意味着基因的排列。唾腺染色体广泛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发生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果蝇三龄幼虫 药品试剂:生理盐水、盐酸、蒸馏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 仪器用具:解剖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 实验方法: 1. 剥离唾腺: 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选择行动迟缓、肥大、爬在瓶壁上即将化蛹的三龄幼虫,用解剖针轻取,置于载玻片生理盐水中。双手手各持一个解剖针(针尖尽量细些),在解剖镜下进行操作。一根解剖针扎住幼虫前端三分之一的部位,固定幼虫,另一根扎住幼虫头部口器部位,适当用力向外拉,唾腺腺体随之而出。(如图一)清除除了唾腺之外的部分,尤其是和唾腺紧挨着的脂肪。(如图二)

果蝇形态观察

实验3 果蝇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 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 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双目解剖镜、放大镜、小镊子、麻醉瓶、白瓷板、新毛笔、乙醚、酒精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与家蝇 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 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 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 10℃15℃20℃25℃ 卵→幼虫8天5天 幼虫→成虫57天18天 6.3天 4.2天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产卵。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蛹壳前端爬出。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观察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剖取果蝇三龄幼虫唾液腺的方法。 2)掌握制作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技术 3)观察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果蝇三龄幼虫的唾液腺细胞处于永久早期,染色体解旋呈伸展状态.在幼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核中的DNA多次复制,但细胞、细胞核不分裂。复制后的染色单体DNA不分开,这种现象叫做核内有丝分裂,从而形成了多线染色体。 加之唾液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互相靠拢在一起呈现一种联会状态,而使其比一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粗1000—2000倍,长100-200倍。 2)唾腺位于幼虫体前1/3-1/4处,所以左手持解剖针按压住虫体前端三分之一的部位,固定幼虫,右手持解剖针扎住幼虫头部口器部位,适当用力向右拉唾腺腺体随之而出。如图。 3)由于在唾液腺细胞中8条染色体之间以着丝粒互相连结在一起形成染色盘或异染中心和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假联会,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可以观察到一个染色较深的染色盘和以染色盘为中心向外辐射出的5条染色体臂。在这些染色体臂上可以看到染色深浅不同,被称做明带、暗带的横纹,这些横纹的位置,宽窄、数目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不同物种,不同染色体的不同部位形态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根据染色体各条臂带纹特征和各条臂端部带纹特征能准确识别各条染色体。在染色体臂上还可看到某些带纹通过染色体的解旋、膨大形成的疏松区和巴尔比尼氏环,其富含转录出来的RNA,因此不着色,是基因活动的区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疏松区或巴尔比尼氏环在染色体上出现的部位不同,据此研究基因的表达,开展各种染色体变异的研究等等。 三、器具和生物

实验生物:果蝇的三龄幼虫; 器具:双筒解剖镜、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 实验试剂:醋酸洋红染液、蒸馏水、lNHCI。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发育充足、肥大的三龄幼虫(选择在低温下(16°C-18°C培养下,充分发育但尚未化蛹但活动十分活跃的幼虫); 2)剥离唾腺: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选择行动迟缓、肥大、爬在瓶壁上即将化蛹的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每只手各持一个解剖针在解剖镜下进行操作。由于果蝇的唾腺位于幼虫体前1/3-1/4处,所以左手持解剖针按压住虫体前端三分之一的部位,固定幼虫,右手持解剖针扎住幼虫头部口器部位,适当用力向右拉唾腺腺体随之而出; 3)解离:在唾腺组织上滴一滴1NHCl,解离1-2min ,以松软组织; 4)吸去HCl,用水冲洗2-3次,滴加醋酸洋红染液染色10min,染色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背景也着色。之后盖上干净的盖片,并覆一层滤纸。将片子放在实验台上,用大拇指用力压住。(注意不要使盖片移动); 5)镜检: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找到分散好的染色体再转用高倍镜进行观察;6)整理实验器材,处理废物; 五:实验现象 多线染色体六:实验问题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果蝇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专业班级:11级生物技术学号:20111052133 姓名:陆海云 实验日期:2013年4月12日室温:24.5℃大气压:82.38Kpa 实验一:普通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一、目的: 1、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 2、掌握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4、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突变性状。 二、原理: 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或vinegar fly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果蝇(Drosophila )属于昆虫纲,双翅目。 双翅目: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 后翅特化为一对平衡棒。 ?特点:生活史短,繁殖快,易饲养,染色体 少,突变型多,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 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生态学特征: 分布范围: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 生活环境: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 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 生物学特征: 中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小果蝇对危害人类健康的家居装饰材料所散发的有毒气体非常敏感,这种有毒气体一般被称为“隐形杀手”。 作为一种真核多细胞昆虫,果蝇有类似哺乳动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系统,对空气质量非常敏感。 通过李曙光(上海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科学家的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发现果蝇的异常表现能反应室内空气污染。在实验中,在一个10平米的新电表房设置五组果蝇,适应各种装修材料甲醛,苯,氨和氡。每组设两点,分别是0.5米(人体躺下来的高度)和1.7米(人体站着的高度)。每一个点,科学家放40种果蝇来检测空气污染度。实验结果表明,800个果蝇的平均寿命从正常的50天到25天左右,缩短了一半。这些死亡的果蝇数在每一个测试点几乎是相同

遗传果蝇唾腺染色

实验名称: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及观察 一、目的 1.掌握剖离果蝇幼虫唾腺的技术和制作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2.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3.了解体细胞染色体联会现象,并根据唾腺染色体上横纹的形态和排列,识别不同 的染色体。 二.原理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其形态和数目具有种系的特性。在细胞间期核中,以染色质丝形式存在。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丝经过螺旋化、折叠、包装成为染色体,为显微镜下可见的具不同形状的小体。 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英语:Chromosome)。染色体由蛋白质、DNA 和少量RNA组成。 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用于化学分析的原核细胞的染色质含裸露的DNA,也就是不与其他类分子相连。而真核细胞染色体却复杂得多,由四类分子组成:即DNA,RNA,组蛋白(富有赖氨酸和精氨酸的低分子量碱性蛋白,至少有五种不同类型)和非组蛋白(酸性)。DNA和组蛋白的比例接近于1:1。 本世纪初,D.kostoff用压片法首先在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细胞中发现了特别巨大的染色体——唾腺染色体(salivary glang chomosomes)。由于它具有许多重要特点而成为细胞遗传学、发生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果蝇是双翅目昆虫,幼虫期具有很大的唾腺细胞。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是永久性间期染色体,由于间期染色体不螺旋化,而且不断地进行复制,细胞并不进行分裂,这样就使唾液腺染色体变成了巨大的染色体。 果蝇唾腺染色体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为遗传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如染色体结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果蝇杂交实验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11月15日 教务处制 1前言 1.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

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2 实验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果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2 实验材料 2.1果蝇品系 正交:2#(雌)×6#(雄)反交:2#(雄)×6#(雌) 2.2实验用具、药品 显微镜、培养瓶、棉塞、量筒、麦片、玉米粉、蔗糖、琼脂粉、丙酸、乙醚等 3实验方法 3.1、果蝇的饲养 3.1.1 培养基的配制(以100ml量为例) 70ml水 + 0.85g琼脂 +

果蝇性状性别观察实验报告(20201223115317)

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重要的实验材料和模式生物,属双翅目果蝇科。因为其易于饲养,染色体数目少,具有许多天然的或诱发的可遗传突变性状等优点而受到全世界遗传学家学家的广泛关注和使用,并且利用果蝇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遗传学问题。我们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重走经典科学研究之路,也能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已发现1000 多种果蝇,果蝇以酵母菌为主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果蝇具有以下特征:生活史短,每12 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 个左右;突变型多, 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 实验材料:各种形态的果蝇。 实验试剂: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实验仪器:培养瓶、麻醉瓶、瓶塞、冰袋、体视显微镜一台、解剖针、滤纸、毛笔、白瓷板、酒精棉球、玻璃板、小烧杯。 四、实验方法 1、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2、麻醉方法 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使两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用手拍击培养瓶, 使果蝇落入麻醉瓶内,迅速盖上棉塞,滴加 3 滴乙醚于小管口中的棉花上,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 度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 3、观察、计数 取白瓷板平置于桌面,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白瓷板上,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性状观察,并将雌雄果蝇分开放置。 接种观察过的果蝇(2-3 对)到新配置的培养瓶中,为避免麻醉的果蝇直接掉落于培养基表面而粘着于培养基表面致死,先将培养瓶横放,将麻醉的果蝇用毛笔转移到瓶壁,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正立。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果蝇幼虫唾腺分离技术及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2、观察果蝇的唾腺染色体。 二、实验原理 1、唾腺染色体:唾腺染色体是双翅类昆虫唾腺细胞的间期核中所看到的巨 型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的显著特征是: (1)形状为带状,宽达5微米,长达2000微米它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200倍; (2)核不分裂,由于染色体不断复制,形成了多线性染色体,宽度增加,同时长度也增加,成为巨型染色体; (3)带的全长几乎都有明显的嗜碱性的横纹,横纹的宽度有大有小,密度有疏有密,但是它的数目,位置等等对于同源染色体来说却都是同样的。 唾腺染色体的DNA含量达4,000—8,000c。横纹被认为是染色小粒横向排列而成的。横纹是详细研究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倒位、重复、反复、易位等现象的标记; (4)由于2条同源体细胞染色体联会,在黑腹果蝇(2n= 8)中,V形的第二染色体和第三染色体各有两条臂,又各条染色体在异染色质多的着丝粒附近互相靠拢,与核仁一起在核的中央形成一个染色中心。唾腺染色体的一条或几条横纹常显著膨起,这部分称为Bal- biani环。一般把多线性的巨大染色体中的这种膨大起称为疏松结构。 许多双翅类以及二、三种脉翅类昆虫的食道、肠、马氏管和神经细胞中,以及在植物界的Rhinanthus(胡麻科)的胚盘细胞、虞美人草的反足细胞等都能看到具有这样特征的染色体(巨大染色体或多线染色体)。 果蝇唾液腺: 2、果蝇三龄幼虫的唾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间期, 构成一个永久间期系统。唾腺细胞数目不增加,但体积增大,其中每条染

色体的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年级:14级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42班 姓名陈子禧学号1414300004实验地点:广州大学生化楼 指导教师汪珍春老师

1、前言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Morgan(1909)利用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发现了连锁与互换定律。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生长繁殖要求较低, 在常温下, 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长迅速,12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 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1],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3)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故本研究采用黑腹果蝇e#和6#为研究材料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对果蝇的性状(眼色、体色和翅型)进行观察记录并结合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并尝试培养和分析小量的F2代数据观察连锁交换现象。 关键词:黑腹果蝇;遗传学;正交;统计学;遗传学三大定律;连锁交换 2、实验材料 品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品系:突变型(e#):长翅、黑檀体、红眼;突变型(6#):小翅、灰身、白眼工具:显微镜、电子天平、培养瓶、棉塞、量筒、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解剖针、毛笔、解剖剪、镊子、恒温恒湿培养箱、电炉药品及材料:燕麦、玉米粉、蔗糖、琼脂粉、酵母粉、丙酸、乙醚等 3、实验方法 3.1、果蝇的饲养 3.1.1培养基的配制:①称量100ml水+0.85g琼脂+7g蔗糖,将上述三份材 料倒入白瓷杯,保留约30ml的水待用,将电炉打开,搅拌至80°C煮溶②将称量的8g燕麦玉米粉干燥混合物与上述保留的30ml冷水混匀成浆糊,搅匀并加入白瓷杯中③不断搅拌体系约5min直至煮沸(此时应成糊状),关火④等待体系自然降温,温度计测温至80°C,倒入1g干性酵母粉和0.4ml丙酸 ⑤冷却至70°C,趁热将白瓷杯的混合物转移至大烧杯,并分装到各个培养 瓶。⑥待水珠或水雾散去后,封上纱布并写上制作日期和品系信息及使用者姓名,待24小时或至少隔一夜后使用。⑦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效使用期最长为7天,超过7天的培养基水分不足易与瓶壁分离且滋生霉菌,影响实验结果质量。 3.1.2 生活周期: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四 个发育阶段,本实验中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9至10天(因交配到产卵的时间未能准确观察,故仅能推算为9至10天)。 3.1.3 培养条件:25°C恒温、60%相对湿度恒湿的培养箱中培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