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生物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练习新人教版选修34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⑤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①②⑦B.②③⑥

C.③④⑥D.③④⑤

答案:C

2.啤酒等放久后易产生蛋白质沉淀而使其浑浊,加入少量菠萝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防止浑浊,加入其他种类的酶则无济于事,这个事实说明( ) A.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的影响

B.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解析:对蛋白质起水解作用的酶是蛋白酶,这是由酶的专一性决定的。

答案:D

3.葡萄收获的季节性较强,并且不易运输,易造成积压,腐烂变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将其加工制作成果汁、果酒、果醋等。下面是简单的生产流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的使用过程①中,需要对酶的活性、酶的用量进行研究。在甲、乙两个曲线中,果胶酶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纵轴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自变量X可以代表________;自变量Y可代表

________。

(2)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是上图中的________点对应的量。

(3)③→⑤过程中不用灭菌一般也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相比,从发酵条件来看,二者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每一种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是一定的。衡量实验结果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果汁的量,另一个是果汁的澄清度。(2)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是过滤得到果汁澄清度最高时对应的最小酶量,B点后酶量增加而澄清度不再增加,因此B点对应的量为最适用量。(3)缺氧条件不利于大多数细菌的生存,同时酒精有杀菌作用。(4)酒精发酵为厌氧发酵,醋酸发酵为需氧发酵。

答案:(1)甲过滤到的果汁体积温度、pH等果胶酶的浓度(或用量)

(2)B (3)培养液中缺氧环境及酵母菌产生的酒精能抑制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4)酒精发酵需要厌氧条件,醋酸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哪种说法不属于果胶酶的特点( )

A.是几种酶的统称

B.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降低了反应过程的活化能

D.催化过程中逐渐被消耗

答案:D

2.下列不能表示酶活性高低的是( )

A.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

B.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

C.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产物的增加量

解析: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量不变,因此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酶的变化量不能表示酶活性的高低。

答案:C

3.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其片剂是糖衣片,这样制作的目的是( )

A.补充体内糖类物质的供应

B.防止胃液的消化作用

C.经唾液消化后即可迅速起作用

D.使其中各种酶缓慢地释放

解析:考查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类,糖衣可以防止胃液内胃蛋白酶对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消化作用。

答案:B

4.在观察果胶酶对苹果匀浆的作用的实验中,将苹果匀浆放在90 ℃恒温水中保温4 min,其目的是( )

A.杀灭苹果匀浆中的微生物

B.使果胶分解,从而提高出汁率

C.使苹果匀浆中的果胶酶变性失活,以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D.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为90 ℃,酶的活性最高

解析:本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实验目的是证明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因此,首先对苹果匀浆进行加热处理,使苹果匀浆中的果胶酶变性失活,然后再分别加入果胶酶和等量的煮沸过的果胶酶,观察实验现象,加入果胶酶的匀浆澄清度高且澄清时间短,证明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

答案:C

5.下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比;之后,成反比

B.当温度到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作用最高

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上升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在上升,当达到B 点时,酶的活性达到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酶的活性迅速下降。但是A点和C点相比,虽然酶的活性都很低,但是A点是低温条件,对酶的分子结构无影响,所以,随着温度的上升,其活性也会不断上升,而C点是高温条件,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的活性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答案:D

6.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该结果不能说明( )

A.温度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B.40℃与60 ℃时酶的活性相等

C.40 ℃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D.若温度从10 ℃升高到40 ℃,酶的活性将逐渐增强

解析: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果胶酶的最适温度在40~50 ℃之间,题表不能说明40 ℃就是最适温度。在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高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图是钟罩形的,故40 ℃与60 ℃时酶的催化效率相同。

答案:C

B级能力训练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D.人们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问题

解析:果胶酶活性越高,果汁的出汁量越高,故可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答案:C

8.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 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1)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

(3)请以两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方法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________。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答案:(1)酶活性越大,蛋白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2)2

(3)将原题中温度25 ℃提高至大约37 ℃将原题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如切成0.5 cm×0.5 cm×0.5 cm=0.125 cm3)

(4)胃(5)加一支试管,内加蛋白块和水,pH值为2.0,作为对照组。

9.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某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果胶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法:如图1中所示的顺序进行操作。

图1

实验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了相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如图2中曲线甲所示。

图2

(1)图2中的纵坐标还可用__________来表示。

(2)实验小组改变了实验条件后重复做实验,得到曲线乙,苹果汁的澄清度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在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假设图2中自变量为酶的浓度,请画出苹果汁澄清度的变化曲线,并且用A点标出酶的最适用量。

解析:(1)苹果汁体积、苹果汁澄清度都可以是果胶酶活性的检测指标。(3)随酶浓度的增加果胶酶分子的总催化活性(用苹果汁澄清度来表示)增强直至达到最大值,酶活性开始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酶浓度即为酶的最适用量。

答案:(1)苹果汁的体积

(2)同一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不会因酶的浓度、底物的量等不同而改变

(3)如图

10.果粒生产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果粒除了可直接食用外,还可作为配料加入到酸奶、冰淇淋、果冻等食品中。果粒的硬度和形状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如酸奶用果粒必须符合以下质量标准:a.果粒含量高;b.相同的果粒分布和正确的黏稠度。但大部分果粒经高温处理或机械泵出后成形果粒量少,且果粒硬度不够,这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生产。果胶酶作为一种新型加工助剂,可将

果粒的组织结构损坏程度降到最小,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形果粒的含量。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是指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2)果胶酶作为一种果粒加工助剂,它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

________________。

(3)在果粒制作时按“每千克水果2 mL酶”的量加入酶制剂,加热至40~

45 ℃,缓慢搅拌处理10~15 min。最后加热到90~92 ℃,再冷却罐装。在此过程中按“每千克水果2 mL酶”的量加入酶的意义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温度为40~45 ℃时搅拌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升温到90~92 ℃再冷却罐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材料,筛选和鉴别相关信息,建立已有知识与新信息之间的联系,考查知识的应用能力。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不是特指一种酶。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在果粒生产中,应该为果胶酶提供适宜的温度,以提高酶的活性。

答案:(1)分解果胶的一类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

(2)半乳糖醛酸

(3)控制好酶的用量,一方面使果胶酶充分利用,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不能多用,以免造成浪费在温度为40~45 ℃时果胶酶活性最高灭菌

11.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和pH保持在最适值,最适温度为50 ℃左右,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生成产物是______________。

(2)在35 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果胶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果胶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由1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果胶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________。

解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随时间的延续,反应物消耗尽后,生成物不再增加;如增加酶的用量,会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会增加生成物的量,因为反应物是一定的。果胶酶在pH为1时已经失活;在不同温

度下,酶的催化效率不同,果胶酶的最适温度为50 ℃左右,在低于50 ℃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1)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果胶半乳糖醛酸(2)底物消耗完毕(3)略

(4)不变pH为1时,酶已变性失去活性(5)C

2017届高考小题精练

(满分42分时间20分钟)

姓名:班级:得分:

1.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答案】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2.将17.9 g Al、Fe、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3.36 L(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6.72 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过量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A.33.2 g B.25.4 g C.22.4 g D.19.6 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最终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铜,沉淀增加的质量就是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质量,而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就是金属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6.72L/22.4L?mol-1)×3mol=0.9mol,而金属铝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0.3mol,则金属铝的质量是0.1mol×27g/mol=2.7g,所以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的OH-的质量是0.6mol×17g/mol=10.2g,则最终沉淀的质量是17.9g-2. 7g+10.2g=25.4g,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化学计算,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及电子守恒等的应用。

3.金属Cu和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NO、NO2、N2O4,生成的气体恰好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在加热时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A.小于0.5 mol B.等于0.5 mol C.大于0.5mol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后阶段生成NO、NO2、N2O4,生成的气体恰好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在加热时反应仍生成二氧化氮,相当于一氧化氮和碳失电子给=0.5mol的氧气得电子,利用得失电子守恒,4n(O2)=4n(C)+2n(NO),因为:2n(NO)>0,所以4n(O2)>4n(C),即n(C)<n(O2)=0.5,则产生的CO2的量小于0.5mol,答案选A。

考点:考查铜与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

4.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所以根据n=m/M可知,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16g÷0.5mol=32g /mol,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5.1.9g AO32﹣中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3.01×1022个,则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 B.28 C.32 D.76

【答案】B

考点: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

②0.5mol H2所占体积为11.2L

③标准状况下,1mol H2O的体积为22.4L

④常温常压下,28g CO与N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

⑤各种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1

⑥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A.①③⑤B.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⑥

【答案】B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7.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1摩尔任何气体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Kg12C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1摩尔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D.1molH2O中含有3 mol原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构成气体的微粒为分子,1mol任何气体均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故A正确;B.0.012kg碳-12中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碳原子,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故B正确;C.使用物质的量应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1mol水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C错误;D.每个H2O分子中

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1molH2O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

8.把一定质量的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收集到0.3 mol NO2和0.2 mol 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后,

把所得沉淀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

...为:()A.18 g B.24 g C.30 g D.36 g

A

【答案】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9.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物理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n=N/N A,能求出物质的量,故说法正确;B、根据

n=V/22.4mol,能求出物质的量,故说法正确;C、得到是的溶液的质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故说法错误;D、根据c=n/V,能求出物质的量,故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微粒数之间的关系等知识。

10.标准状况下的下列气体关系正确的是

①6.72 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 g H2S ④0.2 mol NH3

A.体积:④>①>②>③

B.密度:②>③>①>④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数: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6.72L CH4物质的量为6.72L÷22.4L/mol=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13.6g÷

34g/mol=0.4mol,④0.2mol NH3。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②>③>①>④,A错误;B、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是相应的摩尔质量之比,则密度②>③>④>①,B错误;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18.25g,③H2S 13.6g,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C 正确;D、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4=1.2mol,②

HCl为0.5mol,③H2S 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11.0.1mol/L明矾溶液100mL中,加入0.1mol/L的Ba(OH)2溶液,当SO42-恰好沉淀完全时,同时得到的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A.0.01mol B.0.005mol C.0.0133mol D.0.0mol 【答案】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12.有4.8 g CuO、Fe2O3混合物跟足量CO充分反应后固体减少1.28 g,反应后全部气体用0.6 mol·L-1 Ba(OH)2溶液100 mL吸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物中CuO与Fe2O3物质的量的比为1∶2

B.原混合物中CuO与Fe2O3的质量比为2∶1

C.吸收CO2后溶液中一定有Ba(HCO3)2

D.反应中生成的CO2体积为1.792 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CuO、Fe2O3混合物跟足量CO充分反应,固体减少质量为

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混合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8mol,令混合物中CuO、Fe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x+3y=0.08、80x+160y=4.8,解得x=0.02、y=0.02,故原混合物中CuO与Fe2O3物质的量的比为0.02mol:0.02mol=l:l,故A错误;B.原混合物中CuO、Fe2O3的质量之比为80g/mol×0.02mol:160g/mol×0.02mol=1:2,故B错误;C.CO 获得1个O原子生成CO2,故n(CO2)=n(O)==0.08mol,

nBa(OH)2]=0.6mol/L×0.1L=0.06mol,故n(CO2):nBa(OH)2]=0.08mol:

0.06mol=4:3,介于1:1与2:1之间,故生成碳酸钡与碳酸氢钡,故C正确;D.状况不知气体摩尔体积不知,所以无法求体积,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

13.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 L某种气态纯净物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1024个原子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温度和压强可能是标准状况

B.标准状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 L

C.该气体中每个分子含有2个原子

D.若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1 mol O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30 L

【答案】A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以及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14.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最初20 mL 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答案】D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方法总结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 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 直接观察类应选有颜色的材料;染色观察类应选取无色的材料 ①滴水或染液→取材→盖片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细胞分裂) ①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②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始终用低倍镜 依据原理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2.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实验(填表) 2.熟记常用化学药品及作用(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 应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 | 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 ? ? 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 ? ? 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2.关于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模拟调查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 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填空)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 标)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2 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6435174.html,/bbs/upload/attachment.php?aid=4262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三.方法步骤: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如右流程图) 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3. 4.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概括 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三.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 4、5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4.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cm,直径1~1.5cm为宜。 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考试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 理科综合下生物学科高考在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和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教材基 础实验)。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验 证实验)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实验)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评价和修改) 近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中的实验及实验设计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重要题型,每年都作为大 题出现。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是许多考生的弱点,应引起充分重视。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率很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得高分,实验的复习,应该立足于对基本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实验思维的强化和巩固着手,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二、如何运用基本方法分析实验题: ㈠了解题目要求题目给出了哪些条件?给出了什么样的材料用品?要求回答什么问题? ㈡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实验目的关键在明确题目中的实验是验证型还是探究型的。验证型实验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探究型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也往往有多个。实验目的是解实验题的方向,原理阐述、步骤设计、结果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论等都需要围绕实验目的进行,否则无异于南辕北辙。实验的结论要和实验的目的相对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也就是实验的目的。 ㈢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理论基础,要分析实验中用哪些基本科学理论知识(源于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㈣分析实验器材认真分析所提供的仪器、药品、试剂等,从中选出实验的必备条件。实验的器材也会给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提供启示。高考时,为让考生的试验设计及分析能有一定的范围,命题者往往通过给出实验用具来进行限制,同时,有些命题背景学生并不熟悉,命题者会通过给出实验用具加以提示。因此,分析实验用具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可以让实验题的解答(尤其是实验步骤的描述)严密不丢分。解题时,可将实验用具可以分为三类:生物材料;一般用具和药剂;特殊用具或药剂。在分析实验用具的过程中,会使考生的实验设计逐渐清晰明了。 ㈤确定实验设计的思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而进行的思维过程,构建实验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实验设计的蓝图。 ㈥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应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起什么作用和

高中生物酶优质课教案

酶 基本要求 1.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完善的观点。 2.说明酶的本质与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认同生命活动的复杂性。3.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逐步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进行“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尝试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说明 “小资料:辅酶”及“课外读:酶的应用”只作为背景资料供阅读,不要求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 “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度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介绍了酶的概念和成分,使学生对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再举例说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机理,以及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教学过程 【引入】有时候我们书面骂人时,会说某某人饭桶,我们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一日三餐吃下去,大部分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了。 【提问】这里消化吸收必须依靠什么啊?消化酶 【承接】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提问】1.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实验,把肉装在金属丝制的笼子里的目的

是什么?避免发生物理性消化。 【提问】笼内的肉消失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可以和肉发生化学反应。 【小结】这种能消化肉的物质后来被证实是消化酶。 【承接】消化酶最早被发现,我们再来看酿酒,酒精发酵要用到的酶。 【提问】科学家巴斯德与李比希对酒精发酵的争论焦点是什么? 酒精发酵需要的是酵母细胞还是只要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提问】之后谁设计实验验证,得出了什么结论?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就可以进行酒精发酵。毕希纳证明酒精发酵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 【承接】那么酶的本质是什么呢? 【提问】1926年萨母纳尔得到脲酶(分解尿素的酶)结晶,发现其本质是什么?蛋白质。 【讲述】绝大多数酶本质都是蛋白质 【承接】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吗? 【提问】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力,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极少数酶是RNA 【讲述】这些酶称为核酶 【表格小结】我们对酶的本质进行总结 【提问】那么酶在我们生物体内有什么作用呢?催化作用 【小结】所以我们给酶下个定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质。【提问】酶作为催化剂能使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常温下 【提问】为什么没有酶,氧化分解有机物需在高温下进行呢?降低了活化能。【呈现图片】 【提问】什么是活化能?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要的能量。 【承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怎么实现它的催化作用呢? 【呈现图片】 【提问】哪个是酶?哪个是底物?如果底物是2个氨基酸,产物是什么?二肽【提问】你能描述这个过程吗?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体。酶-底物复合体形状发生改变。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高中生物实验专项练习题

实验练习 一、选择题 1、将鉴定下列化合物的 试剂及其颜色反应用直 线连接起来。 2.使用丹III染色,能 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 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 B、 亲水而疏脂C、颜色特 别鲜艳D、亲脂而疏水 3.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A、分别加入样液中 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同时加入样液中4.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波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 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术见蓝黑色颗粒 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 5.现有下列生物材料: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 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6.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7.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消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兰溶液、丹III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8.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 9.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气孔保卫细胞 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 C、幼嫩茎皮层细胞 D、根毛细胞10.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 12、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遮光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则:(1)若物象不清楚,应调节(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新)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2010·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 面的实验步骤错误 ..的是(A ) 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片→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2.(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 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 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B A.物质C是尿素,其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细胞代谢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 B.转氨酶是肝细胞代谢所需的酶,若在细胞培养液中被检测到原因是细胞膜胞吐所致 C.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D.培养小鼠肝细胞时,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对细胞进行分散 3.(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4.(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5.(2010·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过氧化氢酶的溶液中,溶液呈紫色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细胞中的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酶工程与生物制药22

酶工程与生物制药 08生科杨菲200840700055 摘要: 生物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从根本上改变进行药物发现和开发的方法。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中发展时间较长的一门技术。本文着重从工程和技术化的角度介绍酶工程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酶工程生物制药医药应用研究进展 酶的概述 酶的特性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一类蛋白。其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 1.酶工程简介 1.1 酶工程,又称酶技术,它是从应用的目的出发,将酶学理论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生产、制备、研究酶,利用酶的催化特性,将原料转化为目的产物的一门技术。20世纪20年代初,主要是自然酶制剂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 在七十年代以后,伴随着第二代酶——固定化酶及其相关技术的产生,酶工程才算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固定化酶正日益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力军,在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产生了威力更大的第三代酶,它是包括辅助因子再生系统在内的固定化多酶系统,它正在成为酶工程应用的主角。 2.酶的来源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可以直接从生物体中分离提纯。但是,理论上,酶和其他蛋白质一样,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得。由于当前的条件,试剂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存在,人工合成法来生产酶,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目前我们还是直接从生物体中直接提取分离。 早期的生产多以动植物为主,从植物中提取的酶有蛋白酶,淀粉酶,氧化酶等,从动物中提取的酶有疑蛋白酶,脂肪酶和用于奶酪生产的凝乳酶等。但是随着酶制剂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原先生产的酶远远供不应求。人们就开始探索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法生产酶的新方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形下,有关科学家发现了利用微生物来生产。1.种类多,酶品种齐全。 2.生长繁殖快,生产周期短,产量高。3.培养简单,原料来源丰富,经济效益高。4.适应性和适应力较强。所以目前工业上应用的酶大多数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 3.酶的生产菌 3.1 对菌种的选取。 菌种性能的优劣,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微生物发酵的成本,所以作为一个优良的产酶菌必须具备以下几点:1。繁殖快,产酶量高,2。不是致病菌,3。产酶性能稳定。4。廉价,周期短,易于培养。 3.2 生产菌的来源。

高中生物常见酶

1. 淀粉酶: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按其产生部位分为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和植物淀粉酶。 2. 麦芽糖酶:作用是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主要分布在发芽的大麦中。 3. 蔗糖酶: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主要分布在甘蔗等生物体内。 4. 脂肪酶:作用是催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在动物体内分为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等。在动物的胰液、血浆和植物的种子中均有分布。 5. 蛋白酶:作用是催化蛋白质水解为短肽。在动物体内分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等。在动物的胰液、胃液,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都有分布。 6. 纤维素酶:作用是催化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在真菌、细菌和高等植物中含有。 7. 谷丙转氨酶:简称GPT,其主要作用是催化谷氨酸和内酮酸之间的氨基转换作用。它在肝脏中活力最大,常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8. 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及一些微生物中,主要作用是分解过氧化氢,防止过氧化氢积累而危害细胞。 9. 酪氨酸酶:存在于人体的皮肤、毛皮等处的细胞中,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 10. 谷氨酸脱氢酶: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氢,生成酮戊二酸。存在于大多数细胞的线粒体中,主要参与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和氨基转换作用。 11. 解旋酶:在DNA复制时,首先要将两条链解开形成单链,此过程依赖于DNA 解旋酶。 12. 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的核酸剪切酶,常在DNA 两条链上交错切割产生黏性末端,是基因工程中的“剪刀”。

13. DNA连接酶:使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以封闭DNA分子中的切口,是基因工程中的“针线”。 14. 逆转录酶: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存在于某些RNA病毒和癌细胞中。 15.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及其分泌物中,能溶解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可使细菌失活。还可激活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16. 固氮酶:能使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由两种含金属的蛋白质组成,一种为铁蛋白,另一种为钼铁蛋白。根瘤菌、蓝藻和土壤中各种固氮菌中都含有此酶。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酶工程简介

第四节酶工程简介 教学目的 1.酶工程的概念以及有关生产和应用酶制剂的基本知识(A:知道)。 2.酶工程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之间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酶制剂的生产和应用。 (2)生物工程各分支领域之间的密切关系。 2.教学难点 生产酶制剂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板书】 酶制剂的生产 用于治疗疾病 酶工程简介酶制剂的应用用于加工和生产一些产品 用于化验诊断和水质检测 用于生物工程其他分支领域 生物工程各分支领域之间的关系 【注解】 酶工程:将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学的手段,应用于生产、生活、医疗诊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门科学技术。 一、酶制剂的生产 液体酶制剂 (一)分类 固体酶制剂 (二)生产过程 动植物组织、细胞↓直接利用 分离→酶制剂 微生物的发酵产物↓固定化酶 纯化 二、酶制剂的应用 (一)用于治疗疾病溶菌酶:抗菌、消炎 尿激酶:血栓病 (二)用于加工和生产一些产品 果胶酶:澄清果酒和果汁 1.食品工业 木瓜酶:嫩肉粉 2.制药工业: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新型青霉素) (三)用于化验诊断和水质检测 1.尿糖试纸 2.血糖快速测试仪(酶传感器) 3.酶传感器还可用于水质监测 (四)用于生物工程其他分支领域: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中所用的酶来自酶工程 三、生物工程各分支领域之间的关系: (一)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看作生物工程的上游处理技术,将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看作生物工程的下游处理技术。 (二)生物工程各领域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相互交叉高度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类题库】 酶工程的概念以及有关生产和应用酶制剂的基本知识(A:知道) .研究认为,用因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从大肠杆菌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在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与用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条件不需要的是(D) A.适宜温度 B.适宜PH C.一定的水分 D.一定的营养 .用于生产酶的生物主要是(C)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病毒 酶工程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之间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A:知道) .基因工程所用的DNA连接酶来源于(B) A.基因工程 B.酶工程 C.细胞工程 D.发酵工程 .酶工程生产的酶制剂一般不直接用于(D)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下图是细胞融合的简略表示。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两种植物细胞,在形成C细胞之前要先用 处理,这两种酶来自工程。 (2)若A、B是两种高等动物细胞,在形成单个的A、B细胞时,已 经用酶处理过了。这种酶可以从人的中提 取。若要生产这种酶的工程菌,目的基因应从细胞中获得。 (3)(2)中的A、B成为D细胞后,在生物工程的培 养中,仍然要用到工程提供的制剂,该制剂由、稳 定剂、填充剂构成,若要反复使用,则要制成。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2)胰蛋白,胰液,胰腺细胞(3)酶、酶、酶,固定化酶] .生物工程的各分支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趋于模糊,相互之间交叉渗透、高度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请据图回答: (1)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培育出了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其中用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 (2)在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剪刀是限制性内切酶,基因的针线是,基因的运输工具是。 (3)在发酵工程中,为获得高产菌种,常用的培育新品种的方法除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外,还可以通过得到。 (4)在发酵过程中,要分离提纯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常用的方法有蒸馏、、等。(5)简述培育生长激素工程菌及生产的全过程,并说出其优点。 过程: 优点: [(1)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2)DNA连接酶,运载体(3)人工诱变(4)萃取、离子交换(5)过程:在人体细胞内利用限制性内切酶获取控制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并将其导入受体微生物体内培育成工程菌;在发酵罐内控制条件连续培养,让工程菌生产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生长激素;分离提纯制成合格产品。优点: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广泛、产物专一、价格低廉、对环境污染小等。] 【学科内综合】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姓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B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实验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3.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液体是否含有脂肪,酵母菌洒精发酵是否彻底,酪蛋白是否充分水解成氨基酸,最好依次选择的试剂(A ) ①苏丹Ⅲ②Ca(OH)2 ③斐林试剂④双缩脲试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 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5. 下列可以作为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的是( D ) A.神经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的成熟红细胞 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 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 D ) A.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7.若要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在不伤害细胞内部结构的 条件 下,利用哪一组酶除去细胞壁效果最好( B ) A.果胶酶和蛋白酶 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练习 1.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

(1)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4可以选用_________或_____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2)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A、B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3)该实验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用文字表述): 2.探究酸碱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用具:烧杯、注射器8支、带有橡皮塞抽去空气的试管4支、干酵母粉、蔗糖、配制好的pH分别为5、6、7、8的缓冲液 实验步骤:①用开水配制10%蔗糖溶液100mL,冷却到室温(26℃)后,加入4克干酵母粉,10min后……依次完成步骤②③④⑤,观察并记录。 实验记录:产生2mL气体体积量(以针筒推柄上升的mL数为产气量,见下图)

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 pH p H=5 p H=6 p H=7 p H=8 时间 (s)876 7. 5 (1)完成实验步骤: 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 (3)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等到蔗糖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粉?

②为什么要用注射器吸取溶液注入试管内? 3.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_________,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_________。 4.苍耳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诱导短日植物开花,用3株苍耳(每株均有两个分枝A和B),A枝持续光照,B枝给于短日照并改变叶的数目,下面图表为实验处理及其结果。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顺序问题。 2.2 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