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建构主义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为依据,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按自己的认知方式主动建构起一些知识,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评价和反馈.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动手演算、与同学交流的过程.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下面选取两个案例谈谈收获.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本节课知识性、数学性很强,函数思想方法应用突出,而且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作为一节课的形式出现,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适合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为此,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分组收集材料.

环节一:检查材料收集情况,并让各小组组长将其板书出来.(达到目标:了解身边的数学)

环节二:讨论问题:“什么是分期付款?”(涉及专业术语,教师适时订正)

环节三:个人独立思考,列举逐月本利和,可小组合作求和.小组讨论:李老师有现金10000元,(1)若1月1日存入银行,每月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等比数列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47 等比数列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在等差数列的基础上,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研究另一种特殊数列———等比数列.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发现过程及应用,难点是应用.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基本知识,并熟练加以运用.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抽象、概括、归纳、猜想能力. 3. 感受等比数列丰富的现实背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由于是在等差数列的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研究类似的问题,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所以应多放手让学生思考,并注意运用类比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清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区别,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与等差数列相比等比数列须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没有零项、q≠0等,在教学中应注意加以比较.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下面的特殊数列: 1.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下面一类特殊数列.下图是某种细胞分裂的模型. 细胞分裂个数可以组成下面的数列: 1,2,4,8,… 2. 一种计算机病毒可以查找计算机中的地址薄,通过电子函件进行传播.如果把病毒制造者发送病毒称为第一轮,函件接收者发送病毒称为第二轮,依此类推.假设每一轮每一台计算机都感染20台计算机,那么,在不重复的情况下,这种病毒每一轮感染的计算机数构成的数列是 1,20,202,203,…

(3)除了单利,银行还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即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通常说的“利滚利”.按照复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 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 例如,现在存入银行10000元钱,年利率是%,那么按照复利,5年内各年末得到的本利和分别是(计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表47-1 时间年初本金(元)年末本利和(元) 第1年10000 10000× 第2年10000×10000× 第3年10000×10000× 第4年10000×10000× 第5年10000×10000× 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了下面的数列: 10000×10198,10000×101982,10000×101983,10000×101984,10000×101985. 问题:回忆等差数列的研究方法,我们对这些数列应作如何研究 二、建立模型 结合等差数列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分析和探究,发现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 叫作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即 [问题] 1. q可以为0吗有没有既是等差,又是等比的数列 2. 运用类比的思想可以发现,等比数列的定义是把等差数列的定义中的“差”换成了“比”,同样,你能类比得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吗如果能得出,试用以上例子加以检验. 对于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n=a1+(n-1)d,即a1与(n-1)个d的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应为an等于a1与(n-1)个q的乘积,即an=a1qn-1.上面的几个例子都满足通项公式. 3. 你如何论证上述公式的正确性.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论文摘要]主要谈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以及自主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于老师所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教材知识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过程。 (二)再创造学习理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主动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在观念上必须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 (二)提倡和谐的教学观。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谐和融洽;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余地;要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三)形成新型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合理地进行教学法加工,更好地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激活思维自主探究、合作建模拓展应用、创新求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当学生回答出喜欢积木时,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积木拿出来,再让他们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用它的一个面在白纸上画图形,看谁画的又多又好。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积木入手创设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同时,学生画出了很多的图形,也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材料。 (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复习课还不像新授课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因为有了这个课堂教学结构,就等于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大家知道,结构的优劣决定功能的大小,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像阶梯一样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拾阶而上,进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经过实验研究,目前我们采用如下的复习课结构。 一、出示复习目标(以下简称亮标)(2分左右) 上课开始,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接着把预先写在小黑板上的复习目标挂出来。出示的复习目标应注意如下三点: 1.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指按照数学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把能力与思想品德丢在一边。例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的互串。学生易混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单位长度?(共性)为什么折线统计图中横标目的间隔要按实际年份留空?(个性)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是:制图后忘掉写数据,或把标题与图表分开等等。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 二、回忆(8分左右) 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有利时机,应尽最大可能让他们独立完成。如果是低年级,可让他们先看书本再回忆并说出来;中高年级也可让学生提前一天预习,这样课上会节省一些时间。当然,回忆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辅助。我们常采用如下策略: 1.独立地默写。 2.同桌相互说。 3.启发得结果。 如要求学生用“组词”或“造句”等方式回忆出学过哪些“数”?哪些“形”?哪些“式”?哪些“量”?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联想”式回忆的办法。 回忆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写出或讲出“是什么”,不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以便一气呵成地将所有旧知“拉出来”,提高回忆的效率。因此,学生回忆时,教师不要过多地“插手”或“插嘴”,而是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龙飞凤舞地写,这时只有一个目的:把有关旧知回忆出来。例如,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角”?只要学生讲出锐角、直角、平角……所有的角的名称,不必追问其意义和区别,也不用管这些角的序列。 回忆既是提取旧知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过程,还是互相启发获得联想结果的过程。 如果学生的回忆不完整,这时可让其他学生或由教师补充,也可暂时放一放,之后在“梳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学数学教学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又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的平稳发展,文章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深入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关键词: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he school disciplin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requirem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 But now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 but again in allaying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steady development, based on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cheme,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purpose in-depth.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同理可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b a c C ba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 中,C=90,则cos 0=C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⑴解: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045=2121)+-=8 ∴=b 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2221,22+-=b c a A bc ∴060.=A 解法二:∵0sin sin sin45a A B = 又 a <c ,即00<A <090, ∴060.=A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答案:A=120°) 教学情境四 课堂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3)正、余弦定理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三角形全等,已知边角求做三角形两类问题,使其化为可以计算的公式。 习题设计 1. 在?ABC 中,a=3,b=4,?=∠60C ,求c 边的长。 2. 在?ABC 中,a=3,b=5,c=7,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3. 若sin :sin :sin 5:7:8A B C =,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的大小。 4. △ABC 中,若()222tan a c b B +-=,求角B 的大小。 5. ?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p a c b =+,(,)q b a c a =--,若//p q ,求角C 的大小) (本案例由河北师大附中 刘建良设计,由汉沽五中 纪昌武 在目标设计和习题设计方面略作改动) 编写要求: 1、页面设置:A4,上、下、左、右边距都为2cm ;教学课题:小四宋体加粗;问题设计:课本上没有的有价值的情境、问题、例题、习题用五号黑体字,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其他都用五号宋体。“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要加粗。 2、目标设计主要写知识目标的设计。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测性。

MatLab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MatLab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日趋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MatLab功能强大且简单易用,本文首先对MatLab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组成框架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利用MabLab函数绘制了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函数。并得出结论认为,MatLab适用于中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数学MatLab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这三个加起来达到95.5%。可见如何充分利用这三者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人类认知心理学的要求。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Matlab 是美国MathWorks 公司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推出的数学软件,具有优秀的数值计算能力和卓越的数据可视化能力。尽管MatLab 并不是一专门的教学软件,但其强大的绘图功能使得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直观易解。 2 多媒体教学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主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三个方面[2]。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指的就是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多媒体就是要把机器处理的信息多样化或多维化, 使之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 具有更加广阔和更加自由的空间。多媒体的集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多媒体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对于前者而言,各种信息媒体尽管可能会是多通道的输入或输出,但应该成为一体。对于后者而言,指的是多媒体的各种设备应该成为一体。多媒体的交互性则是指用户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可以与之进行交互,输入目标参数,从而得到理想中的多媒体信息输出。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多媒体教学如下特点: 1)教学手段集成化 多媒体计算机集激光唱盘、录像机、电视机和计算机控制于一体, 即可以充分利用语音和电视教学的优势, 又有计算机交互式教学的特点,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单一性缺点。 2)教学方式多样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 发表时间:2011-09-28T08:17:08.94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董庆忠 [导读] “亲其师而言其道”。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 董庆忠(大名县黄金堤乡南盘小学河北大名 056900) 1.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亲其师而言其道”。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来。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自主探究。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 2.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一堂研究市场营销的数学应用课中,引出这样一段开场白:今天这节课,大家都是商场经理,商场里现在有10元的1200毫升的可乐和2元的200毫升可乐,你能推出优惠措施进行促销吗?学生异常活跃,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展示三条措施:买大送小、一律九折、满30元一律八折。然后推出:班级野炊班委准备为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可口,该怎么买?转换角色,又一次激起兴趣。教师设计的生动问题,创设的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2.2突出过程,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有了参与意识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过程的教学。教师要充分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 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为了满足班级活动需要,班委决定购一些器材:35元的足球,12元的羽毛球拍,20元的小篮球,2元的跳绳,15元的乒乓球板,2元的象棋……请你帮助班委计划一下,该怎么买?并算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并且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能够得出结论。教师再充分板出几种方案,如有的同学说买足球2只、跳绳20根,就列式35×2+2×20,教师稍加点拨: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此时学生已完全明白此种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享受到了乐趣,而且探究到了规律。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性。 2.3设置冲突,开启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根本原因。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上黑板画两个长方形,想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为什么?再在长方形演示器上演示这两个长方形,再在学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后,提问: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再出示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想:怎么求面积?又出示已知周长和长的长方形,思考:如何求面积?还可以出示已知面积和长(宽)想:怎么求周长或宽(长)?最后出示:怎么才能用最小的篱笆墙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面积?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认知冲突不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但尝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而且开启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源泉,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2.4强化手段,丰富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表达,去感知事物,从而发展思维。 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计算:276-98(或276+98),部分学生对计算过程中“276-100+2”中的“+2”不易理解,常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营业员与顾客买卖”的情景,让学生来扮演营业员与顾客,即:顾客在买98元钱的东西时没有零钱,先付出100元,是必要找进2元。学生在这“交易”过程自然而然明白了“道理”,从而明白了276-98计算时为什么要276-100+2的算理。 2.5因材施教,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广度;在课堂进行学生自主探究时,很容易使课堂成为一部分中上等学生的舞台,而另一部分后进生,却只是一个配角,有时其充量是个观众。他们已经被中上等学生的“阴影”覆盖,这是违背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的。所以老师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在课堂上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自主学习。 如在数学“求剩余、求相差”的应用题,可以设求:“果园里有桃树485棵,梨树325棵,苹果树276棵,_____?”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主探究。中上水平的学生可以填出又多,而且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解答,后进生也能填一些较简单的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每人都能自主参与。 2.6遵循规律,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够,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也有老师认为学生探究“很费时”,从而设计了很多问题或滔滔不绝的讲解,中间虽然给学生一定“探究”的机会,但没有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目的。所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的主动权,多给予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探究的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鼓励创造性,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归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敢于提出新的想法。使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探究者,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积极引导,互动互助,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自主与创新中形成发展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教学心得

关于高级初中中学数学教 学心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数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也是历年升学考试中的重头戏。数学的学习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数学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各类科学都要用到的基础性学科,几乎找不到一门科学是完全脱离数学而存在的。“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我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并且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这里,我就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初中阶段的数学和小学完全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将开始由“算数”向真正的“数学”过渡,但是不少学生的思维难以由“数字”向“字母”和“方程”转变,难以接受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因此,他们就会觉得数学“很难学”、“不知所云”,进而发展成为厌恶数学、害怕数学,这样,数学成绩便一落千丈。单纯的数学理论未免过于抽象和枯燥。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把数学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抽象,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好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备课,抓住重点 教学是也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给自己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什么时候要上到什么地方,这些都要了然于胸,根据自己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 发表时间:2018-11-09T16:39:45.22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6期作者:唐青波[导读] 高中教学不仅仅需要老师掌握基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需要有教学学习的氛围、有一定的目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成果。实际上对于有效地数学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高中教学不仅仅需要老师掌握基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需要有教学学习的氛围、有一定的目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成果。实际上对于有效地数学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从老师和学生不同角度分析,改变以往老师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老师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掌握主要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掘潜力,从而提高数学知识和学习能力。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下面是几点浅谈策略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理念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不断地变换着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实际上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靠简单的记忆,更多的需要进行实践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能够掌握基本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对于以往数学课中古板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提高有效的教学效率,老师必须有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能够有所认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教学方法不仅仅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和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换老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数学教学都在不断的变化改革,现在的教育观念主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不断展开思想,培养学生。同样老师也可以改变以前的老式观念,利用课堂学习的机会,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学生受束缚学习模式,让学生展开思维去学习。尤其是在高中复习总结训练中,要改变之前接受知识的方式,主要为了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提高有效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把握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变换着方法,摆脱之前的教学观念,进行有效的教学措施。例如:在学习“集合”概念时,若U={4,5,6,7},M={4,5},N={5,6},则Cu(MUN)=()对于学习这种“集合”题目时,老师需要能够明白认识和理解,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直观的去接触集合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高中数学有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能够更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要能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能够主动参加课堂实践活动,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不断利用自身的条件,根据老师的教学思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总结创新,能够提升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理解能力,实际上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新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老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研究学生的思路,从而进行不一样的题型变换,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思考路线,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例如:要学习“函数的概念”教学时,即|x+2| - 1 = 0的补集;解|x+2| - 1 = 0的x=-1 ,x=-3,所以定义域为?对于这样的函数概念题目,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向同学们提问关于这道题定义域是什么?X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集合概念,更好地理解函数,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应该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学习能力进行高度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提升,学生在学习学习中需要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能够给学生们自主发挥的平台和一些机会,让学生们能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学习“解三角函数”,对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需要知道诱导公式,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和相互探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当重点提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一起发展。 四、总结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指老师要能够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老师要能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达到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那么就能够找到合适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进行策略性教学,要改变学生对以往数学的认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双飞:《新课程背景下就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学术期刊《中文信息》 2014年2期【2】王金松:《浅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学术期刊《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4年7期【3】曹进文:《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学术期刊《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4年4期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设计汇编(上册)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黄红涛 一、知识内容 第四章函数应用收集数据,建立函数模型 二、设计意图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学生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问题. 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我们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大部分是难以根据已知理论直接建立数学模型的,但如果能够收集变化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就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起大致反映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下面介绍如何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者电子表格软件建立函数模型. 例如,在实验室做了恒温下气体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通过改变压强后测量气体体积,得到以下数据,请建立二者的函数关系,并预测压强为45时的气体体积.

三、应用展示 1.利用图形计算器建立函数模型的基本步骤: (1) 在图形计算器中输入数据,作出散点图(如图1,图2). 图1 图2 (2) 观察散点图的分布情况,根据图像的变化规律从学过的函数中选择一个能够大致反映体积与压强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利用计算器的数据拟合功能便可以立即求出函数表达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如图3,图4是利用函数y=axb 拟合的结果,图5,图6是利用二次函数拟合的结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的氛围之中,却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 一、课堂教学课时紧张的困惑? 在素质教育下,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明显缩短,但是面对难度较大的中考,我们还要像以前一样在短时间内学完初三的课程,仅限于完成课本内容,课时非常紧张,学生的年龄决定了自制力仍然差,再有家长的娇惯或者没有时间管孩子,导致在家学习效果并不好,没有自学机会,很多内容需要课上巩固,短时高效落实的并不好。? 二.课本内容肤浅与考试难度不相称的困惑? 数学课本的内容从例题到练习题,题量不多也比较简单,但是无论平时的段考还是期末考试,特别是最后的中考,试题难度都远远超过课本知识,这样让老师不得不补充大量的习题,但是素质教育下时间又得不到保障,时间短做的题量少而考试又不曾降低难度,让老师们纵有万般技能却也得不到施展的困惑。? 三、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因为班额较大,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特别一部分学生在初一初二没打好基础,到了初三面对进度快,难度加深,只有一片茫然,对自己几乎失去了信心,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导致教室内拥挤,增加了这类学生交流的机会,甚至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

[复习]高中数学课题教学设计案例.docx

高中数学课程可选内容的资源 ——数学建模、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案例 1.升旗中的数学问题 (一)问题情景和任务 问题情景:在不同地区,同一天的H出和H落吋间不尽相同;对一个地区而言,H岀日落时间又是随FI期的变化而变化的。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太阳升起、伴着太阳降落,下表给出了是天安门广场2003年部分LI期的升、降旗时刻表: 任务1:试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分析升、降旗时间变化的人致规律;建立坐标系,将以上数据描在坐标系中; 任务2:分别建立I」出时间和I」落时间关于I」期的近似函数模型;利用你建立的函数模型,计算“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的升、降旗时间; 任务3:利用年鉴、互联网或其它资料,查阅北京天安门2003年升旗时间表,检验模型的准确度,分析误差原因,考虑如何改进口己的模型。 任务4:你所生活地区(城市、省、乡村等)某年不同的日期的“日出和FI落”的时间, 建立一个函数关系。 (二)实施建议与说明 通过对升旗中数学问题的求解和讨论,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体验数学

建模的基木过程,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理解用函数拟合数据的方法,捉高对数据的 观察、分析、处理、从中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探求活动屮,要特别重视观察、分析、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现代技术的合理使用、数学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原因分析。 1?组成学习探究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启发,形成可行的探究方案,独立思考,完成每个人的“成果报告”。 2.任务1的建议: 为了便于在坐标系中观察表中数据,选择适当的计最单位,如升旗时刻以10分之为一个单位,H期可以天为单位,即1月1 H为第0天,12月31日为第364天;可借助图形计算器或其它工具绘制各点, 3.任务2的建议: 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访问家长、地理老师等,结合散点图,选择学过的适当函数, 作为刻画该关系的模型;要应注意关键数据(如最早升(降)旗时间和最迟升(降)旗时间等)在确定拟合函数参数小的作用; 4.任务3的建议: 根据观察坐标平而上所绘制点的走向趋势,对以考虑分段拟合函数。 5.“成果报告”的书写建议 成果报告可以下表形式呈现。 表1:探究学习成果报告表年级 ________ 班—完成时间_________

最近发展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最近发展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理念下重新回顾“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体现,介绍了“最近发展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五个方面的运用,并指出它在运用中应注意五个特性:广泛性、差异性、可变性、范围性和艺术性。关键词:“最近发展区”;课程;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如何变知识传授为思维教学?如何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连贯一致,系统化?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等等,这些问题的正视,标志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观念更新,教学中如何走向“生本”,正是眼下新课程理念所倡导,许多高中数学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笔者认为,灵活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准确把握时机,发挥学生主动性,注重思维过程,培养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是解决此问题的有力举措。 1 认识“最近发展区” 我们不妨先看一段论述:课,不能讲过,就像水果不能熟过了头一样。所谓“恰倒好处”是也,民间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为师者应思之。多给学生一些“跳一跳摘桃子”的机会吧。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最近发展区”的意义。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将要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的最小差异区域。如你现站在的是“已有知识”的草坪上,树上的桃子是你“将要学会的知识”,而桃子生长的地方,你站着是摘不着的,其间有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要摘下桃子,必须跳一跳,至于需要跳多高,则因人而异。 2 新课程需要“最近发展区”理论 2.1 理念呼唤“最近发展区”理论 刚推出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标准》)中有十个基本理念,其中一条: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数学概念、结论、技能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记忆、模仿和接受,《标准》还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让我们深刻地感觉到:理念无不呼应着文章开头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理念的实现离不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运用,教学中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才会更好地实现理念。 2.2 课程的设计顺序符合“最近发展区” 高中数学课程有一块内容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五个模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空间几何初步、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由于数学1是数

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6-14T11:09:11.72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作者:何聪颖[导读]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何聪颖(广东省兴宁市齐昌小学广东兴宁514500)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7-193-01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鼓励学生课前自学 概念的教学,传统做法是:教师从头到尾,逐个逐个地讲解、板书。讲得是有条不紊、津津有味,可学生对于黑板上的一个个新的、陌生的概念,真的就随着教师的讲解完成而理解、记住了吗?不见得!更何况有时教师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情景并不少见!为减少这种消极的课堂现象,也为了真正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宗旨,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配以合理的自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在学生完成自学过程后通过提问、辨析来检测自学效果,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质疑、讨论以达成共识。 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知识经济呼唤人的相容与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不足,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再回到实际中才是活的,教学从实践中走来,教育要走向实践。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沧肌浃髓”。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如在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学校要在假期对教师墙壁进行粉刷,请你帮学校总务处计算一下,大约花多少钱买多少桶涂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先观察测量出教室要涂部分的面积计算之后,再到网上调查,一桶涂料大约可以涂多少平方米,价格等等,完成这样一份综性较高的练习,必须进行小组合作,然后分工解决,否则难以有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真实的问题场景,促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组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整个合作问题解决之后,再反馈,及时评价他们的合作过程,不仅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还表扬分工合理,有协作精神的小组,使他们经历合作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它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过程,布鲁纳说过:“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与欲望,这种欲望与需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正如平民教师孙维刚所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毕业离校时,把老师的知识全部忘光,剩下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就是创新,创新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过程中形成得以培养,又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先发给学生四张大小一样的长方体纸条,让学生通过对析,画出阴影部分分别为3/4、6/8、9/12、6/12,再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其中三张画出的阴影部分大小是相等的,即3/4= 6/8= 9/12,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索,为什么这三张的阴影部分相等呢?而另一张的阴影部分与这三张却不相等,即6/12。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起探索欲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对照直观材料分析分子与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从而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将教材的知识变成探究问题,还知识发展以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发展 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由探索,自由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表现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释放。如何让人人都有表现机会,实现各自发展呢?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作交流 就是在个体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相互讨论分析,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使能力得到提高。 2.锐意创新 在培养学生大胆猜测、想象、联想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旧的传统习惯、向权威挑战、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自我挑战,敢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出最佳方案。这不仅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干,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能促进学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并得到相应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