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官德”(下)

中国古代“官德”(下)

中国古代“官德”(下)

梅敬忠

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二、齐家为基:古代对官员家庭美德的重视

第二个大题目,“齐家为基”:古代官员对家庭美德的重视。刚才讲了,我们现在提倡的干部四德里面,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是后来加进去的。当年习近平同志在中组部,召开中组部会议的时候专门提到过,后来家庭美德就专门加进去了。现在各地在做一些探索,怎么样规范家庭美德,是不是干部提拔都要夫人签字啊,反正有的也出了一些问题,都在探索阶段吧,这是家庭美德。可见在四德里面,家庭美德就占了一德,重不重要。

古人一样的,古人也讲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这并不是现在的提法,也是跟古人有关系的。所以我抠出来几个字:一个叫“家和”,一个叫“孝悌”,一个叫“乡情”,故乡之情。三个方面,从三个方面说一下。

(一)家和

第一个就是“家和”。“家和”里面当然包括以孝为先的忠孝一体,家和,主要是指家庭的和睦、夫妻的和睦。这方面,在中国,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诗歌里面找到很多这个很好的感情,不光是这个官箴,官箴里面有一些那是一些硬性的要求,很多官箴都讲到家庭的。

古人像杜甫的一首诗写的多好,《月夜》,在战乱年代来遥想自己的鄜州的夫人、小孩。“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儿女根本不知道父亲在长安的战乱中间,安史之乱嘛。“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杜甫的夫人,想象自己夫人很美好,然后打扮,但是没法打,叫“香雾云鬟湿”,有可能是露水打湿了,有可能是自己的眼泪打湿了,“清辉玉臂寒”,形容这个夫人很美好,长的挺好的。“何时倚虚幌”,什么时候我们在一块,“双照泪痕干”,团聚啊,你看这个夫妻之情,儿女情长写的很美。

杜甫还有一个《月夜忆舍弟》,什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等,战乱之间都忘不了自己的家人,这是古代的很多名家的诗篇里面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家庭的内容,家和万事兴。这里面肯定在古代的官员里面,我们抛开以前我们讲的阶级立场、阶级观点。

曾国藩在治家方面那是绝对是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典范,曾国藩在封建社会里面建立了人生“三不朽”这样一个观念。“三不朽”,立德,写的很多,道德高尚吧;立功,平定太平天国,救了大清王朝,你看功德大不大;立言,他留下大量的著作,包括他那个家书。说曾国藩著作权出版也是一个乐典。

我们抛开那个我们以前所谓的阶级观点,看曾国藩他对家庭的那种规划,对家庭的那种管理,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写书信,要求自己几个儿媳妇每年都必须做多少双鞋子,做多少件衣服,给他的,他作为老公公,派任务,就是每年我穿的鞋子,我穿的衣服,不给外人做,不用买。就是你几个儿媳妇,这样挺有意思,几个儿媳妇,你给我做两双鞋子,你做几双,就是保证他每个季度要给他做这方面的。实际上不是说他买不起鞋子,他不是的,他就把他这个家庭弄成这个做女工这一套东西,就要传统的东西,就是让大家有所规范,他有一套观念的,这个家务活他是上升到一种政治高度。所以他在家庭处理方面有很多自己一套的,所以请大家看曾国藩家书里面透露的很多,也是很好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如果从反面的教材来说,恰恰是像《红楼梦》表达的都是一种反面的教材比较多,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说《红楼梦》写了五代人,水、代、文、玉、草,五代人,一代不如一代,好多都是教育问题。

贾珍,玉字辈的贾珍,宁国公,他的儿子贾蓉跟他狼狈为奸一块,你看他有什么好的教育,完全家风败落了,所以《红楼梦》里面反映几代人的情况的时候,他一代不如一代,其中有家风的问题。包括有宁国府,宁国府是《红楼梦》里面写的典型的家风不正的一个典型,这是大家看《红楼梦》都能看出来的。这是第一个,就是说“家和”方面的。

(二)孝悌

第二点,在“齐家为基”里面,第二个亮点就是“孝悌”。孝,主要是对父母亲孝,悌,是兄弟之间和睦。我们说百善孝为先,现在我们经常是有误会,不光是老百姓还是官员,如果讲孝,是不是就是好象封建的,就好象是回到了封建,不好的,经常有这个误会。甚至有的地方领导比如要大张旗鼓地要宣传孝的方面,好象还挺担忧的,生怕自己被指责为封建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为什么呢?

《论语》里面或者是儒家讲的孝,不是我们今天想象的那样的,他是一定推而广之的,在家行孝,在家对父母孝,不是仅仅停留在这个方面的,就发挥你的善心,然后推广对国家忠孝,把孝字上升为忠,当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就要取其一了。忠孝不能两全,往往是孝就做不到了。所以他有一个推而广之,就是所谓孝,一定要推而广之。比方说我们搞一个活

动的时候,孝也推而广之,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父母的表面的方面,要发自内心,而且要推广到社会、推广到国家、推广到民族,所以孝悌是很广的一件事。

这里面,有一个小官员的故事值得我们解读。大家都知道孟郊,孟郊之后考了半天,考科举,也很大年纪考科举,好不容易才考中的一个科举,唐朝的孟郊。最后考到做一个溧阳尉,就是江苏的溧阳市现在是,做溧阳尉,他把母亲都接过去了,报答自己的母亲。他很有意思,还没有考试的时候,特别难受,一考上以后,他写了一首诗叫《登科后》。《登科后》里写了一段诗叫“昔日龌龊不足夸”,以前太差劲了,以前很沉沦,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现在我很放荡,放荡就痛快,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这么一个诗,最后当溧阳尉这个小县官,县里面的这个溧阳尉。

后来,他把他母亲接过去以后,写了一首著名的诗,现在这首诗成了溧阳的文化品牌了,因为确实在溧阳写的,江苏溧阳,我们看还立了孟郊的大雕像,成了他们的一种名片,《游子吟》。因为他这个当了溧阳尉,官挺小的,但是作为这么一个地方官员,能够尽孝心,把母亲迎到溧阳,这是当官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干这个事了,所以他有感于他的母亲,叫裴式,姓裴的,平时很勤劳,很辛劳,所以在三次赴京赶考的,这个三次亲自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进京赶考,就是为了儿子的学业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所以他才在溧阳写下了千古绝唱,《游子吟》。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很简简单单地就六句,很亲切感人,催人泪下,能够唤起普天下儿女的亲切的联想和真挚的思念。所以在90年代的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香港就办了最受欢迎的唐诗的评选,结果《游子吟》第一名。可见这首诗的影响深远,因为都有一种感恩之心,他是一种感恩之心,是不光是对父母,也是对社会、对家庭的一种深刻地一种感恩,所以溧阳市把它作为一种叫感恩文化,就把感恩之文化已经深化为溧阳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按照溧阳市所说的,大大爱的溧阳是开放的、包容的、谦让的,大爱的溧阳是对大地母亲的挚爱,对生态家园的呵护,对溧阳78万人民的关爱、关心与关怀。这是我看的一个材料里面的。你看这么大的影响,就是说,这就是一个所谓孝。但是大家看这仅仅是一般的孝吗?这种孝完全可以把他放大,放大一种孝。这里面有一个,我们有一个省部级的一个官员,比如说第二天要到监狱里面去,然后他腐败,他就马上就有一个动作是让人很感慨的,说什么呢?哭着说,说从明天开始,我就吃不着我老母亲每天为我做的荷包蛋了,每天为我做一个鸡蛋,就吃不着了,这个时候才想起他对不起他的老母亲,这是一个反面的典型。我也碰到一些正面的,碰到一个正面的,我们一个省部级干部他时常提醒自己,就是说,我之所以能够今天这么一路地健康地走来吧,意思就是说,就是因为时刻想着我老母亲对我的教诲,想起不能

辜负我老母亲对我的一片培养,对我的寄托。所以他很多东西在这个方面,这个孝心的感动对一个官员可以说非常深刻的。这都有正反例子可以供大家参看的。

至于“悌”,所谓悌,就是兄弟之情。古代的很多官员,在兄弟情方面可以说也是千古绝唱的。当然最明显的就是苏轼也是大官员,苏轼苏东坡兄弟之间的感情,跟他的弟弟苏辙他之间的感情可不是一般的感情,可以说真是生死之交啊,虽然是一家的哥俩,生死之交啊。在这个乌台诗案的时候,苏东坡被抓起来了,因为被诬陷,抓起来了以后,即将要被处斩,结果他在狱中他就给他弟弟写了一首诗,里面就说到“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我们来生还是当兄弟啊,写得特别凄惨。

所以这是苏东坡,他对自己孩子,他有一种说法,说“人皆养子望聪明”,大家都养儿子是望他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他是这样的,他“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病就是相当于当大官了,这种思想,但是对他自己弟弟呢,他始终是一种兄弟的特别深的情感。这是他苏轼走在哪儿,他弟弟就可以说是一路维护他,一路保护他,说苏东坡兄弟之间,所以才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呢,可以说献给他弟弟的,首千古的绝唱。

王维,唐代诗人王维也是做到了大官的,他兄弟之间感情,他和他弟弟王缙,王缙之间的感情也是的。后来他出事以后,王缙竟然自己把自己的官宁愿跟皇帝说,把自己的官罢掉,我不要我这个官了,我也要救我这个哥哥,这个中间很有意思,一些细节。王维对自己的兄弟那种亲情,我们在诗句里面就能感受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看大家都知道,这是王维。

白居易,在战乱年代,他写了一首长篇的一首七言诗,但是他那个序言挺有意思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写了一大篇东西,然后他诗里面就写到,“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唐代,在战乱的年代,骨肉之情、兄弟之情就显得特别地温馨,这在中国古代是很多这方面的情况的。就是说“孝悌”这方面,他通过诗篇来表现出来了,而不是仅仅通过我们的官箴的一些抽象的东西来表现出来,官箴里面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我觉得从这方面来讲解这个官德可能更好。

(三)乡情

最后一点,是这个题目里面就是我们的“齐家为基”里面,叫“乡情”。什么叫乡情?乡情,故乡之情。古代的官员可以说是很讲究故乡之情的,这种健康的故乡之情从朝廷来说

也是很提倡的,大家看到古代官员致仕,就是退休啊,我们说退休,往往就回到家里面,所造成的一个政治现象,古代的乡绅,我们说乡绅,他最后有的变成土豪劣绅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乡绅回乡以后,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对地方上,对他的故乡干了很多好事,而且为故乡排忧解难,在这方面也发挥作用,这是从正面来说的。乃至我们前几年的时候,我看一个节目里面,我们建设新农村,我看有的在电视里面公开就讨论,我们的在基层做官的官员到退休以后,是不是也回到自己老家啊,也学学古代那样的,这样对老家有好处啊,能解决很多乡里面的纠葛、矛盾啊,然后大家有一个主心骨,也把文化带给了乡下,反哺农村,都有这个说法。古代在这个方面,我们从正面探讨来说,他有很多好的传统,我们叫乡情。

说起故乡,古人有一种特殊的一种气氛。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对自己家乡的一种美好的怀念,托一首小诗表现出来了,“君自故乡来”,故乡来人嘛,“应知故乡事。”故乡怎么样呢?“来日绮窗前”,来的时候我家的窗户上面,“寒梅著花未?”梅花开了没有?用一束梅花来代表对故乡的美好的怀念。

唐代诗人贺知章也是一个大官人,《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你看像这些人物都是这样的。

甚至像那个贾岛,唐代诗人贾岛,写了一首很有意思的诗,叫什么呢?他本来在这个并州,在并州这个地方呆了10多年,但是他的故乡是在咸阳,所以他老怀念自己的咸阳,但又在并州呆了10年,很矛盾,自己心里很矛盾,从并州回咸阳以后,还没到,又想着自己又是并州人,就是来回倒腾,就是心里很矛盾,这个我们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的,我们从老家到京城到哪儿,然后多少年以后在这儿呆的时间也许比故乡还长,但是老觉得自己还怀念故乡,但是一旦要离开这儿,又怀念京城,又怀念这个第二故乡,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永远是纠结。所以贾岛说“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本来已经离开并州了,又把并州当成故乡,很纠结、很矛盾,这也反映了古代官员的宦游天下的心态。你看中国古代官员,也是为了避嫌,在这个地方不能当那么长的官,所以做官的人实际上也有一种痛苦的感受,要宦游天下。

那么,宦游天下的时候,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番作为,就像苏东坡、白居易,你看,苏东坡在杭州有还有苏堤,白居易有白公堤,到现在也为杭州人民造福,也不是他的故乡啊,他把他当成第二故乡或者是第三故乡。所以,古代官员对所谓的乡情,不仅仅是对家乡的一种感情,你看苏东坡出来以后,跟他弟弟、父亲有没有回去过,李白也没回自己老家啊。这

是说这个乡情、乡音,这二个题目。

三、治国为要: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

第三个题目,叫“治国为要”,就是谈古代对官员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修身、齐家,第三步就是治国,实际上是治国理政。这才是一个官员,不管是修身、齐家,你落脚点毕竟是一个公众人物,你是官员,所以治国为要,要害的要。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这里面我把他总结为三个品质要求。一个就是一定要是一个忠臣;第二个,一定要是一个良臣,良臣也可以叫能臣,就是能干之臣,要有能力;第三个,要是一个谏臣,或者我们叫正臣,就是能够提意见的,能够对上面有所规劝的,能够不是老好人。这三个实际上是三个品质,也是三种臣子,我把他总结为三个。

(一)忠臣

第一个,古人要求一定要是忠臣。忠君,我们说忠孝节义,忠永远是放在第一个,而且忠是要大于孝。比方我们说,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忠是第一位,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观念叫忠君。如果从我们今天来说,一定要把他转型,不是忠于哪个皇帝,不是忠于哪个领导人,不是那个意思,是忠国,可以把它完全转化为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国家、忠于党,通俗上的说法就是把他转型。站在古人的角度来说,就是君,他就是权力的来源,忠君,某种程度上也是忠国,因为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在抵御外敌的时候,君就是一个象征、一个旗帜,这没有什么可说的。所以权源说,是把君转化为民,你好多东西就说的通的。

作为一个忠臣,诸葛亮可谓是在忠不过的了,是忠臣。诸葛亮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面,也是一个,既是忠臣,又是一个干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包括他赤胆忠心,操劳,事必躬亲,勤政为国,辅佐两个主人:一个刘备、一个刘禅。你看司马懿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乃至到后来的清朝的康熙皇帝专门给他写了一段批语,里面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这样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能臣,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不光是你们做臣子的向他学习,就像我这个当皇帝的也应该向他学习。谈到这个观点,这在康熙皇帝里面专门就说到这个。所以诸葛亮的忠贞也是跟他这个连在一块的,跟他的能干连在一块的。

忠于刘备,刘备死后,继续尽忠于阿斗,我们说阿斗刘禅,有的人说叫刘禅(shan),实际上我们必须把他念叫刘禅(chan)。为了报答三顾茅庐和临终托孤的知遇之恩,他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在《三国演义》第130回和97回里面都有详细的描述,《三国演义》,包括《三国志》里面都有很多描写。

在《三国演义》的第103回里面,大家看怎么写这个诸葛亮的?这也是一种很传神之笔。司马懿长期不出战,然后诸葛亮就想激怒他,给他送妇女的衣服,然后司马懿开始看了以后就很愤怒,看到他送来了妇女衣服,知道诸葛亮是故意激怒、小看他。马上就说,孔明啊,诸葛亮是把我当妇女啊,我也无所谓了,我就把衣服拿就拿着吧,然后司马懿就反过头来就问送衣服的孔明那边来的人,就蜀国来使,就说,这个孔明现在那个睡觉怎么样啊?“寝食以及事之繁简如何”,睡觉怎么样,这个做事怎么样。结果回答是怎么说的?我们丞相夙兴夜寐啊,就是起早睡晚的,成天起早睡晚的,“罚二十以上皆亲览也”,就是罚20军棍的这么一个小刑罚也要亲自关注,也要亲自操劳,“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吃的很少。这个司马懿就跟旁边的将军说,完了,那孔明这个人,“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肯定是活不长了。这是实际他刺探的一种情报了。

所以后来使者回到五丈原见到孔明就说了司马懿这一番话,然后孔明就说,哎呀,彼深知我也啊,只有他最了解我。这是说敌人对他的看法,就是说食少事烦,还没有上升到其他高度,那么他自己的主簿,就是姓杨的主簿就劝诸葛亮,怎么说呢?他说我经常见到丞相自己在那儿写东西,我以为大可不必,“夫为治也体,上下不可相侵”,就是你得让人家干事,给人家干,你不能光什么都自己干,那哪叫丞相呢?就像一个治家之道一样,你那么多仆人,让他们干吧,实际上是批评诸葛亮的。诸葛亮怎么说的呢?诸葛亮说,哎呀我知道,我知道我应该注意,但是我不放心啊,孔明说不放心,我不是知道我应该怎么怎么干这个事,怎么分派任务,“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那种忠臣,众皆垂泪。所以诸葛亮可以说是有点累死的感觉,所以说这么一个情况。大家看这个是好还是不好呢?这里面当然有批评的意思,对诸葛亮其实也有批评,就是他那个太忙,太不知道分派任务。但是,另一方面反应诸葛亮忠心的,是忠臣。

所以后来人才说,像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所以才说这样的话,所以才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这个,就是诸葛亮给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大忠臣的形象,他一直到最后,孔明托孤的时候,把自己儿子托给他的时候,还忠心耿耿。

所以,这里就引起了纳兰性德,清代一个人叫纳兰性德的不满,他“永安遗命分明在,谁禁先生自取来”,就是你“劳苦西南事可哀”啊,劳苦西南,功劳那么大,但是你干嘛不把江山给夺了呢?因为分明永安遗命的时候,刘备托孤的时候,让你取而代之,你干嘛不取而代之呢。孔明绝对不会取而代之,这恰恰是他所谓的忠,这个忠不是仅仅对刘备一个人的忠,而是对刘备代表的《三国演义》里面代表的那种理念、那种核心价值观的那种忠,他达

到了这种程度。所以我们说孔明这个形象不是一个愚忠的形象,你要看他忠于什么东西,看看忠于以后干的什么,是干的坏事还是干的好事。所以这方面在封建社会当中我们要进行仔细地解读。

在河南南阳卧龙岗的武侯祠的大殿的有一个门联,那个门联怎么说呢?因为大家都在争嘛,这个湖北和河南都是在争这个诸葛亮,就是南阳诸葛楼还是襄阳啊,这个都在争这个事。所以他就有一个对联,是写的叫“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上联是,下联是“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是以前人写的。后来1959年的时候,胡耀邦同志专门去了一趟这个地方,结果他就把对联改过来了,改成什么了呢?“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改的挺好的。一下子把这个诸葛亮的形象,就人家那么忠诚,何必分这分那的。利归天下,何必争多的少的,都是为了人民。他这里面,额外也看出来了,可以说是看出来了,诸葛亮这个形象他不是那种愚忠的形象,也是可以上升到人民的高度,我们把他借用过来,上升到忠于人民的高度,这就是忠。“忠”就从诸葛亮身上可以做代表,当然还有很多啊,忠义的形象。

比方说关羽,都是忠义的形象。关羽能够历代得到人民的崇拜,就是因为他义已经上升,上到了忠。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面,义可以说是在民间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你看这个义,就上升为忠义。

像《水浒传》,忠义水浒传,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这就不一样了,这是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同,因为你的义不是小义了,已经上升到对国家的大义了。所以在古代,对官员讲究的不是说你一般的哥们儿义气,那也是反对的,而是讲究的你是忠和义的有机的结合,我们说忠义忠义,这是忠义永远是连在一块的。这是忠义。

(二)良臣

在“治国为要”中的第二点,是对官员的这个品质要求,对官德要求——良臣。不光是忠义,光是一个忠臣不行,还得是一个良臣,是一个能臣,就是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高度的执政能力,高超的执政能力,这样才能构的上一个好的大臣。就像最通俗的一个说法,古往今来传说的,“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你要做主啊,要为民做主,要干事。就是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民为本,这都是跟这个连在一块的。

所以一些官员,到后来走的时候,古代经常出现这个现象,给他修功德碑,我们现在在很多地方还看到遗迹都在,功德碑,那就表示当地的老百姓起码对他某些政绩的高度认同,否则是不会给他建功德碑的,他自己想建也没有那么容易,不是说谁都可以建功德碑。这是

说良臣。

刚才我说的苏东坡到了西湖,到了杭州,白居易到了杭州,都为当地人民干了很多好事,西湖的苏堤,西湖的白公堤,一直到现在都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当良臣。这种良臣,当然首先是对人民,以民为本,民为邦本的,首先对老百姓的民生的那一种关注,这里面,有个人心里面,内心很矛盾。

有个官员叫高适,也是唐代一个诗人,边塞诗人,他也是当了封丘令,当了官员,他当封丘令的时候,他自己对自己的一套东西很为不满,就曾经写了一首诗叫《封丘作》,这首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给他解读他的那个官员的心理。“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我本来就是想当隐士的,结果一生就怎么的。“乍可狂歌草泽中,那堪作吏风尘下”,结果当上官了,莫名其妙当上官了。“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我以为这个小地方我当一个县令到这个地方以为没有什么可干的。“迎拜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拜迎长官,他是迎接上级,反正他做不来,但是鞭挞那个黎庶,鞭挞百姓又令我心悲,所以他在两个方面,他自己就很难解脱这个方面,就是有良心的那种官员嘛当时。“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结果他问他妻子,问他妻子或者儿子,问,人家妻子说向来都是这样的,在官场上都是这样的,你不用什么悲,也不用什么心碎。就是“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这是这个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写的一首谈自己内心的苦闷的一首诗,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个情况。大家看三国里面刘备开始不也是当官嘛,也是给老百姓好的,不愿意拜迎上级,到最后也出事了,刘备也有这个经历,所以古代很多官员都有这种痛苦的,所谓痛苦的经历。

像郑板桥怎么解脱呢?郑板桥当然也是当县令的,又会画画,所以他写了一首那个题画诗叫什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我怀疑是民间的疾苦的声音啊,说竹子的沙沙声音里面听出了民间的疾苦声音,你看这个人。“些小吾曹州县吏”,这么小的州县,我这个小官员,虽然官小,但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就是民间的一个小的细节我都关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县令,很好的官。所以我们难怪原先的江泽民总书记是对那个郑板桥是情有独钟,经常引用他的一些诗,包括他的道情等等,就是郑板桥在这个做官的品质方面很多是有亮点的,就是郑板桥既是一个文人画家,也是做一任的县官的这样的一个人物。

像唐代的李绅,所谓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直传唱至今,是古代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在关注民生方面,在怎么样民为邦本,为民谋福方面,确实是做了是发自内心的做了一些事,我们说这是来源于他自己的官德的这种培养,因为他关心人们疾苦,知道老百姓的生活多艰难,所以往往在他的执政里面,有那些为民请命,

体察民情的这一面表现出来,而这恰恰是来自他深厚的官德的修养,这是第二个。

(三)谏臣

第三个,“治国为要”对古代官德的一种要求,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叫谏臣,劝谏之臣或者叫正臣,一般我们叫谏臣。

这里面有名的当然就是李世民和魏征这么一对君臣的关系。魏征既是一个干臣,既是一个能臣,当然也是忠臣了,他主要是给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谏臣的形象出现的。魏征本来是李世民的敌人,对手,他不是说要兄弟之间争夺皇位,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老师,是帮助他的,结果被杀了,然后李世民把他弄来了,觉得他是有才之人啊,特别有才华,所以就把他笼络过来了。但是把他笼络过来以后,魏征并不是那么容易背弃,就为了唐太宗,不是的,而是主动的直言善谏,居安思危,直言善谏,而且不惜直犯龙颜,这就是魏征的特点。但恰恰是这方面,更符合儒家忠臣的标准。魏征始终保持清醒地头脑,以国家大事为重,从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得失,其他大臣不敢讲的话,他都敢跟李世民提意见。

所以有一个统计啊,从辅佐唐太宗开始算起,他前后进谏了200多次,正规的进谏了200多次,从内政、边疆事故、用人、赏罚,还有刑罚,还有礼仪,到皇帝的理政、修养、作风,包括皇帝自己玩一个小鸽子,玩一个小宠物啊,一看魏征吓的就赶快藏起来了,就到这种程度。这方面他一点儿不害怕,提的意见切中时弊,为我们所谓的盛世“贞观之治”打下了可以说是坚实的基础。有一次,李世民想想就对他当年辅佐太子李建成很不满,就把魏征招来就骂他,就骂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突然说魏征,要是一般人都吓坏了,都赶快啊臣子罪应万死,臣子什么的,众人得为他捏一把汗,魏征怎么说?魏征说,很镇定,深情自若说,先太子,李建成太子当年如果听我的话,哪有今日之祸啊?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听我的话,哪有你的天下,哪有李世民的天下。他这个话就敢说。但是,刚好他碰到李世民这样的人,如果碰到别人也不行。所以当这个谏臣也得有智慧,所以我看一个专家写一篇文章就讲,魏征在提意见方面的那种政治智慧,劝谏的政治智慧。你看一个小例子,魏征就跟李世民说,说如果在政治生活中间里面,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你如果想让一个人当忠臣,你皇帝是要吃大亏的,因为他当了忠臣,肯定是你有问题了,肯定你皇帝是有问题的,他才叫忠臣,你皇帝没犯错误,他叫什么忠臣呢?民生起不来了,所以我希望皇帝,希望你都让我们当良臣,别当忠臣。良臣让我们当干事的大臣就足够了,别让我们都变成忠臣了,要变成忠臣了,我们大义凛然的,肯定是你有问题的,肯定是对你不利的。李世民想想,对啊。所以他不管这个魏征对他怎么,冲突他,他始终对魏征还是没事,始终关键时刻还是饶

了他。所以这也是,有人说这也是魏征的政治智慧。

所以魏征死了以后,李世民经常就说到他和魏征的关系,就是我们说的“三镜说”,三面镜子。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铜镜嘛,我们可以穿衣服,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以古代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历史的兴亡,这是第二面镜子。第三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魏征这样的人为镜子,时常提醒我,我可以知道得失。这是著名的三面镜子的故事。这样的臣才真的是忠臣,真的是古人,如果我们总结来说,是最正面的要求像魏征这样的人才是忠臣。

魏征在贞观十四年的时候,也就是640年的时候,曾经给李世民上了书,上了一个条文,里面就说了一段话,就是我们今天的,对我们今天很有启发,他上书里面就说,这个也是给李世民提意见的,提完以后他就说,荀卿子曰:就是荀子啊,“君,舟也。”国君是一条船。“民,水也。”是水。“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这个话李世民也说过,应该是魏征先说还是什么,反正这个闹不清楚他们这里面,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正是李世民经常是挂的口头禅,应该是魏征说了强调这个话以后,李世民才不断强调的。关键是魏征后面还接着说了,故孔子曰:说什么了呢?“鱼失水则死”,鱼失去了水肯定是死,“水失鱼犹为水也”,水失去鱼人家还是水啊。言下之意就是老百姓失去你国君,人家老百姓照样还是活的好好的,你失去水就不行了。我们一般的是都是比较关注的前面的,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往往忘了后面的,实际上后面这句话太重要了。

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里面就说了一段话,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说了这个关系。

中国社科院的李副院长在一次长篇讲话里面,《光明日报》公开发表的,里面就说到一个鱼水的理论,很有意思。他说什么呢?说鱼和水的关系,党和人民,党和人民的关系,党和群众的关系,应该是鱼水关系,而不应该是舟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而是封建时代的,封建的境界,是低等的。所以不应该是舟和水的关系,因为舟和水的关系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也不应该是油和水的关系,叫油水关系,因为油水不相干;也不应该是蛙水的关系,就是青蛙和水的关系,渴了、饿了就跳到水里面去了,然后吃饱了就跳到岸上,不管水了,这也不是蛙水关系;更不应该是什么呢,闹到什么程度呢,水火关系,那就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了,背离了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个宗旨了,这是我引申到现实来说的。就是说这个魏征很早就说的那句话,我们往往不太关注,“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这可是魏征当时强调的,他说是孔子说的。这里面就谈到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问题。中国古代建成官德这条线,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

的封建社会的这个政体的维护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这是我的看法,起了关键作用。

我们说中国古代,有两条统系:一个叫“政统”,也就是政治统治这一条线,皇权的这一条线。另外的一个统系叫“道统”,或者叫学统,就是意识形态,或者我们今天说的核心价值观,这一条体系。“政统”里面就是天子之位,“道统”里面有圣人之教,两者互为依存。“政统”里面有权利,“道统”里面有儒家的核心价值。“政统”里面讲尊王,“道统”里面还有攘夷的问题,所谓攘夷就是夷夏之变,就是你只要认同我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什么夷夏的区别了,就没有什么这个民族和那个民族的区别了,就是说攘夷嘛。一个政治认同,一个文化认同,这个就把夷夏之变给区分了,关键是两个“道统”,一个“政统”,一个“道统”。他发展比较健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比较稳定,这在封建社会一直是这么下来的。我们今天构建核心价值观,也可以说是要推进我们共产党人的“道统”的建设,让所有的干部,包括我们讲官德也好,讲人民道德也好,都有所皈依,有一条明确的界限,明确的底线,大家有所归依,这是一个绵绵不断地“道统”。而我们古代的很多谏臣,实际上就是牢牢地高举“道统”的旗帜,他拿着这个杀手锏,就拿着人民这样来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皇帝始终是一些明君,起码保持一个比较清醒的头脑。这里面也值得我们借鉴的,从这个方面值得借鉴的。这是说第三个传统的,就是谏臣的这个传统,这个品质。

四、天下情怀:古代对官员文化胸襟的重视

最后一个题目,不是修身、齐家、治国,最后是平天下。我把它称为“天下情怀:古代对官员文化胸襟的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为什么这么分呢?在儒家文化里面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治国和平天下是也所区别的,是一种天下情怀,是一种大局意识,所以古代作为官员来说,他强调一个官员得有天下意识,而不是仅仅是一时一地的,或者为自己的权利之争,不是的。

顾炎武说了一段话,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我们往往重视他前面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忽视了他,或者忽略了他的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这本来是顾炎武在《日知录》里面专门有一段话叫有亡国,有亡天下的,亡国与亡天下有什么区别呢?亡国只不过是易姓改号,叫亡国,但是仁义充塞,文化发生危机了,人将相食,那时候叫亡天下。所以是“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所以后来总结为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天下是一个政权的兴亡,你这个执政团队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执政者都应该有政治责任,你要负责,所以重要责任是在你那儿,而不是在老百姓,只有到当天下兴亡的

时候,我一种文化,一种民族败亡的时候,危亡的时候,老百姓都应该站出来,否则你都连老百姓都做不上。他有一番解读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当然好多都是最后都是成了官员的,我们说文人士大夫是官员,都有一种天下情怀,天下意识,也是一种文化情怀。

在东林书院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言外之意是可想而知的。

宋代的蔡正孙,就是谢枋得的学生,编《千家诗》的,他有一句诗叫“肩上纲常千古重,眼前荣辱一毫轻”,在他们看来,肩上的纲常这才是千古重的,纲常也视为一种天下情怀。

理学家张载也是告诫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看这种情怀,这就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个官员的本身的位子了,他是一种天下意识。

乃至一直到后面的杨继盛,明代的杨继盛,那也是官员,杨继盛是“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后来李大钊同志把他发展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实际上是杨继盛写的,就是他的道义精神,纲常意识,肩上扛着千古重任,天下事这种意识是很强调的。

所以,在韩愈号称“文起八代之衰”,也是“道统”的传承者,儒家“道统”的传承者,唐代韩愈。他后来就是因为谏佛国,皇帝那么信佛,搞佛国,然后他就提意见,最后被贬了,就写了有名的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然后他就里面说“一封朝奏九重天”,一回这个朝廷奏章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为什么被贬呢,他自己解释就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我是为了圣明天子除掉它的弊端,我怎能可惜自己呢,你看他这种天下担当意识,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温家宝总理经常喜欢提的林则徐的那句诗,就是“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跟这个是异曲同工的,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是看的很悲壮的,一种道义精神,担当意识,所以韩愈在古代也是一个大儒啊,可以说是“道统”一样的,有担当意识,有天下情怀,有忧患意识,更有士大夫情怀,这里面是士大夫情怀意识,可以说是被学者认为是最热闹的就是那个宋朝。

宋朝所谓君臣共治,士大夫一块参与政治,像王安石变法,从这里面都可以看出来。

还有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虽然是一个贵族的子弟,但是是败落之家,实际上是平民出身的,应该算是平民的,虽然说是贵族,平民出身,最后登上政治舞台了。庆历四年春的时候,你看他的好朋友这个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到了岳阳去当太守,因为要重修岳阳楼,这个滕子京要重修岳阳楼,请远在别的地方的范仲淹在河南地方,请范仲淹给他写一个《岳阳楼记》,他根本就没去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考证出来说范仲淹去过岳阳楼,没去,就凭想象,所以他这个楼没法写,他不知道这个楼长什么样。所以他就写水,只好写水,写这个水晴和

月明的时候,这个天气晴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天气不好,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又是什么样的,很凄凉的景象。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他自己的一套东西,写什么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代的仁人志士他的心,他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不为任何自然界之所干预,为什么?肩上有纲常,心中有杆秤,心中有道义,肩上有纲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且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庙堂里面,在政治舞台上,在中央、在朝廷里面他忧其民,他处江湖之远,他不在中央,不在中央政治舞台上,他在地方被贬的,或者什么,他忧其君啊,他为君考虑。他是则进亦忧,退亦忧,什么时候,何时而乐也?然而这些仁人志士必说,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看这一种情怀,这一种胸襟,这种是天下情怀嘛,然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的人我到哪个地方去找呢?我跟他一起,一同走好吧,一同行吧,说这个意思,落脚点是在后面这一大段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就是范仲淹。有的人说滕子京是乱修楼台馆所,我看有一篇文章,说他那个,最后还是承认说滕子京没贪污,一分钱没贪,只不过还得修这些古迹。其实现在有人,好多文章我看有的文章写过,也挺有意思,说滕子京是乱修,太花钱了,是另外一说。但总之他这件事,引发他们这么一个千古的名篇,我觉得也是值得的,《岳阳楼记》,这是范仲淹的形象。范仲淹除了这以外,除了这个岳阳楼以外,还有一篇东西也挺有意思的,也作为我们官德教育里面,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材料呢?范仲淹还写了一个赋叫《灵乌赋》,很显灵的一个赋啊,《灵乌赋》里面有八个大字,后来为胡适高度推崇,叫什么?“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宁愿鸣叫而死,不沉默而生,就是他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定要有甘当担当的情怀,说白了。一定要有士大夫的担当情怀,要为国家做事,要给皇帝提建议,要报国,所以他在文章中还说到,“儒者报国,以言为先”,“发必危言、立必危行”。这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我们今天想象不到的情怀。像范仲淹既是官员,又是文人士大夫,又有天下情怀,又有治政,他们所谓的官德,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像顾炎武虽然不是官员,但其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这是我们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角度阐述了一些有关官德的一些思路,不当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好,谢谢大家。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精彩试题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试题 一、单选题。 1.古人用“()”来表示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及对知识的学习过程。(3.0分) A.格物致知 B.诚心正意 C.修身齐家 D.治国平天下 2.()是获得对事物、问题、现象的知识和规律性认识。( 3.0分) A.格物 B.致知 C.诚意 D.正心 3.权力源自(),任何人不能用来搞特权、谋私利,贪图享乐。(3.0分) A.人民 B.无产阶级 C.精英阶层 D.非精英阶层

4.我们党在使用干部的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以“()”为先。(3.0分) A.德 B.才 C.财 D.道 5.以下各项中在治国层面对官员的要求不正确的是()。(3.0分) A.忠诚 B.清廉 C.勤勉 D.以上皆错 6.()是孔门传授心法,里面所包含的是儒家最精微的道理。(3.0分)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是“()”的前提和基础,“()”是“()”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3.0分) A.圣、外王,圣、外王 B.外王、圣,外王、圣 C.外王、圣,圣、外王 D.圣、外王,外王、圣 8.“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出自()。(3.0分)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9.()是对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的要求。(3.0分) A.“圣” B.“外王” C.“圣外王” D.“不圣外不王” 10.“()”是孔子心中德才兼备的理想社会形象。(3.0分)

A.圣人 B.君子 C.臣子 D.君主 二、多选题。 1.古人认为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品德是()等。(4.0分)) A.仁 B.义 C.礼 D.智 2.以下属于“四书”的是()。(4.0分))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3.朱子将《中庸》划分为3大部分,分别总结为()。( 4.0分))

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 一、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现象。中国在近现代虽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经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乃至有今日重振中华之契机。 第二,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曾经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在后期却迟滞不前,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产生出近代意义的自然科学,以至于中国长期没有摆脱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相对于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而言,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

?.(易)以下各项中在治国层面对官员的要求不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忠诚 o B.清廉 o C.勤勉 o D.以上皆错 ? 2.(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重视历史 o B.割断历史 o C.文化自觉 o D.批判继承 ? 3.(易)《中庸》是一篇完整的()哲学论文,有清晰的论述目标和逻辑结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法家 o D.佛家 ? 4.(易)朱子认为()帮助人们建立根本。(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大学》 o B.《中庸》

o C.《论语》 o D.《孟子》 ? 5.(易)在任何环境下,()都有所获得、有所成长。这是人自由的最高境界。(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君子 o B.小人 o C.长者 o D.孩童 ? 6.(易)()不一定要成为圣王、君主、政治领袖,它强调的是能很好地处理自身和外界的关系。(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内圣 o B.外王 o C.修身 o D.治国 ?7.(易)《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这表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o B.只有在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o C.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o D.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古代官德(上)

中国古代官德(上) 刘余莉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 一、为什么要重视官德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官德》,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在官德建设上也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特别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那么为什么这么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官德对社会国家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就是官员道德对于整个社会国家的影响。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面有一段话,这一段话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国家由兴盛转为衰落的原因,这一段话说得很精彩,我给大家念一下:“凡天下之所以不知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是以王刚纵奔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 这句话我们把它翻译成汉语就是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时已久,风气日渐便坏也不觉察,政治日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不知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为了保住禄位而不敢直言进谏;有的是被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建言被弃不用,于是国法松驰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 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总结了一个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官吏的道德风气颓废,所以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李商隐,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在他咏史的诗篇里头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他考察了这个国这个家族之所以兴盛发达的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勤俭持家,后来为什么就衰落了呢?究其原因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上了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导致的。 那我们用这一个规律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国民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那一批共产党人、领导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精)

第二讲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下 主讲人: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第二,要慎欲。人有七情六欲,为官者同样有欲望,但是人不能够把人的唯一追求放在欲望上,人在追求的欲望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欲望呢,应不应该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应该,合理的物质利益我们应该去获得,因民所利而利之,鱼和熊掌我都想要,富与贵我都想要,这一点无可厚非,儒家思想也认同这一点。但是人不能够仅仅的追求物质利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那么这个适度就是一种中庸的原则。人不能够纵欲,也就是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人不能够去纵欲。那么应该怎么办?欲而不贪,见利思意,以意至利,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是一种中庸的原则,当然不能够纵欲,也不能够去禁欲,这两者都不应该去提倡。对物质利益应该有一种恬淡的心情,老子也说或莫大于不知足,就莫大于欲德。祸患之源,人的祸患之源就在于贪得无厌。所以如果人太贪婪了,一定会出现问题,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应该恬淡。 第三,要慎微。就是微小,慎小的意思。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就是说很多领导干部处问题都是从小节上小事上出的问题,小事觉得无所谓,觉得小事,认为小事不是很重要,但是小事积累多了就成了大问题了。所以从小事上就应该警慎,把好第一道关,这是我们讲的慎微,也就是慎小。 第四,要慎权。为官者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那么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拥有权力的人往往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一个真理。所以很多官员古今中外都有,手中握一点权力,千里做官只为吃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贪白不贪,这样一种理念一定会毁灭自己。所以权力这个关要过好不容易,这也是一个双刃剑,权力用好了可以对国家,对民族有好处,但是如果权力用的不好,滥用权力,这样就会对国家,对人民造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公务员初任培训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公务员初任培训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务员社会公德建设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道德建设的作用是: A.引领和示范; B.颈上添花; C.雪中送碳; D.查漏补缺 5、公务员家庭美德对公务员的事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A.没有任何作用; B.阻碍作用; C.推动作用; D.决定性的作用 6、今天的公务员的社会公德建设与毛泽东时代相比面临的最大的 道德要求上的变化是: A.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B.从“大公无私”到“先公后私”; C.从学雷锋到学郭明义; D.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到市场经济个人主义道德 7、中国的公务员的社会人形象是在以下背景中形成的: A.大社会、小政府的社会背景; B.小社会、大政府的社会背景; C.社会由小向大转型、而政府由大向小转型的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 D. 政府由小向大转型、而社会由大向小转型的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 8、潜规则对公务员而言造成的损害是: A.带来政治上的不平等; B.行为的规范性受损; C.利益的损失; D.人权的损失 9、“爱护公物”只是公务员才有的社会公德。这一判断对不对? A.对; B.不对; C.既对又不对,要视具体情况; D.不知道 10、“见义勇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德性?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11、与近代文官制度不同,中国古代官僚体系最明显的特点是: A.法治; B.仁治; C.德治与人治; D.法治与人治 12、中国古代官制主要通过来对官员进行规范和约束。

A.锦衣卫; B.都察院; C.宗教; D.道德教化和礼治秩序 13、中国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是以下述何种文学载代进行的? A.诗词; B.散文; C.历史; D.儒家经典 14、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政教合一; B.法治; C.君本民未; D.德治 15、中国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以德政、礼治、、爱民为基本原则。 A.廉政; B.忠君; C.仁德; D.报国 16、“忠君”思想在现时代可以转化为: A.忠于自己; B.忠于家庭; C.忠于单位; D.忠于国家和人民 17、“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句话是谁说的? 1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管官德原则? A.民主; B.民本; C.民生; D.民粹 19、中国古代各种官箴最强调的主要的官德是:,正,勤,慎,信等内容。 A.廉; B.勇; C.智; D.俭 20、中国古代官员的选举,先秦是以世官制为主;两汉渐以察举制为主。科学制是从何时开始的? A.魏晋; B.隋唐; C.元; D.两宋 21、我国的《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通知是在哪一年出台的? A.1989; B.2002; C.2008; D.2011 22、我国的《公务员法》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归结为基本的“德、能、勤、、廉”五大方面。 A.绩; B.忠; C.孝; D.才 23、我国《公务员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 A.2000; B.2002; C.2005; D.2011 24、“反腐倡廉建设”的提法是党的报告中提出来的,它与党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史世海:中国古代为官之德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中国古代为官之德 来源:《人民周刊》作者:史世海 在河南省内乡县城中心,有一座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官署衙门,县衙中数十副楹联、匾额语言朴实地倡示了古人的“为政为官之念”。其中东账房悬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下联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短短16个字,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和执政理念:人若为官,既要清正廉洁,从不言贫,做个“廉吏”;又要勤勉为民,从不言苦,当个“勤官”。仰望中华民族的历史星空,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廉不言贫、勤不言苦的清官良吏群星璀璨。近读《国语·晋语》,其中有个“叔向贺贫”的故事就很发人深思。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叔向的大夫,他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世。有一天,叔向去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韩宣子说:“我韩起(韩宣子名)只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而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于是,叔向便向韩宣子列举了栾武子和郤昭子的例子,说道:“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可是他能弘扬美德,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也归附他,他依靠这点治理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那位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上晋国王室的一半,他的家族在三军将帅中占了一半,依仗着他的财富和国君的荣宠,在晋国骄横跋扈。可结果他自己被杀,他的宗族也在绛城被灭绝,没有谁来同情他们,就是因为没有德行啊。如今你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你就能建立栾武子那样的德业,所以向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吊唁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 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下拜叩头说:“感谢您的教导。”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1 、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2.5分) 得分:0.0 A 正确B错 正确答案:B 2、《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规定,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都要接受培训,包括工勤人员。(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3、干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德的要求。(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4、“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案:B 5、“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是朱元璋的德才观。(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6、官德的好坏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大方向。(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7、反腐工作已从末端反腐走向源头治贪。(2.5分) 得分:0.0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8、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智慧,重视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2.5分) 得分:2.5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9、“授有德者则国安”语出《管子》。(2.5分) 得分:2.5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 .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10、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天职。(2.5分) 得分:0.0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上) 试卷——100分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上)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100分 [考试说明]: 1、许多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原因在于“德”出了问题。() 正确 错误 2、公务员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正确 错误 3、美国在蒋介石战败后的“白皮书”中指出,蒋介石军队其实早已败了,主要败于战术上的思想不统一。() 正确 错误 4、“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 正确 错误 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意思是不在位时容易患病,在位时因工作辛苦容易患病。 正确 错误 6、毛泽东对蒋介石贪腐形势总结:“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 正确 错误 7、中国古代官德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正确 错误 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正确 错误 9、古代清官胡质之子以“清廉而畏人知”著名。 正确 错误 10、反腐工作关键在行动,重点在落实。 正确

错误 11、道德以()为评价标准。 好坏 真伪 善恶 忠奸 12、为官之本是()。 思想 权力 道德 素质 13、“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句话出自()。 《中庸》 《大学》 《论语》 《孟子》 14、()被誉为清代“江南第一清官”。 况钟 张伯行 元载 刘瑾 15、“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 2学时 4学时 6学时 8学时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 孟子 庄子 老子 孔子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康熙大帝的德才观。 德者,才之帅者。 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18、“德,国家之基也”,出自()。 《左传》 《管子》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0.0 1、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B 2、《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规定,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 0.0 工作人员都要接受培训,包括工勤人员。(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B 2.5 3、干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德的要求。(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4、“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 2.5 不少于8学时。(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B 2.5 5、“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是朱元璋的德才观。(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0.0 6、官德的好坏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大方向。(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0.0 7、反腐工作已从末端反腐走向源头治贪。(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8、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智慧,重视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2.5 (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2.5 9、“授有德者则国安”语出《管子》。(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A 0.0 10、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天职。(2.5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 案:B 第2部分:单选题 (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 0.0 1、()赴京临行时,作《饯别诗四首》和前来饯行的苏州人民告别。(2.5分) 得分: A 张伯行 B 白居易 C 况钟 D 柳宗元 正确答 案:C 2.5 2、毛泽东曾说,治国就是治吏。(),国之四维。思维不张,国之不国。(2.5分) 得分: A 礼义廉耻 B 忠孝仁爱 C 信义和平 D 礼智信廉

中国传统文化_答案

绪论 1 【单选题】(1分) 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 C ) A.载道化成 B.崇德重义 C.以人为本 2 【单选题】(1分) “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 ) A.《周易.贲》 B.《周易.艮》 C.《周易.震》 3 【单选题】(1分) “文”不包括(D ) A.地文 B.天文 C.人文 D.物文 4 【单选题】(1分)

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 ) A.“易”、“道” B.儒道互补 C.儒、释、道三家并列 5 【单选题】(1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C ) A.中庸之道 B.阴阳五行 C.中和为美 第一章 1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以人为尊 B.以仁为本 C.以民为贵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BCDE ) A.长幼有序 B.父子有亲

C.夫妇有别 D.君臣有义 E.朋友有信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 ) A.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B.“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C.“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4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C ) A.天人感应 B.形式逻辑 C.天人合一 D.辩证逻辑 ———————————————— 答案是辛苦整理出来的 完整版课后答案需要支付5元/门 购买完整版答案联系QQ 2414817003 ————————————————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决定》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文化营养。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总源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国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治国从治家开始。只有修好身,才能理好家、治好国。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家国情怀和修齐治平、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领导干部要知古鉴今、心存敬畏和戒惧。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民惟邦本”“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告诫为政者必须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中国传统典籍还

有许多官德官箴,告诫为官者,官职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不知不学党规党纪,无视规制、不讲廉耻,根本不把国法党规当回事,没有戒惧之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案例,没有一个不是在违法之前首先违纪的。古人云:“自作孽,不可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信守宗旨、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讲规则、守戒律,决不能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让崇德重礼和遵纪守法相辅而行。徒法不足以自行。治理国家不可能只靠法律。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如果领导干部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中华历史传统注重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历朝历代既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深刻教训。要借鉴我国古代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管权治吏、正心修身等历史经验和思想。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要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历史智慧和文化营养。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道德教化和法制手段兼施,让道德和法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要点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涵义和起源 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在古籍中“廉政”一词很少同时出现,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中。“廉”字可见的最初含义是堂屋的侧边,语出《仪礼?乡饮酒》“设席于堂廉东上”。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以后,“廉”成为了官吏具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而“政”在《释名》中的解释是“正也,下所取正也”,这就要求官员具有正直、正义、无私的优良品德。 廉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使政治廉洁,按照现代政治实践理解,廉政是与贪腐直接对立的一种行为,此外还应当包含勤政务实,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等方面。 决定廉政文化形态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一般来说,只要有公共权力的出现,贪与廉、勤与惰的对立观念,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就必然产生。中国古代廉政思想同样是随着公共权力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为贪腐行为的出现打下了物质基础。贪腐行为出现后,廉洁政治就成为了人们的普遍诉求。在上古五帝时期先民们就有了朦胧的廉政意识,如部落联盟中的首领推举在五帝时期发展到了禅让制,使有德者居于首领之位,此时勤政、节俭、爱民、尚贤的公仆意识随之出现。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源头。 二、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外延——德治思想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义利关系的不同认识。古代廉政思想是德治思想的核心,而德治思想则是廉政思想的理论外延。 德治思想就是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廉政思想是古代廉政思想的主流,它包含以民为本、清廉节俭、举贤任能、正己修身等方面。其中以民为本主要体现为重民贵民、爱民仁民和安民保民。西周时期先贤们提出了“敬天保民”、“民惟邦本”的思想观念,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意思是什么?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现代通俗易懂的话语,将中国字的由来形象地描绘出来,从中领悟到字的意境,从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点击文字图标阅读内容详情)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

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以。)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珍藏版)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珍藏版)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