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为了实现机电系统的合理集成,就必须保证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在子系统中是合理分配的。本文以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为背景,对其在实践中的设计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重点研究了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实际的设计方法,以期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方法

引言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尤其是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柔性设计,工作可靠,性能好等。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出,各种技术交叉运用于机电一体化中,使其成为了一门新型的学科技术,涉及到: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信息处理、伺服和接口技术等等。

1 机电一体化产品特点

分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械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系统的组成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以及联接等。它是产品功能实现的基础,因此对机械结构具有较高的要求;其结构、材料以及工艺加工等都必须满足产品高效、可靠、节能等的要求。

(2)动力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和功能给机电一体化产品,驱动相应的执行机构工作,从而完成主功能。动力系统的动力源包括:电动力源、液动力源以及气动力源等。

(3)传感与检测系统。在该系统中,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外部或自身的参数转换为能够进行测定的物理量,通过相应的检测系统,实现对这些物理量的测定,从而提供各类信息给机电一体化产品。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和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由测量仪器来实现的,要求其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具有较高检测精度等特点。

(4)信息处理及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接收传感和检测系统所反馈的信息;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运算以及决策等,最终实现控制功能。信息处理和控制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以及接口等。

(5)执行机构。在控制信息的作用下,执行机构可以完成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主功能。执行机构中的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的是机械、电液以及气动等机构。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1.0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控制、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1.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1.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1.8 带源化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3)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3)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3)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3)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4)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4)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4)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5)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5) 3.1.1主轴电机选择 (5) 3.1.2变频器的选择 (5)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5)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6)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6) 3.2.2伺服电机选择 (6)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6)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7) 3.3设计验算校核 (8) 3.3.1惯量匹配验算 (8)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8)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9) 3.3.4固有频率计算 (10) 3.3.5死区误差计算 (10)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1)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1) 后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14) 第五节心得体会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 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4)系统分辨率:0.0005mm,重复精度0.02mm。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专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所述是否正确,正确填入“+”。错误则填“一”号。每题2分,共24分) 1.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的一个方面,它的功能是实现系统各部分的可靠连接。( ) 2.数控机床中的计算机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而电机和主轴箱则属于系统的驱动部分。( )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变参数设计是指改变部分结构尺寸而形成系列产品的设计。 ( ) 4.驱动元件的选择及动力计算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过程理论分析阶段的工作之一。( ) 5.传动轴在单向回转时,回程误差对传动精度没有影响。( ) 6.按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减速链传动中,从输入到输出端的各级传动比应按“前大后小”分配。( ) 7.与交流同步伺服电机一样,笼型交流异步伺服电机也可由PWM变频技术实现速度的调节。( ) 8.微机系统中,在任何给定时刻,数据流都允许沿数据总线双向传输。( ) 9.STD总线可采用总线复用技术,但不支持多处理机系统。( ) 10.TTL电平接口不能用于驱动带电气隔离的继电器。( ) 11.重复性是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之一,反映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不一致性。( ) 12.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输出量为脉冲信号,可以同时用于位置和速度测量。(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哪些?喷漆机器人的电液伺服系统和手臂手腕分别属于其中的哪个结构要素? 2.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它是由哪些参数确定的? 4.简述开关量输入模板的基本组成。 5.工业PC机与个人计算机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三、分析题(15分) 系统如图昕示.试分析齿轮机构、传感器及丝杠螺母机构的误差对输出精度的影响。 四、计算题(15分) 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如图所示,已知齿轮减速比i=5;丝杠螺距气t s=5mm;丝杠直径d=20mm;工作台的质量为m=200kg;工作台最大线速度v=0.025m/s;最大加速度a=10m/s2,工作台与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为f=0.1,传动效率η=0·7。 试求: (1)电机的负载力矩 (2)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转动惯量(g·cm2);(3)电机的最小额定转速。

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设计完整版

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设计 题目PLC的皮带集中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刘新利 学号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技术 部门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王新 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10 年级 2013年 4 月 15日批准 专业负责人:曹艳艳 发放经手人:王新 1.毕业设计题目:PLC的皮带集中控制系统设计 2.学生完成全部任务期限: 2013 年 6 月 20 日 3.任务要求:1 了解煤矿皮带运输系统运行工艺; 2 针对某一煤矿皮带运输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种基于PLC的皮带集中控制系统; 3 用AUTOCAD绘制系统的相关图纸; 4 用PLC语言编制控制系统软件 4.发出日期:2013年4 月15日 指导教师:王新(签名) 学生:刘新利(签名)

滨州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进程表 学生姓名:刘新利学号: 专业年级:10机电一体化一班指导教师: 王建论文设计题目:PLC的皮带集中控制系统设计

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登记表 学生姓名:刘新利学号:专业年级:10机电一体化一班指导教师:王建毕业设计题目:PLC的皮带集中控制系统设 注:日期和指导、检查内容由指导教师填写。

摘要 煤矿的运输系统对保证矿井正常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煤矿运输系统可靠安全运行,对带式输送机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很必要。本文以新疆哈密煤矿主斜井及地面胶带输送机为背景,设计出了以PLC 技术为核心的集中控制系统,提高了运输系统的监测和控制水平。 文中首先介绍了本次设计的背景,然后设计了胶带输送机集中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应具有的控制功能,参数的检测和故障保护装置,确定了各故障检测传感器的类型及安装位置。在此基础上采用SIEMENS的S7-300系列PLC对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其中包括PLC的模块配置及外部连线,梯形图程序设计。最后提出PLC控制系统的主要干扰源,并设计了抗干扰的措施。 关键词:胶带输送机; S7-300;集中控制系统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 1、机电产品结构方案设计时遵循传动链最短原则的好处是使传动精度高,而传动性能稳定性降低。(×) 2、莫尔条纹具有使栅距的节距误差平均化的特点。(√) 3、滚珠丝杠传动的特点是传动效率高、运动具有可逆性、传动精度高、磨损小,使用寿命长、不能自锁。(×) 4、采用光电耦合器可以将前向通道、后向通道以及其他相关部分切断与电路的联系,从而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微机。(√) 5、动态显示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数码管,这种逐位点亮显示器的方式称为行扫描。 (×) 6、分辨率是D/A转换器对输入量变化敏感程度的描述,与输入数字量的位数有关。8位数的分辨率为1/256,10位数的分辨率为1/1024。(√) 7、在机电产品中若有检测元件,则该产品的控制系统一定是闭环的。(×) 8、无源滤波器常采用LC谐振电路或RC网络作为滤波器件。(√) 9、机电产品转动惯量大可使机械负载变大,灵敏度下降,但是不影响机械系统的响应速度。 (×)10、执行机构运动循环图可以表明各机构间的配合协调关系。(√) 11、机电产品结构设计是从:定量到定性,具体到抽象,粗略到精细的过程结构设计满足的目标:保证功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12、双频激光干涉仪是同一激光器发出的光分成幅值不同的两束光产生干涉。得到的是按幅值变化的交流调频信号,信噪比高,可实现高分辨率测量。(×)13、滚珠丝杠传动中,当丝杠改变转动方向时,间隙会使运动产生空程,从而影响机构的传动精度。(√)14、采用光电耦合器可以将前向通道、后向通道以及其他相关部分切断与电路的联系,从而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微机。(√)15、键码识别就是判断闭合键的代码,通常有2种方法,一种是静态检测法——称为编码键盘;另一种是动态检测法——成为非编码键盘。(×) 16、选用D/A芯片时位数愈多精度愈高,其转换的时间愈长。(√) 17、在机电产品中若有检测元件,则该产品的控制系统不一定是闭环的。(√) 18、在微机检测系统的输入通道中,采样/保持(S/H)电路可有可无。(×) 19、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以消除齿侧间隙,但反向时不会出现死区。(×) 20、采样时间是指对被测参数检测的时间。(√) 二、简答题 1、同步带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承载绳断裂原因是带型号过小和小带轮直径过小等。 (b) 爬齿和跳齿原因是同步带传递的圆周力过大、带与带轮间的节距差值过大、带的初拉力过小等。 (c) 带齿的磨损原因是带齿与轮齿的啮合干涉、带的张紧力过大等。 (d) 其他失效方式带和带轮的制造安装误差引起的带轮棱边磨损、带与带轮的节距差值太大和啮合齿数过少引起的带齿剪切破坏、同步带背的龟裂、承载绳抽出和包布层脱落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题目一: 立体仓库模拟装置的设计及控制(PLC控制类)机械部分设计题目二: 立体仓库模拟装置的设计及控制(PLC控制类)控制部分设计 1.设计任务简介: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物料搬运、仓储科学中一门综合性的科技工程。它与平库相比可节约70%的占地面积和70%的劳动力,可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在我国仓储业和生产使用线上崛起,广泛使用在物资金融、航天航空、冶金机电、石化化工、军工轻工等,并采用计算机多级管理、控制、实施高速数据通讯、实时图像显示等,自动化程度极高。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种先进的仓储设备,其目的是将物料存放在正确的位置,以便随时向制造系统供应物料。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自动化制造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特点有: ①利用计算机管理,物资库存账目清楚,物料存放位置精确,对自动化制造系统物料响应速度快; ②与搬运设备(如AGV、有轨小车、传送带)衔接,可靠及时供给物料; ③减少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④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厂房面积; ⑤减少工件损伤和物料丢失; ⑥可存放的物料范围宽; ⑦减少管理人员,减低管理费用; ⑧耗资较大,适用于一定规模的生产。 2.设计目的:

通过对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设计,使学生们掌握相关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系统设计、传感检测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3.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 A(200~240 V); 环境: 温度-5~40℃,湿度≤80%; 外形尺寸:600 mm~450 mm~600 mm;- 定位精度:0.01 mm; 最大快进速度: V=3 m/min; 横、纵向最大行程: S=300mm; 4.设计要求: 题目一要求: 1)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机械部分设计要求: 机械部分采用滚珠丝杠、滑杠、普通丝杠等机械元件,采用步进电机、直流电机作为拖动元件。主要包括机械部分所用的各个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型号确定以及尺寸选择,其中包括滚珠丝杠、滑杠、普通丝杠的选择计算和强度校核,以及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选择及寿命校核;所需电动机型号的选择 2)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 告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811 学号: 2008716022 姓名:陈智建 指导教师:刘云、柯江岩 2012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第一节绪论 (4)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4)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4)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4) 第二节总体方案设计 (5) 2.1主轴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5) 2.2 X/Y/Z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5) 2.3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5) 第三节传动系统设计 (6) 3.1主轴传动系统的设计 (6) 3.1.1主轴电机选择 (6) 3.1.2变频器的选择 (6) 3.1.3主轴传动系统设计 (6) 3.2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7) 3.2.1伺服传动机构设计 (7) 3.2.2伺服电机选择 (7) 3.2.3 滚珠丝杠的选择 (8) 3.2.4滚珠丝杠支承的选择 (9) 3.3设计验算校核 (9) 3.3.1惯量匹配验算 (9) 3.3.2伺服电机负载能力校验 (10) 3.3.3系统的刚度计算 (11) 3.3.4固有频率计算 (11) 3.3.5死区误差计算 (12) 3.3.6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计算 (12) 第四节电气系统设计 (13) 后附6张系统框图和元器件图。 (15) 第五节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节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现代各种先进技术构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属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1.2课程设计任务描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学生设计一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跟控制系统,即在已有数控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加工要求,进行二次开发。由于生产数控系统,伺服电动机的驱动器,伺服电机的厂家很多,即使同一厂家,其生产的产品系统和型号也很多。为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选型过于宽广,并考虑到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从事设计的基本能力,数控系统规定选用Fanuc OI MATE MC。根据该数控系统控制性能,可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轴和一个开环主轴(变频器),满足4轴联动数控铣床的控制要求。考虑到CNC控制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电器接口的相互匹配,在该设计中,要求3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动机都采用Fanuc公司生产的产品。 1.3数控铣床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 (1)主轴的转速范围:1000—24000 (rpm) (2)主轴电机功率:30/37 kw (3)X/Y/Z轴快速进给速度15/15/15m/min,X/Y/Z轴切削进给速度,1-10000 mm/min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 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 听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 有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检测传感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组成, 各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① 执行系统。执行系统是完成抓取工件(或工具)实现所需运动的机械部件,包括手部、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603445930259568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判断(A对,B错) 1.工业三要素是资金、人才、技术。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机构功能是主操作功能。 答案:B A 单选 1、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本体的功能是() A执行机构B动力源C固定其它部件D主操作功能 2、下列哪一项是机电一体化的特性。 A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B自动信息处理 C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D以机械联结为主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构成装置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A电子装置B控制装置C驱动装置D机械装置 答案:C B A 问答题 1、在机械工业中微电子技术应用有哪些方面,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 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巡检传感或控制 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 3)用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

4)节约材料 5)节能降耗 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意义表现在:功能模块化;封装模块化;电路(板)器件微型化;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一体化;机电产品体小、性优、价廉。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组成是那些? 物质、能量、信息(工业三要素)的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 3、机械电气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区别 机械电气化 –很少考虑电器与机械的内在联系;根据机械要求选用电气传动 –机械电气界限分明,以机械联结为主,装置是刚性的 –装置的控制属于强电范畴,支撑技术是电工技术(电磁学,输配电)机电一体化 产品的新功能、智能化进步:自动检测,自动显示,自动记录,自动信息处理,自动调节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 4、简要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功能? 五个方面,各组成及功能分别是:机械本体(构造功能:固定其它部件);执行机构(主操作功能);驱动部件(动力功能);传感部件(信息检测);控制部分(信息处理及控制) 5、传统机电产品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区别表现哪些方面?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是小编整理了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自动化与机械自动化技术 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机械领域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实现大型机械的自动化作业,甚至能够完成人们无法完成的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领域提供了保障,人们打破了对传统机械行业的认识,以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对机械的调用和装配,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报废率,是整个机械装配流程形成连续化,使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保质保量的完成机械装配任务,为企业创造出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信息自动化。信息自动化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而形成的,其中主要包括辅助制造、辅助设计、工艺辅助设计、数据库系统管理等。辅助制造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数值

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化应用,进而完成产品的生产,也被称为数控技术;辅助设计是指采用计算机设计软件来完成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建模、参数值评测等,并且对机械构件实现精确测量;工艺辅助设计则是辅助制造和辅助设计的纽带,能够有效提高工艺生产的效率,并使之实现优化和提升;产品数据库系统管理则是采用计算技术来实现对储入库,进而实现信息数据的系统化管理。 )物资供输自动化。物资供输是对供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进行运输和调配的过程,其物资供输自动化则是采用自动化手段来完成物资的运输和调配,是自动化在机械领域中得到应用的细分体现,其中涉及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装置、自动化物资输送、自动化软件等。 )生产自动化。生产自动化能够从机械制造加工方面得以体现,可以实现机械组件的自动化装卸,这种自动化装卸在系统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循环重复进行,有效降低人力使用成本,并且能够降低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失误,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设备装配自动化。设备装配自动化是将整个装配流程输入到数控设备中,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对机械的操作,按照特定的规格、形状制成配件,同时还能够完成一系列组装、调试、验收等工作,是一条能够自动完成机械装配的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电一体化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普通格式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是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控制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 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包括参数的选择、传动设计、零件计算、结构设计、计算机控制等培养系统分析及设计的能力。 2、综合应用过去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3、训练和提高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标准和规,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设计题目: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 1.设计容包括:总体设计,机械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题容简介或设计要求:编制一个用单片机控制的车辆出入库管理控制程序,控制要求如下:1)入库车辆前进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后退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2)出库车辆前进时经过2# → 1#传感器后计数器减1,后退时经过1# → 2#传感器后计数器加1,单经过一个传感器则计数器不动作。3)设计一个由两位数码管及相应的辅助元件组成的显示电路,显示车库车辆的实际数量。 3.机械部分的设计: 4.计算机控制的设计:设计显示电路图,并按图连接。画出单片机接线图,并按图接线。编制控制程序。 摘要 本次设计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根据给定的条件,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知识,完成车辆入库自动控制,并画好元器件的连接图,其中包括装置的原理方案构思和拟定;原理方案的实现,设计计算与说明。 车辆出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对我们生活很贴近,一个很实用的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车库,再加上如果用单片机来实现的话成本低,很实用,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设计。车辆入库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

机电一体化典型实例

. 8 机电一体化系统典型实例 8.1 机器人 8.1.1 概述 机器人是能够自动识别对象或其动作,根据识别,自动决定应采取动作的自动化装置。 它能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实现抓取、搬运工件或操纵工具等。它综合了精密机械技 术、微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机电 一体化典型产品。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不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机器人,就不具备进行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工业基础。 机器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机器人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为了让机器人 完成某项作业,首先由操作者将完成该作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如运动轨迹、作业条件、作业 顺序、作业时间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将这些知识记忆下 来,然后根据再现指令,在一定的精度围,忠实地重复再现各种被示教的动作。第二代机器 人通常是指具有某种智能(如触觉、力觉、视觉等)的机器人,即由传感器得到的触觉、听 觉、视觉等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第三代机器人通常是指具有 高级智能的机器人,其特点是具有自学习和逻辑判断能力,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信息, 经过思考做出决策,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一般认为机器人具备以下要素:思维系统(相当于脑),工作系统(相当于手),移动系 统(相当于脚),非接触传感器(相当于耳、鼻、目)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皮肤)(图8-1)。 如果对机器人的能力评价标准与对生物能力的评价标准一样,即从智能、机能和物理能三个 方面进行评价,机器人能力与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图8-2是以智能度、机能度和物 理能度三座标表示的“生物空间”,这里,机能度是指变通性或通用性以及空间占有性等;物 理能度包括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均一性、可靠性等;智能度则指感觉、知觉、记忆、 运算逻辑、学习、鉴定、综合判断等。把这些概括起来可以说,机器人是具有生物空间三座 标的三元机械。某些工程机械有移动性,占有空间不固定性,因而是二元机械。计算机等信 息处理机,除物理能之外,还有若干智能,因而也属于二元机械。而一般机械都只有物理能, 所以都是一元机械。 8.1.2 机器人的组成及基本机能 信息处理机 图8-2生物空间 图8-1机器人三要素

宁波大学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考试题 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2.机电一体化产品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机械本体(机床)、动力源(电、液压等)、检测与传感装置(各种传感器等)、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伺服系统、cnc等)、执行机构(电机、丝杆、导轨、刀架等) 3.机电一体化有哪些共性关键技术? 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检测与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4.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总体设计? 应用系统总体技术,从整体目标出发,综合分析产品的性能要求及各机、电组成单元的特性,选择最合理的单元组合方案,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整体优化设计的过程。 5.什么是特征指标、优化指标、寻常指标?其作用各是什么?这些指标可否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特征指标:决定产品功能和基本性能的指标,是设计中必须设法达到的指标。 优化指标:在产品优化设计中用来进行方案对比的评价指标。 寻常指标:产品设计中作为常规要求得一类指标,一般不定量描述。 可以相互转化。寻常指标有较为固定的范畴,而特征指标和优化指标的选定则应根据具体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一种产品设计中的特征指标,可能是另一种产品设计中的优化指标。某些指标在要求较为严格、必须经过周密设计才能达到时,应选为特征指标,而在要求较为宽松的情况下,可选为优化指标。 6.什么是等效性、互补性、可比性?等效性、互补性、可比性分析对机电一体化设计有何意义? 等效性:具有等效性的功能可有多种具体实现形式,如滤波功能可由多种滤波器实现。 可以互相替代的机械、电子硬件或软件方案必然在某个层次上可实现相同的功能,因而称这些方案在实现某种功能上具有等效性。产品各组成环节的特性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共同影响系统的性能,这种机、电环节互相关联、相辅相成为互补性。可比性,它是指被评价的方案之间在基本功能、基本属性及强度上要有可比性。等效性是可以进行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充分条件之一。互补性,是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另一充分条件。 7.试结合等效性与互补性阐述机电一体化优化设计的条件。 机电一体化优化设计要在具有等效性的功能中和具有互补性的环节中进行机械、电子、软件等技术之间的比较和权衡。首先找出它们具有可比性的表达形式,用具有相同量纲的优化指标(如成本、可靠度、相对精度等)对各方案进行比较。 8.目前大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机电一体产品的总体设计?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多方案优化的方法:在满足约束条件(特征指标)的前提下,采用不同原理及不同品质的组成环节构成多种可行方案,用优化指标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优选,从而获得满足特征指标要求,且优化指标最合理的总体设计方案。 9.多目标规划的求解策略有哪些?含义分别是什么? 降维法:用一个其主要作用的指标作为目标函数,而将其它优化指标转化为约束条件,从而使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 顺序单目标法:首先对各优化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按单目标优化方法依序求出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最优解,然后对这些单目标优化解进行折衷处理,从而得到整体最优解。 评价函数法:首先将各优化指标依一定关系进行组合,从而构造出一个单目标问题的目标函数,被称为评价函数,然后依据这个评价函数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出最优方案。 10.为何在机电一体化总体方案设计时要进行功能分配和性能指标分配? 如何进行功能分配和性能指标分配? 性能指标分配目的:总体方案中一般有多个环节对同一性能指标产生影响,需要合理地限定这些环节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

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数控机床工作台与控制系统设计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教学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级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数控机床工作台与控制系统设计 2、学生完成全部任务期限:2016年 6月10日 3、任务要求: 1)进程要求 1)提出选题的初步设想。 2)搜集、整理与毕业设计或论文有关的、充分的、准确的信息资料,扩充查阅范围。 3)分析、筛选已有的信息资料,提出研究设想与计划。 4)向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见附页)。 5)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 6)提请指导老师审阅,并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做进一步修订,装订成册。 (2)成果要求 1)毕业设计应提交设计图纸和相应的说明书。图纸须规范、完整、清晰、正确,格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说明书须规范、详实,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正文(摘要、正文内容,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书写认真、清楚,字数不少于8000字。主要包括:前言、摘要、正文内容 2)毕业论文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正文(前言、摘要、关键词,正文内容、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书写认真、清楚,字数以15000字左右为宜。 4、实验(调研)部分内容要求: (1)实验内容与论文题目一致,数据真实。

(2)调研内容详实,调研结论应具备普遍性。 5、文献查阅及翻译要求: (1)参考文献应与论文内容相一致。 (2)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 (3)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4)翻译文献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最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PLC的实际操作和使用方法; 2.学习和掌握利用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PLC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正反转控制,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线图分别为图2-1和图2-2 。图中:正向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0,反向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1,停止按钮接PLC的输入口X2,KM5为正向接触器,KM6反向接触器。继电器KA5、KA6分别接于PLC的输出口Y23、Y24。 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合上QF1、QF5, PLC运行。当按下正向按钮,控制程序使Y23有效,继电器KA5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KM5的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正转;当按下反向按钮,控制程序使Y24有效,继电器KA6线圈得电,其常开触点闭合,接触器KM6的线圈得电,主触头闭合,电动机反转。 实验步骤: 1.在断电的情况下,学生按图2-1和图2-2接线(为安全起见,控制电路的PLC外围继电器KA5、KA6以及接触器KM5、KM6输出线路已接好); 2.在老师检查合格后,接通断路器QF1、QF5 ; 3.运行PC机上的工具软件FX-WIN,输入PLC梯形图; 4.对梯形图进行编辑﹑指令代码转换等操作并将程序传至PLC; 5.运行PLC,操作控制面板上的相应开关及按钮,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在PC 机上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同时观察继电器KA5、KA6和接触器KM5 、KM6的动作及变化情况,调试并修改程序直至正确; 6。记录运行结果。 图 2-1 主控电路 ~3~

图 2-2 控制电路接线图 三.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继电器KA5、KA6的线圈控制电压为24V DC,其触点5A 220V AC(或5A 30V DC);接触器KM5、KM6的线圈控制电压为220V AC,其主触点25A 380V AC。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是通过正、反向接触器KM5、KM6改变定子绕组的相序来实现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保证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正反向接触器KM5、KM6都不能同时接通,否则会造成电源相间瞬时短路。为此,在梯形图中应采用正反转互锁,以保证系统工作安全可靠。 3.本实验中,主控电路的电压为380V DC,请注意安全! 四.实验用仪器工具 PC 机 1台 PLC 1台 编程电缆线 1根 三相异步电动机 1台 断路器(QF1、QF5) 2个 接触器(KM5、KM6) 2个 继电器(KA5、KA6) 2个 按钮 3个 实验导线若干 五.思考题 1.试比较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异同点; 答:接触器有灭弧装置,而继电器没有。 接触器是在外界输入信号下能够自动接通断开负载主回路.继电器主要是传递信号,根据输入的信号到达不同的控制目的. 2.能否将接触器KM5,KM6的线圈直接接至PLC的输出端Y23、Y24(注:本实验所用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08—1班 老师:刘顺东 学号: ******** 姓名: **** 日期: 2013年2月

XY工作台部件及单片机控制设计 目录 1.序言 (3) 2.总体方案设计 (3) 2.1.设计任务 (3) 2.2.总体方案确定 (3) 3.机械系统设计 (4) 3.1.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估算 (4) 3.2.滚动导轨的参数确定 (5) 3.3.滚珠丝杠的设计计算 (6) 3.4.步进电机的选用 (8) 3.5.确定齿轮传动比 (13) 3.6.确定齿轮模数及有关尺寸 (13) 3.7.步进电机惯性负载的计算 (13) 4.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4) 4.1.CPU板 (14) 4.2.驱动系统 (16) 4.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和结构 (18) 5.参考文献 (22)

1.序言 据资料介绍,我国拥有400多万台机床,绝大部分都是多年累积生产的普通机床。这些机床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精度低,要想在短时期内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大量更新,替代现有的机床,无论从资金还是从我国机床制造厂的生产能力都是不可行的。但尽快将我国现有的部分普通机床实现自动化和精密化改造又势在必行。为此,如何改造就成了我国现有设备技术改造迫切要求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动作原理变化不大,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反映到机床控制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的精度,现已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机床既满足了技术进步和较高生产率的要求,又由于产品精度提高,型面加工范围增多也使改造后的设备适应能力加大了许多。这更加突出了在旧机床上进行数控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新型机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巨大,如果把旧机床设备全部以新型机床替换,国家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替换下的机床又会闲置起来造成浪费,若采用改造技术加以现代化,则可以节省50%以上的资金。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讲,一套经济型数控装置的价格仅为全功能数控装置的1/3到1/5,一般用户都承担得起。这为资金紧张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发展开创了新路,也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吸引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据国内资料统计订购新的数控机床的交货周期一般较长,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机床的数控改造就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补充手段。 在机械工业生产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是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特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完成这些生产任务,不外乎选择通用机床、专用机床或数控机床,其中数控机床是最能适应这种生产需要的。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数控技术用于机床改造是建立在微电子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通过理论上的推导和实践使用的证明,把微机数控系统引入机床的改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可靠性高;柔性强;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2)经济性可观。为此在旧的机床上进行数控改造可以提高机床的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而得到较高的机床性能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2.总体方案设计 2.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数控X-Y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该工作台可用于铣床上坐标孔的加工和腊摸、塑料、铝合金零件的二维曲线加工,重复定位精度为±0.01mm,定位精度为0.025mm。 设计参数如下:负载重量G=150N;台面尺寸C3B3H=145mm3160mm312mm;底座外形尺寸C13B13H1=210mm3220mm3140mm;最大长度L=388mm;工作台加工范围X=55mm,Y=50mm;工作台最大快移速度为1m/min。 2.2.总体方案确定 2.2.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 数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直线系统,连续控制系统。如果工件相对于刀具移动过程中不进行切削,可选用点位控制方式。由于工件在移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切削,故应用点位控制系统。对点位系统的要求是快速定位,保证定位精度。定位方式采用增量坐标控制。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X-Y工作台。

机电一体化类毕业设计

机电一体化类毕业设计 篇一: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成都工业学院成教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教学点: 指导老师:学生姓名: 专业: 基于PLC自动矿车运输控制系统的设计职业学院职称:讲师 学号: 机电一体化技术成都工业学院成教院制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成都工业学院成教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PLC自动矿车运输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与要求: 通过对自动化矿车运输控制系统的设计,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知道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自己的控制系统。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周教学点:职业学院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指导单位或教研室:职业学院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成都工业学院成教院制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摘要 矿车是矿山在开采和运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矿车的作用主要是在矿山矿场及矿井中输送煤、矿石和废石等散状物料,矿车的必不可少主要来自于它不但方便实用,经济效益高,符合矿物运输环境的特殊要求,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维护。 矿车能够将煤、矿石和废石等散状物料经特定的轨道快速运送到特定的位置,以满足其他工作设备的需求。与其它运输设备相比,它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并满足特殊的运输需求。但现在矿井中都是采用人工控制,人工卸料。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对劳动工人的健康及安全带来很多影响。因此,采用自动化技术控制矿车势在必行。 关键词:矿车、控制、自动化 Abstract Mine is mine is necessary in the mining and transportation tools. Harvester role mainly in mine and mine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coal, ore and waste an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