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和行政力量的调控作用。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当前,社会上关于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问题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认识:一是道德出现了严重“滑坡”,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二是道德的本质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设会干扰市场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把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对立起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观点都带有片面性,都是不够全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一再提醒全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只有搞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即要应用经济的手段,也要应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同时还要有思想道德和文化力量的配合。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统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就进一步确定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新秩序的建立,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道德问题上的“滑坡”与“爬坡”之争,不能仅仅归结为道德问题,而是社会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需要综合治理。总之,对道德“滑坡”的问题不能轻视,对道德“爬坡”的观点也不能乐观,而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新的道德规范,促进道德进步。二、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道德建设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规范,任何一个社会对人们都有一定的道德要求。社会性质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道德要求也就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已经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要使这一基础性工程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可靠的伦理底蕴,就必须立足于整体,努力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使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适应,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相符合。所以,在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上应当特别突出地强调以下几方面: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即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又是我们党长期倡导的伦理道德观的核心。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这一道德观在全国各族人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更使得这种道德有条件成为全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因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都为他人服务。每个人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都享受着别人对他的服务,无论从事那种职业,也无论职位高低,只要认真地从事本职工作,热心为他人、为社会服务,都是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还应提倡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把道德建设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2、树立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义利观。邓小平同志从新时期一开始就反复强调,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坚持讲理想、讲道德,批判“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同时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和扶贫济困的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义”与“利”相统一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是第一

次在党的文件中用鲜明的语言概况义利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这种社会主义义利观,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现实存在着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