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探讨

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探讨

收稿日期:2002207203;改回日期:2002207205

作者简介:阚利岩(19682),男,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勘查专业,现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电话:0427********。

文章编号:100626535(2002)S020037203

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探讨

阚利岩,张建英,梁光迅,孙庆春,张景海

(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沈阳采油厂,辽宁 新民 110316)

摘要:尝试运用一种新型的产量劈分方法,以解决水驱砂岩油藏,尤其是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过程中,基础工作量繁重、技术精度要求高、研究难度大等诸多问题。运用该方法,在沈

67块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过程中,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薄

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与油藏开发资料结合更加紧密、技术手段更加突出、适用性更强的特点。

关键词: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剩余油研究;方法;探讨;沈67块中图分类号:TE328 文献标识码:A

前 言

现场中常应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水驱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其中,储层的产量劈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劈分方法的适用性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

现场应用及实践证明:常规的产量劈分方法,对于生产井段小、射孔层数少、储层非均质性较弱的砂岩油藏,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适用性较强;而对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生产井段长、射孔层数多的薄互层砂岩油藏来说,其适用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测试资料少,产液剖面多为油井自喷采油期所测得,油井生产方式转变后,因测试资料缺乏,劈分小层的产出量只能借助于老资料,测试条件与生产条件的改变导致劈分结果的可信度下降;同样,借助注水井笼统注水条件下测得的吸水剖面资料进行分注状态下的小层注入量劈分,精度也随之降低。二是测试资料精度低,受测试工艺和解释手段的限制,产液剖面或吸水剖面资料往往给出的是常包含3~5个甚至更多单层的大套储层的合并解释,对于薄互层砂岩油藏来说,进行比较符合实际状况的单层累计产出量或累计注入量劈分,难度很大。三是基础工作量巨大,手工方法进行单砂体的产量劈分,数据计算量大、过程复杂,手工难以实

现。

近年,笔者在运用动态分析法进行薄互层砂岩油藏水淹特征研究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套产出

量(注入量)劈分方法,经现场验证,资料符合度较高,应用效果较好,反映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1 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概述

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是以注采平衡为原则,结合计算机技术,综合利用各项动态开发资料,深入研究储层动用状况,并将油水井的累积产出量、累积注入量劈分到单砂体的一种新方法。

111 收集现有资料,建立基础数据库

收集并整理油藏的资料数据,包括开发井储层参数、油水井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射孔数据、油水井生产数据,分别建立开发井储层参数数据文件、注采剖面综合数据文件、开发井生产开发历史数据文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库中主要包括射孔层号、厚度、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日产油量、日产水量、日注水量、累计产油量、累计注水量等参数。

112 储层动用特征参数的筛选

为了能够更为全面确切地研究和认识储层,认

第9卷增刊2002年12月 特种油气藏S pecial Oil and G as Reserv oirs

V ol 19Supp.

Dec 12002

清影响储层渗流能力的主控参数,进而判断储层的动用状况,从储层参数数据库以及吸水剖面数据库中,提取砂体厚度(h)、有效孔隙度(Φ)、渗透率(K)、吸水强度等主要参数,同时为了提高对储层的研究和认识精度,计算了新的参数———地层系数(Kh)、渗透率与孔隙度的比值(KΠΦ)、流动带指数(FZI)[1]。

对选取井各单层的K,KΠΦ,FZI值分别与吸水强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K,Kh,KΠΦ与吸水强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好。

为了能直观有效地反映问题,同时简化后期计算工作量,选定相关性较强的Kh为表征储层动用状况的特征参数,通过计算层间干扰级差来确定储层动用的界限值。

113 储层动用界限值的确定

按油水井生产阶段,计算出各层的地层系数(Kh)以及全井单层最大Kh值与各层Kh值的比值,计算级差,作统计特征图版,经统计得出的层间干扰级差即为判断储层是否动用的界限值,该值随油水井不同阶段生产层位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与生产阶段有良好的对应性。若某层计算后的比值大于该界限值,表明该层尚未动用,反之亦然。

由于计算过程重复、计算量较大,因此,为提高效率,该过程可以编程由计算机实现。

114 产量劈分

根据物质平衡原则,考虑储层动用情况,将产出量或注入量劈分到单砂体。劈分过程中,要注意油水井生产的阶段性。以油井的产量劈分为例:自喷生产期,利用实测的产液剖面资料将该井自喷阶段的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水量劈分到各单层;机械采油期,根据生产层位、射孔井段的变化,计算不同时期的储层动用界限值,首先判断各层的动用情况,然后分别计算相应阶段各单层的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水量,最后,将各阶段劈分结果进行累加,即得到不同单层的累计产出量。需要说明的是,个别单层由于测井或测试原因而造成的数值计算偏差,导致产量劈分困难,可以结合现场动态认证资料适当进行微调。

由于油藏开发历史较长,井网加密及调整工作比较频繁,导致油水井的补层、堵水、分注等措施次数较多,增加了产量劈分的工作量及难度。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尽量将产量劈分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拟合,该过程亦必须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计算。

该方法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水驱砂岩油藏,尤其是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过程中,基础工作量繁重、技术精度要求高、研究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与常规的产量劈分方法相比,具有与油藏开发资料结合更加紧密,技术手段更加突出,适用性更强的特点。

2 应用实例

在沈67块储层砂体水淹特征的研究过程中,运用该产量劈分方法,较好地将各单砂体的注采情况进行了还原,通过油水运动和分布规律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有利部位,为油藏调整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经现场资料与应用效果证实:产量劈分结果与生产实际比较一致,可信度较高。

211 油藏概况

沈67块油藏是典型的构造2岩性油藏。含油层系E

2

s32段为一套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厚500~600m。储层砂体薄,共分为4个油组、26个砂岩组、64个小层,共计141个单层,大部分单砂体厚度小于2m,与泥岩呈薄互层。油气呈薄层状分布,以单砂体为储集单元。砂体平面组合以零星分布、离散分布为主,极少数呈片状分布。

油藏进入递减开发阶段后,受油水井出砂套管变形严重、井网适应性差,油水运动规律认识不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始终处于低速开发状态,开发效果较差,为此,运用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开展了以单砂体为对象的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212 数据准备

21211 建立基础数据库

收集并整理了228口井的储层参数、射孔数据、生产数据,63井次的注水井吸水剖面和10井次的产液剖面,分别建立开发井储层参数数据文件、注采剖面综合数据文件、射孔数据文件、开发井生产历史数据文件,转入Oracle数据库。

83 特种油气藏 第9卷

21212 储层动用界限值的确定

以前述数据库为基础,借助P B编程实现Kh 数值的自动计算,确定沈67块储层的层间干扰级差为7157,该值即为判断储层是否动用的界限值。

213 产量劈分

根据物质平衡原则,考虑储层动用情况,将产出量或注入量劈分到141个单砂体;个别单层由于产量劈分困难,结合补层、堵水等现场动态认证资料适当进行了微调。将产量劈分到单层。劈分结果,见表1、2。

表1 单层产量劈分统计

T ab11 S tatistics of production division for single layer

小层地质储量Π104t可采储量Π104t采出量Π104t

12121013890113301024

12122013640112501000

12221013220111001000

12222011900106501000

12223117500159901000

12321014730116201001

12322311481107801819

12323212390176701000

表2 沈67块油组储量及剩余潜力统计

T ab12 S tatistics of reserves and residual potential

in oil units of block Shen67

油组

地质储量

Π104t

可采储量

Π104t

累计采出量

Π104t

剩余可采储量

Π104t Ⅰ54124918156961067121502

Ⅱ37519231281678641818631860

Ⅲ651173622310889313031291758

Ⅳ8181256280108815617911241070

E2s3219001166650142332019813291442

214 劈分结果的检验

根据单层产量劈分结果,计算出油层的平均动用程度为5116%,与根据吸水剖面资料计算出的油层平均动用程度5018%比较吻合;各单层的水驱动用状况与中子寿命测井资料所反映出的砂体水淹特征一致;利用优选出潜力区中的潜力层进行补层挖潜。实施效果证明:根据单层产量劈分结果确定的潜力层确实有剩余油分布(表3)。以上几方面充分说明产量劈分结果与生产实际比较一致,其可信度较高。

表3 沈67断块低产液井挖潜效果统计

T ab13 S tatistics of effect of potential tapping for low fluid production wells in block Shen67

井号

措施前

日产液Πt日产油Πt含水Π%

措施后

日产液Πt日产油Πt含水Π%

累增油Πt

前1722911880100198918

前18222C218114501041331225164310前182255101176610615118721346916前1922691301594161915319801075114前212210150118010512115711232419前232302318017971126175118019118313合 计50146128717711016147619277212

3 几点认识

(1)产量劈分是运用动态分析方法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的重要手段,确定正确的劈分方法将有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本文所探讨的产量劈分方法,新颖独特,与现场动态资料结合紧密,劈分结果符合度高,较好地解决了大井段、多层位薄互层砂岩油藏的产量劈分问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结合计算机技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综合研究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吴胜和,熊琦华,等1油气储层地质学[M]1北京:石油

工业出版社,19981

编辑 王 威

93

增刊 阚利岩等: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探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