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动态过程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动态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6785293.html,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动态过程

作者:程立震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38期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的结论,而且提供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大多数是让学生经历“现实题材—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准确、有效地还原和丰富这些过程。我认为,教师应从合理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优势的视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习方法的改善和学习活动的改进。

一、还原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遵循认识论的规律,联系现实原型,使数学概念有意义;抓住概念本质,对数学概念进行剖析;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如果不注重“过程”而满足于学的“结论”,那这些概念就是一些没有生命力的数型堆砌,学生学习这些概念不只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经历发现这个概念的智力活动过程。

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清楚地指明了引入的相关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将新引入的概念和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联系,实现了知识的同化。

二、经历公式、规律的推导过程

数学教材不只承载了知识的逻辑体系,它在编排中还精心安排了数学对象的抽象过程、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等,使得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例如讲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不同的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等),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拼摆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找出原来三角形与所拼成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它们的关系和所拼成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