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颖东区袁寨镇临颍小学:张芳

摘要: 目前,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信息传递的落后,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却相对很匮乏。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本文将从农村小学的学生入手,展开口语交际教学问题与策略的探讨。首先,应让农村的教育者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再者,展现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环境因素、学生自身发展因素等方面分析相关原因。最后,根据农村特有的环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以帮助农村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形成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农村;口语交际;策略

21世纪是个崭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下的合格公民,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更要具备高超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幽默的听说和为人处事的综合性的能力,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最直接、最感性的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国已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发现“说”的能力在四种能力中还是最差,尤其反映在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中。下面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及所见所闻来分析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来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文本于语”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的祖先是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这“复杂的声音”据估计便是最初的口头语言,而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发表意见”便是最初的口语交际。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进化,人类以一颗智慧的大脑创造了文字,能把口语记录下来,才有了书面语言及

其交际。同样,每个人的言语发展过程也是“文本于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随后便跟着他人咿呀学语,以后随着入学识字才逐渐学会了书面语言。因此,我们总结出,口语交际教学在语文学习的整体系统中处于一种先导的奠基地位。

当前,《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仅包括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还包括适应实际生活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过程、方法,落实知识和能力的三维目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必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提升语文的整体功能。可见,口语交际教学既显性地独立存在,又隐性的渗透与其他类型的教学之中,与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口语交际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处理主体与语言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语言能力;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能力,我们将之称为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大而细之,语言能力又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口头语境适应能力包括口头语篇能力、体态语能力、策略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一种教学方式。

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学习口语交际,并形成相关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概括如下:1、激发作用

即创设逼真的情境,引出诱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情趣。言为心声,学生就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发表心声必然饱含着他们的真情实感和兴趣,必然能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共鸣。这样为了能让别人入耳、动心,自然会激发学生乐于交际,增加口语交际的兴趣。

2、细化作用

即通过具体化的方式再现场景、再现口语交际过程,使得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生活化、情境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导着口语教学,而口语教学又通过细化,形象地体现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导向作用

即借用情境、话题等折射特定的内容,突出关注的焦点,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进行思维定向。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思维的反映。同时,内容、焦点又规范和引导着言语和思维。口语交际教学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特定的交际背景与话题,使交际的双方心灵互动、畅所欲言。

二、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

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自成一体,预存空间大,便于因地制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无话可说。怎么办呢?作为教育者若拘泥于教材,就教材静态的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必然使口语交际走入死胡同。现实中似乎农村的教师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但是往往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

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有的老师喜欢以动物为话题来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可是农村的小学生对有些动物并不熟悉,特别是珍稀动物,他们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去进行正常的口语交际呢?这样,口语交际则演变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听众。再者,多媒体如今在广大农村小学中是个新奇的事物,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上口语交际课的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可是,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没有足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很难在虚拟的情境中发表真情实感,而往往只是看图说话,缺乏真实性。

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发展于生活。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口语交际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话情境,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口语交际教学。

(二)课堂教学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互动性

口语交际绝非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其核心是交际,其特点是活动。只有实现了互动,口语交际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在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然而,口语交际在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中却成了一项单向活动。

1、教师的单向活动

小学的儿童生活经验积累少,正是处于积极吸收、习得地初级阶段,内部言语不足,使他们不能自由畅通的表达,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再加上农村的生活环境,大多数农村孩子都较内向,不善表达。因此,有些教师缺乏耐心,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把口语交际课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演说课,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

2、学生的单向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则似乎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常把口语交际教学看成学生的单向活动,甚至把整个课堂都教给学生,而教师自己则成为了观众。例如,一节说植物口语交际课,其教师的教学设计操作程序分为

如下阶段:①让学生收及相关植物的图片或卡片②学生拿着卡片进行口语表达③抢答植物名称竞赛④学生相互评价[4]。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学生个体的单向交流为主,即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由于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也就不存在口语交际。

(三)口语交际局限于少数人,缺乏整体性

口语交际活动应是全班每位学生的事,可是在真正的交流过程中却呈现了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的现象,使得口语交际变得似乎专为善于或勇于交际的学生开设的训练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传统教学长期注重书面语言能力,而忽视了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只会写而不会表达②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由于不自信而不敢说③教师缺乏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技能,让部分学生牵着走,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口语交际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农村,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口语交际往往只局限于专门开设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而缺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课堂上仅仅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按照教学计划去操作教学程序,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有些教师则把口语交际教学看成一门独立的课,缺乏与其他相关教学及活动的联系、渗透。例如,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课外语文活动的渗透。

三、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分析

自古以来,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今天的高考、硕士生、博士生考试等等都采取应试考试而很少涉及到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考察。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农村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明显的远远落后于城市,呈现“城乡分化”的现象,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农村这种现象非常险峻。长期以来,农村这种发展的落后使人们的见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在农村的小学,即使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一切教育政策依然围着“考试”转。社会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仍以学生的成绩,参加各项竞赛的获奖情况为硬指标,这一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有体会。大学是个言语自由、张扬个性、展示风采的地方,我们发现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大多都能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而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却很难施展,原因在于他们某方面的天分从刚踏进学校大门时就被农村的教育所扼杀掉了。农村孩子较城市孩子相比显得内向、不爱说话或显得有些自卑。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大旗的挥展,

城市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改变,基本能与时俱进,然而农村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教育理念仍处更新的萌芽阶段。

2、家庭环境的分析

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平均家庭的收入也都较低,再加上子女较多,农村家庭很难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然而家长们自己饱受没知识、没文化的痛苦,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想方设法的挣钱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在此情况下,有些父母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甚至有些父母则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而自己外出打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甚至有的孩子与父母一年才能相聚一次。幼小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保护,这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能因此了形成他们内向、胆小、不爱说话的性格。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这必然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学校环境的分析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学校的教学目标、学校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方法等等都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的顺利开展。2000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我国中小学纷纷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将原小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初中大纲中的“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高中大纲中的“说话能力”统一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认识的变化。可是,对于落后的农村,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即使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也很难在实践中做出新的行动。

⑴学校管理方式的分析

农村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管理方式很难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即使采取了新的名词,但由于长时期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管理方式依旧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农村学校的管理方式非常死板,政治色彩很浓,校长、管理人员具有绝对的权威,学校很难形成民主、公平、平等的和谐环境,这种过分严肃的环境不利于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难在这种环境中大胆、自由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甚至出现有些孩子怕上学、怕见到校长和学校领导的现象。

⑵教师因素的分析

小学,教师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最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世界一片空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启蒙老师对他们来说就是开启他们人生大门的第一人,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常言道“三岁定八岁,八岁定终身”说的就是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①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初等教育的师范生,我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小学实习过,一句教师的评语充分说明了认识的差异:同样的小学三年级教师,城市的教师在报告单上写到“你平时虽然好动、调皮,但我发现你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强,希望你发扬优点,改进缺点。”而农村的教师写到“能说善道不是坏事,但希望你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的大多数教师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意培养,甚至把它看成是与学

习无关的事,有时为了应付考试还将口语交际课挪为它用。②教师的教学技巧。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要想让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必修掌握一定的技巧。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教师很难有机会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很难把握新课改下口语交际教学的真谛,很难协调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结果搞得农村的口语交际教学似是而非,学生、教师双方都失去了伤口语交际课的兴趣。与此同时,城市中的教师由于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培养人才的多元智力理论上。再者,城市中的师资力量很强大,这使得教师们有条件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训练。

同时,农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师道尊严”、“一言堂”等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还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存在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据调查:80%—90%的青年学生对上台讲话感到困扰和恐惧。

(二)学生自身因素的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语言能力学习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语言习惯和兴趣的黄金阶段,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性别或性格的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着差异。例如,一般女孩子发育比男孩子早,女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乐于开口说话,而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则无法主动与别人交际,也不善于与别人交际。这些先天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口语交际教学顺利开展。

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可以说一切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则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打开语言闸门的一把金钥匙。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活动若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从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该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语言来自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言,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力,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自然会加强。

1、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

言语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特别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言语。因此,在硬件设施很匮乏的农村小

学低年级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秋游》教学,教师先展示多幅秋景图片,再用语言描绘图中的场景“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田野里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多美的秋天啊!你们想去秋游吗?(想)我们到哪儿去,去干什么呢?”这种语言描述既能快速建学生带入情境中,又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让学生参与故事的表演,既能创设一个大的语言环境,又能让学生直接的进行换位思考,揣摩自己在充当角色后应当说什么?怎么说?例如,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而且在农村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养过动物,因此,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上就可让学生扮演他们所喜欢的或熟悉的动物,让他们融入角色中去创设性的进行动物间的口语交际,发散思维,丰富语言。

3、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我们可以创设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或实际的活动,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时间把一些社会交际情境搬入校园。比如,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或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样的模拟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生活情景,易于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对组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不能讲讲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互相说说就完事了。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二)注重双向互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它是听与说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听和说的相加。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力求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双向互动”。互动的方式很多,其中较为基本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外互动。

1、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也不是只停留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范围内。师生互动应重在引导、规范语言,对学生的言语加以合理指导、修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师生之间应平等互动,积极主动地展开口语交际,让教师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指导者,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真正主体。

例如《买橡皮》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扮演营业员阿姨角色,学生当小顾客,让学生亲身感受买东西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以及应使用的文明礼貌用语。

2、生生互动

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教学形式。生生互动,让学生在问、说、评、议等的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可以组织同桌或小组之间互议,然后全班再说再议。例如,“小猴借笔”这个话题,材料中有明确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笔的?小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教学时,教师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小熊猫,形成生生互动的口语交流氛围。同时,教师应在互动的过程中关注那些不善言谈交流的学生,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应争取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开口说话,不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

3、课外互动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达到,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只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一个平台,而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互动,联系生活、触发互动,拓展体验、延伸互动;应让学生与家长、伙伴、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生活是个大课堂,口语交际教学应扩大互动的范围,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中,有些话题的互动性不够明显或看上去并不能够双向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特别留意、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让学生在交际中互动起来。同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有主见、谈吐文雅等文明态度、语言修养及心理素质。

(三)开发农村课程资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改之后,对“口语交际”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进行了合理、系统的编排,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这些话题在农村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根本无法开展。比如,《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低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无疑让学生无话可说,甚至会丧失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1、活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的资源

新的口语交际教材中,每单元都编排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话题,如《有趣的游戏》《我该怎们办》《我的伙伴》等等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同时,教材中也涉及到一些农村儿童无法谈起的话题。《标准》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丰富的语言课程资源,引诱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身处农村的学校可以立足于农村生活,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起来。例如,三年级的口语交际教材中有《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的话题,这对农村孩子来说很难身临其境的谈起。农村孩子一般没有经济条件过生日,即使有条件也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所以更别提请同学吃饭了。我们可根据农村的当地资源把话题转变一下,比如,让学生讨论农村的封建迷信好不好或就一些婚庆、丧事大办宴席现象展开讨论。

2、积极主动,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特殊的言语活动,一个单独个体是无法交际的,它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交流。然而,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单靠这定时教学是达不到《标准》的要求的。200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关于“口语交际”的条目如下:

(1)认真听别人说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

(2)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鉴于大纲的要求,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合理开发农村特有课程资源的同时,应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引导小学生在课内、课外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古人说得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口语交际教学课是农村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仅靠短短的40分钟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必修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灵活合理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利用课间活动

对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在学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教师应重视这种教学资源,记得毕业实习期间,因学院临时通知要毕业电子摄像,所以我们在事先没向学生交待的情况下一整天没去实习学校,结果第二天早读课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便向我围了过来。他们叽叽喳喳的说开了,其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学生说:“管老师,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呀?我们还以为你不教我们了呢!我一天都在想你。”又一个学生问:“管老师电子摄像是什么啊?好玩吗?”……一个个都那么热情,我不禁意识到课间活动也是练习口语的好时机。

引导课间交际,教师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在交际时尽量做到流利、有条理、基本准确,从而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便在不自觉中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2、利用学校活动

学校里经常会组织一些有意义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艺术节活动、班队活动、运动会……小学生都乐于参加这些活动,并且活动之后都有“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教师可趁此佳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印象最深刻的事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时自然兴趣盎然,并且有话可说。同时,教师应加以合理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充满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敢说、爱说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利用日常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和锻炼。真实的生活内容最能激起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生活中的人接触交流,吸取他们的多彩语言以丰富学生自己内在的交际语言。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布置口语交际作业,例如,请小朋友把今天的故事回家后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听,让他们学以致用,在社会、家庭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把农村口语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开明出版社,2003.

[3]王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2003.

[4]余文森,吴刚平.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周立群,庞车养.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8]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9]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0]管丽丽.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小学教研,2010.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试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在于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教育手段的传统性、学生知识面的相对狭窄,因此导致了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对于知识性、工具性、实践性较强的语文教学更是一个瓶颈。虽然,网络、有限的多媒体设备、光盘以及逐年增加的图书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条件,但是素质教育跟不上,仍然谈不上高效。另外,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身心负担加重,何谈“减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 身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多年的我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偏僻,信息的闭塞,学生接触到事物相对较少,以课本养课,大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改变步子缓慢,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尤其重要。下面我就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 首先,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当从教师自身开始,教师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思想。虽然考试制度暂时还改变不了,我们不得不考虑,但也不能一味的为了应试。语文有着本质和规律,训练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才是教学目的,关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虚心听讲,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使学生学习轻松愉悦。 如识字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其教学规律是,首先教会学生汉语拼音,使学生掌握自学字音的工具;其次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独体字,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四个环节: 一、精心备课 积极投入“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流程,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1、教材资源。 2、生活资源。 3、网络资源。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四)精心设计课堂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语言训练环节,在“新”、“趣”、“实”上下功夫。 (五)勤于说课 二、理性授课 语文学习, 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但不是通过花哨的形式来实现, 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我平时在操作过程中经常运用这四种策略: (一)扣读导悟, 读中见悟。 (二)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 (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的比较多的是以下三种形式: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以上教学,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求知欲、表现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文本的拓展 三、精致作业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1、基础C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修改病句、扩句、缩句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2、基础B层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

浅谈农村口语交际教学的多样化

浅谈农村口语交际教学的多样化 发表时间:2013-01-21T16:48:00.98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崖理劝覃媛媛 [导读] 农村的小学生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从小接触的都是方言,用普通话交流时有害羞,甚至畏惧的心理。 崖理劝覃媛媛(环江县大安中心校,广西河池547100) 口语交际教学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认真总结听话、说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提法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沟通、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民主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农村的小学生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从小接触的都是方言,用普通话交流时有害羞,甚至畏惧的心理。 当学生在表达上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鼓励、帮助,而不是责备、挖苦、嘲笑。教师应时刻给学生以爱的的滋润,帮助学生跨越障碍,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民主。民主化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所以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好朋友,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以便拟定出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话题,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会说。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活化 从生活出发,走近生活,走进生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生活实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善听、善思、想说、乐说。 1.选择生活化的交际话题。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话题要来源于生活,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感兴趣的、熟识的或亲身经历的。如笔者在低年级实施口语教学时选择了以下话题作为训练内容:《我和妈妈回外婆家》《我到同学家玩》《我和ⅹⅹⅹ同学玩“过家家”》等。在完成中、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时选择了符合当场农村生活实际的交际话题:《说壮话好还是说普通话好?》《我和伙伴去捉鱼》《我帮妈妈去卖蚕茧》等。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上,因为是交际话题是出自学生的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素材,所以他们毫无顾虑,畅所欲言,表达自如,交际氛围浓厚,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材中提供的口语训练交际话题,不一定都符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时要大胆取舍,找出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作为口语交际话题。 2.创设生活化的交际课堂。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商量拟定合适的交际话题,还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生活化的交际课堂,以排除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充分挖掘学生的口语交际潜能。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社会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流沟通方式,它与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密切相关。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因此,笔者认为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无边课堂、活教材,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增长点。 教师要潜心挖掘和提炼社会生活中有价值、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交际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手段再现社会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为了增强口语交际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模拟社会交际情境,精心设计充满社会化的交际课堂。如《老师来家访》这一内容的口语交际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逼真的交际情境,可以准备茶几、茶几上摆着新鲜水果和暖水瓶、茶杯等物品。 把口语交际教学有意识地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实施。如笔者在班级选拔班干部时实行竞聘上岗式。班干部竞聘时,通过演讲—答辩—自由阐述三个环节,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培养班级记者团,让学生采访校内的学生代表、教师及学校领导,还要到校外去去采访其他多种角色人物,从中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走向生活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层地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四、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化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利用每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口语交际训练不是单一的,而是要综合化。系统教育教学告诉我们:各科知识及内部是相互联系的。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美术、劳动等学科内容鲜活,各具特色。 教学中,我们从整体教育出发,将口语交际训练渗透到各学科当中,使学生口语训练的空间更宽、更富有弹性。仅靠课堂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不足的。现在农村学生表达能力之所以差,主要原因是阅读量太少。然而,课外是增加学生知识储量、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因此,要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实施“读后复述”“读后交流感受”“读后练说”等方式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不是单一的,是富有艺术性的。只有让其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综合化,才能更好地驾驭该内容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9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什么是情感?情感是指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在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什么又是情感教育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指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发展他们的情感调控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有一些老师为自己工作扎实认真,但学生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而困惑。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情感教育。小学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这是语文课应该特别加强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使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所在。正如美国爱华兹说的那样:“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真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如何创设富有激情的成功的语文课堂呢? \ 一、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一)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 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这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都相对较强的科目,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学会使用文字和语言,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片,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课文中的景色,弥补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想象,为之后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置于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以一个平等地位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在互相思考和表达中谈论和进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刺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和意见,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氛围都有着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对于学生的日常训练,从训练中提高 练习,这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绝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唯一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练习,但是不可过分的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都可以是进行练习的形式。 比如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当然这种阅读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阅读课外的过程基本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当然,大多数的学生主要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少部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给学生一把作文的钥匙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农村孩子怕写作,对写作是谈之色变,无从下手。那么,要怎样去引导孩子呢?那就要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材,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走出文本——实现超越,写作创新。把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采撷生活中的真情火花,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真挚情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教材文本阅读积累引导迁移写作创新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写作文,学生是谈之色变,尤其农村孩子更怕作文。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的也没有不想写好作文的学生。 究其原因,农村孩子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形成了:1 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心有余而力不足。2学生的懒惰思想,写作文时怕吃苦、怕动脑子。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长此以往,没有养成文化积淀。 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惧、畏缩心里呢?我经过这几年的上下求索,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 作文难,缘于学生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如何引导他们有意识的去阅读、去积累呢?那就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文本。 文本,即组成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最小组成单位的单篇文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文本即“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之意(叶圣陶语)。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无不是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文本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位好老师,好向导,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游览了祖国壮丽的万水千山、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孩子们领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了解气势非凡的《长城》,欣赏了《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祖国的山山水水...... 以文本轴线,生发开去,品相关文章,作家趣事,时代背景,让每一个孩子爱学乐学,从而多阅读,广积累。学校阅览室、社区图书室、农村办公室图书,都给了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诗词歌赋拨动人的情思,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可以陶冶人得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文学杂志、名着大作、佳篇佳作。以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孩子,激起孩子智慧之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积累。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2、每两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3、每上语文课之前,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两句古诗,一句名言。 三、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 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深究教材,紧扣文章,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困惑与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困惑与教学策略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误区与教学策略 都镇湾宝塔小学钟锋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谈的素养。”然而,现阶段许多教师因大量的读写任务而重视读写教学,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训练,造成许多小学生只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地回答问题的“应声虫”,不愿意自主表达、交流,更不用说乐于表达交流和善于表达交流了。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发挥了他多少本应该具有的功能呢,本学期,我们宝塔小学就这一专题——“怎样使学生有序表达,实施口语交际”进行了专题研讨,在活动中还与向王桥小学进行了联校研修,在鲜活的研修课例中,在反复的交流碰撞中,我分析有如下四个误区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缺失: 一、重视了口语交际课,轻视了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的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培养,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我们的教师曾精心准备口语交际课,但非口语交际课预设交际环节的就少了,致使出现为上口语交际课而上口语交际课,这样逐日就丧失了诸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鲜活素材和良好契机。 二、重视了口头作文,轻视了人际、社会间的交际训练。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为了实现交往与应对。使学生逐步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进而实现“我会说”的目标。回顾我们的教学,很多教师注重学生口头作

文的训练,甚至强化训练口语表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完成口头作文是单方面的,是个体行为。而要实现交往与应对,不仅要求学生有表达的技能,还要有倾听、理解、交际应对的能力,这是双向的、综合性的。换言之,口头作文课侧重“作文”,具有单一性;而口语交际课侧重“交际”,具有综合性,它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 三、重视了说的环节,轻视了听、评的细节。 作为教师,每一次口语交际课都会进行认真的设计,提前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并予以指导,让学生课前认真收集、准备交际材料,其出发点是为学生说准备材料,让学生“有话说”。课堂上也给足展示时间,但往往不能说的精彩,究其原因:缺少交际的说话是失真的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巧妙、机智地使用听评的细节,让学生点评,或是让学生提问,比如:听了该同学的交流,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常常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记得宝塔小学刘家一老师执教的一节《教你学一招》的口语交际课上,一学生介绍自己的绝招是做饭,待学生介绍完之后,刘老师机智地问道:“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立刻有两个学生站起来发问:“我想知道他是怎样做饭的,”“我想知道他的绝招‘绝’在哪里,”。这两个同学的问题正切中了该同学交际的“要害”,没有完成必要的交流,没有把话说清楚,有了这两个同学的点评与追问,该同学明白了自己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可见,有效的点评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重视了学生的演说,轻视了教师的示范引领。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教师,每一次口语交际课都给学生十足的 准备时间。在口语交际展示环节,也是尽可能让学生展示,让其充分表演与表达。我也曾看到这样的例子:某教师组织学生口语交际课,先是让学生读教材中的要求,再给时间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提出要求予以指导,组织学生对说的好的同学进行“鼓掌式”评价,整节课就这样在学生的演说中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刘雅轩)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在小学阶段,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而感到努力无点,无处下手。教师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____ 。”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

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 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育论文】

邹新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学生们们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为第一要务,不断使学生们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字;词句积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下这几个教学方向是极为重要的,即语文生字的学习;词句的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这几个教学方向为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学去帮助学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探寻词句积累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生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学生们学习好生字,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学习语文,学习生字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字的教学,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学习更多的生字,使学生们在阅读课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可以读懂相关表达的意思,那么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生字呢?首先,我认为学好生字的前提是汉语拼音的教学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固守常规,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汉语拼音与汉字的联系,帮助学生们学好汉字,多学汉字,积累汉字。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去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如:yi这个拼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个拼音联系相关的一些汉字,一,以,已,易等等,使学生们快速地学习和积累汉字量,使学生们学好汉字。其次,教师在生字的教学时,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通过的方法,使学生们了解相关生字的汉语拼音以及相关生字的意義,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字。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预习生字的作业,让学生们查阅字典,使学生们在教师教学前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们将生字所在字典中的页数记在生字旁,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生字。 二、注重学生词句积累的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有些为时过早,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这样会使学生们的负担加重等等。在我看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词句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可能加重学生们的学习负担,但是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相应对缓解,甚至消失。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中,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找出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们试着去了解,不要求学生背诵,只要求学生了解,使学生通过耳语目染逐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其次,教师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地去找一些他们认为的好词好句,使学生们可以自主地去学习和积累相关的词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教师在词句积累的教学中,还要要求学生多读相关的词句,适当地加强记忆,使学生们可以快速地积累相关的词句,为学生们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南部县龙庙乡小学汪子阳 我在农村小学从教三十余年,主要是语文教学,这期间当过班主任。30多年来有得有失,有喜有忧,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吧,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谈一谈自己的意见。 一、听、说、读、写从低年级抓起,全面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但听、说、读、写并不是高年级的事情,只有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也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保持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与动力。 1、听与说 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已经能将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等合成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但是这种听说能力毕竟只是简单的、最基本的、是不甚规范或者是地方化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是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一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要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训练,一方面要及时地提高、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免学生的听

说训练出现断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步规范,符合普通话和现代汉语的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2)、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大量的听与说的机会。课堂是学生听说训练的主阵地,说故事片、讲笑话、以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听说训练,让其听与说的能力得以正常的发展和规范,(3)、在课余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低年级的学生年纪虽小,但已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多和他们交流,一方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利于教学;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听说能力与说话的自信心无疑也有一些提高。 2、读与写 读写训练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一项任务。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都在进行读写练习,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多读才知道怎么写,因为读既是语言的积累,也是思想的积累,还是怎样用语言去表达思想的积累,当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读写训练要求不可能太高,最初可根据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从简单的阅读开始,从读懂一句话,到能读懂书上的课文 再到阅读一些简单的课外读物,每一个阶段老师都要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去读,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在进行读的训练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写的训练,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说是最初的写的训练,补充句子要注意开放性,不要太关注答案的正确性、

浅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从小培养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这样说:“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关键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策略 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从小培养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这样说:“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就目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来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一、现状 1、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于说话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时语言表达不完整。 3、学生发言积极性普遍不高。 4、生活中,学生们与人交往时,存在着诸多毛病。 二、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共同思索、共同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从教学途径的角度出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创设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情境。现代教学论的真谛是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情境。对于部分学生,必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鼓励他们多发言,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练其胆量。说对了及时表扬,哪怕说对一部分,老师也要给予鼓励,激发他们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即使说错了也不批评,指出说错的原因,引导他们重说一遍,甚至第二遍。经过多次训练,不但培养了他们敢说的勇气,而且提高了口语能力。 2、入情入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新大纲指出:“要在课内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一般来说,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与他们在课堂上的拘谨表现相反的是,当他们与同伴玩耍时,与家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喜欢听喜欢说的特点,重视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如今,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 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自主少,教学节奏慢,学生创造能力差,课堂教学有无效活动。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必须培养 学生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开放多变,生动活 泼,富有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一、“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 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活”字教学更具有紧迫性。至今 有的老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教师为了大显身手,讲风过浓, 越俎代庖;有的教师死抱着“以训练为主线”不放,练功过 烈,师生疲于奔命;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另一极端“满堂问”,摆花架子,仅学得“活”之皮毛,,如何把师生从 呆板的教学格式和练习、考试、分数等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师生花费时间、投入精力都较少,而又能取得最佳教育教 学效果?这便成了当前语文教改的“难点”和“热点”。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条,方法也可能有多种,但可 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师“活”字教学乃不失为使语文教学走

出“低谷”的“治本”之举,势在必行。 二、“活”字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 (一)“乐”是活的教学前提。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 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 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学习的良师,使人加 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中说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 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 (二)“情”是活的教学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同于工厂里生产的产品,而是一个 个活生生会思维有感情的人,因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 想把课教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情”是一种巨大 的教育潜能,从某种角度说,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不少教 材情文并茂,如果配上教者情绪饱满的投入,“未成曲调先 有情”,再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 产生某种微妙的情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 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了解他们的学习语文 的甘苦;少做“严父慈母”,多做兄长学友,使学生可亲近、 可信赖、可仿效,没有心理距离,教师引着学生“一起爬山”,这样教师就能得心应手,最佳发挥;学生则如沐春风,其情 浓浓。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充分利用农村作文教学优势,努力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前进中心小学周建建 我们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不太理想,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没有生趣。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具有时代性,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差所致——没有大型公园,游乐场,展览馆等。显然,这是个借口! 《课标》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新农村的现代气息;有繁忙的春耕秋收,有独特的节日习俗,也有农闲时形式各样的自娱自乐。这都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来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的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搞活作文教学。 “目前,我们教学设计大多仍基于对提高教学效果、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考虑,着眼点在于教学系统本身的改进,很少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而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脱节。教学设计大多认识班级授课形式下的规

划。”(《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述》)利用农村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之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的习作之所以难以跳出假、大、空的怪圈,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视野没有能够“跳出作文来教学作文”,死死地盯住“文字编织术”不放!丢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所说:“小学生今天做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不仅是习文,更是育人!我们的一篇作文教学时间可以是传统地两课时,也可以是一天、一周,甚至更长!我们的作文教学地点不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进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进农村的大自然中进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作文”教作文。立足育人的高度,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习作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段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才得以成功,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作文综合之间活动 二、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感受自然之美,体会淳朴民风。 1、感受清新风景,品家乡美景。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谈 郭秋乐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谈郭秋乐 发表时间:2014-05-21T14:18:35.82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3月供稿作者:郭秋乐[导读] 小学时期是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时期,识字学习任务,对于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繁重”。——◎郭秋乐/河北省广宗县东召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开端,同时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人文素质培养,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人文熏陶。良好的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输入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中存在的枯燥呆板的满堂灌式的应试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气氛,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引导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一、更新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全面开展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首先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有着明确的认识。小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淡化权威的意识,将自己准确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通过平等的方式开展教学。尤其是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真诚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更新观念。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保持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立足于时代精神,既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与方法,而在其中还必须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内核。通过现代教学思想的确立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策略的制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并且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图片、多媒体等生动的形式将字与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在第二册“猫和老鼠”的章节里,可以让学生想象具体生活中的动物并举手说出它们的名字,从而引导学生在兴奋的列举过程中认识除“猫”“老鼠”以外的动物名称,像常见的“狗”“羊”等,让学生的识字过程与具体的生活体验和见闻结合起来。②互动式教学,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互动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启发。通过互动式教学,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充分的互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在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组织学生分为几个组,首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如何将其朗诵得声情并茂,然后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朗读,同时选出若干同学充当小评委,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和点评,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体会课文的内涵以及诵读课文的技巧,锻炼其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还能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从而加以改正和发扬,学习的效果更佳。通过类似互动式的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想法,学生也可以从多样的学习体验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脑子里对学习中自身主体地位的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三、正确引导小学生的识字学习能力 小学时期是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时期,识字学习任务,对于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繁重”。所谓“识字”,不仅要知道如何读,而且要懂得其意,如果教学策略不得法,那么,学生不仅容易忘记如何读,如何写,而且不会正确运用。如何使得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到了小学的中级阶段,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逐渐“出现”了许多的多音字、同音字等。教师要从“细节”上讲清楚其内在的区别和不同的运用方法及正确的使用场景,教会学生正确地记忆、理解和运用,为遣词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小学阶段的后期的识字学习中,要正确指导学生提高识字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学会查字典。遇到生字,即使不知道读音,也要明白其属于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还是会意字,并进一步明白其结构、含义等。然后,通过偏旁、结构等字面信息,从字典上查出正确读音,如果是多音字,还要学会从生字的出处,判断生字在该段文字中的正确读音。通过查字典学生字,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到可能存在的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和使用,而且能学到该字的其他组词方式和词义,也就是说,通过对于每个字的认真学习和掌握,扩展到对于词的学习与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查字典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会写作并提高写作能力夯实坚实的文字基础。 总之,“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