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境到底情境设计与应用策略初探(励才 王荣)

一境到底情境设计与应用策略初探(励才 王荣)

“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与应用策略初探

(225500)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王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因此,在思品教学中,必须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情境的种类多样,设计的方式不一,“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不失为一种典型。本文试图就“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与应用,谈谈肤浅的思考与认识。

一、记忆:情境设计的异曲同工

印象一:无法忘怀,2010年9月,江苏省初中思品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泰州二附中举行,来自全省14位选手展示了自己的课堂,宿迁泗洪致远中学的朱翠华老师执教的《相逢在花季》赢得一等奖。10月,朱老师代表江苏到厦门参加全国思品赛课,荣获特等奖。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

印象二:无独有偶,2010年12月,第三届粤教版思品全国优质课大赛在昆明云大附中举行,来自全国22位选手参与角逐,安徽安庆怀宁独秀初中的朱金松老师执教的《真诚赞美快乐成长》荣获特等奖。朱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

学生的体验是思品教学的起点,体验是基础,没有体验就很难获得深刻的反思。思品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体验和反思中构建,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执教者荣获大奖是素质、能力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但精巧连贯“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一定是其中的亮点。

二、界定:“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

所谓“一境到底”,是指在一节课中,以一则典型材料为主线设计情境,这一情境贯穿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学生在情境中讨论、分析,体验、感悟,自主构建知识、多方发展能力。这里的“一境”,不仅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话题。比如,以姚明的成长来谈“理想的实现”,以海尔的发展来谈“四尊重”方针,以网络的利弊来谈“抵制不良诱惑”,以中国达人秀刘伟的经历来谈“直面挫折”等。总之,只要符合“一”的要求,当然,这里的“一境”不是说仅仅只用一个情境,而是以一个情境为主,其他材料为辅。

下面以《相逢在花季》(苏人版七上第8课)一课为例,谈谈实施“一境到底”情境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操作流程。

三、生活:情境设计的源头活水

“一境到底”的核心在于“一境”,这个“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境,因此,设计好贯穿整个课堂的这一情境至关重要。

如何设计好这一情境呢?我认为,设计情境本身不是目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为知识情感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情境之前,首先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主干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

《相逢在花季》这一课的知识、情感目标是了解男生和女生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明

白男女两性是组成完整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正确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懂得适当交往的积极作用;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懂得男女生交往的基本言行规范。

在这一问题上,七年级的学情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对待异性的态度由彼此忽视、排斥转为相互吸引、亲近,异性之间交往的亲密程度逐渐提高,并开始萌发对异性的好感甚至爱慕之情。但是,此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远远滞后于生理的蓬勃发育,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极其稀少,又缺乏异性交往的经验,不懂得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这些因素使得部分中学生很难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

在把握了教材知识、情感目标和内在逻辑结构,研究了基本学情以后,着手设计情境。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知识。情境设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情境设计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情境设计的支撑点,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注意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氛围,帮学生搭建知识的“脚手架”,让学生主动、有趣、积极地学习,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设计的情境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对情境的分析、讨论中来,课堂才能生动、和谐。

具体到《相逢在花季》这一课怎样设计情境?应该蹲下来与学生对话,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撷取生活的素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涟漪和明明两位青梅竹马的小朋友进入七年级后的交往故事为主线,借助主人公故事的发展,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故事的发展体验感悟、讨论反思、选择判断。情境设计如下:情境一:我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明明是班长,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会经常接触,可是一看到他我就会脸红,同学们也会指指点点的,我该怎么办呢?

情境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QQ留言板上明明的头像闪动了,他竟然单独约我去人民公园游玩,我该如何是好呢?

情境三:今天,我收到了明明的小纸条:涟漪,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该如何处理呢?

情境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的,情境设计初步完成后,应对情境进行仔细研读,确定情境与授课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与教材知识、思品教育的对应中进行情境的修改、打磨。具体见下图:

情境设计应以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和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为前提,以体现思品教学的主体性、

针对性、实效性为基本要求,以学生始终的注意投入、始终的思维投入、始终的情感投入为设计标准,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途径,以学生的体验、感悟、生成为落脚点,真正解决学生对思品理论“懂、信、用”的问题。本课三个情境始终以涟漪和明明的交往为主线进行设计,属于“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

四、思维:问题序列设计的核心

好的情境是唤起学生注意、促进思维广度与深度,从而实现有效和高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手段,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中的经验,使之与新的学习材料发生联系,从而“同化”或“顺应”新知,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好的情境设计出来以后,如何恰当使用,就要借助于问题,情境之下必有问题。怎样设问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个人认为,思品理论本身是很抽象的,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不宜过深、过于专业,否则课堂会很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就《相逢在花季》这一课,针对教材的主干知识、品德教育和内在逻辑结构,可以设计以下三组与之对应的问题:

问题一:面对同学的指指点点,涟漪该不该和明明交往呢?

问题二:面对明明的单独邀请,涟漪该不该去公园呢?

问题三:面对明明的小纸条,涟漪该如何处理呢?

由上可知,情境设计完成后,教师应根据情境与知识、品德之间的对应关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情境严密的逻辑分析序列,并据此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具体见下图:

思品课堂教学真正的质量在于是否激活了学生思维,在学生的思维中究竟留下多少痕迹。思维训练是课堂的核心,也是问题设计的核心。在设计问题时,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观点的交锋,问题就必须具有指向性、启发性和开放性,既要激活学生思维,又要防止学生思维漫天撒网;要有思辨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含量;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还应该考虑问题的梯度和层次,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问题随着材料的展开逐步走向深入,从而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呈现:情境、问题的移步换景

设计好情境和问题,教师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方式呈现情境和问

情境与教材内容的对应

知识情感目标 问题

题。在多媒体普遍走进课堂的今天,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情境演绎或问题推进的方式逐一呈现。

1.情境演绎式:是指教师根据情境发展的阶段,通过分次呈现情境,将学生带进特定事件的“现场”,探讨、分析情境,真正从情境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体验、感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受到思品教育。如《相逢在花季》这一课,三个情境前后连接如同连续剧一般,后一情境是在前一情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对前一情境设置的问题探讨,又为解决后一情境设置的问题提供品德铺垫和知识支撑,学生走进情境的过程,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

这种呈现方式,扣人心弦,学生总处于期待之中,有利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这种方式,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急于评判,让学生自己给问题下结论,鼓励有新意的观点,注意对学生思维状态的培育与保护,适当引导,适时小结。

2.问题推进式:这种方式是指教师围绕某一主题设计情境,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课堂上多次呈现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层层推进的问题展开探究、讨论,从而达成知识和情感目标。如教学《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粤教版八上第3.2课)我们就可以设计如下情境:

暖色调中的寒意

为了艺术节,我们忙碌并洋溢在这一片暖色调中。

谈笑间,我提到了她——我们全班嘲笑的对象。

我们公开叫她“丑丑”,特别是眼睛,一大一小,听说是因手术失败而导致的。丑丑天生协调性不好,做广播操总是跟不上节拍,弓步压腿更是成为我们的笑柄。奇怪的动作加上那股认真劲,总能把我们笑得前仰后翻。

丑丑发言的时候,总引来我们的哄堂大笑——都长成那样、成绩又没有炫耀的资本,上课还那么积极,看着不爽,浑身发毛!

走在路上,只要她向我们投来微笑,我们就朝前面的男生喊:“丑丑来了!”男生们就逃命似的飞奔而去!

课堂上,分别在“感受寒意”、“探析寒意”、“消除寒意”三个片段中使用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分别讨论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一:暖色调中的寒意,指的是发生在丑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问题二:“看着不爽,浑身发毛!”同学们这些言行的根源是什么?

问题三:丑丑真的那么“丑”吗?

这三个问题不是一次性呈现给学生,而是随着课堂活动的深入层层推进,逐一呈现。在“感受寒意”片段中,初现情境,思考问题一,学生提取情境中反映丑丑所谓的“丑事情”;在“探析寒意”片段中,再现情境,讨论问题二,学生感悟“当一个人在目光中标注上挑剔的尺子,呈现在眼前将是满目凄凉的世界”的道理;在“消除寒意”片段中,三现情境,探

究问题三,学生感受丑丑“其实不丑”的真谛。在“一境到底”的特定情境中,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同学们讨论生成、主动构建这些知识: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子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每个人身上都有某些值得欣赏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体会,总可以发现美好的东西;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欣赏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不论采取哪种呈现方式都应该紧紧围绕情境设计中的“一境”来进行,都应该符合教师自身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最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能力和特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最大可能地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境到底”的情境设计与应用就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到生活中去寻找、选择情境并加以改造,使生活情境符合学习情境,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就是以问题为思维的导火线,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展开,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建构成为可能;就是使学生更好地借助于具体情境,理解思品原理,达到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目的,不仅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而且情境交融,学生也能欣赏到美妙与和谐,享受到欢乐与成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之欲、唤起好奇之心,能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思品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思品课堂变得富有诗意。

作者姓名:王荣

工作单位: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邮政编码:225500

联系电话:159********

电子邮箱:jylcwr@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7501899.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