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水长安话古今

八水长安话古今

八水长安话古今
八水长安话古今

八水长安话古今

张骅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四塞险固,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和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西安与开罗、雅典、罗马并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建国后西安又成为我国八大城市之一,是西北最大的工业、科技、文化中心和交

通、通讯枢纽,是欧亚大陆桥上的一颗明珠。就是这座驰名中外的历史名城,从古到今的兴衰变化都与水息息相关。

八水丰盈绕长安

西安之所以成为十三朝古都,除却军事战略位置优越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源丰富。周围有泾、渭、、灞、沣、涝、八条河流,号称 八水绕长安!。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 终始灞产,出入泾渭,沣、涝。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西安的建都皆是因水而迁,这点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

意。周王朝先建都于西岐(今岐

山、扶风县),那里是渭北高原,用水十分困难。公元前1136年周文王姬昌将国都迁到西安西南的沣水西岸,称为丰京。周武王姬发灭纣统一中国,将国都扩展到沣水东岸,号称镐京。战国时期秦建都于雍(今凤翔县),还是渭北高原。后迁都栎阳(今临潼县武家屯一带),这里邻近盐卤

之地,水质很差。商鞅变法后,秦孝公迁都咸阳, 船漕车转!,水陆交通十分方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在渭水以南兴建阿房宫和皇家园林,扩大了城区规模。汉代刘邦依然建都长安(在今西安市西北),到了隋唐,因汉长安城 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新长安城向东迁建于沣水和灞水之间,才真正形成了 八水乡绕长安!的格局。从西安历代建都位置的变迁,可以看出水对城市建设的重要。

八水丰盈,提供了充足水源,水利工程促进了长安繁荣:一是灌溉工程,如秦代的郑国渠 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亩皆一钟(合今125.5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疆,卒并诸侯。!汉代的白公渠为京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蔬菜、肉食和丝绸原料;二是运河工程,汉代兴建的漕渠西起长安,东到潼关接连黄河,一直延续到唐代,把江南和中原的粮食财货通过水运送到长安,最多年运粮达七百万石;三是城市供

29

水工程,如汉代利用昆明池向城区供水,唐代宇文恺开挖了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把、灞、水引入城内和宫苑,解决了百万人口和作坊用水。

西安水荒亮黄牌

从周秦至隋唐,秦岭和宁夏、甘肃地区的森林茂密,能涵养水源,所以水量充沛。唐代以后,森林破坏,昔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观已不多见,河流水量锐减。

新中国成立后,沣河、灞河每年断流由30多天增加到现在的120天,最多曾达250天,。泾渭二河水少沙多,水量最小时仅几十个流量,造成地下水补给不足,贮存减少。导致西安水源奇缺,目前全市水资源总量31.46亿立方米,人均不足400立方米,为全国的1/6,为世界的1/24。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城市人口增加,城区面积扩展到136平方公里,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大:年需水23亿吨,年供水能力20亿吨,年缺水3亿吨;日需供水103万吨,实供水63万吨,日缺水40万吨。西安的严重水荒,造成了六大恶果:

一是制约工业发展。全市200多家大中企业因缺水被迫限产或停产,年减少工业产值50亿元,减少财政收入2亿元。

二是妨害农业灌溉。由于水源不足,导致工农和城乡用水矛盾加剧。因为城市水源井和厂矿学校自备水源井用深井大泵抽水,使地下水位下降,沣、灞等河两岸水位由原来的1~5米,下降到13~30米,使许多农用井吊空干或报废,使一些水地起旱。

三是居民用水困难。每年夏季城区60%的街巷水压不足,50万人不能正常用水;20%的地区经常断水,居民为水发愁。

四是威胁旅游事业。西安是世界旅游名城,旅游业为古城的

支柱产业之一,但许多旅游景点

开发面临水源不足的困扰。如明

代的西安城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

的城垣,国家耗资1亿多元建成

环城公园,形成墙、林、河三层风

景区,却因城河无水而大煞风景。

五是地面下沉加快。西安城

区供水以地下水为主,打井取水,

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地面

下沉。据1988年测定,地面下沉

100毫米的面积有162平方公

里,其中大于300毫米的为84平

方公里,大于500毫米的为55平

方公里,超过1000毫米的约8平

方公里。大雁塔十字地面下沉达

1341毫米,致使唐代所建的大雁

塔向西倾斜999毫米。

六是加剧了地面裂缝。地面

下沉引起连锁反应,诱发市区产

生了10条裂缝,总长55.2公里,

给古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

胁。裂缝所过之处道路开裂,水、

煤、电讯、地下管道中断,全城

200多座楼房受损。

造成六大恶果的原因是

80%的用水取自地下。西安地下

水允许年开采量为4430万立方

米,日采量10万立方米;可实际

上全市755眼深井,年采水1.02

亿立方米,日采水28万立方米,

已超采1.3倍。

西安供水三步曲

解决西安水荒是一项长期的

战略任务。满足西安市的建设规

划,到2000年时年缺水将达9亿

吨,到2020年时年缺水将达12

亿吨。缓解近期不荒的具体办法

是,分三步走,兴建供水工程。

第一,黑河引水工程。周至

县的黑河,位于秦岭北麓,森林茂

密,水质清澈,没有污染,年径流

6.7亿立方米;黑河峪距西安80

公里,高程比西安高110米,可以

自流引水到西安,是理想的水源

地。经过八五!期间的努力,

1995年8月底,黑河水径流引到

了西安,初步缓解了西安水荒。

第二,石头河水库供水工程。

眉县石头河,古称斜水,发源于秦

岭,从眉县斜峪关出山,然后注入

渭河。流域面积686平方公里,

年径流2.85亿立方米。1980年

建成了石头河水库,坝高105米,

总库容1.2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

24万亩。由于有水库拦蓄调节,

可以向西安供水,输水工程从水

库至周至与黑河引水渠相接,总

长57.4公里,该工程已于1996

年6月建成通水,大大缓解了西

安水荒。

第三,兴建黑河金盆湾水库。

黑河水量的多少要受降雨的影

响,直接引黑河水向西安供水水

量很难保证。如1996年虽然建

成输水工程,因为连续两年大旱,

冬季黑河流量每秒只有2立方

米。所以就需要兴建水库蓄水。

黑河金盆湾水库,设计坝高

130米,总库容2亿立方米,水库

建成后,保证每日向西安供水70

万吨,年供水近3亿吨。黑河水

库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建设,计

划今年10月截流,九五!末建成

运用。到那时有石头河、金盆湾

两座水库的调节,年供水可达4

亿吨,基本可以满足西安供水要

求。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

忧!。西安供水,到了21世纪,仍

有缺口。为此陕西省已作出初步

规划,兴建南水北调的引红济

石!工程,把陕南褒河支流红岩河

的水,通过打通秦岭隧洞,引到秦

岭北麓眉县石头河水库,每年可

调水近0.8亿吨。同时在渭北礼

泉县泾河上兴建东庄水库,设计

坝高231米,总库容34.5亿立方

米。除农田灌溉和发电外,还可

向西安、咸阳、铜川城区供水。

(陕西省水利厅 西安 710004)

30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xx通论 (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 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 (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 (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 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上) (后来写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后来写作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后来写作譬。) 再举两个字来看: 《说文》里没有“债”字,这不等於说上古没有“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责”字表示的(见《战国策·齐策》)。《说文》里有“舍”字,但是十三经里完全没有“舍”字,这也不等於说先秦没有“舍”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舍”字表示的(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由此看来,“责”、“舍”等是较古的字,“债”、“舍”等是比较后起的字。我们可以把“责债”、“舍舍”等称为古今字(注: 现在“舍”又简化为“舍”。)。但是,我们不要误会,以为“责”、“舍”等字已经被废弃了,它们的职务已经完全由“债”、“舍”等字代替了。要知道,“责”、“舍”所移交给“债”、“舍”的只是它们所担任的几个职务当中的一个,它们还有别的职务(责任,房舍等)并没有卸掉。 古今字很多,现在再举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今字不见於《说文》的归a组,见於《说文》的归b组)如下: a.大太弟悌间间说悦孰熟竟境队坠涂涂赴讣冯凭贾价(注:

古今常用谦辞与敬辞

古今常用谦辞与敬辞 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台端——旧时称对方 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还有钧裁、钧安等贵庚——问人年龄 贵恙——问对方的病况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 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 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也称潭第。谨悉——恭敬地知道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谨启——恭敬地陈述兹有——现在有 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径与——直接地同 赓即——接着立即不日——不久,不多天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不时——随时 鼎力——大力孔殷——十分急切 售罄——卖完鉴宥——请原谅 不克——不能瑕疵——微小的弱点 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迭函——屡次发信 稽迟——拖延、不及时惠纳、笑纳——接受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卓夺——高明的决断 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俪:(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吃穿住话古今(一)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古今(一) 备课时间:2016.3.9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了解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知道火的使用、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卡资料卡 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饮水思源”,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此之多,我们就该了解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感受其来之不易,这节课从吃穿住三方面来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二、走进远古时代 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 各组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三、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四、当堂检测 1、假如我生活在远古,我会 ------------------------ ----------------------------- ------------------------ ----------------------------- 2、根据祖先的生活情景,各小组表演一下,再现他们当时的生活。 3、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四、教师总结 我们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我们祖先很早就在祖国的大地生息、创造自己的文明。 板书与作业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 走进远古时代北京人 制造工具 使用火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种植 历史悠久 聪明智慧 搜集:调查搜集中华食文化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的生活状况,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图片,知道了在远古时期他们的生活情况是充满危险和困苦的,但他们却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从中感受到我国历史源源流长。 1、吃穿住话古今(一) 主备人:金玉仁讲课人:

吃穿住话古今(一)

4、吃穿住话古今(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代汉语—古今字

古今字 定義:是指在某個意義上先後出現的兩種不同的字形,先出現的叫做“古字”,後起的叫做“今字”。比如: 莫——暮 莫,意为没有,不,不要。 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然——燃。 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 本义:燃烧。 对于古今字问题,古書注釋的規範是: X,XX,這個意義後來寫作X。 X,X的古字。 X,今字作X。 為什麼會造成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后来,汉字不断增多,以《康熙字典》为例,它收了47035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在這個漢字不斷增多的過程中,就產生了很多古今字。主要原因有二: 1.假借字久借不歸,只得給原意另造新字。 比如,前文說過的,表示選擇的疑問代詞“孰”沒有本字,一開始就借用本義是“食物加熱到可吃的程度”的“孰”字來表示,後來替“孰”字本義所表示的詞造了“熟”字。 亦——腋。 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收字18150个,是 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诂学汇编,相当于《尔雅》 的续篇,书取名为《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 腋在肘后。——《埤苍》《隋书·经籍志》载有曹魏初博士张揖(字稚让)《埤苍》三卷,六朝隋唐著作多见徵引,大约佚于宋代。

繁体字对照表

《书法最常用字繁体、异体、古今字对照表》 ●並,并,併:古代完全不通用。并,併是同义词,“兼并”的意义写作并、併, 不写作並;“一起”的意义写作並,並排;很少写并、併;“依傍”的意义只写作 並;“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併。 ●“为”统一替换为“爲”,爲、為为古异体字。 ●才,纔:“才能”之意,用才;“刚刚”、“方才”、“仅仅”之意,用纔。 ●采,採,寀,埰,棌:“摘取”的意义写作採;“卿大夫受封土地”的意义写作寀,埰例词:寀地,寀邑;“栎树”,又叫“柞树”的意义写作棌。例词:棌椽。 ●彩,綵:古代是两个字;綵仅用于彩色丝织品;“彩色”、“光彩”用彩。 ●抄,钞,杪:“掠夺”,“抄写”之意用抄;“末尾”、“最后”之意用钞(杪),读miao3声例词:教行于钞; ●沈,沉:沉古代写作沈,但沈没一般写作沉没。 ●冲,衝:古代是两个字: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例词:大盈若冲;谦冲节俭;方年冲貌……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例词:天下之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水,衝動,衝撃。 ●丑,醜: “地支”用丑,子丑寅卯;美丑、厌恶、丑角等时用醜,醜陋,醜悪。 ●仇、讎: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牛士、鬥智鬥勇。

● 厄(戹)、阨、轭(軛):——古代是三个字,厄,困苦意,厄运;阻塞、险要地势、狭隘等一般写作阨;轭(軛),牛马拉车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范,範:古代是两个字,作姓时只能用范,范仲淹;模範、范例则用範。 ●丰,豐:古代是两个字,丰一般只用于形容容貌和神态,例词:丰采、丰姿、丰韵、丰儀;豐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事物,豐産,豐收,豐富。 ●復,複,覆:複,有“夹衣”,“繁复”,“重复”之意;復,有“回来,回 去”,“报复”,“再,又”,“回答”,“免除赋税”之意;覆,有“遮盖”,覆 盖,“翻转过来”,“颠覆”之意;複的“夹层的”,“重复的”意思,覆的“翻过来”的意思,可以写作復;復的义项不能写作複。 ●干,乾,幹,榦:“天干地支”用干;“冒犯”“干预”用干,例词:干戈;“干湿”用乾例词:乾杯、乾旱,乾净,乾燥;“树干”用榦例词:樹榦、骨榦、榦流;“才干”用幹例词:才幹、幹活、幹練、幹部、骨幹。 ●谷,穀:“山谷”用谷,姓氏用谷;“粮食”、“俸禄”用穀,穀子,稻穀。 ●館,舘:“宾馆,客舍”用舘,图书舘、旅舘、博物舘;“饭馆”用館。 ●盡,儘:“尽头”、“顶点”、“全部”,用盡,例如:盡可能,盡善盡美,滿城盡帶黃金甲,尽心盡力,盡頭,物盡其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儘着三天把活干完;先儘旧衣服穿,儘着老人先上车;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和“最”相似的意思,儘北边、儘南頭。 ●歷、曆:歷:例字:歷史、經歷、閱歷、歷代、歷年、歷歷在目;曆:例字:曆法、曆書、日曆、曆象,庆曆四年春。 ●志、誌:“志氣”之意時用志;“雜誌”、“墓誌”等用誌。

论汉字与古今汉语语词

论汉字与古今汉语语词 文字虽然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各民族的文字表现的是各民族的语言。但是文字并不是完全消极地表现语言,它反过来对语言也有推动发展的作用,其中对语词的发展影响尤为明显。汉字不仅对古代语词有影响,对现代语词也有影响。下面我们分析这种现象。 一、汉字与古代汉语语词 古代汉语语词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上古(先秦、两汉),中古(魏、晋、南、北、朝、隋、唐),近古(宋、元、明、清)。上古文献除用一些联绵词(或称联绵字)外,几乎都是用单字词的;中古文献,多字词有所发展;近古文献,多字词明显增多。但总的说来,古代文献还是以单字词为主体的。以单字词为主体与汉字的关系更加密切。汉语语词发展的趋势是由单字词向双字词、多字词发展。深入了解单字词,便能进一步探讨双字词、多字词的源流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反过来对汉语发展所起的作用。 世界上不论哪一种语言,总是以明确简洁为佳。在这一点上,汉语是突出的。联合国里正式文本使用中、英、法、俄、西班牙以及阿拉伯文。这几种文字,中文本最薄,而其语言文字能完整无缺地表达文本的内容。可见汉语文是最简明的。 文字产生前,各民族的语言已有区别,语言有的冗长,有的简洁。有了文字记载,其文字也会促使语言向冗长或简明方面发展。 我国祖先创造的汉字是一种“词型文字”[1],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口头上同音的词,书面上用不同形的字表示,词义明确,不会混乱。汉字单字词的构词能力比西文强[2],在上古它已能适应口语里的单词的发展。先秦、两汉的文献只用一万一千二百多字,而汉字单字的发展能力可达数万、十数万[3],故大有余地。人们说话一般要求简明,如用单字词表达意思无障碍,总喜欢用单字词而不用多字词的。汉字的使用,也反过来促使汉语口语中的单字词不断丰富发展。汉语口语中使用单字词的数量早已超过世界上其它民族语言使用单字词的量。由于汉字是一字一音节的,因此它是世界上各民族语言中使用单音节最多的语言。汉语的单字词为数多,除少数的词外,大部分词中的各字又有其独立的词义。故构双字词的能力,汉字也比西文字母强。西文字母只能表达口头语音。人们说话时出现同音词可用手势、表情、语调、上下文等语言环境帮助区别。如果写成文字,西文对许多同音词是难区别的。因此西文的同音字、同音词绝对不能多。这样,西文只能向创造不同音的词方向发展,用增加词数来满足表达语言的需要。西文相当多的词要用20-30个字母构成,双音节的词少,单音节的词更少。汉语双字词(双音节词)占大多数,而西文双音节词只占一小部分。可见汉语言文字较欧西的简洁。此其一。 其二,汉字一字一义,搭配灵活。 古代汉语语词,基本上是没有形态标志的。其词性不能从单字词上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读古代文献时,只要词义明确,语句中的词性一般是不会弄错的。原因何在?主要是古代汉语的词性是由词序决定的。词序是句法范畴。汉语的句法是比较简明而稳定的。我们查看三千多年来的文献的句式,“主语——谓语——宾语”这一顺序始终是汉语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句式。汉语语词只要置入这一句式的某位置之中,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该词词性之所属,不必斟酌什么词性的形态标志。例如“春风风人”的第一个“风”,在主语位置,必定是“名词”;第二个“风”在谓语位置,必定是“动词”。“雨雪交加”中的“雨”是在主语位置,必定是“名词”;“冬十月雨雪”(《左传·桓公八年》)句中的“雨”是在谓语位置,必定是“动词”。又例如:“水火不相容”中的“火”在主语位置,必定是名词;“昆虫未蛰,不以火田。”(《礼记·王制》)中的“火”在谓语位置,必定是“动词”;“十万火急”中的“火”

完整版北大中文系教材书目

北大中文系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已有 674 次阅读2010-2-8 09:58|个人分类:语言学习|关键词:北大北京大学中文系书目入学考试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史; 文献学知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不提供以往考试试题以及导师姓名,以下为中文系本科生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仅供参考: (加括号的课程或书目为2001年9月调整后“没有”列出的), “主要参考书”为调整后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专业共同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 位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郭锡良等商务印书 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印书馆 1993年7月 (逻辑导论新逻辑教程宋文坚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1—4)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张钟等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版别编著者出版单 位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无书目) 汉语史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王力中华书局 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音韵学教程(第二版)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9年8月) 文字学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主要参考书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五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 【要求】 ①找出下列句中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 ②写出与古字、今字、异体字分别相应的今字、本字、正体字并解释其义(今字、 本字、正体字字明即义明者,则不再作解); ③说明非通用字与通用字之间的关系。 【说明】 ①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合称为非通用字,今字、本字与正体字合称为通用字。说 明非通用字与通用字之间的关系,即说明它们是属于古今、还是通假、拟或是异正 的关系。关系不属古今、通假、异正者,无须说明。 ②每小题后括弧里的内容为参考答案。 (一)《尚书》二则 1.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彜倫攸敘。(錫——赐,赐给。通假字) 2.土爰稼穡。(爰——曰,此谓具有。通假字) 3.九族旣睦,平章百姓。(平——辨,辨别;章——彰,表彰。均通假字) 4.寅賓出日,平秩東作。(平——辨,辨别。通假字)(注:后文“平秩”之“平”,同此) 5.厥民因,鳥獸希革。(希——稀。通假字) 6.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朞—期,一整年。异体字。有—又。通假字)(二)《〈周易〉六则》之一、二、六则 7.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見——现,显现。古今字) 8.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知——智。古今字) 9.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知——智。古今字) 10.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見——现,显现,呈现。古今字) 11.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說——悦。古今字) 12.齊也者,言萬物挈齊也。(挈——洁。通假字) 13.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薄——搏。通假字)(三)《〈老子〉六则》之一、二、五、六则 14.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已——矣,了。通假字) 15.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殆——怠,倦怠。通假字)(四)《〈春秋繁露〉二则》之《人副天数》 16.是故人之身,首而員,象天容也。(——颁,大头。員——圆。均通假字) 17.腹胞實虛,象百物也。(胞——脬,膀胱。通假字) 18.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爲帶。(二“要”—腰。古今字)(五)秦医缓和 19.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被——披,披散。古今字) 20.將食,張,如廁,陷而卒。(張——胀。古今字) 21.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忘——亡,失去,丧失。通假字) 22.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爲四時,序爲五節,過則爲菑。(菑——灾。异体字) 23.主相晉國,於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闕—缺,谓失礼。通假字) 24.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同22)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007-04-12 10:50:37)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汉字也是这样。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高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汉代的经学大师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①楚始得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 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 ③于是翦其发。(《顺民》) ④臣错茅臣。(《晁错传》) ⑤脉偾兴,外彊中干。(《之战》) 以上加“”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古今字

古今字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古今字”? 古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较晚的是今字,是指一个古字由于含义较多,便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或改变偏旁,另造一个新字来分担古字的某个含义或引申义。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 古今字 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后来由于语言的发展,兼有“没有什么,没有谁”,“不要”和“不能”等意。为避误会,在古“莫”字下面加一“日”字,另造一新字“暮”,用来表示古字“莫”的傍晚之意,“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这样,“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莫”叫做古字。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语言环境的长时间变化。经过约定俗成,官方确定,就这样产生了。要知道,壹万年的变迁会产生许多这样的字。 分类 所谓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也就是说,古今字分为两类: 古字与今字在字形结构上无关。 如罪人的“罪”,古字写作上面一个“自”字,下面加一个辛苦的“辛”,现在后一个字已不使用了。

今字是古字的演变 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联系。 例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又如“反”与“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 一是字义完全相同,如:?K/块、??/法、墅/野、/饮等;一是字义部分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 第一类古今字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形,是异体字的一类。第二类古今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是古字在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 汉字的孳乳分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今字是由古字的本义产生的。“莫”本义指日落天晚,“莫”假借用作无定代词,而它的本义另造了一个“暮”字。再比如:止/趾、要/腰、衰/蓑、求/裘、匪/篚、其/箕、匡/筐、然/燃、益/溢、禽/擒等。 2.今字是古字的引申义产生的。比如,“景”本义指日光,引申指明暗形成的影子,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影”字。再比如:弟/悌、解/懈、责/债、竟/境、坐/座、中/仲等。 3.今字是由古字的假借产生的。“辟”,本义指法,假借义用作逃避,这个意义后造了一个“避”字。再比如:辟/僻、辟/嬖等。 由于今字产生在古字之后,也称作后起字。 古今字是就某一字义用字不同来说的。例如“尉”既是“熨”的古字,又是“慰”的古字,前者是就“尉”的本义说的,后者是就引伸义说的。 古今字是相对而言的。今字如果再产生了后起字,对后起字来说,它又是古字。例如,“前”的本义指剪断,后来造了一个“剪”字,因此,“前”是“剪”的古字,“剪”又是今字。 古今字先产生的字叫做什么?后产生的字叫做什么?一般地说, 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 简单说: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较前使用的叫“古字”,较后使用的叫“今字”。 古今字分两类:甲类等义的,即古字与今字字义完全相同,如凷/块、 /野、灋/法等。乙类不等义的,即古字与今字字义不完全相同,如莫/暮、景/影、辟/避等。甲类古今字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的产生不涉及汉字的孳乳分化,古今字属同字异形,是异体字的一类。乙类古今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今字产生是汉字在发展上孳乳分化的结果;另有一些是因字义变用而形成古今字关系的。古今字有哪两个特点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 字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古今字举例

网上下载 古今字举例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选编 二○○六年六月 古字今字用例 敖——遨《诗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敖:①游玩。②地名。 反——返《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 暴——曝《汉书·王吉传》):“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 被——披《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披在身上。 辟——避《史记·张丞相传》:“高祖尝辟吏。”避:躲避。 辟——僻《史记·范雎传》):“秦国辟远。”僻:偏僻。 扁——匾《宋史·吴皇后传》:“梦至一亭,扁曰侍康。”匾:匾额,匾牌。 禀——廪仲长统《昌言·损益》:“天灾流行,开仓库以禀贷。”廪:官府发给粮米。 薄——箔《宋书·礼志一》):“蚕宫生吞著薄上。”箔:养蚕的器具,像筛子或席子。 步——埠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糜而上下者曰步。”埠:水边停船处。采——彩《荀子·正论》:“衣被则服五采。” 采——睬杜荀鹤《登灵山水阁贻钓者》:“未声渔父闲垂钓,独背斜阳不采人。” 仓——舱杨万里《初二日苦热》诗:“船仓周围各五尺。” 藏——脏王充《论衡·论死》:“人死五藏腐朽。” 倡——娼白行简《李娃传》:“长安之倡女。” 钞——抄《后汉书·公孙瓒传》:“攻钞郡县。”抄:强取,掠夺。 蚩——媸《后汉书·赵壹传》):“孰知辨其蚩妍。”蚩:貌丑。 臭——嗅《荀子·荣辱》):“彼臭之而无惬于鼻,尝之而甘于口。” 垂——陲《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边垂不丧。”垂:边疆。 大——太《左传·昭公十九年》:“大子奔晋。”大:太。 镫——燈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座,明镫熹炎光。”镫:①油灯。②盛熟食的器具。度——渡贾谊《治安策》:“犹度江河亡维楫。”度:渡过,越过。 队——坠《国语·楚语下》:“自先王莫队其国。”坠:失掉。 尔——迩《周礼·地名·肆长》:“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尔:近。

常见的古今异义字有哪些

常见的古今异义字有哪些 序号例词例句句中义今义 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 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 寻未裹,寻病终不久寻找 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3 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4 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7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25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26 儿女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青年男女子女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 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 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 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琵琶行韵脚分析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古今字

古今字 说→悦,反→返,知→智,塗→途。涂→途,羞→馐,歛→殓,直→值,志→誌,辟→避, 厌→餍,女→汝,队→坠,御→籞,见→现,道→導,无—毋,禽→擒,陈→阵,適→嫡, 禽→擒,伯→霸,從→緃,章→彰,受→授,属→嘱,责→债,冯→憑,埽→扫,沈→沉, 采→採,内→纳,寤→悟,文→纹,县→悬,决→诀,欧→呕,鄉→向,彊→强,须→鬚. 研→砚,然→燃,张→帐,县→悬,匈→胸。旉→敷,藏→臟,兒→倪,支→肢,利→痢, 酢→醋,鬲→膈,闲→娴,陈→阵。偪→逼,振→赈,没→殁,暴→曝,贾→价,臧→藏, 队→坠,埶→势,刑→型,章→彰。采→棌,士→仕,庸→傭,文→纹,责→债,敖→遨, 卒→猝,指→恉,罔→網,责→债,卒→猝,见→现,舍→捨,张→帐,罔→網,屋→幄 通假字 形—刑,腹—覆,有—宥,菜—采,有—又,部—培,端—耑,脩—修,芸—耘,归—馈,伯—佰,邪—耶,已—以,蚤—早,游—遊,寤—牾,佗- 他,阙—掘,锡—赐,无—毋。绌—黜,税—脱。桀—揭,尽—进,肴—殽,庭—廷, -冲,羸—累,蹻—屩,犁—黧,归—愧,溢—鎰,掘—窟,伉—抗,盖—盍,介—芥,籍—藉,句--跔。戮—勠,蚤—早,伏—服,罢—疲,承—乘,傅—附,距—拒,插—锸,溢—镒,无—毋,畔—叛,适—敌:蹈—搯,畔--叛,旃—氈,去—弆,伏—服,驩—欢,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裁—才, --邀,萌—氓,蠲--捐,管—脘,去—弆,已—以,颈—经,已—以,阙—缺,趣—趋,颁—斑,无—毋。有—又,倍—背,尚—上,伯—佰,彊--强,倍--背, 畜--蓄,党—儻,常—尝,错—措。与—举,脩—修,矜—鳏,萌—氓,殿—奠,辩—辨。辩—辨,比—庇,卒—萃,豪—毫,脩--修,翦—剪,窦—渎,橐--托,有—又,上—尚,畜—蓄,罢—疲,脩--修,徇--殉,旃--氊,枪—抢,以—已,摩—磨,敖—傲,有—又,华—花,诎-屈,政—征,亡—无,仟—阡, 佰—陌, 异体字 鼇=鳌,麤=粗,譆=嘻,彊=强,隟=隙,谿=溪,遯=遁,暱=昵,期=期,俛=俯,餝=饰,熿=煌,虵=蛇,饟=饷,徧=遍,嘿=默,竝=并,毉=医,舩=船,霑=沾,衿=襟,覩=睹,鈆=铅,卹=恤,欬=咳,煖=暖,猨=猿。祅=妖,貣=忒,竝=并,飡=餐,鼃=蛙,蜯=蚌,愬=诉,剔==剃,穽=阱,恠=怪,靁=雷,镫=灯,畮=亩,

《史记·淮阴侯列传》与《汉书·韩信传》比较

《史记·淮阴侯列传》与《汉书·韩信传》比较 —第四部分《史记》和《汉书》分别是西汉司马迁和东汉班固的著作。作为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部历史著作,成型于不同时代有着很多不同之处,比如不同的记事笔法、取材、风格和文字。尤其是文字和语法方面,司马迁秉笔直书,兼取口语,故行文多用散体。班固则因工辞赋,习藻饰,所以书中好用古字、崇尚藻饰,韵偶多而散行少。所以在学习韩信传时就会存在一些可比较的字词或者语法。现就《汉书韩信传》与《淮阴侯列传》的第四部分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 在整理对比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种情况:成句的详略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语省略、虚词省略、情景描写省略还有词藻修饰的详略等;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的运用变化,主要指异体字、古今字、通假用法和活用现象,词性的多样性和同义词;词句表达的语序变动句型不一致。 成句的详略问题在两书比较后发现这似乎不能证明《史记》当简之处及其简洁,不拘一格,而《汉书》则讲究细致工整,组织严密这一现象。原因如下;《史记》中大量保留了句子的完整性,而《汉书》则大量省略了主语和宾语。例如汉王借兵而东下(史)和借兵东下(汉)。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史)和信曰:“生且休矣,吾將念之。”(汉)“項王死後,亡歸信。漢王怨昧,聞其在楚,詔楚捕昧。”和“項王败,昧亡歸信。怨昧,聞在楚,詔楚捕之。”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句:“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与“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殺之。”我认为这只是表达事情的清楚与否,要论《史记》与《汉书》谁更严密或者简洁最好从记录故事的细节完整性这一角度出发。《汉书·韩信传》对《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增删处理,主要表现在前面删除了《史记》中蒯通与韩信、刘邦对话中的三大段内容,并对其进行了修改。且还有对开头与结尾的增删处理,尤其是结尾的韩信被杀,蒯通被刘邦逮捕之后为自己辩解的一段对话与“太史公曰”一大段。 对于虚词而言,找到了大致的规律,《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大量运用了丰富的虚词,例如“且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中的“而”表并列;“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中的“而”则表转折;“陳豨拜為钜鹿守,辭于淮陰侯”中的于是表对象;“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中的“之”为“的”的意思;“欲發以襲呂后、太子。”中的“以”表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修饰辞藻的语气词,如“夫聽者事之候也”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再至,陛下乃疑矣”中的矣为句末语气词。其实在《汉书·韩信传》里也有此类词语的修饰,在这里就不作为重点了。 字词运用的不同在这里是一个亮点。通过对字词的分析比较可以突出差异,也可以展现词类发展过程中的面貌。 1、厭黶 後爭張厭、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史记淮阴侯列传) 及爭張黶、陳釋之事。(汉书) “厭”为“黶”的古字。掩蔽;掩藏。《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齊師圍成,成人伐齊師之飲馬於淄者,曰將以厭衆。”杜预注:“以厭衆心,不欲使知已降也。”陆德明释文:“厭,於冉反。”《庄子·齐物论》:“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是以陰之行不得干春夏,而月之魄常厭於日光。” 2、澤釋 後爭張厭、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史记淮阴侯列传) 及爭張黶、陳釋之事。(汉书) “澤”通“釋”。松散,解散。《周礼·考工记·序官》:“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陆德明释文:“澤音亦,李音釋。”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老子·道经》:“唤呵其若淩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