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化学复习论文:初中化学复习浅见

初中化学复习论文:初中化学复习浅见

初中化学复习论文:初中化学复习浅见
初中化学复习论文:初中化学复习浅见

初中化学复习论文:初中化学复习浅见

初三化学总复习内容多而时间紧,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明显减弱;又由于在总复习阶段,升学压力增大,学生学习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心理素质的差异等问题,给总复习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做到统畴兼顾。

一、摸准近几年中考化学命题特点明确方向

中考复习方向和重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因此每年的复习前我都要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说明》及中考试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近几年我市的中考题,试题表现出三多两少的特点:即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减少;偏题、怪题、难题和旧题的数量大大减少。

二、重视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课标”的重点,是能力的载体,是素质的体现。复习要紧扣“三点”,即考点、重点、热点,编织知识网络。要将化学学好、学灵活,关键是复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教师的总结固然重要,但最为实用的还是学生自己总结,因此在复习一单元后,要放手让学生练习总结,根据知识体系,紧紧围绕“三点”,理清知识的脉络联系,

分清知识的主次关系,可利用图表,也可用文字归纳等,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要求不高,但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分散在教材各个单元中。在复习时要逐个弄懂其概念和原理的涵义,要结合重要物质或元素的性质,以及有关实验事实,在联系实际的应用中得到理解。

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识内容丰富具体,性质实验绚丽多彩,联系实际的领域较为宽广。复习时,既要对重要的单质和化合物知识本身进行梳理,又要将它们与有关概念和原理、实验、计算结合起来,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联系起来。

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注重物质的推断、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的选择和连接等问题的考查在各地的升学试卷上屡见不鲜,平时要注意总结典型装置(多功能装置)的多种用途,熟记多练,坚决不出差错。科学探究的原理是要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熟记一些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特殊现象(现象与反应方程式对应记忆),力求抓住现象去揭示一些规律、得出对应的实验结论,形成“知识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一般过程,才能融会贯通。通过研究近3年来各市的中考试卷,整理归纳出如常见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金属性质和锈蚀

的探究、催化剂的探究、混合物成分的探究等知识点,是实验探究题型中经常出现的,复习过程中要多注意这方面试题的练习。

三、关注热点体验生活促应用

化学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于社会热点,所以要特别关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空气、水的污染及防治,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金属资源与环境,能源的开发使用与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有机高分子材料与环境等等。另外同学们还应留意近期报纸、广播、电视中报道的相关事件(煤矿瓦斯爆炸、矿井渗水、西南地区干旱、青海玉树地震等),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四、关爱学生提高整体水平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渗透对学生的关心、关怀,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讲义.doc

word 版 - 精品文档 教学内容 金属资源的存在 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除很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 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工业上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常见的金属矿石有: 矿石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铝土矿黄铜矿辉铜矿主要成分Fe2 O3Fe3O4FeCO3FeS2Al 2 O3CuFeS2CuS2 铁的冶炼 1、工业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2、工业炼铁的原理:利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将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如: 高温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温 4 CO + Fe3O4—— 3Fe + 4CO 2

炼铁设备:高炉 【注意】 ⑴工业炼铁中的还原剂是一氧化碳,不是碳单质。焦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和产生 高温高温热量,提高炉温。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 + O2—— CO2 CO2 + C —— 2 CO ⑵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而除去。 ⑶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不是置换反应,且工业炼铁炼出的不是纯铁,而是生铁。 工业上炼铁时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一方面反应物为气体,能与铁矿石充分接触,可加快反应速率;另外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又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点燃产生蓝色火焰。 【注意事项】 ①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后发生爆 炸。 ②实验完毕后要先撤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到玻璃管冷却,一是防止高温下的铁与空气接 触,被再次氧化;二是还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 ③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尾气要收集或点燃,以防直接排放污染大气。 含杂质物质的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是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杂质时,必须先将 它们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精编版)

(本资料)由班内网出品 知识典: 同步课堂: 同步背单词: 化学 第Ⅰ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 可能是化学变化。 2.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如Fe2+、Fe3+。 4.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周期表中有18个纵 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注意跨辈儿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范畴及关系: 2.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 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 ........,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3.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4.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1.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汇编

好资料学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更多精品文档.

-----好资料学习 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团: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质子数)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物质的分类3. 混合物和纯净物(1)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① ;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② 。),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单质和化合物(2)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酸、碱和盐(3)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一;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元酸与多元酸; 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溶性碱。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和碱式盐。更多精品文档. -----好资料学习 4. 化学用语 —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2)元素符号的意义 某一种元素。①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② 、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③ 等。、PS 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3) ;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配平、注意书写原则、步骤、(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人教版)Word版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 化学方程式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 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 Hg+ O2 ↑ 14.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MnO2 2H2O+ O2 ↑(实 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2KCl3 MnO2 2KCl+3O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7.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 2H2↑+ O2 ↑ 18.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9.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2O + CO2 = 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20.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21.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2.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中考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2MgO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Fe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O2加热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O2点燃2H2O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2P2O5现象::生成白烟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 2CO 2 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2CO现象: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加热Hg+ O 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MnO2+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O2↑ 17.生石灰溶于水:CaO+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CuSO4=== FeSO4+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加热Cu+ H2O 22. 镁还原氧化铜:Mg +CuO加热Cu+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2CO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2 CO2 27.煤炉的中层:CO2+ C 高温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2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 3 +2HCl ==CaCl2 + H2O +CO 2 ↑ 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CO2↑ 3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CO2==H2CO3 32.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CaO +CO 2 ↑ 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Ca(OH) 2+CO2 === CaCO 3 ↓+H2O

最全面(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 导电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 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 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 物和两性氧化物;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各单元讲义(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各单元讲义(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第一单元内容提要 1.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初步了解学习化学的方法。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以及对空气和呼出气体成份的探究,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练习并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重点难点内容讲解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物质的好象变化,使其向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并合成新物质。 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新物质,新能燃,生命现象,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前沿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纳米材料等。 (3)研究文章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3.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保持并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学好化学,理解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和理解的新东西较多,如:分子和原子`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勤于动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学习中,学习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精编讲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区别。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区别。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生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酸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 例1.(2014年上海普陀区期中)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知识点二:化学变化 例2.(2014年上海松江区期中)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镁带变短了B.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C.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D.放出了大量的热量 知识点三:物理性质 例3.(2015?宁波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认识化学科学

授课内容 T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 实验探究 教学目的与目标 1、认识和了解化学;初步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学会判断与区分。 2、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善于思考、观察、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学习化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便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而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又存在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铁生锈、水结冰、蜡烛燃烧…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都跟我们的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我们就开始一起学习神奇的化学。 一、认识和了解化学 1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 2 学习化学的意义 (1) 农业方面 (2) 医药方面 (3) 新能源与新材料 (4) 环境保护 3 化学发展简史 知识梳理 课堂导入

(1)古代化学 (2)近代化学(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 (3)现代化学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实验装置图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液态的水 液态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 到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无 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研碎粉末状的胆矾无 蓝色的硫酸铜 (CuSO4)溶液等溶液中出现蓝色固体 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等 有(氢氧化铜沉 淀Cu(OH)2等) 颗粒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生成、逐渐变 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 等 有(二氧化碳气 体CO2等) 思考:1 前两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后两个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尝试总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外在表现形式状态或形状的改变经常伴随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8元素、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

授课内容 T 元素 C 元素符号 T 元素周期表简介 教学目的与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学会看元素周期表 2、通过联想记忆,认识和记忆元素符号;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元素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内容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加碘食盐”、“补钙”、“补锌”等,这里面的“碘、钙、锌”是指的什么呢?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究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在学习了原子和原子结构之后,我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不断地科学探究证明,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元素,那我们这节课就开始探索元素的神秘之旅。 【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元素就像英文字母,虽然本身不是特别多,但却能组成百千 万的物质。) 2、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②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氮、氧 知识梳理 课堂导入

③生物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元素:氧、碳、氢、氮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原子、分子、元素、物质间的联系 5.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1. 粒子(成员) 2.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 从微观角度描述分子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 1、粒子的总称(集体) 2.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 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 联系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相似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都不会改变 1、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 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2、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离子有二个电子层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3、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 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 C.它有3个电子层 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 4、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原子B.分子C.离子D.电子 基础演练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全(人教版上下册)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中考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中考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Fe 3 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 固体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2Al 2 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 2点燃 2H 2 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 2 2P 2 O 5 现象::生成 白烟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 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CO 2 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 体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2CO 现象: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CO2 + 2H 2 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 OH + 3O 2 2CO 2 + 3H 2 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Hg+ O 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 2O 通电 2H 2↑+ O 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 2O + 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加热 Cu + H 2O 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CO 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 2↑ 25.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 4Fe + 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2 CO 2 27.煤炉的中层:CO 2 + C 高温 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 22CO 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3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 H 2O + CO 2↑

【经典】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2走进化学实验室

授课内容T实验室规则及仪器C简单的实验操作T物质加热 教学目的与目标1、认识实验室常用仪器;能进行简单的各类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洗涤等 2、了解实验室规则;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实验操作的方法 3、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习惯;对化学及实验产生充分的兴趣 教学内容

T实验室规则及仪器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过实验是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了对人类很重要的理论 或是发明。实验室里存在各种各样的仪器与试剂,而许多试剂是存在毒性的,若是不按规则进行实验操作,将会对我们自身和他人产生 很大的安全隐患。 知识梳理 实验室规则 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同学们遵守以 下规则: 1.实验前,应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实验中,要将实验用品按顺序摆放整齐。 3.不能在实验室内嬉戏打闹、大声谈话。 4.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严禁品尝药品,不能将食品带进实验室。 5.做实验时要尽可能佩戴护目镜。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 他人。 6.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避免将腐蚀性药品沾在衣服上或皮肤上。 7.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8.实验完毕后,应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位置。 9.注意安全用电和节约用水。离开实验室前,务必关闭电源和水源。 补充:取用药品时,要遵循节约原则。按照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实验室常用仪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全套(可编辑)

九年级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科学。 ⒉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⒉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教学重点:⒈知道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丰富多采的自然科学。 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实验准备:⒈点燃酒精灯的实验;⒉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 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练习: 1、课本的第一面就是一幅彩图:一只小猫安静地坐在用火灼烧的新材料面板上,你觉得这种新材料一定具有 A、易导电 B、隔热性 C、绝缘性 D、密度小 2、下列措施与环保无关的是 A、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B、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 C、有加碘盐取代传统食盐 D、实施垃圾分类袋装化 3、下列说法不符合科学道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是 A、某商品广告“本品属纯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菜刀用后要及时洗干净并擦干,可以防锈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水是生命之源 D、油锅起火,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用锅盖盖严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利用化学可研制开发新能源 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D、化学工业只会给人类带来益处不会有什么害处 5、以下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青蛙是否属于两栖类动物 B、电炉发热的原理 C、下一次月蚀的日期 D、寻找能治疗SARS的药物 6、“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用作燃料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 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 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 体积。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 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 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 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 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 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 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 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负极产生,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 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 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O2、H2、CO2、CO、C)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 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炭具有强烈的吸附

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资料汇总

第Ⅰ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1.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化学变化是原子运动的结果;离子运动的结果可能是物理变化,也 可能是化学变化。 2.同位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如12C、14C等。 3.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不同。如Fe2+、Fe3+。 4.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石墨。 5.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 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十五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 6.注意跨辈儿错误:“MnO2中有两个氧原子”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范畴及关系: 2.确切地说,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 象)(发光不等于有火焰 ........,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黑火药燃烧发生爆炸就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3.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不变。如分解KClO3的反应,氯酸根经化学反应后就不复存在了。 4.碘(I)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三、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1.书写化学式的时候,+价在前,-价在后。有机物(C)元素写在前。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 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O、Si、Al、Fe。 4.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是:O、C、H、N、Ca、P、K、S、Na、Cl、Mg。 5.乙酸=醋酸:CH3COOH。蔗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尿素:CO(NH2)2 四、溶液 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 2.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是物理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是化学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docx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初中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 30 种物质,其中有 6 种混合物, 7 种单质, 13 种无机化合物和 4 种有机化合物。现将 30 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1、空气和水 单质金属单质: Fe、 Al 、Cu。 物 质 (1)空气的成分:非金属单质:O2、H2、金刚石和石墨。 空气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稀有气其他气体及杂 氧化物: H O、 CO 、 CO、CaO 分碳体22质 纯净物 78%酸: HCl、 H SO 、 HNO 体积分243 无机化合21%0物.03%0.94%0.03% 数碱: NaOH、 Ca(OH)2 化合物盐: NaCl、 Na2CO3、 CuSO4· 5H2O、 CaCO3(2)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气(N2)稀有气体 (He NeAr Kr Xe等) 物理性 有机化合物: CH4、C2 H5 OH、 CH3 OH、 CH3 COOH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 质的气体,难溶于水。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1)常温下稳定。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2) 一定条件下可与氢 质故又称惰性气体。 气、氧气等物质反应。 用保护气电光源 途 (3)水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2O。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 0℃,沸点 100℃, 4℃时密度最大,为 1g /cm 3,冰的密度比水小。 性质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性质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2H 2↑ + O2↑H2O+CO 2 = H 2CO3 CaO+ H2O = Ca(OH) 2 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 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液、废渣、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 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充分燃烧生成 CO2 ,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①可燃性 不充分燃烧生成 CO,化学方程式为 2C+O2=2CO b 2H 2O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资料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9、原子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 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MnO 2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中子(0) 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