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二语文导学案 编制时间: 2010年10月28 日 编制:唐洪苇 修订:李中文

初二语文导学案 编制时间: 2010年10月28 日 编制:唐洪苇 修订:李中文

初二语文导学案 编制时间: 2010年10月28 日 编制:唐洪苇  修订:李中文
初二语文导学案 编制时间: 2010年10月28 日 编制:唐洪苇  修订:李中文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8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

《生物入侵者》导学案NO:19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梅涛,当代科普作家.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移迁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的事理性说明文。

【导入课文】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希望学习《生物入侵者》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1)归咎()(2)五色斑斓()()(3)失衡()

(4)监控()(5)劫掠()(6)藩篱()

2.解释词语。

(1)无动于衷:(2)在劫难逃:

(3)束手无策:(4)五色斑斓:

(5)啸聚山林:(6)归咎:

3、选词填空。

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2)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3)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的严重失衡。

二、整体阅读:

1、理清文章的结构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三、自主学习

1、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

4、本文主要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四、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生物学家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十分重视,这给你什么启示?

五、拓展迁移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六、课堂小结《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七、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物种(zhǒng)耗资(hào)栖息(qī)归咎(jiù)

B漏网(lù)斑斓(lán)宠物(cǒng)藩篱(fān)

C失衡(héng)劫掠(lè)监控(jiàn)酝酿(niàng)

D厄运(é)调节(tiáo)棕树(cōng)霍乱(huò)

2、下列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不能束手无策。

B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哪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生物入侵者”,人们仍将无动于衷。

C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遏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D一些学者认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会啸聚山林,不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3、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⑵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侵入者”,前者()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A疯狂无节制地疯狂B急剧疯狂专门

C无节制地急剧疯狂D急剧专门疯狂

4、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内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吞食、捕杀、捕食、偷袭)鸟类,(吞食、捕杀、捕食、偷袭)鸟巢,——(吞食、捕杀、捕食、偷袭)鸟蛋。

5、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6、给下列这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专家们把这种原来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成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中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敢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具减。

B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蓝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C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认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因此失衡是暂时的。

D省领导希望教职员工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再接再励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为祖国培养人才。

8、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

A人们能无动于衷吗?B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C人们不能无动于衷。D难道人们能无动于衷吗?

Ⅱ. 课文精段赏读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过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原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为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1、概括本文段的大意:。

2、作者认为“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划线句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本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

5、在文中找出一个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生物入侵者”的入侵?。

Ⅲ. 拓展阅读:

让沙尘暴来得更猛烈些吧许存师

前些日子遭遇沙尘暴的袭击,一时间,黑风乍起、黄尘蔽日、飞沙走石、天地闭合……院子里黄土弥漫、沙尘铺地,最叫人可惜的是刚刚开了两天的迎春花未及怒放,便落英缤纷、零落成泥碾作尘了。人们纷纷叹息着,并且夹杂着几句对沙尘暴的诅咒,但我却在心里喊:“让沙尘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缘何有此想法?因为我们太善于忘却,如果没有沙尘暴的时时(),我们会很轻易地忘记江河源头曾经的河水清清、鱼翔浅底,曾经的天高云淡、鹰击长空,曾经的青山隐隐、兽走雉起.也因为我们善于麻木,如果没有沙尘暴的时时(),我们会习惯于早上起来抹去桌上黄土,说几句“这鬼天气”之类的话,尔后马照跑、舞照跳……还因为我们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沙化掉一个中等县的面积这一无情事实和大自然的警示,我们漠然视之.我们需要沙尘暴的时时()。

报纸上说,此次沙尘暴越过其西北领地,长驱直入,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这便让我“欣慰”不已,对了,别老跟西部几个穷省的百姓过不去,他们受的苦够多了。

沙尘暴呀,请你去去大都市,或许靠了你,京城里的人们在吐掉碜牙的沙子后,会想想风从何方来,沙从何处起,进而想想咱戈壁大漠、草原腹地、黄土高坡,想想江泽民同志的号召:“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沙尘暴呀,请你去去江南,或许靠了你,他们在灰头土脑、蓬头垢面之时,会想起哺育鱼米之乡的三江源,想起知恩图报……

这么想着,夜晚拥衾侧卧,细听窗外沙尘暴的怒吼狂叫,但觉狂乱时訇訇然万马奔腾、浩浩然惊涛拍岸,低沉时呜呜然抑扬顿挫、凄凄然一咏三叹,好一首宏大壮美之乐章!我一边聆听这乐章,一边暗祈:“让沙尘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乍起( ) 诅咒( ) 戈壁( ) 暗祈( )

2 你觉得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答:

3 文中两次出现“让沙尘暴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请分别说说它的作用.

答:

4 依次在第二段空白处填写词语正确的是( )

A 敲打提醒刺激

B 刺激敲打提醒

C 提醒敲打刺激

D 提醒刺激敲打

5 作者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

6 你觉得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二例说明.

答:

生物入侵者答案

预习检测:

1、jiùbān lán héng kòng jiéfān

2、(1)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2)指躲不过的灾难。(3)像手背捆起来一样,没有一点办法。(4)形容颜色较多,灿烂多彩。(5)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6)归罪

3、(1)生态环境(2)生态系统(3)生态平衡

整体阅读1、理清文章的结构:

生1、①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物2、②-④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入3、⑤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侵4、⑥-⑦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不同态度。

者5、⑧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2、本文是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自主学习

1、生物入侵者,即外来生物入侵,它指因为人类的活动有意或无意的将产于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这些生物快速地进行生长繁衍,危害本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

2、具体说明了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举了三个例子,如“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

3、主要是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

4、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合作探究:

1、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

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提示:⑴加大宣传人们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⑵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拓展迁移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达标检测

基础知识运用:1、A(B项“漏”应读“lòu”,“宠”应读“chǒng”;C项“掠”应读“luè”,“监”应读“jiàn”;D项“厄”应读“è”,“棕”应读“zōng”;故选A项。)2、C(原因是:A项中造成经济损失巨大与“束手无策”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人不会因为经济损失大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所以前后文意不连贯,可改为“无动于衷”;B项前半句是说“生物入侵者”造成的危害,后半句却说人们“仍无动于衷”,“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不为之动心,显然前后内容矛盾,应改为“束手无策”;D项“啸聚山林”的意思是互相招呼着聚合起来,盘踞山林,危害一方。而句中的意思却成了“聚集在山林,不会跑到人类居住地为害”,这显然犯了偷梁换柱的错误,因此用得不恰当。故选c项。3、B(提示:结合原文或根据语境来判断)。

4、捕食,偷袭,吞食。

5、原来生活在别的地方,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6、专家们把这种原来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7、C(A项“敢”应为“赶”,“具”应为“俱”;B项“蓝”应为“斓”;D项“励”应为“厉”,故选C)

8、B(提示:反问句语气强烈,且B项比D项语气更简短,更有力,根据语境,应选B项)

课文精段赏读

1、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2、是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

3、打比方,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生动形象。

4、举例子。文中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有力地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原因,支撑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此外,跨过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提示:可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或提高环保意识,密切注意,避免物种入侵到别的生态环境中。)

拓展阅读:1、zhàzǔgēqí2、本文标题化用了高尔基《海燕》中的一句话,新奇醒目。为全文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带着疑问读下去。3、第一次:点题,设悬念并引起下文。第二次:照应题目和开头,使结构严谨,并点明全文主旨。4、C(提示:按照程度的不断加深来排列这些词语即可)5、观点:让沙尘暴时时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环境。是否同意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6、提示:语言富有文采,优美生动,简洁凝练,善用多种修辞。

057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6-9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课前 一、自主学习 1、我会填。 (1)3/4里有()1/4 (2) 3/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 (4)5/9里有()个1/9 2、观察课本99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我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每块西瓜就是它的—— (2)哥哥吃了2块,就是2个——,妹妹吃了1块,就是1个——

(3)根据以上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 课中 二、小组合作学习例1、例2、例3 1、2/8+1/8该怎么计算呢? 想:2/8是2个——,1/8是1个——,2个1/8加1个1/8是——个——,就是——,所以2/8+1/8=——。 2、我会算5/6-2/6。 想:5/6是5个——,2/6是2个——,5个1/6减去2个——,剩——个——,就是——,所以5/6-2/6=——。 3、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1-1/4=() 1可以看作——个1/4,就是4/4. 1-1/4=——-1/4=() 4.我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三、班级展示 班内展示合作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四、质疑探究 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来。 五、达标测试。(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他补充,评价) 1、计算:

《背影》导学案答案

《背影》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3、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学习难点】 分析作者几次流泪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预习导学】 1.作家作品填空。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作品有散文集()(),诗文集(),代表作品有()我们曾学习过他的文章《》。 2. 给下面画线的字注意。 交卸()奔丧()()橘子()迂腐()琐屑()栅栏()差使()蹒跚()()狼藉()簌簌()踌躇()颓唐()赋闲()举箸() 3.根据意思写词语。 乱七八糟的样子()纷纷落下的样子() 凄惨暗淡,不景气()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失业在家()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衰颓败落()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散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的细致刻画,表现了()。 【合作探究】 1、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全文可分成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2、背影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其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那一次刻画得最细致? 3、文中写作者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情境具体分析。 4、文中父亲的话语非常简短,但在特殊的背景下,却饱含着深情,请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下面话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 研读课文第6段。 (1)本段中作者刻画父亲的形象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在书上画出来)。 (2)描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3)本段共写了“我”两次流泪,两次流泪感情一样吗?为什么?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9赤壁赋word导学案教师版

【关键字】高中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

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4 背影 导学案

第四单元 13 背影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3.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作家作品填空.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 、 、 ,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蹒.跚( )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颓. 唐(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乱七八糟的样子. (2)( )纷纷落下的样子. (3)( )凄凉,萧条,不景气. (4)( )失业在家. (5)(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6)( )衰颓败落. 二、整体感知 4.通读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全文可分成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5.背影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其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哪一次刻画得最细致? 6.文中写了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情境具体分析. 三、局部探究 7.研读课文第六段. (1)声情并茂再现“背影”,小组成员之间可开展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能打动人. (2)概括本段大意. (3)本段中作者刻画父亲的形象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4)描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5)怎样理解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 四、阅读延伸 父亲的驼背 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lín()xún()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这弓上的箭.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的长河里.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六年级那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灾难之年.我的两条腿上大大小小长满了十三个毒chuāng(),淋漓的脓血像山泉一样gǔ()gǔ()地朝外涌着,上学成了一种负担.父亲向来家教甚严,生几个脓疮自然是不能辍.()学的,走不动时父亲背也得把我背到学校去.于是,父亲的驼背就成了我的一副马鞍.每天早晨,父亲总会准时地蹲在屋檐边,就像一匹温驯.()的老马迎候着它的主人;掌灯时分,父亲也一定会kāng()kǎi()地亮出他的驼背站在教室的门前.我在父亲的背上度过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秋天里我没有觉出父亲的背有什么异样.冬天里父亲的背很暖和,我的心口总像有一盆火烘烤着.到了春天,厚重的棉衣褪去了,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驼得更加厉害了,简直就像洪水冲击过后留下的一道塄坎.我伏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只能蜗牛一般将头艰难地向前伸着. 这情形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生命现象.在浩瀚的沙漠里,驼峰为绿洲而高耸着;在肥沃的田野里,牛背为犁铧而(a.坚韧 b.坚强 c.刚强)着.那么父亲的背也一定是为我而驼着!我的心魄被(a.震动 b.震撼 c.感动)了,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爱憎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文体“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3)、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小赋:以抒情为主;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学案(全部完整版12部)

《西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时间教师 寄语 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学习目标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西游内涵。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 《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汉族,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的巅峰,与 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你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是哪个?试着讲给你的同学听。(注意故事六要素) 4.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哪一点品质最让你感动?

多元链接 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 就是个心字。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点。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就是人的气度。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适时检测 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2.读《西游记》有感而发:某位观众抒发内心的情怀,请以相同的句式,进行抒情:唐僧师徒一路走来,我看到一支充满激情的乐队演奏生命之曲;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导学案

姓名:班级组别: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2.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初步掌握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和有关计算。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P42-44,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能进行质 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初步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背着书完成自主学习,运用知识完成预习检测。 【知识回顾】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下,一定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2.20℃,NaCl的溶解度为36g,是指,此时,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自主学习】1.基本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与之比。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3.公式变形:(1)溶质质量= 。 (2)溶液质量= ÷(或= 质量+ 质量)。 【特别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表示,且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 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与有关,而与无关。 ③溶质质量是指的那部分溶质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预习检测】1.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溶液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 2.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质量比关系不正确的是()A.溶质:溶剂=1:4 B.溶质:溶液=1:5 C.溶剂:溶液=4:5 D.溶质:溶剂=1:5 3.填写下面的表格:Array 4.在20℃时,将40g硝酸钾 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 硝酸钾固体 白:(1)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 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合作探究】探究一: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1.填写书P42表格(答案写在教材上) 2.如何区分溶液的浓稀?溶液的浓稀和溶液的饱和与否的关系? 3.从100g20%的某溶液中取出l0g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10%的氯化钠溶液表示什么意义? 探究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填写书P43表格(答案写在教材上)

《第7课 背影》导学案

《第7课背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学习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学习方法】○1读书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知识博览 一.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

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情景,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他父亲的来信说了些什么呢?请看文章的最后一段。 “近几年来”,再次转入对家庭境况的回忆,接着自然地进入对父亲一生的回忆,字里行间充满淡淡的哀愁。家境的衰落并非是父亲的无能,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而是当时社会衰败、民不聊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境遇每况愈下的一个缩影。从父亲的老境中可以看见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千百万知识分子困顿的身影。然后写父亲老年性格的变化。 如果深究一下父亲的性格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呢?这是家境和社会状况日益恶化在父亲身上的反映,这里所要说明的并非是父爱的减退,而是表现生活对父亲的压力和磨难。这里所写的对父亲的理解,比“我”在浦口车站时的感触又深化了一层。 行文至此,作者用“但”字一转,写父亲的心情由郁闷怒怨到“终于忘却”,“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这并非是父亲的心境已经变好,“只是”一词就深刻地表明,父亲对前途、对社会已经绝望,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和孙子身上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写接读父亲的来信。父亲来信中的这句话是作者写作本文的触发点。“我身体平安”是怕儿子不放心的安慰的话,“大去之期不远”才是真实的情况。按照常理,“膀子疼痛”与“大去”之间相去甚远,但父亲由膀子疼痛就想到了死,这是老境颓唐的表现,是对生活绝望的反映。“我”由父亲的这句话,想起了父亲坎坷的一生,想起了父亲

导学案封面模板

《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年级 “导、探、练、展、评” “导”:指“教师导入新课” “探”:指“学生探究新知” “练”:指“学生练习巩固” “展”:指“学生展示所得” “评”:指“教师全面评价” 玉潭中学2017级班 使用者姓名: 使用者序号: 宁乡市玉潭中学·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课前:1、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 基本要求: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根据学校制定的不同课型集体备课内容要求,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以加强教学设计为主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基本要求: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规范、有效的个人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的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活动设计、备练习、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三指导”,即: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 课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要求:目标定向:每一节课都要制定并展示恰当明确的三维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课前展示)。自主学习:创新教与学的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利用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展示: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点拔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训练反馈:精心设计梯度性训练,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 课后:优化“教”与“学”的反思,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教师要在备课本上写好教后记,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018年初中语文《作文的拟题》经典导学案

拟题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学生的考场作文有一个恰当、精彩、醒目的题目,能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阅卷的现场这样的第一感觉是极其重要的。从考卷所拟的作文题目里,老师能考察到考生最基本的语文素质,清楚地看到考生的审题水准,驾驭文字的能力,还有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表现就是所谓阅卷老师眼中的印象分了。 考场作文的题目,应该简洁、精炼,准确而具有诱惑力。考生拟题时要力求做到四有: 有深意,有内涵,有文采,有创新;三是:作文题目是对审题后理性思考的高度概括,是对 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突出全文思想内容的主旨。 二、方法点拨 考场作文一般分为以下四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拟题 主要涉及到后三种题目。 (一)半命题作文 那么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有以下几种形式: 1.留空在题前:《我对您说》、《改变了我》、《伴我行》 2.留空在题后:《我懂得了》、《心灵深处的》 3.留空在题目中间:《我和的故事》 半命题作文拟题难度不大,只要根据自己所写作文主题和主要内容,加以提炼概括,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写在横线上,就完成了。例如:那一天我真______(感动、后悔、倒霉、伤心、自豪、幸福、可爱,,)

(二)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 拟题难度较大的是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两类,下面分几点来具体讲述拟题方法。 1.按照记叙文的诸要素为分类依据拟题。 (1)以所述事情发生的时间为题,适合叙事性记叙文。例如:《秋收时节》《春天里》《梦醒时分》《父亲节》 (2)以所述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叙事记叙文或游记上。例如:《青春校园》《原野》《欢乐社区》《美丽的青岛》 (3)以所述事件的中心人物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写人的作文上。例如:《亦师亦友说老爸》《我的老师》《可爱的姥姥》 (4)以概括事物的主要内容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叙事记叙文上。例如:《路遇》《妈妈的碎碎念》《收麦》《童年趣事》《珍藏的记忆》《今天我当家》 (5)以主要情感基调为题,这一类的题目多用于抒情散文。例如:《心灵子午线》《我爱家乡》《醉人的春风》《仰望星空》《怀念》 2.找关键词句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话题和材料中找到关键的词句,来拟题。例如:有个国王清早到花园散步,惊讶地发现所有的花都枯萎凋谢了,探问之下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有松树高大俊秀所以厌世, 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多结果子,也不想活了,所有的植物都因为恨己不如人而全无生机。 而在花园的某个角落,却有一株小小的安心草,在暮气中开着灿烂的花朵。国王欣喜地问它为何可以如此?它说:“因为我知道你种我,就是要我做安心草。所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 关键句是“因为我知道你种我,就是要我做安心草。所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所以题目我们可以为《快乐地做好自己》。 3.添加前后缀法 话题作文以“话题”为关键词,材料作文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在关键词的前后用添加 前后缀法、造句法,以文章的观点作为题目。这是比较保险的拟题法。例如,材料的关键词 是“放手”,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拟题如下:《学会放手》《放手也是一种爱》《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成长需要放手》《放手是一种智慧》等。 4.引据经典等来拟题

《背影》的导学案(含答案)

《背影》的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正音辩形释义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橘.子( )狼藉.()妥 帖.()交卸.()奔丧.()踌躇 ..()晶莹.() 蹒跚 ..()迂.腐()赋.闲()..()颓唐 ..()琐屑 簌簌.()试.() 2、根据所给的拼音,为下列多音字组词 差:chāi()chā()chà()丧:sāng()sàng()禁:jīn()jìn()奔:bēn()bèn()栅:zhà()shān() 3、解释下列词语 交卸:;祸不单行: 奔丧:;触目伤怀: 踌躇:;情郁于中: 迂腐:;不能自已: 蹒跚:;颓唐: 琐屑:;晶莹: 4、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二)走进文本

(1)作者回忆了父亲的那些事情? (2)文中出现了几次流泪,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三)课堂精炼 (1)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其作用是什么?以什么为线索进行叙事的?(2)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3)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①找出语段中“父亲”爬月台的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两句作简单的分析。 A、“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C、“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最新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案精编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一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2 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幸、引、负)虚词(乃、以) 2.强化文言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作文素材 复习安排:1.早自习30分钟,完成“课前自学案”部分 2.课上答疑、迁移并辅导 3.课后学生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案 (请用10分钟复习课文与相关笔记,然后用15分钟完成下面的题目)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课堂提升案 (请用30分钟完成下面三段文言中划线部分以及课内重点语句的翻译) (一)(2009江西卷)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答: (2分) 课内知识勾连: 1.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二)(2009年辽宁卷)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答: (4分) 课内知识勾连: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三)(2009年全国卷Ⅱ)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和复习题

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有关雨的知识。 2.体会雨在四季的不同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重难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2.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学法指导】 1.自读法:将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学生诵读与教师范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通过诵读、赏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刘湛秋,生于1935年10月,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刘湛秋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文字自然、亲切、优美,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2)古诗文积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志南和尚《绝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自学检测 (1)标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高邈()咄咄逼人() 粗犷()睫毛() 干涩()莅临()一脉情思() 吝啬()池畦()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高邈: 静谧: 莅临: 粗犷:

1、分数乘法(一)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科《分数乘法(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节次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预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进行计算。 【学法指导】请独立自主学习P2-P4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预习自测】 一、回忆自己预习的课本第2-4页的内容。 二、我来显身手! 1.把9+9+9+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把0.2+0.2+0.2+0.2+0.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3.列式计算。9×3 4×6 12×10 5个12是多少? 12个1.5是多少? 3个5 1是多少?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试着把61+61+61+61+6 1改写成乘法算式 再试着写几个分数乘法算式 我的发现(疑惑):通过对新课知识的预习及预习自测的完成,我收获了 但是 不明白。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 要用一张彩纸的51,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1、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并试着说说分数乘法的意义 2、如何来计算呢?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探究活动二:练兵场大挑战: 1、3×72表示的意义 5×132表示的意义 2、我来展示 【当堂检测】1、涂一涂,算一算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5个4 3的和是多少? 83×3=( + + ) 61+61+61+61=6 1×( )表示 43+43+43+43+43+43+=4 3×( )表示 252+252+=25 2×( )表示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 ),分母( )。 【课后作业】——拓展运用 3、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时滴水 101 桶,5时滴水多少桶? 4、一个长方形长2米,宽 3 2米,这个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5、王叔叔骑摩托车,每分钟行驶252米,14分钟行驶多少千米?42分钟呢?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背影》优秀导学案

14 背影(第一课时) 朱自清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积累“交卸、狼藉、簌簌、踌躇、蹒跚、颓唐”等词语。 2.赏析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写作的独特视角以及叙述的详略得当。 (二)过程与方法 1.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解答为何作者会以“背影”为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体悟作者和父亲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察父母关爱之情,常怀感恩父母之心。 二、学习重点 1.紧紧抓住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父亲的四句话深入探究、自主体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分析写法,领悟文章特点。 三、学习难点 1.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体会父亲的四句话。 2.赏析课后“积累拓展”中的四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朱自清:现代,字,代表作《》、《》 《》、《》,诗集《》,散文集《》、《》(二)字词检测 差使()交卸()狼藉()簌簌()踌躇() 迂()栅栏()蹒跚()橘子()举箸() 赋闲()拭()琐屑()颓唐()晶莹()奔丧() (三)整体感知(对学) 1.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3.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作者对父亲前后的心理是一样的吗?

(四)分析课文(小组合作) 1.全文中有几次提到“背影”?请将它们找出来完成表格。 2.文章有几次提到“我”流泪?请将它们找出来完成表格。 (五)拓展训练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五、学习心得: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口语交际 典例剖析 (一)、劝说 训练1: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小区大妈们的最爱。可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却因为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他孙女的学习,正与大妈们争吵。假设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阻呢?(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2 分) (二)、语言得体 训练2: (2015株洲)课文《好嘴杨巴》中,李鸿章把茶汤浮头上的碎芝麻误当成了脏土而大发脾气。杨巴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但杨巴的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如果杨巴生活在今天,他应该怎么说?(注意:在原话的基础上删改,既让李鸿章明白是碎芝麻,又要给他留足面子。) (三)、辩论词、辩驳语 训练3: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训练4: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 嬉皮笑脸地说: “我这是在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钻劲,二要挤劲。” (四)、开场白 训练5:某中学九年级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替主持人写一则开场 白。 (五)、言外之意 训练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问题。 中午午休时间,同学们都趴在座位上安静午休。只有小林一个人在听歌,听到激动的时 候,就跟着音乐一起大声歌唱。他的同桌芳芳说:“你比歌手唱得都好,我却只顾着睡觉, 没有给你鼓掌喝彩,真是失礼了!” 芳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背影学案及答案

《背影》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差使交卸簌簌踌躇迂腐栅栏颓唐不能自已举箸提笔 琐屑蹒跚情郁于中妥帖狼藉赋闲奔丧亏空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交xiè() 2.狼jí() 3.妥tiē() 4.tuí唐() 5.琐xiè()6.晶yíng() 7.Chóu chú() 8.pán shān() 三词语理解: 1狼藉: 2 变卖典质:质: 3惨淡: 4 赋闲: 5 蹒跚: 6 颓唐: 7 触目伤怀:怀: 8 琐屑: 9 情郁于中: 10 举箸提笔:箸: 四了解作者: 《背影》的作者是,字,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家、、、。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等。 五整体感知: (一)圈点批注法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 文章几次谈到背影背影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3.在送行中父亲为我做了那几件事其中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要有理有据) 答: 4文中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你认为作者是为什么流泪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 (一)这段写父亲为我买橘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怎样体现出父爱的 二请从文中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三1这篇文章,除了这四句话和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能深切体现父爱意外,其他地方还有没有体现父爱的词句,请举例分析。 2文章题目是背影,文章开篇一、二自然段不写背影,却写了大篇幅的环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四在日常生活中,你被父亲的行为感动过吗或者是一个眼神,或者是一次谈话,或者是一件特殊的礼物。 今天,我们在这节课的最后,同学们可以把内心深处的感动表达出来,在这里老师这里有两个话题,围绕着两个话题说一说,写一写。 1、爸爸,爱是经不起隐藏的。2爸爸,下辈子还要做你的儿女。 答案 第一课时: 一、二、三(略) 四:朱自清佩弦散文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春》《匆匆》《荷塘月色》《绿》五:(一)1买橘送别 2 四次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难忘背影,写出思念之情。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写出作者深深的感动。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时的背影。惜别背影,写出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的黑布马褂的背影”,再现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