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

NO.3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学习目标】

1.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和上海的相关资料,明确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的文化特色,熟悉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

【学习重点】

1.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及城市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及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的文化特色及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2——57页,勾画重点,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符号,并完成以下问题。

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的特点及主要城市:

(1)特点:是我国城市分布最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我国最大城市:_____

(2)主要城市著名古都:_____、_____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_____等

2.上海市:

(1)地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_______工业城市。

(2)作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_________作用。随着_____的开发,进一步增强了它的作用。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

(1)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_____,交流日益_____。(2)借助发达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同城市间产生了“_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___和深厚的____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旅游景点及特色:

(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_________、_________。

(2)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同里;浙江的_____、西塘等。

(3)传统文化:如_____文化、茶文化、_____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一名游客,你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最想去的是哪个景点?向同学介绍这个景点的文化特色。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北京和上海城市职能的区别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2)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商业中心。

【建构知网】

【检测反馈】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区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性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

(2)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的名称。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3)本区水陆交通便利,请写出本区优越的水运条件。

(4)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苏州和杭州的美丽和富饶。请分别写出两城市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位的旅游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超实用)

南方地区学案 【考纲解读】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探究主题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结合教材图3-12-1)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 回归线、30°N,100°E、 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210页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3.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019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的“喀斯特高原地貌”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内河航与便利(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区域全貌

《第二节 南方地区》教案

《第二节南方地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2、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分析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理区之一——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划分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6.8南方地区图,找出各省区的位置。 (3)读图6.8完成P16活动题。 2、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1)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3)了解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4)完成P19活动题。 四、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自学。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划分。 (南方地区主要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东南丘陵的土壤是红壤) (2)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是我国严重的水稻、茶叶、甘蔗、油菜、柑橘、鲜花等产区,也是我国严重的淡水鱼产区。同时,也是我国严重的经济林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4)南方地区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见“知识之窗”) (5)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 (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水陆交通便当,经济活动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博的地区,南方地区的面积占25%、人口占55%、GDP占75%,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珠藏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差异很大。读我国分区略图,完成下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地区和乙图地区是依据地形划分的 B. 乙图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C. 丙图地区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 D. 丁图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2.下列语句描述乙地区的是() A. 雪山连绵,牦牛成群 B. 河湖密布,鱼米之乡 C. 草原荒漠广布,绿洲瓜果香甜 D. 林海雪原银装素裹,冰雕晶莹剔透 3.下列哪些是长江经济带主要优势() ①交通便捷 ②产业种类多,规模大 ③资源丰富 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⑤长江经济带将“一带”与“一路”紧密融合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4.南方地区依托丰富的水能及有色金属资源,建立的工业基地是() A. 辽宁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B. 宜昌电力、湘中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C. 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基地 D. 青海察尔汗化学工业基地 5.“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相比,二者发展经济都具备的有利条件是 () A. 水资源丰富 B. 矿产资源丰富 C. 国家的优惠政策 D. 发达便捷的交通 6.南北方农作物的熟制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热量条件不同 B. 年降水量不同 C. 地形类型不同 D. 土壤肥力不同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7.该地区位于 A. 南部沿海地区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 8.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不断升高 B. 降水不断减少 C. 市场需求变化 D. 土壤肥力下降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30-31题。 9.长江沿江地带拥有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其中的核心城市是 A. 武汉 B. 上海 C. 南京 D. 重庆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群发育关系不密切的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水源充沛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读“我国长江三角洲图”,回答: 11.下列景点不在图示区域的是() A. 杭州西湖 B. 颐和园 C. 浙江乌镇 D. 拙政园 12.图中的湖泊是 A. 太湖 B. 洞庭湖 C. 鄱阳湖 D. 洪泽湖 13.小明旅游回来.带回来一些照片.其中在上海拍摄的是()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2020级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 考试测试卷

第七章《南方地区》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生态环境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污染范围较大 B.云贵高原春季常由于干旱影响生产生活 C.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沙漠化现象 D.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2.与澳门毗邻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厦门 C.珠海 D.汕头 3.长江经济带能够实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是因为长江流域具有() A.丰富的水资源 B.巨大的航运价值 C.丰富廉价的水能 D.丰富的矿产资源 4.澳门包括澳门半岛、路环岛和() A.青洲 B.台山 C.黑沙杯 D.氹仔岛 5.香港是著名自由港,主导产业是() A.博彩业 B.对外贸易 C.重工业 D.建筑业 6.建国后,长江分别于1954年和1998年发生两次特大洪涝灾害,两次灾害比较严重,1998年汛期流量小于1954年,中游水位却高于1954年,主要原因是() ①流域内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汇水①上游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淤积加剧①围湖造田,中游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①沿江工业发达,江水污染严重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7.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乙相比,甲所示区域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A.煤、铁等矿产分布集中 B.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C.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 D.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8.下列关于台湾岛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岛的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B.该岛以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为主 C.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岛的北部和西部 D.该岛地势大致东高西低,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 9.属于台湾经济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①良港众多 ①岛内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①吸收外国资本 ①岛内市场广阔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10.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乡文化特色旅游 B.发达的丝绸文化旅游 C.拥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 D.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和特点 刘文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本文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 效应,回顾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历程,最后分析了长三角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关键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在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从关税同盟问题提出的,在比较纯粹的国际贸易领域中, 讨论得较多的是贸易壁垒与贸易利益, 再進而转向生产领域某些方面的联合, 乃至消除各国 经济活动中种种障碍的措施。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第一个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障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清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美国学者贝拉.巴拉萨1973年则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状态,认为作为一个过程,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个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 经济学家利兹·马克鲁普则认为该定义过于狭隘,“事实上经济一体化可以有一国之内的各个地区的,也可以有各国之间的”。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参与成员范围内减少与取消歧视性的贸易壁垒以及采用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消除成员间的差异,促进资源的最佳利用,求得整体最优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其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能获取比单独一个时更大的利益。 1.2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1.2.1关税同盟理论 西方学者将关税同盟当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形式。因此,对关税同盟的研究与探讨 也就比较广泛而深入。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利益。关税同盟成立后,能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生产,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从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进口,结果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贸易量。同时,使本该用于该种产品的

中国地理分区 第二节 南方地区

中国地理分区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位置与范围 1.以南,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和。 2.在°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自东向西以此穿过的省区为、、、,海南省全部位于。 大部分位于 E- °E之间(注意100°E、110°E、120°E三条经线穿过的地区)。 3.位于南部(热带、亚热带季风候区)。主要的地理单元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和高原。 政区:主要包括长江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和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 4.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人口占全国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和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平原、四川盆地、高原、东南丘陵、台湾岛、岛等; (2)地形特征: ①东部、面积广大 A、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稻土广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含、、、、等。 B、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包括丘陵、丘陵、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三部分组成。这些丘陵多黄壤和壤分布(即地带性土壤)。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②西部以、为主 四川盆地(西北部有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盆地”和“之国”之称;(成因分析: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周围的细沙笔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化而形成紫色土,紫色土富含、等养分,是比较肥沃的土壤。) ③山地:山脉、南岭山脉、山脉、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外,大巴山、大别山、巫山等,多红壤和黄壤(具有呈性、有机质含量少、粘重,宜植树,尤适植树)。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地貌(溶岩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农业区);

第七章《南方地区》知识梳理

《第七章 南方地区》复习导纲 【知识梳理】 写出上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山脉;②( )山脉; ③( )山脉;④( )山脉; ⑤( )盆地;⑥( )高原 ⑦( )江;⑧( )江,⑨( )三角洲 ⑩( )平原 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 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 地理位置:( )—( )以南,( )高原以东 农业生产:水热条件优越,多为水田。以( )、小麦、棉花、( )等作物为主。亚热带水果产区。 自然特征 红土地: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 )的土壤。 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 ),夏季( )。 地理位置:包括( )市、( )南部和( )北部地区。地处( )之地,交通便利。 澳门:珠江口西侧,由( )半岛、路环岛和氹仔岛组成,经济支柱是( )业。 地理位置:北东南分别临东海、太平洋和南海,西隔( )海峡与( )省隔海相望。 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 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水乡的文化特色和旅游:杭州( )、( )园林为世界遗产,周庄、同里、乌镇、西塘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是核心城市,对周边及全国都具有带动辐射作用。 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加工工业→( )产业 美丽富饶的宝岛 外向型经济 物产:森林(樟树、红桧)、矿产、水产、水能资源丰富。 自然环境:地形多山,东高西低,( )季风气候,河流( )。 发展条件: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吸引外资,建立出口加工区。 外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是经济命脉。 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 )、( ),东部交错分布着( )、( )。 香港:珠江口( ),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组成,自由贸易港,( )、( )、信息服务和航运中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 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 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1. 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 --- 淮河线以北。主要的半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 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方地区(二)农业 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 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 (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 贝贝:农业以旱作为主,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 玲玲:这里的水资源明显不足,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玲玲和贝贝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你觉得有道理吗?(学生判断回答)明确:贝贝说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其中春小麦是错误的。北方地区以古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玲玲说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是错误的,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归纳总结: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策略】 以关于江南的话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 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 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 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课题:第七章南方地区 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下)第六章 主题: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更设计思路和北方地区一样,也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等内容。本节有两个标题,“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对比南北方旱作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八上的学习已经知道南方地区农作物、地形类型、气候类型、长江、珠江的位置,七年级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已经接触过。通过学生自学能解决: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需要教师指导解决: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能够说出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内部差异的原因。 (3)能够说出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评价任务: 学习重点:能够说出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内部差异的原因。 学习难点: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内部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点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难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归纳法:本节课始终以南、北方地区的比较为主线,包括自然环境的比较、人文环境的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列表格归纳知识点。 2、读图分析法:通过阅读各种图,提取信息,加以整合,初步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 3、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发展,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南方、北方的视频,直观展示南、北方的景观、人类活动等。问题情境:以上播放的是中国哪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差异大吗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今天我们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 图片展示:展示教材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问题情景: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自然差异(指导判读景观图) 教师讲述:学习区域,我们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 品读一:“南、北方地形图” 分组活动:1.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 2.思维拓展: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 分组竞赛:出示南北方地区空白图,填出主要地形和分界线。看哪个组填的又对又快。 教师小结: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南方地区主要地形有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秦岭——淮河一线既是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还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等。 品读二:“哈尔滨、北京、武汉、海口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指导识图:哈尔滨和北京最热月平均气温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0℃以下,降水量在500~600毫米,集中于7、8月,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而武汉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特点;海口最热月均温约30℃,最冷月均温18℃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各月降水较丰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小结:越往北,气温年较差越大。黑龙江的漠河是我国最晚进入春天的;南方的昆明四季如春;而海南省的海口位于热带,终年气温较高。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大,而且雨季时间长。由此,我们感到中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1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法、讨论法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 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人间天堂/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新课教学】 一、位置与范围 【探究一】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如下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 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简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关系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文章首先简述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从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制度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四个方面试图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弱、城市发展缺乏精准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1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末,市场化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潮,区域经济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区域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缩影,笔者认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历程可归为三次发展浪潮。 1.1 第一次发展浪潮 上海经济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最初,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与浙江的杭州、绍兴和宁波等十个城市包含其中。经过试验性的改革,上海经济区最终覆盖了江苏和浙江全省以及上海市。随后,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分别在1984年、1985年、1987年加入上海经济区。这一时期,由于地方竞争激烈加之上海经济区的范围逐渐扩大,没有区域性协调机构的统筹,上海经济区的发展并不成功,八十年代上海经济区的每年的年增长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2 第二次发展浪潮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在撤销“上海经济区”并提出了“开放浦东”的发展战略,从此浦东新区成为上海以及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的新高地。但从总体上来讲,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在九十年代有了质的跨越,在第一次发展浪潮中,苏浙区域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与浙北的乡镇企业之间的进行挂钩,进行横向的配套合作,在合作范围上主要是工业加工上进行对接。而在第二次发展浪潮中苏浙沪区域合作模式转变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用浦东的优惠政策以及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吸引外资以及技术引进,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被挖掘。 1.3 第三次浪潮 21世纪,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经突破了“长三角”的地域概念,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圈。其原因有二:第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中国的经济与国际接轨,在经济全球化的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平台,外商把大上海区域视为投资的首选区域;第二,随着市场化趋势逐渐明朗,在南通、杭州等与上海联系紧密的地区的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地进军上海,此外,上海也积极进行与省外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对接。 2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内产业结构同质化,缺乏有效分工与整合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问题成为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绊脚石。一方面,由于缺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区域合作制度化水平较低以及各区域的信息不对称长期无法解决,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原材料和资源匮乏,主要依赖进口和远距离运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地区产业不能进行有效的细化和分工,不能在区域内进行有效的优势互补和差异化竞争。 2.2 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性较弱 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各个行政区政府比拼业绩使得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经济壁垒加强,加之缺少高层决策部门的统一调度,造成大量经济资源浪费。区域内的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存在分割和封锁,使得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七章南方地区(2015.3.26)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____区南部,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以东地区。 包括地区,地区,地区。 二、地形: 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1、东部_________、_________地形面积广大, (1)_________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属于此地形区的小地形区还有(如:江汉平原):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2)_________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 (3)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____________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2、西部以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为主 (1)_________盆地是素有“_________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和“天府之国”之称; (2)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貌广泛,地表,可耕地面积小,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严重,不利于农业发展。 3、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填图练习.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①山脉: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F____,G____,H____,I____。 ②平原:J____,K____,L____,M____。 ③盆地:N____。 ④高原:O____。⑤丘陵:P____ (2)填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 河流: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 湖泊:⑧____,⑨____,⑩____。 三、气候: 1、南方地区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植被主要是:_____ ______、______ 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