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

,,,。

2.《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

,。,。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

,。,。

4.《木兰诗》中既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

,。

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6.《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

是,。

7.《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

是,。

8.《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是

,。

9.《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的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几句是,,,。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是,。

11.《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的比喻句是,;,?

1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

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

13.《木兰诗》中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讴歌和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

14.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15.《木兰诗》中说明木兰战功显著的句子

是:,。

最新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教学教材

《木兰诗》导学案 课题:《木兰诗》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力争熟读成诵。 2、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学习重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知识链接:《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2、说说你以前所了解的木兰,你认为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原因。 3、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注音:机杼()可汗() _ 鞍鞯( _) 辔头()鸣溅溅()_ 金柝(_ ) 燕山()旧时裳() 4、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你喜欢吗?跟小组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 【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然后找一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 3、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 (小组合作交流,边读边译) 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说说不理解的地方,找学生解释) 理解了字词句的含义,同学们应该知道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4、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找出文中语句分析。 5、你认为诗中刻画木兰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6、作者用民歌体裁,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爱国爱家、不慕荣利、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这首诗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优美诗句,现在,请大家自由背诵喜欢的句段,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题目答案

1《木兰诗》理解性默写测试姓名计分班级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 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 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1 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1

1 / 6 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 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 4、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1 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 1 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1 6、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三、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粗略? 详写: ①②③④; ②略写:①

2、说一说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2 / 6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4、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①② 5、“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诗的作用是写出木兰停机叹息,表现()。 6、“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 7、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手法是(表现了木兰(、和)的性格。 22,)3《木兰诗》理解性默写(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 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人教版初中语文木兰诗精品教案

8、木兰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2.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互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犹抱琵琶半遮面 1、质疑式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描写妇女的作品很多。但由于妇女的卑下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形象多是被愚弄的,被怜悯的,有不少妇女还沦为了男子的玩物。而在这其中,有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歌谣广为传唱,她的故事被电影公司搬上荧屏,她的经历传奇浪漫,一千多年来,她成了家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8《木兰诗》学案新人教版

8木兰诗 【导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了解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 3?赏析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4.复述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 ?合作学习 (1) 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 .生难字词 (1)字音 唧唧(j 1)机杼(zh u)军帖(ti e) 可汗(k e h a n) 鞍鞯(a n ji a n)礫(p e i)溅溅(ji a n)燕山(y a n) 啾啾(ji u ) 朔气(shu o ) 金柝(tu o ) 策勋(x u n) 霍霍(hu o ) 阿姊(z i ) 云鬓(b i n) ⑵实词 赏赐百千强:有余。胡骑:战马。 木兰不 .用 . 尚书郎:不愿意。愿 . 驰千里足:希望。出郭 . 相扶将:外城。双兔傍地走 . :跑。著 . 我旧时裳:穿。朔 . 气传金柝:北方。 军书十 .二 . 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卷卷有爷 . 名:古义指父亲。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 ,,, 。 2.《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 ,。, 。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

,。, 。 4.《木兰诗》中既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 ,。 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 是: ,。6.《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 是 : ,。

7.《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 是: ,。8.《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是: ,。 9.《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的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几句 是: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是: ,。11.《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

的比喻句 是: ,;,? 1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 ;, 。 这一成语常用来比 喻: 。 13.《木兰诗》中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讴歌和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 ,;,?

14.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 是:, 。 15.《木兰诗》中说明木兰战功显著的句子 是:,。 答案: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 河去暮至黑山头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0.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1.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共三个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共三个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理解木兰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3、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 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乐府诗集》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出示活动任务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品简介及其他资料。 1、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它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8.木兰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能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主旨。 【相关链接】 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编的《》,是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听教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 (3)指名几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纠错并评价。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不会的字词小组商量。(1)给加点字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 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戎机()金柝()策勋()十二转() 红妆()磨刀霍霍()著()我旧时裳() 云鬓()扑朔()雄雌() 3、初读感知,了解木兰。 (1)说说你以前所了解的木兰,你认为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2)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你喜欢吗?跟小组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 4、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 【合作探究】 1、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2、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3、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5、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拓展提升】 一、下面是豫剧《花木兰》选段的唱词,读一读,回答问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喝喝穿。你要不相信,就往这身上看,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题目(答案):

1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测试姓名计分班级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 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4、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1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 是(共10 字):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16、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

2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三、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粗略? 详写: ①②③④; ②略写:① 2、说一说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4、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① ② 5、“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诗的作用是写出木兰停机叹息,表现()。 6、“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 7、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手法是(),表现了木兰(、和)的性格。 2

部编版-年级下册《木兰诗》学案

第二单元 10 木兰诗(学案) 文本导读名师引领 【学习纪要】 掌握并理解文章的学习目标: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要通过学习本诗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体感悟】 作品介绍: 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属于叙事诗,又叫《木兰辞,》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乐府:原来指古代官府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除了文人诗歌和谱配曲外,还要广泛采集民间歌谣。它还指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到了南北朝乐府已经由音乐机构变为了诗体名称。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写作背景: 《木兰诗》这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赞颂之辞。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的北魏统治期间(386——557)。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歌,《木兰诗》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提纲挈领】 文章主旨: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七下)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七下) (一)《竹里馆》(王维)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晚春(韩愈)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01x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8木兰诗(第3课时)导学案新 人教版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 (第3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 传奇色彩的特点。 时间分配自学分、导课分、交流展示分、小结分、巩固分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分析了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那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分析后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深层探究 赏析第二、三、四部分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什 么作用? 【交流点拨】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抓住北方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和军中生活的艰苦,从而烘托出 木兰的勇敢坚强。后两句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极言战争时间 之长、战况之烈,更突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2.面对天子的赏赐,木兰是怎样做的? 【交流点拨】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写木兰回到家乡的情景,有何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这一段描写极具生活气息,写出了木兰归来时全家人的快乐心情。“出门 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从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的谨慎和机敏,使木兰的形象更饱满。 (二)分析形象 再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交流点拨】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勇敢坚强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 谨慎 小结:花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的奇女子。 (三)写法探究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繁简详略的安排,诗歌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一)《竹里馆》(王维)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木兰诗(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木兰诗(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赵同泉 课型:讲读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 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 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引读 1、多媒体放《谁说女子不如男》mp3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这熟悉的戏曲里是谁的唱段?(生:花木兰)对,花 木兰。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

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木兰诗》: .2、解题:《木兰诗》 明确:(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一)诗歌诵读: 1、教师有感情的诵读,明确听读的要求:(配乐) ①.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在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障碍。 【方法链接】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随时用笔圈点勾画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重点字词。 ②注意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字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同学们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市民的采访,了解到“创建”活动过多过滥,人民群众是很有意见的。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准备给县领导汇报的几条危害。请你将“助长形式主义”这一条恰当地插在下面的三条危害之间。 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三、中考实战 11.名著阅读(2011·四川乐山) 【甲】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乙】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10.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 (2)甲段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 (3)乙段中的主要人物杨志,后来也被逼上梁山,也成为了108个英雄好汉中的一位。请根据这个人物的相关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下联。 上联:保尔呕心沥血写小说 下联: 12.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2011·湖南郴州) ①《故乡》《孔乙己》都出自(作者)的小说集《呐喊》。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 (用短语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③《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及时雨”指的是。 四、作文训练 12.请同学们改写《木兰诗》第六段,表现出木兰回家团聚时的热烈欢乐气氛。要用生动的语言,切忌简单的翻译原文。 例文:大团圆 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爹、娘———”花木兰的父母循声望去,花木兰骑在马上,飞奔而来,正在向他们招手。花木兰的父母顿时激动得两手发抖,先是一惊,又蹒跚的走过去。花木兰将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马,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兰的脸说:“兰儿,瘦了,瘦好多了,但越来越漂亮了?”“走吧,天色已经晚了,兰儿回家就好!”父亲边说边牵着马,拍拍木兰母亲的肩说道。花木兰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战友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好。

《木兰诗》选择、理解性默写

《木兰诗》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行军神速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二、选择题: 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C ) A. 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A、建功,但没有接受封赏。B、“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是错误的。D、“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主题错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 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 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解析】C、句子应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解析】A 分析:互文这种修辞,翻译时要相互参照,相互补充,要意译,不能直译。 4、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解析】“不闻”给出的是行军路上木兰听不到的内容,“但闻”给出的是木兰在行军路上所听到的声音,二者形成对比,用“不闻”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但闻”句则表现了行军速度之快。

《木兰诗》最新导学案及答案

《木兰诗》最新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 的叙事方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 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4、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1、 学法指导: 这是一首很唯美的民歌,人物形象、故事 情节、语言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鉴于此,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准确背诵; 由于故事家喻户晓所以对课文的理解没有太大 难度,关键要能用准确的词语 来概括木兰的形象,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要 注意学习并体会它的作用。 学习步骤: 一、积累下列 知识: 1、生字词: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燕山( ) 鸣溅溅( ) 鸣啾 啾( ) 胡骑( ) 戎机( ) 金柝( ) 著( ) 傍地走( ) 2、关于《乐府诗集》及《木兰诗 》的有关介绍: 二、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1/9

1、划分下列句子 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北市买长鞭( ) 胡骑( )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再读诗歌,把握内容: 1、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2、根据概括各段内容填空,理清课文情节。 代父从军,→( )→( )→还朝辞官 →(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四、赏析人物,品读诗歌: (一)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用准 确的词语概括木兰的形象。 (二)品读探究: (1)第 2 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 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2)第 4 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 操? (3)第 5 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 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三)详略分析:
2/9

《木兰诗》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

木兰诗》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 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 【原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通: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

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闺房东面的门,坐在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2、《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行军神速两句: 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4、《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2017年新人教版第8《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2 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朔气:Shuò(北方)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当:对着户:门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