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林中学复读班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李林中学复读班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李林中学复读班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李林中学复读班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李林中学复读班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学生使用时间______ 第___ 周

【课前导学】

1.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堂识真】

考点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的种类:

一类是,简称。

一类是,简称。

2、结构

(1)化学元素:①_ ______。

(2)基本单位:核苷酸

组成分子:②__ 、一分子③_ _、一分子磷酸三部分。

种类(共8种):④__ (4种)参与DNA组成;分别是

,,,。

⑤__ (4种)参与RNA组成,分别是,

,,。

DNA:由条链构成;RNA:由条链构成。

(3)DNA和RNA的比较:

H3PO4H3PO4

3、功能:是细胞内携带 _______的物质,在生物体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DNA多样性的原因

①核苷酸不同

②核苷酸不同

5、知识联系: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 ____

细胞结构生物体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_

大多数非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 ______;极少数的非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

6、核酸和蛋白质的比较

①的储存、复制与传递

②控制的合成

③传信息的变异,提供

材料

组成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

DNA呈现多样性

DNA (4种)

RNA (4种)

【例题讲解】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 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构成的碱基相同

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磷是脂肪、ATP、D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组成生物体

的大量元素

B.酶和核酸都是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糖核酸控

制酶的合成

C.植物生长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作用特点是微量高效

D.纤维素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它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3、如图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及它们各自功能的关

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M1、M2、M3、

M4的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2在动物细胞内是糖原,在植物细胞内是淀粉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3的种类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不同的M4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是m4的连接方式不同

4、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 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5、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B.核酸是由C、H、O、P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6、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7、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①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②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③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④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⑤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

传信息一定相同⑥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⑦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⑧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考点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1)DNA主要分布于中,RNA主要分布于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HCl)能够改变的通透性,加速进入细胞,同时使。

2、实验流程

3、实验现象和结论:

特别提醒:

1、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1)0.9%的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2)8%的盐酸:a.改变细胞膜等的通透性 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

(3)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2、关于甲基绿和吡罗红溶液的配制:甲基绿吡罗红染色液包括A液和B液,使用时现用现配。

3、由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含叶绿体,为避免色素的干扰,该实验不宜选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4、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

【例题讲解】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①染色②水解③冲洗涂片④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⑤①③②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D.盐酸有利于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用于观察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试剂是()

A .斐林试剂

B .双缩脲试剂

C .苏丹Ⅲ染液

D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的细胞后,接着换上高倍镜观察

5、下列前项是实验试剂,中项是其作用,后项是实验目的,不正确的是( )

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DNA和RNA着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染色体变化

C.健那绿染液使叶绿体染色观察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D.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色素提取色素

考点三:细胞中的糖类

1、糖类的元素只含有C、H、O。

2、糖类的分类

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

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由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链状大分子。

、糖类的作用: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支持功能:等。细胞的储能物质:。

构成细胞的物质: (RNA成分)、 (DNA成分)。

4、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

(1)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糖,可与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核糖、脱氧核糖、蔗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属于糖。

5、糖类的分类:

(1)糖类物质按其归属分类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

动物细胞特有的糖:。

植物细胞特有的糖:。

(2)按糖类物质的功能分类

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生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参与生物细胞构成的物质:。

【例题讲解】

1、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所共有的特征()

A.它们都包含有大量的能量B.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C.它们的空间结构相同D.它们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各种元素的比例都相同

2、下列各种糖类物质中,既存在于动物细胞内又存在于植物细胞内的是()

A.淀粉和核糖 B.葡萄糖、核糖和麦芽糖

C.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 D.糖原、乳糖、蔗糖

3、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能利用淀粉和麦芽糖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

A.② B.①④ C.① D.①

4、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②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③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麦芽糖④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⑤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⑥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⑦淀粉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并呈现蓝色。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A. B、 C、 D、

5、(双选)下列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概括中,正确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唯一的储备能源物质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考点四:细胞中的脂质

1、脂质中的脂肪只含元素,磷脂除C、H、O外还含有元素。

2、脂质的分类及作用列表

3、细胞的能源物质

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植物细胞内的储能 物质是: 。 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 ,直接能源物质是 。 4、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例题讲解: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功能关系,其中D 是RNA,C 、E 都是高分子化合物,C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 、B 是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真核生物体内的A 物质有 种,B 物质在生物体内约有 种。

(2)合成C 、D 的A 物质的不同点表现在 和 ,C 物质和D 物质在空间结构上的不同点表现在 , C 物质与D 物质的关系是 。

(3)C 存在的主要场所是 。 (4)C 与E 相比特有的元素是 。

考点五: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称为单体。组成多糖的单体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每一个单体都以构成的碳链为,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等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例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主要说明()

A.碳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C.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碳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例2、下列物质中,因改变其空间结构而导致生物学活性丧失的是()

①核酸②淀粉③脂类④蛋白质⑤纤维素

A.①③

B.③⑤

C.①④

D.②⑤

【拾遗补缺】

1、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及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多糖不具还原性。

2、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是由肽聚糖构成的。因此能否被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是区分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据之一。

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4、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是糖类的2倍多

【拓展空间】

1、各种糖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吗?

不是。例如脱氧核糖是构成DNA的成分,核糖是构成RNA的成分。

2、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前提是生物体内不存在DNA,当RNA作为遗传物质时,由于RNA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

3、少数RNA具有催化功能,特指生物体内的酶。

4、朊病毒既无DNA,也无RNA,蛋白质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5、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及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通过分析不同物种的核酸和蛋白质来区分或判断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也可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或亲子鉴定。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导学案(教师版)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等级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 生物模块三导学案 第1页(共6页)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教师版) 【学习目标】 1.设计和进行对照实验,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一步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 2.分析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情况。 3.学会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方法,并根据现象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一、提出问题: 秋天,落叶纷飞。春天,绿草如茵。且不见落叶痕迹!落叶去哪里了? 结合上面的实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请写下来。 落叶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这究竟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呢 ? 注意: (1)要选择有研究意义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 (2)要选择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作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作出假设: 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 提示:假设既可以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作出的解释,也可以是想像或猜测。 三、设计实验 1、设计方案 (1)实验原理: 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纤维素酶、淀粉酶可将纤维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CO2、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 (2)、实验材料: 土壤、落叶、 (3)、实验器具: 玻璃容器、标签、塑料d 袋、恒温箱、纱布。 (4)、实验设计步骤: ①取两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一个贴上“乙组”标签。 ②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将其中乙组放入恒温箱, 60℃灭菌1h 。 ③取 大小、形态相同的落叶12片,分成2份,分别用包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5cm 。 ④将2 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取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落叶的 腐烂程度。 提示: (1)要确定实验变量是什么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变量 ; (2)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 (3)要注意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便指导实验的进行。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

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高三复习)

高三生物选修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___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______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可分为____培养基和____培养基。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以及____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____、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__________、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_____条件。 2. 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具体操作如下: ①对实验操作的_____、操作者的____和___进行__________。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____、______和______等器具进行____。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①消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不耐高温的液体用______;人们也常使用(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煤酚皂溶液等)消毒、____消毒。 ②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能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避免___________。 ⑤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____,温度为_____,并维持_____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___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①基本操作步骤:___→____→____→调pH→____→_______。 ②相关问题:a.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c.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和_____。

(完整word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和答案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学校:铁锁桥初级中学教研组:生物教师:谭德权学生: 重点: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难点:受精的过程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一、课前预习1、一朵花是由、、、和等组成 的。 2、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从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 程,叫做传粉。 3、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内部。胚珠里面有,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 4、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其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 里面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 二、导入新课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把我们周围的环境装点得五彩缤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开花呢?花朵美丽的色彩和四溢的芳香,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的植物的花既不艳丽又不芳香? 三、合作探究 (一)花的结构 阅读课本P102观察与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对花进行观察和解剖,并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的方法: (1)取一朵桃花对照图Ⅲ-15观察它的、、、和。 (2)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和,仔细观察和的特点。 (3)用镊子夹开一个,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4)用刀片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其里面的。 2,桃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 内生 内生 (二)传粉和受精 1、阅读课本P103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传粉?有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如桃花、李花、苹果花、油菜花都是靠传粉的花,其特点是、、。(2)如玉米、杨、柳的花是靠传粉的。其特点是、、。 1、描述受精的过程,(受精,双受精,图示)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阅读课本P104并读图Ⅲ—18回答下列问题: 1、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中生物选修3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 【课程目标】 了解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和,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3.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 基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培养厌氧微 生物则需提供条件。 〖思考1〗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补充1】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二、无菌技术: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一)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具体操作如下: 1.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和进行。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和等器具进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二)消毒和灭菌

1.消毒是指。常用的方法有、、消毒法。 2.灭菌是指 。常用的方法有:、、灭菌。分别适用于那些用具? 〖思考2〗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3〗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 〖思考4〗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温度为,并维持 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 实验操作----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是,本实验可分成和两个阶段进行。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 、、、、。 〖思考5〗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什么? 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6〗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什么等营养物质? 2.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 ①在火焰旁右手拿,左手; ②使锥形瓶的瓶口; ③左手将培养皿,右手,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及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上肢___________,下肢___________。 2、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 3. 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 大猩猩黑猩猩 长臂猿猩猩 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4、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5、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6、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 7、“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 8、“东非人用图中的石块做什么?它们已经具有能力。 三、系统总结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自然条件: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四、生活链接 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五、反馈检测 9、许多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使前肢解放出来,臂和手变得灵巧,为使用、制造工具提供了前提;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来复杂,并且使用了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因此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10、人类和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A 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 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 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 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11、古猿进化成人,人脑比猿脑发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古猿的直立行走 B 古猿的手和足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C 古猿转移到平原上生活 D 古猿进行劳动和集体生活 1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生命起源与原始大气 C 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D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教学反思: 第二节人的生殖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技能目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情感目标: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学习重、难点】 1.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最新初中生物《鱼》导学案精编版

2020年初中生物《鱼》导学案精编版

第四节鱼 学习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学习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和。 2、鱼类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在水中靠游泳,靠呼吸。 3、鱼在游泳时,靠产生前进的动力,靠保持身体的平衡,靠 保持前进的方向。 4、我国的四大家鱼是:、、、 5、观察鲫鱼时,我们看到鲫鱼的身体呈形,这种体形在它游泳时可以起到作用。鲫鱼头部的是感觉器官,它可以感 受刺激。 6、右图是鲫鱼的形态图,根据 图示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的名 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①②③ ④⑤⑥ ⑦,它起的作用是。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根据你所掌握的生活常识回答下面问题: ①鱼在水中是怎样呼吸的,简单描述。 ②为什么人在水下只能作短暂停留,而鱼在水中却能呼吸自如 ③鱼到陆地上很快就会死去,原因是什么? 2、阅读课本第22页的“观察与思考”,回答问题。 ①水是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 ②想一想,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③鱼鳃的哪些特点适于其水中呼吸? ④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3、鱼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三、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A、章鱼 B、鱿鱼 C、娃娃鱼 D、海马 2、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C、体表都被有鳞片,并且适应与各种水域环境 D、在水中用鳃呼吸 3、关于鱼游泳时的动力,下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身体躯干部摆动产生动力 B、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C、各种鳍辅助鱼的游泳 D、各种鳍的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 4、鲫鱼与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A、鳃盖 B、鳃弓 C、鳃耙 D、鳃丝 5、鲫鱼能保持鱼体平衡,主要靠下列那组鳍?() A、胸鳍和腹鳍 B、背鳍和臀鳍 C、尾鳍和臀鳍 D、胸鳍和尾鳍 6、鲫鱼在水中不停地由口吞水,由鳃孔排水,其主要作用是(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 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6.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四章 第3节《神奇的微生物》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四章第3节《神奇的微生物》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 【自学导航】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是一类结构非常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2、细菌的细胞一般由、、和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有和等结构。 3、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 4、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和三种类型。 5、细菌在自然界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和组成,细胞内没有,一般营或生活。

【合作探究】 1、病毒、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2、为什么受伤后不及时对伤口处理,会导致伤口发炎、化脓? 3、我们平常所食用的食物中,有哪些属于真菌?写出5~6种来。 【分层检测】 应知应会 1、病毒是一种没有________结构的生物,一般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病毒必须通过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这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3、病毒的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4、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具有________结构,有________作用。有些细菌具有有助于运动的________结构。 5、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肠道内,靠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来生活。这类细菌进行的是________生活。 6、人们利用________生产沼气,这类细菌依靠________来获取营养物质。 7、细菌的细胞内没有________,一般营________或营 ________生活。

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66283word版本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 导学1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上肢___________,下肢___________。 2、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1929年,________ 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3、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但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成为地球的强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思考: 4、教材中的四种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那些地方 ? 大猩猩黑猩猩 长臂猿猩猩 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5、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6、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7、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P5内容思考 8、“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

三、系统总结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自然条件: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四、生活链接 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五、反馈检测 10、许多生活的森林古猿,由于使前肢解放出来,臂和手变得灵巧,为使用、制造工具提供了前提;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来复杂,并且使用了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因此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11、人类和黑猩猩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说明() A 黑猩猩是人类的原始祖先 B 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 C 人类是黑猩猩进化的一个分支 D 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12、古猿进化成人,人脑比猿脑发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古猿的直立行走 B 古猿的手和足得到了发展和改善 C 古猿转移到平原上生活 D 古猿进行劳动和集体生活 1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生命起源与原始大气 C 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D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纲要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考试复习指南 绪论 一、考试要求 1、了解生物教学论的概念,课程《中学生物教学论》的性质和地位; 2、理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二、思考题 名词解释: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一、考试要求 1、掌握课程、国家课程标准、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概念; 2、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3、叙述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结构,了解中学生物课程的总目标及具体目标; 4、理解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 课程、国家课程标准、生物学课程标准 2、简答 ①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分别是什么? ②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有哪些? ③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分别是什么?课程内容有哪些? ⑤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有哪些? ⑥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点? 第二章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一、考试要求 1、掌握科学、技术、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 2、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特征、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4、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和社会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5、描述一个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 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科学、技术、生物科学素养 2、科学和技术有何区别? 第三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一、考试要求 1、了解“学习”的涵义,理解人与动物学习的主要区别; 2、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理论要点、贡献与局限性。 3、了解概念转变的条件。 二、思考题 1、简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有关学习的理论要点。 2、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理论要点分别是什么?对教学分 别有何指导意义? 第四章基本教学技能 一、考试要求 1、了解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的目的; 2、了解导入常用的方法,理解导入的结构;了解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板书设计的常见类型。 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教学技能、教态、导入技能、教学语言、变化技能、强化技能 2、在教学实践中,导入的方法有哪些?导入的教学结构由哪几步构成? 3、什么是提问?提问的类型有哪些? 第五章教学策略 一、考试要求 1、掌握教学策略、概念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探究教学的基本概念;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就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得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得现象,这就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得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得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就是科学界不能接受得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得认识。 2:简答题:请您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得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得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得工具,主要就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得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您就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得关系得。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就是制定评价标准得基础;评价就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就是无效得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得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得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得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3)创造冲突得真实得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4)注重互动得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得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得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瞧,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与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得特点瞧,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与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得变化包括( ) A:声音得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得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得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得问题就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得场所C:光合作用得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得特点得就是( )。 A:可用缩时得方式表现复杂得长过程得概貌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与各

最新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__营养物质_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___生长繁殖___的营养基质。 2.种类:按照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划分 (1)___液体____培养基:配制成的____液体___状态的基质。 (2)__固体______培养基:在_____液体___培养基中加入___凝固剂__,如琼脂后,配制成的____固体___状态的基质,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微生物在其上面生长,可形成肉眼可见的_____菌落____。 3.组成成分: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_不同____,但一般都有_____水______、_____碳源______、_____氮源______、____无机盐_______,此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PH________、_ ___特殊营养物质_______ 以及____氧气_______的需求。 二、无菌技术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________。 1.消毒是指使用____较为温和_____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__ __对人体有害______的微生物(不包括__芽孢__和__孢子____)。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____煮沸消毒法______、____巴氏消毒法_____、____化学药剂消毒法____。 2.灭菌是指使用____强烈_____的理化因素杀死___物体内外所有_____的微生物,包括_____芽孢_____和_____孢子_____。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灼烧灭菌___、__干热灭菌__、___高压蒸汽灭菌____。 3.实验操作中避免杂菌的污染,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对实验操作的__空间____、操作者的___衣着和手_____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__器皿__、___接种用具____和___培养基____等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酒精灯火焰____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______已经灭菌处理____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4.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_____微生物污染____。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____灭菌____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三、分离纯化大肠杆菌 本实验使用的培养基为_____牛肉膏蛋白胨_____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可分为__ _制备培养基_____和______纯化大肠杆菌_________两个阶段。 1.制备培养基的一般步骤为:_____计算_____、____称量___、_____溶化_____、____灭菌______、_____倒平板______。 2.纯化大肠杆菌: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平板划线法_____和____稀释涂布法____。 (1)平板划线法通过_____接种环______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___划线____的操作,将_____聚集_____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梯度稀释______,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_____分布涂布______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3.菌落的概念:_____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________。 4.结果分析: (1)如果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说明_______接种符合要求_______; (2)若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_______有杂菌未消化___________; (3)未接种大肠杆菌的空白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若长出菌落,则说明____培养基灭菌______不彻底,实验失败。 四、菌种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临时保藏________的方法。 (1)过程: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固体斜面培养基上_____,合适温度下培养,菌落长成后,放于____4℃__冰箱中保藏,每隔3—6个月,都要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 (2)缺点:保存时间_____短________,菌种容易被___污染________或产生_____变异____。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甘油管藏_______的方法,将培养的菌液与等体积灭菌后的甘油混匀于____-20℃____的冷藏箱内保存。 随堂练习 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C)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④都可以 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天然培养基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不需加工的培养基 B.接种前需对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C.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D.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和碳源 3.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4.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C)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5.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八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一)人教版.doc

八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一)人教版 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1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重点)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难点)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 a.嫁接 b.分根 c.扦插 d.杂交 2.嫁接的方式可以获得() a.与砧木相同的植物体的性状 b.与接穗相同的植物体的性状 c.与砧木、接穗相近的植物体的性状 d.砧木和接穗相结合的性状 3.下列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是()。 a.向日葵 b.椒草 c.小麦 d.高粱 4.梨、桃等的栽培通常用()来繁育优良品种。

a.嫁接 b.种子 c.扦插 d.压条 5.园艺师将一株单色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种花形的“塔花”,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杂交二.合作探究 6.春季,在用杨树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时,把枝条上所有的芽去掉,这样是否影响成活?为什么? 7.马铃薯通常是用它的块茎来繁殖的,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先把块茎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请想一下农民这样做的道理。 三.反馈检测 8.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_________,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1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等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下列几组植物的繁殖,哪组属于无性繁殖() ①鼠尾草靠丸花蜂传粉繁殖后代;②玉米种子种下去长出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