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淋巴结、头颈部评估

淋巴结、头颈部评估

淋巴结、头颈部评估
淋巴结、头颈部评估

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

一、检查目标:

1、了解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

火柴或者棉签

三、检查步骤:

(一)一般状态、皮肤粘膜的检查:(详见教材)

(二)浅表淋巴结检查:

1、检查顺序:

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蝈窝。

2、检查方法:

检查头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用双手分别置于耳屏前方、耳廓后方、乳突以及枕骨粗隆下方检查相应部位淋巴结。检查颈部淋巴结可面对被检查者,手指并隆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滑行触诊,触诊时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头偏向检查侧,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入深触摸。检查腋窝时,被检查者双上肢下垂,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由浅入深滑行触摸直达腋窝顶部。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手扶托被检查者前臂,以右手向滑车上由浅如深出没,分别检查两侧滑车上淋巴结。检查腹股沟和蝈窝淋巴结时,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以使皮肤和肌肉松弛,便于触诊。

3、注意事项:

触摸到肿大淋巴结时,应注意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瘘管等,并应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头颈部评估

一、检查目标:

1、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

2、熟练掌握瞳孔、鼻窦、咽、扁桃体、甲状腺、气管的检查方法。

3、对检查结果能正确记录。

二、检查用物:

手电筒、压舌板、酒精棉球、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头部检查:

1、瞳孔:

①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双侧是否等大等圆。

②对光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用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迅速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双眼,用光刺激一侧瞳孔,观察对侧瞳孔缩小的情况,正常时,当一侧受光刺激,对侧也立即缩小。

③调节与辐辏反射:

嘱被检查者注释一米以外的目标(手指),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20cm 处)。正常人此时瞳孔逐渐缩小,同时两侧眼球向内聚合。

2、鼻窦:

①上额窦:双手固定于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

②额窦: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置于眼眶上面内侧用力向后按压。

③筛窦: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另一手拇指置于鼻根部与眶内角之间向筛窦方向加压。

④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3、咽及扁桃体:

被检查者面向光源,头略后仰,在张口发“啊”音时,用压舌板压舌前2/3与舌后1/3交界处。此时软颚上抬,即可看到咽颚弓、软颚、颚垂、扁桃体及咽后壁。

扁桃体肿大一般分三度;不超过咽颚弓者为Ⅰ0;超过咽颚弓者为Ⅱ0;肿大的扁桃体达咽后壁中线者为Ⅲ0。

4、头部其他检查:(详见教材)

(二)颈部检查:

1、甲状腺:

触诊是主要检查方法,触诊包括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侧叶的检查。触诊时应注意甲状腺的大小、质地、是否对称、有无结结、压痛及震颤等。甲状腺触诊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由于重压引起疼痛、咳嗽、憋气等。

触诊甲状腺峡部:被检查者取坐位,医生站于被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被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往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可感此软组织在手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厚、肿块等。

触诊甲状腺侧叶:嘱被检者头稍前屈,并偏向检查侧以松弛皮肤和肌肉。

1、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四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示、中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甲状腺。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后面触诊: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拇指放在颈项部,另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当触到肿大的甲状腺后,用钟型听诊器在肿大的甲状腺上进行听诊,如听到低调的连续性的静脉“嗡鸣”音,则是甲状腺血管增多、增粗、血流增速的结果,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很有帮助。

甲状腺肿大可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0;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内者为Ⅱ0;超过胸锁乳突肌者为Ⅲ0。

2、气管:

让被检查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两上肢下垂,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与无名指分别固定于两侧胸锁关节上,前臂与被检查者胸骨相平行,中指垂直向下按摸气管,正常人中指尖恰好触在气管前正中线上,中指分别向左右触摸,若两侧相等,示气管居中;若一侧气管增宽则示气管移向该侧。

3、颈部其他检查:(详见教材)

淋巴系统解剖

淋巴系统的解剖 一、淋巴系统总论 淋巴系统是由人体内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三大部分组成的,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 无色透明的液体,称之为淋巴或淋巴液。淋巴组织主要分布在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部的黏膜内,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的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胸腺以及扁桃体等。 当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及营养物质透过毛细血管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内,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在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绝大部分水分和代谢产物又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回流入静脉,小部分的水分和大分子物质,可以经毛细淋巴管管壁进入到毛细淋巴管内,而称为淋巴。 淋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它可以沿着全身各级淋巴管道,向心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要经过许多淋巴结的滤过,最终又汇入到静脉内,所以淋巴系统又可以看作是血液回流的辅助部分,人体的淋巴系统不仅可以协助静脉进行体液回流,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还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液,产生抗体,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功能。 在淋巴管道内流动的无色透明液体为淋巴或淋巴液,请问体内的淋巴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循环呢 二、淋巴管道 淋巴管道是体内输送淋巴液的管道系统的总称,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等部分。 (一)毛细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部分,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内,而且彼此之间可以吻合交织形成网状。毛细淋巴管的管径粗细不均匀,一般要比毛细血管略粗一些,它的管壁由单层扁平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而成,没有基底膜。所以毛细淋巴管的管壁比毛细血管的管壁具有更大的通透性,可以允许水分和较大分子物质进入。 (二)淋巴管 淋巴管是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的管道,其结构与小静脉类似,但管径比较细,淋巴管在向心行程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个或多个淋巴结。 (三)淋巴干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 ⅤB:锁骨上淋巴结。 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 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

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 分布 正常的颈部淋巴结通常可在颌下、腮腺区、颈上区、颈后三角区发现。转移性的颈部淋巴结是位置特异性的。在已知原发瘤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有助于鉴别转移类型及帮助肿瘤分期。然而,如果原发瘤未知,已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可为我们确定原发瘤提供线索。淋巴瘤和结核性的淋巴结肿大也有特定的分布。 大小 恶性淋巴结通常较大。但是,炎性的淋巴结也可和恶性淋巴结一样大。而且,转移性的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较小的状态。因此,淋巴结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当原发瘤明确的患者,当动态连续观察淋巴结呈持续性增大时,强烈提示为转移性淋巴结。而且,恶性淋巴结大小的连续变化在监测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用处较大。 外形 恶性和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呈圆形,短轴/长轴的比率大于或等于0.5,反应性的肿大淋巴结和正常的淋巴结通常较长或呈卵圆形。然而,有报道称正常的颌下淋巴结和腮腺区淋巴结在外形上也趋向于呈圆形。而且,恶性淋巴结在早期累及时会在外形上呈卵圆形。因此,淋巴结的形态应在诊断中被当作是单独的诊断标准。但是,淋巴结外周皮质异常增生表明淋巴结内部有局灶性的肿瘤浸润,是鉴别恶性淋巴结的一个有用的征象。

淋巴结边界 转移性和淋巴瘤的淋巴结有锐利的边缘,然而反应性和正常淋巴结的边界不甚锐利。恶性淋巴结中的锐利边缘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浸润及淋巴结周围脂肪沉积的减少,这增加了淋巴结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声阻差。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边缘不甚锐利清晰,这是淋巴结周边软组织水肿和发炎所致。根据我们的经验,边界清晰锐利在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若已证实的恶性淋巴结出现边界不清的情况,则提示有被膜外浸润,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淋巴结门回声 淋巴结门回声是大多数颈部淋巴结(86%)正常的声学特征,通常见于较大的淋巴结。在超声上,淋巴结门回声表现为与相邻软组织相延续。尽管转移性、淋巴瘤、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没有淋巴结门回声,但它们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还是可以看到淋巴结门回声的。这主要是因为髓质淋巴窦并没有被充分破坏。因此,淋巴结门回声的存在与否不能成为诊断的单独标准。 回声 正常的、反应性的、淋巴瘤的和结核性的淋巴结与临近肌肉组织相比,其主要呈低回声。除了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表现为高回声外,转移性的淋巴结通常呈低回声。因此,淋巴结的高回声是鉴别是否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有用征象。超声医生应当扫查甲状腺,看是否能找到原发瘤以确定诊断。

(最新)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一)头部的淋巴结头部的淋巴结多位于头颈交界处,由后向前依次 有就淋巴结、乳突淋巴结、腮腺淋巴结、下颔下淋巴结和额下淋巴结等,收纳头 面部浅层的淋巴,直接或间接汇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1. 枕淋巴结occipital lymph nodes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的表面, 收纳枕部、顶部的淋巴管。 2.乳突淋巴结mastoid lymph nodes位于耳后、胸锁乳突肌上端表面,也 称耳后淋巴结,收纳颅顶及耳廓后面的浅淋巴管。 3.腮腺淋巴结parotid lymph nodes分浅、深两组,分别位于腮腺表面和 腮腺实质内,收纳额、颞区、耳廓和外耳道、颊部及腮腺等处的淋巴管。 4.下颔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位于下颌下腺附近,收纳面部、鼻部和口腔器官的淋巴管。 5.颏下淋巴结submental lpoph nodes 位于颏下部,收纳颏部、下唇内侧 部和否尖部的淋巴管。 (二)颈部的淋巴结颈部的淋巴结分为颈前和颈外侧两组。 l.颈前淋巴结anterior cervical lytllPh nodesl分浅、深两群,位于舌骨下方及喉、甲状腺、气管等器官的前方,收纳上述器官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注 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淋巴结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包括沿浅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浅淋巴结及沿深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深淋巴结。 (1)颈外侧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后缘处,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颈部浅层的淋巴管,并汇 集乳突淋巴结、枕淋巴结及部分下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深淋巴结deep lateral cervical lpoph nodes:数目多达10~15个,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上始于颅底,下至颈根部,少数淋巴结位于副神 经周围,在颈根部的淋巴结常沿锁骨下动脉及臂丛排列。颈外侧深淋巴结直接或通过头颈部浅淋巴结收纳头颈部、胸壁上部、乳房上部和舌、咽、腭扁桃体、喉、气管、甲状腺等器官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汇合成颈于。左颈干注入胸导管,右颈 于注入右淋巴导管,在汇入部位常缺少瓣膜。 颈外侧深淋巴结群中较重要的淋巴结有:①咽后淋巴结位于鼻咽部后方,收纳鼻、鼻旁窦、鼻咽部等处的淋巴,鼻咽癌时先转移至此群;②颈内静脉二腹肌 淋巴结又称角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交角处,收纳舌后及腭扁桃体

临床医学诊断基础:诊断学——淋巴结的检查

1.检查顺序 全身体格检查时,淋巴结的检查应在相应身体部位检查过程中进行。为了避免遗漏应特别注意淋巴结的检查顺序。头颈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上肢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腋窝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应按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外侧群的顺序进行。下肢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腹股沟部(先查上群、后查下群)、胭窝部。 2.检查方法 检查淋巴结的方法是视诊和触诊。视诊时不仅要注意局部征象(包括皮肤是否隆起,颜色有无变化,有无皮疹、瘢痕、瘘管等)也要注意全身状态。 触诊是检查淋巴结的主要方法。检查者将示、中、环三指并拢,其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这里所说的滑动是指腹按压的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的滑动;滑动的方式应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这有助于淋巴结与肌肉和血管结节的区别。 3.检查内容 检查淋巴结应注意部位、大小与形状、数目与排列、表面特性、质地、有无压痛、活动度、界限是否清楚及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附:一般检查的体检纲要一般检查包括全身状态、皮肤和淋巴结检查。反映这些内容的检查项目多、范围广,在进行全身体格检查过程中都应该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状态的有关内容及皮肤、淋巴结状况。 全身状态的体检纲要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发育是否正常,体型是否匀称(正力型、超力型、无力型) 营养状况(良好、中等、不良、肥胖、恶液质) 意识状态(清晰、嗜睡、模糊、昏睡、昏迷、谵妄),能否与医师合作。 精神状态有无异常(情感、认知、行为有无异常),语言是否流畅,语调有无改变。 面容与表情有无异常(急性或慢性病容、特殊面容、表情痛苦、忧虑、恐惧、安静);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姿势有无特殊,步态有无异常。 皮肤粘膜检查纲要颜色有无改变(发红、苍白、发紫、黄染、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湿度有无异常;弹性是否正常或减低;有无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疱疹)及皮肤脱屑;有无皮下出血、蜘蛛痣、水肿(轻、中、重度)、皮下小结、溃疡与糜烂、瘢痕及毛发分布情况。 淋巴结检查纲要检查淋巴结应注意部位、大小与形状,数目与排列、表面特性、质地有无压痛、活动度、界限及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淋巴结及头颈部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淋巴结及头颈部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一基本检查方法 1.浅部触诊法及用途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检查部位而定)。(1分) (2)用一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2分) (3)四指并拢,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柔和的进行滑动触摸(4分)。 (4)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和神经,阴囊、精索等的触诊检查。(3分) 2.双手触诊法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让被检查者做腹式呼吸。(1分) (3)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4)左手放在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部。(2分) (5)右手放在腹壁,用二、三、四指配合腹式呼吸做深部滑动触摸。(2分) (6)用于腹腔包块检查及肝、脾、肾等检查。(2分) 3.冲击触诊法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2分) (3)检查者以右手三四个并拢的手指,放置于腹壁上的相应部位,手指与腹部之间成70~90度角度。(2分) (4)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2分)

(5)用于大量腹水而对肝脾及腹部包块触诊不满意时。(2分) 4.深压触诊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3)用右手一或二个手指逐渐深压。(3分) (4)观察被检查者的面部表情变化。(1分) (5)用于确定腹部压痛点。(3分) 5.间接叩诊法 (1)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它手指稍微抬起。(2分) (2)右手指自然弯曲,中指指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垂直。(2分) (3)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2分) (4)以腕、指掌关节的活动为主。(1分) (5)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中指立即抬起。(2分) (6)每次叩击2~3下。(1分) 二淋巴结及头颈部 1.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的顺序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 (1)检查顺序为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部。(共5分,漏掉一个叩0.5分) (2)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二、三、四指触诊右侧,右手二、三、四指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5分) 2.腋窝淋巴结检查

表浅淋巴结的检查

1.表浅淋巴结概述 淋巴结的变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尤其是对肿瘤的诊断、转移及发展变化的观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淋巴结分布于全身,一般检查只能发现身体各部位表浅淋巴结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多为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毗邻组织无粘连,常呈链状与组群分布,通常不易触及。 2.表浅淋巴结的部位 (1)耳前淋巴结:位于耳屏前方。 (2)耳后淋巴结:位于耳后乳突表面、胸锁乳突肌止点处,亦称为乳突淋巴结。 (3)枕淋巴结: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与胸锁乳突肌止点之间。 (4)颌下淋巴结:位于颌下腺附近,在下颌角与颏部之中间部位。 (5)颏下淋巴结:位于颏下三角内,下颌舌骨肌表面,两侧下颌骨前端中点后方。 (6)颈前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下颌角处。 (7)颈后淋巴结:位于斜方肌前缘。 (8)锁骨上淋巴结:位于锁骨与胸锁乳突肌所形成的夹角处。 (9)腋窝淋巴结:是上肢最大的淋巴结组群,可分为五群: 1)腋尖淋巴结群:位于腋窝顶部。 2)外侧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外侧壁。 3)胸肌淋巴结群:位于胸大肌下缘深部。 4)中央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及前锯肌处。 5)肩胛下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后皱襞深部。 (10)滑车上淋巴结:位于上臂内侧,内上髁上方3~4cm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间沟内。 (11)腹股沟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三角内,它又分为上、下两群: ①上群: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韧带平行排列,故又称为腹股沟韧带横组或水平组。 ②下群:位于大隐静脉上端,沿静脉走向排列,故又称为腹股沟淋巴结纵组或垂直组。 (12)腘窝淋巴结:位于小隐静脉和腘静脉的汇合处。 3.表浅淋巴结的检查顺序 全身体格检查时,淋巴结的检查应在相应身体部位检查过程中进行。为了避免遗漏应特别注意淋巴结的检查顺序。头颈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上肢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腋窝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应按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外侧群的顺序进行。下肢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腹股沟部(先查上群、后查下群)腘窝部。 4.表浅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检查淋巴结的方法是视诊和触诊。视诊时不仅要注意局部征象(包括皮肤是否隆起,颜色有无变化,有无皮疹、瘢痕、瘘管等)也要注意全身状态。 触诊是检查淋巴结的主要方法。检查者将示、中、环三指并拢,其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诊。这里所说的滑动是指腹按压的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的滑动;滑动的方式应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转动式滑动,这有助于淋巴结与肌肉和血管结节的区别。 (1)颌下淋巴结:检查时检查者用左手扶被检查者头部,使头倾向左前下方,用右手四指并拢触摸左颌下淋巴结。使头倾向右前下方,再用左手四指并拢触摸右颌下淋巴结。 (2)颈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分为前后两区。检查时被检查者头稍低,使皮肤松弛。检查者双手四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进行滑动触诊。依次检查前后区。 (3)锁骨上窝:被检查者头稍前屈,检查者双手四指并拢,左手检查右侧,右手检查左侧,由浅人深进行滑动触诊。

淋巴结及头颈部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淋巴结及头颈部体格检查规范 化操作(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淋巴结及头颈部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基本检查方法 1.浅部触诊法及用途 (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按检查部位而定)。(1分) (2)用一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2分) (3)四指并拢,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柔和的进行滑动触摸(4分)。 (4)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和神经,阴囊、精索等的触诊检查。(3分) 2.双手触诊法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让被检查者做腹式呼吸。(1分) (3)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4)左手放在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部。(2分) (5)右手放在腹壁,用二、三、四指配合腹式呼吸做深部滑动触摸。(2分) (6)用于腹腔包块检查及肝、脾、肾等检查。(2分) 3.冲击触诊法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2分) (3)检查者以右手三四个并拢的手指,放置于腹壁上的相应部位,手指与腹部之间成70~90度角度。(2分) (4)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2分) (5)用于大量腹水而对肝脾及腹部包块触诊不满意时。(2分) 4.深压触诊及用途 (1)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2分)。 (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1分) (3)用右手一或二个手指逐渐深压。(3分) (4)观察被检查者的面部表情变化。(1分) (5)用于确定腹部压痛点。(3分) 5.间接叩诊法 (1)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它手指稍微抬起。(2分) (2)右手指自然弯曲,中指指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垂直。(2分) (3)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2分) (4)以腕、指掌关节的活动为主。(1分) (5)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中指立即抬起。(2分) (6)每次叩击2~3下。(1分) 淋巴结及头颈部 1.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的顺序及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 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 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WBC)×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原幼淋%。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CD19+ 细胞%,CD23+细胞%。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 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 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 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心肺听诊无异常. 辅助检查:WBC ×10 9/L 中性粒细胞淋巴见变形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 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 3鉴别诊断 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 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 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结核性淋巴结炎 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二诊断依据: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Ⅲ区(Level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 ⅤB:锁骨上淋巴结。 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 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该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 Ⅶ区:上纵隔淋巴结。咽喉癌、食管癌及甲状腺癌可以转移至此,故

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头颈部的淋巴管与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头部淋巴结多位于头颈交界处,有后向前依次有: 1)枕淋巴结occipital lymph nodes 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的表面,收纳枕部和项部的淋巴。 2)耳后淋巴结postauricular lymph nodes 位于胸锁乳突肌止点表面,又称乳突淋巴结,收纳颅顶、颞区和耳廓后面的淋巴。 3 )腮腺淋巴结parotid lymph nodes 在腮腺表面及实质内有,分浅、深两组,收纳额、颞区、耳廓和外耳道及腮腺等处的淋巴。 3)下颌下淋巴结submendibular lymph nodes 位于下颌 腺附近,收纳面部及口腔器官的淋巴。 4 )颏下淋巴结submental lymph nodes 位于颏下三角内,引流颏部、下唇中部及舌尖的淋巴。以上各组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入颈外侧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分为颈前和颈外侧淋巴结 1)颈前淋巴结anterior cervical lymph nodes 位于舌骨下方,喉、甲状腺及气管颈段的前方,收纳上输器官的淋巴,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淋巴结可分为浅、深两群。

1)颈外侧浅淋巴结superficial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 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颈部浅层及头 部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深淋巴结deep lateral cervical lymph 位于nodes 胸锁乳突肌深面,沿颈内静脉排列,收集头颈部、胸壁上部 及乳房上部的淋巴,其输出管汇合成左、右颈干。此群淋巴 结以肩胛舌骨肌为界分为颈外侧上深淋巴结superior deep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 和颈外侧下深淋巴结inferior deep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 。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沿颈内静脉上段排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jugulodigastric lymph nodes 位于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交角处,又称角淋巴结,收纳鼻咽部、舌根和腭扁桃体的淋巴。 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juguloomohyoid lymph nodes 位于颈内静脉与肩胛骨肌中间腱交叉处附近,引流舌尖的淋巴,舌尖部癌常先转移至此。 副神经淋巴结沿副神经排列。 颈外侧下深淋巴结主要沿颈内静脉下段排列,沿颈横血管 排列的淋巴结称为锁骨上淋巴结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s ,其中位于前斜角肌前方的称为斜角肌淋巴结,左侧的斜角肌淋巴结称为virchow 淋巴结,食管下段癌或胃癌 转移时常可累及此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retrophayngeal lymph nodes 位于咽后壁和椎前筋膜之间,收纳鼻腔后部、鼻旁窦及鼻咽部的淋巴,鼻咽癌时常先转移至此群。

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第九章、面颈部淋巴系统(书上有三张表!!!) 一、面颈部淋巴管的特点: 1)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网→淋巴管丛→集合淋巴管 2)面颈部淋巴系统丰富,可建立侧支循环,位置恒定; 3)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s):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相似,头颈部各解剖区域的淋巴直接回流到相应区域的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叫区域淋巴结。 4)区域淋巴结的意义:在于如果已知病变的部位,可以推断该区域可能受累的淋巴结,相反,如果一个或一群淋巴结发现有病变,尽管原发灶不明显,也可帮助诊断该淋巴结所收集区域内的原发病变。 5)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与软组织硬度相似,一般不易触及,但当淋巴结所收集的区域内有炎症时,该淋巴结就会肿大和疼痛,如系肿瘤侵及,淋巴结多呈无痛性肿大,质地由软变硬,逐渐固定并可触及,也可能未触及,因而淋巴结对炎症、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二、头面部淋巴结群 1、枕淋巴结: 数目:1~5个; 位置:斜方肌枕骨起点表面,枕部皮下和头夹肌的深面; 分区:枕浅、枕深; 收集:枕区、颈部上方皮肤和颈部深层肌肉的淋巴; 输出:颈浅和副神经淋巴结群。 2、耳后淋巴结:即乳突淋巴结; 数目:2~3个; 位置:乳突部及耳廓后方; 收集:顶区、颞区、乳突、鼓膜、耳廓后面、外耳道后壁; 输出:耳下→颈浅、颈深上、副神经淋巴结。 3、腮腺淋巴结: (1)腮腺浅淋巴结:3~8个; 耳前淋巴结:耳屏前方、腮腺咬肌筋膜浅面与腮腺之间; 耳下淋巴结:腮腺下端表面;常被胸锁乳突肌包绕从而形成淋巴结鞘 收集:颞区、额区、耳廓、外耳道、上下眼睑外侧、鼻根部淋巴; 输出:腮腺深淋巴结。 (2)腮腺深淋巴结:5~10个; 位置:腮腺内、下颌后静脉和面神经周围; 收集:腮腺及相应皮肤、眼睑外侧、外耳道、咽鼓管、鼓室黏膜、腮腺浅淋巴结; 输出:颈深上、颈浅、锁骨上、颈二腹肌淋巴结。 4、面淋巴结: 数目:小而不恒定; ①颌上淋巴结:咬肌前缘;②颊淋巴结:颊肌表面,腮腺导管下1cm;③眶下淋巴结:眶下孔;④颧淋巴结:眼外眦下方); 收集:眼睑内侧、眶内侧、鼻、上唇、颊部; 输出:下颌下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54342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 ⅤB:锁骨上淋巴结。 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 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该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