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温定带

以温定带

以温定带
以温定带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看温度定温度带,看降水定气候类型)

1.最低温低于0℃夏季温度低于20℃的为寒带,寒带冰原气候全年气温低于0℃,寒带苔原气候夏季气温会高于0℃。

2.最低温低于0℃夏季高于20摄氏度的可能是温带季风或者温带大陆,这两个在区别的时候看降水,降水特别集中在夏季的而且比较多的是温带季风,另外的一个就是温带大陆。

3.最低温高于0℃但是夏季气温低于20℃,为温带海洋气候,看看这种气候类型的降水是均匀的

4.最低温高于0℃,夏季气温高于20℃,可能是亚热带的三种气候:亚热带季风、地中海和亚热带沙漠气候。这三个在判断的时候,看雨热同期(气温高降水多)的为季风,雨热不同期的为地中海,降水稀少的为亚热带沙漠。

5.最低温高于16℃,全年炎热,为热带的四种气候。这四种气候中,降水平均且多的为热带雨林,降水平均但是少的为热带沙漠。降水量集中而且有些月份特别多的为热带季风,降水量有差别,但是不是特别集中的那种为热带草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雨季、旱季。

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雨季、旱季,年气温较高。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旱。

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均匀,夏季不热,冬季不冷。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高影响,高温少雨。

(最新)河海大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水力学期末试卷(A卷)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水力学期末试卷(A卷) (水文、给排水、环工、资环04级、资环03级)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水流在边壁处的流速为零,因此该处的流速梯度为零。 ( ) 2.水力坡度就是单位长度流程上的水头损失。 ( ) 3.在恒定紊流中时均流速不随时间变化。 ( ) 4.不论平面在静止液体内如何放置,其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永远在平面形心之下。()5.同一种管径和粗糙度的管道,雷诺数不同时,可以在管中形成紊流光滑区、粗糙区或过渡粗糙区。()6.恒定总流的总水头线沿流程下降,而测压管水头线沿程可升可降。 ( ) 7.只要下游水位高于堰顶,一定是堰的淹没出流。 ( ) 8.棱柱形明渠中形成M3 型水面曲线时,其断面单位能量E s 沿程增大。( ) 9.如果两个液流中作用于相应点上的相同性质的力的大小成一定比例,则两个液流就是动力相似的。()10.渐变无压渗流中任意过水断面各点的渗流流速相等,且等于断面平均流速。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知水流某处的绝对压强值为 2.94N/cm 2,当地大气压强为10 米水柱高,则该处真空度是() (1) 3m (2) 7m (3) 2.94m (4) 没有真空 2.在恒定流中 ( ) (1)流线一定互相平行 (2)断面平均流速必定沿程不变 (3)不同瞬时流线有可能相交 (4)同一点处不同时刻的动水压强相等 3.紊流过渡粗糙区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 ) (1) 只与雷诺数有关 (2) 只与相对粗糙度有关 (3) 只与绝对粗糙度有关 (4) 与相对粗糙度和雷诺数有关 4.按普朗特动量传递理论,紊流的断面流速分布规律符合 1对数分布2椭圆分布3抛物线分布4直线分布。 5.陡坡渠道上如发生非均匀流 ( ) (1) 一定是急流 (2) 一定是缓流 (3) 可以是缓流或急流 (4) 一定是渐变流 6.矩形断面渠道的均匀流,若断面单位能量与水深之比E s/h =2。则水流为() (1)急流 (2)缓流 (3)临界流 (4) 急变流 共5页第1页

对“讲读法”与“以读代讲”的点滴思考

对“讲读法”与“以读代讲”的点滴思考 今天下午2点,我有幸参加了在秦岭路小学举行的郑州市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暨“以读代讲”专题研讨会。会上,观摩了三位优秀做课教师的精彩展示,从而对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代讲,又有了深入的思考。 虽然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怎样教授语文这门学科,对于阅读教学这一区域自己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更新,教学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套的语文教学模式势必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所以,在每一次的培训中,在每一次的教学观摩中,自己都会认真倾听与会老师的讲授、讲评、报告等,或多或少都有些许收获。 初为人师,我曾接受过新教师上岗培训,而后也曾拜师学艺,跟着老教师学习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回忆那时侯,老教师的教学风格是非常严谨、认真的。不过,他们过多的注重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得多,练得多,作业量大。上课时,老师问得多,学生大多是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语文学习,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缺乏或缺失学习的主动性,老教师运用最多的教法就是讲读法,讨论法。老教师曾对我讲,语文教学方法,讲读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要有讲有读,讲读结合,才是一堂好课。听完老教师的一番话后,我也细细琢磨,似有所悟,平时听课时也留心观察老教师讲课的方法与特点,然后自己尝试着进行教学实践,经验倒也积累了一二。但是对于阅读教学讲与读

尺度的把握就感觉有些困难。对于怎样讲,老师要讲到何种程度,怎样读,哪些需要范读,哪些需要指导学生有效朗读,都曾让我困惑不已。 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多样性,让我眼前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那时我多么渴望有“高人”的指点。 不过,我深知,教学经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那是一堂课一堂课慢慢积累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因而我不断翻阅新的教学杂志,教育用书,阅读相关教学信息,为我所用,并且最喜欢看的就是优秀教师的教学课堂实录(那时很少能看到视频,大多是印在教育杂志上老师们发表的文章),我觉得阅览它的最大好处在于直观、实用、有效。每一次的观摩,总能让我眼前一亮,由此学到了不少好的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 细细想来,那时的教学理念是停留在老师的角度,备课也以教师思想出发,设计教程对学生展开教学。虽然课上老师也讲也读,但是都是从教师的本位出发,不大顾及学生的听课感受,老师只要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那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的,比如:课上,作为老师会范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去体会怎样读书;对于学生思考力的培养,老师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也会开展小型讨论,让学生交流、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看似培养了学生的一定能力。但从现在的教学眼光来讲,倒是“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力等,也许在此说的有些过分。

因为遇见,所以成长——读《带着我的小马回草原》

因为遇见,所以成长——读《带着我的小马回草原》 与众多以讲述调皮可爱的小男孩的童年故事为主线的儿童文学作品相比,青海省儿童文学作家唐明著的《带着我的小马回草原》总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带着我的小马回草原》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三江源生态移民村。这里的藏族居民们曾经祖祖辈辈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虽然离开了那片神奇的土地,远离了那片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河水,但在移民区仍然可以喝到奶奶熬好的酥油茶,吃到奶奶亲手烤制的白饼,喝到比较正宗的羊肉汤。奥,对了,还有和他们一样来自草原的小马小班……在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小村庄里,童年的故事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曲吉多吉这个调皮、可爱又很有主意的藏族小男孩,有一个秘密的计划,那便是——送小马回草原,回到遥远的唐古拉多尔玛草原,因为善良的曲吉多吉发现小马并不快乐,所以他要带小马回家,回到它可以自由奔跑的地方。(其实这也是渴望自由的曲吉多吉自己的心愿。)为了实现带着小马回草原的计划,这个聪明的小男孩,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比如为了得到一副漂亮又值钱的银马鞍,他成为了才智阿旺和秋水老的的信差……在送小马回草原的路上,他遇到了磕长头的朝圣者和年轻的喇嘛,还为了解救受伤的狐狸妈妈,而在风雪中迷路跌进了雪坑里……面对恐惧、黑暗、严寒甚至身体上的伤痛,曲吉多吉没有惊慌失措,不仅及时给受伤的脚丫子取暖并缠上腰带,在那个又冷又黑又绝望的大坑里,他选择了镇定、勇敢和信任,最后在小马的帮助下,大人们终于找到了陷入困境中的曲吉多吉。而故事的结局出乎读者的意外。因为小马本来就是来村庄里过冬的。等寒冷的冬天过去,温暖的春天到来,阿爸和姑姑还是会将小马送回多尔玛草原的。 人生便是如此,一段看似没有多大意义的旅途,却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犹如世界上每件事都不是绝对的,看上去,曲吉多吉带着小马回草原,不但没有实现当初的目标,脚还受了伤,是件坏事儿,可是饱经人生磨砺的奶奶却认为,这也很好。因为,受伤的脚让那个一刻也不能安静下来的曲吉多吉安静了下来。其实,这只是表面的东西,经过送小马回草原的那段经历,尤其是遇到的年轻的阿卡和那个叫仁增的朝圣人,他们风餐露宿的走着,也吃了很多苦,阿卡还得了病,甚至有可能会死在路上,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停下来,曲吉多吉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做自己认为争取的事情…… “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儿童文学,不但可以重温童年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学会理解孩子、包容孩子,鼓励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水力学试题带答案

水力学试题带答案

水力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水力学中,单位质量力是指() a、单位面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b、单位体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c、单位质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d、单位重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答案:c (2)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a、重合; b、平行 c、相交; d、正交。 答案:d (3)液体中某点的绝对压强为100kN/m2,则该点的相对压强为 a、1 kN/m2 b、2 kN/m2 c、5 kN/m2 d、10 kN/m2 答案:b (4)水力学中的一维流动是指() a、恒定流动; b、均匀流动; c、层流运动; d、运动要素只与一个坐标有关的流动。 答案:d (5)有压管道的管径d与管流水力半径的比值d /R=() a、8; b、4; c、2; d、1。 答案:b (6)已知液体流动的沿程水力摩擦系数 与边壁相对粗糙度和雷诺数Re都有关,即可以判断该液体流动属于 a、层流区; b、紊流光滑区; c、紊流过渡粗糙区; d、紊流粗糙区 答案:c (7)突然完全关闭管道末端的阀门,产生直接水击。已知水击波速c=1000m/s,水击压强水头H = 250m,则管道中原来的流速v0为 a、1.54m b 、2.0m c 、2.45m d、3.22m 答案:c (8)在明渠中不可以发生的流动是() a、恒定均匀流; b、恒定非均匀流; c、非恒定均匀流; d、非恒定非均匀流。 答案:c (9)在缓坡明渠中不可以发生的流动是()。 a、均匀缓流; b、均匀急流; c、非均匀缓流; d、非均匀急流。 答案:b (10)底宽b=1.5m的矩形明渠,通过的流量Q =1.5m3/s,已知渠中某处水深h = 0.4m,则该处水流的流态为 a、缓流; b、急流; c、临界流;

以读带说

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所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地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年进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小竹排,顺水流”,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早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我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提出: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只白鹤为了记住埋鱼地方用什么作标记,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在正在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

水力学基础试题二(含答案)

试卷2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液体运动粘性系数的量纲为 A TL -1 B ML -1T -1 C L 2/T 2 D L 2T -1 2在恒定流中 A 流线一定相互平行 B 断面平均流速必定沿程不变 C 不同瞬时流线可能相交 D 同一点处不同时间的动水压强相等 3圆管是层流,实测管轴上流速0.4m/s ,则断面平均流速为 A 0.4m/s B0.32m/s C0.2m/s D0.1m/s 4表示惯性力和粘性力之比的无量纲数为: A 弗劳德数 B 欧拉数 C 雷诺数 斯特罗哈数 5 明渠均匀流的断面单位能量中,单位势能与单位动能相等,则可判定此水流为 A 缓流 B 急流 C 临界流 D 无法判定 6 A 、B 两根管道,A 管输水,B 管输油,其长度,管径,壁面粗糙度和雷诺数相同,则 沿程水头损失之间的关系为: A h A =h B B h A >h B C h A Fr B k h h > C k i i < D 0>dh dEs 9有一溢流堰,堰顶厚度为1m ,堰上水头为2m ,则该堰流属于 A 实用堰 B 宽顶堰 C 薄壁堰 D 明渠水流 10进行水力模型实验,要实现明渠水流的动力相似,应选的相似准则是 A 雷诺准则 B 弗劳德准则 C 欧拉准则 D 其它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恒定均匀流中,沿程水头损失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2均匀流的动能校正系数为1( ) 3急变流不可能是均匀流。( ) 4同样的边界条件下,紊流过水断面上的流速分布比层流要均匀。( ) 5相对压强可以大于零,等于或小于零。( ) 四、绘图题(4小题,共25分)

以读求讲以写渗透

以读求讲以写渗透 发表时间:2012-11-09T11:07:34.42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杏妹 [导读] 《三国志·董遇传》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重要。 刘杏妹(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江苏常州213031) 一 《三国志·董遇传》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重要。因为“读”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掌握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了这种能力,可使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不再是一直让教师“抱着走”或“牵着鼻子走”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笔者在“读”这一环节上做了三点尝试。 1.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默读 默读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初步做到读有所得。时间一般放于早读课或课上,这样当面读,便于管理,便于保证质量,保证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默读一般要求学生养成先读三遍的习惯:第一遍慢读,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凭直觉将不理解的句子作好标记;第二遍泛读,通过浏览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写了些什么;第三遍精读,结合文章体裁要求给文章批注,真正弄清文章是怎样写的。 教师作巡回指导,及时答疑。有时会碰到学生水平有限,提的都是隔靴搔痒甚至是差之甚远的问题,这时不能嫌学生水平低,而应针对其起点能力反提一些低梯度的问题给以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尝到读有所得的成功乐趣,激发兴趣。有时学生中也有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这时及时组织集体讨论,全班同学一起思考,这一方面是对学生新“发现”的肯定,另一方面又巧妙地解决了群体中共性的问题。 2.指导学生的朗读 默读只是听作者的倾诉,而朗读则是与作者一道说话,形成感情上的共鸣,更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喜怒哀乐,准备朗读前需做好诸多准备工作。重读的地方加着重号,翘舌音字加圈,最重要的是体会并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然后学生高声自由朗读,有时教师可加以范读指导。 笔者在教《“友邦”惊诧论》时深感头痛,因为学生怕学鲁迅的文章,尤其他的杂文类的文章。以往教学总觉得讲得很累,而且吃力不讨好,学生听得也累,如坠云里雾里。这次笔者认为与其拆开文章给学生看,还不如让学生他们自己打开束缚的结见到光彩夺目的珠。于是大胆地摆脱了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读提问,结果问题一大堆:有关系到语法、修辞的;也有关于词语含义理解的,如“文明”“秩序”“越轨”等;有的干脆说整篇文章看不懂的。面对此情此景,笔者从指导学生朗读入手,然后范读。再指导学生围绕鲁迅文章的“怒骂”特色,结合作者的感情理清层次。学生理清了思路:先骂友邦,再骂党国,最后骂友邦与党国。思路理清后,再根据旁注细读课文。渐渐地,一部分学生能初步领悟到鲁迅行文的妙处了,学起来也顿感轻松。学生在理解文章后再进行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指导学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养成善于动脑、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读书品质,无疑是终身学习、受益弥久的事情。笔者在讲授新知时经常联系旧课文找到与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作启发式指导。另外,利用课外阅读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正迁移。 结合学生实际看,大凡语文成绩好的、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往往都爱读书且喜欢独立读,读的内容也很广泛。 二 元人程端礼曾将“读”比作“销铜”,将作文比作“铸器”,意思是只有读好文章,才能写出好文章。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学作品。按照传统,只需教师将这些文章的理解和重点的段落分析灌输给学生。但在这里,培养学生具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是今后学习写作的重要条件。 笔者教古诗词时便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一学过的《〈咏柳〉赏析》。 首先从文章结构上去模仿,由外在词、句上的形式美,到内在的情韵美。逐步体味,然后和学生讨论外在美,即遣词造句之美,所绘所咏之物本身的美;内在意蕴,即诗人胸中未显明的情韵美。而这两者的结合需要读者丰富的想象。最后安排学生学写赏析文。这要求对初中生来说似乎高了点,但是可贵之处在“学”,在模仿中起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所以学写鉴赏文对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很快可登堂入室,对能力低的学生来说也可以从模仿开始培养能力。 此外,针对初中教材选鲁迅文章较多的情况,笔者则分层递进式地鼓励和要求学生以鲁迅的语言风格为摹本仿写的文章,并做到持之有据。对于小说可学写“人物小评”“情节安排小议”等。经实践,以写来渗透的教学,用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激发创新精神确有成效。 一个学生走向社会,总存在着吸收———或读或听,倾吐———或说或写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主要得靠他的独立学的能力来完成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显然应担负起这方面培养的重任,尤其是语文教学,更应注意这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完整版)水力学试题带答案

水力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水力学中,单位质量力是指() a、单位面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b、单位体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c、单位质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d、单位重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答案:c (2)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a、重合; b、平行 c、相交; d、正交。 答案:d (3)液体中某点的绝对压强为100kN/m2,则该点的相对压强为 a、1 kN/m2 b、2 kN/m2 c、5 kN/m2 d、10 kN/m2 答案:b (4)水力学中的一维流动是指() a、恒定流动; b、均匀流动; c、层流运动; d、运动要素只与一个坐标有关的流动。 答案:d (5)有压管道的管径d与管流水力半径的比值d /R=() a、8; b、4; c、2; d、1。 答案:b (6)已知液体流动的沿程水力摩擦系数 与边壁相对粗糙度和雷诺数Re都有关,即可以判断该液体流动属于 a、层流区; b、紊流光滑区; c、紊流过渡粗糙区; d、紊流粗糙区 答案:c (7)突然完全关闭管道末端的阀门,产生直接水击。已知水击波速c=1000m/s,水击压强水头H = 250m,则管道中原来的流速v0为 a、1.54m b 、2.0m c 、2.45m d、3.22m 答案:c (8)在明渠中不可以发生的流动是() a、恒定均匀流; b、恒定非均匀流; c、非恒定均匀流; d、非恒定非均匀流。 答案:c (9)在缓坡明渠中不可以发生的流动是()。 a、均匀缓流; b、均匀急流; c、非均匀缓流; d、非均匀急流。 答案:b (10)底宽b=1.5m的矩形明渠,通过的流量Q =1.5m3/s,已知渠中某处水深h = 0.4m,则该处水流的流态为 a、缓流; b、急流; c、临界流;

语文教学以读代讲

语文教学以读代讲 「摘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关键词」:朗读感知领悟表达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词句分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

更应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朗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有位教师在执教《小摄影师》一文时,教师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

以读代讲

以读代讲,让语文课更精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感谢教研室领导给我这个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很荣幸能代表我们荥阳一小做这次发言,下面我就结合一小一直开展的“以读代讲”教学法,来具体谈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字一句充分体现了小学各个阶段都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原则。当代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当做主要任务。而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读、背,必须运用,即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掌握,决不能依靠繁琐的内容分析和讲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过去“满堂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正确理解以读代讲 “以读代讲”,顾名思义就是用教师的读代替过多的讲,以教师的读教会学生如何读。这里的“读”包括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读的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读”不是盲目地读、漫无目的地读,更不是一味的强调多读。在我们的教学中,虽然也都关注了学生的朗读,课堂读的形式也很多样:教师范读、指名读、角色体验式读、大声朗读、自由读、创设情境读……但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缺乏思

考。“以读代讲”是让教学从“繁复”走向“简单”;让教学从“教师”走向“学生”。以读代讲中的“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由此,我们认为“以读代讲”是一个教学理念,不同的读法都可以此为指导来设计。 二、以读代讲在教学中的运用 “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理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见,朗读方法的选择是实现“以读代讲”的关键所在,要以读定教。 1.读要有层次 “以读代讲”,每读一遍要有一定的目的。同时,以思伴读,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初读——重视初读,把文本走几个来回。 纵观我们的课堂,学生经常出现丢字、添字、读错字、读破句的现象,连最基本的要求“正确”也难以达成,谈何“有感情”?为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教师要在“初读”这一环节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多走几个来回,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生词放到句子中读,提炼关键语句指导学生练读,教给学生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每一遍读都明确读的任务等。中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因此,范读是有必要的。(范读可以是教师自身,也可以运用录音教材,还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当教材中出现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通俗难读的片段,我们就采用领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打破难点。丰实了初读,学生在精读、品读时才能“以读代讲”,读出自己的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ading-base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NT face=宋体color=#33ccff size=+1>——《小熊住山洞》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评析者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小学教研室高生惠 执教者重庆市九龙坡区建设第一小学董柯 简介: 《小熊住山洞》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 本课教学的目标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熊一家没有砍树造房,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小语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的小熊(贴“小熊”图) 还记得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吗?(贴“山洞”图)生:山洞里的新鲜空气不好。 生:山洞里很潮湿。

生:山洞里没有开水喝,只有脏水。 生:小熊住山洞很危险,因为山洞里有很多石头,如果石头砸在小熊身上,小熊会死的。 生:山洞里有很多虫子。 师:是啊!住山洞多难受,所以小熊一家决定砍树造房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熊住山洞》。师板书——“住” 点评:通过回忆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入情入境,读懂课文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小熊一家后来住到房子了吗?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生:小熊一家后来没有住到房子,我是从课文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师:其他孩子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谁想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听? 生: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 师:请你们拿出铅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一年又一年”

说和做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带答案

《说和做》一、整体把握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自选取(一)阅读全文回答,了哪些材料(具体表现)每一方面的特征是什么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三)文章两大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四)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五)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口的巨人”指他说得观点鲜明,高亢有力。“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行的高标”指他做得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成为人们的榜样。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说和做》l阅读理解“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30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

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 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1932年,1930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年到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他惜寸阴、分阴。深宵 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 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 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 ìy吹嘘,自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用原文)(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着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 “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水力学模拟题及答案

水力学模拟试题库 一、判断题: (20分) 1.液体边界层的厚度总是沿所绕物体的长度减少的。() 2.只要是平面液流即二元流,流函数都存在。() 3.在落水的过程中,同一水位情况下,非恒定流的水面坡度比恒 定流时小,因而其流量亦小。() 4.渗流模型中、过水断面上各点渗流流速的大小都一样,任一点 的渗流流速将与断面平均流速相等。() 5.正坡明槽的浸润线只有两种形式,且存在于a、c两区。() 6.平面势流的流函数与流速势函数一样是一个非调和函数。 () 7.边界层内的液流型态只能是紊流。() 8.平面势流流网就是流线和等势线正交构成的网状图形。 () 9.达西公式与杜比公式都表明:在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惨流流速都与断面平均流速相等。() 10.在非恒定流情况下,过水断面上的水面坡度、流速、流量水位 的最大值并不在同一时刻出现。() 二、填空题: (20分) 1.流场中,各运动要素的分析方法常在流场中任取一个微小平行六面体来研究,那么微小平行六面体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有:,,,,四种。 2.土的渗透恃性由:,二方面决定。 3.水击类型有:,两类。 4.泄水建筑物下游衔接与消能措施主要有,,三种。 5.构成液体对所绕物体的阻力的两部分是:,。 6.从理论上看,探索液体运动基本规律的两种不同的途径是:,。 7.在明渠恒定渐变流的能量方程式:J= J W+J V +J f 中,J V的物理意义是:。

8.在水力学中,拉普拉斯方程解法最常用的有:,,复变函数法,数值解法等。 9.加大下游水深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使下游形成消能池;,使坎前形成消能池。 三计算题 1(15分).已知液体作平面流动的流场为: u x = y2–x2+2x u y = 2xy–2y 试问:①此流动是否存在流函数ψ,如存在,试求之; ②此流动是否存在速度势φ,如存在,试求之。 2(15分).某分洪闸,底坎为曲线型低堰.泄洪单宽流量q=11m2/s,上下游堰高相等为2米,下游水深h t=3米,堰前较远处液面到堰顶的高度为5米,若取?=0.903,试判断水跃形式,并建议下游衔接的形式。(E0=h c+q2/2g?2h c2) 3(15分).设某河槽剖面地层情况如图示,左岸透水层中有地下水渗入河槽,河槽水深1.0米,在距离河道1000米处的地下水深度为2.5米,当此河槽下游修建水库后,此河槽水位抬高了4米,若离左岸 1000米处的地下水位不变,试问在修建水库后单位长度上渗入流量减少多少? 其中 k=0.002cm/s ; s.i=h2-h1+2.3h0lg[(h2-h0)/( h1-h0)]

关注文本 以读代讲

关注文本以读代讲 【摘要】“以读代讲”是以学生亲历实践、主动阅读学习的教学方式来取代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为目的,教师全程包揽讲读、分析的教学方式。本文以《父亲的菜园》教学为例,讲述在教学中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读中悟情,从读中陶情,感悟“父亲”的精神。 【关键词】文本以读代讲对读父亲 “以读代讲”是以学生亲历实践、主动阅读学习的教学方式来取代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为目的,教师全程包揽讲读、分析的教学方式。“以读代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读为本,寓讲于谈中,讲求师生间配合默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以读代讲”恰恰符合此精神,它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读,减少教师繁琐的讲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吸收、鉴赏能力;有助于打破旧的教学程式,改革课堂结构。 《父亲的菜园》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父亲历尽艰难为家人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垦出一块碧绿菜园的动人故事。基于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亲的品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环节设计 “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做题做出来的,是读书读出来的。教师讲得再好也没有书上写的好。”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主题阅读三人行》中的话。在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笔者设计了四个读书的环节,第一次——跳读,让学生能够迅速地从文章中提取到自己所需的文本信息;第二次——朗读,让学生能够开口读书,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第三次采取默读方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文本,整体感知,梳理课文脉络;第四次“读”采取对读方式,包括师生对读,生生对读。 二、“以读代讲” “以读代讲”,以读为本,形式新颖。它减少了迂回曲折,费时低效的讲解。师生间配合默契,产生教学共振。这种读法,要求教师“千变万化”,学生却“不离其宗”。学生读有三点特征:一是只读原文。二是教师读,学生就停;教师一停,学生就接着读。三是教师不读的词语学生要重读。 在这堂课的设计上笔者把着力点放在重点段即“暴雨中的父亲”的“以读代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有机会在这里和老师们交流,觉得很荣幸。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静下心来仔细回味这些年来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和收获。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我区从2001年推行了新课改。新课改就是解放学生,从全面应试走向全面素质。课堂是课改的载体,教师是课改的力量,素质是课改的核心。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我是一名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师,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是我上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我的课堂,在这里介绍几种操作策略。 第一种策略:纵览全文,示范读。 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的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在初学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进行欣赏性范读,让学生从不同声调和音色感知课文。朗读,也许是走进这个课文的最好方法。我在教学巴金《鸟的天堂》一课时,我让学生拿起语文课本,听老师朗读全文,边听边用心感受:傍晚静态的大榕

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纷飞活动的情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教师此时入情入境的范读课文,可以促进学生静心走进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种策略:创设情境,激趣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一味地叫学生读呀读,当然索然无味。我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曾这样设计: 导语: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的童年?(学生纷纷说、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欢乐无比、自由自在等) 然后咱们看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小男孩的童年怎样? 让学生观看凡卡命运悲惨的视频,老板拿皮带抽他,老板娘拿鱼嘴直戳他的脸,伙计们捉弄他的视频。 师:文中哪一段最集中写了凡卡悲惨的生活? 同学们很快找到了文章第8自然段,让我们轻轻地读读第8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的命运悲惨?这么长的段落,可作者表达的却是那么有层次,有条理。 师:这一段重点写了凡卡挨打、挨饿、挨冻三个部分,重点写了挨打。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挨打”的部分,看看哪些字眼刺痛了你的心?“打”前面有一个什么字?注意到了吗?——毒。一个“毒”字拖出好几种打的方式,(揪、拖、揍、戳)做上着重号。师:九岁的孩子,竟遭如此毒打,这情景惨不忍睹,这画面触目惊心,谁能带上感情读读这几句话。

以阅读带其它语言实践活动

模块5 教材教法 ——以阅读带其它语言实践活动 阅读话题:人物 一、精读材料 1.记叙文 My mother When I was three years old my father passed away, leaving my mother alone to teach four boys how to grow and live and love. It wasn’t easy for her at all; she worked night shifts as a teacher who taught at a night school. But somehow she managed to pull it off. She would come home late, fix us dinner, listen to our stories, and put us all to bed before she had any time to herself. We never thought much of it at the time, but it’s obvious now that we were her life. I remember asking her why she made so many sacrifices for us, and her answer was amazing, “Your success will be my greatest achievement.” From that day on my attitude and actions changed. I had the strength and the courage to deal with problems instead of turning away. I wanted to push myself to new heights. She came to every competition and was always the first person at the finish line and the last person to leave. I can still hear those words that changed my life. Her goal was to give us a leg up and the opportunity to do great things; my ambition is to take that opportunity and run with it. My father He never complained, at least not when we kids were around, but I could tell his job was rough. Every morning he grabbed his lunch bag and kissed my mom. Then I would stand at the window waving as he backed out of the driveway in that beat-up truck. He would always give me a smile, wave back and blow a kiss before turning down the road to work. Late in the evening, I would hear the truck rattle up the drive and look out to see a weary man drag his way up the walkway to the door. As he entered the house, a bright smile would flash across his face and he would gather us up for a big hug. It was during these hugs that I first noticed the stained, rough hands and the wrinkled signs of hard work. Every day our ritual continued. Every day we had food on the table and a warm welcome to live in. every day he showed me the results of hard work and the joy of a loving home. Now I am older and my father has passed away. Whenever I feel like complaining about my job, or how tough things are, I just get back to work, smile, and realize how much I learned from him. 2.叙述文 人物自传(Karl Malone) 每一天都要努力Put the effort in every day 姓名:卡尔-马龙 英文:Karl Malone 生日:1963年7月24日 身高:210厘米 体重:116公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