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简述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简述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篇一:论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论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摘要:陈白露是曹禺在话剧《日出》中刻画的一个女性人物形象,

受到过新潮文化的影响,最终却沦为上流社会的交际花。在追求享

乐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又在思想、精神上又痛恨这种腐朽的生活。

经历过种种生活变化后,对人生心灰意冷,最终在日出之前选择以

死亡告别让她堕落腐化的生活,以死亡向当时黑暗、冷血的金钱社

会和人性良知发出最后的控诉。《日出》通过人物间冲突来展现社

会与人性的复杂,“损不足而奉有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陈白

露“不想死而不得不死”的无奈挣扎,是人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的

悲剧。

关键词:日出、陈白露、社会、悲剧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善良、年轻、漂亮,受过新潮文化影响的陈

白露,思想丰富、对人性有着美好的追求,并深深爱恋着心中的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在与诗人的恋爱结束后,她开始一个人孤独的

为生存拼搏,艰辛、无奈的生活开始渐渐的动摇陈白露的纯真本质,现实的残酷无情,社会的冷漠和黑暗,大都市的浮华以及物质生活

的诱惑迫使她终于开始走向堕落。

陈白露曾经在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下放任自己,不愿去面对现实。

梦总会醒来,清醒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痛苦和无奈。“人最大的痛苦

就是梦醒来以后无路可走”,鲁迅先生的话形象的诠释了陈白露的精

神轨迹。在用牺牲自己的灵魂来追求物质生活的梦里,陈白露没

有痛苦,也没有无奈。梦总是会醒的,梦醒之后的无路可走的悲哀

有力的印证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残忍和黑暗,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因果

关系下最终酿成了陈白露的人生悲剧。

《日出》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各业人们命运的一个缩影,

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王福生、方达生、小东西、翠喜、张乔治、胡四、顾八奶奶等人在命运漩涡里的麻木的挣扎与沉浮。而做

为《日出》中灵魂人物,陈白露的人生轨迹的悲剧实质更深刻反映

出当时金钱社会的冷血、残酷。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又要求奢侈

的物质享受,每当浮华过后,夜深人静时的空虚是陈白露看不到自己

的归宿。“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为了虚荣的内心,所以只能依靠

被银行经理潘月亭包养来维持浮华的生活状态,当银行经理潘月亭

在市场中被金八爷欺骗而导致破产后,陈白露就是去了金钱来源,

而在虚荣心使陈白露不愿意和方达生离开那座城市,人生的悲剧也

就此走向终点。故事的结局对于陈白露的人生来说,是死亡也是重生。当时社会背景下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与贫苦大众的困苦潦倒深

刻而形象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挣扎中堕落——无法挣脱的生活桎梏

陈白露的思想与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情愫。各种原因,各个侧面

连在一起,使他的性格在充斥着矛盾中不断挣扎!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男人,腐朽的生活在陈白露的性格上的印记逐渐显露。她

厌倦生活,开始“玩世不恭且自甘堕落”,嘴角上总挂着嘲讽。她虽

然陷入了“生活的桎梏”,但仍然眷念着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性情??陈白露的复杂性格的形成是因为有它复杂的现实因素,同时也

有它形成的过程。

“她爱生活,她也厌恶生活,生活对于她是一串习惯的侄梏,她不再

想真实的感情的慰藉。这些年的飘泊教聪明了她,世上并没有她在

女孩几时代所幻梦的爱情。生活是铁一般的真实,有它自来的残忍!习惯,自己所习惯的种种生活的方式,是最狠心的桎梏,使你即使

怎样羡慕着自由,怎样憧憬着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也难以飞出自

己的生活的狭之笼......终于,像寓言中那习惯干金丝笼的鸟,已失掉

在自由的树林里盘旋的能力和兴趣,又回到自己的丑恶的生活圈子里。”也许我们应当理解曾经被生活欺骗的女人,即便是经历了孩子

夭折、婚姻破裂后的身心俱疲,也要继续挣扎在黑暗的社会里闯荡,但却不幸落入黑暗社会的陷阱,沦为交际花。陈白露就这样在清醒

中堕落,清醒的看着自己的渐渐沦落,生活的残忍在慢慢改变陈白

露的本质,对未来的憧憬,对爱情的梦想,对新生活的向往在现实

的黑暗的社会里褪色。尽管厌恶憎恨没有灵魂的麻木的生活,但也

无法摆脱、挣脱不开生活的桎梏。

偶尔的清醒还是被现实的残酷所淹没,虽然早已厌倦了这种麻木没

有尊严的生活,渴望内心真正的归宿,但却害怕再一次被生活所愚弄。在方达生没来之前,陈白露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掩盖她内心的

痛苦,用外表的光鲜夺目来掩盖内心萎靡颓废,在醉生梦死的生活

中消磨时光。方达生到来,激起陈白露内心的波澜,使她的精神矛

盾突出起来,加剧了她灵魂深处的斗争。同时方达生在文中说的最

多的话就是要陈白露跟他离开城市:“竹均,你为什么不跟我

走?”“你跟我走!还是跟我走吧”,“只要你跟我走,你现在还是孩

子,过真正的自由的生活”,方达生尽管不停地向陈白露承诺和召唤,但陈白露已经被现实的黑暗的社会所腐化,而方达生以为他可以帮

陈白露摆脱堕落的桎梏,但是,在那个金钱统治的社会,生活道路

是严峻的。摆在陈白露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就其出身、教育、性格和追求来说,她是不愿意这样堕落的,但是

现实生活逼迫的她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这正是造成她性格复杂性

的现实根源。在虚荣、浮华的内心世界里越陷越深,成为陈白露“思

想的桎梏”,同时也就使她越来越深地陷入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之中。

自我救赎——以死亡来挣脱黑暗

虽然陈白露在内心早已厌倦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

生活,她嘲笑男人追逐名利的卑劣行为,但她却还得依靠此类男人

支持日常生活开销,所以她的生活方式具有强烈矛盾性,这样的矛

盾也直接暴露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在厌恶腐朽生活得同时,又无法

抵御这种金钱社会的生活对她的腐蚀而无法自拔。不断承受着这种

生活方式对灵魂的折磨,虽然不想在这样生活下去,但是又离不开这

个丑恶

的地方,离不开虚荣的生活带来的物质享受。虽然不能自拔,但精神

上却还保留着纯真的本性,当亲眼目睹“小东西” 被摧残、被蹂虐,不甘

痛苦地在生活中挣扎而努力反抗时,终于激醒内心的声音,连声自语:“打的好!打的好!打的痛快”。看到小东西的遭遇就像看到自

己的人生一样,陈白露不想再让自己的悲剧蔓延到小东西身上而第

一次求潘月亭出面帮忙。她一直渴望纯洁而普通的人生,不断的重

新审视自己、拷问自己,并希望决定自己的命运。

“人不能一辈子总住在旅馆里”。潘月亭破产后,没有了经济来源的

陈白露无法偿还巨额债款,旅馆管家福升拿出大把的账单时,陈白

露对生活的绝望了逐渐上升至顶点。张乔治、福生等人的行为使她

厌倦了这些自私、虚伪的富人们的逢场作戏。矛盾的精神背后,她

向往太阳,向往光明,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了,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

能沉没在黑暗中,所以,当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潘月亭破, 陈白露在感

知“梦醒了无路可以走”之后,在日出前服毒自杀,用死亡来挣脱黑暗,用死亡来结束这早已麻木的心,最终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实现悲剧人生的一次救赎。

“太阳升起了,黑暗留在后面。”陈白露的命运悲哀在于她只能用最

极端的的方式来展现自己人生的尊严与美丽,给本是颓废萎靡的结

构氛围带来新的希望,仿佛这麻木残忍的生活将因为陈白露的结束

而结束,新的希望在冉升,绝望亦将在黑暗中沉沦。

【篇二:论文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蘩漪、陈白露、愫方人物形象的比较解读

所在院系文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王群兴

学号 1150110052

指导教师徐慧珍

二零一五年五月

论文原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文献综述

一、概述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剧作家曹禺创造出一部部震惊剧坛的杰出作品,像先后活跃于戏剧舞台的《雷雨》、《日出》、《原野》、

《蜕变》、《北京人》以及根据巴金作品改编而成的《家》等等,

他塑造了众多新旧交替时期在压迫下苦苦挣扎的女性形象。他的剧

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日出》、《原野》等充满争

议性的作品,更是让众多的名家忍不住对其加以褒奖或者提出批评,这让曹禺成为当时文坛的“活跃明星”。由于他不仅是一位剧作家,

而且是一位投身于戏剧演出的演员,这让他不仅懂得如何创造有意

义有价值的作品,更懂得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搬上舞台演出时迎合

观众的喜爱,因此他的剧作演出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长期活跃

于舞台。

曹禺作为一个对女性充满“人文关怀”的男性作家,他对当时那些美

丽动人却社会地位最低、受到男权与社会压迫的妇女,心存着不忍

与关爱,也正是出于他的爱和愤怨,他才能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来

为女性的解放振臂高呼,为女性的解放寻找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从

社会环境、人物性格、生命历程、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展现了多姿多

彩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在那个正处于蜕变初期的女性的心路历程与

人生经历;通过女性在经历重重磨难后获得的仍不是光明的太阳,

而是彻底的毁灭,来真实的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悲剧性和艰

难性,让读者从女性生存状态的角度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有一个

比较清楚的了解,从而对女性解放道路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思考。

二、曹禺戏剧研究概况

曹禺戏剧研究始1934年《雷雨》的问世,它一问世,刘西渭率先

撰文从曹禺的“命运观”和“蘩漪的性格内涵与意义”对其进行专门评析,赢得了一片喝彩。在1936年《日出》和1941年《北京人》等

作品问世后,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同时也引来了很多的批评!

30年代~40年代中期,一方面主要是对曹禺具体作品进行研究,通

过具体的分析人物形象等,来探讨曹禺作品创作的主题思想以及意义。代表作品有刘西渭的《〈雷雨〉——曹禺先生作》,他认为

《雷雨》是一部命运悲剧,反映了命运对人的捉弄和人的生存困境。作品主要是对蘩漪性格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研究。另

一方面是以吕荧《曹禺的道路》等为代表的作家们,主要是对曹禺

创作道路和创作思想

的综合性研究。吕荧对从《雷雨》到《家》的主要代表作进行了全

面系统的论析,文章对曹禺剧作的风格魅力及思想蕴涵作了总体概括。在获得一片赞扬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批评家们对《雷雨》、《日出》等作品的否定,如黄芝冈在《从雷雨〉到〈日出〉》—文中,对《雷雨》、《日出》做出了全面的否定和批评,黄芝冈认为

作者除了要拥有成熟的技巧外,还得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剖析,

而这两部作品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不真实和对社会的认识不正确,

这一评论有他的局限性,同时也正反映了曹禺此时的作品太过于注

重技巧性的问题所在。

40年代末~60年代,以钱谷融《〈雷雨〉人物谈》为代表的作家们

主要集中对人物进行再次解读,走出曾经的误区,来对人物形象进

行“再认识”。他通过对蘩漪的形象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指出“蘩漪不

但有‘雷雨’的性格,她本人简直就是‘雷雨’的化身,她操纵着全剧,

她是整个剧本的动力”,是那个被漏掉的角色。然而胡炳光与钱谷融

持相反的观点,他在《读〈雷雨〉人物谈》一文中指出漏掉的人物

角色是‘象征雷雨中渺茫不可知的神秘’的人物,而不是蘩漪。同时围

绕《日出》主人公陈白露悲剧的实质,也展开了一场讨论。陈恭敏

首先发表《什么是陈白露悲剧的实质》一文,他认为悲剧实质是‘不

想死而不得不死’;甘竞发表了《也谈陈白露的悲剧实质问题》,然

而他认为陈白露既不是折断了翅膀的鹰,也不是关在笼子里尚不自

觉的金丝鸟,而是堕落了的娜拉或子君,这些研究提出了些新问题,但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气氛的影响与制约,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此时对曹禺的艺术结构也有一个深入的探索,代表作有陈瘦竹、沈蔚德的《论〈雷雨〉和〈日出〉的结构艺术》,陈瘦竹、沈蔚德

认为《雷雨》是“家庭悲剧”,《日出》是“社会悲剧”,虽然这一认

识是片面的和简单的,但他们把对曹禺戏剧的艺术研究推向了更深

入角度,并通过对《雷雨》《日出》的结构比较,看到了曹禺作品

能更广阔的展现都市场景的进步性。

70年代至今,这个时期曹禺作品研究思路非常的开阔,涉及众多的

方面。主要有:一是对于过去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于曹禺作品中存

在误读的作品进行反思重读,给予作品思想正确的定位,代表作品

有田本相《〈原野〉论》,田本相在以前研究者们认为《原野》是

一部失败的剧作的基础上探讨作品“失败”的原因,给予作品新的定

位与认识;还有的作品是对曹禺作品人物形象进行纵深解读,如王

富仁的《〈雷雨〉的典型意义和人物塑造》一文对周朴园的形象从

时代背景、身份地位等角度出发进行重新解读;二是对“走与留矛盾

冲突的探索”,如李光荣的《曹禺:出走情结与戏剧创作》,

就是通过对曹禺笔下“出走者”系列的研究,来探讨人物的心理,从

而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曹禺的创作心理;另一方面是从对文化内

涵的挖掘角度对曹禺作品进行新的分析,从曹禺的充满新旧思想矛

盾斗争的女性心理以及前后人物性格的巨大差异性,来探讨中国传

统文化对曹禺创作的影响,代表作有董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

的影响》等等。90年代以来,人们对曹禺的热爱的深情仍未有丝毫

的减轻,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主要表现在:一是继续从比较

研究的角度来探讨曹禺剧作,主要有黄树钧的《论曹禺和莎士比亚

的戏剧创作》和《论中外戏剧艺术对曹禺剧作构思的影响》,通过

比较来探讨外国戏剧艺术对曹禺创作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

从而更好地认识曹禺的作品;二是从曹禺的情感生活角度对其创作

思路、戏剧风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代表作有张春雨的《曹禺

的情感生活和他前期话剧创作》;三是从现代的“人道主义”观念出发,来观照曹禺作品中令人“爱而不能、恨而不忍”的女性的选择与

行为作出新的解读,从一个全新的把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出发

来对其进行研究,代表作有莫瑞芬《浅析〈雷雨〉的人道主义》,

文本通过曹禺对蘩漪的对爱情的追逐的肯定和对人的尊严不能践踏

的赞美来探讨曹禺的人道主义情怀。虽然这一时期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但它以独特性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曹禺的作品结构独特、人物

形象复杂生动、思想性深刻,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研究空间,因此一直以来,曹禺作品的研究步伐从未间歇,研究的学者仍

在不断探寻的路上!

三、总结和展望

回顾曹禺戏剧研究,至今已近八十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直以来,学者们都热衷于从“作品内容、对曹禺创作心理的角度、戏剧结

构的特色角度、曹禺的创作心理以及传统文化对曹禺创作的影响”等

等方面来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与探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前人的研究明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在对作品人物形象

的认识中,主要集中于“具体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或者是带着时代思

想的‘有色’眼镜来对人物做形象分析与思想研究、或者是对以前由于

时代局限性对人物形象认识有偏差的人物进行再认识和对作品的反

思重读等”的研究,过于着重对人物的思想意义内涵方面研究,用思

想性主导对人物形象的判断认识,而忽视了人物作为个体的客观存在;其次对于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的作品相对少,而是集中于对某

个人物形象(蘩漪、陈白露、愫方中某个形象)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因此就造成对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的作品相对缺

【篇三:《日出》中陈白露形象赏析】

题目__梦醒了却无路可走_____

任课教师姓名

学号

上课时间

作业完成时间_

梦醒了却无路可以走

——从陈白露的人生选择看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

摘要:戏剧里,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应该要深入观众心中,得到观

众的认可,他们应该有着鲜明丰满的个性,能够让观众通过他们产

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深深的记在脑海里。本文通过《日出》

里陈白露的形象来说明怎么样的舞台形象才是成功的。

关键词:舞台形象,深入人心,陈白露,人生之路

在现当代舞台戏剧作品中,什么样的舞台形象是让观众过目不忘的?作为戏剧,舞台形象的成功无非就是得到观众的认可。一个成功的

舞台形象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都能够让观

众深思,甚至引起观众的共鸣。他们的背后就是代表着那么一个时代,通过他们我们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呼喊,看到那个时代多具有

的特征。

我所看戏剧不多,但每一部都堪称经典,其中《日出》这一戏剧更

是让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控诉,里面的形象陈白露的

人生经历深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陈白露的人生出路

23岁,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可就是在这样的带着花一样

的梦,陈白露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作为一个高

级交际花,似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摆在面前的人生之路也很

宽广,为何却走向了极端?

陈白露的第一条路,与向她求婚的方达生结婚,但她拒绝了。“在任

何情形之下,我都是不会嫁给你的。”这让方达生愕然,也让观众意外,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她宣称:“我要人养活我”,“我要舒服”,“我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要花钱。”

陈白露拒绝了方达生,并不是不知道他的为人,而是他能给的未来

是她早已厌倦的过去。几年前,她跟着一位年轻诗人离开了都市,

离开了表面繁华的生活,但是“后来,新鲜的逐渐不新鲜了。两个人

相处久了,渐渐就觉得平淡了,无聊了。”最终,两人甚至成了彼此

的制约,你不让我舒服,我不让你活得痛快。经

历这么一段可怕的婚姻生活,陈白露对于与方达生可能开始的生活

不抱任何幻想,所以她就干脆堵死了这条路,拒绝了方达生。

第二条路是与潘月亭继续保持暧昧关系,继续苟且过着经济上还说

得过去的生活。其实这一条路我们一看就不太可能,陈白露有着自

己的智慧和尊严,她与潘月亭的交往只不过是生活上的一种权宜之计,所以她不刻意去讨好潘月亭。至始至终,陈始终占据着主动权,

在他面前我行我素,从不在意。一个星期后,潘月亭受金八在公债

市场的操纵破产了,陈白露知道他们的关系也就结束了。

陈白露的第三条路是与想她求婚的张乔治结婚。张是一个海归博士,有钱有地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正常人家都愿意嫁的人。可实际

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张乔治被陈白露讽刺“他是此地的高等产出”,却毫不留情的抛弃了为他生了三个孩子的太太,他以为用钱就

可以摆平一切,以为一个吃了点洋饭的人就可以有了高傲的

资本。他说话总是带着点洋文,方显得自己不一般:“我简直不习惯

说中国话,说外国话总觉得稍稍方便一些。”对于张乔治,他这一身

的洋奴气息,他对太太的始乱终弃让陈白露打心眼里鄙视,更不可

能去嫁给这样一个人。

陈白露的第四条路是继续做她的交际花,所托之人一个不如一个,

最后到年老色衰时,变成翠喜那样下等妓院的下等妓女。在第三幕里,在宝和下处,实际上是作者在用翠喜的和小东西的命运暗示陈

白露如果苟活下去的最终结局。

二、陈白露的舞台形象及意义

《日出》这一戏剧讲述的只有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星期里,

陈白露走完了尚存童心——以为自己生活还有价值——以为自己能

救小东西这样的弱者,到最后面对这个世界对周遭人的完全失望,

明白了“不是我们允不允许金八他们活着的问题,而是金八他们允不

允许我们活着的问题。”她终于知道,她以为自己靠自己的能力、美

貌和智慧在那个社会混出一条路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个社会不

是为她那样的人准备的,而是为金八、张乔治那样的无耻之徒准备的,她其实是根本无路可走的。

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陈白露就是这样

一个悲惨的人,看清了世事却摆脱不了命运的无奈,她的路看起来

很多,可实际上却是无路可走,而这里面很多东西也很容易引起观

众的共鸣和深思。

对于第一条路,观众不一定会想到她过往的婚姻,但不管是在过去

社会还是

现在,大家肯定对陈白露拒绝方达生表示赞同。试想,今天如果有

人放弃那荣华富贵而去跟了这么一个穷小子以追求所谓的浪漫,相

信肯定会被社会很多人所嘲笑,因为这就是社会的功利,这功利匆

忙了我们行走的脚步,也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而对于其他几条路,

观众也很容易看出她内心的矛盾。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

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于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女人”;但是,她的确厌

倦了那“发疯了的生活”,嘴角上总挂着嘲讽,她聪明但又糊涂;她

骄傲自负但又软弱,有时看来她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那么一回事;但

有时做起事来又格外认真。她虽然陷入了“生活的桎梏”,但仍然眷

念着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诗情??她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

在欣赏这部戏剧之时,观众的心也被陈白露的矛盾心理牢牢的抓住,为她牵挂,但到最后看清了陈的死是一种必然,观众不禁进行惋惜,随后又很容易联想到背后那个社会的桎梏,随着作者在戏剧中的指引,看到社会的不公,去批判那个社会,也看到了作者自己对生存、对社会、对生命的焦虑的思考。

三、结语

陈白露死了,在日出前安静的死去,但她短暂的一生引起了观众的

认可,她的死让观众感觉到她的自我救赎,对已被物质社会侵蚀了

的现在的自我的否定,只有死才能真正是过去那个有理想有追求、

纯真纯洁的心灵的“过去的我”的复生。她用她的死赢得了观众的同

情和对那个社会的控诉,所以她成功了!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舞台形象,一个让观众过目不忘的形象,丰满却

不累赘,凄美却寓意深远,用本身所特有的魅力和内涵去感动每一

名观众,去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不是如简单的喜剧一般,笑过之后

确毫无感受,这样就很容易让人遗忘。真正成功的形象就应走到了

观众的心里,深深的存在于每一个的脑海之中。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著《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

【2】郭涤主编《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3】黄顺文《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读与写杂志,2010年11月第7卷第1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