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工鱼礁技术规程

人工鱼礁技术规程

1 总则

1.1 为保证人工鱼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达到“安全、经济、耐用、环保”的建设要求,实现人工鱼礁建设目标,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规定了人工鱼礁建设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

1.3 本规程适用于在山东省管辖范围水域内进行的人工鱼礁建设。

1.4 本规程只对人工鱼礁区别于其它建设工程类别的地方作出规定。本规程未作规定的应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1.5 本规程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解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7378-199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2763-91 海洋调查规范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

3.1 人工鱼礁(Artificial Fish Reef)

人工鱼礁是根据鱼类等海洋生物在岩礁和沉船处聚集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旧船舶、混凝土构件、钢材、旧轮胎等材料,为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而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

3.2 空立方米 (Hollow Stere)

指人工鱼礁外部轮廓包围的体积,是人工鱼礁的计量单位。可简称“空方”或用“ m3·空”表示。旧船改造的鱼礁甲板船沿垂直向下内侧部分,可计入m3·空。

3.3 鱼礁单体 (Fish Reef Monocase)

是指一个整体结构或组装结构并能作为鱼礁的构造物。

3.4 单位鱼礁 (Unit Fish Reef)

按一定方位和方式设置的1个或者多个鱼礁单体,是最小规模的人工鱼礁。

3.5 鱼礁群 (Fish Reef Cluster)

多个单位鱼礁统一配置而成的人工鱼礁。

3.6 鱼礁带 (Fish Reef District)

将鱼礁群与鱼礁群进行跨区域配置的大范围的人工鱼礁渔场。

3.7 人工鱼礁渔场 (Artificial Fish Reef Fishing ground)

具有生产能力的鱼礁群或鱼礁带。

3.8 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 (Recreational Ecosystem Type of Artificial Fish Reef)

以自然增殖和人工放流增殖附礁性鱼类相结合,以游钓为特色的人工鱼礁。

3.9 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Stock Enhancement Type of Artificial Fish Reef)

以自然增殖为主,适当放流一些经济鱼虾蟹类及软体动物类,以保护和改善产卵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并可以进行采捕利用的人工鱼礁。

3.10 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 (Resource Preservation Type of Artificial Fish Reef)

指主要对违规作业构成障碍,控制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人工鱼礁。

4 选址

4.1 选址原则

人工鱼礁选址应符合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有关法律(规)规定。

4.2 选址条件

4.2.1 地质较硬、泥沙淤积少水域,要求海底表面承载力≥4t/ m2,淤泥层厚度≤600mm,以保证人工鱼礁的稳定性。

4.2.2 透明度大、受风浪影响较少、不受污染的海区,日最高透明度500mm 以上的时间要求≥100d,年大风(≥6级)天数≤160d,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4.2.3 水流交换通畅,但流速不宜过急,要求≤1500mm/s。

4.2.4 适宜的水深,理论最低水深要求≥10m。

4.2.5 海区有地方性、岩礁性鱼类栖息或者有洄游性鱼类按季节通过。

4.2.6 禁止在航道、港区、锚地、通航密集区、军事禁区以及海底电缆管道通过的区域及其他海洋功能区划相冲突的海区建设人工鱼礁。

4.3 初选

按照4.1和4.2的要求,对适宜的人工鱼礁海区进行初选。

4.4 选址调查

初选的人工鱼礁海区确定后,应进行选址调查。

4.4.1 本底调查

调查内容和方法按照GB 17378《海洋监测规范》中的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样品预处理和实验分析、数据分析与处理和GB 12763《海洋调查规范》中的规定与要求实施。以GB 3097《海水水质标准》、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 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对调查的水质和底质进行评价。

4.4.1.1 水质

水温、盐度、水色、透明度、DO、pH、营养盐(包括硝酸氮、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硅酸盐)、悬浮物、COD、BOD5、石油、叶绿素、重金属(包括铜、铅、锌、镉、汞、砷)、有机磷、有机氯。(见附表A-1,A-2)

4.4.1.2 底质

粒度组成、含水量、容量、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氧化还原电位、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见附表A-3)。

4.4.1.3 生物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人工鱼礁设置后还应包括附着生物调查(见附表B1-5)。

4.4.1.4 其他环境因素

水深、天气、气温、风力、风向、流速、流向、海底形状(见附表A-1)。

4.4.1.5 当地历史资料的收集、汇总和整理:

(1)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及平均气温,最热月及平均气温。

(2) 降水:常年降水量。历史上最大日降水量、最大月降水量及其出现日期及月份。

(3) 风:风向的季节变化。累年各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大风天数。

(4) 雾:年平均雾日,雾日集中月份。

(5) 冷空气:年出现中等冷空气次数,强冷空气次数,冷空气活动频繁月份。

(6) 台风(热带气旋):严重影响台风(最大风速≥10.8m/s,或日最大降水量≥30mm)平均次数,台风最大风速和最大降雨量。

(7) 潮汐:潮汐性质、涨落潮历时、潮差。

(8) 潮流:潮流性质、潮流运动形式、余流、上升流。

(9) 波浪:波浪的走向、浪高、周期和各月频率。

(10) 泥沙:悬含沙量及粒度。

(11) 径流:沿海主要水系,年径流总量,最大洪峰量。

(12) 水温:多年平均水温,各月平均水温,史上最低、最高水温及其出现日期。

(13) 盐度:多年平均盐度,各月平均盐度,史上最低、最高盐度及其出现日期。

(14) 生物资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动物。

4.4.2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4.4.2.1 地区渔业概况:捕捞船数量,各年度渔业产量统计。

4.4.2.2 渔业结构调整计划:近五年报废渔船数量,渔民转产转业情况。

4.4.2.3 渔获物组成:历年拖、流、钓、围、张网等不同网具的渔获量和渔获物组成,主要经济渔获量的种类、产量及产值。拟投礁海区主要作业渔船种类及主要经济渔获物的种类。

经济财力:GDP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

选址调查完成后,相关部门应提交:①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书;②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报告书;③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5 人工鱼礁设置

5.1 鱼礁设置原则

根据投礁区的水深、底质、海况等环境因子和生物资源的生态特点,选择人工礁体的形状、结构和规格。

5.2 鱼礁的设置类型

5.2.1 按设置目的,人工鱼礁类型可分为: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和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

5.2.2 按制作材料,人工鱼礁类型可分为:木质礁、钢质礁、水泥礁、轮胎礁、贝壳礁、树脂礁等。

以礁体形状命名,如按鱼礁单体形状不同可分为方形礁、三角礁、梯形礁、圆柱形礁、平板礁、十字形礁等;旧船改造后不失船形的称船礁。

以增养殖对象命名,如增养殖鲍鱼的称鲍礁、增养殖海藻的称藻礁;以详细特征命名,如三层多孔鲍礁等。

以施工作业方式不同可分为:投放型、单建型等。

提倡投放旧船舶改造型鱼礁及与水泥框架相结合的组合礁。

5.3 鱼礁的设置规模

5.3.1 人工鱼礁的大小规模有鱼礁单体、单位鱼礁、鱼礁群、鱼礁带。

5.3.2 鱼礁单体大小不一,小到几个m3·空,大到数百个m3·空。

5.3.3 单位鱼礁要求不低于400m3·空,以形成单位渔场。

5.3.4 单位鱼礁按间隔100~200m排列在一起成为鱼礁群,鱼礁群是人工鱼礁渔场的基本规模,一般达到2000-5000 m3·空,以形成独立渔场。

5.3.5 鱼礁群按间隔400-1000m配置形成鱼礁带。

5.4 鱼礁的改造和制作

鱼礁类型不同,改造和制作方法也不同。改造或制作应掌握以下原则:坚固耐用,便于运输和投放,要求礁体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有足够的底面积,保证投放后沉陷少、不倾倒;材料符合环保标准;有一定的空方结构。

大于20空方的鱼礁单体如沉船、水泥构件、钢构件等,须加设礁体进行回收或者迁移的构造,并要在鱼礁单体构件顶部设置耐海水腐蚀的标识牌,标明礁体建造日期,建设单位、建造单位、礁体编号等,标识牌不得少于120mm×200mm。

5.4.1 旧船改造型鱼礁的改造程序

5.4.1.1 选择旧船:要选择经得起拖运、改造的船只。

5.4.1.2 拖运到改造地:最好在当地的船厂进行改造。

5.4.1.3 拆除机器、配件及其它多余物件,保留、修复或新装船底阀门。一般185马力以上船只,需设置船底阀门4个,185马力以下船只,设置船底阀门3个。

5.4.1.4 清除油污、杂物:旧船上杂物主要是废弃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旧渔具、要彻底清除。

①用水泵冲洗机舱两侧船舷隔舱板和船底表面油污;

②用潜水泵抽出油污水。油污水交当地油污水处理船处理或在岸上设专门油污水池集中处理;

③用木屑把余油污水吸干并取出;

④再把木屑撒入舱内,用铲子或钝刀把木板或钢板上的油垢铲除干净,油垢木屑在岸上烧毁等处理;

⑤舱内有油污处洒上烧碱,几小时后用水清洗。抽出油污水,交当地油污水处理船处理或在岸上设专门油污水池集中处理,污水排放要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5.4.1.5 修补船体,防止漏、渗水。

5.4.1.6 机舱浇灌混凝土,要求高出地脚木10cm,可减轻机舱体油污的外渗(铁质船经木屑和烧碱处理后基本达到清洁要求,不必浇灌混凝土。木质船除浇灌混凝土外,也可采用撒膨润土的方法防止机舱体油污的外渗)。

5.4.1.7 压载:木质船必需经重物压载,以利于船礁的沉设及礁体在水底的稳定性。一般用石块在船舱内压载,压载重量(包括船甲板上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根据船的大小而定,一般185马力以上压载40吨,185马力以下压载30吨,压载至船沿水线至水线以下10cm之间为宜。

5.4.2 混凝土构件及礁体的制作程序

5.4.2.1 礁体设计:应根据当地生物资源的类型和海区的水深,设计适宜的礁体形状和高度。礁体的形状有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半球体、多边体及组合体等。设计按照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实施,应确保结构牢固,同时要有尽可能多的空方结构。钢筋类别采用Ⅱ级以上,水泥标号采用425#以上,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45mm,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C20以上。

5.4.2.2 礁体制作与验收:按照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实施。

5.5 礁区设置

5.5.1 投放人工鱼礁应以形成渔场为目的。除实验性投放鱼礁单体、单位鱼礁外,原则上设置鱼礁群,有条件的应设置鱼礁带。

5.5.2 人工鱼礁工程宜选择在天然水深适当的海域进行。根据我省海区特点,要求工程所处海域为低潮位下水深≥10米,地形变化小,泥沙来源少,海底表层有一定锚抓力。沉礁顶端到海平面极端低水位的距离一般应大于5米,以免对海上船舶航行造成影响。

5.5.3 礁体布局,根据建礁目的,可以将鱼礁群设置成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单位鱼礁及鱼礁单体的布局根据礁体材料的不同,可以进行有规则排列或无规则堆积。鱼礁群和鱼礁带的走向应顺流布置。

5.5.4 绘制人工鱼礁布置图,确定各单位鱼礁投放的准确位置。大型礁群应在海图上标明经纬度。

5.5.5 投礁程序

5.5.5.1 钢质礁、水泥礁、轮胎礁及贝壳礁等,在海域按设定位置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鱼礁上面安装浮筒;运载至预定位置;吊装投放。

5.5.5.2 旧船改造的鱼礁,在海域按设定位置用定位仪定位,并安放浮标;把船礁拖运至投放海域附近;木质船礁用块石压舱,在甲板以下间隔开窗孔;把船礁拖运至预定位置;开阀门放水,下沉应保持平稳。

5.5.6 人工鱼礁工程投放施工,应经当地海事部门批准,发布航行通告,确保施工海域航行安全。

5.5.7 礁区标志设置:为了船只航行、渔船作业及人工鱼礁礁体的安全,人工鱼礁投放区域必须安装专用航标。应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海上航标,至少在鱼礁群区四角各安装一只灯标,使所有人工鱼礁在四只灯标构成的四边形之内。礁区航标数随区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多,一般要求设置6—8个。

6 效果调查与研究

6.1 环境跟踪调查

人工鱼礁设置后,同样要对上述4.4.1.1水质,4.4.1.2底质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及4.4.1.3生物等因素进行调查,以比较人工鱼礁建设的效果。调查工作每年定期进行,以掌握礁区附近的海况、浮游动植物和经济鱼类的数量与变化。

6.1.1 潜水调查:水下观测礁体位置、形状、沉降度,附着生物、游动生物(尤其是经济鱼类和虾蟹类)等,拍照或录像;并对底质变化等进行取样。

6.1.2 分析调查:对照本底调查,利用水下拍录资料及底土取样分析、水质取样分析,获取海况(包括环境)变化资料,综合分析。

6.1.3 放流调查:在礁区及附近海域进行附礁性经济生物的人工放流,并进行放流效果的追踪调查。

6.2 经济鱼类增殖效果调查与研究:对鱼礁区经济鱼类的种类数及各种类的生物量和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和掌握礁区生物与人工鱼礁之间的关系、人工鱼礁对保护和增殖生物资源的效果(见附件C、附件D、附件E)。

6.3 在投礁三个月以后,要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水下观察礁体是否移位、下陷或损坏。

6.4 增殖放流

人工鱼礁建成后,在休闲生态型和资源增殖型人工鱼礁区,可适当放流增殖一些附礁性和周期性到鱼礁产卵、索饵的经济种类,以加速形成人工鱼礁渔场。

附表

附表A

附表A-1 调查现场测定记录表

市县镇(乡)站位编号:

调查船测量人记录人

附表A-2 水质结果汇总表站位:

附表A-3 底质结果汇总表站位:

附表B

附表B-1 浮游植物分析表

站位:时间:种类数:丰富度:单纯度:多样性:均匀性:总个数:

附表B-2 浮游动物分析表

站位:潮汛:种类数:丰富度:总个数:时间:单纯度:多样性:均匀性:总生物量:

附表B-3 游泳动物分析表

站位:拖网位置:放网:°'N, °'E

水深(m)起网:°'N, °'E

拖网类型:日期:放网时间:起网时间:

拖速:网口:总鱼获量:取样:

种类的组成

附表B-4 底栖生物分析表(单位:个/m2)

附表B-5 各类群栖息密度及总重

7.3 附表C 主要经济鱼类的有关特性表

7.4 附表D 人工鱼礁渔场渔获物登记表

7.5 附表E 人工鱼礁渔场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产值统计表(单位:吨、万元)

相关文档